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93330U - 叠层式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叠层式散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93330U CN201893330U CN2010205600606U CN201020560060U CN201893330U CN 201893330 U CN201893330 U CN 201893330U CN 2010205600606 U CN2010205600606 U CN 2010205600606U CN 201020560060 U CN201020560060 U CN 201020560060U CN 201893330 U CN201893330 U CN 2018933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panel
- room
- laminated type
- radiator
- type radi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层式散热器,其由多个散热板叠设构成,所述散热板包括两盖板,其具有相对应的容室,所述容室外壁设有至少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贯穿至容室的通孔,两盖板对应叠合后,其内部形成一腔体;所述容室可由外往内冲压设置多个凸部,或于所述腔体设置一毛细结构,以提升所述散热板的传热效率;当多个散热板通过所述连接部相互叠设后,各连接部相串接的通孔可令各散热板的腔体形成导通,还可利用阻隔片挡设于通孔处,并于其内密封适量工作液体,使腔体间形成密闭回路,从而实现有效热传导及快速散热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迭设多数个散热板使其内部形成密闭回路的叠层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运算处理速度与频率不断提升,以及体积越趋于微型化设计,导致其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密集度也一并增高;因此,提供一有效的散热装置进行散热,已成为使电子产品正常运作,乃至维持整体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散热装置是于金属材质的导热座上设置多数个散热鳍片,导热座贴接于发热元件以传导其产生的热量,并透过散热鳍片相互间隔排列所形成的气流通道来带走热量,更可在散热装置上设置散热风扇,对散热装置吹送气流以提升效能;然而此类装置是单纯透过空气对流带走热量,其热传导力有限,所以,后续又有如均温板及热管的散热结构改良,其利用工作液体的相变化,可提供较佳的热传导效果。
鉴于前述散热装置的不足,本发明人也提出改良并取得中国大陆专利号第200820007071.4号“组合式散热片结构”实用新型专利,参考图1及图2所示,所述组合式散热片1,包括可散热的铝质材料制成的一基座体部10和连接在所述基座体部10上方的多个散热用鳍片11,所述基座体部10为上、下盖101、102组合成形,内部放置毛细装置用山形翅片12,经与多个散热用鳍片11组合后焊接一体成形,当基座体部10经抽气后形成真空的密闭式通道,于密闭式腔体103内灌注散热用工作液体,以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
此外,本发明人还提出另一设计,已申请德国申请号第202010004350.6号“散热器结构改良”实用新型专利,参考图3及图4所示,其包括一散热基座2,所述散热基座2为上、下盖21、22组合的板体,其上盖21具有上凸部210,其内形成容室211,供容置毛细结构23,下盖22呈板状,其与上盖21对应迭合,在上盖21的容室211内壁及下盖22的上表面分别设有沟槽结构24,所述毛细装置23的上、下表面分别焊固密接于所述容室211内壁与下盖22的上表面,所述散热基座2组合后,焊接呈一体成型,其内部密封适量工作液体;此外,当散热基座2弯设为其他如U字形或L字型等形状时,其竖立部可套设具有对应穿孔的散热鳍片25,透过热传导及空气对流,可有效达成较佳的导热效率与散热性能。
上述两项实用新型虽然均可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然而,因密封于内部的工作液体传导路径有限,使其散热效率受限,故本发明人对此缺陷再进行改良,提出一种设计合理并能有效改善上述缺点的新型散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层式散热器,以克服前述散热器散热效率受限的缺点,从而提升热传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是由多个散热板叠设构成,所述散热板包括两对应叠合的盖板,所述两对应叠合的盖板分别具有至少一相对应的容室,所述容室外壁设有至少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容室的通孔,所述容室设有多个凸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至少一阻隔片,所述阻隔片为一片体,其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通孔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至少一套管,其穿设焊固于所述散热板的通孔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一基座,其与所述散热器焊固结合成一体。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至少一散热鳍片,其设置于所述各散热板之间。
一种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由多个散热板叠设构成,所述散热板包括两盖板及至少一毛细结构,其中,所述两盖板分别具有至少一相互对应的容室,所述容室外壁设有至少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容室的通孔,所述两盖板对应叠合后,其内部形成腔体;所述毛细结构容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毛细结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两盖板的容室内壁焊固密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至少一阻隔片,所述阻隔片为一片体,其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通孔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至少一套管,其穿设焊固于所述散热板的通孔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一基座,其与所述散热器焊固结合成一体。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至少一散热鳍片,其设置于所述各散热板之间。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叠层式散热器是由多个散热板叠设构成,所述散热板包括两盖板,其具有相对应的容室,两盖板迭合后,其内部形成一腔体,所述容室外壁设有至少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容室的通孔,所述容室可由外往内冲压产生多个凸部,或于所述腔体内设置一毛细结构,从而提升所述散热板的传热效率;当多个散热板通过所述连接部相互叠设后,各连接部相串接的通孔可令各散热板的腔体形成导通,还可利用阻隔片挡设于通孔处,并于其内密封适量工作液体,使其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回路设计,形成态样迥异的密闭式回路;此外,在各散热板之间还可焊固设置散热鳍片成一体状,以提高热传导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散热板的连接部相互焊固串接,并于散热板的盖板冲压设有多个凸部,其可延长工作液体的热传路径,进而提升散热效率。
