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49686U - 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 Google Patents
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49686U CN201649686U CN2010200614547U CN201020061454U CN201649686U CN 201649686 U CN201649686 U CN 201649686U CN 2010200614547 U CN2010200614547 U CN 2010200614547U CN 201020061454 U CN201020061454 U CN 201020061454U CN 201649686 U CN201649686 U CN 2016496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constructional column
- font
- steel
- steel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包括原结构墙体、钢板、角钢、对拉螺栓、拉结钢筋,是在原结构墙体外部由钢板和对拉螺栓套箍住墙体形成组合构造柱。组合构造柱和周边墙体间植入拉结钢筋。该抗震加固构造柱针对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形式,可以有“一”字形和“十”字形。钢板或者角钢粘贴在构造柱表面,对拉螺栓将钢板或者角钢拉结起来,与柱体形成牢固整体。与传统抗震加固构造柱相比,具有安全实用,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工期短,不破坏墙体,不影响外观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砌体结构抗震加固领域。
背景技术
砌体结构中,构造柱在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延性、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砌体结构房屋的加固改造中,抗震加固构造柱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的构造柱主要根据《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规定设定,其方法是:在按国家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需要设置抗震加固构造柱的位置,将原有墙体全部拆除,并把留下的两边墙体打成马牙槎,然后制作钢筋笼放置于墙体中,用更高标号的混凝土浇捣,形成抗震构造柱。这也是目前加固行业中抗震加固构造柱的传统做法。
上述传统的抗震加固构造柱存在下列明显缺陷:
1、破坏墙体,影响结构安全。砌体强度很低、构件(如窗间墙)尺寸较小多年代久远的历史保护建筑,本来就不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若拆除墙体,将有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在拆除的过程中即引起倒塌。
2、整体性难以保证。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主要依靠马牙槎来实现,在墙体拆除的过程中,几乎无法形成真正的马牙槎,加上新柱子在施工过程中,其拉结筋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难以实现构造柱在地震中的整体连接作用。
3、施工难度大、造价高、工期长、影响外观。上述传统的抗震加固构造柱,涉及到钢筋笼连接、支模和浇捣混凝土等,且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需要较长的技术间歇时间,而这些在加固施工过程中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施工过程极其复杂,施工难度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抗震加固构造柱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济、适用、安全的全新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构造柱。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包括原结构墙体、钢板、角钢、对拉螺栓、拉结钢筋等构件。它是这样设置的:在原结构墙体外部两侧由钢板(角钢)和对拉螺栓套箍住墙体形成组合构造柱,组合构造柱和周边墙体间植入拉结钢筋。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针对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形式加以实现,其形式主要根据纵横墙体相交位置来确定,可以分为“一”字形和“十”字形。
“一”字形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在“一”字形墙中设置构造柱的墙体部位向两边墙体的延伸段植入拉结钢筋,在设置构造柱的墙体部位的两侧外表面粘贴钢板,粘贴钢板完成后用对拉螺栓将两侧钢板拉紧并和原墙体形成可靠的紧密连接,通过对拉螺栓的作用,钢板对其核心区墙体形成三向受压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一”字形组合抗震构造柱。
“十”字形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在“T”字形外墙转角处须设置构造柱的墙体部位,向两边墙体的延伸段植入拉结钢筋,在设置构造柱的“十”字形外墙部位的内外两侧表面粘贴钢板,在纵横钢板交接处进行焊接,也可以在内侧转角处各粘贴一片角钢,粘贴钢板(角钢)完成后用对拉螺栓将两侧钢板(角钢)拉紧并和原墙体形成“十”字形的可靠的紧密连接,通过对拉螺栓的作用,钢板(角钢)对其核心区墙体形成三向受压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十”字形组合抗震构造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不破坏原结构的基础上,用钢板、角钢、对拉螺栓、拉结钢筋与原有墙体构成牢固的整体性结构,达到增强抗震能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抗震加固构造柱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安全:该种做法不破坏墙体,它主要是在原墙体外围粘贴钢板或角钢,不会对墙体产生损坏,对原有强度不同的墙体都安全适用。
