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34360U - 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334360U CN202334360U CN2011204570538U CN201120457053U CN202334360U CN 202334360 U CN202334360 U CN 202334360U CN 2011204570538 U CN2011204570538 U CN 2011204570538U CN 201120457053 U CN201120457053 U CN 201120457053U CN 202334360 U CN202334360 U CN 2023343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capacitor
- pin
- inductance
- di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Abstract
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涉及开关电源保护电路技术领域,包括交流输入端L、交流输入端N、防雷浪涌电路单元、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输出端V+、直流输出端V-和电源VD,防雷浪涌电路单元设置有保险管F1、保险管F2、压敏电阻VR1和热敏电阻R1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的抗雷击浪涌电压至少为6KV,并且节约成本,发热量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
背景技术
雷击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特,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处于亚热带,雷电活动频繁,每年因雷电灾害而造成电力供应故障的事故频繁。
电源浪涌现象不仅源于雷击,还可能来自于电力系统内部。当电力系统出现短路故障、投切大负荷时都会产生电源浪涌,电网绵延千里,不论是雷击还是线路浪涌发生的几率都很高。当距离几百公里的远方发生了雷击时,雷击浪涌通过电网光速传输,经过变电站等衰减,到用户使用的用电器时可能仍然有上千伏,这个高压虽然持续时间很短,通常只有几十到几百个微秒,或者不足以烧毁用电器,但是对于用电器内部的半导体元件却有很大的损害,如同旧音响的杂音比新的音响杂音要大是因为内部元件受到损害一样,随着这些损害的加深,用电器也逐渐变的越来越不稳定,甚至有可能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美国GE公司测定一般家庭、饭店、公寓等低压配电线(110V)在10 000小时(约一年零两个月)内在线间发生的超出原工作电压一倍以上的浪涌电压次数达到800余次,其中超过1000V的就有300余次。这样的浪涌电压完全有可能一次性将用电器损坏。
然而以往的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的抗雷击浪涌电压一般只在2KV左右,并且成本高,发热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该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的抗雷击浪涌电压至少为6KV,并且成本低廉,发热量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包括交流输入端L、交流输入端N、防雷浪涌电路单元、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输出端V+、直流输出端V-和电源VD;
所述防雷浪涌电路单元设置有保险管F1、保险管F2、压敏电阻VR1和热敏电阻R100;
所述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设置有整流桥BD1、电容C1、电容C2、电感L1和电阻R1;
所述逆变电路单元设置有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12、电容CY1、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Z1、电感FB、光耦U2、变压器T1、芯片U1、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10、电容C11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
所述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电阻R13、电阻R20、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稳压二级管ZD2、电感FB2、电感FB3、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电感L3;
所述交流输入端L与保险管F1一端连接,保险管F1另一端、保险管F2一端与压敏电阻VR1一端连接,保险管F2另一端与整流桥BD1第1脚连接,交流输入端N与压敏电阻VR1另一端、热敏电阻R100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100另一端与整流桥BD1第3脚连接,整流桥BD1第2脚与电感L1一端、电阻R1一端、电容C1一端连接,电感L1另一端与电阻R21一端、电阻R1另一端、电容C2一端连接,整流桥BD1的第4脚、电容C1另一端、电容C2另一端与输入电源地连接;
所述电阻R21另一端、电阻R2一端、电阻R5一端、电容C5一端、变压器T1的第1脚、电容CY1一端与电源VD连接,电容CY1另一端与输出电源地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电阻R3一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与电阻R23一端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电阻R7一端、电容C12一端、电容C6一端、二极管D6负极、芯片U1的第2脚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电阻R4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与电容C5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正极与电感FB1一端连接,电感FB1另一端与芯片U1第5脚、芯片U1第6脚、变压器T1第3脚连接;
