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03523U - 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03523U
CN202603523U CN 201220166690 CN201220166690U CN202603523U CN 202603523 U CN202603523 U CN 202603523U CN 201220166690 CN201220166690 CN 201220166690 CN 201220166690 U CN201220166690 U CN 201220166690U CN 202603523 U CN202603523 U CN 202603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re
urceolus
drum
tea
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6669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小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UFE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UF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UFE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UF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16669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03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03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0352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包括机架、动力装置、揉捻装置、进料斗和出茶口,揉捻装置包括可转动的外筒和内筒,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分别布置有若干根揉筋,内筒偏心设在外筒内,进料斗设在外筒前端,出料口设在外筒和内筒间的末端,动力装置分别控制外筒和内筒的反向转动;进料斗和外筒前端设有储料筒,储料筒内壁上设有若干根导料筋;内筒外壁和外筒内壁的揉筋呈螺旋形;外筒为圆锥形,外筒前端的直径大于外筒末端。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连续进料、连续揉捻、连续出料的茶叶揉捻装置,其茶叶揉捻速度快,茶叶揉捻质量均一,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提升茶叶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茶叶揉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茶叶加工机械技术的发展,茶叶加工设备的分工越来越明确。我国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叶揉捻工序一直沿用传统的盘式揉捻机完成。最常见的结构如专利号为ZL200920305144.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茶叶揉捻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揉桶,揉桶传动连接有传动动力机构,揉桶下方布置有揉盘,揉桶上方布置有可施加作用力于揉桶内的加压机构,其原理是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揉桶在揉盘上作平面圆周运动,压盖、揉桶、揉盘及安装在揉盘上的棱骨产生的综合作用使茶叶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完成揉捻成形过程。但是传统揉捻机的结构设计存在一些不足,每加工完一桶茶叶都必须停机、打开压盖才能加料,不能实现连续加料和出料,只能一桶一桶的加工,而且由于人工操作揉捻每桶时的压力和时间都难以一致,也会导致茶叶的品质不一样。
为实现茶叶的连续化揉捻,人们也不断地进行研究和试验。如申请号为201020662743.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连续揉捻机,包括机架、揉捻装置,进风装置和传动机构,所述的揉捻装置包括进料口、揉鼓、揉盖和出料口,进料口位于揉鼓上方,出料口位于揉鼓下方,揉鼓安装在揉盖内;所述的揉鼓由圆锥台形的上段和倒圆锥形的下段连接而成,揉盖上段和下段之间还有过渡中段,揉盖内壁圆周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棱条,揉盖垂直对分成左右两半,可以旋转开合。该技术方案目的是为了实现连续式的茶叶揉捻。在具体的实施中,该技术方案存在一下问题:由于揉盖固定不动,揉鼓沿着中心轴线转动,如果茶叶太少,达不到成形和揉破茶叶细胞的目的,如果茶叶过多,揉茶区压力大,会使茶叶的碎茶很多,即使茶叶量适中的情况下,揉鼓转动,也是表面茶叶在刮擦,茶叶和茶叶之间不能相互摩擦搓揉,仅仅起了输送的效果,难以达到揉出茶汁和成形的目的。
