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41578U -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41578U CN202641578U CN 201220166048 CN201220166048U CN202641578U CN 202641578 U CN202641578 U CN 202641578U CN 201220166048 CN201220166048 CN 201220166048 CN 201220166048 U CN201220166048 U CN 201220166048U CN 202641578 U CN202641578 U CN 2026415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vention girders
- collision prevention
- passenger car
- collision
- outer ca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包括外护板、位于外护板内侧的中部防撞梁和位于中部防撞梁两侧的侧辅助防撞梁,所述侧辅助防撞梁内侧安装有低速吸能盒,所述中部防撞梁和侧辅助防撞梁为中空管状结构,且中部防撞梁的内侧设置有减震缓冲垫。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客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安全系数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撞梁,尤其涉及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交通意外中,经常发生车辆正面碰撞的事故。当客车撞到前面的轿车时,由于轿车后部的高度要明显低于客车前部的高度,导致客车骑上轿车,从而造成对轿车后排乘客的伤害。所以适当降低客车前部的碰撞点,有利于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车祸中的人身伤害。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1761455U,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3月16日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为分段式结构防撞梁,包括外护板、中部防撞梁总成、安装在中部防撞梁总成两侧的侧辅助防撞梁,侧辅助防撞梁通过车身连接梁与车身前围骨架固定连接;外护板和中部防撞梁总成为一体结构,上端与车身前围铰接;侧辅助防撞梁包括前防撞板、安装在前防撞板后侧的两根溃败管柱,溃败管柱的后端与车身连接梁通过螺栓连接。
上述装置虽然采用分段式结构防撞梁,有效的降低了客车前部的防撞点,但在防撞梁的中部未做任何缓冲处理,当发生撞击时,撞击力量会有大部分传导进车体内,起不到预计中的防撞击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正面碰撞安全性高的客车前防撞梁。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客车前防撞梁,包括外护板、位于外护板内侧的中部防撞梁和位于中部防撞梁两侧的侧辅助防撞梁,所述侧辅助防撞梁内侧安装有低速吸能盒,所述中部防撞梁和侧辅助防撞梁为中空管状结构,且中部防撞梁的内侧设置有减震缓冲垫。
所述减震缓冲垫为橡胶垫。
所述外护板与中部防撞梁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低速吸能盒与车身纵梁通过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撞梁为中空管状结构,并且在中部防撞梁内侧设置有减震缓冲垫,这样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经过管状防撞梁和橡胶缓冲垫的双重阻挡,撞击力度会大为减小,安全性能更高。
2、本实用新型中外护板和中部防撞梁为一体化结构,这样使得中部防撞梁的受力面积更大,抗撞击能力更强。
3、本实用新型在侧辅助防撞梁内侧安装有低速吸能盒,并且低速吸能盒与车身纵梁通过螺纹连接,低速吸能盒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维修成本,而螺栓连接的方式可以更方便的对防撞梁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护板1,中部防撞梁2,侧辅助防撞梁3,低速吸能盒4,减震缓冲垫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客车前防撞梁,包括外护板1、位于外护板1内侧的中部防撞梁2和位于中部防撞梁2两侧的侧辅助防撞梁3,所述侧辅助防撞梁3内侧安装有低速吸能盒4,所述低速吸能盒4与车身纵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中部防撞梁2和侧辅助防撞梁3为中空管状结构,且中部防撞梁2的内侧设置有减震缓冲垫5,所述减震缓冲垫5为橡胶垫。
所述外护板1与中部防撞梁2为一体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将中部防撞梁2的上端与车身前围铰接,然后将侧辅助防撞梁3上的低速吸能盒4与车身纵梁通过螺栓连接,自此完成整个客车前防撞梁的安装。本实用新型中的中部防撞梁2在正面碰撞中变形最大,承受大部分冲击力,但由于中部防撞梁2与外护板1为一体化结构,外护板1会最先承受压力,由于钢材的延展性强,有利于保持碰撞中形态的完整性,另外,中部防撞梁2和侧辅助防撞梁3为中空管状结构,且中部防撞梁2的内侧设置有减震缓冲垫5,撞击力度经过管状防撞梁和橡胶缓冲垫的双重阻挡,撞击力度会大为减小,对车体的影响也大为减弱,安装在侧辅助防撞梁3内侧的低速吸能盒4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维修成本,更换也很方便。
Claims (4)
1.一种客车前防撞梁,包括外护板(1)、位于外护板(1)内侧的中部防撞梁(2)和位于中部防撞梁(2)两侧的侧辅助防撞梁(3),所述侧辅助防撞梁(3)内侧安装有低速吸能盒(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防撞梁(2)和侧辅助防撞梁(3)为中空管状结构,且中部防撞梁(2)的内侧设置有减震缓冲垫(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缓冲垫(5)为橡胶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板(1)与中部防撞梁(2)为一体化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速吸能盒(4)与车身纵梁通过螺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66048 CN202641578U (zh) | 2012-04-16 | 2012-04-16 |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66048 CN202641578U (zh) | 2012-04-16 | 2012-04-16 |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41578U true CN202641578U (zh) | 2013-01-02 |
Family
ID=47410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16604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41578U (zh) | 2012-04-16 | 2012-04-16 |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641578U (zh) |
-
2012
- 2012-04-16 CN CN 201220166048 patent/CN20264157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149273U (zh) | 一种小重叠偏置碰撞车身前端组合结构 | |
CN106240587B (zh) | 一种轨道车辆车头结构 | |
EP2792570B1 (en) | Troubleshooting and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and leading car of motor train unit | |
CN202827752U (zh) | 客车正碰压溃吸能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客车 | |
CN105966417B (zh) | 轨道车辆用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轨道车辆 | |
CN202557460U (zh) | 一种前保险杠装置 | |
CN205168406U (zh) |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 | |
CN205168397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CN112249073A (zh) | 一种地铁车辆司机室吸能结构 | |
CN103057497A (zh) |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 |
CN202389463U (zh) | 客车正碰溃缩机构 | |
CN203237190U (zh) | 多传力路径的客车前防撞梁 | |
CN101306699A (zh) | 一种车辆碰撞缓冲吸能车架结构 | |
CN201761455U (zh) | 客车前防撞梁 | |
CN207670354U (zh) | 一种车辆的保险杠横梁总成 | |
CN203438964U (zh) |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 |
CN202641578U (zh) |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 |
CN102975770B (zh) | 汽车地板 | |
CN203438963U (zh) | 汽车防撞梁 | |
CN202911686U (zh) | 一种汽车防撞横梁结构 | |
CN216805599U (zh) | 防撞前纵梁组件 | |
CN204567536U (zh) | 汽车前防撞梁 | |
CN202703478U (zh) | 保险杠缓冲结构 | |
CN205417481U (zh) |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 |
CN202806637U (zh) | 一种客车防撞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50416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