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76162U - 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 - Google Patents
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476162U CN202476162U CN2012200911650U CN201220091165U CN202476162U CN 202476162 U CN202476162 U CN 202476162U CN 2012200911650 U CN2012200911650 U CN 2012200911650U CN 201220091165 U CN201220091165 U CN 201220091165U CN 202476162 U CN202476162 U CN 2024761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ing
- siphon
- supply module
- water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其特征是它主要由箱体(1)和虹吸模块板(2)组成,箱体(1)的内腔被虹吸模块板(2)分隔成蓄水空间(3)和种植空间(4);所述的箱体(1)的下侧设有外凸结构(6),在外凸结构(6)上设有扣板(7),所述的箱体(1)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板(8),一侧的连接板(8)设有一个向下凸起的扣条(9),另一侧的连接板(8)则设有向上凸起的扣条(9),箱体(1)的两侧各连接有一个注水管(10);在箱体(1)的侧面上还设有溢水口以便将多余的雨水排出蓄水空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模块化批量生产,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植设备,尤其是一种屋顶等无土场地植物种植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能拼接在适合于坡屋顶使用的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建筑林立,绿化面积急剧下降,城市环境生活条件持续恶化,人们对环境和生态有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增加绿地, 但绿地面积还是不能满足人们对绿化建设用地的需求。屋顶绿化是创建城市整体绿化空间和增加绿地面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措施。
实验表明,绿化屋顶可以使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夏季有屋顶花园的房屋比没有的室内温度要低2 ~4℃, 可节约空调耗电量20% ~40% ;并且绿化屋顶能保护建筑屋面, 丰富城市景观 ,研究表明, 在绿化覆盖下的屋顶平均寿命是40~50年, 而裸露屋面的寿命只有25年。
因此发展屋顶花园的意义在于不但可以降温隔热效果, 而且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还能补偿建筑物占用的绿化地面, 大大提高小区的绿化覆盖率,而且带有屋顶花园的楼盘也会更加吸引购房者的目光。
而屋顶绿化的现有的技术是直接把植物种植在一个模具的圆形孔中,等植物生长之后掩盖模具的表面,但由于模具本身孔洞大小的限制,可选的植物种类较少,后期植物观赏性较差,生态系统效益不佳。
为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适应于平顶屋面使用的能自动吸排水的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较好地解决了现有的平屋顶种植的难题,不仅可延长植物生长周期,而且有利于拓展种植品种。
但近年来,从建筑美学和节能角度出发,人们开始大量建设坡屋顶,而现有的蓄供水模块无法起到相应的蓄水目的,必须重新设计新的模块以解决坡屋顶绿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城市坡屋顶因缺乏相应的种植设备而难以实现绿化目的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现有的虹吸模块原理的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其特征是它主要由箱体1和安装在箱体1中若干块虹吸模块板2组成,箱体1的内腔被虹吸模块板2分隔成蓄水空间3和种植空间4;所述的箱体1的上表面为水平面,下表面为与坡屋斜度相一致的斜面,所述的虹吸模块板2底部的承重虹吸筒5的高度不等,所有承重虹吸筒5的底部组成的平面的倾斜度也与坡屋的斜度相一致;所述的箱体1的下侧设有一个用于搁置在相邻的箱体上的外凸结构6,在外凸结构6的最外侧设有一个插入相邻箱体内腔中并与相邻箱体的内腔壁相扣的扣板7,扣板7的长度不大于箱体内壁长度值,所述的箱体1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板8,一侧的连接板8设有一个向下凸起的扣条9,另一侧的连接板8则设有向上凸起的扣条9以便相邻的箱体1左右之间相互扣合连接;在箱体1的两侧、连接板8的上部与蓄水空间3相对位置处各连接有一个注水管10,其中一侧的注水管为等直径管,另一侧的注水管10为带有台阶面的注水管,且台阶面的注水管中的小直接插入端的外径与等直径管的内径相配,以便带台阶面的注水管10插入相邻箱体侧面的等直径管中实现横向供水连接;在箱体1的侧面上还设有溢水口,溢水口与蓄水空间3相连通,且位于蓄水空间设定的蓄水最高水位处,以便将多余的雨水排出蓄水空间。
所述的箱体1中的种植空间4空间的高度不超过20厘米。
所述的箱体1的上侧壁上安装有搁板11,搁板11的宽度应大于2倍的箱壁的厚度。
所述的虹吸模块板2包括面板12和与面板12相连的承重虹吸筒5,承重虹吸筒5呈上大下小的锥台结构,面板12上设有渗水孔13;所述的承重虹吸筒5中设有一个放置吸水剂的空间,承重虹吸筒5的筒壁和底部上设有虹吸孔14,承重虹吸筒5的高度不等,它们的底部均支承在种植箱体1的斜内底面上;当土壤中的含水量减少时,锥形结构中的土壤通过毛细管的作用产生虹吸将储水空间3中的水分吸入到土壤中起到湿润灌溉作用,有效的减少给植物浇水的次数的同时,又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所述的面板12的周围增设有加厚收边条15。
