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34152U - 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34152U
CN201934152U CN2010206916610U CN201020691661U CN201934152U CN 201934152 U CN201934152 U CN 201934152U CN 2010206916610 U CN2010206916610 U CN 2010206916610U CN 201020691661 U CN201020691661 U CN 201020691661U CN 201934152 U CN201934152 U CN 201934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water
cooling
steel
ai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916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靖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rp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0206916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34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34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3415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venting Corrosion Or Incrustation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其包括:钢制喷射式凝汽器,用于:将乏汽与冷却水进行直接接触混合换热;循环水泵组,用于:将受热冷却水进行升压以获得升压冷却水;钢制散热器,用于:将所述升压冷却水与空气进行对流换热冷却,以获得所述冷却水;水轮机,用于:在所述冷却水送至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的过程中对所述冷却水进行调压,同时回收能量;采用碱性水工况运行的给水系统,连接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用于:补充所述冷却水。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喷射式凝汽器采用普通的碱性水,解决了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难以应用在300MW级以上超临界机组的技术难题,水质控制系统简单易行,降低了水处理系统的投资。

Description

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轮发电机组冷却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超临界或者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组末端冷却的JCST(Jet Condenser steelexchangers,喷射式凝汽器结合钢制散热器)间接空冷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轮发电机组的冷却技术,包括湿冷技术和空冷技术,湿冷技术是散热器主要采用水来进行冷却,据统计,一台1000MW湿冷机组的耗水量高达2200m3/h,这就限制了我国″三北″缺水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
空冷技术是散热器主要采用空气进行冷却,是一种节水效果显著的新技术,若采用空冷技术后,火电厂可以节约用水80%以上,1000MW机组的耗水量可降低到450m3/h左右,因此空冷技术为我国北方富煤缺水地区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近年来,国内已经投产了数台300MW、600MW空冷电站,运行实践证明:直接空冷机组虽然初投资小,但对外界风环境比较敏感,运行费用较高,间接空冷机组虽然初投资稍高一些,但抵御外界大风的能力较强,运行费用较低。
目前,国际上用于发电厂机组末端冷却的间接空冷系统有两种,一种是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另一种是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采用的是喷射式凝汽器和福哥型铝管铝片散热器的一种间接空冷系统,其散热器垂直布置在空冷塔周围;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采用的是表面式凝汽器和钢管钢片散热器的一种间接空冷系统,其散热器水平布置在冷却塔内。下面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一、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
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主要由喷射式凝汽器和装有福哥型散热器的空冷塔构成。福哥型散热器是由外表面经过防腐处理的圆形铝管、套以铝翅片的管束组成的冷却三角,系统中的冷却水是高纯度的中性水,中性冷却水进入喷射式凝汽器直接与汽轮机排汽混合并将其冷凝,受热后的冷却水绝大部分由冷却水循环泵送至空冷塔散热器,经与空气对流换热冷却后通过调压水轮机将冷却水再送至喷射式凝汽器进入下一个循环。受热的循环冷却水的极少部分经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处理后送至汽轮机回热系统。
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的优点是采用喷射式凝汽器,传热效果好;其缺点是在循环冷却水和给水混合在一起时,凝汽器为碳钢材质,空冷散热器为铝材质,存在钢-铝腐蚀问题,整个系统必须采用高纯度中性水,使机组给水水质控制和处理困难,对超临界机组尤为突出。目前,国际上应用海勒系统投运的机组在300MW等级。
二、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
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是由表面式凝汽器与装有钢管钢片散热器的空冷塔组成。与常规的湿冷系统基本相仿,不同之处是用表面对流换热的空冷塔代替蒸发冷却换热的湿冷塔,用碱性除盐水代替循环水,用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代替开敞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类似于湿冷系统,不同之处冷却水系统密闭循环,优点是冷却水系统与汽水系统分开,两者水质可按各自要求控制。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缺点是表面式凝汽器端差大,在配置相同规模的空冷散热器时,热力循环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能够使喷射式凝汽器采用普通的碱性水,解决现有技术对水质要求较高、热力循环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包括:
用于将汽轮机排出的乏汽与冷却水进行直接接触混合换热,并获得受热冷却水的钢制喷射式凝汽器;
用于将所述受热冷却水进行升压以获得升压冷却水的循环水泵组;
用于将所述升压冷却水与空气进行对流换热冷却,以获得所述冷却水的钢制散热器,所述钢制散热器安装在空冷塔周围;
用于在所述冷却水送至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的过程中对所述冷却水进行调压的水轮机;
用于补充所述冷却水并采用碱性水工况运行的给水系统,连接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
优选地,上述的间接空冷系统中,还包括:
用于将所述受热冷却水的一部分进行凝结精处理后送至汽轮机回热系统的凝结水精处理装置,所述受热冷却水的一部分占所述受热冷却水总量的1.5%至2.5%。
优选地,上述的间接空冷系统中,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的端差所处的范围为0.4℃至0.6℃,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的材质为碳钢。
优选地,上述的间接空冷系统中,所述钢制散热器为钢制翅片管散热器,是由外表面经过热浸锌防腐处理的椭圆形钢管、套以钢翘片的管束组成的冷却三角,所述冷却三角垂直布置在所述空冷塔外围。
优选地,上述的间接空冷系统中,所述循环水泵组为负压进水;
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的冷却水喷射压头由所述水轮机调节。
优选地,上述的间接空冷系统中,所述冷却水为除盐水,并且在密闭循环状态的水系统中循环。
本实用新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该系统采用钢制翅片管空冷散热器,与喷射凝汽器以及整个给水系统设备材质相同,则水质控制简单易行,只要采用常规的碱性水工况,就能控制设备和管道腐蚀的发生。
2)相对于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对水质的要求,解决了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难以应用在300MW级以上超临界机组的技术难题,并且降低了水处理成本。
