CN202645533U - 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45533U CN202645533U CN 201220227509 CN201220227509U CN202645533U CN 202645533 U CN202645533 U CN 202645533U CN 201220227509 CN201220227509 CN 201220227509 CN 201220227509 U CN201220227509 U CN 201220227509U CN 202645533 U CN202645533 U CN 2026455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ll
- water
- pipeline
- model
- experiment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6004 Quartz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530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3129 oil wel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325 perc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904 quartz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14 two-phase flow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81 well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9 well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由供液系统、油藏模拟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产出液计量系统组成;采用圆柱形箱体实现了对O形井圆形供给边界的准确模拟;采用液压顶盖,提高压实效果,降低填砂模型的渗透率;采用一套由多个压力传感器组成的压力监测系统,可实时获取填砂模型内部压力分布数据;采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提高了实验自动化程度;采用填砂模型中部设置注水井井眼,实现对O形井注采井网的模拟;采用填砂模型底部设置注水孔,实现对底水油藏的模拟;由此,为O形井开发油气田的机理及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Description
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模拟油藏中油井生产动态、油井近井地带渗流规律的实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适应不同类型油藏条件的复杂井形应运而生,这些复杂井形具有和常规直井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已成为一些油田(尤其是海洋油田)的主力井形,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 O形井是一种新型的复杂结构井,其钻井轨迹围绕油藏中一点围成一个半径为R的“O”形(在油层中的井眼轨迹类似于水平面内首尾相接,且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O”形),相比于常规的直井、水平井,O形井极大的扩大了单井的控制范围,最大限度提高了油井的 利用率,并且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但是,由于O形井属于一种新型井形,其使用特点与生产特征与常规直井、水平井、甚至分支水平井都不相同,渗流机理尚不明确,没有一套专用的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来对其渗流规律进行模拟实验。
[0004] 物理模拟技术是模拟油藏中油井生产动态、油井近井地带渗流规律的重要手段,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获取油藏的静、动态参数,分析油井的渗流特征、驱油机理,对比和优选最佳的油井形态。
[0005]目前,针对油井的物理模拟模型及实验,主要可分为四类:静态电模拟模型及实验、动态一维物理模拟模型及实验、动态二维物理模拟模型及实验和动态三维物理模拟模型及实验。静态电模拟实验是根据水电相似原理而研制的一种模拟实验装置,能够直观的反应地下流体渗流规律,但是只能用于单相流体(水相或油相)在稳定状态下的模拟。动态物理模拟实验采用岩心模型或填砂模型模拟实际油藏,按相似原理设计实验模型尺寸,可用于单相流动或油水两相流动条件下的油藏动态模拟。
[0006] 动态三维物理模拟与电模拟、一维物理模拟、二维物理模拟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它能更加真实的反映现实油藏的动态变化,模拟复杂井形在油水两相流动条件下的生产动态,甚至能够模拟复杂完井工艺对开采动态的影响,是研究复杂井形开采机理的重要手段。与一维、二维动态物理模型相比,动态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更强的适应性。
[0007] 但是,现有的油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只是对直井和水平井进行模拟,而不能模拟O形井;更无法模拟O形井注采井组(O形井注采井网特点是直井注水及在模型中部,O形井在模型四周)。
[0008]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实现对O形井圆形供给边界和对O形井注采井网的准确模拟,为O形井开发油气田的机理及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001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由供液系统、油藏模拟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产出液计量系统组成;
