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92111U - 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92111U
CN202092111U CN2011201965598U CN201120196559U CN202092111U CN 202092111 U CN202092111 U CN 202092111U CN 2011201965598 U CN2011201965598 U CN 2011201965598U CN 201120196559 U CN201120196559 U CN 201120196559U CN 202092111 U CN202092111 U CN 202092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reheater
boiler
pipeline
econom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965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清
赖琼玮
田华
周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GREAT SANXIANG CAMELL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GREAT SANXIANG CAMELL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GREAT SANXIANG CAMELL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GREAT SANXIANG CAMELL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965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92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92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9211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其包括锅炉烟道(1)、省煤系统、预热器(3)和水沬除尘器(4),省煤系统包括省煤器(21)和锅炉给水泵(22),省煤器(21)的烟气通道串接在烟道(1)中;预热器(3)内设有烟气通过的通道,其内还设有与烟气通道相隔离的水腔,预热器(3)设有与其内的水腔相连通的进水端口(31)和出水端口(32),预热器(3)的烟气通道串接在烟道(1)上并位于省煤器(21)的烟气排放方向的后端,预热器(3)的进水端口(31)和出水端口(32)通过管道连接在省煤器(21)与水源之间的管道上。其可以充分利用锅炉烟道的余热,大大提高了锅炉的能源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节能系统,特别是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3所示,目前的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其包括锅炉烟道1、省煤系统和水沬除尘器4,省煤系统包括省煤器21和锅炉给水泵22,省煤器21设有进水端口211和出水端口212,出水端口212通过管道连接至锅炉的进水端口,进水端口211通过水管和锅炉给水泵22与水源相连接,一般的水源是设一水箱23,即出水端口212通过锅炉给水泵22与水箱23相连接,当然也可以直接连接至自来水,烟道1从省煤器21中通过,这样烟道1中烟气的热量就会传给省煤器21,省煤器21加热从其内部通过的水,然后送给锅炉,这样提高了锅炉进水的初始温度,可以节约锅炉的能量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烟道1从省煤器21通过后,还从水沬除尘器4中通过,可除掉烟气中的尘埃,达到环保的目的。经过实际研究证明,刚进入省煤器21的烟道1中的烟气温度通常高于200℃,经过省煤器21后,烟道内烟气与冷水进行热交换,这样安装于锅炉尾部用于回收烟道1余热的省煤系统虽然可以回收部分能量,但热交换后烟道1后段内烟气的温度仍可能在120℃左右,烟气中的这些能量白白被排放;根据锅炉原理,排烟温度每升高15-20℃,其热效率要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所以目前这种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对余热的利用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其可以充分利用锅炉烟道的余热,大大提高了锅炉的能源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其包括锅炉烟道、省煤系统和预热器,省煤系统包括省煤器和锅炉给水泵,省煤器设有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其出水端口通过管道连接至锅炉的进水端口,其进水端口通过管道和锅炉给水泵与水源相连接,省煤器的烟气通道串接在烟道中;预热器内设有烟气通过的通道,其内还设有与烟气通道相隔离的水腔,预热器设有与其内的水腔相连通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预热器的烟气通道串接在烟道上并位于省煤器的烟气排放方向的后端,即正常工作时从锅炉排放出来的烟气先经过省煤器,然后才经过预热器,预热器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通过管道连接在省煤器与水源之间的管道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预热器上还设有与其内的水腔相连通的放空口,放空口的位置高于出水端口的位置,放空口通过水管连接至水源。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预热器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分别通过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并接在给水泵与水源之间的管道上,并且其出水端口与管道的连接点比进水端口与管道的连接点更靠近给水泵,进水端口与管道之间的进水管道上串接有阀门,出水端口与管道之间的连接管道上串接有阀门,给水泵与水源之间的管道上位于与进水管道的连接点和与出水管道的连接点之间串接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水沬除尘器,水沬除尘器串接在烟道上并位于预热器的烟气排放方向的后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预热器3内的烟气通道为球形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预热器可以使高温烟气与常压水热交换,无需任何动力,余热得到充分利用,达到节能效果。
2、预热器可以大大降低烟气温度,减少能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使生产更安全、成本更低。
3、放空口的位置高于出水端口的位置,确保若热交换水汽化可完全排出,保证系统内一直处于常压,且此高度差保证锅炉给水泵抽到较热的水又能保证在一定量的进水量下不至抽空预热器内的水。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锅炉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其包括锅炉烟道1、省煤系统、预热器3和水沬除尘器4,省煤系统包括省煤器21和锅炉给水泵22,省煤器21设有进水端口211和出水端口212,其出水端口212通过管道连接至锅炉的进水端口,其进水端口211通过水管和锅炉给水泵22与水源相连接,一般的水源是设一水箱23,即出水端口212通过锅炉给水泵22与水箱23相连接,当然也可以直接连接至自来水,烟道1从省煤器21中通过,这样烟道1中烟气的热量就会传给省煤器21,省煤器21加热从其内部通过的水,然后送给锅炉,这样提高了锅炉进水的初始温度,可以节约锅炉的能量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烟道1从省煤器21通过后,还从水沬除尘器4中通过,可除掉烟气中的尘埃,达到环保的目的;预热器3设在省煤器21与水沬除尘器4之间的烟道1上,预热器3内设有烟气通过的通道,其内还设有与烟气通道相隔离的水腔,预热器3上还设有与其内的水腔相连通的进水端口31、出水端口32和放空口33,预热器3的进水端口31和出水端口32分别通过进水管道311和出水管道321并接在给水泵22与水源之间的管道221上,并且其出水端口32与管道221的连接点2212比进水端口31与管道221的连接点2211更靠近给水泵22,进水端口31与管道221之间的进水管道311上串接有阀门312,出水端口32与管道221之间的连接管道321上串接有阀门322,给水泵22与水源之间的管道221上位于与进水管道311的连接点2211和与出水管道321的连接点2212之间串接有阀门222,使用时,可以关闭阀门222,打开阀门312和阀门322(这样预热器3的水腔就串连在省煤器21与水源之间),这时在进入省煤器21的水就被预热器3提前预热,提高了进入省煤器21的水温,可以很好地利用烟气中的余热,降低锅炉的能量消耗,大大节约能源;放空口33的位置高于出水端口32的位置,放空口33还通过水管连接至水源。
