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95141U - 一种色织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色织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95141U CN201695141U CN201020224929XU CN201020224929U CN201695141U CN 201695141 U CN201695141 U CN 201695141U CN 201020224929X U CN201020224929X U CN 201020224929XU CN 201020224929 U CN201020224929 U CN 201020224929U CN 201695141 U CN201695141 U CN 2016951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allel
- warp
- under
- parallels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759 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41000208202 Lin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4431 Linum usitatissim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织布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色织布,包括第一组经线、第二组经线、第一组纬线和第二组纬线,两组经线分别和两组纬线相互交织为若干个单元组织结构,每个单元组织结构的第一组经线包括八根经线,第二组经线包括六根经线,第一组纬线包括六根纬线,第二组纬线包括八根纬线,所述第一组经线和第二组经线均为单根纱线、且两组经线颜色不同,第一组纬线和第二组纬线均为单根纱线、且两组纬线颜色不同,所述两组经线分别与两组纬线相互交织为若干个单元组织结构组成的布面,其布面的正反面均形成不同的几何图案。本实用新型外观美观,增加人们对织物的可选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织布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色织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服饰的面料和美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亚麻原料为天然纤维,用此原料纺织制成的面料具有良好吸湿性,透气性等许多优点,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然而亚麻制成的面料一直以来以大提花和平纹居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其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面的正反面均具有不同的几何图案、且美观的色织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色织布,包括第一组经线、第二组经线、第一组纬线和第二组纬线,第一组经线、第二组经线、第一组纬线和第二组纬线相互交织为若干个单元组织结构,
每个单元组织结构的第一组经线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三经线、第四经线、第五经线、第六经线、第七经线和第八经线;
第二组经线包括第九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一经线、第十二经线、第十三经线和第十四经线;
第一组纬线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第三纬线、第四纬线、第五纬线和第六纬线;
第二组纬线包括第七纬线、第八纬线、第九纬线、第十纬线、第十一纬线、第十二纬线、第十三纬线和第十四纬线;
第一组经线、第二组经线、第一组纬线和第二组纬线交织后其位置如下:
a、第一组经线和第一组纬线交织后,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三经线、第四经线、第五经线、第六经线、第七经线分别位于跨第一组纬线之上,第八经线落第一组纬线之下;
