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53983U - 汽车蓄电池支架 - Google Patents
汽车蓄电池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53983U CN202053983U CN2011201572777U CN201120157277U CN202053983U CN 202053983 U CN202053983 U CN 202053983U CN 2011201572777 U CN2011201572777 U CN 2011201572777U CN 201120157277 U CN201120157277 U CN 201120157277U CN 202053983 U CN202053983 U CN 2020539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plane
- automotive battery
- abutment wall
- storage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013987 Collet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包括用于和汽车前纵梁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支承汽车蓄电池的支承部,连接部与支承部连接在一起,支承部包括第一支承突起和与第一支承突起连接的第二支承突起,第一支承突起、第二支承突起分别与连接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实现了一个汽车蓄电池通过一个汽车蓄电池支架即可牢固、方便安装。与分体化结构的汽车蓄电池支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结构强度更高,可承受负载更大,同时安装汽车蓄电池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结构简单,总重量较低,值得大力推广。
Description
汽车蓄电池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力装置的安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蓄电池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蓄电池是电池的一种,它的作用是把有限的电能储存起来,在启动发动机时将电能释放出来。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汽车蓄电池通过蓄电池支架固定在车身上。汽车蓄电池支架的结构形式、刚度及强度对汽车前舱整体的耐久性、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目前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多采用较易成型的金属材料冲压而成,并多通过焊点把蓄电池支架固定于汽车前纵梁上。
[0003] 现有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包括架体,架体的下部会冲压出几道翻边作为连接部用于与前纵梁通过焊点连接在一起。架体的上部设有支承部,支承部上开出多个螺孔,通过多个沿水平方向旋入蓄电池外壳底托支架中的螺栓,把汽车蓄电池固定在蓄电池支架上。通常情况下,安装一个蓄电池需要使用两个独立的蓄电池支架。两个独立的蓄电池支架连接在前纵梁上,增加了翻边和焊点数量,其结构强度较低,同时两个独立支架与蓄电池外壳底托支架的连接孔位需要分别对位,不利于整体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强度较高的,安装蓄电池简便的,可实现通过一个汽车蓄电池支架即可牢固、方便安装一个汽车蓄电池的蓄电池支架。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包括用于和汽车前纵梁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支承汽车蓄电池的支承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承部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承部包括第一支承突起和与所述第一支承突起连接的第二支承突起,所述第一支承突起、所述第二支承突起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承突起和所述第二支承突起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承突起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汽车蓄电池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连接的第一支承壁、与所述第一平面连接的第二支承壁;所述第二支承突起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汽车蓄电池的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三支承壁、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四支承壁,所述第二支承壁、所述第三支承壁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一支承壁、所述第四支承壁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承壁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支承壁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筋。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第四加强筋。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平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和所述汽车蓄电池连接的螺孔。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二平面上设置有第二孔。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实现了一个汽车蓄电池通过一个汽车蓄电池支架即可牢固、方便安装。与分体化结构的汽车蓄电池支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结构强度更高,可承受负载更大,同时安装汽车蓄电池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结构简单,总重量较低,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包括用于和汽车前纵梁连接的连接部1和用于支承汽车蓄电池的支承部,连接部1与支承部连接在一起。支承部包括第一支承突起21和与第一支承突起21连接的第二支承突起22,第一支承突起21、第二支承突起22分别与连接部1连接。第一支承突起21和第二支承突起22通过大致为矩形的连接板3连接在一起。第一支承突起21和第二支承突起22的结构、形状、高度均大致相同。
[0018] 第一支承突起21和第二支承突起22的具体结构、形状、高度可根据所安装的汽车蓄电池进行调整。
[0019] 第一支承突起21包括用于安装汽车蓄电池的第一平面211、与第一平面211连接的第一支承壁212、与第一平面211连接的第二支承壁213。第二支承壁213、第一支承壁 212用于支承第一平面211。
[0020] 为确保第一支承突起21的强度和刚度,又不致使第一支承突起21的壁板增厚,在第一平面211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215、第四加强筋218。第一支承壁212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216。第二支承壁213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筋217。第一加强筋215与第四加强筋218 平行。
[0021] 第二支承突起22包括用于安装汽车蓄电池的第二平面221、与第二平面221连接的第三支承壁222、与第二平面221连接的第四支承壁223。第三支承壁222、第四支承壁 223用于支承第二平面221。
[0022] 第二支承壁213、第三支承壁222通过连接板3连接在一起。第一平面211、第二平面221、第一支承壁212、第四支承壁223分别与连接部1连接。
[0023] 第一平面211上、第二平面22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和汽车蓄电池连接的螺孔。
[0024] 为减轻重量,第一平面211上设置有第一孔214。第二平面221上设置有第二孔 224。
[0025]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在安装时,在与第一平面211、第二平面221、第一支承壁212、第四支承壁223分别连接的连接部1上设置焊点,在连接板3上设置焊点。焊点位置见图2所示,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焊点的数量和位置。