2、整体性好:通过墙体外部钢板或角钢与螺栓形成牢固的套箍,其整体性好,克服了重新浇注混凝土构造柱的传统做法中整体性不好的致命弱点。
3、施工方便、造价低: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模板支护,主要工序植筋、粘贴钢板、螺栓锚固等的施工过程均较简单,且容易实现。
4、大大节约工期:从清理外墙面到对拉螺栓的锚固,施工过程环环相扣,施工流程顺畅,相对于传统的需要大量技术间歇时间的浇筑混凝土的加固方法,大大缩短了工期,体现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5、可真正确保“修旧如旧”:本实用新型对墙面几乎没有影响,很好的保护了建筑物的立面,不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外观形象,尤其适用于对立面要求较高的历史保护建筑。对一般建筑,也更好的切合了人们对建筑外观的审美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形墙体中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横剖面俯视图;
图2是“十”形内墙相交处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横剖面俯视图。
图1和图2中:1.需设置构造柱部位的墙体,2.构造柱周围墙体,3.拉结钢筋,4.钢板,5.角钢,6.对拉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一”字形抗震加固构造柱:该抗震构造柱一般设于通长的墙体中,构造柱的宽度与墙体宽度相同,长度不小于200mm。具体设置方法是:首先在“一”字形墙中设置构造柱部位的墙体(1),向两边墙体的延伸段即构造柱周围墙体(2)按构造要求植入拉结钢筋(3),上述拉结钢筋(3)是通长的,从构造柱边缘向两边延伸长度不小于500mm,拉结钢筋(3)的直径不小于6mm,拉结钢筋(3)末端应设置90°的弯钩,弯钩长度不小于20d(d为拉结钢筋直径)。然后在设置构造柱部位的墙体(1)的两侧外表面粘贴钢板(4),钢板(4)厚度一般不小于4mm,钢板(4)的宽度不小于300mm,并应在两边沿纵向方向打出孔洞以便安装对拉螺栓(6),孔的直径根据对拉螺栓(6)的大小确定,孔洞纵向间距不大于500mm。当粘贴钢板(4)完成后用对拉螺栓(6)将两侧钢板拉紧并和原墙体形成可靠的紧密连接,上述对拉螺栓(6)的直径不小于12mm,通过对拉螺栓的作用,钢板对其核心区墙体形成三向受压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一”字形组合抗震构造柱。
图2为“十”字形抗震加固构造柱。该抗震构造柱一般设于纵横墙体呈“十”字形相交的部位,构造柱的宽度与墙体宽度相同,长度不小于200mm。具体设置方法是:首先在“T”字形外墙转角处设置构造柱部位的墙体(1),向两边墙体的延伸段即构造柱周围墙体(2)按构造要求植入拉结钢筋(3),上述拉结钢筋(3)从构造柱边缘向两边延伸长度不小于500mm,钢筋的直径不小于6mm,拉结钢筋3在远离构造柱末端应设置90°的弯钩,其要求同前,在靠近构造柱端应设置135°的弯钩,弯钩伸入墙体长度不小于20d(d为拉结钢筋3直径)。然后在设置构造柱的“十”字形外墙部位的内外两侧表面粘贴钢板(4),钢板厚度一般不小于4mm,钢板不小于50mm,在纵横钢板(4)交接处应进行焊接,也可以在内侧转角处粘贴一片角钢(5)。粘贴钢板(4)(角钢5)完成后用对拉螺栓(6)将两侧钢板(4)(角钢)拉紧并和原墙体形成“十”字形的可靠的紧密连接,通过对拉螺栓(6)的作用,钢板对其核心区墙体形成三向受压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十”字形组合抗震构造柱。
Claims (4)
1.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其特征是:所述构造柱是由原结构墙体与钢板、角钢、对拉螺栓、拉结钢筋等构件组合而成,是在原结构墙体外部两侧由钢板、角钢和对拉螺栓套箍住原结构墙体形成组合构造柱,组合构造柱和周边墙体间植入拉结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其特征是:所述构造柱的结构形式可以有“一”字形和“十”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其特征是:所述“一”字形抗震加固构造柱设于通长的墙体中,所设置构造柱的墙体部位及向两边墙体的延伸段植入拉结钢筋,在设置构造柱的墙体部位的两侧外表面粘贴钢板,用对拉螺栓将两侧钢板拉紧并和原墙体形成可靠的紧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其特征是:所述“十”字形抗震加固构造柱设于纵横墙体呈“十”字形相交部位,在“十”字形外墙转角处所设置构造柱的墙体部位及向两边墙体的延伸段植入拉结钢筋,在设置构造柱的“十”字形外墙部位的内外两侧表面粘贴钢板,在纵横钢板交接处进行焊接,也可以在内侧转角处各粘贴一片角钢,用对拉螺栓将两侧钢板、角钢拉紧并和原墙体形成“十”字形的可靠的紧密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0614547U CN201649686U (zh) | 2010-01-19 | 2010-01-19 | 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0614547U CN201649686U (zh) | 2010-01-19 | 2010-01-19 | 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49686U true CN201649686U (zh) | 2010-11-24 |
Family
ID=43114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06145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49686U (zh) | 2010-01-19 | 2010-01-19 | 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49686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8124A (zh) * | 2010-06-07 | 2010-10-13 | 南昌大学 | 砌体结构新型抗震加固构造柱 |
