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51182U - 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以及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以及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51182U CN201851182U CN2010201817731U CN201020181773U CN201851182U CN 201851182 U CN201851182 U CN 201851182U CN 2010201817731 U CN2010201817731 U CN 2010201817731U CN 201020181773 U CN201020181773 U CN 201020181773U CN 201851182 U CN201851182 U CN 2018511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am
- turbine
- unit
- small
- regenera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采用小汽轮机驱动一次风机,同时将小汽轮机排汽的热量回收至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中,它包括:回热式小汽轮机单元;所述回热式小汽轮机单元包括:小汽轮机;设在所述小汽轮机上游的小汽轮机进汽管系,其中,所述小汽轮机进汽管系接受来自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的蒸汽汽源;以及设在所述小汽轮机下游的小汽轮机排汽管系;所述小汽轮机排汽管系的排汽进入所述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的回热单元;和被所述小汽轮机单元驱动的一次风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大幅提高了机组供电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厂系统,特别是一种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电力供应需求日益增长,装机容量也随之逐年快速上升,在大幅提高机组参数以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如何提高用电效率,即降低厂用电率越来越被重视。
目前大幅降低厂用电率的方式主要是将发电厂的大型设备,典型的是锅炉一次风机,由电动机驱动改为由小汽轮机驱动,这样可取消大容量的电动机,以达到大幅降低厂用电的目的。
现有技术采用小汽轮机驱动一次风机系统(以下简称:现有技术)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其中图1的小汽轮机排汽排入主机凝汽器,由主机凝汽器的循环水冷凝为凝结水,而图2的小汽轮机排汽排入小汽轮机单独的凝汽器,由小汽轮机凝汽器的循环水冷凝为凝结水。但无论是图1或图2所示的系统,小汽轮机都是凝汽式,都是通过循环水(冷源)将排汽冷凝为凝结水,这样仅能回收排汽的工质,但排汽的热量(该热量占汽源蒸汽的热量一半以上)将随着循环水排掉,从而使整个循环效率不高。
并且,在上述传统的凝汽式小汽轮机驱动一次风机技术中,由于小汽轮机的效率比主汽轮机低得多,从而导致将一次风机由电动机改为小汽轮机驱动后,仅能起到降低厂用电的目的,整个发电厂的供电效率反而是降低了。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采用小汽轮机驱动一次风机,既可以达到降低厂用电的目的,同时能将排汽热量回收到热力循环中,从而大幅提高了机组供电效率的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小汽轮机,其驱动一次风机,既可以降低厂用电的目的,同时又能将排汽热量回收到热力循环中,从而大幅提高了机组供电效率的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小汽轮机,其驱动一次风机,既可以降低厂用电的目的,同时又能将排汽热量回收到热力循环中,从而大幅提高了机组供电效率的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采用小汽轮机驱动一次风机,同时将小汽轮机排汽的热量回收至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中,它包括:
-回热式小汽轮机单元;所述回热式小汽轮机单元包括:
-小汽轮机;
-设在所述小汽轮机上游的小汽轮机进汽管系,其中,所述小汽轮机进汽管系接受来自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的蒸汽汽源;以及
-设在所述小汽轮机下游的小汽轮机排汽管系;所述小汽轮机排汽管系的排汽进入所述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的回热单元;
-和被所述小汽轮机单元(1)驱动的一次风机。
优选地,所述一次风机为锅炉一次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一次风机选自:由锅炉一次风机及脱硫增压风机合并而成的一次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它包括锅炉单元、主汽轮机单元、凝汽器单元以及回热单元所构成的循环,其中所述主汽轮机单元和/或所述锅炉单元提供蒸汽汽源,还包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电厂回热式一次风机系统,其中所述蒸汽汽源为小汽轮机提供驱动蒸汽;
-回热单元,其中所述发电厂回热式小汽轮机系统的排汽排入所述回热单 元;且所述回热单元的热量回收到所述锅炉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回热单元选自下列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
