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45623U - 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45623U CN202245623U CN2011201263773U CN201120126377U CN202245623U CN 202245623 U CN202245623 U CN 202245623U CN 2011201263773 U CN2011201263773 U CN 2011201263773U CN 201120126377 U CN201120126377 U CN 201120126377U CN 202245623 U CN202245623 U CN 2022456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unterweight
- towing machine
- fag end
- axis
- traction shea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包括电梯用部件,其中,对重轮2布置在对重装置1的上部,曳引机8布置在对重装置1的上方,并使对重轮2轴线与曳引轮11的轴线成相互平行状态布置或沿逆时针顺时针两个方向0-90°夹角状态布置,钢丝绳或钢带4绕过两个轿顶轮6后上行至曳引机8以逆时针方向绕过曳引轮11,再下行至对重装置1以逆时针方向绕过对重轮2后上行,最终固定在对重侧绳头组合7上,对重侧绳头组合7的布置为:在曳引机8的正下方;或者在曳引机8下方沿井道深度方向向后延伸区域;或者在曳引机8下方沿井道深度方向向前延伸区域。简单的缠绕能使条型曳引机广泛地应用于无机房电梯、有机房电梯或其他升降机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属电梯类。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梯钢丝绳自曳引轮下行至对重装置、绕过对重轮时,是以与钢丝绳绕过曳引轮时相反的方向绕过对重轮的,电梯钢丝绳的这种缠绕方式一般在绕过对重轮后,绳头组合通常安装布置在曳引机与其相邻侧墙壁之间的区域内。近年来,随着小直径钢丝绳及钢带的逐渐应用,为节省无机房电梯的空间推出了条形曳引机。条形曳引机虽然因其具有小节径的曳引轮而有着外型体积小、主机效率高、土建利用率高等优点,但同时存在着钢丝绳数量显著增加的缺陷,为了方便布置钢丝绳,人们不得不通过增加绳轮的数量,例如,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对重轮的方式以实现钢丝绳的分流并进,并进而实现减小对重装置的相关尺寸的目的。钢丝绳的这种布置方式,容易引起三个问题:一、对重装置成本大幅增加;二、电梯运行性能如振动和噪声显著增大;三、钢丝绳寿命大为降低。钢丝绳的现有布置方式引起的三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经检索中国专利,有关电梯类的实用新型很多,但没有涉及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具体是电梯钢丝绳或钢带的新缠绕方式及绳头组合的新布置方式,它借助钢丝绳绕过对重轮时保持与钢丝绳绕过曳引轮时相同方向的弯折方式,绳头组合最终安装布置在曳引机垂直投影面的正下方或投影面沿曳引机轴线延伸区域的正下方,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下面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电梯钢丝绳的缠绕装置,包括电梯用部件,有对重装置1、两列对重导轨3、钢丝绳或钢带4、轿厢5、两个轿顶轮6、对重侧绳头组合7、曳引机8、轿厢侧绳头组合9、两列轿厢导轨10,其中,所述两列对重导轨3布置在轿厢5的一侧面,所述两列轿厢导轨10分别布置在轿厢5的两个侧面,所述对重装置1包括对重块、对重轮2和对重架,所述曳引机8包括曳引轮11和曳引机机体,特征是:所述对重轮2布置在对重装置1的上部,所述曳引机8包括曳引轮11和曳引机机体,曳引机8布置在对重装置1的上方,并使所述对重轮2的轴线与所述曳引轮11的轴线成相互平行状态布置或沿逆时针或顺时针两个方向成0-90°夹角状态布置,所述钢丝绳或钢带4绕过两个轿顶轮6后上行至曳引机8以逆时针方向绕过曳引轮11,再下行至对重装置1以逆时针方向绕过对重轮2后上行,最终固定在对重侧绳头组合7上,所述对重侧绳头组合7的布置为:在所述曳引机8的正下方;或者在所述曳引机8下方沿井道深度方向向后延伸区域;或者在所述曳引机8下方沿井道深度方向向前延伸区域。对重侧绳头组合7的三种布置方式在实施中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种。
所述曳引机8通常为长条型曳引机,或其他形式曳引机。