3)相对于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本实用新型喷射凝汽器,汽轮机排出的乏汽与冷却水在喷射式凝汽器内直接接触混合换热,端差约0.5℃,端差小,换热效果好,热力循环效率高。
4)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冷却水在循环冷却过程中完全为密闭循环运行,因此不产生水的损耗,理论上该系统耗水为零,是一种节水型的工业冷却水系统。
5)本实用新型中,循环水泵为负压进水,凝汽器冷却水喷射压头由水轮机调节,同时回收系统能量。
6)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钢制翅片管空冷散热器,冷却三角垂直布置在空冷塔外围,空冷塔体型小,基建投资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JCST间接空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锅炉1,过热器2,汽轮机3,钢制喷射式凝汽器4,凝结水泵5,凝结水精处理装置6,凝结水升压泵7,低压加热器8,除氧器9,给水泵10,高压加热器11,循环水泵组12,水轮机13,钢制散热器14,空冷塔15,旁路节流阀16,发电机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JCST间接空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包括:
用于将汽轮机3排出的乏汽与冷却水进行直接接触混合换热,并获得受热冷却水的钢制喷射式凝汽器4;
用于将所述受热冷却水进行升压以获得升压冷却水的循环水泵组12;
用于将所述升压冷却水与空气进行对流换热冷却,以获得所述冷却水的钢制散热器14,所述钢制散热器14安装在空冷塔15周围;
用于在所述冷却水送至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的过程中对所述冷却水进行调压的水轮机13;
用于补充所述冷却水并采用碱性水工况运行的给水系统,连接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
其中,所述钢制散热器14为钢制翅片管散热器,是由外表面经过热浸锌防腐处理的椭圆形钢管、套以钢翘片的管束组成的冷却三角,所述冷却三角垂直布置在所述空冷塔15外围。
可见,本实用新型汲取了现有间接空冷系统的优点,采用喷射式凝汽器和钢制翅片管散热器组成的JCST间接空冷系统,具有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喷射式凝汽器换热效果好的优点,同时采用钢制翅片管散热器,解决了海勒系统钢铝两种不同材质水质控制和处理的困难。是建设超临界间接空冷机组的理想方案。
如图1所示,在钢制喷射式凝汽器4内,由汽轮机3排出的乏汽与冷却水直接接触混合换热之后,乏汽凝结将潜热传递给冷却水,受热后的冷却水绝大部分由循环水泵组12升压后送至空冷塔15周围的钢制翅片管散热器内,经与空气对流换热冷却后通过水轮机13再送至喷射式凝汽器进入下一轮循环。2%左右的冷却水经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后送至汽轮机回热系统。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JCST间接空冷系统还包括:
用于将所述受热冷却水的一部分进行凝结精处理后送至汽轮机回热系统的凝结水精处理装置6,所述受热冷却水的一部分占所述受热冷却水总量的1.5%至2.5%。
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6一端连接凝结水泵5,另一端连接凝结水升压泵7,然后依次连接低压加热器8、除氧器9、给水泵10、高压加热器11、最后送至锅炉1,锅炉1产生的蒸汽经过过热器2后推动汽轮机3,汽轮机3带动发电机17发电。
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4的端差所处的范围为0.4℃至0.6℃,优选为0.5℃,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4的材质为碳钢。所述循环水泵组12为负压进水;水轮机13为调压水轮机,并联有旁路节流阀16。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4的冷却水喷射压头由所述水轮机13调节。所述冷却水为除盐水,并且在密闭循环状态的水系统中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案例之一,即2台600MW超超临界空冷机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JCST间接空冷系统。相比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热力循环效率提高0.5%,机组煤耗降低1%以上,两台600MW超临界空冷机组每年节省标准煤18000吨;相比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解决了钢铝两种不同材质下水质控制和处理难题,水质控制简单易行,两台600MW超临界空冷机组水处理系统的投资节省300万元。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JCST间接空冷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该系统采用钢制翅片管空冷散热器,与喷射凝汽器以及整个给水系统设备材质相同,则水质控制简单易行,只要采用常规的碱性水工况,就能控制设备和管道腐蚀的发生。
2)相对于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对水质的要求,解决了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难以应用在300MW级以上超临界机组的技术难题,并且降低了水处理成本。
3)相对于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本实用新型喷射凝汽器,汽轮机排出的乏汽与冷却水在喷射式凝汽器内直接接触混合换热,端差约0.5℃,端差小,换热效果好,热力循环效率高。
4)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冷却水在循环冷却过程中完全为密闭循环运行,因此不产生水的损耗,理论上该系统耗水为零,是一种节水型的工业冷却水系统。
5)本实用新型中,循环水泵为负压进水,凝汽器冷却水喷射压头由水轮机调节,同时回收系统能量。
6)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钢制翅片管空冷散热器,冷却三角垂直布置在空冷塔外围,空冷塔体型小,基建投资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将汽轮机排出的乏汽与冷却水进行直接接触混合换热,并获得受热冷却水的钢制喷射式凝汽器;
用于将所述受热冷却水进行升压以获得升压冷却水的循环水泵组;
用于将所述升压冷却水与空气进行对流换热冷却,以获得所述冷却水的钢制散热器,所述钢制散热器安装在空冷塔周围;
用于在所述冷却水送至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的过程中对所述冷却水进行调压的水轮机;
用于补充所述冷却水并采用碱性水工况运行的给水系统,连接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空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将所述受热冷却水的一部分进行凝结精处理后送至汽轮机回热系统的凝结水精处理装置,所述受热冷却水的一部分占所述受热冷却水总量的1.5%至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空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的端差所处的范围为0.4℃至0.6℃,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的材质为碳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空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散热器为钢制翅片管散热器,是由外表面经过热浸锌防腐处理的椭圆形钢管、套以钢翘片的管束组成的冷却三角,所述冷却三角垂直布置在所述空冷塔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空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水泵组为负压进水;
所述钢制喷射式凝汽器的冷却水喷射压头由所述水轮机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空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为除盐水,并且在密闭循环状态的水系统中循环。
CN2010206916610U 2010-12-29 2010-12-29 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34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916610U CN201934152U (zh) 2010-12-29 2010-12-29 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916610U CN201934152U (zh) 2010-12-29 2010-12-29 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34152U true CN201934152U (zh) 2011-08-17

