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66643U - 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966643U CN201966643U CN2010207009964U CN201020700996U CN201966643U CN 201966643 U CN201966643 U CN 201966643U CN 2010207009964 U CN2010207009964 U CN 2010207009964U CN 201020700996 U CN201020700996 U CN 201020700996U CN 201966643 U CN201966643 U CN 2019666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resistance
- connects
- port
- out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29910004682 ON-OFF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其可判断电源输出端电压与充电端口电压的大小,当大于充电端口电压时充电电流流通,电源输出端电压小于充电端口电压时充电电流断开。基本原理是控制参考电压切换开关的通断改变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电压值,从而改变电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状态,实现电压值改变即电流通断的控制过程。利用本装置可根据电池不同的状态进行电池电流的充电或断电处理,实现动态充电,时刻保证电池的使用性能最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各种电子仪器设备都以轻便携带为主,各种功能的电子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随地用得上,因而电池成为了其必要的组成部分,电池的充电方法也应运而生。市面上不断有高端电池专用充电器件推出,而大部分充电电路虽可以实现电压关断, 而不能实现电流关断,在电池充电过程中各种情况均有可能:且当电池充电后不立即使用, 电池会因自放电造成电量丢失,如果电池使用前一直接在充电端口,电量丢失到一定量时, 大多充电器均无自动补充充电的功能,电池电压会一直降低,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0003] 本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其在池充电完毕后不及时拿出,致电池电压偏低后还能自动进行补充充电。
[0004] 本新型所述的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其包括一光电耦合器、电压供应端、 电压反馈端、二极管、电源输出端和充电端口,所述电压供应端、光电耦合器和电压反馈端依次连接,同时光电耦合器连接开关电源,所述电源输出端、二极管和充电端口依次连接。
[0005] 其还包括一依次连接的比较电源输出端电压与电池充电端电压大小的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包括一比较器,比较器的同相端经一电阻连接电池充电端负极,反相端连接电源输出端,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电压控制电路连接电压反馈端。
[0006]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可利用多种元件实现电流的通断效果:
[0007] 利用MOS管元件时,包括电压基准集成电路、参考电压切换开关和三个电阻,所述参考电压切换开关为一小功率MOS管,其栅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其源极、漏极各接地端与第二电阻的串联电路与第三电阻并联,并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端,所述电源输出端经过第四电阻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端,电压基准集成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反馈端。
[0008]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还可利用三极管,其包括电压基准集成电路、参考电压切换开关和四个电阻,所述参考电压切换开关为三极管,其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其发射极、集电极各接地端与第二电阻的串联电路与第三电阻并联,并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端,所述电源输出端经过第四电阻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端,电压基准集成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反馈端。
[0009]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还可利用继电器,其包括电压基准集成电路、参考电压切换开关和四个电阻,所述参考电压切换开关为一继电器及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其发射极、集电极各接地端与第二电阻的串联电路与第三电阻并联,并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端,所述电源输出端经过第四电阻连接至
3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端,电压基准集成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反馈端。
[0010] 使用本新型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简单而常规的电子元器件则能依椐电池不同的状态进行电池电流的充电或断电处理,实现动态充电功能,时刻保证电池的使用性能最优化。
[0011]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电路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三极管替代MOS管部分的电路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继电器替代MOS管部分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实施例1 :
[0016] 如图1所示,本新型所述的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其包括一光电耦合器 U1、电压供应端Vcc、电压反馈端、二极管D1、电源输出端V+和充电端口 VB+,所述电压供应端Vcc、光电耦合器Ul和电压反馈端依次连接,同时光电耦合器Ul连接开关电源,所述电源输出端V+、二极管Dl和充电端口 VB+依次连接。
[0017] 其还包括一依次连接的比较电源输出端电压Vcc与电池充电端电压VB-大小的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包括一比较器U9,比较器的同相端经一电阻似8连接电池充电端负极VB-,反相端经电阻连接至电源输出端Vcc,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电压控制电路连接电压反馈端。
[0018]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可利用多种元件实现电流的通断效果。
[0019] 本实施例中利用MOS管元件,其包括电压基准集成电路U3、参考电压切换开关和三个电阻,所述参考电压切换开关为一小功率MOS管VT3,其栅极通过电阻R39连接所述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的输出端y,其源极、漏极各接地端与电阻R38的串联电路与电阻Rll 并联,并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端X,所述电源输出端V+经过电阻RlO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端X,电压基准集成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反馈端。
[0020] 充电结束前一刻,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y端输出高电平导通MOS管VT3,R38与
Rll并联,电源输出电压Vl+等于VB+,即为:
充电结束后电流通
断信号输出电路输出低电平截止MOS管VT3,R38与Rll并联关系消失,电源输出电压V2+
即补充充电电压值为:
由Rll //R38 < Rll可得知V2+< VB+,充电电
流Ic因充电端口电压大于充电电源端电压和二极管Dl的单一导通性而断开。
[0021] 本发明电压控制电路中实现电流通断效果还可利用以下元件组合实现:
[0022] 实施例2 :
[0023] 如图2所示,利用三极管Q4。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电压基准集成电路U3、参考电压切换开关和四个电阻,所述参考电压切换开关为三极管Q4,其基极通过电阻R39连接所述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输出端y,其发射极、集电极各接地端与电阻R38的串联电路与电阻Rll并联,并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端X,所述电源输出端V+经过电阻RlO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端X,电压基准集成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反馈端。