b、第一组经线和第二组纬线交织后,第一经线位于落第七纬线之下,跨第八纬线之上,落第九纬线之下,跨第十纬线之上,落第十一纬线之下,跨第十二纬线之上,落第十三纬线之下,以及跨第十四纬线之上;
第二经线位于跨第七纬线之上,落第八纬线之下,跨第九纬线之上,落第十纬线之下,跨第十一纬线之上,落第十二纬线之下,跨第十三纬线之上,以及落第十四纬线之下;
第三经线位于落第七纬线之下,跨第八纬线之上,落第九纬线之下,跨第十纬线之上,落第十一纬线之下,跨第十二纬线之上,落第十三纬线之下,以及跨第十四纬线之上;
第四经线位于跨第七纬线之上,落第八纬线之下,跨第九纬线之上,落第十纬线之下,跨第十一纬线之上,落第十二纬线之下,跨第十三纬线之上,以及落第十四纬线之下;
第五经线位于落第七纬线之下,跨第八纬线之上,落第九纬线之下,跨第十纬线之上,落第十一纬线之下,跨第十二纬线之上,落第十三纬线之下,以及跨第十四纬线之上;
第六经线位于跨第七纬线之上,落第八纬线之下,跨第九纬线之上,落第十纬线之下,跨第十一纬线之上,落第十二纬线之下,跨第十三纬线之上,以及落第十四纬线之下;
第七经线位于落第七纬线之下,跨第八纬线之上,落第九纬线之下,跨第十纬线之上,落第十一纬线之下,跨第十二纬线之上,落第十三纬线之下,以及跨第十四纬线之上;
第八经线位于跨第七纬线之上,落第八纬线之下,跨第九纬线之上,落第十纬线之下,跨第十一纬线之上,落第十二纬线之下,跨第十三纬线之上,以及落第十四纬线之下;
c、第二组经线和第一组纬线交织后,第九经线位于落第一纬线之下,跨第二纬线之上,落第三纬线之下,跨第四纬线之上,落第五纬线之下,以及跨第六纬线之上;
第十经线位于跨第一纬线之上,落第二纬线之下,跨第三纬线之上,落第四纬线之下,跨第五纬线之上,以及落第六纬线之下;
第十一经线位于落第一纬线之下,跨第二纬线之上,落第三纬线之下,跨第四纬线之上,落第五纬线之下,以及跨第六纬线之上;
第十二经线位于跨第一纬线之上,落第二纬线之下,跨第三纬线之上,落第四纬线之下,跨第五纬线之上,以及落第六纬线之下;
第十三经线位于落第一纬线之下,跨第二纬线之上,落第三纬线之下,跨第四纬线之上,落第五纬线之下,以及跨第六纬线之上;
第十四经线位于跨第一纬线之上,落第二纬线之下,跨第三纬线之上,落第四纬线之下,跨第五纬线之上,以及落第六纬线之下;
d、第二组经线和第二组纬线交织后,第九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一经线、第十二经线、第十三经线和第十四经线分别跨第七纬线之上,落第八纬线、第九纬线、第十纬线、第十一纬线、第十二纬线、第十三纬线和第十四纬线之下。
所述第一组经线和第二组经线均为单根纱线、且两组经线颜色不同,第一组纬线和第二组纬线均为单根纱线、且两组纬线颜色不同。
采用上述方案织成的交织布,由于两组经线分别和两组纬线相互交织,而两组经线由不同颜色的单根纱线组成,两组纬线也由不同颜色的单根纱线组成,当两组经线分别与两组纬线按上述单元组织结构相互交织为若干个单元组织结构的布面,其布面的正反面均形成不同的几何图案,使得面料的外观更美观,满足人们在服装和家纺选用面料上特殊外观的需求,同时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色织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色织布的单元组织结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2,一种色织布,包括第一组经线1、第二组经线2、第一组纬线3和第二组纬线4,第一组经线1、第二组经线2、第一组纬线3和第二组纬线4相互交织为若干个单元组织结构,
每个单元组织结构的第一组经线1包括第一经线1-1、第二经线1-2、第三经线1-3、第四经线1-4、第五经线1-5、第六经线1-6、第七经线1-7和第八经线1-8;
第二组经线2包括第九经线2-1、第十经线2-2、第十一经线2-3、第十二经线2-4、第十三经线2-5和第十四经线2-6;
第一组纬线3包括第一纬线3-1、第二纬线3-2、第三纬线3-3、第四纬线3-4、第五纬线3-5和第六纬线3-6;
第二组纬线4包括第七纬线4-1、第八纬线4-2、第九纬线4-3、第十纬线4-4、第十一纬线4-5、第十二纬线4-6、第十三纬线4-7和第十四纬线4-8;
第一组经线1、第二组经线2、第一组纬线3和第二组纬线4交织后其位置如下:
a、第一组经线1和第一组纬线3交织后,第一经线1-1、第二经线1-2、第三经线1-3、第四经线1-4、第五经线1-5、第六经线1-6、第七经线1-7分别位于跨第一组纬线3之上,第八经线1-8落第一组纬线3之下;