[0011] 所述油藏模拟系统包括一由圆筒状密封容器构成的填砂模型,所述圆筒状密封容器由圆筒本体和上压盖构成;所述圆筒本体内下部固定设有底水扩散网;所述圆筒本体底端设有底部注水孔;所述圆筒本体中部筒壁环设有中部注水孔;所述上压盖设有多个上部注水井井眼;所述圆筒本体内位于底水扩散网上侧填充有石英砂,所述石英砂由上压盖压实并密封;所述石英砂内水平埋设有O型井模型,所述O型井模型是由一金属管盘设形成的一圆环体,所述金属管管壁上呈螺旋状设有多个透孔;所述金属管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管线与产出液计量系统连通;所述上压盖的上部注水井井眼中呈竖直状密封插设有注水井模型,所述注水井模型位于圆环体的环形范围内;所述底水扩散网上方设有多个测压探头;
[0012] 所述供液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驱替泵和中间容器,中间容器的出口设有并联的上部注入管线、中部注入管线和底部注入管线,上部注入管线连通于注水井模型,中部注入管·线连通于中部注水孔,底部注入管线连通于底部注水孔;
[0013] 所述产出液计量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油水分离计量装置和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通过管线与所述O型井模型中金属管的另一端连通;
[0014] 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由计算机控制装置和与计算机控制装置连接的多个压力传感器组成;所述各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对应的测压探头连接。
[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压盖上方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连接于控制其压力的手摇泵。
[001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压盖上方均匀对称地设置四个液压缸。
[001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圆筒本体中部筒壁外侧设有环形注水管线,所述环形注水管线与所述中部注入管线连通,并导通于中部注水孔。
[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构成O型井模型的金属管,其管壁上的透孔是沿着螺旋方向且围绕管壁均匀设置。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围绕管壁螺旋一周设有四个透孔。
[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水扩散网呈筛网状,底水扩散网上侧覆设一层防砂网。
[002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注入管线、中部注入管线和底部注入管线中设有流量计和进样阀门。
[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容器的出口设有节流阀。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容器的进口设有与驱替泵并联设置的氮气瓶。
[0024]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O形井渗流规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采用圆柱形箱体实现了对O形井圆形供给边界的准确模拟;采用一套由多个压力传感器组成的压力监测系统,可实时获取填砂模型内部压力分布数据;采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提高了实验自动化程度;采用填砂模型中部设置注水井井眼,实现对O形井注采井网的模拟;采用填砂模型底部设置注水孔,实现对底水油藏的模拟;由此,为O形井开发油气田的机理及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附图说明
[0025]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0026] 图I :为本实用新型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 :为本实用新型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中注采井网分布示意图。
[0028] 图3 :为本实用新型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中测压点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如图I、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100,所述实验装置100由油藏模拟系统I、供液系统2、数据采集系统3和产出液计量系统4组成;
[0031] 所述油藏模拟系统I包括一由圆筒状密封容器11构成的填砂模型,所述圆筒状密封容器11由圆筒本体111和上压盖112构成;所述圆筒本体111内下部固定设有底水扩散网12 ;所述圆筒本体111底端设有底部注水孔1111 ;所述圆筒本体111中部筒壁环设有中部注水孔(图中未示出);所述上压盖112设有多个上部注水井井眼1121(如图2所示);所述圆筒本体111内位于底水扩散网12上侧填充有石英砂(底水扩散网12上部充填石英砂,下部充填水),所述石英砂由上压盖112压实并密封;所述石英砂内水平埋设有O型井模型13,所述O型井模型13是由一金属管盘设形成的一圆环体,所述金属管管壁上呈螺旋状设有多个透孔(图中未示出),用来模拟射孔孔眼;所述金属管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管线与产出液计量系统4连通;所述上压盖112的上部注水井井眼1121中呈竖直状密封插设有注水井模型14,所述注水井模型14位于圆环体的环形范围内;0型井模型13及注水井模型14通过密封螺栓与上压盖112连接;所述底水扩散网12上方设有多个测压探头15 (如图3所示);
