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37556U - 离子产生单元和离子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子产生单元和离子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37556U
CN202637556U CN 201220217986 CN201220217986U CN202637556U CN 202637556 U CN202637556 U CN 202637556U CN 201220217986 CN201220217986 CN 201220217986 CN 201220217986 U CN201220217986 U CN 201220217986U CN 202637556 U CN202637556 U CN 202637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air
wind direction
generation unit
ion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1798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佳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37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375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离子产生单元和离子送风装置,不与设计上的限制发生抵触,就可以通过增大通过浮游空间(即,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离子所浮游的空间)的空气的风速,将离子向浮游空间的外部高效送出。风向板(8)与两个离子产生部(10)分别间隔适当距离且与它们相对配置,并且风向板(8)使浮游空间(11)的断面积变窄,两个离子产生部(10)分别具有的多个离子产生元件(10a、10b)产生的离子浮游在该浮游空间(11)中。此时,不必减小两个离子产生部(10)之间的间隔距离,就可以使通过浮游空间(11)的空气的风速比没有风向板(8)时增大。因此,产生的离子与风速增大的空气一起向浮游空间(11)的外部高效送出。

Description

离子产生单元和离子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单元和离子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离子送风装置例如可以构成设置在室内的空气净化机。这种离子送风装置将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离子与送风机送出的空气一起向装置外部送出。送出的离子可以杀灭菌类和病毒等或使其失去活性,此外,可以分解形成恶臭的物质。
离子产生部例如具有用于通过电晕放电产生离子的、圆形的感应电极和多个针状的放电电极。放电电极的前端位于感应电极的通孔的中心且位于所述通孔的厚度范围内(参照日本专利公报特许第4071799号)。
此外,离子送风装置包括:离子产生部;连接器,用于对离子产生部供电;以及离子产生单元,与支承离子产生部和连接器的支承部等一体化,且离子产生单元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进行装拆(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80425号、日本专利公报特许第4551953号)。使用这种离子送风装置的用户在对离子产生单元进行维修保养或更换等时,可以将离子产生单元简单地安装和取下。
离子产生单元包括多个离子产生部,多个离子产生部在与送风方向交叉的方向(以下称为送风交叉方向)上相对配置,在这种离子产生单元中,相对的离子产生部之间形成使各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离子浮游的空间(以下称为浮游空间)。送风机送出的空气在浮游空间中流通。
如果增大流经浮游空间的空气的风速,则能够高效地将离子向离子送风装置的外部送出。因此,可以考虑减小浮游空间的送风交叉方向的尺寸(以下简称为浮游空间的尺寸)。可是,根据离子送风装置的设计条件,可能会受到不能减小浮游空间尺寸的限制。
例如,在多个离子产生部如上述那样相对配置的离子产生单元中,通过减小浮游空间的尺寸,相对的离子产生部和离子产生部之间的送风交叉方向的间隔距离减小。但此时,容易发生各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电场相互干扰,或各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离子因相互结合而消失等问题,所以可能导致向装置外部送出的离子个数减少。
此外,如果为了减小浮游空间的尺寸而大幅变更支承部的形状和尺寸等,则会产生变更后的离子产生单元不能安装于现有的离子送风装置,或必须大幅变更离子送风装置整体的设计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产生单元和离子送风装置,通过与离子产生部相对地配置风向限定部,来限定在浮游空间中流通的空气的风向,可以满足设计条件并高效送出离子。
本实用新型的离子产生单元包括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部、以及支承所述离子产生部的支承部,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向限定部,所述风向限定部限定所述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离子所浮游的空间中流通的空气的风向,所述风向限定部与所述支承部一体设置,并且与所述离子产生部间隔适当距离且与所述离子产生部相对配置。
