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35592U - 驭风空冷塔 - Google Patents

驭风空冷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35592U
CN201935592U CN2010205003022U CN201020500302U CN201935592U CN 201935592 U CN201935592 U CN 201935592U CN 2010205003022 U CN2010205003022 U CN 2010205003022U CN 201020500302 U CN201020500302 U CN 201020500302U CN 201935592 U CN201935592 U CN 201935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oling tower
wind
air cooling
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003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5003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35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35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3559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驭风空冷塔。当地面风速达到每秒4米以上时,将使空冷塔底部圆周外围的大气压力出现数十帕斯卡的差异,破坏了空冷塔圆周方向进风的均匀性,进而严重影响空冷塔冷却效果和空冷式发电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空冷塔内构造径向分隔幕(4)、单元格(5)、中心风筒(2)、出气门(I)及出气格(6)结构,对空冷塔内及出口空气流场进行隔风整流,并引入空冷上部塔侧、背风面的负压,有效改善现行自然通风空冷塔在风环境下,进风严重不均匀且风量减少的状况,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空冷塔,不需要动力装置驱动冷却空气的优点,降低空冷式发电的能耗和成本。

Description

驭风空冷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领域,特别涉及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自然通风空冷式发电的空冷塔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利用空气通过金属表面直接或间接冷凝汽轮机乏汽,能大幅降低火力电站和核能电站用水量的空冷式发电,正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日益兴起。
由于自然通风空冷式发电,没有机械通风空冷发电的风机电耗,而是利用穿过散热器后温度升高,热空气密度降低产生的升力,不断的抽取散热器前面的冷空气,穿过散热器带走散发的热量,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人们从感情上更倾向于自然通风空冷式发电,所以在我国最初引进的空冷式发电装置,大多是自然通风型的空冷电站。
然而由于中国三北地区正好处于北半球西风带上,一年累计吹风时间,有的地区长达数千小时,当地面10米高程风速达到每秒4米以上时,将使直径100余米左右的空冷塔底部的,圆周外围的大气压力出现数十帕斯卡的差异:迎风面空气压力比无风时高8帕斯卡以上,背风面低于无风时6帕斯卡以上,在空冷塔两侧,由于风速最高,其大气压力更低于无风时的大气压力15帕斯卡以上,使空冷塔沿周方向出现数10帕斯卡以上的不平衡,严重破坏了空冷塔圆周方向进风的均匀性。
在塔内下部,在如图1,图2所示的塔的下部,迎风面的风在高风压的作用下,吹过百叶窗和换热翅片管,在塔内底部形成大范围的平面播散运动,甚至直接吹向空冷塔背风面和侧风面的换热翅片管背面,使塔内压力升高,降低背风面和侧风面散热器的进风压差动力,不仅严重减少冷却空气进入侧风方位和背风方位散热器的流量,大大降低空冷效果;而且由于强制吹进的风,其温升远低于设计值,其密度相对更高,在空冷塔内不能形成应有的抽风能力,又严重降低空冷塔的抽风能力,进而降低整个空冷塔的冷却效果,导致汽机背压升高,为安全计,这时空冷电厂只好降低,有时甚至大幅度降低发电负荷,使本来经济效益就不如湿冷发电的空冷式电厂处于效益更不好的运行状态。