所述的承重虹吸筒5的筒底上设有托杯条16,托杯条16直接支承在种植箱体1的内斜底面上。
所述的箱体两侧的连接板8离底面的高度不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虹吸模块与箱体的有机结合,解决了坡屋面种植的难题,为坡屋面种植提供了理想的工具,有利于提高城市整体的绿化效果,对建筑而言更有利于其屋顶的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箱体的创造性设计,利用于相邻模块的连接和在屋面的固定,具有连接安全可靠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模块化批量生产,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合了瓦片环环相扣的结构特点,模块的上下左右设计成互拉式的形态,既起到挡雨的作用,又使屋顶绿化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虹吸模块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相邻箱体的侧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下相邻的箱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6所示。
一种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它主要由箱体1和安装在箱体1中若干块虹吸模块板2组成,如图1、2所示,箱体1的内腔被虹吸模块板2分隔成蓄水空间3和种植空间4(图3);种植空间4的深度由制作材料、模块的厚度、屋顶的承载能力等等因素决定,如没有特殊的种植要求,土壤厚度控制在20cm左右为宜,以满足小灌木和地被的生长需要。所述的箱体1的上表面为水平面,下表面为与坡屋斜度相一致的斜面,所述的虹吸模块板2底部的承重虹吸筒5的高度不等(如图4),所有承重虹吸筒5的底部组成的平面的倾斜度也与坡屋的斜度相一致;所述的箱体1的下侧设有一个用于搁置在相邻的箱体上的外凸结构6,在外凸结构6的最外侧设有一个插入相邻箱体内腔中并与相邻箱体的内腔壁相扣的扣板7,如图3、6所示,扣板7的长度不大于箱体内壁长度值,所述的箱体1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板8,一侧的连接板8设有一个向下凸起的扣条9,另一侧的连接板8则设有向上凸起的扣条9以便相邻的箱体1左右之间相互扣合连接,如图1所示,箱体两侧的连接板8离底面的高度不相等,如图5所示;在箱体1的两侧、连接板8的上部与蓄水空间3相对位置处各连接有一个注水管10,其中一侧的注水管为等直径管,另一侧的注水管10为带有台阶面的注水管,且台阶面的注水管中的小直接插入端的外径与等直径管的内径相配,以便带台阶面的注水管10插入相邻箱体侧面的等直径管中实现横向供水连接,;在箱体1的侧面上还设有溢水口,溢水口与蓄水空间3相连通,且位于蓄水空间设定的蓄水最高水位处,以便将多余的雨水排出蓄水空间。为了提高上下模块之间的连接强度,可在所述的箱体1的上侧壁上安装一搁板11,搁板11的宽度应大于2倍的箱壁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虹吸模块板2的原理及主体结构与申请号为201110271433.7,201110271434.1的中国专利基础相同,所不同的是承重虹吸筒5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虹吸模块板2包括面板12和与面板12相连的承重虹吸筒5,如图4所示,承重虹吸筒5呈上大下小的锥台结构,面板12上设有渗水孔13,面板12的周围增设有加厚收边条15;所述的承重虹吸筒5中设有一个放置吸水剂的空间,承重虹吸筒5的筒壁和底部上设有虹吸孔14,承重虹吸筒5的高度不等,它们的底部均支承在种植箱体1的斜内底面上,承重虹吸筒5的筒底上设有托杯条16,托杯条16直接支承在种植箱体1的内斜底面上;当土壤中的含水量减少时,锥形结构中的土壤通过毛细管的作用产生虹吸将储水空间3中的水分吸入到土壤中起到湿润灌溉作用,有效的减少给植物浇水的次数的同时,又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当降雨的时候,模块种植空间中的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的情况下,多余水分通过无纺布过滤并经过虹吸模块板的渗水孔快速渗入并收集在储水空间中,多余的水从排水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箱体两侧的圆管设计成嵌入式,作用:一、方便模块的侧面安装连接;二、嵌入式可以有效防止漏水,使模块中的水互通起来,模块在坡屋顶安装完后,在屋顶的一侧接入水管,水管与每列第一个模块圆管相连,在给水的时候,水流入第一个模块中,水位到达圆管高度时水就流入第二个水位较低的模块中,直至水从屋顶另一侧的模块圆管流出,如图7、8所示。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7)
1.一种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其特征是它主要由箱体(1)和安装在箱体(1)中若干块虹吸模块板(2)组成,箱体(1)的内腔被虹吸模块板(2)分隔成蓄水空间(3)和种植空间(4);所述的箱体(1)的上表面为水平面,下表面为与坡屋斜度相一致的斜面,所述的虹吸模块板(2)底部的承重虹吸筒(5)的高度不等,所有承重虹吸筒(5)的底部组成的平面的倾斜度也与坡屋的斜度相一致;所述的箱体(1)的下侧设有一个用于搁置在相邻的箱体上的外凸结构(6),在外凸结构(6)的最外侧设有一个插入相邻箱体内腔中并与相邻箱体的内腔壁相扣的扣板(7),扣板(7)的长度不大于箱体内壁长度值,所述的箱体(1)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板(8),一侧的连接板(8)设有一个向下凸起的扣条(9),另一侧的连接板(8)则设有向上凸起的扣条(9)以便相邻的箱体(1)左右之间相互扣合连接;在箱体(1)的两侧、连接板(8)的上部与蓄水空间(3)相对位置处各连接有一个注水管(10),其中一侧的注水管为等直径管,另一侧的注水管(10)为带有台阶面的注水管,且台阶面的注水管中的小直接插入端的外径与等直径管的内径相配,