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37365U - 定子线棒 - Google Patents

定子线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37365U
CN201937365U CN2010207005427U CN201020700542U CN201937365U CN 201937365 U CN201937365 U CN 201937365U CN 2010207005427 U CN2010207005427 U CN 2010207005427U CN 201020700542 U CN201020700542 U CN 201020700542U CN 201937365 U CN201937365 U CN 201937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coat
corona
stator bar
inner corona
insulatio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7005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克劳泽
P·克莱
F·斯塔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Alstom Technology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stom Technology AG filed Critical Alstom Technology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37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373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40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for high voltage,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orona dischar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定子线棒(1)包括由多个交织导电条制成的裸线棒(2),裸线棒(2)具有中间直线部分(3)和两个端部弯曲部分(5)。中间部分(3)具有至少一个内部电晕防护层(7)。主绝缘体(9)缠绕在裸线棒(2)和至少一个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周围,形成了主绝缘体直线部分(10)和两个主绝缘体弯曲部分(11)。第一外部电晕防护层(13)缠绕在主绝缘体直线部分(10)周围,并且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15)缠绕在每个主绝缘体弯曲部分(11)周围。第一和每个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13、15)搭接而形成换位线(16),换位线(16)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13、15)之间直接与主绝缘体(9)接触的外部电晕防护层的端部。内部电晕防护层(20)延伸越过换位线(16)。

Description

定子线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子线棒。
背景技术
参照图1和图2,定子线棒1包括由多个交织导电线制成的裸线棒2;这些交织裸线棒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不再描述和示出。
裸线棒2具有被置于定子铁心4的槽内的中间直线部分3和两个端端弯曲部分5,当定子线棒被装配入定子铁心槽时,弯曲部分5从定子铁心槽中伸出以同其他定子线棒的弯曲部分连接,以形成定子绕组。
裸线棒2的中间部分3具有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特别地,这些层是由被置于裸线棒2的短侧边上的导电条7制成。
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具有使其从具有预先确定长度的定子铁心槽伸出的长度,通常为几十个毫米(例如约为20毫米)。
主绝缘体9缠绕在裸线棒2和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周围;而且主绝缘体定义了主绝缘体直线部分10和两个主绝缘体弯曲部分11。
然后,第一导体外部电晕防护层13被缠绕在主绝缘体直线部分10周围,并且第二半导体外部电晕防护层15缠绕在每个主绝缘体弯曲部分11周围。
第一外部电晕防护层13克服主绝缘体直线部分10和每个主绝缘体弯曲部分11之间的肘部17,以便在主绝缘体弯曲部分11上建立起第一和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13和15之间的连接。
特别地,第一电晕防护层13与主绝缘体9相接触,而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15的端部与第一外部电晕防护层13的边界搭接。
第一和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13、15限定换位线16,对应于第一外部电晕防护层13的端部。
尽管运行时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是由于第一和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13和15之间的换位线16与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的端部之间的长距离,在一些情形下, 例如在高压测试期间,会发生可能导致主绝缘体击穿的应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所述问题的定子。
在该技术目的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是提供其中的应力问题被减缓的定子线棒,以使在高压力高电压测试期间不会发生主绝缘体的击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子线棒,其包括由多个交织导电条制成的裸线棒,裸线棒具有中间直线部分和两个端部弯曲部分,其中,中间部分具有至少一个内部电晕防护层,主绝缘体缠绕在裸线棒和至少一个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周围,形成了主绝缘体直线部分和两个主绝缘体弯曲部分,第一外部电晕防护层缠绕在主绝缘体直线部分周围,并且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缠绕在每个主绝缘体弯曲部分周围,第一和每个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搭接而形成换位线,换位线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之间直接与主绝缘体接触的外部电晕防护层的端部,内部电晕防护层(20)延伸越过换位线(16)。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依据所附的权利要求的定子线棒,可达到具有这些和其他方面的该技术目的。
附图说明
从通过附图中的非限制性的示例说明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线棒的优选的但不是排外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可以更明显得到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特性和优势,其中:
图1为定子线棒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为传统定子线棒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纵截面;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定子线棒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纵截面;
图4、5、6、7、8为分别通过图3的线IV-IV、V-V、VI-VI、VII-VII和VIII-VIII的示意性截面图。
在所有的这些示意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尺寸被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附图,这些附图示出了一般性地由参考标记1指示的定子线棒。
定子线棒1具有与传统的定子线棒相同的一些特征,并且在这一方面,相同的参考标记指示与那些已经描述过的元件相同的或者类似的元件。
定子线棒1包括由多个交织导电线制成的裸线棒2,其具有中间的直线部分3和两个端端弯曲部分5。
中间部分3具有第一导体内部电晕防护层7,其由置于裸线棒2的短侧边上的导电条制成。
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具有能够让它们凸出定子铁心4的各个端部大约20毫米的长度。
典型地,这些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被电连接至或者利用油灰被粘结至裸线棒2。
主绝缘体9(典型地为云母带)缠绕在裸线棒2和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周围;主绝缘体限定了主绝缘体直线部分10和两个主绝缘体弯曲部分11。
第一导体外部电晕防护层13被缠绕在主绝缘体直线部分10周围,并且第二半导体外部电晕防护层15被缠绕在每个主绝缘体弯曲部分11周围。
正如图中所示,第一和每个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13,15相互搭接以形成电连接。
特别地,第一外部电晕防护层13沿其整个长度靠在主绝缘体9上,而每个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15与第一外部电晕防护层13搭接。第一和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13、15在每一侧边都形成换位线16。
换位线16与第一和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之间直接与主绝缘体接触的外部电晕防护层的端部相对应,因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换位线16对应于第一外部电晕防护层13的端部。
有利地,内部电晕防护层延伸越过换位线16。
在这方面,定子线棒1包括由导电带制成的第二导体内部电晕防护层20,第二导体内部电晕防护层20缠绕在裸线棒2周围并具有通过搭接而连接到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的一侧边以及越过(overcome)换位线16大约30毫米的另一侧边。
优选地,绝缘层22在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和越过换位线16的位置之间直接缠绕在裸线棒2周围,绝缘层22由云母带制成,云母侧面向裸线棒2。
然后,第二内部电晕防护层20缠绕在该绝缘层22周围。
最好是采用绝缘层22,因为有时形成裸线棒2的交织线的铜绝缘被脱掉或者损伤,例如在运输期间;这类损伤发生的区域典型地为肘部17的区域。绝缘层22实现了避免由于这些损伤而造成的另外的短路。
特别地,第二内部电晕防护层20缠绕在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周围,并与它们搭接大约10毫米以实现电接触。
绝缘层22具有一端,与面对越过(overcome)第二内部电晕防护层20的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的那一端相反,特别地,这一端越过(overcome)换位线16大约50毫米。
绝缘层22最好是由与主绝缘体9相同的材料制成;在这方面,层22例如是由单个云母带薄片制成,20%叠包率。
从所描述的和示例的说明中可明显得到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线棒的运行,并且实质上与传统的定子线棒的运行相同。
特别地,由于第二内部电晕防护层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定子线棒还能够经得起在运行期间所遭受的高压应力或者高电压测试,而不产生任何问题。
当然,所描述的特征可以相互之间独立存在。
用这种方式构思的定子线棒很容易有众多的修正和变形,所有这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概念的范围内;此外所有的细节可以被在技术上等同的元件替代。
实际上,所采用的材料以及尺寸可根据需求和技术发展水平进行选择。
附图标记列表
1定子线棒
2裸线棒
32的中间直线部分
4定子铁心
52的弯曲部分
7第一导体内部电晕防护层
9主绝缘体
109的直线部分
119的弯曲部分
13第一导体外部电晕防护层
15第二半导体外部电晕防护层
16换位线
17肘部
20第二导体内部电晕防护层
22绝缘层 。