CN103089025A (zh) * | 2011-11-08 | 2013-05-08 | 上海美创建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 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构造柱的制造方法 |
CN103147458A (zh) * | 2013-02-27 | 2013-06-12 | 同济大学 | 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 |
CN103758358A (zh) * | 2014-01-06 | 2014-04-30 | 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钢板角钢组合构造柱和粘锚钢板砌体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
-
2010
- 2010-01-19 CN CN2010200614547U patent/CN20164968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8124A (zh) * | 2010-06-07 | 2010-10-13 | 南昌大学 | 砌体结构新型抗震加固构造柱 |
CN103089025A (zh) * | 2011-11-08 | 2013-05-08 | 上海美创建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 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构造柱的制造方法 |
CN103147458A (zh) * | 2013-02-27 | 2013-06-12 | 同济大学 | 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 |
CN103147458B (zh) * | 2013-02-27 | 2014-12-10 | 同济大学 | 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 |
CN103758358A (zh) * | 2014-01-06 | 2014-04-30 | 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钢板角钢组合构造柱和粘锚钢板砌体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103758358B (zh) * | 2014-01-06 | 2016-05-04 | 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钢板角钢组合构造柱和粘锚钢板砌体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58124A (zh) | 砌体结构新型抗震加固构造柱 | |
CN201546370U (zh) | 一种新型的抗震加固构造柱 | |
CN201554237U (zh) | 保留外墙抗震加固结构 | |
CN208586936U (zh) | 一种控保砖混建筑托梁拆墙施工装置 | |
CN204983662U (zh) | 一种对拉螺杆与钢管排架组合单侧支模装置 | |
CN103993753A (zh) | 传统石砌房屋角箍拉结加固系统及施工工艺 | |
CN104295109B (zh) | 老旧小区不入户阳台快速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1649686U (zh) | 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 |
CN103088842A (zh) | 毛石挡土墙加固单面模板支撑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12583186U (zh) | 一种用于装配式结构的可调节拉杆式悬挑型钢脚手架 | |
CN205712590U (zh) |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与预制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结构 | |
CN103061408B (zh) | 一种设置明柱暗梁的强约束混凝土核心筒 | |
CN206752693U (zh) | 一种箍筋加密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与柱拼接节点 | |
CN201671227U (zh) | 对角线布置带翼缘十字型钢src柱 | |
CN104675138B (zh) | 一种用于隔声降噪改造的板式阳台加固方法 | |
CN208534081U (zh) | 一种老建筑构造柱的改造结构 | |
CN103498572B (zh) | 石结构外加夹板梁及夹板柱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203603525U (zh) | 石结构外加夹板梁及夹板柱加固结构 | |
CN204098519U (zh) | 老旧小区不入户阳台快速加固结构 | |
CN201610597U (zh) | 一种新型的抗震加固圈梁 | |
CN211899791U (zh) | 一种预制楼板预留孔采用穿钢拉杆加固砌体结构 | |
CN207092382U (zh) | 一种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疲劳性能结构 | |
CN107143137A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夹心外墙丁字墙处现浇模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3640257U (zh) | 一种悬挑式脚手架的支座 | |
CN107023078A (zh) | 装配现浇组合式叠合箱网梁楼盖及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2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