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56812U -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356812U CN202356812U CN2011203781368U CN201120378136U CN202356812U CN 202356812 U CN202356812 U CN 202356812U CN 2011203781368 U CN2011203781368 U CN 2011203781368U CN 201120378136 U CN201120378136 U CN 201120378136U CN 202356812 U CN202356812 U CN 2023568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ector
- stainless steel
- oxygen
- free copper
- inner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所述行波管收集极,包括内芯及陶瓷杆,还包括无氧铜外壳,所述内芯及陶瓷杆设于所述无氧铜外壳内部,且所述陶瓷杆设于内芯及无氧铜外壳间;所述焊接夹具,包括套装于所述行波管收集极外表面的不锈钢套环及套装于所述不锈钢套环外表面的钼套筒;还包括与套装有不锈钢套环及钼套筒的收集极一端连接的底座及压紧在所述收集极另一端上的压块。本实用新型保证了收集极陶瓷杆与外壳的焊接稳定性;同时收集极外壳采用无氧铜材料,能够提高收集极的散热性能,进而保证行波管的工作稳定性,提高行波管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电子器件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在行波管收集极的制造过程中,收集极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散热能力,从而满足大功率行波管的工作需求。行波管收集极,由内芯、设于内芯外部的外壳及设于内芯与外壳间为内芯及外壳提供支撑与绝缘的陶瓷杆构成;电子注打到收集极内芯上时,电子注的动能在收集极内芯上转换为热能,收集极内芯及陶瓷杆再将这些热能传导到收集极外壳上耗散掉。
通常,行波管收集极的内芯、陶瓷杆及外壳三者间通过钎焊的方式连接,内芯通常使用无氧铜材料,因无氧铜材料热导率很高,而陶瓷杆膨胀系数与无氧铜相差太多;在钎焊高温时内芯与陶瓷杆间的间隙由于膨胀量不同而变的太大而无法钎焊,影响焊接稳定性;同时对应需要高热导率的外壳处(与导热底板相连)不能再使用无氧铜材料。
通常通过在收集极内芯处设计释放焊接应力的齿状结构来克服内芯与陶瓷杆之间的焊接问题,但由于齿状结构没有机械强度,焊接后一碰就会变形,因而只能使用在不与外界接触的收集极内芯部分,无法使用在外壳上;对应外壳与陶瓷杆焊接的问题,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外壳处使用与陶瓷膨胀系数接近的可伐材料。但由于大功率行波管对散热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收集极外壳使用可伐材料将导致热量难以传导出去,严重影响大功率行波管工作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提高行波管散热能力,又能够保证行波管陶瓷杆及外壳焊接稳定性,进而保证大功率行波管工作稳定性的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所述行波管收集极,包括内芯及陶瓷杆,还包括无氧铜外壳,所述内芯及陶瓷杆设于所述无氧铜外壳内部,且所述陶瓷杆设于内芯及无氧铜外壳间;所述焊接夹具,包括套装于所述行波管收集极外表面的不锈钢套环及套装于所述不锈钢套环外表面的钼套筒;还包括与套装有不锈钢套环及钼套筒的收集极一端连接的底座及压紧在所述收集极另一端上的压块。
所述不锈钢套环套装于所述无氧铜外壳外表面上。
在所述底座中心设有底座凸台,所述行波管收集极的内芯一端卡在该底座凸台上。
沿所述压块一端中心伸出压块凸台,所述压块一端通过该压块凸台卡装在所述陶瓷杆上。
所述不锈钢套环由多段压接构成。
所述钼套筒由多段压接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所述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通过在收集极外表面上套装热膨胀系数大的不锈钢套环,再将热膨胀系数小的钼套筒套装在不锈钢套环外表面上;在陶瓷杆及无氧铜外壳钎焊时,使得不锈钢套环向外的热膨胀量受到限制,从而使得膨胀量都向内施加;进而使得收集极的无氧铜外壳与陶瓷杆受到均匀力的作用而贴紧,完成收集极的无氧铜外壳与陶瓷杆的钎焊工艺,保证了收集极的陶瓷杆与无氧铜外壳的焊接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能够解 决由于无氧铜、陶瓷杆热膨胀系数相差太大而无法钎焊的问题,同时收集极外壳采用高热导率的无氧铜材料取代可伐材料,能够提高收集极的散热性能,进而保证行波管的工作稳定性,提高行波管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内芯,2、陶瓷杆,3、无氧铜外壳,4、不锈钢套环,5、钼套筒,6、底座,7、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所述行波管收集极,包括内芯1及陶瓷杆2,还包括无氧铜外壳3,内芯1及陶瓷杆2设于无氧铜外壳3内部,且陶瓷杆2设于内芯1及无氧铜外壳3间;所述焊接夹具,包括套装于行波管收集极外表面的不锈钢套环4及套装于不锈钢套环4外表面的钼套筒5;还包括与套装有不锈钢套环4及钼套筒5的收集极一端连接的底座6及压紧在所述收集极另一端上的压块7。