按照本实用新型,风向限定部与离子产生部间隔适当距离且与离子产生部相对配置,该风向限定部使浮游空间(即,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离子所浮游的空间)的送风交叉方向的断面积减小(以下称为使浮游空间的断面积变窄)。其原因在于,浮游空间的断面积减小了风向限定部的送风交叉方向的断面积部分。此时,尽管浮游空间的送风交叉方向的尺寸不变,但流经浮游空间的空气的风速比没有风向限定部时增大。所以,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离子与风速增大的空气一起向浮游空间的外部送出。
并且,流经浮游空间的空气的风向被风向限定部所限定。因此,风速增大的空气的风向也被适当限定。其结果,包含离子的空气被高效向浮游空间的外部送出。由于这种风向限定部与支承离子产生部的支承部一体设置,与单独设置支承部和风向限定部的情况不同,离子产生部、支承部和风向限定部能作为一个部件进行处理。其结果,例如离子产生单元相对于离子送风装置的装拆变得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离子产生单元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离子产生部有多个,所述风向限定部配置成将至少两个所述离子产生部相互遮蔽。
按照本实用新型,离子产生单元包括多个离子产生部,且至少两个离子产生部(以下称为第一和第二离子产生部)通过风向限定部而相互遮蔽。其结果,浮游空间被划分为至少两个空间。以下将风向限定部划分的各个空间称为划分空间。
此时,第一和第二离子产生部分别产生的离子在相互不同的划分空间内浮游。所以,在浮游空间中,抑制了第一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离子与第二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离子因结合而消失。此外,由于不必为了减小浮游空间的尺寸而使第一和第二离子产生部相互接近配置,所以第一离子产生部和第二离子产生部能保持充足的间隔。因此,可以抑制第一和第二离子产生部分别产生的电场相互干扰。
其结果,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向浮游空间的外部送出的离子的个数。
本实用新型的离子产生单元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离子产生部向所述风向限定部侧突出设置。
按照本实用新型,被支承部支承的离子产生部向风向限定部侧突出设置。因此,与离子产生部没有突出设置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浮游空间中的离子产生部和风向限定部之间的空间的断面积进一步变窄。其结果,由于能进一步增大离子产生部附近的风速,所以能进一步提高离子的送出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离子产生单元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风向限定部呈板状,且沿所述风向的断面为翼型断面。
按照本实用新型,风向限定部沿流经浮游空间的空气的风向(即送风方向),呈翼型断面的板状。这种风向限定部以使浮游空间的断面积沿送风方向平滑变化的方式,使浮游空间的断面积变窄。所以,将风向限定部对浮游空间中空气的流通的妨碍抑制成最小限度。其结果,例如与具有平板状的风向限定部时相比,可以降低因存在风向限定部而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离子送风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离子产生单元以及送风机,所述离子产生单元能装拆地设置于所述离子送风装置,且所述离子送风装置使所述送风机送出的空气在所述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离子所浮游的空间中流通。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离子产生单元和离子送风装置,由于能增大流经浮游空间的空气的风速且限定所述空气的风向,所以可以将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离子高效地送向浮游空间的外部。
此外,由于缩短了离子在浮游空间内部滞留的时间,所以可以抑制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离子在浮游空间内部因相互结合而消失。其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向浮游空间的外部送出的离子的个数。
而且,不必为了增大空气的风速而减小浮游空间的尺寸。所以,不会与离子产生单元和/或离子送风装置的设计上的限制产生抵触。
并且,离子产生部、支承部和风向限定部能作为一个部件进行处理。因此,特别是在用户对离子产生单元进行维修保养或更换等时,可以简单地将离子产生单元从离子送风装置取下,此外可以简单地将离子产生单元安装到离子送风装置上。即,可以同时实现高效送出离子和提高用户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离子送风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Ⅲ-Ⅲ线的断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单元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单元的外观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单元的外观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1中的Ⅶ-Ⅶ线的断面图。