电容C12另一端与电阻R22一端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电阻R6一端和二极管D6正极连接,电阻R6另一端与变压器T1第5脚连接,电容C6另一端、变压器T1第4脚与输入电源地连接;
所述芯片U1第1脚与电阻R7另一端、电阻R8一端连接,电阻R8另一端与输入电源地连接,芯片U1第3脚与电阻R9一端连接,电阻R9另一端与光耦U2的第3脚、电容C4一端和电阻R10一端连接,电阻R10另一端与二极管ZD1负极连接,光耦U2的第4脚、电容C4另一端和二极管ZD1正极与输入电源地连接,芯片U1的第4脚与电阻R11一端、电阻R12一端连接,电阻R11另一端、电阻R12另一端与输入电源地连接;
所述变压器的A端与电阻R13一端、电感FB2一端、电感FB3一端连接,电阻R13另一端与电容C9一端连接,电感FB2另一端与二极管D7正极连接,电感FB3另一端与二极管D8正极连接,电容C9另一端与二极管D7负极、二极管D8负极、电容C7一端、二极管ZD2负极、电阻R15一端、电阻R16一端、电容C8一端、电阻R20一端、电感L3第1脚连接;
电阻R15另一端与电阻R14一端、光耦U2的第1脚连接,电阻R14另一端与光耦U2的第2脚、电阻R19一端、电容C11一端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的阴极连接;
电阻R16另一端与电容C10一端、电容C11一端、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的参考极、电阻R17一端、电阻R18一端连接;
电容C10另一端与电阻R19另一端连接;
变压器T1的B端、电容C7另一端、二极管ZD2正极、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的阳极、电阻R17另一端、电阻R18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电阻R20另一端、电感L3第2脚均与输出电源地连接;
电感L3第3脚与直流输出端V+连接,电感L3第4脚与直流输出端V-连接。
优选的,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OB2358。
另一优选的,所述热敏电阻R100设置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另一优选的,所述电感FB1、电感FB2和电感FB3均设置为0欧电感。
另一优选的,所述保险管F1设置为6.3安培/250伏特。
另一优选的,所述保险管F2设置为2安培/250伏特。
另一优选的,所述热敏电阻R100设置为3.3安培/1瓦。
另一优选的,所述电容C1、电容C2、电容C6、电容C7和电容C8均设置为极性电容。
另一优选的,所述二极管ZD1设置为稳压二极管。
另一优选的,二极管ZD2设置为稳压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包括交流输入端L、交流输入端N、防雷浪涌电路单元、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输出端V+、直流输出端V-和电源VD;防雷浪涌电路单元设置有保险管F1、保险管F2、压敏电阻VR1和热敏电阻R100;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设置有整流桥BD1、电容C1、电容C2、电感L1和电阻R1;逆变电路单元设置有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12、电容CY1、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Z1、电感FB、光耦U2、变压器T1、芯片U1、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10、电容C11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电阻R13、电阻R20、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稳压二级管ZD2、电感FB2、电感FB3、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电感L3;交流输入端L与保险管F1一端连接,保险管F1另一端、保险管F2一端与压敏电阻VR1一端连接,保险管F2另一端与整流桥BD1第1脚连接,交流输入端N与压敏电阻VR1另一端、热敏电阻R100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100另一端与整流桥BD1第3脚连接,整流桥BD1第2脚与电感L1一端、电阻R1一端、电容C1一端连接,电感L1另一端与电阻R21一端、电阻R1另一端、电容C2一端连接,整流桥BD1的第4脚、电容C1另一端、电容C2另一端与输入电源地连接;电阻R21另一端、电阻R2一端、电阻R5一端、电容C5一端、变压器T1的第1脚、电容CY1一端与电源VD连接,电容CY1另一端与输出电源地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电阻R3一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与电阻R23一端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电阻R7一端、电容C12一端、电容C6一端、二极管D6负极、芯片U1的第2脚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电阻R4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与电容C5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正极与电感FB1一端连接,电感FB1另一端与芯片U1第5脚、芯片U1第6脚、变压器T1第3脚连接;电容C12另一端与电阻R22一端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电阻R6一端和二极管D6正极连接,电阻R6另一端与变压器T1第5脚连接,电容C6另一端、变压器T1第4脚与输入电源地连接;芯片U1第1脚与电阻R7另一端、电阻R8一端连接,电阻R8另一端与输入