除氧加热器、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或其他回热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汽轮机单元依序由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组成;
其中,
所述高压缸的进汽为主蒸汽;排汽为再热冷段蒸汽;
所述中压缸的进汽为再热热段蒸汽;排汽为中压缸排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排入所述发电厂回热式小汽轮机系统的蒸汽汽源选自下列汽源中的一个或多个:
主蒸汽;再热冷段蒸汽、再热热段蒸汽、中压缸排汽、主汽轮机抽汽、锅炉单元的中间蒸汽、辅助蒸汽、其他具有过热度的蒸汽。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汽轮机抽汽是指,主汽轮机的高、中、低压缸的某级抽汽。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锅炉单元的中间蒸汽是指:锅炉过热器或再热器的中间蒸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可以利用汽轮机中作过功的蒸汽加热给水或凝结水,减少蒸汽热量的冷源损失,将该热量传给给水或凝结水,从而提高热力循环效率。
可以根据需要,对发电厂回热式小汽轮机系统的小汽轮机的蒸汽汽源和排汽回热单元进行灵活选择而达到所需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凝汽式发电厂辅助小汽轮机驱动一次风机系统,其中的小 汽轮机排汽排入主机凝汽器;
图2为现有技术的凝汽式发电厂辅助小汽轮机驱动一次风机系统,其中的小汽轮机排汽排入单独的凝汽器;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凝汽式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100),和用于所述小汽轮机(11)的回热系统(200)、以及含有上述系统的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3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计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改变工艺流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该系统是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其中蒸汽汽源经小汽轮机做功驱动设备运转后,排汽的热量和工质通过回热设备回收到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中。本发明的发电厂回热式小汽轮机系统具有减少排汽冷源损失,提高机组效率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包括由小汽轮机、小汽轮机进汽管系、小汽轮机排汽管系组成的小汽轮机单元,并包括由小汽轮机驱动的一次风机,其采用小汽轮机驱动一次风机,同时将小汽轮机排汽排入回热设备,从而将排汽的热量回收至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可以选择多种汽源的蒸汽带动小汽轮机转动,然后用小汽轮机驱动一次风机,排汽可选择接入多种回热设备,从而利用汽轮机中作过功的蒸汽加热给水或凝结水,减少蒸汽热量的冷源损失,将该热量传给给水或凝结水,从而提高热力循环效率。在发电厂代替电动机应用,可以降低厂用电,提高机组的供电效益。
本文中,所述“发电厂”包括:火力发电厂、核电厂、生物质能发电厂、燃气轮机电厂、钢铁化工造纸等行业自备电厂,但不局限于此。还包括其它需要小汽轮机驱动一次风机的系统。
本文中,所述“回热”是指利用汽轮机中作过功的蒸汽加热给水或凝结水,减少蒸汽热量的冷源损失,将该热量传给给水或凝结水,从而提高热力循环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由于本文的公开内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蒸汽汽源
在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中,可以在多处产生蒸汽汽源。通常,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包括锅炉单元、主汽轮机单元、凝汽器单元以及回热单元所构成的循环,其中所述主汽轮机单元、所述锅炉单元形成蒸汽汽源,或者两个单元同时形成蒸汽汽源。
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汽源可以是下列汽源中的一个或多个:
1)主蒸汽(即主汽轮机的高压缸进汽);
2)再热冷段蒸汽(即主汽轮机的高压缸排汽);
3)再热热段蒸汽(即主汽轮机的中压缸进汽);
4)主汽轮机的中压缸排汽;
5)主汽轮机高、中、低压缸某级抽汽;
6)锅炉过热器或再热器的中间蒸汽;
7)辅助蒸汽;
8)其他具有一定过热度的蒸汽。
所述蒸汽汽源可以采用以上一种汽源,也可以合并。优选地,采用1)再热冷段蒸汽(即主汽轮机的高压缸排汽);2)辅助蒸汽;3)锅炉过热器或再热器的中间蒸汽;三者中的一种或组合。
所述蒸汽汽源是这样运作的:通过小汽轮机进汽管系将蒸汽接至小汽轮机;蒸汽在小汽轮机中做功,通过小汽轮机带动被驱动设备运转;做功后的排汽通过小汽轮机排汽管系排入排汽回热单元,使排汽的热量和工质回收到热力循环中。
回热式小汽轮机单元和被驱动一次风机
所述回热式小汽轮机单元包括:小汽轮机;设在所述小汽轮机上游的小汽轮机进汽管系,其中,所述小汽轮机进汽管系接受来自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的蒸汽汽源;以及设在所述小汽轮机下游的小汽轮机排汽管系;所述小汽轮机排 汽管系的排汽进入所述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的回热单元。