b、第一组经线1和第二组纬线4交织后,第一经线1-1位于落第七纬线4-1之下,跨第八纬线4-2之上,落第九纬线4-3之下,跨第十纬线4-4之上,落第十一纬线4-5之下,跨第十二纬线4-6之上,落第十三纬线4-7之下,以及跨第十四纬线4-8之上;
第二经线1-2位于跨第七纬线4-1之上,落第八纬线4-2之下,跨第九纬线4-3之上,落第十纬线4-4之下,跨第十一纬线4-5之上,落第十二纬线4-6之下,跨第十三纬线4-7之上,以及落第十四纬线4-8之下;
第三经线1-3位于落第七纬线4-1之下,跨第八纬线4-2之上,落第九纬线4-3之下,跨第十纬线4-4之上,落第十一纬线4-5之下,跨第十二纬线4-6之上,落第十三纬线4-7之下,以及跨第十四纬线4-8之上;
第四经线1-4位于跨第七纬线4-1之上,落第八纬线4-2之下,跨第九纬线4-3之上,落第十纬线4-4之下,跨第十一纬线4-5之上,落第十二纬线4-6之下,跨第十三纬线4-7之上,以及落第十四纬线4-8之下;
第五经线1-5位于落第七纬线4-1之下,跨第八纬线4-2之上,落第九纬线4-3之下,跨第十纬线4-4之上,落第十一纬线4-5之下,跨第十二纬线4-6之上,落第十三纬线4-7之下,以及跨第十四纬线4-8之上;
第六经线1-6位于跨第七纬线4-1之上,落第八纬线4-2之下,跨第九纬线4-3之上,落第十纬线4-4之下,跨第十一纬线4-5之上,落第十二纬线4-6之下,跨第十三纬线4-7之上,以及落第十四纬线4-8之下;
第七经线1-7位于落第七纬线4-1之下,跨第八纬线4-2之上,落第九纬线4-3之下,跨第十纬线4-4之上,落第十一纬线4-5之下,跨第十二纬线4-6之上,落第十三纬线4-7之下,以及跨第十四纬线4-8之上;
第八经线1-8位于跨第七纬线4-1之上,落第八纬线4-2之下,跨第九纬线4-3之上,落第十纬线4-4之下,跨第十一纬线4-5之上,落第十二纬线4-6之下,跨第十三纬线4-7之上,以及落第十四纬线4-8之下;
c、第二组经线2和第一组纬线3交织后,第九经线2-1位于落第一纬线3-1之下,跨第二纬线3-2之上,落第三纬线3-3之下,跨第四纬线3-4之上,落第五纬线3-5之下,以及跨第六纬线3-6之上;
第十经线2-2位于跨第一纬线3-1之上,落第二纬线3-2之下,跨第三纬线3-3之上,落第四纬线3-4之下,跨第五纬线3-5之上,以及落第六纬线3-6之下;
第十一经线2-3位于落第一纬线3-1之下,跨第二纬线3-2之上,落第三纬线3-3之下,跨第四纬线3-4之上,落第五纬线3-5之下,以及跨第六纬线3-6之上;
第十二经线2-4位于跨第一纬线3-1之上,落第二纬线3-2之下,跨第三纬线3-3之上,落第四纬线3-4之下,跨第五纬线3-5之上,以及落第六纬线3-6之下;
第十三经线2-5位于落第一纬线3-1之下,跨第二纬线3-2之上,落第三纬线3-3之下,跨第四纬线3-4之上,落第五纬线3-5之下,以及跨第六纬线3-6之上;
第十四经线2-6位于跨第一纬线3-1之上,落第二纬线3-2之下,跨第三纬线3-3之上,落第四纬线3-4之下,跨第五纬线3-5之上,以及落第六纬线3-6之下;
d、第二组经线2和第二组纬线4交织后,第九经线2-1、第十经线2-2、第十一经线2-3、第十二经线2-4、第十三经线2-5和第十四经线2-6分别跨第七纬线4-1之上,落第八纬线4-2、第九纬线4-3、第十纬线4-4、第十一纬线4-5、第十二纬线4-6、第十三纬线4-7和第十四纬线4-8之下。
本实用新型的色织布所述的第一组经线1和第二组经线2均为单根纱线、且两组经线颜色不同,第一组纬线3和第二组纬线4均为单根纱线、且两组纬线颜色不同。由于两组经线分别和两组纬线相互交织,而两组经线由两种不同颜色的单根纱线组成,两组纬线也由两种不同颜色的单根纱线组成,当两组经线分别与两组纬线按上述单元组织结构相互交织为若干个单元组织结构的布面,其布面的正反面均形成不同的几何图案,使得面料的外观更美观,满足人们在服装和家纺选用面料上特殊外观的需求,同时更加环保。
Claims (2)
1.一种色织布,包括第一组经线(1)、第二组经线(2)、第一组纬线(3)和第二组纬线(4),第一组经线(1)、第二组经线(2)、第一组纬线(3)和第二组纬线(4)相互交织为若干个单元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
每个单元组织结构的第一组经线(1)包括第一经线(1-1)、第二经线(1-2)、第三经线(1-3)、第四经线(1-4)、第五经线(1-5)、第六经线(1-6)、第七经线(1-7)和第八经线(1-8);
第二组经线(2)包括第九经线(2-1)、第十经线(2-2)、第十一经线(2-3)、第十二经线(2-4)、第十三经线(2-5)和第十四经线(2-6);
第一组纬线(3)包括第一纬线(3-1)、第二纬线(3-2)、第三纬线(3-3)、第四纬线(3-4)、第五纬线(3-5)和第六纬线(3-6);