电源地连接,芯片U1第3脚与电阻R9一端连接,电阻R9另一端与光耦U2的第3脚、电容C4一端和电阻R10一端连接,电阻R10另一端与二极管ZD1负极连接,光耦U2的第4脚、电容C4另一端和二极管ZD1正极与输入电源地连接,芯片U1的第4脚与电阻R11一端、电阻R12一端连接,电阻R11另一端、电阻R12另一端与输入电源地连接;变压器的A端与电阻R13一端、电感FB2一端、电感FB3一端连接,电阻R13另一端与电容C9一端连接,电感FB2另一端与二极管D7正极连接,电感FB3另一端与二极管D8正极连接,电容C9另一端与二极管D7负极、二极管D8负极、电容C7一端、二极管ZD2负极、电阻R15一端、电阻R16一端、电容C8一端、电阻R20一端、电感L3第1脚连接;电阻R15另一端与电阻R14一端、光耦U2的第1脚连接,电阻R14另一端与光耦U2的第2脚、电阻R19一端、电容C11一端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的阴极连接;电阻R16另一端与电容C10一端、电容C11一端、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的参考极、电阻R17一端、电阻R18一端连接;电容C10另一端与电阻R19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1的B端、电容C7另一端、二极管ZD2正极、变压器T1的B端、电容C7另一端、二极管ZD2正极、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的阳极、电阻R17另一端、电阻R18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电阻R20另一端、电感L3第2脚均与输出电源地连接;电感L3第3脚与直流输出端V+连接,电感L3第4脚与直流输出端V-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的抗雷击浪涌电压至少为6KV,并且节约成本,发热量少。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的电路图。
图1中包括的附图标记有:
防雷浪涌电路单元1;
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2;
逆变电路单元3;
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交流输入端L、交流输入端N、防雷浪涌电路单元1、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2、逆变电路单元3、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4、直流输出端V+、直流输出端V-和电源VD;
防雷浪涌电路单元1设置有保险管F1、保险管F2、压敏电阻VR1和热敏电阻R100;
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2设置有整流桥BD1、电容C1、电容C2、电感L1和电阻R1;
逆变电路单元3设置有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12、电容CY1、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Z1、电感FB、光耦U2、变压器T1、芯片U1、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10、电容C11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
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4包括电阻R13、电阻R20、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稳压二级管ZD2、电感FB2、电感FB3、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电感L3;
交流输入端L与保险管F1一端连接,保险管F1另一端、保险管F2一端与压敏电阻VR1一端连接,保险管F2另一端与整流桥BD1第1脚连接,交流输入端N与压敏电阻VR1另一端、热敏电阻R100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100另一端与整流桥BD1第3脚连接,整流桥BD1第2脚与电感L1一端、电阻R1一端、电容C1一端连接,电感L1另一端与电阻R21一端、电阻R1另一端、电容C2一端连接,整流桥BD1的第4脚、电容C1另一端、电容C2另一端与输入电源地连接;
电阻R21另一端、电阻R2一端、电阻R5一端、电容C5一端、变压器T1的第1脚、电容CY1一端与电源VD连接,电容CY1另一端与输出电源地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电阻R3一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与电阻R23一端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电阻R7一端、电容C12一端、电容C6一端、二极管D6负极、芯片U1的第2脚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电阻R4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与电容C5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正极与电感FB1一端连接,电感FB1另一端与芯片U1第5脚、芯片U1第6脚、变压器T1第3脚连接;
电容C12另一端与电阻R22一端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电阻R6一端和二极管D6正极连接,电阻R6另一端与变压器T1第5脚连接,电容C6另一端、变压器T1第4脚与输入电源地连接;
芯片U1第1脚与电阻R7另一端、电阻R8一端连接,电阻R8另一端与输入电源地连接,芯片U1第3脚与电阻R9一端连接,电阻R9另一端与光耦U2的第3脚、电容C4一端和电阻R10一端连接,电阻R10另一端与二极管ZD1负极连接,光耦U2的第4脚、电容C4另一端和二极管ZD1正极与输入电源地连接,芯片U1的第4脚与电阻R11一端、电阻R12一端连接,电阻R11另一端、电阻R12另一端与输入电源地连接;