图7是图6中的离子产生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离子产生单元的外观结构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离子产生单元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表示实施方式的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离子送风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中的Ⅲ-Ⅲ线的断面图,并包含后述的图4中的Ⅱ-Ⅱ线的断面图。图3、图4和图5分别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单元2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俯视图和侧视图。但是,图3中未图示后述的风向板8。图6是沿图1中的Ⅶ-Ⅶ线的断面图,并包含图4中的Ⅵ-Ⅵ线的断面图。
图7是图6中右侧所示的离子产生部10附近的放大图。图3、图5和图6所示的中空箭头A表示大体的送风方向,图7所示的箭头具体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
首先参照图1和图2说明离子送风装置1的整体结构。以下,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图2中的左右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连接图1中表示的“前面侧”和“背面侧”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
离子送风装置1为固定式的空气净化机。其包括:离子产生单元2;西洛克风扇31;箱体21;以及未图示的封装盖,构成离子送风装置1的外观。
西洛克风扇31与未图示的风扇电动机一起,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送风机发挥功能。西洛克风扇31整体呈大体圆筒形状,并连接于风扇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使所述风扇电动机动作,西洛克风扇31以虚拟的中心轴101为中心,沿箭头102的方向(图中为逆时针转动的方向)被驱动转动。在西洛克风扇31的相当于圆筒周面的位置上,沿周向等间隔配置有多枚风扇叶片32。另外,离子送风装置1也可以具有横流(贯流)风扇,以替代西洛克风扇31。
箱体21包括:配置在离子送风装置1的正面侧(图1中的“前面侧”)的主体箱体23,以及配置在背面侧的箱体罩22(参照图1)。主体箱体23呈背面整个表面敞开的纵长的箱状。在主体箱体23中收容有离子送风装置1的主要部件(例如西洛克风扇31、或离子送风装置1的未图示的控制电路等),而且离子产生单元2以能装拆的方式安装于主体箱体23。箱体罩22安装在主体箱体23上,从而堵塞主体箱体23的背面的敞开部分。
通过相互组合的主体箱体23和箱体罩22,对箱体21的内部进行划分,在箱体21的内部形成送风通道41(参照图2)。西洛克风扇31以中心轴101沿前后方向、且位于后述的吹出口26下方的方式,配置于送风通道41。送风通道41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为吸入口36和吹出口26,所述吸入口36用于将装置外部的空气吸入送风通道41,所述吹出口26用于将送风通道41内部的空气向装置外部吹出。此外,吸入口36和吹出口26之间是涡形部42和吹出部43(分别参照图2)。
通过西洛克风扇31进行送风,空气在送风通道41中从吸入口36朝向吹出口26流动。更具体而言,从吸入口36吸入的空气通过西洛克风扇31后,向涡形部42移动,进而向吹出部43移动,最后从吹出口26向装置外部吹出。吹出口26具有矩形的开口面,并在箱体21的上部向上方开口。吸入口36形成在箱体21的背面,并连通西洛克风扇31的内周侧、即多枚风扇叶片32的内侧。涡形部42位于西洛克风扇31的外周侧、即多枚风扇叶片32的外侧。
如图2所示,涡形部42具有涡形面24。从中心轴101的轴向(即前后方向)观察时,涡形面24呈与西洛克风扇31的外周对置的弯曲面状。上述涡形面24具有以中心轴101为中心、沿西洛克风扇31的转动方向逐渐增大的半径R。涡形面24以围绕中心轴101、小于360度的角度形成。以下,将西洛克风扇31的反转方向上的涡形面24的端部称作涡形面24的一端24q。此外,将西洛克风扇31的转动方向上的涡形面24的端部称作涡形面24的另一端。
涡形部42的吹出部43附近的水平断面呈矩形。吹出部43借助吹出口26与装置外部连通。此外,吹出部43包括在离子送风装置1的左右方向(以下简称为左右方向)间隔配置的导向面25、27(参照图1和图2)。如图2所示,导向面27从涡形面24的一端24q朝向吹出口26的开口边缘的一部分延伸。导向面27的送风方向上游呈倾斜面状,位于西洛克风扇31的外周的虚拟切线110的延长线上,导向面27的送风方向下游呈平面状,沿上下方向配置。导向面25呈与导向面27对置的平面状,并朝向涡形面24的另一端和吹出口26的开口边缘的另一部分延伸。
从前后方向观察时,涡形部42形成在西洛克风扇31和涡形面24之间。此外,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吹出部43形成在导向面25和导向面27之间。而且,吹出部43形成在涡形部42上侧。离子产生单元2以后述的一侧部71和另一侧部72(或连接部73)朝向接近主体箱体23一侧(或远离主体箱体23一侧)的姿势,通过从开设于主体箱体23右侧部的未图示的开口部沿左方向插入主体箱体23的内部,从而将离子产生单元2安装于主体箱体23(参照图1和图2)。
离子产生单元2包括多个离子产生部10(图2中仅图示了一个),在离子产生单元2安装于主体箱体23的状态下,离子产生部10位于吹出部43的内部。离子产生单元2中,在后述的离子产生元件10a、10b上施加有交流电压。此时,空气中的氧和水分通过电离发生离子化,产生以正离子H+(H2O)m(m为0或自然数)和负离子O2-(H2O)n(n为0或自然数)为主体的离子。产生的离子与流经送风通道41的空气一起,从吹出口26向装置外部送出。
下面,参照图3~图7说明离子产生单元2的具体结构。
