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29197U -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29197U
CN201729197U CN2010205152597U CN201020515259U CN201729197U CN 201729197 U CN201729197 U CN 201729197U CN 2010205152597 U CN2010205152597 U CN 2010205152597U CN 201020515259 U CN201020515259 U CN 201020515259U CN 201729197 U CN201729197 U CN 201729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lock
swing arm
compartment
operator
arm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152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明强
王政峰
杨维岗
周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YANLO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YANLO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YANLO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YANLO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152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29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29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2919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包括:设于倒U形横梁两端的下支座,每个下支座的中部外侧分别设有一个倾斜放置的双作用弹簧减震器,双作用弹簧减震器的上端通过摆臂总成与下支座的上端连接,在横梁左端的两个摆臂总成间设有左液压锁,在横梁右端的两个摆臂总成间设有右液压锁,左右液压锁之间设有油管,左液压锁、右液压锁分别与左上支座总成、右上支座总成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倾斜放置的双作用弹簧减震器,驾驶室向下运动时,双作用弹簧减震器受压压缩,能迅速抵抗向下运动的趋势,使驾驶室达到平衡,实现了柔性缓冲,驾驶室向上运动时,弹簧受拉,产生向下的拉力,与驾驶室自身的重力一起缓解驾驶室向上运动的趋势,实现了向上的柔性缓冲。