变压器的A端与电阻R13一端、电感FB2一端、电感FB3一端连接,电阻R13另一端与电容C9一端连接,电感FB2另一端与二极管D7正极连接,电感FB3另一端与二极管D8正极连接,电容C9另一端与二极管D7负极、二极管D8负极、电容C7一端、二极管ZD2负极、电阻R15一端、电阻R16一端、电容C8一端、电阻R20一端、电感L3第1脚连接;
电阻R15另一端与电阻R14一端、光耦U2的第1脚连接,电阻R14另一端与光耦U2的第2脚、电阻R19一端、电容C11一端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的阴极连接;
电阻R16另一端与电容C10一端、电容C11一端、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的参考极、电阻R17一端、电阻R18一端连接;
电容C10另一端与电阻R19另一端连接;
变压器T1的B端、电容C7另一端、二极管ZD2正极、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的阳极、电阻R17另一端、电阻R18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电阻R20另一端、电感L3第2脚均与输出电源地连接;
电感L3第3脚与直流输出端V+连接,电感L3第4脚与直流输出端V-连接。
芯片U1的型号为OB2358。
热敏电阻R100设置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电感FB1、电感FB2和电感FB3均设置为0欧电感。
保险管F1设置为6.3安培/250伏特。
保险管F2设置为2安培/250伏特。
热敏电阻R100设置为3.3安培/1瓦。
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的抗雷击浪涌电压至少为6KV,并且节约成本,发热量少。
实施例2。
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电容C1、电容C2、电容C6、电容C7和电容C8均设置为极性电容。极性电容的耐压值较高。
二极管ZD1设置为稳压二极管。
二极管ZD2设置为稳压二极管。
交流输入端L和交流输入端N之间的交流电的电压范围设置为100-240伏,交流输入端L和交流输入端N之间的交流电的频率设置为50/60赫兹。
直流输出端V+和直流输出端V-之间的输出功率设置为12瓦。具体为12伏特/1安培。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输入端L、交流输入端N、防雷浪涌电路单元、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输出端V+、直流输出端V-和电源VD;
所述防雷浪涌电路单元设置有保险管F1、保险管F2、压敏电阻VR1和热敏电阻R100;
所述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设置有整流桥BD1、电容C1、电容C2、电感L1和电阻R1;
所述逆变电路单元设置有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12、电容CY1、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Z1、电感FB、光耦U2、变压器T1、芯片U1、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10、电容C11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
所述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电阻R13、电阻R20、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稳压二极管ZD2、电感FB2、电感FB3、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电感L3;
所述交流输入端L与保险管F1一端连接,保险管F1另一端、保险管F2一端与压敏电阻VR1一端连接,保险管F2另一端与整流桥BD1第1脚连接,交流输入端N与压敏电阻VR1另一端、热敏电阻R100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100另一端与整流桥BD1第3脚连接,整流桥BD1第2脚与电感L1一端、电阻R1一端、电容C1一端连接,电感L1另一端与电阻R21一端、电阻R1另一端、电容C2一端连接,整流桥BD1的第4脚、电容C1另一端、电容C2另一端与输入电源地连接;
所述电阻R21另一端、电阻R2一端、电阻R5一端、电容C5一端、变压器T1的第1脚、电容CY1一端与电源VD连接,电容CY1另一端与输出电源地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电阻R3一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与电阻R23一端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电阻R7一端、电容C12一端、电容C6一端、二极管D6负极、芯片U1的第2脚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电阻R4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与电容C5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正极与电感FB1一端连接,电感FB1另一端与芯片U1第5脚、芯片U1第6脚、变压器T1第3脚连接;
电容C12另一端与电阻R22一端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电阻R6一端和二极管D6正极连接,电阻R6另一端与变压器T1第5脚连接,电容C6另一端、变压器T1第4脚与输入电源地连接;
所述芯片U1第1脚与电阻R7另一端、电阻R8一端连接,电阻R8另一端与输入电源地连接,芯片U1第3脚与电阻R9一端连接,电阻R9另一端与光耦U2的第3脚、电容C4一端和电阻R10一端连接,电阻R10另一端与二极管ZD1负极连接,光耦U2的第4脚、电容C4另一端和二极管ZD1正极与输入电源地连接,芯片U1的第4脚与电阻R11一端、电阻R12一端连接,电阻R11另一端、电阻R12另一端与输入电源地连接;
所述变压器的A端与电阻R13一端、电感FB2一端、电感FB3一端连接,电阻R13另一端与电容C9一端连接,电感FB2另一端与二极管D7正极连接,电感FB3另一端与二极管D8正极连接,电容C9另一端与二极管D7负极、二极管D8负极、电容C7一端、二极管ZD2负极、电阻R15一端、电阻R16一端、电容C8一端、电阻R20一端、电感L3第1脚连接;