2、散热板采用叠设方式组设形成散热器,其具有极佳的扩充性,可根据实际需求组合规格或数量不同的散热板,实现客制化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组设快速且方便,通过回路设计可实现有效热传导及快速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现有技术的散热器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散热器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3为另一现有技术的散热器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板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叠层式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热传过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热传过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散热板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散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于A-A位置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热传回路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层式散热器,所述散热器3是由多个散热板4叠设构成,其可为铜或铝等热传导率及散热性佳的材质制成,参考图5至图7所示,所述散热板4包括两盖板41,其具有至少一相对应的容室410,所述容室410外壁凸设有至少一连接部411,为达较佳的热循环效果,以设置两个以上连接部411为佳(如第5图所示),所述连接部411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容室410的通孔412,所述容室410由外往内冲压设有多个凸部413;当两盖板41对应叠合后,所述容室410结合形成一腔体414。
上述的散热器3,还可包含至少一阻隔片43,所述阻隔片43为一片体,其设置于所述散热板4的通孔412处形成密封阻隔,使所述腔体414可供注入如水或冷媒等散热用工作液体。
参考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散热器3底部可设置一基座5,其可为铜或铝等热传导率及散热性佳的材质制成,所述基座5与散热器3焊固结合成一体状;当所述散热器3的多个散热板4进行内部抽真空及填注工作液体并封口后,其内部会形成一密闭回路,将所述散热器3贴接于一发热元件6上,当所述发热元件6工作产生热量时,工作液体通过密闭回路进行相变化热传过程,可有效提升传热效率;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其依照不同的回路设计,还可包含至少一套管44,所述套管44穿设焊固于所述散热板4的通孔412中,使工作液体于所述散热器3内部形成一顺向回路,进而增进热传效果与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参见图10所示,所述散热板4a可设为另一态样,其包括两盖板41a及至少一毛细结构42a,其中,两盖板41a具有至少一相互对应的容室410a,所述容室410a外壁设有至少一连接部411a,所述连接部411a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容室410a的通孔412a,两盖板41a对应叠合后,其内部形成腔体(本图未示出);所述毛细结构42a容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毛细结构42a的上、下表面以焊固方式分别与两盖板41a的容室410a内壁密接。
图11至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所述散热器3b是以四个散热板4b叠设构成,所述散热板4b包括两盖板41b,还可包含至少一个阻隔片43b,其中,所述盖板41b具有两容室410b,所述容室410b外壁分别设有两连接部411b,所述连接部411b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容室410b的通孔412b,所述容室410b由外往内冲压产生多个凸部413b,两容室410b之间设有通道415b形成贯通;当两盖板41b相互对应叠合后,其内部形成一腔体(本图未示出)。
将上述四个散热板4b叠设成散热器3b,于连接部411b设置阻隔片43b,并通过焊接、内部抽真空及填注工作液体等工序后,使其内部形成一密闭回路(如图15所示),工作液体可通过所述密闭回路进行热传与相变化,更加快速地将热量传导散出。
图16及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其为第四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良,其特色在于,多个散热板4b经设置阻隔片43b进行回路设计后,相互叠设结合构成散热器3b,其顶部及底部散热板4b的盖板41b可替换为平板状盖板41c,使散热器3b可与基座5紧密固接形成一体状;此外,本实施例还包含至少一散热鳍片7,所述散热鳍片7夹设于各散热板4b之间,并焊固密接成一体,以提升热传导的效率及散热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是由多个散热板(4)叠设构成,所述散热板(4)包括两对应叠合的盖板(41),所述两对应叠合的盖板(41)分别具有至少一相对应的容室(410),所述容室(410)外壁设有至少一连接部(411),所述连接部(411)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容室的通孔(412),所述容室设有多个凸部(4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至少一阻隔片(43),所述阻隔片(43)为一片体,其设置于所述散热板(4)的通孔(412)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套管(44),其穿设焊固于所述散热板(4)的通孔(412)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基座(5),其与所述散热器焊固结合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至少一散热鳍片(7),其设置于所述各散热板(4)之间。