为实现茶叶的连续化揉捻,人们也不断地进行研究和试验。如申请号为200910117074.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向滚筒可调式连续茶叶揉捻机,包括有揉捻装置、机架构件和传动装置组成一个整体。所述的机架构件出茶口端直接安装于地面上,进茶口端通过升降杆连接到安装地面;以出茶口端为支点,通过升降杆的升降可以抬起进茶口端,使机器整体与安装地平面间形成一个夹角。揉捻装置有互套的外筒和内筒,内筒中心安装有旋转轴,所述的旋转轴安装于机架上,由传动装置驱动;机架上安装有外环,外环内通过支座安装有支托轴承,外筒架设于支托轴承上,外筒与内筒之间的形成的环形空间区域为揉茶区;外筒内壁及内筒外壁上分别固定有揉茶棱,所述的揉茶棱与筒壁纵向有倾斜角。该技术方案目的是为了实现连续式的茶叶揉捻。在具体的实施中,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外筒与内筒之间的形成的环形空间区域的揉茶区,其空间狭小,揉捻的茶叶量很少,其茶叶的输送速度很慢,工作效率低,在工作中,由于揉捻速度慢,经常需要停止送料;内、外筒与安装地平面间呈一定倾斜角度,茶叶由进茶口进入,当茶叶进入揉捻区揉捻时,茶叶自身的部分重力作用,促使茶叶在揉茶区沿揉筒纵向方向前进,这样由于没有其它辅助的压力推进,其揉捻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连续进料、连续揉捻、连续出料的茶叶揉捻装置,其具有茶叶揉捻速度快、揉捻质量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包括机架、动力装置、揉捻装置、进料斗和出茶口,其特征是揉捻装置包括可转动的外筒和内筒,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分别布置有若干根揉筋,内筒偏心设在外筒内,进料斗设在外筒前端,出料口设在外筒和内筒间的末端,动力装置分别控制外筒和内筒间的反方向转动。使用时,动力装置分别带动外筒和内筒相互反向转动,把需要揉捻的茶叶输入进料斗,茶叶进入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之间,由于内筒偏心设在外筒内,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之间存在相对狭小的区域,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之间狭小的区域就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揉捻区域,每个周期的内筒和外筒作相反旋转时,都给揉捻区的茶叶有一个外力的作用,使得茶叶之间受到挤压,茶叶间产生互相搓揉,从而达到成形揉捻的目的,茶叶在狭小的区域的揉捻区域有效揉捻,最后从外筒和内筒间末端的出料口输出。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筒偏心设在外筒内,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之间的狭小区域的间距根据茶叶揉捻要求确定,由于内筒偏心设在外筒内,除了揉捻区域,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之间有一个比较大的茶叶待揉捻区域,可以在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之间揉捻量比较多的茶叶,茶叶的输送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具体实施时,进料斗和外筒前端设有储料筒,储料筒内壁上设有若干根导料筋。导料筋可以引导茶叶向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之间向前推进。
具体实施时,内筒外壁和外筒内壁的揉筋呈螺旋形。内筒和外筒反方向旋转时,螺旋形揉筋可以起到边翻动边往出料端走动,使得茶叶揉捻均匀,同时又达到连续进料、连续揉捻和连续出料的目的。
具体实施时,外筒为圆锥形,外筒前端的直径大于外筒末端。采用此结构,使得后端揉捻区的空间小于前端揉捻区空间,根据茶叶的揉捻特性,揉捻后茶叶变小,茶叶前行时,揉捻区空间也变小,保证其得到有效地初揉捻,提高揉捻质量。
具体实施时,内筒中央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前后通过轴承支撑在机架上,机架上设有托轮,外筒的前后部位设在托轮上,托轮和旋转轴分别通过动力装置进行驱动。
具体实施时,上述的动力装置分别是外筒电机和内筒电机,外筒电机和内筒电机分别通过皮带轮系统带动托轮和旋转轴的旋转。
具体实施时,外筒电机和内筒电机为调速电机。调速电机可以控制内筒电机为调速电机转速,调整外筒和内筒转速,根据茶叶进入揉捻的情况,以及不同的茶叶、不同的加工工艺,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调速电机的转速,以保证茶叶输入的合理速度,茶叶揉捻质量均一,达到不同茶叶的揉捻时间长短的要求。
具体实施时,上述机架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可以调节本实用新型的倾斜度,达到不同茶叶的揉捻时间长短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内筒偏心设在外筒内,可以在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之间揉捻量比较多的茶叶,茶叶的输送速度快,加工过程中无须停机,可以连续揉捻;而且揉捻的压力和时间较为一致,有利于提升茶叶的品质,茶叶揉捻质量均一,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通常在进料斗上设置茶叶提升机,是经过杀青的茶叶经过提升机进入进料斗,以实现茶叶连续化清洁生产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连续进料、连续揉捻、连续出料的茶叶揉捻装置,其茶叶揉捻速度快,茶叶揉捻质量均一,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提升茶叶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B-B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C-C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 2、进料斗  3、储料筒  4、导料筋   5、旋转轴  6、外筒  7、揉筋8、内筒   9、出茶口  10、轴承 11、皮带轮系统  12、 外筒电机   13、托轮   14、内筒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 和图4中,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包括机架1、揉捻装置、进料斗2和出茶口9,揉捻装置包括可转动的外筒6和内筒8,外筒6内壁和内筒8外壁分别布置有若干根揉筋7,内筒8外壁和外筒6内壁的揉筋7呈螺旋形,内筒8偏心设在外筒6内,进料斗2和外筒6前端设有储料筒3,储料筒3内壁上设有若干根导料筋4,出茶口9设在外筒6和内筒8间的末端,外筒电机12和内筒电机14分别控制外筒6和内筒8的反向转动。外筒6为圆锥形,外筒6前端的直径大于外筒6末端,内筒8中央设有旋转轴5,旋转轴5的前后通过轴承10支撑在机架1上,机架1上设有托轮13,外筒6的前后部位设在托轮13上,外筒电机12和内筒电机14为调速电机,外筒电机12和内筒电机14分别通过皮带轮系统11带动托轮13和旋转轴5的旋转。