在塔顶,大风的出现不仅破坏热空气在塔出口的上升流动,而且由于塔外风的温度通常低于塔内10℃以上,密度大于塔内,致使每秒4米以上风速的空气,在吹越塔顶直径数 十米乃至百余米不受阻挡的自由行程内,在塔顶出现下沉流动,甚至是向下流动,进而增加,有时甚至严重增加塔内热空气在塔顶的出口阻力;同时下沉的冷空气与上升的热空气混合,既降低上升热空气的温度,又低热空气的有效高度,进而又降低空冷塔的抽风能力。
由于空气热容低,空冷式发电需要的冷却空气量十分巨大,大中型空冷塔下面周围布置的散热器和,空冷塔出口直径通常都在一百米左右的大尺度范围;空冷塔的绝对高度通常必须在一百米以上,否则,热空气在空冷塔产生的抽力就不足以克服冷却空气穿过换热翅片管形成的阻力,驱使设计所需要的巨量冷却空气,来移走汽机排汽在翅片管内冷凝而放出的潜热。
由于现行空冷塔巨大的自由出口和内部从塔底到塔顶的巨大自由空间,为自然风从塔顶自由进入、塔底进风在塔内大范围自由流动提供了条件。所以现行的自然通风型空冷塔的热力抽风流场极易受到环境风的破坏,而恶化凝汽式发电机组的冷端效果,严重降低其空冷式发电的经济效益。
由于空冷电厂环境自然风的客观存在,现行空冷塔仅仅适合无风或微风环境的结构,导致了这类自然通风的空冷式发电厂仅在我国陕西大同、太原、阳城和内蒙丰镇几个地区,总计建设了10余套共计几千Mw装置,还不到我国空冷电厂总量的5%的规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向社会公开一种,能克服现行自然通风空冷塔在自然风环境下,进风严重不均匀缺点的驭风空冷塔,以充分利用自然风的特性和自然通风空冷塔,不需要动力装置驱动冷却空气的优点,降低空冷式发电的能耗和成本。现将发明内容描述如下:
1驭风空冷塔,包含散热器、风筒、进风口、顶部出风口等,其特征在于:在空冷塔内及风筒上构造单元格(5)、中心风筒(2)、出气门(I)、出气格(6)结构。
2本案所述的驭风空冷塔,其特征在于,单元格(5)结构由径向分隔幕(4),小隔幕(7)及对应散热器(3)、风筒(1)的筒壁、出气门(I)、出气格(6)构造而成,分隔幕(4)和小隔幕(7)的高度是由塔内地面至风筒(1)顶部。
3本案所述的驭风空冷塔,其特征在于,中心风筒(2)由数量与单元格(5)相同的小隔幕(7)围成筒形,组成每一个单元格(5)的小隔幕(7)的下部设有进风门(8),中心风筒(2)的出气截面积与一个单元格(5)出气截面积之比为1.0。
4本案所述的驭风空冷塔,其结构特征在于,出气门(I)设置在风筒(1)上的出气门区域(11);出气门结构为上下旋转开闭的门式结构,或卷帘门结构,或左右开闭的推拉门结构,或圆门等结构;每个单元格(5)的出气门(I)的最大开启总截面积为一个单 元格出气面积的0.6倍。
5本案所述的驭风空冷塔,其特征在于,风筒(1)顶部的每一个单元格(5)及中心风筒(2)分隔成若干闭合垂直面(9)构成的出气格(6),每个出气格(6)的通气截面积为2~10平方米,组成出气格(6)的闭合垂直面(9)的高度为一个出气格(6)周边总长的1~2倍。
6本案所述的驭风空冷塔,其结征在于,径向分隔幕(4)和小隔幕(7)及出气格(6)的垂直面(9)的构造为纤维织物,承载纤维织物的构造为缆索。
7本案所述的驭风空冷塔,其结构特征在于,驭风空冷塔的外形形状为圆筒形,或双曲线形,或椭圆形,或腰形,或多边形,或矩形。
8本案所述的驭风空冷塔,其结征在于,单元格(5)的数量为4~20个。
本案的驭风空冷塔结构特征a是:如附图3所示,在空冷塔的底部设置中心风筒(2)和设置以小隔幕(7)为起点,以散热器(3)为终点的径向分隔幕(4),将空冷塔内的圆形空间,分隔成若干个使风互不流动的单元格(5),分隔幕(4)的高度是由地面起至风筒(1)顶部;
本案的驭风空冷塔结构特征b是:将风筒(1)顶部的每一个单元格(5)及中心风筒(2)再分隔成若干更小的具有闭合垂直面(9)的出气格(6),每个出气格(6)的通气截面积可在3~10平方米,组成出气格(6)的闭合垂直面(9)的高度为出气格(6)周长的1~2倍。
本案的驭风空冷塔结构特征c是:中心风筒(2)由数量与单元格(5)相同的小隔幕(7)围成筒形,与每一个单元格(5)之间的小隔幕(7)的下部设有可以开或闭的进风门(8)。
本案的驭风空冷塔的结构特征d是:在出气格(6)下部的风筒(1)的上部(11)区域,设置出气门(I),出气门的形状可以为附图8所示的上下旋转开闭的门式结构,可以为附图9所示的上下开闭的卷帘门结构,可以为附图10所示的左右开闭的推拉门,或圆门等结构。