当对重轮2的轴线与曳引轮11的轴线成相互平行状态布置时,所述钢丝绳或钢带4位于轿厢5侧面的一端固定在轿厢侧绳头组合9上,再绕过两个轿顶轮6后以逆时针方向绕过曳引轮11后,接着以逆时针方向绕过对重轮2,另一端最终固定在对重侧绳头组合7上,以保证对重侧绳头组合7安装布置在曳引机8的正下方。
当对重轮2的轴线与曳引轮11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成0-90°夹角状态布置时,所述钢丝绳或钢带4位于轿厢5侧面的一端固定在轿厢侧绳头组合9上,再绕过两个轿顶轮6,以逆时针方向绕过曳引轮11后,接着以逆时针方向绕过对重轮2,另一端最终固定在对重侧绳头组合7上,以保证对重侧绳头组合7安装布置在曳引机8下方沿井道深度方向向后延伸区域。
当对重轮2的轴线与曳引轮11的轴线沿顺时针方向成0-90°夹角状态布置时,所述钢丝绳或钢带4位于轿厢5侧面的一端固定在轿厢侧绳头组合9上,再绕过两个轿顶轮6,以逆时针方向绕过曳引轮11后,接着以逆时针方向绕过对重轮2,另一端最终固定在对重侧绳头组合7上,以保证对重侧绳头组合7安装布置在曳引机8下方沿井道深度方向向前延伸区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提供了电梯钢丝绳或钢带的新缠绕方式及绳头组合的新布置方式,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简单的缠绕能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彻底解决了电梯采用条型曳引机因使用较多数量钢丝绳和较多数量对重轮而导致电梯运行性能显著恶化的问题,使条型曳引机广泛地应用于无机房电梯、有机房电梯或其他形式电梯中,同时具有土建布置更加紧凑、节约土建成本,提高电梯运行性能,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井道纵剖面主视图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井道纵剖面左视图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中对重轮2与曳引轮11相对位置的局部俯视图(当对重轮2的轴线与曳引轮11的轴线成相互平行状态布置时);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中对重侧绳头组合7与曳引机8的垂直投影面相对位置的局部俯视图(当对重轮2的轴线与曳引轮11的轴线成相互平行状态布置时);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中对重轮2与曳引轮11相对位置的局部俯视图(当对重轮2的轴线与曳引轮11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成0-90°夹角状态布置时);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中对重侧绳头组合7与曳引机8的垂直投影面延伸区域相对位置的局部俯视图(当对重轮2的轴线与曳引轮11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成0-90°夹角状态布置时);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中对重轮2与曳引轮11相对位置的局部俯视图(当对重轮2的轴线与曳引轮11的轴线沿顺时针方向成0-90°夹角状态布置时);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中对重侧绳头组合7与曳引机8的垂直投影面延伸区域相对位置的局部俯视图(当对重轮2的轴线与曳引轮11的轴线沿顺时针方向成0-90°夹角状态布置时)。
图中标示:1、对重装置,2、对重轮,3、两列对重导轨,4、钢丝绳 或钢带,5、轿厢,6、两个轿顶轮,7、对重侧绳头组合,8、曳引机,9、轿厢侧绳头组合,10、两列轿厢导轨,11、曳引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内容和实施例。
附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为电梯钢丝绳或钢带的新缠绕方式及绳头组合的新布置方式在电梯整体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它主要包括电梯的对重装置1、两列对重导轨3、钢丝绳或钢带4、轿厢5、两个轿顶轮6、对重侧绳头组合7、曳引机8、轿厢侧绳头组合9、两列轿厢导轨10,其中,所述对重装置1包括对重块、对重轮2和对重架,对重轮2布置在对重装置1的上部,所述曳引机8包括曳引轮11和曳引机机体,曳引机8布置在对重装置1的上方。