使用时,外筒电机12和内筒电机14分别带动外筒6和内筒8相互反向转动,把需要揉捻的茶叶输入进料斗2,导料筋4可以引导茶叶向外筒6内壁和内筒8外壁之间向前推进。茶叶进入外筒6内壁和内筒8外壁之间,由于内筒8偏心设在外筒6内,外筒6内壁和内筒8外壁之间存在相对狭小的区域,外筒6内壁和内筒8外壁之间狭小的区域就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揉捻区域,每个周期的内筒8和外筒6作相反旋转时,螺旋形揉筋7可以起到边翻动边往出料端走动,使得茶叶揉捻均匀,同时又达到连续进料、连续揉捻和连续出料的目的,同时给揉捻区的茶叶有一个外力的作用,使得茶叶之间受到挤压,茶叶间产生互相搓揉,从而达到成形揉捻的目的,茶叶在狭小的区域的揉捻区域有效揉捻,最后从外筒6和内筒8间末端的出茶口9输出。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筒8偏心设在外筒6内,外筒6内壁和内筒8外壁之间的狭小区域的间距根据茶叶揉捻要求确定,由于内筒8偏心设在外筒6内,除了揉捻区域,外筒6内壁和内筒8外壁之间有一个比较大的茶叶待揉捻区域,可以在外筒6内壁和内筒8外壁之间揉捻量比较多的茶叶,茶叶的输送速度快,工作效率高。机架1上可设有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可以调节本实用新型的倾斜度,外筒电机12和内筒电机14为调速电机,调速电机可以控制内筒电机为调速电机转速,调整外筒6和内筒8转速,根据茶叶进入揉捻的情况,以及不同的茶叶、不同的加工工艺,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调速电机的转速,以保证茶叶输入的合理速度,茶叶揉捻质量均一,达到不同茶叶的揉捻时间长短的要求。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包括机架、动力装置、揉捻装置、进料斗和出茶口,其特征是揉捻装置包括可转动的外筒和内筒,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分别布置有若干根揉筋,内筒偏心设在外筒内,进料斗设在外筒前端,出料口设在外筒和内筒间的末端,动力装置分别控制外筒和内筒间的反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其特征是进料斗和外筒前端设有储料筒,储料筒内壁上设有若干根导料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其特征是内筒外壁和外筒内壁的揉筋呈螺旋形。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其特征是外筒为圆锥形,外筒前端的直径大于外筒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其特征是内筒中央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前后通过轴承支撑在机架上,机架上设有托轮,外筒的前后部位设在托轮上,托轮和旋转轴分别通过动力装置进行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其特征是上述的动力装置分别是外筒电机和内筒电机,外筒电机和内筒电机分别通过皮带轮系统带动托轮和旋转轴的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其特征是外筒电机和内筒电机为调速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其特征是上述机架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
CN 201220166690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3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66690 CN202603523U (zh)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66690 CN202603523U (zh)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03523U true CN202603523U (zh) 2012-12-19

Family

ID=47337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66690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3523U (zh)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03523U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7118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四川中测量仪科技有限公司 茶叶做形机
CN106835597A (zh) * 2017-03-28 2017-06-13 张敏 滚压搓式子母洗衣机
CN106974016A (zh) * 2017-05-18 2017-07-25 万建国 茶叶揉捻机
CN107258954A (zh) * 2017-07-28 2017-10-20 贵州省湄潭县庆丰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工艺
CN107279348A (zh) * 2017-07-28 2017-10-24 贵州省湄潭县庆丰茶业有限公司 茶叶揉捻装置
