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60835U - 拉索式强夯机 - Google Patents
拉索式强夯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60835U CN201660835U CN2009202760973U CN200920276097U CN201660835U CN 201660835 U CN201660835 U CN 201660835U CN 2009202760973 U CN2009202760973 U CN 2009202760973U CN 200920276097 U CN200920276097 U CN 200920276097U CN 201660835 U CN201660835 U CN 2016608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major
- leveling
- drag
- assembled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拉索式强夯机,由行走部分、提升部分、动力部分、支架部分和辅助转弯部分组成。强夯机支架部分是由一条主杆、主杆调平梁、调平油缸、一条副杆、四条拉索和一套组合平台通过销轴(或球轴)连接而成的。组合平台通过销轴与主杆调平梁连接,调平油缸通过销轴连接组合平台和主杆调平梁,主杆调平梁通过销轴和主杆连接,主杆通过销轴和副杆连接,副杆通过球轴和组合平台连接。主杆呈倒“L”型。两条拉索分别连接主杆调平梁的两端和主杆杆头远离副杆一端的两侧,另两条拉索分别连接主杆杆头靠近副杆的一端的两侧并通过组合平台上的两个导向滑轮和拉索刹车齿条连接起来。当场地不平时,松开拉索刹车,由调平油缸调平调平梁,调平梁带动主杆和副杆铅垂与地面。当刹住拉索刹车齿条时,主杆侧向受力得到约束。组合平台成“目”字形,可根据强夯夯点间距改变组合平台尺寸,夯锤在组合平台中心实现夯击地面。辅助转弯部分是在在组合平台的靠近履带的两个侧面分别安有一个辅助转弯千斤顶,顶起一侧的履带用另一侧的履带实现大角度转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用于岩土工程的强夯施工。
背景技术
当今在强夯施工中,人们普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龙门架作为强夯施工机械。在强夯施工中,履带吊的选型是根据强夯的能级确定的,在8000kN.m以上高能级强夯中,选用的都是50吨以上的履带吊,龙门架截面尺寸相应的也需要大,重量也更大。施工工序是这样的,在完成一个夯点后,先松背绳,向后倒车,向后拉夯锤,收紧背绳,提升龙门架,再提夯锤就位,人工把龙门架推开,提锤,松背绳,倒车,开始夯击,其工序操作复杂,对司机的技术要求高,经常出现由于配合原因造成伤害工人和翻车事故。夯点是按矩阵方式布置的,因此强夯机在完成一行后转入下一行。受场地限制,强夯机履带长,施工场地松软,强夯机要完成调头非常困难,经常会发生履带脱轨、支重轮轴断裂、履带断裂等问题,并且大大浪费了工作时间。在原地转弯,需要强大动力,通常履带吊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按转弯来标定的。在施工中,龙门架的稳定性是由履带吊保证的,施工场地不平、下陷等经常因龙门架失稳而造成翻车事故。极少数公司研发的尚处在试验阶段的专用强夯机没有脱离履带式起重机的范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稳定性问题,只是单方面加大了起重机的起重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程序,避免翻车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将支撑部分通过组合平台直接安装在履带上,平台呈“目“字型,夯锤就在组合平台中间实现夯击场地。完成一个夯点后,提起夯锤移机到下一个夯点,夯锤始终处于强夯机的中心位置,避免了失稳带来的翻车等严重后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拉索式强夯机,由行走部分、提升部分、动力部分、支架部分和辅助转弯部分组成。
强夯机支架部分是由一条主杆、主杆调平梁、调平油缸、一条副杆、四条拉索和一套组合平台通过销轴连接而成的。组合平台通过销轴与主杆调平梁连接,调平油缸通过销轴连接组合平台和主杆调平梁,主杆调平梁通过销轴和主杆连接,主杆通过销轴和副杆连接,副杆通过球轴和组合平台连接。主杆呈倒“L”型。两条拉索分别连接主杆调平梁的两端和主杆杆头远离副杆一端的两侧,另两条拉索分别连接主杆杆头靠近副杆的一端的两侧并通过组合平台上的两个导向滑轮和拉索刹车齿条连接起来。当场地不平时,松开拉索刹车,由调平油缸调平调平梁,调平梁带动主杆和副杆铅垂与地面。当刹住拉索刹车齿条时,主杆侧向受力得到约束。组合平台成“目”字形,可根据强夯夯点间距的大小改变组合平台尺寸,因为当夯点间距太小时没有及时回填的夯坑影响夯机正常通过。组合平台中的桥型梁,其目的是加高强夯机的部分离地高度,便易强夯机能顺利跨过夯锤,给安装、维修带来方便。工作时夯锤位于组位合平台内。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部分并非刚性框架,各结构件之间采用销轴连接,地面不平及部分下沉造成组合平台变形,在刚性系统支架中容易引起焊口开裂,而销轴连接系统则有效的避免了焊口开裂问题。
辅助转弯部分是在组合平台的靠近履带的两个侧面分别安有一个辅助转弯千斤顶,当要大角度转弯时,启动一端的千斤顶,千斤顶通过回转盘支在地面上,使这一侧的履带几乎离地,整台夯机的几乎一半的重量集中在千斤顶上,另一侧的履带通过行走就会使整机围绕千斤顶做弧形运动,实现轻松转向,完成转向后收回千斤顶和回转盘,使用千斤顶辅助转弯大大降低了转弯力矩,节省了动力,提高了履带的使用寿命。
提升部分由卷扬、钢丝绳、导向滑轮、定滑轮组、动滑轮组和脱钩器组成。其中的定滑轮组安装在主杆杆头中心位置上。
行走部分由两条履带组成,履带由电机或液压马达提供动力。
动力部分由发动机或电机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提高了强夯机的移动灵活性,加强了强夯机的整体稳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拉索式强夯机示意图