结合附图2、3、4表示,当本实用新型中对重轮2的轴线与曳引轮11的轴线成相互平行状态布置时,曳引钢丝绳或钢带4一端(靠轿厢侧)绕过两个轿顶轮6后,固定在轿厢侧绳头组合9上,钢丝绳4另一端(靠对重侧)绕过两个轿顶轮6后,再以逆时针方向绕过曳引轮11,接着以逆时针方向绕过对重轮2,固定该端(靠对重侧)的绳头组合7安装布置在曳引机8的垂直投影面的正下方。
结合附图2、5、6表示,当本实用新型中的对重轮2的轴线与曳引轮11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成0-90°夹角状态布置时,曳引钢丝绳或钢带4一端(靠轿厢侧)绕过两个轿顶轮6后,固定在轿厢侧绳头组合9上,钢丝绳4另一端(靠对重侧)绕过两个轿顶轮6后,再以逆时针方向绕过曳引 轮11,接着以逆时针方向绕过对重轮2,固定该端(靠对重侧)的绳头组合7安装布置在曳引机8的垂直投影面沿井道深度方向向后延伸区域的正下方。
结合附图2、7、8表示,当本实用新型中的对重轮2的轴线与曳引轮11的轴线沿顺时针方向成0-90°夹角状态布置时,曳引钢丝绳或钢带4一端(靠轿厢侧)绕过两个轿顶轮6后,固定在轿厢侧绳头组合9上,钢丝绳4另一端(靠对重侧)绕过两个轿顶轮6后,再以逆时针方向绕过曳引轮11,接着以逆时针方向绕过对重轮2,固定该端(靠对重侧)的绳头组合7安装布置在曳引机8的垂直投影面沿井道深度方向向前延伸区域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仅就最佳的实施例做了详细的描述,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其他方式的限制,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类似或雷同的方案,均视为是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包括电梯用部件,有对重装置(1)、两列对重导轨(3)、钢丝绳或钢带(4)、轿厢(5)、两个轿顶轮(6)、对重侧绳头组合(7)、曳引机(8)、轿厢侧绳头组合(9)、两列轿厢导轨(10),其中,所述两列对重导轨(3)布置在轿厢(5)的一侧面,所述两列轿厢导轨(10)分别布置在轿厢(5)的两个侧面,所述对重装置(1)包括对重块、对重轮(2)和对重架,所述曳引机(8)包括曳引轮(11)和曳引机机体,其特征是:所述对重轮(2)布置在所述对重装置(1)的上部,所述曳引机(8)布置在所述对重装置(1)的上方,并使所述对重轮(2)的轴线与所述曳引轮(11)的轴线成相互平行状态布置或沿逆时针或顺时针两个方向成0-90°的夹角状态布置,所述钢丝绳或钢带(4)绕过两个轿顶轮(6)后上行至曳引机(8)以逆时针方向绕过曳引轮(11),再下行至对重装置(1)以逆时针方向绕过对重轮(2)后上行,最终固定在对重侧绳头组合(7)上,所述对重侧绳头组合(7)的布置为:在所述曳引机(8)的正下方;或者在所述曳引机(8)下方沿井道深度方向向后延伸区域;或者在所述曳引机(8)下方沿井道深度方向向前延伸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曳引机(8)通常为长条型曳引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其特征是:当所述对重轮(2)的轴线与所述曳引轮(11)的轴线成相互平行状态布置时,所述钢丝绳或钢带(4)位于轿厢(5)侧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轿厢侧绳头组合(9)上,再绕过两个轿顶轮(6)后以逆时针方向绕过曳引轮(11),接着以逆时针方向绕过对重轮(2),另一端最终固定在所述对重侧绳头组合(7) 上,以保证对重侧绳头组合(7)安装布置在所述曳引机(8)的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其特征是:当所述对重轮(2)的轴线与所述曳引轮(11)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成0-90°夹角状态布置时,所述钢丝绳或钢带(4)位于所述轿厢(5)侧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轿厢侧绳头组合(9)上,再绕过所述两个轿顶轮(6),以逆时针方向绕过所述曳引轮(11)后,接着以逆时针方向绕过对重轮(2),另一端最终固定在所述对重侧绳头组合(7)上,以保证对重侧绳头组合(7)安装布置在所述曳引机(8)下方沿井道深度方向向后延伸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其特征是:当所述对重轮(2)的轴线与所述曳引轮(11)的轴线沿顺时针方向成0-90°夹角状态布置时,所述钢丝绳或钢带(4)位于所述轿厢(5)侧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轿厢侧绳头组合(9)上,再绕过所述两个轿顶轮(6),以逆时针方向绕过所述曳引轮(11)后,接着以逆时针方向绕过对重轮(2),另一端最终固定在所述对重侧绳头组合(7)上,以保证对重侧绳头组合(7)安装布置在所述曳引机(8)下方沿井道深度方向向前延伸区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263773U