本案的驭风空冷塔的结构特征e是:径向分隔幕(4)和小隔幕(7)及出气格垂直面(9)的构造为纤维织物,承载纤维织物的构造为缆索。
本案的驭风空冷塔的结构特征f是:采用上述结构的驭风空冷塔的外形形状可以为圆筒形、或双曲线形、或椭圆形、或腰形、或多边形、或矩形。
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驭风空冷塔的空冷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采用上述具有单元格(5)结构的驭风空冷塔后,一年四季任意方向的强风吹过塔底的散热器(3)进空冷塔(1)后,由于塔底分隔幕(4)的存在,就不可能播散性的吹向分隔幕以外的其它位置的散热器,阻碍其它散热器的冷风吹入,降低其冷却效果。这样,任意方向的进风都只能在分隔幕限定的单元格范围内向上流动。
设置单元格(5)可有效降低空冷塔迎风面的进风量。空冷塔迎风面风压高,初始动能大,虽有百叶窗(10)的控制,通常还是会进风多,与散热器接触时间短,其温升相对低,密度大,其热力抽风能力减弱,且不可能挤占其它散热器进风的上升空间和降低其它散热器所进风的温度,只能在自己的单元格里上升,加之阻力与流速的平方关系,所以设置单元格后,迎风面的进风在空冷塔的出口,其动能损失将明显增加,两种削弱进风量因素共同作用,可有削弱风环境下空冷塔迎风面的强制进风量。
设置单元格(5)有利于侧风方位的散热器增加进风量。空冷塔侧风方位,风沿空冷塔切线流动速度快近一倍,使散热器进风压力低于无风时段,由于分隔幕的存在,没有其它方向进风的干扰。虽然风压低的侧风方位的散热器的进风少,风速低,但塔出口动能损失小,加之流量相对小,在其散热器中滞留时间长,温升相对高,密度低,升力大,两项增加进风量因素的共同作用,其相对抽风能力,将会比没有分隔幕明显增加,其冷却效果得到改善。
设置单元格(5)有利于背风方位的散热器增加进风量。空冷塔背风面风压低于迎风面,进风相对少,温升相对高,由于分隔幕的存在,既不能与其它的入塔进风交换热量,降低温度,也没有迎风面吹来的播散风的阻碍,其抽风能力也将比不设单元格强;
所以,在塔底采用径向分隔幕(4)构造单元格(5)结构后,有效削弱了穿过散热器的大风对其它散热器进风的阻碍,能有效提高整个自然通风空冷塔的,进风均匀性和进风量,尤其对增加空冷塔在夏天的冷却效果十分有益。
采用上述具有出气格(6)结构的空冷塔出口结构后,由于出气格(6)垂直面(9)的存在,不仅有效阻滞了空冷塔顶部的水平大风在穿越塔顶时,进入空冷塔向下流动的趋势,而且有效消除了空冷塔内上升的热空气,与吹入的冷空气间的的大范围混合,而降低热空气升力的有害作用,保证了空冷塔内热空气的有效高度和抽力;
由于出气格(6)当量直径小于空冷塔数十倍,热空气在其中的雷诺数也小于原空冷塔热空气上升流动的雷诺数数十倍,因而减小了热空气的内能消耗,同时出气格的分隔作用,还将原空冷塔大尺寸紊乱的空冷塔出气流场,直接整理成了平行上升运动的羽状出气流场,这对在大风环境下运行的空冷塔保证其抽风能力也十分有用。
由于穿越塔出口直径区域的水平风路径长,要吹动的塔出口热空气多,相对阻力大,其风速自然会降低,而穿越空冷塔出口边沿区域的水平风路径短,要吹动的塔出口热空气少,其流速自然快。
由此可知,吹越空冷塔顶部截面的水平风速,是与风向平行的空冷塔出口直径对称分布的,其风速与空冷塔平行风向的直径的垂直距离成正比。由流体力学理论可知,流速越高,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的压力就越低,接近空冷塔侧风方向的的塔顶风速高,其垂直于流动风向上的压力就相对更低,在采用了本案出气格结构的空冷塔后,这一低压作用,将有利于减少由空冷塔侧风区域出气格流出的热风阻力,增加侧风区域散热器的进风量,改善其散热器的冷却效果。
中心风筒(2)结构的设计,进一步改善了侧风方位的进风量和和传统空冷塔中央冷空气下沉的状况。由数量与单元格(5)相同的小隔幕(7)围成圆筒形中心风筒(2),设计面积与一个单元格相当。
当把与侧风方位相隔的小隔幕(7)下部可以开闭的进风门(8)打开后,侧风方位的单元格的温度相对更高的热风就会进入中心风筒,利用中心风筒的上升通道升入塔顶,这不仅使侧风方位的进风有更大的升气截面,使气流速降低,热风在空冷塔出口的动能损失减小,进而增加进风量,改善侧风方位的散热器的冷却效果,而且由于中心风筒出口气温度高,还有效解决了传统空冷塔,顶部冷空气从塔中央下沉流动的难题。
如图5所示,将侧风方位单元格相关的四个小隔幕(7)下部的进风门(8)打开后,四个侧风方位的单元格就增加了四分之一的升气截面,理论计算表明,其出口动能消耗将减少36%。