[0024] 充电结束前一刻,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y端输出高电平导通三极管Q4,R38与
i?10
Rl 1并联,电源输出电压Vl+等于VB+,即为:邮* (1 + j^jj^),充电结束后电流通
断信号输出电路输出低电平截止三极管Q4,R38与Rll并联关系消失,电源输出电压V2+
i?10
即补充充电电压值为:Vref * (1 + —-),由Rll // R38 < Rll可得知V2+< VB+,充电电
Kll
流Ic因充电端口电压大于充电电源端电压和二极管Dl的单一导通性而断开。
[0025] 实施例3 :
[0026] 如图3所示,利用继电器J。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电压基准集成电路、参考电压切换开关和三个电阻,所述参考电压切换开关为一继电器J及三极管Q4,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39连接所述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输出端y,其集电极经电阻R39连接电源输出电压V+,继电器J 一端连接Q4的发射极,另一端经触点开关K及电阻R38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参考端X,继电器J的两端同时与二极管D9并联,D9的阴极接地,阳极接Q4的发射极,所述电压基准集成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反馈端。
[0027] 充电结束前一亥lj,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y端输出高电平导通三极管Q4,继电器触点开关合上,R38与Rll并联,电源输出电压Vl+等于VB+,即为:
DIQ
Vref ^l + --——),充电结束后电流言号输出电路y端输出低电平截IhH极管
KYV H Κόο
Q4,继电器触点开关断开,R38与Rll并联关系消失,电源输出电压V2+即补充充电电压值 i?10
为:Vref * (1 + —-),由Rl 1 // R38 < Rl 1可得知V2+ < VB+,充电电流Ic因充电端口电 RW
压大于充电电源端电压和二极管Dl的单一导通性而断开。
[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个别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新型,凡在本新型基础上所作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如用其他相似或相同通断属性的元件代替所述参考电压切换开关, 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 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光电耦合器、电压供应端、 电压反馈端、二极管、电源输出端和充电端口,所述电压供应端、光电耦合器和电压反馈端依次连接,同时光电耦合器连接开关电源,所述电源输出端、二极管和充电端口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依次连接的比较电源输出端电压与电池充电端电压大小的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包括一比较器,比较器的同相端经一电阻连接电池充电端负极,反相端连接电源输出端,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电压控制电路连接电压反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电压基准集成电路、参考电压切换开关和三个电阻,所述参考电压切换开关为一小功率MOS管,其栅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其源极、漏极各接地端与第二电阻的串联电路与第三电阻并联,并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端,所述电源输出端经过第四电阻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端,电压基准集成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反馈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电压基准集成电路、参考电压切换开关和四个电阻,所述参考电压切换开关为三极管,其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其发射极、集电极各接地端与第二电阻的串联电路与第三电阻并联,并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端,所述电源输出端经过第四电阻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的参考端,电压基准集成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反馈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电压基准集成电路、参考电压切换开关和三个电阻,所述参考电压切换开关为一继电器及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电流通断信号输出电路,集电极经第二电阻连接电源输出电压,所述继电器一端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另一端经触点开关及第三电阻连接至电压基准集成电路参考端,继电器的两端同时与一个二极管并联,二极管的阴极接地,阳极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电压基准集成电路输出端连接电压反馈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7009964U CN201966643U (zh) | 2010-12-30 | 2010-12-30 | 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7009964U CN201966643U (zh) | 2010-12-30 | 2010-12-30 | 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966643U true CN201966643U (zh) | 2011-09-07 |
Family
ID=44529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70099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66643U (zh) | 2010-12-30 | 2010-12-30 | 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96664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2738A (zh) * | 2010-12-30 | 2011-07-13 | 东莞市奇立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方法及装置 |
-
2010
- 2010-12-30 CN CN2010207009964U patent/CN20196664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2738A (zh) * | 2010-12-30 | 2011-07-13 | 东莞市奇立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方法及装置 |
CN102122738B (zh) * | 2010-12-30 | 2014-09-17 | 东莞市奇立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316176U (zh) | 一种双电源供电的管理系统 | |
CN201699585U (zh) | 一种新型智能稳压电路 | |
CN103762650B (zh) | 一种基于平衡充电技术的单usb口备用电源 | |
CN104617626A (zh) | 用于电容降压的充电保护电路 | |
CN201966643U (zh) | 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装置 | |
CN203491754U (zh) | 一种钒电池的防反接保护板 | |
CN205051402U (zh) | 一种锂电池充电控制电路 | |
CN204651907U (zh) | 电池保护电路及系统 | |
CN204205574U (zh) | 一种过放电保护电路 | |
CN103401215A (zh) | 一种过压欠压保护电路、保护插座以及终端 | |
CN106356987A (zh) | 一种rtc时钟电路 | |
CN204103480U (zh) | 一种充电器反接和短路保护电路 | |
CN103579701B (zh) | 储能锂电池并联扩容电路及储能锂电池并联扩容电压控制方法 | |
CN202931003U (zh) | 电池充电电路及供电电路 | |
CN102122738B (zh) | 一种电池充电端口的电流关断方法及装置 | |
CN205945120U (zh) | 一种太阳能自动充电器 | |
CN204794042U (zh) | 一种锂电池恒流快速充电的过压保护电路 | |
CN204947658U (zh) | 无人机快速充电装置 | |
CN204424972U (zh) | 用于电容降压的充电保护电路 | |
CN204651920U (zh) | 一种防反接电路 | |
CN204334052U (zh) | 一种电池自动投入电路 | |
CN203707842U (zh) | 一种应急专用多功能移动电源休眠电路 | |
CN203617696U (zh) | 一种电池过放保护电路 | |
CN204967347U (zh) | 一种新型的快充移动电源 | |
CN202888786U (zh) | 一种大功率充电机输出反极保护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