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40999U - 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40999U
CN201640999U CN2010201698501U CN201020169850U CN201640999U CN 201640999 U CN201640999 U CN 201640999U CN 2010201698501 U CN2010201698501 U CN 2010201698501U CN 201020169850 U CN201020169850 U CN 201020169850U CN 201640999 U CN201640999 U CN 201640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eading device
myopia prevention
book
myop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698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圣贵
宋秋玲
李培胜
刘美香
朱兴智
Original Assignee
朱兴智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朱兴智 filed Critical 朱兴智
Priority to CN2010201698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40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40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409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挡杆,支架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弯折设置,支架弯折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压书装置;两个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挡杆,可以使中、小学生在读书学习时保持正确的坐姿,使中、小学生的眼睛与书本保持足够远的距离,从而降低了近视的发生率;由于支架远离支撑杆的一侧顺时针弯折,弯折一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压书装置设置在支撑板上,所以在看书时,可以将书本翻开,然后用压书装置将书本压紧,从而不需要使用双手捧书进行学习,方便了中、小学生的读书和学习。

Description

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近视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与桌子可拆卸连接的防近视阅读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学生患近视眼病的人居高不下,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为预防近视,特别是预防中、小学生的近视,除应有适当的照明外,学生读写时的坐姿更重要。中、小学生在读写时,上身应坐直,眼睛应距书本一尺左右。但是,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或在家庭写作业时,常常不能自觉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写字时眼睛离桌子太近,久而久之,不良的读、写习惯导致了中、小学生近视的高发率。中、小学生在看书时,总喜欢将书本斜向竖起,正对自己的眼睛,这样会减轻疲劳,特别是小学生或中学生,起到保护视力作用。但在桌子上捧着书存在以下几种缺点:一是会忽近忽远,尤其是小学生在读书时往往摆动着身子;二是手容易疲劳,比较吃力;三是当看着书写字时,双手无法捧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中、小学生在学习时保持正确的坐姿、降低近视的发生率、读书学习方便的防近视阅读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挡杆,所述支架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弯折设置,所述支架弯折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压书装置。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支撑杆竖直设置。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支撑杆的上部弯折设置。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支撑杆的上部顺时针弯折。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支架远离支撑杆的一侧顺时针弯折。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支架与桌面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弯折一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压书装置设置在支撑板上。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压书装置包括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压书架。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压书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书架位于支撑板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两个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挡杆,可以使中、小学生在读书学习时保持正确的坐姿,使中、小学生的眼睛与书本保持足够远的距离,从而降低了近视的发生率;由于支架远离支撑杆的一侧顺时针弯折,弯折一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压书装置设置在支撑板上,所以在看书时,可以将书本翻开,然后用压书装置将书本压紧,从而不需要使用双手捧书进行学习,方便了中、小学生的读书和学习。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近视阅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图。
图中:
1-桌面;2-支架;3-支撑板;4-压书架;5-基座;6-固定螺栓;7-支撑杆;8-挡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包括支架2,支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7,两个支撑杆7之间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挡杆8,支架2远离支撑杆7的一侧弯折设置,支架2弯折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压书装置。
支撑杆7竖直设置,支撑杆7的上部弯折设置,支撑杆7的上部顺时针弯折。
支架2远离支撑杆7的一侧顺时针弯折,支架2靠近支撑杆7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6与桌面1固定可拆卸连接,固定螺栓6的数量为四个,支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
弯折一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压书装置设置在支撑板3上。
压书装置包括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的基座5,基座5上设置有压书架4,压书架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书架4位于支撑板3的两端,压书架4可以沿其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可以调整压书架4的位置。
中、小学生在读书学习时,可以通过挡杆8使中、小学生在读书学习时保持正确的坐姿,使中、小学生的眼睛与书本保持足够远的距离,从而降低近视的发生率;在读书学习过程中,可以将书本翻开,然后用压书架4将书本压紧,从而不需要使用双手捧书进行学习,方便了中、小学生的读书和学习。

Claims (9)

1.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包括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7),所述两个支撑杆(7)之间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挡杆(8),所述支架(2)远离支撑杆(7)的一侧弯折设置,所述支架(2)弯折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压书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竖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的上部弯折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的上部顺时针弯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远离支撑杆(7)的一侧顺时针弯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与桌面(1)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一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压书装置设置在支撑板(3)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书装置包括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的基座(5),所述基座(5)上设置有压书架(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书架(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书架(4)位于支撑板(3)的两端。
CN2010201698501U 2010-04-26 2010-04-26 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40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698501U CN201640999U (zh) 2010-04-26 2010-04-26 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698501U CN201640999U (zh) 2010-04-26 2010-04-26 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40999U true CN201640999U (zh) 2010-11-24

Family

ID=43106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6985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40999U (zh) 2010-04-26 2010-04-26 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409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4545A (zh) * 2018-12-07 2019-04-16 安徽瀚洋纸品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练习本
CN109720117A (zh) * 2018-12-07 2019-05-07 安徽瀚洋纸品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防近视练习本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4545A (zh) * 2018-12-07 2019-04-16 安徽瀚洋纸品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练习本
CN109720117A (zh) * 2018-12-07 2019-05-07 安徽瀚洋纸品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防近视练习本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81035U (zh) 折叠可调式读写板
CN204734094U (zh) 一种语文教学用阅读架
CN205547923U (zh) 一种语文教学用阅读架
CN201640999U (zh) 一种防近视阅读装置
CN201452085U (zh) 教师用方便讲桌
CN202525500U (zh) 一种阅读装置
CN107212603A (zh) 一种学生桌
CN202386118U (zh) 手持式书本阅读架
CN204599774U (zh) 一种便携式文科教学用具
CN201664061U (zh) 一种可仰起桌面的桌子
CN208837247U (zh) 一种可调节的书本放置架
CN201585647U (zh) 一种读书架
CN214179570U (zh) 一种语文教学规范阅读书架
CN2474001Y (zh) 小学生预防近视器
CN203524122U (zh) 一种阅读用防近视装置
CN207772685U (zh) 一种高中语文学习资料辅助夹持器
CN201073097Y (zh) 一种书托
CN201410833Y (zh) 写字姿势纠正器
CN101361620A (zh) 防近视矫姿多功能课桌
CN202378530U (zh) 一种可以矫正坐姿的学生笔
CN102048376A (zh) 姿势坐标架
CN205082919U (zh) 一种多功能学习用具
CN202723003U (zh) 教师用方便讲桌
CN203302610U (zh) 一种语文学习用手持式阅读架
CN201509899U (zh) 一种预防近视桌撑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