预热器3内的烟气通道可为球形管,以增加烟气换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结构,只要是利用经过省煤器21后的烟气对进入省煤器21的冷水进行预热的设备就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其包括锅炉烟道(1)和省煤系统,省煤系统包括省煤器(21)和锅炉给水泵(22),省煤器(21)设有进水端口(211)和出水端口(212),其出水端口(212)通过管道连接至锅炉的进水端口,其进水端口(211)通过管道和锅炉给水泵(22)与水源相连接,省煤器(21)的烟气通道串接在烟道(1)中;其特征是:其还包括预热器(3),预热器(3)内设有烟气通过的通道,其内还设有与烟气通道相隔离的水腔,预热器(3)设有与其内的水腔相连通的进水端口(31)和出水端口(32),预热器(3)的烟气通道串接在烟道(1)上并位于省煤器(21)的烟气排放方向的后端,预热器(3)的进水端口(31)和出水端口(32)通过管道连接在省煤器(21)与水源之间的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预热器(3)上还设有与其内的水腔相连通的放空口(33),放空口(33)的位置高于出水端口(32)的位置,放空口(33)通过水管连接至水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预热器(3)的进水端口(31)和出水端口(32)分别通过进水管道(311)和出水管道(321)并接在给水泵(22)与水源之间的管道(221)上,并且其出水端口(32)与管道(221)的连接点(2212)比进水端口(31)与管道(221)的连接点(2211)更靠近给水泵(22),进水端口(31)与管道(221)之间的进水管道(311)上串接有阀门(312),出水端口(32)与管道(221)之间的连接管道(321)上串接有阀门(322),给水泵(22)与水源之间的管道(221)上位于与进水管道(311)的连接点(2211)和与出水管道(321)的连接点(2212)之间串接有阀门(22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其还包括水沬除尘器(4),水沬除尘器(4)串接在烟道(1)上并位于预热器(3)的烟气排放方向的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其还包括水沬除尘器(4),水沬除尘器(4)串接在烟道(1)上并位于预热器(3)的烟气排放方向的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预热器(3)内的烟气通道为球形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预热器(3)内的烟气通道为球形管。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预热器(3)内的烟气通道为球形管。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预热器(3)内的烟气通道为球形管。
CN2011201965598U 2011-05-30 2011-05-30 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92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965598U CN202092111U (zh) 2011-05-30 2011-05-30 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965598U CN202092111U (zh) 2011-05-30 2011-05-30 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92111U true CN202092111U (zh) 2011-12-28

Family

ID=45367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96559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92111U (zh) 2011-05-30 2011-05-30 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9211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5426A (zh) * 2013-02-27 2013-05-22 苏州大学 燃煤设备余热利用及除尘装置
CN103388830A (zh) * 2013-07-24 2013-11-13 芜湖市伟华泡塑有限公司 一种泡塑生产用能源回收利用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9136070A (zh) * 2017-06-28 2019-01-04 高节义 户用取暖设备能源氧气自给废气循环利用零排放的设置
CN109136072A (zh) * 2017-06-28 2019-01-04 高节义 新型常压锅炉能源氧气自给废气循环利用零排放的设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5426A (zh) * 2013-02-27 2013-05-22 苏州大学 燃煤设备余热利用及除尘装置
CN103115426B (zh) * 2013-02-27 2015-06-17 苏州大学 燃煤设备余热利用及除尘装置
CN103388830A (zh) * 2013-07-24 2013-11-13 芜湖市伟华泡塑有限公司 一种泡塑生产用能源回收利用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9136070A (zh) * 2017-06-28 2019-01-04 高节义 户用取暖设备能源氧气自给废气循环利用零排放的设置
CN109136072A (zh) * 2017-06-28 2019-01-04 高节义 新型常压锅炉能源氧气自给废气循环利用零排放的设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3438A (zh) 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及湿法脱硫节水排烟系统
CN202092111U (zh) 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CN102022770A (zh) 利用直接空冷机组余热供热的热电联产节能装置及方法
CN203323218U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供热系统
CN207006217U (zh) 一种水媒式扩展空气预热器系统
CN201476304U (zh) 家用燃气热水器烟道集热节能装置
CN204704010U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的余热利用系统
CN103759458A (zh)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技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4535084U (zh) 低温热泵热水机
CN204026649U (zh)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2074505U (zh) 导热油炉尾气余热加热凝结水装置
CN205137419U (zh) 一种利用锅炉烟气余热加热给水/凝结水系统
CN204922936U (zh) 低压省煤器连接系统
CN203550273U (zh)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技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2092110U (zh) 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锅炉
CN203534221U (zh) 冶金炉窑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4043022U (zh) 一种低真空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CN103256716A (zh) 燃气采暖热水炉滞留热的回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4165349B (zh)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6830413U (zh) 一种空压机冷却水余热回收系统
CN205424887U (zh) 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循环利用系统
CN205807801U (zh) 一种太阳能辅助废水余热回收燃气锅炉节能热水系统
CN101639290B (zh) 家用燃气热水器烟道集热节能装置
CN202709078U (zh) 双介质开闭式循环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1724202U (zh) 锅炉尾气余热高效回收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