第二组纬线(4)包括第七纬线(4-1)、第八纬线(4-2)、第九纬线(4-3)、第十纬线(4-4)、第十一纬线(4-5)、第十二纬线(4-6)、第十三纬线(4-7)和第十四纬线(4-8);
第一组经线(1)、第二组经线(2)、第一组纬线(3)和第二组纬线(4)交织后其位置如下:
a、第一组经线(1)和第一组纬线(3)交织后,第一经线(1-1)、第二经线(1-2)、第三经线(1-3)、第四经线(1-4)、第五经线(1-5)、第六经线(1-6)、第七经线(1-7)分别位于跨第一组纬线(3)之上,第八经线(1-8)落第一组纬线(3)之下;
b、第一组经线(1)和第二组纬线(4)交织后,第一经线(1-1)位于落第七纬线(4-1)之下,跨第八纬线(4-2)之上,落第九纬线(4-3)之下,跨第十纬线(4-4)之上,落第十一纬线(4-5)之下,跨第十二纬线(4-6)之上,落第十三纬线(4-7)之下,以及跨第十四纬线(4-8)之上;
第二经线(1-2)位于跨第七纬线(4-1)之上,落第八纬线(4-2)之下,跨第九纬线(4-3)之上,落第十纬线(4-4)之下,跨第十一纬线(4-5)之上,落第十二纬线(4-6)之下,跨第十三纬线(4-7)之上,以及落第十四纬线(4-8)之下;
第三经线(1-3)位于落第七纬线(4-1)之下,跨第八纬线(4-2)之上,落第九纬线(4-3)之下,跨第十纬线(4-4)之上,落第十一纬线(4-5)之下,跨第十二纬线(4-6)之上,落第十三纬线(4-7)之下,以及跨第十四纬线(4-8)之上;
第四经线(1-4)位于跨第七纬线(4-1)之上,落第八纬线(4-2)之下,跨第九纬线(4-3)之上,落第十纬线(4-4)之下,跨第十一纬线(4-5)之上,落第十二纬线(4-6)之下,跨第十三纬线(4-7)之上,以及落第十四纬线(4-8)之下;
第五经线(1-5)位于落第七纬线(4-1)之下,跨第八纬线(4-2)之上,落第九纬线(4-3)之下,跨第十纬线(4-4)之上,落第十一纬线(4-5)之下,跨第十二纬线(4-6)之上,落第十三纬线(4-7)之下,以及跨第十四纬线(4-8)之上;
第六经线(1-6)位于跨第七纬线(4-1)之上,落第八纬线(4-2)之下,跨第九纬线(4-3)之上,落第十纬线(4-4)之下,跨第十一纬线(4-5)之上,落第十二纬线(4-6)之下,跨第十三纬线(4-7)之上,以及落第十四纬线(4-8)之下;
第七经线(1-7)位于落第七纬线(4-1)之下,跨第八纬线(4-2)之上,落第九纬线(4-3)之下,跨第十纬线(4-4)之上,落第十一纬线(4-5)之下,跨第十二纬线(4-6)之上,落第十三纬线(4-7)之下,以及跨第十四纬线(4-8)之上;
第八经线(1-8)位于跨第七纬线(4-1)之上,落第八纬线(4-2)之下,跨第九纬线(4-3)之上,落第十纬线(4-4)之下,跨第十一纬线(4-5)之上,落第十二纬线(4-6)之下,跨第十三纬线(4-7)之上,以及落第十四纬线(4-8)之下;
c、第二组经线(2)和第一组纬线(3)交织后,第九经线(2-1)位于落第一纬线(3-1)之下,跨第二纬线(3-2)之上,落第三纬线(3-3)之下,跨第四纬线(3-4)之上,落第五纬线(3-5)之下,以及跨第六纬线(3-6)之上;
第十经线(2-2)位于跨第一纬线(3-1)之上,落第二纬线(3-2)之下,跨第三纬线(3-3)之上,落第四纬线(3-4)之下,跨第五纬线(3-5)之上,以及落第六纬线(3-6)之下;
第十一经线(2-3)位于落第一纬线(3-1)之下,跨第二纬线(3-2)之上,落第三纬线(3-3)之下,跨第四纬线(3-4)之上,落第五纬线(3-5)之下,以及跨第六纬线(3-6)之上;
第十二经线(2-4)位于跨第一纬线(3-1)之上,落第二纬线(3-2)之下,跨第三纬线(3-3)之上,落第四纬线(3-4)之下,跨第五纬线(3-5)之上,以及落第六纬线(3-6)之下;
第十三经线(2-5)位于落第一纬线(3-1)之下,跨第二纬线(3-2)之上,落第三纬线(3-3)之下,跨第四纬线(3-4)之上,落第五纬线(3-5)之下,以及跨第六纬线(3-6)之上;
第十四经线(2-6)位于跨第一纬线(3-1)之上,落第二纬线(3-2)之下,跨第三纬线(3-3)之上,落第四纬线(3-4)之下,跨第五纬线(3-5)之上,以及落第六纬线(3-6)之下;
