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68893U -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468893U CN202468893U CN2011205736348U CN201120573634U CN202468893U CN 202468893 U CN202468893 U CN 202468893U CN 2011205736348 U CN2011205736348 U CN 2011205736348U CN 201120573634 U CN201120573634 U CN 201120573634U CN 202468893 U CN202468893 U CN 2024688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output shaft
- differential mechanism
- casing
- side out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包括箱体(1)、输入带轮机构(2)、输出带轮机构(3)、和扭矩输出机构(8),输入带轮机构(2)和输出带轮机构(3)与箱体(1)连接,且两者之间连接有传动带(15),第一齿轮(4)与过渡齿轮机构(5)连接,过渡齿轮机构(5)与壳体齿轮(68)相连接,第一差速器(6)安装在箱体(1)上,其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二齿轮(10)和第三齿轮(9),第二差速器(7)固定安装在箱体(1)上,其两侧安装有第四齿轮(12)和第五齿轮(11)并扭矩输出机构(8)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构将输入扭矩一分为二,降低了传动带的负荷,大大提高了传递扭矩的上限。
Description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变速机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CVT无级变速器通常是一种汽车变速机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与有级变速器的区别在于,它的变速比不是间断的点,而是一系列连续的值,从而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性、动力性和驾驶平顺性,而且降低了排放和成本,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的CVT无级变速机构中,传动带是最主要的扭矩承受部件,现在普遍使用皮带或者钢带来充当传动带,但无论是皮带还是钢带,其所能承受并传递的扭矩有限,这样不但限制了汽车扭矩的提升,阻碍 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且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传动带断裂的情况,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机构将输入扭矩一分为二,降低了传动带的负荷,大大提高了传递扭矩的上限。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包括箱体、输入带轮机构、输出带轮机构、传动带和扭矩输出机构,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通过输入带轮轴与箱体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机构通过输出带轮轴与箱体连接,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和输出带轮机构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所述的输入带轮轴通过安装在其上面的第一齿轮与过渡齿轮机构连接,所述的过渡齿轮机构与第一差速器的壳体齿轮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差速器框架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左侧输出轴通过轴承与箱体连接且其上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右侧输出轴与输出带轮轴轴向固定连接且其上安装有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一侧平行安装有第二差速器,所述的第二差速器的差速器框架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的第二差速器的左侧输出轴和右侧输出轴通过轴承与箱体相连接,所述的左侧输出轴上安装有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的右侧输出轴上安装有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的第二差速器通过壳体齿轮与扭矩输出机构连接。
[0005] —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包括箱体、输入带轮机构、输出带轮机构、传动带和扭矩输出机构,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通过输入带轮轴与箱体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机构通过输出带轮轴与箱体连接,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和输出带轮机构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所述的输入带轮轴通过安装在其上面的第一齿轮与第一差速器的壳体齿轮相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轴上安装有第十齿轮,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差速器框架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左侧输出轴通过轴承与箱体连接且其上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右侧输出轴上安装有与第十齿轮相啮合的第九齿轮,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一侧平行安装有第二差速器,所述的第二差速器的差速器框架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的第二差速器的左侧输出轴和右侧输出轴通过轴承与箱体相连接,所述的左侧输出轴上安装有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的右侧输出轴上安装有与第九齿轮相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的第二差速器通过壳体齿轮与扭矩输出机构连接。