CN202245623U (zh) | 2011-04-25 | 2011-04-25 | 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263773U CN202245623U (zh) | 2011-04-25 | 2011-04-25 | 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45623U true CN202245623U (zh) | 2012-05-30 |
Family
ID=46106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126377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45623U (zh) | 2011-04-25 | 2011-04-25 | 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4562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0393A (zh) * | 2011-04-25 | 2011-09-14 | 杭州优迈科技有限公司 | 电梯钢丝绳的缠绕方式及电梯 |
CN104817002A (zh) * | 2015-03-25 | 2015-08-05 | 浙江亿能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型小型电梯 |
-
2011
- 2011-04-25 CN CN2011201263773U patent/CN20224562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0393A (zh) * | 2011-04-25 | 2011-09-14 | 杭州优迈科技有限公司 | 电梯钢丝绳的缠绕方式及电梯 |
CN104817002A (zh) * | 2015-03-25 | 2015-08-05 | 浙江亿能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型小型电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63405A (zh) | 一种单井道内双轿厢互为对重的曳引式电梯 | |
CN102992148A (zh) | 一种新型电梯结构 | |
CN102180393A (zh) | 电梯钢丝绳的缠绕方式及电梯 | |
CN202848810U (zh) | 无机房电梯 | |
CN200995922Y (zh) | 一种下前机房电梯 | |
CN202245623U (zh) | 电梯钢丝绳缠绕装置 | |
CN201808994U (zh) | 家用电梯 | |
CN202272602U (zh) |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布置结构 | |
CN205715453U (zh) | 电梯平板钢带连接装置 | |
CN208308191U (zh) | 一种双对重电梯 | |
CN203246988U (zh) | 具有双轿顶返绳轮的轿厢曳引系统 | |
CN202848808U (zh) | 背包式家用电梯 | |
CN102491153A (zh) | 6︰1无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设计 | |
CN202296745U (zh) | 一种4比1小机房电梯的曳引系统布置结构 | |
CN204689291U (zh) | 一种电梯前端状态采集器 | |
CN203158982U (zh) | 顶置卷扬式家用电梯 | |
CN202542639U (zh) | 一种上置式无机房电梯 | |
CN201746201U (zh) | 一种电梯轿架 | |
CN205099168U (zh) | 无机房电梯 | |
CN202279604U (zh) | 一种节约井道空间的无机房电梯 | |
CN205114780U (zh) | 一种家用电梯 | |
CN204643490U (zh) | 一种曳引比为6比1的电梯 | |
CN202296746U (zh) | 一种4比1无机房电梯的曳引系统布置结构 | |
CN211169415U (zh) | 一种无对重设计的浅底坑经济型电梯 | |
CN103112770B (zh) | 一种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