Description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驾驶室避震装置,具体说是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的驾驶室和车架间设置的避震装置避震效果不理想,当驾驶室所受载荷过大时,悬置垂直变形过大,造成后悬置变形量超过允许变形量,无法达到柔性缓冲;当驾驶室向上运动时现有避震装置的柔性缓冲效果更加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采用倾斜放置的双作用弹簧减震器,驾驶室向下运动时,双作用弹簧减震器受压压缩,能迅速抵抗向下运动的趋势,使驾驶室达到平衡,实现了柔性缓冲,驾驶室向上运动时,弹簧受拉,产生向下的拉力,与驾驶室自身的重力一起缓解驾驶室向上运动的趋势,实现了向上的柔性缓冲。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14和下支座12呈倒U形安装,横梁14左右两端通过第一螺栓11、第二螺栓16分别与一个下支座12上端连接,
第一螺栓11、第二螺栓16纵向排列,
每个下支座12的中部外侧分别设有一个倾斜放置的双作用弹簧减震器13,
双作用弹簧减震器13的上端通过两个摆臂总成8与下支座12的上端连接,且摆臂总成8与下支座12间为转动连接,
摆臂总成8包括两个前后并排放置的摆臂,在横梁14左端的摆臂总成8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左液压锁6,在横梁14右端的摆臂总成8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右液压锁7,
左液压锁6、右液压锁7呈凹字形,左右液压锁之间设有油管18,
左液压锁6、右液压锁7分别与左上支座总成、右上支座总成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左上支座总成包括与驾驶室螺栓连接的左上支座1,右上支座总成包括与驾驶室螺栓连接的右上支座2,
左上支座1、右上支座2下部分别设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上支座橡胶衬套4,
耐磨套管5两端分别安装在上支座橡胶衬套4的内衬套内,
螺杆3穿装在耐磨套管5内,且两端通过螺母限位实现耐磨套管5和左上支座1、右上支座2的连接;
耐磨套管5分别锁止在左液压锁6、右液压锁7的竖向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摆臂总成8上设有条形孔,左液压锁6、右液压锁7分别通过第三螺栓17与摆臂总成8上的条形孔连接,使液压锁能在摆臂总成8上沿条形孔滑动调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双作用弹簧减震器13与摆臂总成8通过第五螺栓10连接,与下支座12通过第四螺栓15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摆臂总成8上设有橡胶衬套9,摆臂总成8通过第一螺栓11实现与下支座12的上端转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左上支座1、右上支座2结构相同,由前后两个支撑板和中间的连接板焊接而成,前后两个支撑板的下部分别设有一个用于安装上支座橡胶衬套4的圆柱衬套,上支座橡胶衬套4和圆柱衬套过盈配合,以保证橡胶衬套不轴向运动和旋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采用倾斜放置的双作用弹簧减震器,驾驶室向下运动时,双作用弹簧减震器受压压缩,能迅速抵抗向下运动的趋势,使驾驶室达到平衡,实现了柔性缓冲,驾驶室向上运动时,弹簧受拉,产生向下的拉力,与驾驶室自身的重力一起缓解驾驶室向上运动的趋势,实现了向上的柔性缓冲。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驾驶室后悬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包括:
横梁14和下支座12呈倒U形安装。左右两端通过第一螺栓11、第二螺栓16分别与一个下支座12上端连接,
第一螺栓11、第二螺栓16纵向排列,
每个下支座12的中部外侧分别设有一个倾斜放置的双作用弹簧减震器13,
双作用弹簧减震器13的上端通过两个摆臂总成8与下支座12的上端连接,且摆臂总成8与下支座12间为转动连接,
摆臂总成8包括两个前后并排放置的摆臂,在横梁14左端的摆臂总成8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左液压锁6,在横梁14右端的摆臂总成8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右液压锁7,
左液压锁6、右液压锁7呈凹字形,左右液压锁之间设有油管18,
左液压锁6、右液压锁7分别与左上支座总成、右上支座总成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左右液压锁是后悬置总成的锁止机构,当油管18未供油的时候,液压锁锁勾在弹簧的作用下处于锁止状态,从而锁止住上支座总成上的耐磨套管5(详见下述),从而限制了驾驶室有可能的向前翻转。当油管供油18时,液压锁油缸在油压的作用下顶出,推动锁勾打开,解除了对驾驶室的翻转锁止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横梁14与左右下支座12连接固定形成倒U型拱形横梁,有效的增大了车架的弯曲变形的能力,避免了左右下支座12与大梁、双作用弹簧减震器13和摆臂总成8安装处的应力集中,倒U形拱形梁与车架连接,增强了车架的扭转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左上支座总成包括与驾驶室螺栓连接的左上支座1,右上支座总成包括与驾驶室螺栓连接的右上支座2,
左上支座1、右上支座2下部分别设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上支座橡胶衬套4,
耐磨套管5两端分别安装在上支座橡胶衬套4的内衬套内,
螺杆3穿装在耐磨套管5内,且两端通过螺母限位实现耐磨套管5和左上支座1、右上支座2的连接;
耐磨套管5分别锁止在左液压锁6、右液压锁7的竖向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摆臂总成8上设有条形孔,左液压锁6、右液压锁7分别通过第三螺栓17与摆臂总成8上的条形孔连接,使液压锁能在摆臂总成8上沿条形孔滑动调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双作用弹簧减震器13与摆臂总成8通过第五螺栓10连接,与下支座12通过第四螺栓15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摆臂总成8上设有橡胶衬套9,摆臂总成8通过第一螺栓11实现与下支座12的上端转动连接。即:橡胶衬套9设在摆臂总成8一端,且位于两个前后并排放置的摆臂间,第一螺栓11穿过橡胶衬套9中间的通孔,且第一螺栓11与下支座12的上端连接,橡胶衬套9可在第一螺栓11上转动,藉此摆臂总成8通过第一螺栓11实现与下支座12的上端转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左上支座1、右上支座2结构相同,由前后两个支撑板和中间的连接板焊接而成,前后两个支撑板的下部分别设有一个用于安装上支座橡胶衬套4的圆柱衬套,上支座橡胶衬套4和圆柱衬套过盈配合,以保证橡胶衬套不轴向运动和旋转。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
1.驾驶室向下运动时:
由于摆臂总成用螺栓连接在下支座12的上端,左右上支座总成的耐磨套管5锁止在液压锁的竖向槽内,当驾驶室带着左右上支座总成往下运动时,上支座总成带液压锁向下运动,摆臂总成绕着下支座上的橡胶衬套9旋转,液压锁沿摆臂总成的条形孔滑动,倾斜放置的双作用弹簧减震器受压压缩。能迅速抵抗向下运动的趋势,使驾驶室达到平衡,实现了柔性缓冲。
2.驾驶室向上运动时:
由于弹簧减震器在安装状态下,处于压缩状态,当驾驶室和上支座总成越过安装平衡点向上运动时,弹簧逐渐解除压缩变形,弹簧力向上;当处于平衡点时,弹簧不受力;当超过平衡点时,弹簧受拉,产生向下的拉力,与驾驶室自身的重力一起缓解驾驶室向上运动的趋势,实现了向上的柔性缓冲。

Claims (6)

