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4266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42669U CN202142669U CN201020689888U CN201020689888U CN202142669U CN 202142669 U CN202142669 U CN 202142669U CN 201020689888 U CN201020689888 U CN 201020689888U CN 201020689888 U CN201020689888 U CN 201020689888U CN 202142669 U CN202142669 U CN 2021426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electric connector
- base portion
- arm
- insulat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设有锡球的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收容在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基部、由基部向下弯折延伸设置的焊接部以及由基部顶端弯折延伸设置的弹性臂。弹性臂包括由基部顶端朝基部一侧向上弯折延伸设置的两个第一接触臂以及由基部位于两个第一接触臂之间位置朝基部另一侧弯折延伸设置的一个第二接触臂。两个第一接触臂可与芯片模块的锡球两侧接触,第一接触臂可以与芯片模块的锡球底端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设有锡球的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如美国专利公告第6142792号所揭示,该电连接器包括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的绝缘本体以及收容在端子收容孔中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竖直板状的主体部、由主体部竖直向下延伸的焊接部、由主体部两侧凸伸设置的固持部以及由主体部向上弯折延伸设置的弹性臂。弹性臂包括由主体部顶端两侧朝主体部同一侧弯折延伸设置的两个第一接触臂以及由主体部顶端位于两个第一接触臂之间位置朝主体部另一侧弯折延伸设置的一个第二接触臂。两个第一接触臂与一第二接触臂末端各设有一个夹持部。电连接器通过导电端子设在第一、第二接触臂末端的三个夹持部夹持芯片模块的锡球,并通过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与电路板焊接,实现芯片模块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
但是,电连接器通过导电端子的三个夹持部夹持芯片模块的锡球,当芯片模块在组设到电连接器上插入力过大时会使得芯片模块的锡球过度下压导电端子的弹性臂,而造成导电端子的弹性臂无法夹持芯片模块的锡球;并且会有芯片模块组设在电连接器上时发生偏斜,造成锡球损坏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影响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之间的电性连接。
鉴于上述状况,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损坏导电端子,并且可以保证与芯片模块具有良好电性连接功能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设有锡球的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收容在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及贯穿上表面与下表面设置的若干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收容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中,其包括基部、由基部向下弯折延伸设置的焊接部以及由基部顶端弯折延伸设置的弹性臂。弹性臂包括由基部顶端朝基部一侧向上弯折延伸设置的两第一接触臂以及由基部顶端位于两个第一接触臂之间位置朝基部另一侧弯折延伸设置的一个第二接触臂。两个第一接触臂可与芯片模块的锡球两侧接触,第二接触臂可与芯片模块的锡球底端接触。
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的第一接触臂末端设有与芯片模块的锡球侧向接触的第一接触部,所述弹性臂的第二接触臂上设有与芯片模块的锡球底端接触的第二接触部。
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的第二接触臂是由基部顶端位于两个第一接触臂之间位置弯折后向下延伸设置。
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由基部两侧竖直向上延伸设置的两个固持部,所述弹性臂的两个第一接触臂是由基部位于两个固持部之间位置向上弯折延伸设置。
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的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触臂分别位于基部的相对两侧,所述弹性臂的两个第一接触臂与焊接部位于基部的同一侧。
所述导电端子弹性臂的第一接触臂大致呈“S”型设置,所述第二接触臂大致呈卧“C”型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部设在第二接触臂的顶端。
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包括贯穿上表面与下表面设置的容纳槽、位于容纳槽两侧并分别与容纳槽一侧连通的两个固持槽以及由上表面凹陷形成并与容纳槽相对设置的凹槽。
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若干机械固持在绝缘本体下方的锡球,所述绝缘本体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的位于凹槽下方的锡球容纳槽。
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伸出绝缘本体的底端,并与锡球容纳槽围设形成有收容锡球的第一收容空间。