图中1履带 2支撑梁 3辅助转弯千斤顶 4发动机(电机) 5减速机6卷扬 7组合平台 8调平油缸 9调整梁支座 10调平梁 11主杆 12主杆拉索 13导向滑轮 14定滑轮组 15副杆拉索 16调节梁 17夯锤 18桥型梁 19副杆 20拉索刹车齿条 21拉索导向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整个支架部分通过支撑梁(2)安装在履带(1)上,组合平台上的预留开口卡在支撑梁(2)上。在支架部分中主杆(11)通过销轴与副杆(19)连接,组合平台(7)通过球轴副杆(19)连接,组合平台(7)通过销轴与调平梁(10)连接,调平梁(10)通过销轴和调整支座(9)连接。调平油缸(8)通过销轴连接调平梁(10)和组合平台(7),组合平台(7)可通过更换调节梁(16)和桥型梁(18)来改变自身的跨度尺寸。辅助转弯千斤顶(3)通过法兰安装在组 合平台(7)上。卷扬(6)、减速机(5)和发动机(4)安装在靠近主杆(11)一侧的组合平台(7)上。副杆拉索(15)分别连接在主杆(11)杆头靠近副杆一端的两侧,然后通过拉索导向滑轮(21)和拉索刹车齿条(20)连接在一起。
Claims (3)
1.一种拉索式强夯机,由行走部分、提升部分、动力部分、支架部分和辅助转弯部分组成,其特征是:强夯机支架部分是由主杆、副杆、调平梁、调平油缸、四条拉索和组合平台通过销轴连接而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拉索式强夯机,其特征是:在组合平台的靠近履带的两个侧面分别安有一个辅助转弯千斤顶。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拉索式强夯机,其特征是:两条拉索分别连接主杆调平梁的两端和主杆杆头远离副杆一端的两侧,另两条拉索分别连接主杆杆头靠近副杆的一端的两侧并通过组合平台上的两个导向滑轮和拉索刹车齿条连接起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760973U CN201660835U (zh) | 2009-12-08 | 2009-12-08 | 拉索式强夯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760973U CN201660835U (zh) | 2009-12-08 | 2009-12-08 | 拉索式强夯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60835U true CN201660835U (zh) | 2010-12-01 |
Family
ID=43231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27609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60835U (zh) | 2009-12-08 | 2009-12-08 | 拉索式强夯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6083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55507A (zh) * | 2015-08-21 | 2015-12-16 | 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强夯机的监控系统及方法 |
CN105544497A (zh) * | 2016-02-03 | 2016-05-04 | 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公司 | 主杆调平门架式强夯机 |
-
2009
- 2009-12-08 CN CN2009202760973U patent/CN20166083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55507A (zh) * | 2015-08-21 | 2015-12-16 | 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强夯机的监控系统及方法 |
CN105544497A (zh) * | 2016-02-03 | 2016-05-04 | 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公司 | 主杆调平门架式强夯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60650B (zh) | 50m/1430t双幅整体箱梁架设工艺 | |
CN201474704U (zh) | 针梁式液压钢模台车 | |
CN111945580B (zh) | 一种大弧度曲线型钢箱梁桥面架设方法 | |
CN108677742A (zh) | 全预制桥墩、承台及梁体装配化施工的移动悬臂式架桥机 | |
CN201151881Y (zh) | 轮轨式提梁机 | |
CN102296585B (zh) | 一种液压顶升式强夯机 | |
CN110820602A (zh) | 一种单台节段箱梁架桥机及其操作方法 | |
CN208533370U (zh) | 一种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架设施工的架桥机 | |
CN201660835U (zh) | 拉索式强夯机 | |
CN201943062U (zh) | 一种步履式强夯机 | |
CN201473861U (zh) | 门架式专用强夯机 | |
CN101955133A (zh) | 一种移动式起重机及制造移动式起重机的方法 | |
CN201534972U (zh) | 主杆调平门架式强夯机 | |
CN202809475U (zh) | 全液压全自动控制隧道仰拱栈桥 | |
CN2740667Y (zh) | 顶压式液压振动压桩机 | |
CN212769477U (zh) | 上跨在建铁路深路堑公路桥梁双机协同吊装系统 | |
CN202214717U (zh) | 一种液压顶升式强夯机 | |
CN109274232B (zh) | 用于大型电机的液压龙门吊穿芯安装方法 | |
CN208717748U (zh) | 一种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架桥机支腿装置 | |
CN208748535U (zh) | 一种箱梁架设用兼容高铁单双线架梁的双梁步履式架桥机 | |
CN205501980U (zh) | 主杆调平门架式强夯机 | |
CN112627059A (zh) | 一种墩梁一体化架桥机和过孔施工方法 | |
CN111717798A (zh) | 上跨在建铁路路堑公路桥箱梁多机协同吊装系统及工艺 | |
CN208183540U (zh) | 钢箱梁安装用桥面吊机 | |
CN203007843U (zh) | 一种变幅桥面吊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Termination date: 2016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