回热式小汽轮机单元中,采用的小汽轮机没有特殊要求,只要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产生限制即可。所述“小汽轮机”是本领域的常规术语,通常为相对于主汽轮机而言。一般地,发电厂主汽轮机用于驱动发电机发电,而小汽轮机用于驱动辅机设备运转。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选择小汽轮机。
被小汽轮机驱动的一次风机也可以是锅炉一次风机与脱硫增压风机合并的一次风机。也可以采用锅炉一次风机,
回热式小汽轮机单元中,回热式小汽轮机单元中排汽回热单元可以是下列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
1)除氧加热器;
2)低压加热器;
3)高压加热器;
4)其他回热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回热小汽轮机驱动一次风机系统是这样运作的:本发明的回热式小汽轮机系统的关键点在于小汽轮机采用回热原理,蒸汽汽源的蒸汽经过小汽轮机作功后,小汽轮机的排汽引到发电厂排汽回热单元(如:除氧加热器或高、低压加热器)中加热热力循环的工质(如:给水或凝结水),以回收热量和工质,大大提高循环效率。与现有技术的驱动一次风机用的小汽轮机采用凝汽式系统,排入凝汽器,仅回收工质不回收热量不同。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典型系统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除非另有定义或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设备皆可应 用于本实用新型中。
实施例
如图3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发电厂回热式小汽轮机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图中仅连接了典型的汽源和回热设备,并未示出所有的可能性,因此图3仅用作说明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100,用于将小汽轮机11排汽的热量回收到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300中,它包括:回热式小汽轮机单元1;所述回热式小汽轮机单元1包括:小汽轮机11;设在所述小汽轮机11上游的小汽轮机进汽管系12,其中,所述小汽轮机进汽管系12接受来自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300的蒸汽汽源34;以及设在所述小汽轮机11下游的小汽轮机排汽管系13;所述小汽轮机排汽管系13的排汽进入所述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300的回热单元32;和被所述小汽轮机1的蒸汽驱动的一次风机2。
其中,所述被驱动一次风机2是锅炉一次风机与脱硫增压风机合并的一次风机。也可以是锅炉一次风机。
图3还示出了用于所述小汽轮机11的回热系统,将小汽轮机11排汽排入回热单元32,将排汽的热量回收到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300中。
所述回热单元32选自下列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除氧加热器322、低压加热器321、高压加热器323、或其他回热设备。
图3还示出了一种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300,它包括锅炉单元33、主汽轮机单元30、凝汽器单元31以及回热单元32所构成的循环,其中所述主汽轮机单元30和/或所述锅炉单元33提供的蒸汽汽源34,还包括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100,其中所述蒸汽汽源34的蒸汽接入所述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100;以及排汽回热单元32,且所述回热单元32的热量回收到所述锅炉单元33。
所述主汽轮机单元30依序由高压缸301、中压缸302、低压缸303组成;所述高压缸301的进汽为主蒸汽341;排汽为再热冷段蒸汽342;所述中压缸302 的进汽为再热热段蒸汽343;排汽为中压缸排汽344。
接入所述发电厂辅助汽动一次风机系统100的蒸汽汽源34选自下列汽源中的一个或多个:主蒸汽341;再热冷段蒸汽342、再热热段蒸汽343、中压缸排汽344、主汽轮机抽汽、锅炉单元的中间蒸汽 (锅炉过热器或再热器的中间蒸汽)、辅助蒸汽、其他具有过热度的蒸汽。
所述排汽回热单元32选自下列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除氧加热器322、低压加热器321、高压加热器323、或其他回热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是这样运作的:
由锅炉单元33、主汽轮机单元30、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100以及回热单元32形成蒸汽循环管路;
其中:所述主汽轮机单元30和/或锅炉单元33进行排汽形成蒸汽汽源34,所述蒸汽汽源34的蒸汽接入所述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100;其中所述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100的排汽排入所述回热单元32;且所述回热单元32的热量回收到所述锅炉单元33。
采用如上步骤达到回收小汽轮机排汽热量和工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如下的效果:
其一、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与现有凝汽式小汽轮机驱动一次风机系统相比,循环效率大大提高。以一台典型的1000MW燃煤火力发电机组为例,如将驱动一次风机的小汽轮机由凝汽式改为回热式小汽轮机系统,按年运行5500小时估算,每年可节省燃煤约3000吨,按每吨燃煤600元计算,则节煤效益为180万/年。
其二、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与常规的电动机驱动一次风机系统相比,厂用电率大大下降。以一台典型的1000MW燃煤火力发电机组为例,如将一次风机的驱动方式由电动机改为回热式小汽轮机系统,则厂用电率下降约0.6%,按年运行5500小时估算,每年可节省燃煤约6000吨,按每吨燃煤600元计算,则节煤效益为360万/年。
其三、采用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后,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一次风机的驱动机械不再受电压限制。如发电厂常见的6kV电压等级,受启动电流的限制,如功率还需增加,则需采用10kV的电压等级,这将大大增加工程投资和系统的复杂性。 而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总之,从上述多角度来看,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潜在社会效果,尤其符合当前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100),采用小汽轮机(11)驱动一次风机(2),同时将小汽轮机(11)排汽的热量回收至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300)中,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回热式小汽轮机单元(1);所述回热式小汽轮机单元(1)包括:
-小汽轮机(11);
-设在所述小汽轮机(11)上游的小汽轮机进汽管系(12),其中,所述小汽轮机进汽管系(12)接受来自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300)的蒸汽汽源(34);以及
-设在所述小汽轮机(11)下游的小汽轮机排汽管系(13);所述小汽轮机排汽管系(13)的排汽进入所述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300)的回热单元(32);
-和被所述小汽轮机单元(1)驱动的一次风机(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机(2)选自:由锅炉一次风机及脱硫增压风机合并而成的一次风机。
3.一种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300),它包括锅炉单元(33)、主汽轮机单元(30)、凝汽器单元(31)以及回热单元(32)所构成的循环,其中所述主汽轮机单元(30)和/或所述锅炉单元(33)提供蒸汽汽源(3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100),其中所述蒸汽汽源(34)为小汽轮机(11)提供驱动蒸汽;
-回热单元(32),其中所述发电厂回热式小汽轮机系统(100)的排汽排入所述回热单元(32);且所述回热单元(32)的热量回收到所述锅炉单元(3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单元(32)选自下列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
除氧加热器(322)、低压加热器(321)、或高压加热器(32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汽轮机单元(30)依序由高压缸(301)、中压缸(302)、低压缸(303)组成;
其中,
所述高压缸(301)的进汽为主蒸汽(341);排汽为再热冷段蒸汽(342);
所述中压缸(302)的进汽为再热热段蒸汽(343);排汽为中压缸排汽(344)。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排入所述发电厂回热式小汽轮机系统(100)的蒸汽汽源(34)选自下列汽源中的一个或多个:
主蒸汽(341);再热冷段蒸汽(342)、再热热段蒸汽(343)、中压缸排汽(344)、主汽轮机抽汽、锅炉单元的中间蒸汽、或辅助蒸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817731U CN201851182U (zh) | 2010-04-29 | 2010-04-29 | 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以及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817731U CN201851182U (zh) | 2010-04-29 | 2010-04-29 | 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以及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51182U true CN201851182U (zh) | 2011-06-01 |
Family
ID=44093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81773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51182U (zh) | 2010-04-29 | 2010-04-29 | 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以及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5118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17651A (zh) * | 2012-08-03 | 2012-12-12 | 北京中能蓝天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拖动和采暖供热多用途抽汽式背压小汽轮机及其采暖供热系统 |