以便带台阶面的注水管(10)插入相邻箱体侧面的等直径管中实现横向供水连接;在箱体(1)的侧面上还设有溢水口,溢水口与蓄水空间(3)相连通,且位于蓄水空间设定的蓄水最高水位处,以便将多余的雨水排出蓄水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的箱体(1)中的种植空间(4)空间的高度不超过2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的箱体(1)的上侧壁上安装有搁板(11),搁板(11)的宽度应大于2倍的箱壁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的虹吸模块板(2)包括面板(12)和与面板(12)相连的承重虹吸筒(5),承重虹吸筒(5)呈上大下小的锥台结构,面板(12)上设有渗水孔(13);所述的承重虹吸筒(5)中设有一个放置吸水剂的空间,承重虹吸筒(5)的筒壁和底部上设有虹吸孔(14),承重虹吸筒(5)的高度不等,它们的底部均支承在种植箱体(1)的斜内底面上;当土壤中的含水量减少时,锥形结构中的土壤通过毛细管的作用产生虹吸将储水空间(3)中的水分吸入到土壤中起到湿润灌溉作用,有效的减少给植物浇水的次数的同时,又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的面板(12)的周围增设有加厚收边条(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的承重虹吸筒(5)的筒底上设有托杯条(16),托杯条(16)直接支承在种植箱体(1)的内斜底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的箱体两侧的连接板(8)离底面的高度不相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0911650U CN202476162U (zh) | 2012-03-13 | 2012-03-13 | 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0911650U CN202476162U (zh) | 2012-03-13 | 2012-03-13 | 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476162U true CN202476162U (zh) | 2012-10-10 |
Family
ID=46950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091165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476162U (zh) | 2012-03-13 | 2012-03-13 | 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47616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7867A (zh) * | 2012-03-13 | 2012-07-18 | 刘永东 | 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 |
-
2012
- 2012-03-13 CN CN2012200911650U patent/CN20247616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7867A (zh) * | 2012-03-13 | 2012-07-18 | 刘永东 | 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 |
CN102577867B (zh) * | 2012-03-13 | 2013-07-17 | 江苏琵琶景观有限公司 | 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77867B (zh) | 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 | |
CN102415293B (zh) | 生态节能环保可持续型植物种植系统 | |
CN201332608Y (zh) | 绿化组合模块 | |
CN202979735U (zh) | 可蓄供水的垂直绿化种植系统 | |
CN102550325A (zh) | 可蓄供水的垂直绿化模块及其种植系统 | |
CN103362251A (zh) | 一种滴灌种植屋面砖 | |
CN102428841A (zh) | 能自动吸排水的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 | |
CN201709178U (zh) | 建筑绿化幕墙装置 | |
CN104389386B (zh) | 节水型容器种植屋面 | |
CN212053497U (zh) | 一种建筑节能绿色生态屋面 | |
CN202551763U (zh) | 可蓄供水的垂直绿化模块 | |
CN116114497A (zh) | 一种滴灌式砌筑型立体绿化模块 | |
CN108019001A (zh) | 一种绿色屋顶及节水系统 | |
CN202476162U (zh) | 坡屋顶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 | |
CN206948983U (zh) | 储水式花园种植模块 | |
CN202500271U (zh) | 带有泄水板的屋顶绿化层 | |
CN202222193U (zh) | 生态节能环保可持续型植物种植系统 | |
CN208088681U (zh) | 一种集水式绿化保温屋面系统 | |
CN102246669A (zh) | 三弦式高采光日光节能温室 | |
CN206472530U (zh) | 一种房顶绿化给水及水循环收集系统 | |
CN202211043U (zh) | 能自动吸排水的植物种植蓄供水模块 | |
CN213427230U (zh) | 一种模块化生态绿墙系统 | |
CN201171298Y (zh) | 天面绿化种植板 | |
CN204498888U (zh) | 植物种植盒 | |
CN208280217U (zh) | 一种室内绿植墙智能供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717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