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84494U - 车辆前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副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84494U CN201484494U CN2009201344326U CN200920134432U CN201484494U CN 201484494 U CN201484494 U CN 201484494U CN 2009201344326 U CN2009201344326 U CN 2009201344326U CN 200920134432 U CN200920134432 U CN 200920134432U CN 201484494 U CN201484494 U CN 2014844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ng arm
- branch
- bolt
- vertical beam
- right ver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前副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后横梁、左摆臂、右摆臂,左纵梁前端焊接第一支架,左摆臂具有第一分支、第二分支,第一分支与第一支架固接,左纵梁具有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左纵梁下表面焊接有第一安装螺母及第二安装螺母,左摆臂第二分支设置圆柱体,圆柱体内孔装有安装杆,安装杆的两端具有第一螺栓孔及第二螺栓孔,其中设置有第一螺栓及第二螺栓,第一螺栓及第二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螺母及第二安装螺母螺纹连接,从而将左摆臂固定在左纵梁上,右摆臂通过同样的方式固定在右纵梁上。本实用新型左纵梁与右纵梁均只焊接有一个用于连接左摆臂与右摆臂的支架,能够保证副车架的整体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前副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舒适、操控、节能等要求也日渐严格,为了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适应节能需求,越来越多的汽车摈弃了骨架式的车身结构,转而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减小了车重,提高了节能效果,同时为了提高舒适性,悬架与车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传统的低级别轿车,出于性能要求及成本的考虑,前副车架的结构也越趋简单化,而对于较高级别的汽车,出于对噪声、振动、成本等多方面的要求考虑,前副车架采用双横臂的悬架结构或更高级的悬架结构。
现有技术中,左、右摆臂是通过4个焊接在副车架上的支架与副车架固定连接的(左右各2个),此结构支架数目过多,并且过多的支架焊接在副车架上,会影响副车架的整体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副车架上焊接支架过多影响副车架的整体刚度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车辆副车架,该副车架左纵梁与右纵梁上均只焊接有一个用于连接左摆臂及右摆臂的支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辆前副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后横梁、左摆臂、右摆臂,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前端及右纵梁前端固接,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后端及右纵梁后端固接,所述左纵梁前端焊接有第一支架,所述左摆臂具有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及第三分支,第一分支与第一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三分支连接车架,所述左纵梁具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所述左纵梁的下表面与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对应的位置焊接有第一安装螺母及第二安装螺母,所述左摆臂第二分支的末稍设置有一具有内孔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内孔中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两端具有第一螺栓孔及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及第二螺栓孔中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栓及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及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螺母及第二安装螺母螺纹连接,从而将左摆臂固定在左纵梁上,所述右纵梁的结构与左纵梁相同,所述右摆臂与左摆臂结构相同,所述右摆臂固定到右纵梁的方式与上述左摆臂固定到左纵梁的方式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副车架,左纵梁与右纵梁与左摆臂及右摆臂连接处均只焊接有一个支架,不仅结构简单,同时还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焊接支架过多影响前副车架的整体刚度的问题,保证前副车架的整体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前副车架一个实施例的前副车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另一方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前副车架一个实施例的左摆臂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前副车架一个实施例的左摆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副车架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前横梁3、后横梁4、左摆臂5、右摆臂,所述前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前端11及右纵梁前端21固接,所述后横梁4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后端12及右纵梁后端22固接,所述左纵梁前端11焊接有第一支架7,所述右纵梁前端21焊接有第二支架,所述左摆臂5具有第一分支51、第二分支52及第三分支53,第一分支51与第一支架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三分支连接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具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安装孔13及第二安装孔14,所述左纵梁1的下表面与第一安装孔13及第二安装孔14对应的位置焊接有第一安装螺母8及第二安装螺母9,所述左摆臂第二分支52的末稍设置有一具有内孔的圆柱体521,所述圆柱体的内孔中装有安装杆522,所述安装杆522的两端具有第一螺栓孔5221及第二螺栓孔5222,所述第一螺栓孔5221及第二螺栓孔5222中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栓523及第二螺栓524,所述第一螺栓523及第二螺栓524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3及第二安装孔14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螺母8及第二安装螺母9螺纹连接,从而将左摆臂5固定在左纵梁1上,所述右纵梁2的结构与左纵梁1相同,所述右摆臂与左摆臂5结构相同,所述右摆臂通过同样的方式固定在右纵梁2上,实际上左纵梁与右纵梁是沿车身中线对称设置的,左摆臂、右摆臂也是沿沿车身中线对称连接在左纵梁及右纵梁上的。