[0006] —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包括箱体、输入带轮机构、输出带轮机构、传动带和扭矩输出机构,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通过输入带轮轴与箱体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机构通过输出带轮轴与箱体连接,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和输出带轮机构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所述的输入带轮轴通过安装在其上面的第一齿轮与第一差速器的壳体齿轮相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轴上安装有第十齿轮,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差速器框架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左侧输出轴通过轴承与箱体连接且其上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右侧输出轴上并列安装有第三齿轮和第九齿轮,所述的第九齿轮与第十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一侧平行安装有第二差速器,所述的第二差速器的差速器框架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的第二差速器的左侧输出轴和右侧输出轴通过轴承与箱体相连接,所述的左侧输出轴上安装有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的右侧输出轴上安装有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的第二差速器通过壳体齿轮与扭矩输出机构连接。 [0007] 所述的输入带轮轴上安装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间距可调的第一左锥盘和第一右锥盘,所述的输出带轮轴上安装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间距可调的第二左锥盘和第二右锥盘,所述的第一左锥盘和第二右锥盘与带轮轴固定,所述的第一右锥盘和第二左锥盘可在带轮轴上轴向移动。
[0008] 所述的输入带轮轴上安装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间距可调的第一左锥盘和第一右锥盘,所述的输出带轮轴上安装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间距可调的第二左锥盘和第二右锥盘,所述的第一左锥盘和第二右锥盘可在带轮轴上轴向移动,所述的第一右锥盘和第二左锥盘固定在带轮轴上。
[0009] 所述的扭矩输出机构包括齿轮轴、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和输出轴,所述的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安装在齿轮轴上,所述的齿轮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的第六齿轮与第二差速器的壳体齿轮啮合,所述的输出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上且其上安装有与第七齿轮相啮合的第八齿轮。
[0010] 所述的第二差速器的壳体齿轮和第六齿轮可用相配的锥形齿轮代替,所述的齿轮轴可作为输出轴。
[0011] 所述的第一差速器包括差速器框架、壳体齿轮、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左侧输出轴、右侧输出轴和太阳轮,所述的差速器框架外侧安装固定有壳体齿轮,所述的若干个行星齿轮轴均匀安装在差速器框架内侧且可以相对于差速器框架做轴向转动,所述的行星齿轮固定在行星齿轮轴的一端,所述的左侧输出轴和右侧输出轴安装在差速器框架的左右两侦牝所述的左侧输出轴和右侧输出轴的相对一端安装固定有太阳轮,所述的太阳轮与行星齿轮均为锥形齿轮,所述的左右两侧的太阳轮与上下侧的行星齿轮均啮合。
[0012] 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行星齿轮轴与差速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的行星齿轮安装在行星齿轮轴的一端且可相对于行星齿轮轴做轴向转动。
[0013] 所述的第二差速器包括差速器框架、壳体齿轮、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左侧输出轴、右侧输出轴和太阳轮,所述的差速器框架外侧安装固定有壳体齿轮,所述的若干个行星齿轮轴均匀安装在差速器框架内侧且可以相对于差速器框架做轴向转动,所述的行星齿轮固定在行星齿轮轴的一端,所述的左侧输出轴和右侧输出轴安装在差速器框架的左右两侦牝所述的左侧输出轴和右侧输出轴的相对一端安装固定有太阳轮,所述的太阳轮与行星齿轮均为锥形齿轮,所述的左右两侧的太阳轮与上下侧的行星齿轮均啮合。
[0014] 所述的第二差速器的行星齿轮轴与差速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的行星齿轮安装在行星齿轮轴的一端且可相对于行星齿轮轴做轴向转动。
[0015] 所述的过渡齿轮机构包括过渡齿轮和过渡齿轮轴,所述的过渡齿轮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的过渡齿轮安装固定在过渡齿轮轴上且与第一差速器的壳体齿轮和第一齿轮相啮合。
[0016] 所述的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的传动比计算公式为NcZX =ic[ioirA (i「i2)/2],扭矩比计算公式为 Mx/M。= l-2i0i1/[2i0i1+λ (i「i2)],其中 λ 为输入带轮机构与输出带轮轴机构之间的传动比,I0为第一齿轮与第一差速器的壳体齿轮之间的传动比,I1为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的传动比,i2为第三齿轮与第五齿轮之间的传动t匕,ic为第二差速器的壳外齿轮到第八齿轮之间的传动比,Mx为传动带上传递的扭矩,M。为输出扭矩,Nc为输出转速,N0为输入转速。
[0017] 有益效果
[001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传动比范围大,增加了差速器和过渡齿轮机构,将输入扭矩一分为二进行传递,减少了传动带负载,增加了传动带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传递扭矩的上限。