[0026] 通过这些焊点将连接部1与汽车前纵梁焊接在一起。将汽车蓄电池置于第一平面211、第二平面221上,通过第一平面211、第二平面221上的螺孔将汽车蓄电池牢固安装于第一支承突起21和第二支承突起22上,实现了一个汽车蓄电池通过一个汽车蓄电池支架即可牢固、方便安装。
[0027]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是在满足支架轻量化的前提下,通过对结构进行形貌优化分析,设计出的一体式支架。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与分体化结构的汽车蓄电池支架相比,结构强度更高,可承受负载更大。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在支承汽车蓄电池的同时,充分利用汽车前舱的内部空间,使蓄电池系统结构更加紧凑、零部件安装更加牢固,解决了使用两个独立的蓄电池支架连接在前纵梁上,会增加翻边和焊点数量,同时两个独立支架与蓄电池外壳底托支架的连接孔位需要分别对位,不利于整体安装的问题。
[002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 一种汽车蓄电池支架,包括用于和汽车前纵梁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支承汽车蓄电池的支承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承部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包括第一支承突起和与所述第一支承突起连接的第二支承突起,所述第一支承突起、所述第二支承突起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突起和所述第二支承突起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突起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汽车蓄电池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连接的第一支承壁、与所述第一平面连接的第二支承壁;所述第二支承突起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汽车蓄电池的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三支承壁、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四支承壁,所述第二支承壁、所述第三支承壁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一支承壁、所述第四支承壁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壁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壁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第四加强筋。
8.如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平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和所述汽车蓄电池连接的螺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第一孔, 所述第二平面上设置有第二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572777U CN202053983U (zh) | 2011-05-17 | 2011-05-17 | 汽车蓄电池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572777U CN202053983U (zh) | 2011-05-17 | 2011-05-17 | 汽车蓄电池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53983U true CN202053983U (zh) | 2011-11-30 |
Family
ID=45013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157277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53983U (zh) | 2011-05-17 | 2011-05-17 | 汽车蓄电池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053983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00485A (zh) * | 2012-05-31 | 2012-10-03 | 芜湖市三和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汽车蓄电池安装支架总成 |
CN103264664A (zh) * | 2013-05-21 | 2013-08-28 |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重型轨道车监控显示屏安装支座 |
CN107985231A (zh) * | 2017-12-14 | 2018-05-04 | 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自卸车供电系统 |
-
2011
- 2011-05-17 CN CN2011201572777U patent/CN20205398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00485A (zh) * | 2012-05-31 | 2012-10-03 | 芜湖市三和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汽车蓄电池安装支架总成 |
CN103264664A (zh) * | 2013-05-21 | 2013-08-28 |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重型轨道车监控显示屏安装支座 |
CN103264664B (zh) * | 2013-05-21 | 2015-02-11 |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重型轨道车监控显示屏安装支座 |
CN107985231A (zh) * | 2017-12-14 | 2018-05-04 | 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自卸车供电系统 |
CN107985231B (zh) * | 2017-12-14 | 2020-09-11 | 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自卸车供电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61349A (zh) | 机动车辆的车架 | |
CN102390438A (zh) | 具有大件装载功能的地板结构 | |
CN202053983U (zh) | 汽车蓄电池支架 | |
CN201736783U (zh) | 一种电动车的动力系统安装支架总成 | |
CN203611902U (zh) | 防撞梁组件和具有其的汽车 | |
CN203199028U (zh) | 一种汽车的副车架后横梁结构及汽车 | |
CN203308577U (zh) | 提高安装效率和运行时稳定性的柴油发电机组 | |
CN205016594U (zh) | 一种bms安装固定支架、一种电池包以及一种汽车 | |
CN202508035U (zh) | 汽车蓄电池支架 | |
CN202686172U (zh) | 行李架安装结构 | |
CN202743035U (zh) | 一种发动机悬置架 | |
CN203427590U (zh) | 纯电动汽车电池包安装支架 | |
CN202986788U (zh) | 动力电池支撑构件 | |
CN202448900U (zh) | 一种汽车蓄电池安装支架 | |
CN201980322U (zh) | 一种仪表板横梁中支撑支架总成 | |
CN201646920U (zh) | 一种支重轮支架结构及应用支重轮支架结构的挖掘机 | |
CN203110904U (zh) | 汽车蓄电池支架 | |
CN205239122U (zh) | 一种汽车电池组件安装支架及汽车 | |
CN202242932U (zh) | 汽车驱动电池后固定支架连接结构 | |
CN202944492U (zh) | 摩托车燃油泵支架 | |
CN202541707U (zh) | 一种踏脚结构及应用其的电动三轮车 | |
CN202716721U (zh) | 汽车发动机支座支架 | |
CN103481946B (zh) | 一种大吨位电动叉车的车身平台 | |
CN201951222U (zh) | 电动汽车动力源的车身结构 | |
CN102358250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前舱元件固定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