在风筒的出气门区域(11)设置出气门(I)将实现空冷塔在自然风环境下,空冷塔进风均匀。根据流体绕流圆柱体的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理论及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指数规律计算,当地面10米高度风速4m/s风速时,由于风速随高度增加的客观规律,将致使塔筒侧风面和背风面上部100米位置的压力,比下部的压力减少69Pa。
由于这一低压值的存在,出气门(I)打开后,将使该单元格从底部升上来的热气从开启的出气门大量迅速流出,由于流体内部压力的传递作用,将使该单元底部的压力明显降低,从而使该单元格的散热器进出口压差和进风量大幅增加,冷却能力效果得到彻底的改善。
由于空冷塔100米高处侧风面、背风面在风环境下的增加的负压值,与散热器在无风环境正常运行的通风阻力大体相当,根据散热器的通风阻力与风量的关系可知,在在吹风 时,将空冷塔上部出气门(I)开启后,将使其散热器前后的压差大于无风环境的进风压差,一倍左右,增可加风量50%左右,完全超额弥补了侧、背风面的自然风带来的进风量减少的不利影响。所以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调节侧风面至背风面方位百叶窗的开度,同时结合空冷塔上部的出气门的开度,来调节对应单元格散热器的进风量,以保证空冷塔的正常运行。
采用本案设计的驭风空冷塔结构后,由理论分析和计算可知,在3~19m/s风速条件下,将使现有空冷塔的进风不均匀性由±40%以上减少到±5%以下,并同时有效增加空冷塔的进风总量,从而可有效降低汽机背压并减小其波动幅度,有效改善了自然通风空冷凝汽式发电机组的冷端效果,降低其单位kwh能耗、碳排量,增加自然通风空冷式发电的经济效益。
总之,由于驭风空冷塔在现行的空冷塔内设置了单元格(5)整理塔底进气流场;出气格(6)整理塔顶出气流场;中心风筒(2)防止塔中央冷气倒灌;出气门(I)将空冷塔上部背、侧背风面负压值引入对应单元格的结构,规范并优化了空冷塔的空气动力学和热力学流场,有效消除了自然风对自然通风空冷塔用于空冷式发电所呈现的缺点。
采用纤维织物和缆索结构构造分隔幕(4)、小隔幕()7及出气格垂直面(9),不仅有效实现驭风空冷塔驭风的目标,还由于其质量轻、强度高、环境耐侯性能好、造价低廉,成型及安装施工简单,维护检修方便,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驭风空冷塔整流其空气流场的成本,为降低自然通风空冷式发电成本及驭风空冷塔的推广普及创造重要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行空冷式发电厂自然通风空冷塔,空冷塔顶部遭受到大风从塔顶进入空冷塔,严重削弱空冷塔抽风能力的立面剖视图。
图2,为现行空冷式发电厂自然通风空冷塔,自然风在空冷塔底部内、外流动的流场俯视图。
图3,为采用分隔幕(4)和小隔幕(7),将空冷塔分隔成单元格(5)和中心风筒(2)的结构图。
图4,为反映空冷塔顶部出气格及垂直面(9)结构和中心风筒结构的立面剖视图。
图5,为反映在吹风环境下运行的,组成中心风筒的小风幕(7)下部的进风门(8)处于开启状态的整流空冷塔的A-A视图(即附图4的A-A剖视图),图中的进气门(I)还可以采用其它有利于进气的开启方式。
图6,为反映空冷塔顶部出气格结构的整流空冷塔俯视图。
图7,为附图4中的B-B剖视图,表示在自然风环境下由于空冷塔上部风速大,侧风面、背风面负压程度高,塔底背风面散热器外的进风将从塔上部大量流出的示意图。
图8,为附图4中采用门轴旋转开闭结构的出气门(I)的放大图,。
图9,为附图4中采用卷帘开闭结构的出气门(I)的放大图。
图10,为附图4中采用左右水平推拉开闭结构的出气门(I)的放大图。
图中:
1为风筒;
2为中心风筒;
3为散热器;
4为将空冷塔分隔成热空气只能在所辖范围内流动的径向分隔幕;
5为本案用于仅限于与所对应的散热器换热后的热风作上升流动的热力抽风单元格;
6为出气格;
7为组成中心风筒闭合面的小隔幕;
8为开启状态的进风门;
9为组成出气格(6)的闭合垂直面;
10为百叶窗。
11为在风筒上部设置出气门的位置区域
12为出气门门框;
13门轴;
14可以开闭的风门。
15卷帘轴;
16阻隔空气进出的风帘
17张紧风帘并可以在门框中上下滑动的坠条。
18为出气门洞;
19可以左右推拉阻隔空气进出的风门
I为出气门放大图,具体放大图结构见附图8、附图9、附图10。
A-A剖视见附图5
B-B剖视见附图7。
C为风筒出气门区域以上风筒壁;
d为风筒出气门区域以下风筒壁。
