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61497U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361497U CN202361497U CN2011204625545U CN201120462554U CN202361497U CN 202361497 U CN202361497 U CN 202361497U CN 2011204625545 U CN2011204625545 U CN 2011204625545U CN 201120462554 U CN201120462554 U CN 201120462554U CN 202361497 U CN202361497 U CN 2023614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water tank
- storage water
- heat storage
- heat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储热水箱上设有与外部管网连接的进水总管,储热水箱与地热源热泵总成之间设有介质管路,储热水箱内设有加热棒,加热棒与太阳能电池板总成连接;储热水箱的出水管路连接地热系统和供暖系统,地热系统和供暖系统通过回水管连接储热水箱,其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内设有处理器,处理器一端连接信号接收器,另一端连接输出端口,输出端口分别与地热源控制器和太阳能电池板总成中的控制器电连接,信号接收器另一端由网络与控制终端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用户平常可以关闭系统的电源,在回家之前利用控制终端远程智能开启系统,回家之后即可利用使用热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供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家中的供热供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都全天打开电源,以便随时可以使用热水,在这过程中,加热装置反复工作浪费很多电能。另外,一些使用者为了节省电能,平常关闭供热供暖系统的电源,使用时再接通电源,但供热供暖系统从接通电源到可以使用还需要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所以每次都需要等半小时以后才能使用,当使用者需要马上洗澡时,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包括储热水箱、地热源热泵总成、太阳能电池板总成、地热系统和供暖系统;储热水箱上设有与外部管网连接的进水总管,储热水箱与地热源热泵总成之间设有介质管路,导热介质在介质管路中,在储热水箱与地热源热泵总成之间循环;储热水箱内设有加热棒,加热棒与太阳能电池板总成连接,并由其充电;储热水箱的出水管路连接地热系统和供暖系统,地热系统和供暖系统通过回水管连接储热水箱,储热水箱的出水管上还设有用水出口,地热源热泵总成中设有地热源控制器,太阳能电池板总成中设有控制器,其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内设有处理器,处理器一端连接信号接收器,另一端连接输出端口,输出端口分别与地热源控制器和太阳能电池板总成中的控制器电连接,信号接收器另一端由网络与控制终端连接。
所述信号接收器由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与控制终端连接。
所述控制终端为手机或电脑。
所述的地热源热泵总成还包括压缩机、导热介质、蒸发器、电子膨胀阀、地下水路循环,导热介质流动于蒸发器内,蒸发器与压缩机连接并通过介质管路循环进入储热水箱,经电子膨胀阀返回蒸发器内。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总成包括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发电极板,蓄电池和支架,蓄电池由太阳能发电极板收集能源、由太阳能充电器对其充电。
所述储热水箱的加热棒由切换开关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总成和市电供电电路连接。
所述的储热水箱上还设有温度控制开关和泄压阀门。
所述的储热水箱上还设有水位开关,储热水箱底部设有清洁阀门。
所述储热水箱的热水出水口管路上设有余热回收系统,余热回收系统设有热交换装置。
所述供暖系统和地热系统的进水管上设有净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利用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网络实现对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的远程智能指控,这样用户平常可以关闭系统的电源,在回家之前利用控制终端开启电源,回家之后可直接使用热水和供暖系统,这样即节约电源又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地热源热泵总成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储热水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包括储热水箱1、地热源热泵总成2、太阳能电池板总成8、地热系统4和供暖系统5;储热水箱1上设有与外部管网连接的进水总管11,储热水箱1与地热源热泵总成2之间设有介质管路,导热介质在介质管路中,在储热水箱1与地热源热泵总成2之间循环;储热水箱1内设有加热棒3,加热棒3与太阳能电池板总成8连接,并由其充电;储热水箱的出水管路12连接地热系统4和供暖系统5,地热系统4和供暖系统5通过回水管13连接储热水箱1,储热水箱1上还设有用水出口19,地热源热泵总成2中设有地热源控制器21,太阳能电池板总成8中设有控制器81,所述供热供暖系统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6,智能控制系6统内设有处理器61,处理器61一端连接信号接收器62,另一端连接输出端口63,输出端口63分别与地热源控制器21和太阳能电池板总成8中的控制器81电连接,信号接收器62另一端由网络与控制终端7连接。
所述信号接收器61由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与控制终端7连接。
所述控制终端7为手机或电脑。
所述地热源热泵总成2包括冷凝器22、压缩机23、蒸发器24、电子膨胀阀25,其中,冷凝器22、压缩机23、蒸发器24、电子膨胀阀25经冷媒循环管路依次循环连接,冷媒循环管路中设有循环流动的冷媒,冷凝器2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接连接管。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总成8包括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发电极板82,蓄电池83和支架,蓄电池83由太阳能发电极板82收集能源、由太阳能充电器对其充电。
