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65992U -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65992U
CN201865992U CN2009202026301U CN200920202630U CN201865992U CN 201865992 U CN201865992 U CN 201865992U CN 2009202026301 U CN2009202026301 U CN 2009202026301U CN 200920202630 U CN200920202630 U CN 200920202630U CN 201865992 U CN201865992 U CN 2018659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nozzle
relief opening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026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增珍
孙敬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2026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659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659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6599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流产生装置,特点是: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气流产生单元;喷嘴,所述喷嘴具有内部通道、排气口,所述内部通道与所述气流产生单元的内部连通;排气口的面积A和所述装置产生的风量Q的关系是:
Figure 200920202630.1_AB_0
气流产生单元提供的气流通入所述内部通道,之后从排气口排出;从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在喷嘴上没有产生柯恩达效应。本实用新型具有易清洗、安全性好、效率高、体积小、对光线无影响、噪音小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各类风扇装置中。

Description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流动,特别涉及一种气流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风扇由于具有节能、成本低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类型的风扇供选择,如吊扇、落地扇、转页扇、空调扇等,近年来还出现了具备杀菌除臭、负离子净化功能的风扇。 
现有电扇的基本组成部件为:带有转动轴的驱动装置,如交流或直流电机,各种不同形状的叶片或翼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调整驱动装置转动平均速度的调速装置。而在除吊扇外的落地扇、转页扇等风扇中,都还安装了保护罩,防止人、动物或物体触碰到转动的叶片或翼而发生意外。为了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可以改变驱动装置的功率、叶片的长度以及在转动轴上的安装角度,从而获得符合使用要求的风速、风量。 
上述风扇还存在一些不足,如: 
1、不便清洗。 
对于吊在屋顶的吊扇来说,叶片上沾染的灰尘需要爬高才能清洗,非常不便。对于落地扇、转页扇、台扇来说,尤其是叶片的上沾染灰尘清洗需要将防护罩拆下很不方便。 
2、安全性差。 
尽管有防护罩,但是小孩子还是可以将手指插入到风扇叶片中,容易受伤。 
3、体积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空间。 
吊扇叶片的直径多大于1m。台扇底座的长都超过30cm,占用了较多的桌面,影响了其它物品的摆放,如电脑、文件等。 
4、在使用上述风扇过程中,旋转的叶片或翼阻挡了自然光或照明光的穿过,长期使用会对使用者的视力构成影响。 
5、叶片或翼的旋转推动空气朝着使用者流动,从而使使用者感到凉爽。气流的产生主要是靠叶片或翼的旋转,风扇周边区域的空气也会卷进该气流中,但这种效应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6、噪音大。叶片或翼在旋转过程中,和空气摩擦而发出较大的噪音,转速越高,噪音越大,干扰了使用者的工作和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清洁、安全性高、占用体积小、对光线无影响、工作效率高、工作噪音小的气流产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特点是: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 
气流产生单元; 
喷嘴,所述喷嘴具有内部通道、排气口,所述内部通道与所述气流产生单元的内部连通;排气口的面积A和所述装置产生的风量Q的关系是:  Q 2700 < A < Q 27 ;
气流产生单元提供的气流通入所述内部通道,之后从排气口排出; 
从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在喷嘴上没有产生柯恩达效应。 
作为优选,排气口的面积A和所述装置产生的风量Q的关系是:  Q 1015 < A < Q 54 .
作为优选,排气口的面积A和所述装置产生的风量Q的关系是:  Q 858 < A < Q 54 .
