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垃圾站的举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埋垃圾站的举升系统,属于垃圾处理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提高垃圾的一次装载量,往往将散装的垃圾通过垃圾压缩箱进行压缩,垃圾压缩箱装满后进行转运。转运前,垃圾压缩箱需要在垃圾站停留较长时间,异味的散发等对环境形成一定的污染。随着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为提高地面的环境质量,改善垃圾站的地面视觉效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将垃圾压缩箱沉降于地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垃圾压缩箱沉降于地下,需要设置地坑,将垃圾压缩箱置于举升系统上,随举升系统沉降于地下,垃圾压缩箱装满后,举升系统将其举升至地面吊装转运。
目前,市场上地埋垃圾压缩箱的举升系统多为剪式举升,油缸伸长时举升,油缸缩回时折叠沉降,这种结构承受重载的能力比较差。此外,目前的举升系统与地坑之间存在缝隙,垃圾及杂物容易从缝隙中漏人地坑,既造成污染,又很难清理,尤其是垃圾附着有很多细菌,时间一长将散发难闻的气味且释放有毒物质,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恶化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地埋垃圾站的举升系统,能直接与置于地下的垃圾压缩箱及置于地上的投料器相配套,且垃圾压缩箱的升降灵活方便。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地埋垃圾站的举升系统,包括地埋箱、上平台、下平台、立柱及举升油缸,所述上平台与所述下平台相互平行,两者之间的距离与垃圾压缩箱的高度相适配;所述立柱对称分布在所述下平台两侧,所述立柱的上端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上平台的下方,所述立柱的下部分别与所述下平台垂直连接;所述下平台位于所述地埋箱中,所述上平台覆盖在所述地埋箱的上端口上;各所述举升油缸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地埋箱的底板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上平台的下方;所述上平台上设有与所述垃圾压缩箱的进料口位置相应的投料器接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上平台与下平台通过立柱连为整体,上平台覆盖住地埋箱的上端口,可以防止垃圾漏入地埋箱中;垃圾压缩箱置于下平台上位于地下,垃圾压缩箱的进料口对准上平台的投料器接口,投料器接口上安装有投料器,向投料器中投料后,就会自动落入垃圾压缩箱,然后被压缩;当垃圾压缩箱装满后,各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将上平台、下平台连同垃圾压缩箱水平地向上举起,直至下平台与拉臂车辆的车厢相平,然后拉臂车辆将装满的垃圾压缩箱运走,再将空的垃圾压缩箱放在下平台上,举升系统再次沉于地下进入下一个周期。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平台下端面的周边与所述地埋箱的上端口相对应的区域设有沿周长方向分布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安装有密封圈。当垃圾压缩箱沉降于地埋箱中,上平台覆盖住地埋箱的上端口,上平台下端面的密封圈将使上平台与地埋箱的上端口之间实现密封,可以杜绝雨水进入地埋箱。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下平台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垃圾压缩箱的两后端滚轮相适配的垃圾箱滚轮导轨,所述下平台的前端设 有与所述垃圾压缩箱的两前端支撑点位置相对应的支承板。在下平台上设置垃圾箱滚轮导轨,拉臂车辆的牵引臂钩住垃圾压缩箱的前端将其抬离地面,随着拉臂车辆牵引臂的伸出,垃圾压缩箱的两后端滚轮沿着垃圾箱滚轮导轨滚动,当垃圾压缩箱到达位置后,拉臂车辆的牵引臂将垃圾压缩箱的前端放下,两前端支撑点落在各自的支承板上;装满的垃圾压缩箱起运时,拉臂车辆的牵引臂钩住垃圾压缩箱的前端将其抬离地面,随着拉臂车辆牵引臂的收回,垃圾压缩箱的两后端滚轮沿着垃圾箱滚轮导轨滚动,直至垃圾压缩箱到达拉臂车辆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下平台的前端铰接有分别与两所述垃圾箱滚轮导轨相对接的跳板导轨。当垃圾压缩箱位于地下时,跳板导轨翻折于下平台上,当装满的垃圾压缩箱准备转运时,将跳板导轨翻出,方便垃圾压缩箱的滚轮越过地埋箱与下平台之间的缝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跳板导轨的自由端的宽度大于铰接端的宽度。跳板导轨自由端的宽度大于铰接端的宽度,可以更方便地使垃圾压缩箱的滚轮进入跳板导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立柱分别与所述地埋箱侧壁上的举升导轨相配合,各所述举升导轨均垂直于所述下平台。