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41212U - 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41212U CN201841212U CN2010205200694U CN201020520069U CN201841212U CN 201841212 U CN201841212 U CN 201841212U CN 2010205200694 U CN2010205200694 U CN 2010205200694U CN 201020520069 U CN201020520069 U CN 201020520069U CN 201841212 U CN201841212 U CN 2018412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support
- parts
- progressive die
- carrying device
- se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特点是:包括有主支架,主支架的一端为入料端,主支架的另一端为出料端,入料端与出料端之间设有落差倾斜角。同时,在主支架上分布有传送部件,主支架之间连接有辅助固定杆,在主支架的外侧设有挡条。由此,仅仅通过重力与传送部件的配合即可实现零件的传送,无需采用价格昂贵的传送带以及寿命不长的精益管与滚道。并且,整个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易于推广和维护。同时,其使用寿命长,即使单个的传送部件出现损坏,亦可以进行单元替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连续模落料的生产中,往往需要一定的装置来配合传送落下的零件。在不停机床的情况下一般采用传送带传出,而传送带价格昂贵。而且,在此情况下使用寿命也不长.所以实用性不高。在如今全球金融形式下,降低生产成本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条件。目前,亦有用精益管与滚道的组合去实现,但是塑料滚道使用寿命不长,加上精益管在较重冲击载荷下的使用寿命也不能让人满意。同时,一旦某个部件出现问题都很难进行拆装替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中,包括有主支架,主支架的一端为入料端,主支架的另一端为出料端,入料端与出料端之间设有落差倾斜角;所述主支架上分布有传送部件;所述主支架之间连接有辅助固定杆;所述主支架的外侧设有挡条。
进一步地,上述的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中,所述的传送部件为滚珠部件、滚轮部件、辊筒部件。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中,所述的滚珠部件包括有基座,基座底面与主支架相连,基座内嵌设有滚珠。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中,所述的落差倾斜角为10~30度。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中,所述的落差倾斜角为20度。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中,所述的出料端下方设有落料部件,落料部件的一侧设有挡板。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中,所述的入料端的一侧设有模具连接部件。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免去价格昂贵的传送带以及寿命不长的精益管与滚道,仅仅通过重力与传送部件的配合即可实现零件的传送。并且,整个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易于推广和维护。同时,其使用寿命长,即使单个的传送部件出现损坏,亦可以进行单元替换。维修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是滚珠部件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的横向构造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主支架 2挡条
3滚珠部件 4基座
5钢制滚珠 6辅助固定杆
7挡板 8连续模设备
9落料部件 10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包括有主支架1,主支架1的一端为入料端,主支架1的另一端为出料端。并且,入料端与出料端之间设有落差倾斜角。同时,在主支架1上分布有传送部件,所述主支架1之间连接有辅助固定杆6,即如图2所示。考虑到零件10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从主支架1的两侧意外跌落,在主支架1的外侧设有挡条2。再者,考虑到主支架1与辅助固定杆6即有一定的强度,又不会过重,其采用铝型材制作。
具体来说,为了便于传送部件能够有效对零件10进行传送,免去零件10传送中出现不必要的停顿,传送部件为滚珠部件3、滚轮部件、辊筒部件。结合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滚珠部件3包括有基座4,基座4底面与主支架1相连,基座4内嵌设有钢制滚珠5,即如图3所示。
同时,为了让传送部件与零件10之间无需采用能源供给,只依托重力来实现传动,入料端与出料端之间的落差倾斜角为10~30度。并且,考虑到对零件10的收集,在出料端下方设有落料部件9,落料部件9的一侧设有挡板7。这样能够让延主支架1滑落的零件10依次堆叠在。当然,考虑到对成品零件10的快速收集,同时不会让下落的零件10过分冲撞挡板7,所述的落差倾斜角为20度。