作为优选,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的距离为0.2-10mm。 
作为优选,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的距离为0.8-3mm。 
作为优选,所述喷嘴是环形。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口设置在喷嘴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喷嘴的至少一端是封闭的。 
作为优选,所述气流提供单元包括电机,电机的转动轴上安装叶轮;电机和叶轮安装在壳体内,壳体上设有进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不再在外部设置叶片,只需清洗喷嘴即可,而喷嘴的清洗极为方便。 
2、安全性好。 
喷嘴的排气口尺寸比较小,即使手指插入到排气口中也不会发生意外。 
3、体积小,减少了风扇在桌子上的占用面积。 
4、对光线没有阻挡。在喷嘴上不再设置旋转的叶片,光线可以自由穿过喷嘴。 
5、噪音低。不再设置叶片,避免了旋转叶片与气体摩擦而发生噪音。 
6、气流的放大。从排气口排出的气体是直接排出喷嘴,排出气体形成的气流卷吸了排气口乃至喷嘴周边的气体,从而实现了气流的放大,放大倍数超过3。 
再有,从排气口排出的气体是直接排出喷嘴,也即排出的气体在喷嘴上不会产生柯恩达效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扇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风扇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风扇装置沿A-A线方向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风扇装置的详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风扇装置的正视图; 
图6为图5中风扇装置沿A-A线方向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等情况做了进一步的说明,是本实用新型几种比较好的应用形式,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在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产生气流的装置,应用在风扇中,所述装置包括气流产生单元2、喷嘴1。 
如图1、3所示,所述气流产生单元2包括外罩、电机及叶轮、扩散器,所述外罩上设置进气口21。所述电机采用直流电机,叶轮安装在电机的转动轴上。扩散器位于叶轮的下游,扩散器包括具有螺旋叶片的固定静态盘。 
通向叶轮的进口与所述进气口21相通。扩散器的出口和叶轮的排气口与外罩内的中空通道或管道相通,以产生从叶轮到喷嘴的内部通道的气流。电机由控制器控制,控制器和多个选择按钮的配合使得使用者操控风扇。 
如图1-4所示,所述喷嘴1安装在气流产生单元上,为环形,该环形喷嘴限定中央开口。所述喷嘴包括内部通道15、排气口10,排气口10设置在喷嘴1的一侧,使得从排气口10排出的气体在喷嘴1上不会产生柯恩达效应。所述内部通道15与气流产生单元2连通。 
所述排气口10的面积A和所述装置产生的风量Q的关系是: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62571900041
所述风量Q为距离喷嘴三倍于喷嘴直径处的流量。 
喷嘴1由限定内部通道15和排气口10的至少一个壁构成。本实施例中,喷嘴包括壁,壁设置成环状。该壁的一端限定了排气口10,用于形成排气口10的相对表面11、12间的间距为0.2-10mm。 
一种产生气流的方法,特点是: 
提供上述产生气流的装置,如图1-4所示; 
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按钮,通过该按钮向电机输送信息。通过选择,使得电机在一状态下工作,外界的气体通过进气口被抽进产生单元内,到达叶轮的进口,从扩散器出口离开的气流和叶轮的排气被分成两股气流,这两股气流以相反方向穿过内部通道,内部通道内气体的表压为50-5000Pa。气流通过排气口直接排出,通过排气口排出的气流作为主气流,主气流不会在喷嘴上形成柯恩达效应。 
主气流的输出和喷射在进气口21处产生低压区域,具有将额外气体抽入产生装置的效果。气流穿过喷嘴并流出排气口10,排气口10的周围区域和喷嘴的外边缘附近的气体被卷吸进主气流中,被卷吸的气体的流量是从排气口10排出气体流量的2倍以上,从而实现了气流放大的目的。 
实施例2: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1、所述喷嘴整体上是圆环状,圆环的直径为300mm; 
2、所述排气口的面积A和所述装置产生的风量Q的关系是: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62571900051
所述装置要求的风量Q为[0.3m3/s,1.1m3/s],面积A选择0.002m2,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2mm。 
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内部通道内气流的表压大小,如从200Pa到1500Pa,使得能满足风量Q的要求。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1、所述喷嘴整体上是圆环状,圆环的直径为300mm。 
2、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2mm,内部通道内气流的表压调节范围为50-5000Pa,获得的风量Q为0.15-1.94m3/s,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要求。测得的具体参数请参见表格1。 
气流在距离喷嘴的三倍喷嘴直径的位置处的流速比较均匀,平均速度为 2.58m/s。使用者在这种平均速度气流的作用下,感觉是舒服的。 
表格1: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62571900061
由表格1可见,在喷嘴上排气口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内部通道内气体压力的增大,风量Q、流速都变大,气流的放大倍数也在缓慢地增大。 
实施例3: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装置,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 
所述排气口的面积A和所述装置产生的风量Q的关系是: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62571900062
所述装置要求的风量Q为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62571900063
面积A选择0.0004m2,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0.4mm。 
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内部通道内气流的表压大小,如从300Pa到2000Pa,使得能满足风量Q的要求。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 
保持内部通道内气体的表压不变,如为300Pa,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从0.2mm调节到2mm,得到的数据请参见表格2。 
表格2: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62571900071
由表格2可见,在内部通道内气体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在喷嘴上排气口的变大(即排气口面积),风量Q、平均流速都变大,气流的放大倍数反而在变小。 
在表格2中,当内部通道内气流压力为300Pa,排气口的尺寸为0.2mm时产生的风量不能满足需要,但是可以通过加大内部通道内气流的压力或增大排气口面积A,从而满足要求。如压力到1500Pa时,风量Q为0.28m3/s。具体原理请参见实施例2中总结的规律。 