电阻R15另一端与电阻R14一端、光耦U2的第1脚连接,电阻R14另一端与光耦U2的第2脚、电阻R19一端、电容C11一端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的阴极连接;
电阻R16另一端与电容C10一端、电容C11一端、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的参考极、电阻R17一端、电阻R18一端连接;
电容C10另一端与电阻R19另一端连接;
变压器T1的B端、电容C7另一端、二极管ZD2正极、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3的阳极、电阻R17另一端、电阻R18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电阻R20另一端、电感L3第2脚均与输出电源地连接;
电感L3第3脚与直流输出端V+连接,电感L3第4脚与直流输出端V-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OB235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R100设置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FB1、电感FB2和电感FB3均设置为0欧电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管F1设置为6.3安培/250伏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管F2设置为2安培/250伏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R100设置为3.3安培/1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电容C2、电容C6、电容C7和电容C8均设置为极性电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ZD1设置为稳压二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二极管ZD2设置为稳压二极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570538U CN202334360U (zh) | 2011-11-17 | 2011-11-17 | 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570538U CN202334360U (zh) | 2011-11-17 | 2011-11-17 | 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334360U true CN202334360U (zh) | 2012-07-11 |
Family
ID=46446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45705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34360U (zh) | 2011-11-17 | 2011-11-17 | 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3343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10214A (zh) * | 2016-11-29 | 2017-03-22 | 廖婕 | 一种智能综合茶艺桌 |
-
2011
- 2011-11-17 CN CN2011204570538U patent/CN2023343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10214A (zh) * | 2016-11-29 | 2017-03-22 | 廖婕 | 一种智能综合茶艺桌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69722B (zh) | Led驱动电路和led灯具 | |
CN101635523A (zh) | 外接式矿用本安电源 | |
CN205622200U (zh) | 带有过压保护的电路及配电柜 | |
CN202334360U (zh) | 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电路 | |
CN102545373A (zh) | 智能电子设备双电源切换装置 | |
CN204465977U (zh) | 防雷、欠过压保护路灯控制系统 | |
CN204967234U (zh) | 多功能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电路 | |
CN104821727B (zh) | 一种适用于高过电压等级高海拔场所的开关电源 | |
CN202333792U (zh) | 一种防雷击浪涌电路 | |
CN201418038Y (zh) | 外接式矿用本安电源 | |
CN203761023U (zh) | 低压电器晶闸管保护装置 | |
CN205583646U (zh) | 一种漏电保护墙壁开关 | |
CN201985508U (zh) | 断零保护器及其连接结构 | |
CN206977324U (zh) | 用于低压断路器的电源电路 | |
CN203039363U (zh) | 一种三相电涌保护器 | |
CN203119475U (zh) | 防感应雷电路及室外灯具 | |
CN203289716U (zh) | 路灯控制保护电路和路灯控制装置 | |
CN201611803U (zh) | 高压电缆电流互感器感应取电装置 | |
CN100452608C (zh) | 具有单个自关断开关管的桥式短路故障限流装置 | |
CN203817592U (zh) | 一种采用发电机供电的逆变电焊机电路 | |
CN203289368U (zh) | 一种多电源独立叠加新型励磁装置 | |
CN203872063U (zh) | 一种座椅电源 | |
CN202424113U (zh) | 过电压漏电保护装置 | |
CN201479028U (zh) | 一种三相电源直流转换电路 | |
CN211930260U (zh) | 箱变保护装置的直流提供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