CN103573311A (zh) * | 2012-07-19 | 2014-02-12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 火电厂驱动汽轮机乏汽能量利用系统及火电机组 |
CN104864732A (zh) * | 2015-05-15 | 2015-08-26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火电厂小汽轮机乏汽冷凝的蒸发式冷凝器系统 |
-
2010
- 2010-04-29 CN CN2010201817731U patent/CN20185118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73311A (zh) * | 2012-07-19 | 2014-02-12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 火电厂驱动汽轮机乏汽能量利用系统及火电机组 |
CN103573311B (zh) * | 2012-07-19 | 2016-05-18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火电厂驱动汽轮机乏汽能量利用系统及火电机组 |
CN102817651A (zh) * | 2012-08-03 | 2012-12-12 | 北京中能蓝天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拖动和采暖供热多用途抽汽式背压小汽轮机及其采暖供热系统 |
CN104864732A (zh) * | 2015-05-15 | 2015-08-26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火电厂小汽轮机乏汽冷凝的蒸发式冷凝器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61008U (zh) | 发电厂小汽轮机系统及其含该系统的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 |
CN101899999A (zh) | 发电厂小汽轮机系统及其含该系统的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 |
CN103967648B (zh) | 一种船舶低速柴油机余热综合回收系统 | |
CN201714431U (zh) | 发电厂回热式汽动凝结水泵系统 | |
CN102116469B (zh) | 发电厂中压加热器给水及疏水系统 | |
CN102767821B (zh) | 用于加热高压给水的电站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 | |
CN109854316B (zh) | 一种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联合循环供热与电力调峰耦合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8443906B (zh) | 基于多能级与再循环加热冷风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 |
CN101793171A (zh) | 吸收式热泵直接回收电站汽轮机排汽余热热电联供系统 | |
CN101776399A (zh) | 烧结环冷机用余热锅炉及其热电联供系统 | |
CN109854319B (zh) | 一种耦合压力匹配的联合循环抽汽供热集成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201851174U (zh) | 发电厂回热式汽动引风机系统以及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 |
CN210530935U (zh) | 一种多轴布置的双机回热系统 | |
CN201851182U (zh) | 发电厂回热式汽动一次风机系统以及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 |
CN101793172A (zh) | 吸收式热泵直接回收电站汽轮机排汽余热热电联供装置 | |
CN213300061U (zh) | 热电联产冷却水热量梯级回收系统 | |
CN101788141B (zh) | 一种吸收式回热器在电厂回热循环系统中的应用 | |
CN201851183U (zh) | 发电厂回热式汽动送风机系统以及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 |
CN201747417U (zh) | 发电厂回热式汽动循环水泵系统以及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 |
CN207740053U (zh) | 一种宽工况二次再热双机回热系统 | |
CN114562891B (zh) | 一种水泥窑余热回收三压发电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 |
CN217504388U (zh) | 一种带中间再热的烧结冷却机废气余热利用装置 | |
CN208620383U (zh) | 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设备 | |
CN209744495U (zh) | 300mw以上空冷机组双背压和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 |
CN217843913U (zh) | 一种基于海水脱硫的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