相比现有技术,由于左纵梁与右纵梁与左摆臂及右摆臂连接处均只焊接有一个支架,不仅结构简单,同时还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焊接支架过多影响前副车架的整体刚度的问题,保证前副车架的整体刚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纵梁1及右纵梁2上均设置有容纳所述左摆臂圆柱体及右纵梁圆柱体的凹槽,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在左纵梁上表面及右纵梁上表面焊接支架的方式,凹槽可以容纳左摆臂圆柱体及右纵梁圆柱体,使得前副车架更加紧凑,并且前副车架在此处的高度也降低不少,有利于其它零部件的安装。
Claims (2)
1.一种车辆前副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后横梁、左摆臂、右摆臂,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前端及右纵梁前端固接,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后端及右纵梁后端固接,所述左纵梁前端焊接有第一支架,所述左摆臂具有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及第三分支,第一分支与第一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三分支连接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具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所述左纵梁的下表面与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对应的位置焊接有第一安装螺母及第二安装螺母,所述左摆臂第二分支的末稍设置有一具有内孔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内孔中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两端具有第一螺栓孔及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及第二螺栓孔中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栓及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及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螺母及第二安装螺母螺纹连接,从而将左摆臂固定在左纵梁上,所述右纵梁的结构与左纵梁相同,所述右摆臂与左摆臂结构相同,所述右摆臂固定到右纵梁的方式与上述左摆臂固定到左纵梁的方式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及右纵梁上均设置有容纳所述左摆臂圆柱体及右纵梁圆柱体的凹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344326U CN201484494U (zh) | 2009-07-30 | 2009-07-30 | 车辆前副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344326U CN201484494U (zh) | 2009-07-30 | 2009-07-30 | 车辆前副车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84494U true CN201484494U (zh) | 2010-05-26 |
Family
ID=42423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34432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84494U (zh) | 2009-07-30 | 2009-07-30 | 车辆前副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844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10322A (zh) * | 2014-09-12 | 2014-12-17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 |
-
2009
- 2009-07-30 CN CN2009201344326U patent/CN20148449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10322A (zh) * | 2014-09-12 | 2014-12-17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 |
CN104210322B (zh) * | 2014-09-12 | 2016-04-06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439116U (zh) | 一种适用于后驱或四驱车型的后副车架总成 | |
CN207328692U (zh) | 一种新型倒三轮电动车 | |
WO2022156506A1 (zh) | 一种挤压型材和铸造组合型电动车前副车架 | |
CN203651907U (zh) | 一种可拆卸式副车架结构 | |
CN210478331U (zh) | 一种轻量型空气悬架 | |
CN104442252A (zh) | 中型客车用x型导向臂结构的前空气悬架 | |
CN201520178U (zh) | 一种模块化的汽车悬架 | |
CN201484494U (zh) | 车辆前副车架 | |
CN202557616U (zh) | 一种副车架结构 | |
CN202806272U (zh) | 一种多功能摆臂 | |
CN217022662U (zh) | 能同时兼顾多种配置车型的铝合金前副车架 | |
CN204367797U (zh) | 中型客车用x形导向臂结构的前空气悬架 | |
CN214451307U (zh) | 一种挤压型材和铸造组合型电动车前副车架 | |
EP4023533A1 (en) | Rear subframe assembly | |
CN212605435U (zh) | 一种五连杆后副车架 | |
CN209305654U (zh) | 电动汽车的半承载式车身的车架结构 | |
CN204173020U (zh) | 一种轻质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 |
CN208760804U (zh) | 摩托车车架及其摩托车 | |
CN203651894U (zh) |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 | |
CN111873774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后置后驱系统 | |
CN201736789U (zh) | 汽车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 | |
CN204586354U (zh) | 汽车前轴 | |
CN219277614U (zh) | 一种长跨度管式侧梁 | |
CN221678818U (zh) | 一种方形结构铸形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 | |
CN202448898U (zh) | 蓄电池固定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