附图说明
[0019]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扭矩传递路线结构图;
[0020]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扭矩传递路线结构图;
[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扭矩传递路线结构图;
[0022]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另一种结构图;
[0023]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差速器的另一种结构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差速器的壳体齿轮和第六齿轮替换以后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6]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包括箱体I、输入带轮机构2、输出带轮机构3、传动带15和扭矩输出机构8,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2通过输入带轮轴23与箱体I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机构3通过输出带轮轴33与箱体I连接,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2和输出带轮机构3之间连接有传动带15,所述的输入带轮轴23通过安装在其上面的第一齿轮4与过渡齿轮机构5连接,所述的过渡齿轮机构5与第一差速器6的壳体齿轮68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差速器框架61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左侧输出轴64通过轴承与箱体I连接且其上安装有第二齿轮10,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右侧输出轴66与输出带轮轴33轴向固定连接且其上安装有第三齿轮9,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一侧平行安装有第二差速器7,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的差速器框架71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的左侧输出轴74和右侧输出轴76通过轴承与箱体I相连接,所述的左侧输出轴74上安装有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的第四齿轮12,所述的右侧输出轴76上安装有与第三齿轮9相啮合的第五齿轮11,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通过壳体齿轮78与扭矩输出机构8连接。
[0027]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 变速机构,包括箱体I、输入带轮机构2、输出带轮机构3、传动带15和扭矩输出机构8,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2通过输入带轮轴23与箱体I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机构3通过输出带轮轴33与箱体I连接,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2和输出带轮机构3之间连接有传动带15,所述的输入带轮轴23通过安装在其上面的第一齿轮4与第一差速器6的壳体齿轮68相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轴33上安装有第十齿轮17,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差速器框架61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左侧输出轴64通过轴承与箱体I连接且其上安装有第二齿轮10,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右侧输出轴66上安装有与第十齿轮17相啮合的第九齿轮16,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一侧平行安装有第二差速器7,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的差速器框架71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的左侧输出轴74和右侧输出轴76通过轴承与箱体I相连接,所述的左侧输出轴74上安装有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的第四齿轮12,所述的右侧输出轴76上安装有与第九齿轮16相啮合的第五齿轮11,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通过壳体齿轮78与扭矩输出机构8连接。
[0028]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包括箱体I、输入带轮机构2、输出带轮机构3、传动带15和扭矩输出机构8,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2通过输入带轮轴23与箱体I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机构3通过输出带轮轴33与箱体I连接,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2和输出带轮机构3之间连接有传动带15,所述的输入带轮轴23通过安装在其上面的第一齿轮4与第一差速器6的壳体齿轮68相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轴33上安装有第十齿轮17,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差速器框架61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左侧输出轴64通过轴承与箱体I连接且其上安装有第二齿轮10,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右侧输出轴66上并列安装有第三齿轮9和第九齿轮16,所述的第九齿轮16与第十齿轮17相啮合,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一侧平行安装有第二差速器7,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的差速器框架71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的左侧输出轴74和右侧输出轴76通过轴承与箱体I相连接,所述的左侧输出轴74上安装有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的第四齿轮12,所述的右侧输出轴76上安装有与第三齿轮9相啮合的第五齿轮11,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通过壳体齿轮78与扭矩输出机构8连接。