[0032] 所述供液系统2包括顺序连接的驱替泵21和中间容器22,驱替泵21出口设有阀门211,驱替泵21可分别设置和控制压力及流量,工作方式可采用定压和定流量方式;中间容器22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有阀门221和阀门222 ;中间容器22的容积为IOL ;中间容器22的出口设有并联的上部注入管线23、中部注入管线24和底部注入管线25,上部注入管线23连通于注水井模型14,中部注入管线24连通于中部注水孔,底部注入管线25连通于底部注水孔1111 ;在所述中间容器22的出口与上述三条注入管线之间设有节流阀26 ;所述上部注入管线23中设有流量计231和进样阀门232 ;所述中部注入管线24中设有流量计241和进样阀门242 ;所述底部注入管线25中设有流量计251和进样阀门252。
[0033] 所述数据采集系统3由计算机控制装置31和与计算机控制装置31连接的多个压力传感器32组成;压力传感器通过数据线及信号转换器和计算机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各压力传感器32分别与对应的测压探头15连接,压力传感器32可将测压探头15得到的压力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并由计算机控制装置31自动收集保存并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共布置40个压力传感器(如图3所示,测压探头15呈放射状均匀设置),可精确监测O型井近井压力分布,压力传感器32的精度为O. I级;所述计算机控制装置31可设置和控制压力,设有压力保护,上下限位保护,并实时显示测量值;数据(压力、时间等)按指定方式保存记录;压力可进行修正校准;
[0034] 所述产出液计量系统4包括顺序连接的油水分离计量装置41和油水分离器42,油水分离器42通过管线与所述O型井模型13中金属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油水分离器42与金属管之间设有阀门421 ;所述油水分离计量装置41与油水分离器42之间设有阀门422。所述油水分离计量装置41为现有成熟技术,该装置是利用环形管连通器原理、物质平衡原理及油水密度差原理,以高精度的差压传感器和高精度电子天平为计量工具,采用计算机实时监测并采集数据,实现油水的全自动计量。取样分析时,产出液经油水分离器42进行油水分离,通过油水分离器出口阀门422进入油水分离计量装置41,需要实时记录产出液的油、水体积。
[0035]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O形井渗流规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采用圆柱形箱体实现了对O形井圆形供给边界的准确模拟;采用一套由多个压力传感器组成的压力监测系统,可实时获取填砂模型内部压力分布数据;采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提高了实验自动化程度;采用填砂模型中部设置注水井井眼,实现对O形井注采井网的模拟;采用填砂模型底部设置注水孔,实现对底水油藏的模拟;由此,为O形井开发油气田的机理及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0036]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填砂模型11由耐腐蚀不锈钢材料制成,填砂模型容积内部有效尺寸:直径Φ lm,壁厚O. 06m,填砂厚度O. 2〜O. 4m,工作压力:0〜5MPa ;
[0037] 所述上压盖112上方均匀对称地设置四个液压缸16,采用液压顶盖,提高压实效果,降低填砂模型的渗透率;所述液压缸16连接于控制其压力的手摇泵17 ;手摇泵17的出口设有阀门171。液压缸16最大工作压力为15MPa。
[0038]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圆筒本体111中部筒壁外侧设有环形注水管线18,环形注水管线18通过密封螺栓与填砂模型侧壁连接;所述环形注水管线18与所述中部注入管线24连通,并导通于中部注水孔。
[0039]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构成O型井模型13的金属管为内径为2. 5mm的不锈钢管,其管壁上的透孔是沿着螺旋方向且围绕管壁均匀设置的;透孔孔径为Imm;较佳地,围绕管壁螺旋一周设有四个透孔。
[004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水扩散网12呈筛网状,底水扩散网12上侧覆设一层防砂网,防止上部石英砂下漏,同时可保证底水均匀上升,模拟等势面及无限导流状态。
[004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容器22的进口设有与驱替泵21并联设置的氮气瓶27,氮气瓶27出口设有阀门271 ;所述氮气瓶27可提供高压,同时中间容器22中的驱替液耗尽时,需要连接氮气瓶27和中间容器22,将活塞驱替到中间容器22底部,再重新加入驱替液进行实验。
[0042]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3] (1)0形井供给边界设计。
[0044] 本实用新型采用圆筒状密封容器作为填砂模型的主体模型,填砂模型四周设置注入孔,连接驱替装置,模拟圆形边界油藏向O形井的能量供给,为研究不同供给边界对O形井产能的影响奠定基础。
[0045] (2)压实装置。
[0046]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上压盖上设置4个液压缸的方式,对填砂模型进行加压,实现填砂模型的压实及模拟上覆压力;可模拟砂层渗透率范围为6_30md,可有效模拟中、低渗透油藏;该实验装置的应用可以使实验条件更接近真实情况。
[0047] (3)0形井近井地带的压力测量系统。
[0048] 本实用新型在填砂模型中每圈按45°间隔均匀埋入40个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对 O形井生产过程中近井地带的压力分布进行采集,并将压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实现压力的实时采集和处理;传感器的精度为O. I级,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精度,降低了误差,为实验的成功奠定了基出。