1.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14)和下支座(12)呈倒U形安装,横梁(14)左右两端通过第一螺栓(11)、第二螺栓(16)分别与一个下支座(12)上端连接,
第一螺栓(11)、第二螺栓(16)纵向排列,
每个下支座(12)的中部外侧分别设有一个倾斜放置的双作用弹簧减震器(13),
双作用弹簧减震器(13)的上端通过摆臂总成(8)与下支座(12)的上端连接,且摆臂总成(8)与下支座(12)间为转动连接,
摆臂总成(8)包括两个前后并排放置的摆臂,在横梁(14)左端的摆臂总成(8)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左液压锁(6),在横梁(14)右端的摆臂总成(8)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右液压锁(7),
左液压锁(6)、右液压锁(7)呈凹字形,左右液压锁之间设有油管(18),
左液压锁(6)、右液压锁(7)分别与左上支座总成、右上支座总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左上支座总成包括与驾驶室螺栓连接的左上支座(1),右上支座总成包括与驾驶室螺栓连接的右上支座(2),
左上支座(1)、右上支座(2)下部分别设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上支座橡胶衬套(4),
耐磨套管(5)两端分别安装在上支座橡胶衬套(4)的内衬套内,
螺杆(3)穿装在耐磨套管(5)内,且两端通过螺母限位实现耐磨套管(5)和左上支座(1)、右上支座(2)的连接;
耐磨套管(5)分别锁止在左液压锁(6)、右液压锁(7)的竖向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摆臂总成(8)上设有条形孔,左液压锁(6)、右液压锁(7)分别通过第三螺栓(17)与摆臂总成(8)上的条形孔连接,使液压锁能在摆臂总成(8)上沿条形孔滑动调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双作用弹簧减震器(13)与摆臂总成(8)通过第五螺栓(10)连接,与下支座(12)通过第四螺栓(15)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摆臂总成(8)上设有橡胶衬套(9),摆臂总成(8)通过第一螺栓(11)实现与下支座(12)的上端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支座(1)、右上支座(2)结构相同,由前后两个支撑板和中间的连接板焊接而成,前后两个支撑板的下部分别设有一个用于安装上支座橡胶衬套(4)的圆柱衬套,上支座橡胶衬套(4)和圆柱衬套过盈配合,以保证橡胶衬套不轴向运动和旋转。
CN2010205152597U 2010-09-03 2010-09-03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29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152597U CN201729197U (zh) 2010-09-03 2010-09-03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152597U CN201729197U (zh) 2010-09-03 2010-09-03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29197U true CN201729197U (zh) 2011-02-02

Family

ID=43520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1525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29197U (zh) 2010-09-03 2010-09-03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29197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8359A (zh) * 2011-09-21 2012-02-22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强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102381372A (zh) * 2011-09-21 2012-03-21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102490800A (zh) * 2011-11-30 2012-06-1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机动车及其驾驶室后悬置系统
WO2014023059A1 (zh) * 2012-08-08 2014-02-13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车架
CN103693117A (zh) * 2013-12-26 2014-04-02 玉环县强力件制造厂 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104895135A (zh) * 2015-06-16 2015-09-09 南华大学 一种具有快速响应的防辐射驾驶舱屏蔽门
CN107512319A (zh) * 2017-08-24 2017-12-26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卡驾驶室悬置横向稳定结构
CN107697171A (zh) * 2017-11-09 2018-02-16 北京北方凌云悬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驾驶室后悬装置及载重汽车
CN113511272A (zh) * 2021-07-21 2021-10-1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室的悬置结构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8359A (zh) * 2011-09-21 2012-02-22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强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102381372A (zh) * 2011-09-21 2012-03-21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102490800A (zh) * 2011-11-30 2012-06-1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机动车及其驾驶室后悬置系统
WO2014023059A1 (zh) * 2012-08-08 2014-02-13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车架
CN103693117A (zh) * 2013-12-26 2014-04-02 玉环县强力件制造厂 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103693117B (zh) * 2013-12-26 2016-03-30 玉环县强力件制造厂 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104895135A (zh) * 2015-06-16 2015-09-09 南华大学 一种具有快速响应的防辐射驾驶舱屏蔽门
CN104895135B (zh) * 2015-06-16 2017-09-22 南华大学 一种具有快速响应的防辐射驾驶舱屏蔽门
CN107512319A (zh) * 2017-08-24 2017-12-26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卡驾驶室悬置横向稳定结构
CN107697171A (zh) * 2017-11-09 2018-02-16 北京北方凌云悬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驾驶室后悬装置及载重汽车
CN113511272A (zh) * 2021-07-21 2021-10-1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室的悬置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29197U (zh)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
CN109795569B (zh) 适用于丘陵山地的小型三角形履带底盘
EP2934992B1 (en) Cab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work vehicle with circumferentially extending bump stops
CN104773045A (zh) 组合弹簧补偿悬挂装置
CN203047405U (zh) 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104773044B (zh) 一种低速牵引车用悬挂装置
CN109080452A (zh) 一种载重车用的减振式lng气瓶安装框架
CN204567809U (zh) 驾驶室悬置总成
CN2889837Y (zh) 驾驶室全浮后悬置装置
CN107264560A (zh) 一种转向架及具有该转向架的轨道车辆
CN201205932Y (zh) 一种带有减振功能的半挂车鹅颈牵引销总成
CN202163506U (zh) 驾驶室悬置系统
CN201305042Y (zh) 驾驶室后悬架装置
CN204821017U (zh) 一种汽车三角形可调高度防前倾充气式减振器
CN100999180A (zh) 无轨无线电动公交车后悬架装置
CN210526681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四点悬浮式前悬置系统
CN102358359A (zh) 一种强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03713459U (zh) 一种扭杆弹簧安装支座
CN102320335A (zh) 驾驶室悬置系统
CN102381372B (zh) 一种双向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03199063U (zh) 重型载重汽车驾驶室悬挂装置
CN212765564U (zh) 一种观光车的空气悬挂装置
CN105667608B (zh) 一种双向减振型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12604348U (zh) 一种重型商用车后平衡悬架总成
CN200995597Y (zh) 无轨无线电动公交车后悬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Termination date: 201409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