[0029] 所述的输入带轮轴23上安装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间距可调的第一左锥盘22和第一右锥盘21,所述的输出带轮轴33上安装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间距可调的第二左锥盘32和第二右锥盘31,所述的第一左锥盘22和第二右锥盘31与带轮轴固定,所述的第一右锥盘21和第二左锥盘32可在带轮轴上轴向移动。
[0030] 所述的输入带轮轴23上安装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间距可调的第一左锥盘22和第一右锥盘21,所述的输出带轮轴33上安装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间距可调的第二左锥盘32和第二右锥盘31,所述的第一左锥盘22和第二右锥盘31可在带轮轴上轴向移动,所述的第一右锥盘21和第二左锥盘32固定在带轮轴上。
[0031] 所述的扭矩输出机构8包括齿轮轴83、第六齿轮81、第七齿轮82、第八齿轮84和输出轴80,所述的第六齿轮81和第七齿轮82安装在齿轮轴83上,所述的齿轮轴83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第六齿轮81与第二差速器7的壳体齿轮78啮合,所述的输出轴80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且其上安装有与第七齿轮82相啮合的第八齿轮84。
[0032] 所述的过渡齿轮机构5包括过渡齿轮51和过渡齿轮轴52,所述的过渡齿轮轴52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过渡齿轮51安装固定在过渡齿轮轴52上且与第一差速器6的壳体齿轮68相哨合。
[0033] 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包括差速器框架61、壳体齿轮68、行星齿轮轴62、行星齿轮63、左侧输出轴64、右侧输出轴66和太阳轮65、67,所述的差速器框架61的外侧安装固定有壳体齿轮68,所述的若干个行星齿轮轴62均匀安装在差速器框架61的内侧且可以相对于差速器框架61做轴向转动,所述的行星齿轮63固定在行星齿轮轴62的一端,所述的左侧输出轴64和右侧输出轴66安装在差速器框架6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左侧输出轴64和右侧输出轴66的相对一端安装固定有太阳轮65、67,所述的太阳轮65、67与行星齿轮63均 为锥形齿轮,所述的左右两侧的太阳轮65,67与上下侧的行星齿轮63均啮合,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包括差速器框架71、壳体齿轮78、行星齿轮轴72、行星齿轮73、左侧输出轴74、右侧输出轴76和太阳轮75、77,所述的差速器框架71的外侧安装固定有壳体齿轮78,所述的若干个行星齿轮轴72均匀安装在差速器框架71的内侧且可以相对于差速器框架71做轴向转动,所述的行星齿轮73固定在行星齿轮轴72的一端,所述的左侧输出轴74和右侧输出轴76安装在差速器框架7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左侧输出轴74和右侧输出轴76的相对一端安装固定有太阳轮75、77,所述的太阳轮75、77与行星齿轮73均为锥形齿轮,所述的左右两侧的太阳轮75,77与上下侧的行星齿轮73均啮合。
Claims (12)
1.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包括箱体(I)、输入带轮机构(2)、输出带轮机构(3)、传动带(15)和扭矩输出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2)通过输入带轮轴(23)与箱体⑴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机构(3)通过输出带轮轴(33)与箱体⑴连接,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2)和输出带轮机构(3)之间连接有传动带(15),所述的输入带轮轴(23)通过安装在其上面的第一齿轮(4)与过渡齿轮机构(5)连接,所述的过渡齿轮机构(5)与第一差速器(6)的壳体齿轮(68)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差速器框架(61)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第一差速器出)的左侧输出轴¢4)通过轴承与箱体(I)连接且其上安装有第二齿轮(10),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右侧输出轴¢6)与输出带轮轴(33)轴向固定连接且其上安装有第三齿轮(9),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一侧平行安装有第二差速器(7),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的差速器框架(71)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的左侧输出轴(74)和右侧输出轴(76)通过轴承与箱体(I)相连接,所述的左侧输出轴(74)上安装有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的第四齿轮(12),所述的右侧输出轴(76)上安装有与第三齿轮(9)相啮合的第五齿轮(11),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通过壳体齿轮(78)与扭矩输出机构(8)连接。