d、第二组经线(2)和第二组纬线(4)交织后,第九经线(2-1)、第十经线(2-2)、第十一经线(2-3)、第十二经线(2-4)、第十三经线(2-5)和第十四经线(2-6)分别跨第七纬线(4-1)之上,落第八纬线(4-2)、第九纬线(4-3)、第十纬线(4-4)、第十一纬线(4-5)、第十二纬线(4-6)、第十三纬线(4-7)和第十四纬线(4-8)之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经线(1)和第二组经线(2)均为单根纱线、且两组经线颜色不同,第一组纬线(3)和第二组纬线(4)均为单根纱线、且两组纬线颜色不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24929XU CN201695141U (zh) | 2010-06-13 | 2010-06-13 | 一种色织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24929XU CN201695141U (zh) | 2010-06-13 | 2010-06-13 | 一种色织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95141U true CN201695141U (zh) | 2011-01-05 |
Family
ID=43396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22492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95141U (zh) | 2010-06-13 | 2010-06-13 | 一种色织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9514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09467A (zh) * | 2011-09-27 | 2012-04-11 | 东华大学 | 一种交织与浮长镶嵌方格形电磁屏蔽机织物及其用途 |
CN106983426A (zh) * | 2017-05-03 | 2017-07-28 | 高密市益涛纺织有限公司 | 蜂窝式护肤巾 |
-
2010
- 2010-06-13 CN CN201020224929XU patent/CN20169514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09467A (zh) * | 2011-09-27 | 2012-04-11 | 东华大学 | 一种交织与浮长镶嵌方格形电磁屏蔽机织物及其用途 |
CN106983426A (zh) * | 2017-05-03 | 2017-07-28 | 高密市益涛纺织有限公司 | 蜂窝式护肤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26443U (zh) | 一种菱形双向弹力提花沙发套面料 | |
CN201695141U (zh) | 一种色织布 | |
CN202170394U (zh) | 一种抗皱仿真丝面料 | |
CN202273034U (zh) | 一种仿棉面料 | |
CN201942836U (zh) | 一种天丝与涤纶交织面料 | |
CN102268764A (zh) | 一种复合丝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 |
CN201695143U (zh) | 一种新型双层布 | |
CN210684077U (zh) | 一种格子面料 | |
CN203212730U (zh) | 一种时尚且悬垂性好的面料 | |
CN206614871U (zh) | 一种负离子超弹性高档针织牛仔面料 | |
CN206858752U (zh) | 一种阳离子小提花面料 | |
CN205893535U (zh) | 一种色织太阳花面料 | |
CN220183491U (zh) | 一种四面弹力纱布 | |
CN105082646A (zh) | 一种薄纱网面面料 | |
CN104452018A (zh) | 一种具有光影效果的浮雕面料 | |
CN221028900U (zh) | 一种接结双层立体肌理面料 | |
CN201770817U (zh) | 一种交织小提花布 | |
CN202208802U (zh) | 一种不易褪色且柔软舒适的面料 | |
CN203077747U (zh) | 一种全涤剪花布 | |
CN221113108U (zh) | 一种防静电防紫外的弹力涤纶坯布 | |
CN202865487U (zh) | 一种仿色织双层布 | |
CN203144624U (zh) | 一种轻薄、耐洗的蕾丝花边 | |
CN202925237U (zh) | 保暖纬弹仿毛雪花绒 | |
CN201292433Y (zh) | 复合装饰布 | |
CN209775728U (zh) | 一种耐晒型交织凹凸双弹人棉面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6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