[0049] (4)井型设计。
[0050]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不同类型的O形井,解决了 O形井的模拟问题。
[0051] (5)0形井注采井网设计。
[0052] 本实用新型针对O形井注采井网特点,对注水井位置进行设计,研究不同的注采井网对O形井产能及最终采收率的影响,为O形井的科学开采提供依据。
[0053] (6)底水设计。
[0054] 本实用新型在填砂模型中设计底水扩散网,通过底部注入孔向模型注水,可有效模拟底水油藏,为O形井开采底水油藏提供依据。
[0055] (7)使用油水自动计量装置。
[0056] 本实用新型利用环形管连通器原理、物质平衡原理及油水密度差原理,以高精度的差压传感器和高精度电子天平为计量工具,采用计算机实时监测并采集数据,实现油水的全自动计量,这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为以后模拟油藏和边界条件更复杂、所需数据更多、精度要求更高的模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0057] 下面对利用本实用新型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过程作出描述。
[0058]实验一:
[0059] 在填砂模型内底水扩散网12上部均匀填充石英砂,将O型井模型13埋入预定位置,打开手摇泵17的出口阀门171,通过摇动手摇泵17给上压盖112上的4个液压缸16施加压力,均匀压实砂层,控制液压缸16的工作压力小于15MPa。压实完毕后,关闭手摇泵出口阀门171,密封上压盖112 ;将0形井模型13通过密封螺栓固定在上压盖上,填砂完毕。
[0060] 关闭气样出口调压阀门271,进样阀门232、242 ;打开进样阀门252、泵出口阀门211、中间容器进口阀门221、中间容器出口阀门222,O型井出口阀门421,通过驱替泵21将中间容器22中的水注入到填砂模型11中,记录注入水体积5L,关闭进样阀门,饱和水完毕。同样的过程饱和油,记录注入油体积4. 5L,关闭进样阀门,饱和油完毕。
[0061] 通过计算机控制装置31设置填砂模型11初始压力为2. 5MPa,此时压力传感器32监测油藏压力为2. 5MPa ;关闭气样出口调压阀门271,进样阀门232、242 ;打开进样阀门252,泵出口阀门211、中间容器进口阀门221、中间容器出口阀门222、0型井出口阀门421,通过驱替泵21及中间容器22向填砂模型11中注水,通过节流阀26调节注入流量来保证注水压力恒定。
[0062] 注水开始后,压力传感器32接受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后,由计算机控制装置31接收并实时记录保存。
[0063] 注水开始后,通过油水分离器42及油水分离计量装置41可实时记录产油量、出水时间、产水量。当含水99%时,实验结束,关闭所有阀门,拆除管线,为下组试验准备。
[0064] 实验过程中,当驱替泵21吸水体积接近IOL时,需停泵,关闭所有阀门;将氮气瓶27、氮气瓶出口阀门271、中间容器出口阀222、中间容器22、中间容器进口阀221通过管线依次连接;依次打开氮气瓶出口阀271、中间容器出口阀222、中间容器进口阀221,放喷;当中间容器进口阀221停止出水,关闭所有阀门,拆除管线;打开中间容器出口阀222放喷,放喷完毕,关闭所有阀门;按照实验开始时方式重新连接管线,继续实验。
[0065] 最终可得到开采底水油藏时O形井的产油量、产水量随时间的变化,O形井近井压力分布规律。 [0066]实验二 :
[0067] 在填砂模型内底水扩散网12上部均匀填充石英砂,将O型井模型13及注水井模型14埋入预定位置,打开手摇泵出口阀门171,通过摇动手摇泵17给上压盖112上的4个液压缸16施加压力,均勻压实砂层,控制液压缸16的工作压力小于15MPa。压实完毕后,关闭手摇泵出口阀门171,密封上压盖112 ;将0形井模型13及注水井模型14(5个注水井模型)通过密封螺栓固定在上压盖上,填砂完毕。
[0068] 关闭气样出口调压阀门271、进样阀门232、242 ;打开进样阀门252、泵出口阀门211、中间容器进口阀门221、中间容器出口阀门222、0型井出口阀门421,通过驱替泵21将中间容器22中的水注入到填砂模型11中,记录注入水体积5L,关闭进样阀门,饱和水完毕。同样的过程饱和油,记录注入油体积4. 5L,关闭进样阀门,饱和油完毕。
[0069] 通过计算机控制装置31设置填砂模型11初始压力为2. 5MPa,此时压力传感器32监测油藏压力为2. 5MPa ;关闭气样出口调压阀门271、进样阀门242、252 ;打开进样阀门232,泵出口阀门211、中间容器进口阀门221、中间容器出口阀门222、0型井出口阀门421,通过驱替泵21及中间容器22向填砂模型11中注水,通过节流阀26调节注入流量来保证注水压力恒定。
[0070] 注水开始后,压力传感器32接受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后,由计算机控制装置31接收并实时记录保存。
[0071 ] 注水开始后,通过油水分离器42及油水分离计量装置41可实时记录产油量、出水时间、产水量。当含水99%时,实验结束,关闭所有阀门,拆除管线,为下组试验准备。
[0072] 实验过程中,当驱替泵21吸水体积接近IOL时,需停泵,关闭所有阀门;将氮气瓶27、氮气瓶出口阀271、中间容器出口阀222、中间容器22、中间容器进口阀221通过管线依次连接;依次打开氮气瓶出口阀271、中间容器出口阀222、中间容器进口阀221,放喷;当中间容器进口阀221停止出水,关闭所有阀门,拆除管线;打开中间容器出口阀222放喷,放喷完毕,关闭所有阀门;按照实验开始时方式重新连接管线,继续实验。
[0073] 最终可得到O型井在特有的注采井网开采时的产油量、产水量随时间的变化,O形井近井压力分布规律。
[0074] 实验三:
[0075] 在填砂模型内底水扩散网12上部均匀填充石英砂,将O型井模型13埋入预定位置,打开手摇泵出口阀门171,通过摇动手摇泵17给上压盖112上的4个液压缸16施加压力,均匀压实砂层,控制液压缸16的工作压力小于15MPa。压实完毕后,关闭手摇泵出口阀门171,密封上压盖112。将O形井模型13通过密封螺栓固定在上压盖上,填砂完毕。