CN107296115A (zh) * 2017-08-15 2017-10-27 正安县吐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CN107494811A (zh) * 2017-09-26 2017-12-22 安顺御茶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茶叶揉切机
CN107811067A (zh) * 2017-12-28 2018-03-20 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
CN108450584A (zh) * 2018-04-20 2018-08-28 贵州省凤冈县浪竹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茶叶双向揉捻装置
CN111227066A (zh) * 2020-03-31 2020-06-05 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生产用包揉机
CN112471294A (zh) * 2020-11-27 2021-03-12 桃江县兴华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茶叶精制揉捻装置
CN114223740A (zh) * 2021-12-24 2022-03-25 绍兴市茶叶学会 一种茶叶热揉加工一体式设备
CN114223754A (zh) * 2021-12-24 2022-03-25 绍兴市茶叶学会 一种全方位茶叶揉捻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7118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四川中测量仪科技有限公司 茶叶做形机
CN106835597A (zh) * 2017-03-28 2017-06-13 张敏 滚压搓式子母洗衣机
CN106974016A (zh) * 2017-05-18 2017-07-25 万建国 茶叶揉捻机
CN107258954A (zh) * 2017-07-28 2017-10-20 贵州省湄潭县庆丰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工艺
CN107279348A (zh) * 2017-07-28 2017-10-24 贵州省湄潭县庆丰茶业有限公司 茶叶揉捻装置
CN107296115A (zh) * 2017-08-15 2017-10-27 正安县吐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CN107494811A (zh) * 2017-09-26 2017-12-22 安顺御茶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茶叶揉切机
CN107811067A (zh) * 2017-12-28 2018-03-20 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
CN108450584A (zh) * 2018-04-20 2018-08-28 贵州省凤冈县浪竹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茶叶双向揉捻装置
CN111227066A (zh) * 2020-03-31 2020-06-05 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生产用包揉机
CN111227066B (zh) * 2020-03-31 2022-11-01 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生产用包揉机
CN112471294A (zh) * 2020-11-27 2021-03-12 桃江县兴华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茶叶精制揉捻装置
CN114223740A (zh) * 2021-12-24 2022-03-25 绍兴市茶叶学会 一种茶叶热揉加工一体式设备
CN114223754A (zh) * 2021-12-24 2022-03-25 绍兴市茶叶学会 一种全方位茶叶揉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03523U (zh) 一种内筒偏心式双滚筒连续揉捻机
CN102578311B (zh) 一种连续进出料的茶叶揉捻装置
CN205233361U (zh) 一种新型茶叶揉捻机
CN101803790B (zh) 油茶果剥壳机
CN204751541U (zh) 一种定量加料装置
CN201230547Y (zh) 立式茶叶连续揉捻机
CN203407463U (zh) 一种滚筒式茶叶揉捻机
CN202857743U (zh) 一种长条型连续进出料揉捻机
CN208410670U (zh) 一种节能环保高效的双螺杆挤出机
CN202738720U (zh) 一种茶叶连续揉捻机
CN203899557U (zh) 升降式物料混合装置
CN207084035U (zh) 茶叶揉捻机
CN105561874B (zh) 一种新型生物质燃料颗粒成型机
CN204261742U (zh) 一种陶瓷绝缘子用制釉球磨机
CN107581296A (zh) 一种茶叶揉捻机
CN203198216U (zh) 一种具有强制下料装置的料斗
CN203028035U (zh) 一种双层茶叶连续揉捻机
CN206576166U (zh) 一种面条成型盘面机
CN206935199U (zh) 一种高效猪饲料搅拌装置
CN214561841U (zh) 一种真空混练挤管一体机
CN202803343U (zh) 一种饲料破碎机
CN107624913B (zh) 一种茶叶连续自动初揉装置
CN201752912U (zh) 锥形杆立式离心成型机
CN207784182U (zh) 一种茶叶连续揉捻装置
CN206911251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搅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