立柱由垂直于下平台的举升导轨限位,可以保证上下平台及垃圾压缩箱在举升或下降过程中,沿垂直线升降,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或晃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举升油缸共四只,呈矩形分布在所述下平台的两侧。举升油缸设置四只且呈矩形分布,可以使举升更加平稳。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各所述立柱与所述上平台、下平台相连接的部位分别设有三角形支撑板,所述三角形支撑板的一个直角边与立柱固定连接, 另一个直角边固定连接在上平台或下平台上。三角形支撑板可以增加立柱与上平台或下平台的连接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位于所述下平台长度方向的轴线同一侧的两立柱之间通过连接板相互连接。同侧的两立柱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可以提高上平台、下平台及立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地埋箱包括上下叠置且内腔相互贯通的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的箱体框架四周均覆盖有瓦楞板。将地埋箱分为上下两部分,降低了运输的高度,减轻了运输及吊装的重量,使安装更为方便;在高度方向上将箱体壁一分为二,相当于在箱体高度方向的中部增加了一道横向加强筋,提高了箱体壁的整体强度,而且瓦楞板的强度优于平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埋垃圾站的举升系统处于举升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位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地埋垃圾站的举升系统下落后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地埋垃圾站的举升系统的立体图。
图中:1投料器;2a上箱体;2b下箱体;3上平台;3a密封槽;3b密封圈;4立柱;4a三角形支撑板;5下平台;5a垃圾箱滚轮导轨;5b支承板;5c跳板导轨;5d跳板导轨铰轴;6连接板;7举升油缸;7a举升油缸活塞杆;8液压泵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本发明的地埋垃圾站的举升系统包括上平台3、下平台5、立柱4、举升油缸7及控制各举升油缸动作的液压泵站8,上平台3与下平台5相互平行,两者之间的距离与垃圾压缩箱的高度相适配。垃圾压缩箱置于下平台5上,下平台5位于地埋箱中,上平台3覆盖在地埋箱的上端口上。上平台3上设有与垃圾压缩箱的进料口位置相应的投料器接口,投料器接口上安装有投料器1。
四根立柱4呈矩形分布,立柱4的上端分别垂直连接在上平台3的下方,立柱4的下部分别与下平台5垂直连接。各立柱4与上平台3、下平台5相连接的部位分别设有三角形支撑板4a,三角形支撑板4a的一个直角边与立柱4固定连接,另一个直角边固定连接在上平台3或下平台的下方,以增加立柱4与上平台3或下平台5的连接强度。位于下平台5长度方向的轴线同一侧的两立柱之间通过连接板6相互连接。四根立柱分别与地埋箱侧壁上的四根举升导轨相配合,各举升导轨均垂直于下平台5,保证上下平台在举升或下降过程中,沿垂直线升降,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或晃动。
举升油缸7共四只,呈矩形分布在下平台的两侧。各举升油缸7的缸体底部分别铰接在地埋箱的底板上,各举升油缸活塞杆7a端部分别铰接在上平台3的下方。
下平台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且与垃圾压缩箱的两后端滚轮相适配的垃圾箱滚轮导轨5a,下平台的前端设有与垃圾压缩箱的两前端支撑点位置相对应的支承板5b。下平台的前端通过跳板导轨铰轴5d铰接有与圾箱滚轮导轨5a相对接的跳板导轨5c,两跳板导轨5c的自由端的宽度均大于铰接端的宽度。放置垃圾压缩箱时,拉臂车辆的牵引臂钩住垃圾压缩箱的前端将其抬离地面,随着拉臂车辆牵引臂的伸出,垃圾压缩箱的两后端滚轮沿着垃圾箱滚轮导轨 5a滚动,当垃圾压缩箱到达位置后,拉臂车辆的牵引臂将垃圾压缩箱的前端放下,两前端支撑点落在各自的支承板5b上。
如图3所示,上平台3下端面的周边与地埋箱的上端口相对应的区域设有沿周长方向分布的密封槽3a,密封槽3a中安装有密封圈3b。当垃圾压缩箱沉降于地埋箱中,上平台3覆盖住地埋箱的上端口,上平台3下端面的密封圈3b将使上平台3与地埋箱的上端口之间实现密封,防止雨水进入地埋箱。
如图4所示,当装满的垃圾压缩箱准备转运时,各举升油缸活塞杆7a伸出,将上平台3、下平台5连同垃圾压缩箱向上举起,直至下平台与拉臂车辆的车厢相平。此时将跳板导轨5c翻出,拉臂车辆的牵引臂钩住垃圾压缩箱的前端将其抬离地面,随着拉臂车辆牵引臂的收回,垃圾压缩箱的两后端滚轮沿着垃圾箱滚轮导轨5a滚动,直至垃圾压缩箱到达拉臂车辆上;再将空的垃圾压缩箱放在下平台上,举升系统再次沉于地下进入下一个周期。
如图5所示,当垃圾压缩箱位于地下时,跳板导轨5c翻折于下平台上。
如图6所示,地埋箱由上箱体2a和下箱体2b叠置而成,上箱体和下箱体的箱体框架四周均覆盖有瓦楞板。当垃圾压缩箱随下平台置于地下,上平台3覆盖住地埋箱的上端口,垃圾压缩箱的进料口对准上平台的投料器接口,投料器接口上安装有投料器,向投料器中投料后,就会自动落入垃圾压缩箱,然后被压缩。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