离子产生单元2(参照图3~图6)包括: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离子产生部10(参照图3~图7);辅助盒7(参照图3~图7);风向板8(参照图4~图7);以及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连接器9(参照图3和图5)。这种离子产生单元2中,通过辅助盒7一体支承两个离子产生部10、风向板8和两个连接器9,将上述部件作为一个部件进行处理(即辅助化)。
辅助盒7俯视呈コ形,并包括相对的一侧部71和另一侧部72,以及将一侧部71和另一侧部72各自的基端部连接的连接部73(参照图3~图5)。在将离子产生单元2安装于主体箱体23时,辅助盒7的一侧部71和另一侧部72以长边方向沿左右方向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间隔配置。由辅助盒7的一侧部71、另一侧部72和连接部73所围绕的空间11(参照图4~图7)作为浮游空间11发挥功能,离子产生部10产生的离子在该浮游空间11中浮游。
当离子产生单元2安装于主体箱体23时,浮游空间11的送风方向上游(和下游)与涡形部42(和吹出部43)连通。所以,西洛克风扇31送出的空气从离子送风装置1的下侧向上侧流过浮游空间11。其结果,在浮游空间11中浮游的离子通过吹出部43,并从吹出口26向装置外部送出。
在辅助盒7的一侧部71和另一侧部72彼此相对的部分上,分别配置有一个离子产生部10。此外,在一侧部71和另一侧部72各自的前端部上,配置有用于向离子产生部10供电的连接器9。辅助盒7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承部发挥功能。
如图3~图6所示,在将离子产生单元2安装于主体箱体23时,位于辅助盒7的一侧部71上的离子产生部10与位于辅助盒7的另一侧部72上的离子产生部10,不仅在前后方向而且在上下方向也间隔适当距离。其结果,相比于例如在前后方向间隔配置而在上下方向配置于同一位置的情况,能更好地抑制两个离子产生部10产生的电场相互干扰。
各离子产生部10分别具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具有两个)离子产生元件10a、10b(参照图3、图6和图7)。多个离子产生元件10a、10b在左右方向交替间隔配置。离子产生元件10a、10b分别包括针状的放电电极以及围绕放电电极的感应电极。离子产生元件10a产生正离子,离子产生元件10b产生负离子。
在辅助盒7的连接部73上突出设置有风向板8,所述风向板8与两个离子产生部10分别间隔适当距离,且与两个离子产生部10分别相对配置。风向板8在浮游空间11的内部配置成将两个离子产生部10相互遮蔽。此外,至少风向板8的表面具有绝缘性,以使离子产生部10产生的离子不会因风向板8的影响而消失。这种风向板8限定了流经浮游空间11的空气的风向。即,风向板8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风向限定部发挥功能。另外,风向板8可以与辅助盒7一体设置,例如也可以追加在现有的辅助盒7上。
如图5~图7所示,风向板8的沿送风方向的断面中、沿上下方向且沿前后方向的断面为翼型断面。更具体而言,所述断面为其前边缘部的膨出部分接近离子产生部10进行配置的翼型断面。此外,各离子产生部10以从辅助盒7向风向板8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辅助盒7上。因此,风向板8与离子产生部10之间的前后方向的距离小于风向板8与辅助盒7之间的前后方向的距离。
由于风向板8具有翼型断面,所以抑制了风向板8妨碍空气流通。其结果,抑制了风向板8妨碍离子送出或产生大的侧风声。此外,风向板8没有减小浮游空间11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各个尺寸,而是减小了浮游空间11的水平方向(即送风交叉方向)的断面积。换言之,由于存在风向板8,使浮游空间11的断面积变窄。此时,变窄程度最大的是离子产生部10附近的断面积。
从涡形部42流经浮游空间11的空气的流动可以认为是层流。当所述空气流过离子产生部10和风向板8(特别是风向板8的前边缘的膨出部分)之间时,由于供流通的断面积比涡形部42的供流通的断面积狭窄,所以风速增大。按照伯努利定理,此时的空气压力降低。其结果,离子产生部10产生的离子因气压差被向浮游空间11高效吸出,进而增速,且伴随被风向板8限定了风向的空气,向吹出部43、进一步向装置外部高效送出。
此外,两个离子产生部10相互具有足够的间隔距离,且风向板8将两个离子产生部10相互遮蔽。因此,抑制了两个离子产生部10产生的电场相互干扰,或者一个离子产生部10产生的离子与另一个离子产生部10产生的离子在浮游空间11内部因结合而消失。此外,利用流经浮游空间11的空气的增速,缩短了离子在浮游空间11内部滞留的时间。因此,抑制了离子产生部10产生的离子彼此在浮游空间11内部因结合而消失。
如上所述,其结果最大限度增加了送出的离子的数量。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西洛克风扇31送出的空气的风速为10m/s左右。因此,风向板8的下端部相对于气流的投影面积越小越好。所以,优选风向板8具有下端部尖的翼型断面。
除了辅助盒7支承风向板8这一点以外,上述离子产生单元2的辅助盒7和离子产生部10的结构与现有的辅助盒7和离子产生部10的结构相同。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单元2可以在现有的离子送风装置的主体箱体23上毫无问题地进行装拆。换言之,通过在现有的离子送风装置的主体箱体23上安装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单元2,可以容易地得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离子送风装置1。即,制造者无需强行进行大幅设计变更,就可以制造离子送风装置1。
此外,离子产生单元2与现有的离子产生单元同样,在用户对离子产生单元2进行维修保养或更换等时,可以从离子送风装置1简单地取下离子产生单元2,此外,可以在离子送风装置1上简单地安装离子产生单元2。