所述储热水箱1的加热棒3由切换开关9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总成8和市电供电电路连接。
平时,给储热水箱1中注满水,在白天天气好的时候,太阳能电池板总成8上的太阳能发电极板82吸收太阳光中的能量,并转化成电能,通过太阳能充电器把电能蓄到蓄电池83中。
所述供暖系统5和地热系统4的进水管上设有净水系统18。
当用户在异地时(如在上班,或是出差),需要对房间进行供暖或是希望有热水使用时,通过网络对家里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进行控制,用户可以设置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的开机时间,运行时间和供暖温度。当家中的智能控制系统6中的信号接收器62接到用户从控制终端7发出的设置要求时,信号接收器62将接收的信号发送给处理器61,经处理器61处理得到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经输出端口63发送给地热源热泵总成2的地热源控制器21和太阳能电池板总成8中设置的控制器81,这时太阳能电池板总成8中的控制器启动蓄电池83,蓄电池83就会给设在储热水箱1中的加热棒3供电,让加热棒3对储热水箱1中的水进行预热。
同时蓄电池83也给地热源热泵总成2提供电源,地热源热泵总成2的控制器21控制接通地热源热泵总成2的电源,地下水路循环23开始运转,水路中的水就将地下水或是土壤中的热量带上来,并流经蒸发器24。这时,蒸发器24内部的导热介质吸热汽化被吸入压缩机22,压缩机22将这种低压导热介质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经过介质盘管进入储热水箱1中,这时储热水箱1中的水就会被导热介质加热,而导热介质被冷却成液体,该液体经膨胀阀25节流降温后再次流入蒸发器24,再进行上述循环而不断对冷水时行加热。
当蓄电池83中的电量不足时,切换开关9会自动切换电源,让市电供电电路给加热棒3供电,保证加热棒3持续工作。
在地热源热泵总成2工作的同时,设在储热水箱的水泵也开始工作,经过地热源热泵总成2和储热水箱1中的加热棒3预热过的水,流经净水系统18净化后,再流经地热系统4和供暖系统5进行对房间(如: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供暖,流经地热系统4和供暖系统5的热水通过回水管路13回到储热水箱1中,如此循环进行供暖,还可能通过调节地热系统4和供暖系统5上开关,来调节供暖的速度。
所述的储热水箱1上还设有温度控制开关14和泄压阀门15,当储热水箱1中的水预热到第一设定温度时,储热水箱1上的温度控制开关14切断地热源热泵总成2和加热棒3的电源,地热源热泵总成2和加热棒3停止对储热水箱1中的水加热;若储热水箱1中的水持续升高时,温度控制开关14控制储热水箱1上的泄压阀门15开启泄压。
本实用新型的储热水箱1上设有水位开关16,当储热水箱1中水位低于设定位置时,水位开关16就会自动接通电磁阀电源,让水通过进水总管11进入储热水箱1,水位自动补充到设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储热水箱1上设有清洁阀门17,用了一段时间后可以打开设在储热水箱1底部的清洁阀门17进行储热水箱1的清洗。
所述储热水箱1的热水出水口管路12上设有余热回收系统10,余热回收系统10设有热交换装置。当用户打开连接热水出水口19的出水终端(如淋浴房、浴缸、洗脸盆等)使用热水时,人们平常使用热水一般在40摄氏度左右,使用后的热水流入下水道时,水温仍保持在35摄氏度左右,若将使用后的热水直接排到下水道,白白浪费了大部分能量。余热回收系统10通过热交换装置将这部分热量回收对储热水箱1的热水出水管的水进行再加热。
Claims (9)
1.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包括储热水箱、地热源热泵总成、太阳能电池板总成、地热系统和供暖系统;储热水箱上设有与外部管网连接的进水总管,储热水箱与地热源热泵总成之间设有介质管路,导热介质在介质管路中,在储热水箱与地热源热泵总成之间循环;储热水箱内设有加热棒,加热棒与太阳能电池板总成连接,并由其充电;储热水箱的出水管路连接地热系统和供暖系统,地热系统和供暖系统通过回水管连接储热水箱,储热水箱的出水管上还设有用水出口,地热源热泵总成中设有地热源控制器,太阳能电池板总成中设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内设有处理器,处理器一端连接信号接收器,另一端连接输出端口,输出端口分别与地热源控制器和太阳能电池板总成中的控制器电连接,信号接收器另一端由网络与控制终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器由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与控制终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为手机或电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热源热泵总成还包括压缩机、导热介质、蒸发器、电子膨胀阀、地下水路循环,导热介质流动于蒸发器内,蒸发器与压缩机连接并通过介质管路循环进入储热水箱,经电子膨胀阀返回蒸发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总成包括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发电极板,蓄电池和支架,蓄电池由太阳能发电极板收集能源、由太阳能充电器对其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热水箱上还设有温度控制开关和泄压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热水箱上还设有水位开关,储热水箱底部设有清洁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水箱的热水出水口管路上设有余热回收系统,余热回收系统设有热交换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和地热系统的进水管上设有净水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625545U CN202361497U (zh) | 2011-11-18 | 2011-11-18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625545U CN202361497U (zh) | 2011-11-18 | 2011-11-18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361497U true CN202361497U (zh) | 2012-08-01 |
Family