Family

ID=44445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91661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34152U (zh) 2010-12-29 2010-12-29 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3415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2183A (zh) * 2010-12-29 2012-07-1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和方法
CN103090358A (zh) * 2013-01-23 2013-05-08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发电厂的冷却水热量回收系统及其热量回收方法
CN103485962A (zh) * 2013-09-10 2014-01-01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直流冷却机组排水余能利用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2183A (zh) * 2010-12-29 2012-07-1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和方法
CN102562183B (zh) * 2010-12-29 2015-03-25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和方法
CN103090358A (zh) * 2013-01-23 2013-05-08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发电厂的冷却水热量回收系统及其热量回收方法
CN103485962A (zh) * 2013-09-10 2014-01-01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直流冷却机组排水余能利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1637B2 (en) Energy-saving system using electric heat pump to deeply recover flue gas waste heat from heat power plant for district heating
CN101696643A (zh) 热电联产低温热能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CN215676608U (zh) 一种熔盐储能电力调峰系统
CN203431826U (zh) 回收余热蒸汽的汽轮机给水回热系统
CN109668165B (zh) 热二次风及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和火力发电机组
CN202869079U (zh) 利用喷射式热泵回收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加热冷凝水的装置
CN101949651B (zh) 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余热双压回收发电系统
CN201934152U (zh) 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
CN102562183B (zh) 用于超临界机组或者超超临界机组的间接空冷系统和方法
CN202647718U (zh) 超临界湿冷供热机组热网疏水处理系统
CN201502411U (zh) 一种转炉煤气余热蒸汽发电系统
CN206478617U (zh) 一种干熄焦锅炉中间再热发电系统
CN103242865B (zh) 焦炉荒煤气余热发电装置
CN205383640U (zh) 一种新型暖风器回收循环水余热系统
CN205714295U (zh)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联合循环的热发电装置
CN103954039A (zh) 以热泵方式回收燃气锅炉烟气冷凝热能的装置和方法
CN108487955B (zh) 基于蒸汽参数提升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
CN111288810A (zh) 一种用于转炉余热蒸汽高效发电的装置及方法
CN202808702U (zh) 一种组合式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过热蒸汽的系统
CN116816464A (zh) 一种利用熔盐储能弹性回热提升机组灵活性的系统
CN201706902U (zh) 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余热单压回收发电系统
CN109668134A (zh) 一种储放热机构和电热锅炉相结合的启动锅炉系统
CN201671665U (zh) 一种利用热泵节能的火力发电装置
CN209638978U (zh) 一种储放热机构和电热锅炉相结合的启动锅炉系统
CN210004374U (zh) 热电厂除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

Effective date: 201211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07

Address after: 100120 Beijing city Xicheng District No. 65 Andrew

Patentee after: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 ENGINEERING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100120 Beijing city Xicheng District No. 65 Andrew

Patentee before: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rporation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325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