箭头为空气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1,将涤纶布(本实施例纤维织物采用涤纶布)固定在能承载相应重量的缆索上,并连接成具有径向分隔幕宽度(散热器与中心风筒间的径向距离)和空冷塔高度的的分隔幕。分隔幕数量与所要分隔的单元格相同,其数量本实施例为12个;
2,将涤纶布固定在缆索上,并连接成具有中心风筒直径和空冷塔高度的中心风筒;在其中心风筒的下部圆周的涤纶布上,再布置可以控制空气进入或不能进入的进风门,进风门的宽与相连的单元格端同宽,进风门的高度与分隔幕的宽度尺寸相同,其进风门数量与单元格相同;
3,将能承载出气格涤纶布重量的缆索编结成六边形出气口尺寸的网格,其网格总平面的尺寸与单元格水平截面面尺寸相同。
4,将构造出气格垂直面的涤纶布固定在六边形网格上;
5,将设计数量为12条承载分隔幕的缆索的一端与承载中心风筒的缆索连接后,再将固定了出气格的六边形网格布满每个单元格,最后将中心风筒的出气端连接上六边形出气格网。使之成为具有升气单元格、中心风筒和出气格构造的物件。
6,将12条承载分隔幕的缆索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已做好的空冷塔顶端的相应位置,将分隔幕下端固定在地面相应位置上,将分隔幕与空冷塔壁相近的边沿固定在塔壁上;中心风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相应位置上。
7,出气门(I)组件在风筒布置于风筒(1)的(11)区域安装后,采用遥控方式控制出气门的空气流通截面积,来调节出气门的开启度或开关,并与塔底同一单元格的百叶窗配合,实现对正、侧、背风面散热器冷却风量的控制。
通过以方式上操作实施,即完成了驭风空冷塔的,整流驭风构件结构的成型与安装,使在风环境下运行的空冷塔达到驭风空冷塔的目的。

Claims (8)

1.驭风空冷塔,包含散热器、风筒、进风口、顶部出风口等,其特征在于:在空冷塔内及风筒上构造单元格(5)、中心风筒(2)、出气门(I)、出气格(6)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驭风空冷塔,其特征在于,单元格(5)结构由径向分隔幕(4) 、小隔幕(7)及对应散热器(3)、风筒(1)的筒壁、出气门(I)、出气格(6)构造而成,分隔幕(4)和小隔幕(7)的高度是由塔内地面至风筒(1)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驭风空冷塔,其特征在于,中心风筒(2)由数量与单元格(5)相同的小隔幕(7)围成筒形,组成每一个单元格(5)的小隔幕(7)的下部设有进风门(8),中心风筒(2)的出气截面积与一个单元格(5)出气截面积之比为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驭风空冷塔,其结构特征在于,出气门(I)设置在风筒(1)上的出气门区域(11);出气门结构为上下旋转开闭的门式结构,或卷帘门结构,或左右开闭的推拉门,或圆门结构;每个单元格(5)的出气门(I)的最大开启总截面积为一个单元格出气面积的0.6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驭风空冷塔,其特征在于,风筒(1)顶部的每一个单元格(5)及中心风筒(2)分隔成若干闭合垂直面(9)构成的出气格(6),每个出气格(6)的通气截面积为2~10平方米,组成出气格(6)的闭合垂直面(9)的高度为一个出气格(6)周边总长的1~2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驭风空冷塔,其结征在于,径向分隔幕(4)和小隔幕(7)及出气格(6)的垂直面(9)的构造为纤维织物,承载纤维织物的构造为缆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驭风空冷塔,其结构特征在于,驭风空冷塔的外形形状为圆筒形、或双曲线形、或椭圆形、或腰形、或多边形、或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驭风空冷塔,其结征在于,单元格(5)的数量为4~20个。 
CN2010205003022U 2010-08-23 2010-08-23 驭风空冷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35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003022U CN201935592U (zh) 2010-08-23 2010-08-23 驭风空冷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003022U CN201935592U (zh) 2010-08-23 2010-08-23 驭风空冷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35592U true CN201935592U (zh) 2011-08-17