ID=46572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46255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61497U (zh) | 2011-11-18 | 2011-11-18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36149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20763A (zh) * | 2015-06-15 | 2015-11-04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一种被动式建筑环保循环再利用系统 |
-
2011
- 2011-11-18 CN CN2011204625545U patent/CN20236149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20763A (zh) * | 2015-06-15 | 2015-11-04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一种被动式建筑环保循环再利用系统 |
CN105020763B (zh) * | 2015-06-15 | 2018-02-09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一种被动式建筑环保循环再利用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125983U (zh) |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综合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361497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地热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 | |
CN202361496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空气源、电能互补供热供暖系统 | |
CN202532601U (zh) | 带相变材料的空气源和电能组合使用的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521732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地热、电能互补供热供暖系统 | |
CN202361505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和空气源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 | |
CN102519071A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空气源及燃气组合的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125981U (zh) | 太阳能地热源热泵综合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361494U (zh) | 一种智能控制的地热和电能互补使用的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521729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地热、电能组合式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361506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地热、燃气互补供热供暖系统 | |
CN202501553U (zh) | 带相变材料的太阳能光伏和电能组合使用的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521731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地热、电能互补组合式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361510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空气源、电能组合式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361498U (zh) | 一种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循环供暖供热系统 | |
CN102425817A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地热、电能互补组合式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361511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光伏、空气源、燃气互补供热供暖系统 | |
CN202521730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和空气源互补使用的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361507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空气源及燃气组合的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361504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地热、燃气组合式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361509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和空气源互补使用的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361503U (zh) | 智能控制的空气源和燃气互补使用的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521727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地热、燃气互补组合式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361501U (zh) | 一种智能控制的地热和燃气互补使用的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2521728U (zh) | 智能控制的太阳能、空气源、电能组合的供暖供热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5111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