6.一种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由多个散热板(4a)叠设构成,所述散热板包括两盖板(41a)及至少一毛细结构(42a),其中,所述两盖板(41a)分别具有至少一相互对应的容室(410a),所述容室(410a)外壁设有至少一连接部(411a),所述连接部(411a)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容室的通孔(412a),所述两盖板(41a)对应叠合后,其内部形成腔体;所述毛细结构(42a)容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毛细结构(42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两盖板(41a)的容室(410a)内壁焊固密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至少一阻隔片(43),所述阻隔片(43)为一片体,其设置于所述散热板(4a)的通孔(412a)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套管(44),其穿设焊固于所述散热板(4a)的通孔(412a)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基座(5),其与所述散热器焊固结合成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至少一散热鳍片(7),其设置于所述各散热板(4a)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600606U CN201893330U (zh) | 2010-10-12 | 2010-10-12 | 叠层式散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600606U CN201893330U (zh) | 2010-10-12 | 2010-10-12 | 叠层式散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93330U true CN201893330U (zh) | 2011-07-06 |
Family
ID=44222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56006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93330U (zh) | 2010-10-12 | 2010-10-12 | 叠层式散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9333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54256A (zh) * | 2014-06-03 | 2015-05-27 | 浙江斗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蜂窝式散热器以及应用该散热器的led灯泡 |
CN109273792A (zh) * | 2018-08-14 | 2019-01-25 |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软包电池热管理装置 |
CN111081660A (zh) * | 2019-12-12 | 2020-04-28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堆叠型微通道散热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WO2021180038A1 (zh) * | 2020-03-12 | 2021-09-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齿片及其制备方法、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
2010
- 2010-10-12 CN CN2010205600606U patent/CN20189333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54256A (zh) * | 2014-06-03 | 2015-05-27 | 浙江斗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蜂窝式散热器以及应用该散热器的led灯泡 |
CN109273792A (zh) * | 2018-08-14 | 2019-01-25 |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软包电池热管理装置 |
CN111081660A (zh) * | 2019-12-12 | 2020-04-28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堆叠型微通道散热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WO2021180038A1 (zh) * | 2020-03-12 | 2021-09-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齿片及其制备方法、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EP4064808A4 (en) * | 2020-03-12 | 2023-01-04 | Zte Corp | HEAT DISSIPATING TOOTH WORKPIEC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IT,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893330U (zh) | 叠层式散热器 | |
CN102157468B (zh) | 一种大功率环路热管散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0425918A (zh) | 一种超薄柔性平板热管 | |
CN101438105A (zh) | 一种电热油汀取暖器 | |
CN205093079U (zh) | 散热装置 | |
CN206542681U (zh) | 一种热管水冷散热装置 | |
CN104143669B (zh) | 一种具有超薄轻量级散热装置的动力电池 | |
CN201497248U (zh) | 制冷装置及电子酒柜 | |
CN206056361U (zh) | 均温板 | |
CN101566331B (zh) | 脉冲热翅板式散热器 | |
CN207379341U (zh) |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设备 | |
CN108801014A (zh) | 微热管暖气片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1401649Y (zh) | 大功率热管散热器led照明灯 | |
CN203421650U (zh) | 一种用于大功率led照明灯具的相变散热器 | |
CN205090825U (zh) | 一种油散热器 | |
CN101709898A (zh) | 真空超导电暖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1119018Y (zh) | 一种电加热器 | |
CN205690943U (zh) | 一体化钎焊板式换热器 | |
CN201681825U (zh) | 热管原理型材式超导散热器 | |
CN2901113Y (zh) | 翅片管式油汀热管电暖器 | |
CN101026022A (zh) | 一体成型的散热器 | |
CN201355206Y (zh) | 两内表面相抵的真空薄壁换热装置 | |
CN209447991U (zh) | 电池散热盖板 | |
CN215872383U (zh) | 一种两相流高性能散热器 | |
CN201153357Y (zh) | 电子元件热源的散热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2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