再者,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与连续模设备8的有效连接,在入料端的一侧设有模具连接部件。由此,可以通过模具连接部件将本实用新型安置到连续模设备8的产品出料口上,进行有效地衔接。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来看,伴随着连续模设备8的运作,零件10通过产品出料口落到主支架1上分布的滚珠部件3的钢制滚珠5上。接着,由于入料端与出料端之间存在的落差倾斜角,零件10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滑落到落料部件9内。与此同时,由于挡板7的止位作用,滑落的零件10在落料部件9中排列整齐,可用于下到工序。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免去价格昂贵的传送带以及寿命不长的精益管与滚道,仅仅通过重力与传送部件的配合即可实现零件的传送。并且,整个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易于推广和维护。同时,其使用寿命长,即使单个的传送部件出现损坏,亦可以进行替换。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支架,主支架的一端为入料端,主支架的另一端为出料端,入料端与出料端之间设有落差倾斜角;所述主支架上分布有传送部件;所述主支架之间连接有辅助固定杆;所述主支架的外侧设有挡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部件为滚珠部件、滚轮部件、辊筒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珠部件包括有基座,基座底面与主支架相连,基座内嵌设有滚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差倾斜角为10~30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差倾斜角为2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端下方设有落料部件,落料部件的一侧设有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端的一侧设有模具连接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200694U CN201841212U (zh) | 2010-09-07 | 2010-09-07 | 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200694U CN201841212U (zh) | 2010-09-07 | 2010-09-07 | 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41212U true CN201841212U (zh) | 2011-05-25 |
Family
ID=44036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520069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41212U (zh) | 2010-09-07 | 2010-09-07 | 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4121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97955A (zh) * | 2010-09-07 | 2012-04-04 | 安特(苏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 |
CN103447391A (zh) * | 2013-09-11 | 2013-12-18 | 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连杆切边、冲孔、校正连续模 |
CN109622724A (zh) * | 2018-11-15 | 2019-04-16 | 浙江大学 | 一种环形冲压件的流水线自动化生产装置 |
-
2010
- 2010-09-07 CN CN2010205200694U patent/CN20184121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97955A (zh) * | 2010-09-07 | 2012-04-04 | 安特(苏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 |
CN103447391A (zh) * | 2013-09-11 | 2013-12-18 | 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连杆切边、冲孔、校正连续模 |
CN109622724A (zh) * | 2018-11-15 | 2019-04-16 | 浙江大学 | 一种环形冲压件的流水线自动化生产装置 |
CN109622724B (zh) * | 2018-11-15 | 2020-07-24 | 浙江大学 | 一种环形冲压件的流水线自动化生产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841212U (zh) | 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 | |
CN204489796U (zh) | 一种动力螺旋输送机 | |
CN202848542U (zh) | 一种外置滑板式泄压降尘装置 | |
CN201990216U (zh) | 可拆卸弹性缓冲托辊组 | |
CN201808881U (zh) | 鳞板输送机 | |
CN205837880U (zh) | 一种用于姜粉生产的螺旋输送机 | |
CN102397955A (zh) | 一种连续模落料送出装置 | |
CN102991939B (zh) | 一种承受大冲击的输送带缓冲滑槽 | |
CN207087163U (zh) | 一种焊接工件运输线 | |
CN202558227U (zh) | 一种托辊 | |
CN207467572U (zh) | 废板坯回收系统 | |
CN202912321U (zh) | 吊挂弹性缓冲托辊组装置 | |
CN201980739U (zh) | 一种新型卸料装置 | |
CN203127518U (zh) | 除尘器粉尘专用集装袋以及集装袋小车 | |
CN201670521U (zh) | 缓冲支架托辊 | |
CN201321275Y (zh) | 柔性手动调偏托辊 | |
CN203332934U (zh) | 均匀导流落料口 | |
CN205309514U (zh) | 一种钢板切割平台以及钢板火焰切割系统 | |
CN203020914U (zh) | 一种带式输送机可拆分缓冲床 | |
CN206871932U (zh) | 一种上煤密集辊皮带运输设备 | |
CN203638638U (zh) | 一种新型管式h型输送机架 | |
CN201721905U (zh) | 垂直输瓶机 | |
CN201109629Y (zh) | 阳极炭块输送机轨道检测管 | |
CN204096577U (zh) | 聚氨酯格栅缓冲集流装置 | |
CN202389876U (zh) | 圆管带式输送机可调顺料及限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