(实施方式2)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离子产生单元20的外观结构的侧视图,与实施方式1的图5对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单元2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单元2的结构大体相同,所以以下仅对两者的不同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离子产生单元20包括风向板81,以替代实施方式1中的风向板8。
风向板81呈平板状。即,风向板81具有比翼型断面的风向板8简单的形状。因此,离子产生单元20比离子产生单元2容易制造。此外,离子产生单元20和安装有离子产生单元20的离子送风装置1可以高效送出大量的离子,且维修保养或更换等时用户能容易地对离子产生单元20进行处理等,即,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单元2和离子送风装置1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离子产生单元200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与实施方式1的图3对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单元2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的离子产生单元20的结构大体相同,所以以下仅说明两者的不同,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2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离子产生单元200具有一个离子产生部10和一个对所述离子产生部10进行供电的连接器9。其原因在于,离子产生单元200不必特意分别设置多个离子产生部10和连接器9,而将两者分别设置一个即可。因此,离子产生单元200比离子产生单元20的结构更简单,且实现了轻量化。此外,离子产生单元200和安装有离子产生单元200的离子送风装置1与实施方式2的离子产生单元20和离子送风装置1具有同样的效果。
以上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全部的内容都是例示性内容,而不是限制性内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包含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内容以及权利要求范围内的任意变形。此外,只要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离子产生单元2、20、200和/或离子送风装置1还可以包含实施方式1~3中未公开的结构要素。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离子送风装置1公开了固定式的空气净化机,但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离子送风装置可以是壁挂型、内装型或车载型,还可以构成空气调节机、加湿装置或除湿装置等。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单元可以组装于洗衣机、烘干机、冰箱或吸尘器等各种电气设备。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单元安装于洗衣烘干机时,产生的离子可以向机外(例如盥洗空间)送出,也可以向机内的规定空间(例如滚筒的内部)送出。

Claims (5)

1.一种离子产生单元,包括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部、以及支承所述离子产生部的支承部,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特征在于,
还包括风向限定部,所述风向限定部限定所述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离子所浮游的空间中流通的空气的风向,
所述风向限定部与所述支承部一体设置,并且与所述离子产生部间隔适当距离且与所述离子产生部相对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子产生部有多个,
所述风向限定部配置成将至少两个所述离子产生部相互遮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子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产生部向所述风向限定部侧突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子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限定部呈板状,且沿所述风向的断面为翼型断面。
5.一种离子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子产生单元以及送风机,
所述离子产生单元能装拆地设置于所述离子送风装置,且所述离子送风装置使所述送风机送出的空气在所述离子产生部产生的离子所浮游的空间中流通。
CN 201220217986 2011-05-16 2012-05-15 离子产生单元和离子送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3755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9768 2011-05-16
JP2011109768A JP2012243419A (ja) 2011-05-16 2011-05-16 イオン発生ユニット及びイオン送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37556U true CN202637556U (zh) 2013-01-02

Family