所述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在收集极外表面上套装不锈钢套环4,即在收集极的无氧铜外壳3外表面套装不锈钢套环4;再使用热膨胀系数小的钼套筒5套装在不锈钢套环4外表面,不锈钢套环4由热膨胀系数大的不锈钢(1Cr18Ni9Ti)材料制作而成;在收集极的陶瓷杆2及无氧铜外壳3钎焊时,由于受热膨胀系数大的不锈钢套环4会产生很大的膨胀量,而外面钼套筒5的膨胀量 很小;因此不锈钢套环4向外的热膨胀量受到限制,从而使得膨胀量都向内施加,进而使得收集极的无氧铜外壳3与陶瓷杆2受到均匀力的作用而贴紧,进而完成收集极的无氧铜外壳3与陶瓷杆2的钎焊工艺,保证了收集极无氧铜外壳3与陶瓷杆2的焊接稳定性;同时收集极外壳采用无氧铜材料,能够提高收集极的散热性能,进而保证行波管的工作稳定性。
为便于装配和拆卸,进一步保证收集极的焊接稳定性,在底座6中心设有底座凸台,所述行波管收集极的内芯1一端卡在该底座凸台上;进一步的,沿压块7一端中心伸出压块凸台,所述压块7一端通过该压块凸台卡装在陶瓷杆2上,压块凸台外表面与无氧铜外壳3内表面相配合;进一步的,将不锈钢套环4分成多段,且不锈钢套环4的各段之间相互压接,即不锈钢套环4由多段压接构成;进一步的,将钼套筒5分成多段,且钼套筒5的各段之间相互压接,即钼套筒5由多段压接构成。
在行波管收集极的陶瓷杆2与无氧铜外壳3焊接时,首先将收集极的内芯1及陶瓷杆2放于不锈钢外壳内部,将组装好的收集极的一端卡在底座6上;然后在无氧铜外壳3外表面套上不锈钢套环4,在不锈钢套环4外表面套上钼套筒5;最后在收集极的另一端压入压块7压住收集极;将装有所述焊接夹具的行波管收集极放入氢气炉内,根据所需要的温度曲线进行钎焊;钎焊完毕并冷却后拿开压块7,逐个取出钼套筒5和不锈钢套环4,即完成无氧铜外壳收集极的钎焊工艺。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所述行波管收集极,包括内芯(1)及陶瓷杆(2),还包括无氧铜外壳(3),所述内芯(1)及陶瓷杆(2)设于所述无氧铜外壳(3)内部,且所述陶瓷杆(2)设于内芯(1)及无氧铜外壳(3)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夹具,包括套装于所述行波管收集极外表面的不锈钢套环(4)及套装于所述不锈钢套环(4)外表面的钼套筒(5);还包括与套装有不锈钢套环(4)及钼套筒(5)的收集极一端连接的底座(6)及压紧在所述收集极另一端上的压块(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套环(4)套装于所述无氧铜外壳(3)外表面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6)中心设有底座凸台,所述行波管收集极的内芯(1)一端卡在该底座凸台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压块(7)一端中心伸出压块凸台,所述压块(7)一端通过该压块凸台卡装在所述陶瓷杆(2)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套环(4)由多段压接构成。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钼套筒(5)由多段压接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781368U CN202356812U (zh) | 2011-09-29 | 2011-09-29 |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781368U CN202356812U (zh) | 2011-09-29 | 2011-09-29 |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356812U true CN202356812U (zh) | 2012-08-01 |
Family
ID=46568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7813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56812U (zh) | 2011-09-29 | 2011-09-29 |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356812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28971A (zh) * | 2016-03-03 | 2016-07-06 | 中国振华集团云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收集极筒坯件的焊接工艺 |