2.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包括箱体(I)、输入带轮机构(2)、输出带轮机构(3)、传动带(15)和扭矩输出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2)通过输入带轮轴(23)与箱体(I)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机构(3)通过输出带轮轴(33)与箱体(I)连接,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2)和输出带轮机构(3)之间连接有传动带(15),所述的输入带轮轴(23)通过安装在其上面的第一齿轮(4)与第一差速器¢)的壳体齿轮¢8)相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轴(33)上安装有第十齿轮(17),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差速器框架¢1)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第一差速器出)的左侧输出轴¢4)通过轴承与箱体(I)连接且其上安装有第二齿轮(10),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右侧输出轴¢6)上安装有与第十齿轮(17)相啮合的第九齿轮(16),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一侧平行安装有第二差速器(7),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的差速器框架(71)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的左侧输出轴(74)和右侧输出轴(76)通过轴承与箱体(I)相连接,所述的左侧输出轴(74)上安装有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的第四齿轮(12),所述的右侧输出轴(76)上安装有与第九齿轮(16)相啮合的第五齿轮(11),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通过壳体齿轮(78)与扭矩输出机构(8)连接。
3.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包括箱体(I)、输入带轮机构(2)、输出带轮机构(3)、传动带(15)和扭矩输出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2)通过输入带轮轴(23)与箱体(I)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机构(3)通过输出带轮轴(33)与箱体(I)连接,所述的输入带轮机构(2)和输出带轮机构(3)之间连接有传动带(15),所述的输入带轮轴(23)通过安装在其上面的第一齿轮(4)与第一差速器(6)的壳体齿轮¢8)相连接,所述的输出带轮轴(33)上安装有第十齿轮(17),所述的第一差速器¢)的差速器框架¢1)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⑴上,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左侧输出轴(64)通过轴承与箱体⑴连接且其上安装有第二齿轮(10),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右侧输出轴¢6)上并列安装有第三齿轮(9)和第九齿轮(16),所述的第九齿轮(16)与第十齿轮(17)相哨合,所述的第一差速器出)的一侧平行安装有第二差速器(7),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的差速器框架(71)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的左侧输出轴(74)和右侧输出轴(76)通过轴承与箱体(I)相连接,所述的左侧输出轴(74)上安装有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的第四齿轮(12),所述的右侧输出轴(76)上安装有与第三齿轮(9)相啮合的第五齿轮(11),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通过壳体齿轮(78)与扭矩输出机构(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带轮轴(23)上安装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间距可调的第一左锥盘(22)和第一右锥盘(21),所述的输出带轮轴(33)上安装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间距可调的第二左锥盘(32)和第二右锥盘(31),所述的第一左锥盘(22)和第二右锥盘(31)与带轮轴固定,所述的第一右锥盘(21)和第二左锥盘(32)可在带轮轴上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带轮轴(23)上安装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间距可调的第一左锥盘(22)和第一右锥盘(21),所述的输出带轮轴(33)上安装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间距可调的第二左锥盘(32)和第二右锥盘(31),所述的第一左锥盘(22)和第二右锥盘(31)可在带轮轴上轴向移动,所述的第一右锥盘(21)和第二左锥盘(32)固定在带轮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矩输出机构(8)包括齿轮轴(83)、第六齿轮(81)、第七齿轮(82)、第八齿轮(84)和输出轴(80),所述的第六齿轮(81)和第七齿轮(82)安装在齿轮轴(83)上,所述的齿轮轴(83)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第六齿轮(81)与第二差速器(7)的壳体齿轮(78)啮合,所述的输出轴(80)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且其上安装有与第七齿轮(82)相啮合的第八齿轮(8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的壳体齿轮(78)和第六齿轮(81)可用相配的锥形齿轮代替,所述的齿轮轴(83)可作为输出轴。