[0076] 关闭气样出口调压阀门271、进样阀门232、242 ;打开进样阀门252、泵出口阀门211、中间容器进口阀门221、中间容器出口阀门222、0型井出口阀门421,通过驱替泵21将中间容器22中的水注入到填砂模型11中,记录注入水体积5L,关闭进样阀门,饱和水完毕。同样的过程饱和油,记录注入油体积4. 5L,关闭进样阀门,饱和油完毕。
[0077] 通过计算机控制装置31设置填砂模型11初始压力为2. 5MPa,此时压力传感器32监测油藏压力为2. 5MPa ;关闭气样出口调压阀门271、进样阀门232、252 ;打开进样阀门242、泵出口阀门211、中间容器进口阀门221、中间容器出口阀门222、0型井出口阀门421,通过驱替泵21及中间容器22向填砂模型11中注水,通过节流阀26调节注入流量来保证注水压力恒定。
[0078] 注水开始后,压力传感器32接受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后,由计算机控制装置31接收并实时记录保存。
[0079] 注水开始后,通过油水分离器42及油水分离计量装置41可实时记录产油量、出水时间、产水量。当含水99%时,实验结束,关闭所有阀门,拆除管线,为下组试验准备。
[0080] 实验过程中,当驱替泵21吸水体积接近IOL时,需停泵,关闭所有阀门;将氮气瓶27、氮气瓶出口阀271、中间容器出口阀222、中间容器22、中间容器进口阀221通过管线依次连接;依次打开氮气瓶出口阀271、中间容器出口阀222、中间容器进口阀221,放喷;当中间容器进口阀221停止出水,关闭所有阀门,拆除管线;打开中间容器出口阀222放喷,放喷完毕,关闭所有阀门;按照实验开始时方式重新连接管线,继续实验。
[0081] 最终可得到具有边水能量供给时O形井的产油量、产水量随时间的变化,O形井近井压力分布规律。
[008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 ー种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装置由供液系统、油藏模拟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产出液计量系统组成; 所述油藏模拟系统包括一由圆筒状密封容器构成的填砂模型,所述圆筒状密封容器由圆筒本体和上压盖构成;所述圆筒本体内下部固定设有底水扩散网;所述圆筒本体底端设有底部注水孔;所述圆筒本体中部筒壁环设有中部注水孔;所述上压盖设有多个上部注水井井眼;所述圆筒本体内位于底水扩散网上侧填充有石英砂,所述石英砂由上压盖压实并密封;所述石英砂内水平埋设有O型井模型,所述O型井模型是由ー金属管盘设形成的一圓环体,所述金属管管壁上呈螺旋状设有多个透孔;所述金属管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管线与产出液计量系统连通;所述上压盖的上部注水井井眼中呈竖直状密封插设有注水井模型,所述注水井模型位于圆环体的环形范围内;所述底水扩散网上方设有多个测压探头; 所述供液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驱替泵和中间容器,中间容器的出ロ设有并联的上部注入管线、中部注入管线和底部注入管线,上部注入管线连通于注水井模型,中部注入管线连通于中部注水孔,底部注入管线连通于底部注水孔; 所述产出液计量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油水分离计量装置和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通过管线与所述O型井模型中金属管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由计算机控制装置和与计算机控制装置连接的多个压カ传感器组成;所述各压カ传感器分别与对应的测压探头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盖上方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连接于控制其压カ的手摇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盖上方均匀对称地设置四个液压缸。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本体中部筒壁外侧设有环形注水管线,所述环形注水管线与所述中部注入管线连通,并导通于中部注水孔。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O型井模型的金属管,其管壁上的透孔是沿着螺旋方向且围绕管壁均匀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围绕管壁螺旋一周设有四个透孔。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水扩散网呈筛网状,底水扩散网上侧覆设ー层防砂网。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注入管线、中部注入管线和底部注入管线中设有流量计和进样阀门。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容器的出ロ设有节流阀。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容器的进ロ设有与驱替泵并联设置的氮气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227509 CN202645533U (zh) | 2012-05-18 | 2012-05-18 | 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227509 CN202645533U (zh) | 2012-05-18 | 2012-05-18 | 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45533U true CN202645533U (zh) | 2013-01-02 |
Family
ID=47414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227509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45533U (zh) | 2012-05-18 | 2012-05-18 | 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64553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0476A (zh) * | 2012-05-18 | 2012-10-10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