Claims (11)

1.一种定子线棒(1),包括由多个交织导电条制成的裸线棒(2),裸线棒(2)具有中间直线部分(3)和两个端部弯曲部分(5),其中:
中间部分(3)具有至少一个内部电晕防护层(7),
主绝缘体(9)缠绕在裸线棒(2)和至少一个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周围,形成了主绝缘体直线部分(10)和两个主绝缘体弯曲部分(11),
第一外部电晕防护层(13)缠绕在主绝缘体直线部分(10)周围,并且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15)缠绕在每个主绝缘体弯曲部分(11)周围,第一和每个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13、15)搭接而形成换位线(16),换位线(16)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13、15)之间直接与主绝缘体(9)接触的外部电晕防护层的端部,
其特征在于,内部电晕防护层(20)延伸越过换位线(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线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部电晕防护层包括保护所述裸线棒(2)的中间部分(3)的至少一个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和至少一个第二内部电晕防护层(20),第二内部电晕防护层(20)具有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的一侧边和越过所述换位线(16)的另一侧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线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部电晕防护层由缠绕在裸线棒(2)周围的导电带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线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线棒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和越过换位线(16)的位置之间缠绕在裸线棒(2)周围的绝缘层(22),所述第二内部电晕防护层(20)缠绕在该绝缘层(22)周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线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部电晕防护层(20)通过搭接被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线棒,其特征在于,为了连接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晕防护层(7、20),第二内部电晕防护层(20)缠绕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周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线棒,其特征在于,绝缘层(22)具有一端部,其与面对越过第二内部电晕防护层(20)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的端部相反。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线棒,其特征在于,绝缘层(22)由与主绝缘体(9)相同的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线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线棒包括由条形成的两个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每个位于所述裸线棒的一个短侧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线棒,其特征在于,第一内部电晕防护层(7、20)是导体材料防护层。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线棒,其特征在于,第一外部电晕防护层(13)是导体材料防护层,且第二外部电晕防护层(15)是半导体材料防护层。
CN2010207005427U 2009-12-09 2010-12-09 定子线棒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3736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461517.6 2009-12-09
EP09461517A EP2333938A1 (en) 2009-12-09 2009-12-09 Stator ba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37365U true CN201937365U (zh) 2011-08-17