ID=47406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1798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37556U (zh) 2011-05-16 2012-05-15 离子产生单元和离子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243419A (zh)
CN (1) CN20263755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0451A (zh) * 2013-08-05 2015-05-13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和电器设备
CN106051560A (zh) * 2016-07-14 2016-10-26 徐廷明 一种负离子led发生照明装置
CN108204651A (zh) * 2016-12-20 2018-06-26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离子送风设备
TWI661629B (zh) * 2017-08-22 2019-06-01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Discharge devic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0451A (zh) * 2013-08-05 2015-05-13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和电器设备
CN104620451B (zh) * 2013-08-05 2016-10-12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和电器设备
US9666402B2 (en) 2013-08-05 2017-05-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on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 equipment
CN106051560A (zh) * 2016-07-14 2016-10-26 徐廷明 一种负离子led发生照明装置
CN106051560B (zh) * 2016-07-14 2018-11-20 徐廷明 一种负离子led发生照明装置
CN108204651A (zh) * 2016-12-20 2018-06-26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离子送风设备
CN108204651B (zh) * 2016-12-20 2021-04-27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离子送风设备
TWI661629B (zh) * 2017-08-22 2019-06-01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Discharg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43419A (ja) 2012-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01727B2 (ja) 送風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用室外機
CN202637556U (zh) 离子产生单元和离子送风装置
JP574891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この室内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KR20170063653A (ko) 스윙 루버를 구비한 스탠드형 에어컨
JP497826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867746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9019822A (ja) 送風ユニット
KR102410402B1 (ko) 공기 조화기용 실외기
CN208025762U (zh) 一种新型风机过滤机组导流装置
JP4874360B2 (ja) 羽根車並びに多翼送風機並びに空気調和機
JP2008241142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926104A (zh) 除电装置
CN101198794B (zh) 送风装置和具有该送风装置的空调机用室外单元
JP2001124359A (ja) 空気調和機
KR101887379B1 (ko) 팬 배열장치
CN201705686U (zh) 一种贯流风机的出风口结构
CN204227556U (zh) 空调器
CN202977975U (zh) 离子产生机
JP2012072675A (ja)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JP2006275311A (ja) ファン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
JP5012410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879479B2 (ja) 空気清浄機及び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機
JP5809021B2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イオン発生機
JP201015990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5927550A (zh) 排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