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的第一接触臂收容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的 容纳槽中,所述弹性臂的第二接触臂收容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的凹槽中,所述第一接触臂、第二接触臂与凹槽围设形成第二收容空间,用于收容芯片模块的锡球,所述固持槽用于收容导电端子的固持部,其具有倾斜的导引面,可以引导导电端子组入绝缘本体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至少存在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导电端子的两个第一接触臂与芯片模块的锡球两侧接触,并通过第二接触臂与芯片模块的锡球底端接触,可以防止芯片模块在组设到电连接器上时,因插入力过大而损坏导电端子的弹性臂,进而造成导电端子的弹性臂无法与芯片模块的锡球接触;并且可以防止芯片模块在组设到电连接器上发生偏斜而损坏导电端子,保证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间的良好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电路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设有若干锡球40的芯片模块4与电路板5,其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在绝缘本体1中的若干导电端子2以及若干机械固持在绝缘本体1下方的导电端子2。
请重点参阅2图至图5所示,绝缘本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大致呈矩形板状构造,其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10与下表面11以及贯穿上表面10与下表面11的若干端子收容槽12。端子收容槽12用于收容导电端子2,其包括贯穿上表面10与下表面11的容纳槽120、设于容纳槽120两侧并分别与容纳槽120一侧连通的两个固持槽121以及由上表面10向下凹陷形成并与容纳槽120相对设置的凹槽122。固持槽121大致呈矩形状,其具有倾斜的导引面1210,用于引导导电端子2组入绝缘本体1中。绝缘本体1还自下表面11向上凹陷设有位于凹槽122下方的锡球容纳槽13,用来容设锡球3。
请重点参阅图2及图5所示,导电端子2由导电材料制成,其包括竖直 板状的基部20、由基部20顶端两侧竖直向上延伸设置的两个固持部21、由基部20底端中部向下弯折延伸设置的勾状焊接部22及由基部20顶端弯折延伸设置的弹性臂23。固持部21收容在绝缘本体1的固持槽121中,用于将导电端子2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焊接部22伸出绝缘本体1的底部,并可与锡球容纳槽13的相应壁面配合,用于将锡球3机械固持在绝缘本体1的下方。弹性臂23包括由基部20位于两个固持部21之间位置向上弯折延伸设置的两个第一接触臂230以及由基部20位于两第一接触臂230之间位置弯折延伸的一个第二接触臂231。弹性臂23的第一接触臂230收容在绝缘本体1的端子收容槽12的容纳槽120中,第二接触臂231收容在绝缘本体1的端子收容槽12的凹槽122中。两个第一接触臂230均是由基部20顶端朝基部20一侧向上弯折延伸设置。两个第一接触臂230大致呈“S”型设置,其末端各设有一个夹持锡球40的第一接触部2300。第二接触臂231是由基部20顶端朝基部20另一侧弯折后向下延伸设置,大致呈卧“C”型设置,其顶端具有与锡球40底端接触的第二接触部2310。所述第一接触臂230与第二接触臂231分别位于基部20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接触臂230与焊接部22位于基部20的同一侧。
组装时,首先在固持槽121的导引面1210的引导下将导电端子2组入绝缘本体1中。此时,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1收容在端子收容槽12的固持槽121中。焊接部22伸出绝缘本体1的底部,并与锡球容纳槽13围设形成有收容锡球3的第一收容空间14。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3的两个第一接触臂230收容在绝缘本体1的端子收容槽12的容纳槽120中,第二接触臂231收容在绝缘本体1的端子收容槽12的凹槽122中。所述导电端子2的两个第一接触臂230、一个第二接触臂231与绝缘本体1的凹槽122围设形成用来收容锡球40的第二收容空间15。接着通过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2与绝缘本体1的锡球容纳槽13配合将锡球3机械固持在绝缘本体1的下方。此时,锡球3收容在焊接部22与锡球容纳槽13围设形成的第一收容空间14中。
组装好后,通过锡球3将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2焊接到电路板5上,即可实现电连接器100与电路板5之间的电性导通。接着将芯片模块4组设 到电连接器100上。此时,锡球40容设在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3与绝缘本体1的凹槽122围设形成的第二收容空间15中。弹性臂23上设在两第一接触臂230末端的两第一接触部2300夹持在锡球40的两侧,设于第二接触臂231顶端的第二接触部2310与锡球40的底端接触。此时即实现了电连接器100电性连接芯片模块4与电路板5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通过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3设于两个第一接触臂230末端的两个第一接触部2300与锡球40的两侧接触,并通过第二接触臂231顶端的第二接触部2310与锡球40的底端接触,使导电端子2与锡球40间具有三个接触点,可以防止芯片模块4在组设到电连接器100上因插入力过大而损坏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3,并且可以防止芯片模块4在组设到电连接器100上发生偏斜时未与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3接触或损坏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3进而影响电连接器100与芯片模块4之间的电性连接。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设有锡球的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收容在端子收容槽中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及贯穿上表面与下表面设置的若干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包括基部、由基部向下弯折延伸设置的焊接部以及由基部顶端弯折延伸设置的弹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包括由基部顶端朝基部一侧向上弯折延伸设置之两个第一接触臂以及由基部顶端位于两个第一接触臂之间位置朝基部另一侧弯折延伸设置的一个第二接触臂,两个第一接触臂可与芯片模块的锡球两侧接触,第二接触臂可与芯片模块的锡球底端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的第一接触臂末端设有与芯片模块的锡球侧向接触的第一接触部,所述弹性臂的第二接触臂上设有与芯片模块的锡球底端接触的第二接触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的第二接触臂是由基部顶端位于两个第一接触臂之间位置弯折后向下延伸