Family

ID=44447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0030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35592U (zh) 2010-08-23 2010-08-23 驭风空冷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355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4801A (zh) * 2010-08-23 2012-03-14 李宁 驭风空冷塔
CN105698209A (zh) * 2016-04-11 2016-06-22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间接冷却塔暖风热利用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4801A (zh) * 2010-08-23 2012-03-14 李宁 驭风空冷塔
CN102374801B (zh) * 2010-08-23 2014-06-18 李宁 驭风空冷塔
CN105698209A (zh) * 2016-04-11 2016-06-22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间接冷却塔暖风热利用系统
CN105698209B (zh) * 2016-04-11 2017-12-01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间接冷却塔暖风热利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4486B (zh) 机力通风间接空冷系统
CN110057204B (zh) 一种海勒式空冷塔
KR100967160B1 (ko) 풍력발전기용 집풍타워
CN103712473A (zh) 加力通风直接空冷塔
CN110132026B (zh) 一种内外分区集水的自然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
CN201903284U (zh) 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
CN107152877A (zh) 一种空冷塔以及间接空冷系统
CN205939508U (zh) 一种能够降低室内温度的通风设备
CN102374801B (zh) 驭风空冷塔
CN203364653U (zh) 一种散热器塔内布置的空冷塔的导流装置
CN201935592U (zh) 驭风空冷塔
CN202797682U (zh) 变压站及其通风散热冷却装置
CN204730697U (zh) 一种热电厂冷却塔防冻调控系统
CN105781900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及通风散热系统
CN206310950U (zh) 利用太阳能强化空气流动的冷却塔
CN203605794U (zh) 一种带有导风板的冷却塔
CN206310982U (zh) 带有风机辅助的太阳能增强型冷却塔
CN201548083U (zh) 机力通风间接空冷系统
CN201627607U (zh) 火电厂节水改造方案
CN209214430U (zh) 一种小型空冷塔的喷雾冷却和空气导流两用装置
CN103147946A (zh) 基于温室大棚的双层集热棚式太阳能热气流发电装置
CN104596346A (zh) 一种间冷塔散热冷却三角的气侧均流装置
CN204419461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及通风散热系统
CN206876008U (zh) 一种空冷塔以及间接空冷系统
CN203685494U (zh) 一种兆瓦级直驱风机的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508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