8.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包括差速器框架(61)、壳体齿轮(68)、行星齿轮轴(62)、行星齿轮(63)、左侧输出轴(64)、右侧输出轴(66)和太阳轮(65,67),所述的差速器框架(61)外侧安装固定有壳体齿轮(68),所述的若干个行星齿轮轴¢2)均匀安装在差速器框架¢1)内侧且可以相对于差速器框架¢1)做轴向转动,所述的行星齿轮¢3)固定在行星齿轮轴(62)的一端,所述的左侧输出轴(64)和右侧输出轴(66)安装在差速器框架(61)的左右两侦1J,所述的左侧输出轴(64)和右侧输出轴(66)的相对一端安装固定有太阳轮(65,67),所述的太阳轮(65,67)与行星齿轮¢3)均为锥形齿轮,所述的左右两侧的太阳轮(65,67)与上下侧的行星齿轮¢3)均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差速器(6)的行星齿轮轴(62)与差速器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的行星齿轮¢3)安装在行星齿轮轴(62)的一端且可相对于行星齿轮轴(62)做轴向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包括差速器框架(71)、壳体齿轮(78)、行星齿轮轴(72)、行星齿轮(73)、左侧输出轴(74)、右侧输出轴(76)和太阳轮(75,77),所述的差速器框架(71)的外侧安装固定有壳体齿轮(78),所述的若干个行星齿轮轴(72)均匀安装在差速器框架(71)的内侧且可以相对于差速器框架(71)做轴向转动,所述的行星齿轮(73)固定在行星齿轮轴(72)的一端,所述的左侧输出轴(74)和右侧输出轴(76)安装在差速器框架(7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左侧输出轴(74)和右侧输出轴(76)的相对一端安装固定有太阳轮(75,77),所述的太阳轮(75,77)与行星齿轮(73)均为锥形齿轮,所述的左右两侧的太阳轮(75,77)与上下侧的行星齿轮(73)均啮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差速器(7)的行星齿轮轴(72)与差速器框架(71)固定连接,所述的行星齿轮(73)安装在行星齿轮轴(72)的一端且可相对于行星齿轮轴(72)做轴向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齿轮机构(5)包括过渡齿轮(51)和过渡齿轮轴(52),所述的过渡齿轮轴(52)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I)上,所述的过渡齿轮(51)安装固定在过渡齿轮轴(52)上且与第一差速器(6)的壳体齿轮(68)和第一齿轮(4)相哨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5736348U CN202468893U (zh) | 2011-12-31 | 2011-12-31 |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5736348U CN202468893U (zh) | 2011-12-31 | 2011-12-31 |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468893U true CN202468893U (zh) | 2012-10-03 |
Family
ID=46917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573634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468893U (zh) | 2011-12-31 | 2011-12-31 |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46889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62993A (zh) * | 2011-12-31 | 2012-07-11 | 刘镇江 |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及其扭矩传递方法 |
CN102996748A (zh) * | 2013-01-01 | 2013-03-27 | 胡泓海 | 大功率输出无级变速器 |
-
2011
- 2011-12-31 CN CN2011205736348U patent/CN20246889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62993A (zh) * | 2011-12-31 | 2012-07-11 | 刘镇江 |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及其扭矩传递方法 |
CN102562993B (zh) * | 2011-12-31 | 2014-06-11 | 刘镇江 |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及其扭矩传递方法 |
CN102996748A (zh) * | 2013-01-01 | 2013-03-27 | 胡泓海 | 大功率输出无级变速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25462B (zh) | 用于风力涡轮机应用的转矩分流式复合行星传动系 | |
CN202597596U (zh) | 一种两级行星减速机 | |
CN202082348U (zh) | 一种偏航减速器 | |
CN203130928U (zh) | Rv双摆线针轮减速器 | |
EP3812617B1 (en) | Transmission, power drive system, and vehicle | |
CN101956793B (zh) | 用于自动变速箱的六前三倒行星变速器 | |
CN203082124U (zh) | 大功率nw型磨机齿轮箱 | |
CN202468893U (zh) |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 | |
CN202203345U (zh) | 复式精密摆线减速器 | |
CN202118200U (zh) | 健身康复器材惯性飞轮变速系统 | |
CN201475266U (zh) | 新型高效辊压传动行星齿轮减速机 | |
CN102562993A (zh) |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及其扭矩传递方法 | |
CN202392056U (zh) | 非圆锥齿轮无级变速器 | |
CN103912653A (zh) | 扭力感应差速行星轮系减速装置 | |
CN203809637U (zh) | 扭力感应差速行星轮系减速装置 | |
CN207437731U (zh) | 一种汽车变速器中间轴后轴承止推装置 | |
CN102635673A (zh) | 单向输出转换装置 | |
CN102261440B (zh) | 有级变速器 | |
CN202914664U (zh) | 车辆变速装置 | |
CN201351711Y (zh) | 重载行星传动的二组三级传动行星轮均载机构 | |
CN202579826U (zh) | 差动行星双分流中心驱动齿轮箱 | |
CN104514860A (zh) | 低轮廓车辆车桥 | |
CN104500661B (zh) | 复合高阶摆线型行星传动装置 | |
CN203272760U (zh) | 一种双排行星销轴均载结构 | |
CN201526258U (zh) | 一种卷帘门减速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611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