实施例4: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装置,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 
风量Q的要求为不小于0.20m3/s,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0.8mm。 
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内部通道内气流的表压大小,如从200Pa到2000Pa,使得能满足风量Q的要求。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 
1、风量Q的要求为不小于0.20m3/s,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0.8mm; 
2、保持排气口不变,逐渐增大内部通道内气流的压力,如从200Pa增到了2000Pa,测得的部分数据请参见表格3。 
表格3: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62571900081
实施例5: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装置,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 
风量Q的要求为不小于0.22m3/s,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1.0mm。 
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内部通道内气流的表压大小,如从200Pa到2000Pa,使得能满足风量Q的要求。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 
1、风量Q的要求为不小于0.22m3/s,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1.0mm; 
2、保持排气口不变,逐渐增大内部通道内气流的压力,如从200Pa增到了2000Pa,测得的部分数据请参见表格4。 
表格4: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62571900082
实施例6: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装置,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 
喷嘴的直径为200mm,风量Q的要求为不小于0.15m3/s,用于形成排气口的 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1.33mm。 
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内部通道内气流的表压大小,如从200Pa到1500Pa,使得能满足风量Q的要求。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 
1、风量Q的要求为不小于0.15m3/s,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1.33mm,喷嘴的直径为200mm; 
2、保持排气口不变,逐渐增大内部通道内气流的压力,如从200Pa增到了1500Pa,测得的部分数据请参见表格5。 
表格5: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62571900091
实施例7: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装置,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 
风量Q的要求为不小于0.30m3/s,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1.5mm。 
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内部通道内气流的表压大小,如从200Pa到1000Pa,使得能满足风量Q的要求。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 
1、风量Q的要求为不小于0.30m3/s,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1.5mm; 
2、保持排气口不变,逐渐增大内部通道内气流的压力,如从200Pa增到了1000Pa,测得的具体数据请参见表格6。 
表格6: 
实施例8: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装置,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 
风量Q的要求为不小于0.35m3/s,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2.5mm。 
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内部通道内气流的表压大小,如从200Pa到1500Pa,使得能满足风量Q的要求。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 
1、风量Q的要求为不小于0.35m3/s,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2.5mm; 
2、保持排气口不变,逐渐增大内部通道内气流的压力,如从200Pa增到了1500Pa,测得的部分数据请参见表格7。 
表格7: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62571900102
实施例9: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装置,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 
风量Q的要求为不小于0.40m3/s,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3mm。 
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内部通道内气流的表压大小,如从200Pa到1000Pa,使得能满足风量Q的要求。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 
1、风量Q的要求为不小于0.40m3/s,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3mm; 
2、保持排气口不变,逐渐增大内部通道内气流的压力,如从200Pa增到了1000Pa,测得的具体数据请参见表格8。 
表格8: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62571900111
实施例10: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装置,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 
风量Q的要求为不小于2.20m3/s,喷嘴的直径为750mm,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5mm。 
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内部通道内气流的表压大小,如从200Pa到500Pa,使得能满足风量Q的要求。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方法,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 
1、风量Q的要求为不小于2.20m3/s,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为5mm,喷嘴的直径为750mm; 