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由基部两侧竖直向上延伸设置的两个固持部,所述弹性臂的两个第一接触臂是由基部位于两个固持部之间位置向上弯折延伸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的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触臂分别位于基部的相对两侧,所述弹性臂的两个第一接触臂与焊接部位于基部的同一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弹性臂的第一接触臂大致呈“S”型设置,所述第二接触臂大致呈卧“C”型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部设在第二接触臂的顶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包括贯穿上表面与下表面设置的容纳槽、位于容纳槽两侧并分别与容纳槽一侧连通的两个固持槽以及由上表面凹陷形成并与容纳槽相对设置的凹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若干机械固持在绝缘本体下方的锡球,所述绝缘本体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的位于凹槽下方的锡球容纳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伸出绝缘本体的底端,并与锡球容纳槽围设形成有收容锡球的第一收容空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的第一接触臂收容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的容纳槽中,所述弹性臂的第二接触臂收容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的凹槽中,所述第一接触臂、第二接触臂与凹槽围设形成第二收容空间,用于收容芯片模块的锡球,所述固持槽用于收容导电端子的固持部,其具有倾斜的导引面,可以引导导电端子组入绝缘本体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89888U CN202142669U (zh) | 2010-12-30 | 2010-12-30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89888U CN202142669U (zh) | 2010-12-30 | 2010-12-30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42669U true CN202142669U (zh) | 2012-02-08 |
Family
ID=45553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6898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42669U (zh) | 2010-12-30 | 2010-12-30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14266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77674A (zh) * | 2018-06-12 | 2019-09-24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10
- 2010-12-30 CN CN201020689888U patent/CN20214266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77674A (zh) * | 2018-06-12 | 2019-09-24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52205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585853U (zh) | 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 |
CN103579812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549634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
CN20179712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85596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85598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14266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7643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7852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7852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4266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04289Y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20192772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549747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266711Y (zh) | 电连接器端子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端子的电连接器 | |
CN200959399Y (zh) | 电连接器 | |
CN2938464Y (zh)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
CN20207648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67199Y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285595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69578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103186U (zh) | 电连接模组 | |
CN20149867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660699Y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9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