CN103334725A (zh) * | 2013-06-27 | 2013-10-0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评价低渗透油藏驱替有效性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975845A (zh) * | 2015-06-29 | 2015-10-14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干扰条件下测量生产井管流压降实验装置 |
CN107687337A (zh) * | 2017-07-28 | 2018-02-13 |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模拟实验装置的三维模型系统 |
-
2012
- 2012-05-18 CN CN 201220227509 patent/CN20264553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0476A (zh) * | 2012-05-18 | 2012-10-10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
CN102720476B (zh) * | 2012-05-18 | 2014-10-29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
CN103334725A (zh) * | 2013-06-27 | 2013-10-0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评价低渗透油藏驱替有效性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334725B (zh) * | 2013-06-27 | 2017-03-08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评价低渗透油藏驱替有效性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975845A (zh) * | 2015-06-29 | 2015-10-14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干扰条件下测量生产井管流压降实验装置 |
CN107687337A (zh) * | 2017-07-28 | 2018-02-13 |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模拟实验装置的三维模型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20476B (zh) | 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 |
CN102797458B (zh) | 用于边底水油藏的三维模拟装置 | |
CN105301200B (zh) |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出砂特性测试装置 | |
CN105178926B (zh) |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物理模型、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 |
CN102434151B (zh) | 底水油藏开发中底水锥进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及模拟系统 | |
CN205135580U (zh) | 长岩心二氧化碳气驱实验系统 | |
CN202645533U (zh) | 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 |
CN202718673U (zh) | 用于底水油藏的可视化物理模拟装置 | |
CN102704911A (zh) | 一种多分支井实验模型、系统及填砂方法 | |
CN106840977A (zh) | 注浆模拟装置 | |
CN105178927B (zh) | 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 |
CN206311468U (zh) | 评价颗粒型堵剂运移能力的实验装置 | |
CN103696745A (zh) | 油气藏水平井动态模拟多功能实验装置 | |
CN104196527A (zh) | 多分支井产能模拟系统与多分支井产能模拟实验方法 | |
CN103114842A (zh) | 模拟稠油蒸汽吞吐采油的实验装置及其模型系统 | |
CN102720479B (zh) | 用于气顶油藏的物理模拟装置 | |
CN103256047A (zh) | 一种研究水平井压裂完井方式下变质量多相流动规律的方法 | |
CN105298488A (zh) | 非连续充填方式下导流能力测试方法 | |
CN102373918B (zh) | 低渗油藏油井间歇生产模拟实验装置 | |
CN105781509A (zh) | 一种平板填砂模型渗流实验系统 | |
CN209324324U (zh) | 一种多水平缝大位移弓形井模拟装置 | |
CN204163714U (zh) | 一种低渗水平井分段压裂耦合流动实验装置 | |
CN202451144U (zh) | 一种底水油藏开发中底水锥进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及模拟系统 | |
CN202325491U (zh) | 低渗油藏油井间歇生产模拟实验装置 | |
CN205404362U (zh) | 一种便于换样、装样的达西渗透实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029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