2、保持排气口不变,逐渐增大内部通道内气流的压力,如从200Pa增到了 500Pa,测得的具体数据请参见表格9。 
表格9: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62571900121
实施例11: 
如图5、6所示,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装置,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 
1、还设置了第二喷嘴16,所述喷嘴16包括内部通道19、排气口18,排气口18设置在喷嘴16的一侧,使得从排气口18排出的气体在喷嘴16上不会产生柯恩达效应。所述内部通道19与内部通道15连通。 
第二喷嘴16为环形,直径小于喷嘴1。 
实施例12: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装置,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 
所述喷嘴一端封闭,另一端连通气流提供单元。 
实施例13: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装置,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 
所述喷嘴的两端均封闭,喷嘴的中间部位连通气流提供单元,从而使气流提供单元提供的气流从相反方向流进喷嘴的内部通道。 
实施例14: 
一种应用在风扇中的产生气流的装置,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 
所述喷嘴不是圆环形,而且喷嘴的两端均封闭,喷嘴的中间部位连通气流提供单元,从而使气流提供单元提供的气流从相反方向流进喷嘴的内部通道。 
将喷嘴上的排气口的面积折算成圆的面积,该圆的直径即为喷嘴的等效直径,喷嘴的内部通道内气流的压力选择则可根据该等效直径、风量Q而得出。 
上述气流提供单元还可以是气体喷射设备,如是任何用于产生气体流的单元,如吹风机或真空源。 
喷嘴还可以是其它形状,如椭圆形、单线、心形、花瓣形等形状。由于没有叶片,因此可以在喷嘴限定的开口内设置照明设备、装饰用品。 

Claims (10)

1.一种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
气流产生单元;
喷嘴,所述喷嘴具有内部通道、排气口,所述内部通道与所述气流产生单元的内部连通;排气口的面积A和所述装置产生的风量Q的关系是: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462571800011
从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在喷嘴上没有产生柯恩达效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排气口的面积A和所述装置产生的风量Q的关系是: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4625718000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排气口的面积A和所述装置产生的风量Q的关系是: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4625718000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是: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的距离为0.2-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是:用于形成排气口的相对表面的距离为0.8-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喷嘴是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喷嘴的至少一端是封闭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口设置在喷嘴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流提供单元包括电机,电机的转动轴上安装叶轮;电机和叶轮安装在壳体内,壳体上设有进气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部通道内气流的表压处于[50Pa,5000Pa]。 
CN2009202026301U 2009-12-23 2009-12-23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659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026301U CN201865992U (zh) 2009-12-23 2009-12-23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026301U CN201865992U (zh) 2009-12-23 2009-12-23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65992U true CN201865992U (zh) 2011-06-15

Family

ID=44137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0263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65992U (zh) 2009-12-23 2009-12-23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659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0654A (zh) * 2011-07-27 2013-01-30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风扇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0654A (zh) * 2011-07-27 2013-01-30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风扇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9288B (zh) 一种气流产生方法及装置
RU2519533C2 (ru) Вентилятор
GB2468313A (en) Fan assembly
CN204900343U (zh) 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CN105157084A (zh) 高效高风压吸油烟机
CN205779918U (zh) 一种蜗壳降噪机构及离心风机
CN109578328A (zh) 一种离心风轮及包括该风轮的低噪声后向离心风机
CN101806472B (zh) 智能空气护理系统
CN201865992U (zh)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
CN201671895U (zh) 一种可吹热风的无风叶风扇
CN203670288U (zh) 空气净化机及其风机
CN202579362U (zh) 无叶风扇
CN205446117U (zh) 一种多功能电器
CN206530550U (zh) 一种呼吸机及其离心风机整流装置
CN107313984B (zh) 燃气热水器及导流装置
CN206478732U (zh) 一种高效送风的一体式风道结构
WO2021083283A1 (zh) 风扇
CN204032619U (zh) 一种大风量吹风机
CN203809326U (zh) 无叶风扇
CN105673538A (zh) 一种多功能电器
CN207975705U (zh) 排烟装置
CN206817769U (zh) 一种风速均匀的燃气热水器
CN203560118U (zh) 离心式风机
CN221525195U (zh) 一种风扇组件和出风设备
CN216642527U (zh) 挂脖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