CN105855700A (zh) * | 2016-06-14 | 2016-08-17 | 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行波管焊接天线的焊接保护夹具 |
CN111889834A (zh) * | 2020-07-06 | 2020-11-06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高次模吸收器的新型结构和制造方法 |
CN115229298A (zh) * | 2022-09-21 | 2022-10-25 | 河北宇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焊接方法 |
-
2011
- 2011-09-29 CN CN2011203781368U patent/CN20235681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28971A (zh) * | 2016-03-03 | 2016-07-06 | 中国振华集团云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收集极筒坯件的焊接工艺 |
CN105728971B (zh) * | 2016-03-03 | 2018-02-23 | 中国振华集团云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收集极筒坯件的焊接工艺 |
CN105855700A (zh) * | 2016-06-14 | 2016-08-17 | 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行波管焊接天线的焊接保护夹具 |
CN111889834A (zh) * | 2020-07-06 | 2020-11-06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高次模吸收器的新型结构和制造方法 |
CN111889834B (zh) * | 2020-07-06 | 2022-01-14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高次模吸收器的制造方法 |
CN115229298A (zh) * | 2022-09-21 | 2022-10-25 | 河北宇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焊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356812U (zh) |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的焊接夹具 | |
CN201663726U (zh) | 一种电弧管加热装置 | |
CN102756205B (zh) | 一种扩散焊接用夹具及其使用的方法 | |
CN201931199U (zh) |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高频电流加热焊接装置 | |
CN108493511A (zh) | 用于汽车电池的散热管套结构 | |
CN213122886U (zh) | 一种计算机通讯散热器 | |
CN204906945U (zh) | 具有阻尼性质的散热装置 | |
CN206250311U (zh) | 一种锂电池 | |
CN101265515A (zh) | 汽轮机转子局部去应力热处理方法 | |
CN203277309U (zh) | 一种用于机载行波管的电子枪组件结构 | |
CN102378420A (zh) | 油扩散泵加热器 | |
CN205883609U (zh) | 一种加热器 | |
CN205793903U (zh) | 一种变频装置用热管散热装置 | |
CN204795636U (zh) | 一种高效的新型水加热管 | |
CN201966199U (zh) | 一种羽型高散热结构 | |
CN102538552B (zh) | 一种集束型膜材料高散热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4598342U (zh) | 一种电热盘钎焊保护及定位结构 | |
CN205119801U (zh) | 一种工件用电阻炉 | |
CN214256655U (zh) | 一种改进的发热片 | |
CN201937859U (zh) | 碳纤维电热管 | |
CN214313258U (zh) | 一种能散热的不锈钢阴极板 | |
TWI725720B (zh) | 用以冷卻電池之固定架 | |
CN103002605B (zh) | 一种高温电阻炉电极与加热器的连接组件 | |
CN201970003U (zh) | 等离子切割机用电极头 | |
CN206721028U (zh) | 一种高频加热冷却装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