Family

ID=43479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700542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37365U (zh) 2009-12-09 2010-12-09 定子线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333938A1 (zh)
CN (1) CN201937365U (zh)
DE (1) DE202010016269U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2982A (zh) * 2015-06-25 2015-09-02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提高绕组耐电压水平的大型电机定子线棒防晕结构
CN110957875A (zh) * 2019-12-03 2020-04-03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电机定子绕组交流耐压时防止线棒误击穿的工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4806A (zh) * 2012-12-25 2014-07-02 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 15.75kV级发电机定子多胶模压减薄优化结构
ES2633715T3 (es) * 2013-07-03 2017-09-25 Ge Renewable Technologies Protección contra efluvios de devanado frontal en una máquina eléctrica
US9059616B1 (en) 2014-08-20 2015-06-16 Dantam K. Rao Insulation system for a stator bar with low partial discharge
CN112986756B (zh) * 2021-01-29 2022-08-02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确定发电机定子线棒防晕结构的无损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53644C (de) * 1932-06-29 Siemens Schuckertwerke Akt Ges Glimmschutz fuer die Isolierhuelsen elektrischer Maschinen und Apparate
CH430859A (de) * 1966-02-01 1967-02-28 Bbc Brown Boveri & Cie Endenglimmschutz für die Wicklungen elektrischer Maschinen
JPS605747A (ja) * 1983-06-24 1985-01-12 Toshiba Corp 絶縁コイル
JPS60170434A (ja) * 1984-02-14 1985-09-03 Toshiba Corp 電機巻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1135342A (ja) * 1984-12-06 1986-06-23 Toshiba Corp コロナ防止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2982A (zh) * 2015-06-25 2015-09-02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提高绕组耐电压水平的大型电机定子线棒防晕结构
CN110957875A (zh) * 2019-12-03 2020-04-03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电机定子绕组交流耐压时防止线棒误击穿的工艺方法
CN110957875B (zh) * 2019-12-03 2021-07-13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电机定子绕组交流耐压时防止线棒误击穿的工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0016269U1 (de) 2011-03-24
EP2333938A1 (en) 201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37365U (zh) 定子线棒
JP4984172B2 (ja) コイル部品
US11282618B2 (en) High-speed flat cable having better bending/folding memo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10021834A (ko) 전기 기기용 코일 및 코일 제조 방법
NZ591407A (en)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dual insulated coil assembly
CA2724561A1 (en) Heating cable
WO2011152342A1 (ja) 超電導ケーブル導体の端末構造およびその端子部材
JP2015022807A (ja) 差動伝送ケーブルおよび多対差動伝送ケーブル
CN105762947A (zh) 电枢、用于电枢的端部模块和用于装配电枢的方法
CN106785772B (zh) 一种极细同轴线实现高频信号传输的加工工艺
CN104871261A (zh) 屏蔽缆线
CN201616287U (zh) 外套式绝缘套管
CN104539074B (zh) 一种发电机定子线圈换位结构
CN107394721A (zh) 一种复合框架式低压母线槽及其制备方法
EP2915220B1 (en) Medium voltage connection
CN207781916U (zh) 一种潜油泵及其电缆接头结构
CN103590182A (zh) 压电陶瓷驱动片接地电极引出的压电陶瓷选针器
CN2914276Y (zh) 自粘两复合导线
CN213988338U (zh) 一种便于准确开剥的电力电缆
US20110280526A1 (en) Electrical Cable Having Return Wires Positioned Between Force Wires
JP2019033202A (ja) 巻線構造、コイル、変圧器及び回転機
CN201514797U (zh) 一种高电压电机引接线
CN102474148B (zh) 一种在定子上组装电源电缆的方法
CN103985979B (zh) 同轴线缆束的连接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CN209929940U (zh) 一种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模塑式绝缘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aden, Switzerland

Patentee after: ALSTOM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Baden, Switzerland

Patentee before: Alstom Technology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