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76970U - 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76970U CN201476970U CN2009201700725U CN200920170072U CN201476970U CN 201476970 U CN201476970 U CN 201476970U CN 2009201700725 U CN2009201700725 U CN 2009201700725U CN 200920170072 U CN200920170072 U CN 200920170072U CN 201476970 U CN201476970 U CN 2014769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loading test
- hanger bracket
- weighing platform
- flat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包括称重平台和位于所述称重平台下方的承重平台,所述承重平台包括上平板、下平板和位于所述上平板于所述下平板之间的支撑立柱,所述上平板与所述称重平台之间均匀设置至少两个称重传感器,作动元件位于所述下平板中心下方,所述举起或降下所述承重平台和所述称重平台的作动元件的顶端与所述下平板中心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悬架加载试验台结构合理、能够测量悬架实车状态以及零部件状态对其垂直向上加载标定、数据精确、加载方便实用、调节简单,维护方便且性能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台,特别是涉及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担负着支撑车体、保证行驶平稳和安全的重要任务,人们为了提高悬架系统的各项性能,往往采用优化悬架参数的方法。近年来有一些悬架试验台被在试验中个别使用,但是这样的悬架试验台的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精确度不高,而且不能同时进行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上横向和纵向的加载试验。现在的悬架载荷谱标定试验需要一套给悬架加载的试验台,但是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试验台,能够的悬架系统向上加载的试验台来满足汽车悬架系统垂直方向加载试验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测量悬架实车状态以及零部件状态对其垂直向上加载标定、数据精确、加载方便实用、调节简单,维护方便且性能稳定可靠的悬架加载试验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包括称重平台和位于所述称重平台下方的承重平台,所述承重平台包括上平板、下平板和位于所述上平板于所述下平板之间的支撑立柱,所述上平板与所述称重平台之间均匀设置至少两个称重传感器,作动元件位于所述下平板中心下方,所述举起或降下所述承重平台和所述称重平台的作动元件的顶端与所述下平板中心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还可以是:
包括称重平台和位于所述称重平台下方的承重平台,所述承重平台包括上平板、下平板和位于所述上平板于所述下平板之间的支撑立柱,所述上平板与所述称重平台之间均匀设置至少两个称重传感器,作动元件位于所述下平板中心下方,所述举起或降下所述承重平台和所述称重平台的作动元件的顶端与所述下平板中心接触。
所述称重平台上设置可自由滑动的滑板,所述滑板设有水平面,悬架系统设置于所述滑板的水平面上。
所述滑板的水平面设有横向和/或纵向加载装置。
所述上平板与所述称重平台之间均匀设置四个称重传感器。
所述上平板与所述称重平台之间在所述上平板四个角位置处各设置一个称重传感器。
所述称重平台与所述各称重传感器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承重平台两侧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上平板和所述下平板侧边连接,所述导轨沿一导向立柱沿垂直方向运动,所述导向立柱两侧面铅垂设有导向槽,所述导轨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所述导轨与所述承重平台通过螺栓外套设螺母连接,所述螺栓与螺栓孔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上平板与所述下平板之间设置加强筋。
所述称重平台上设有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其包括称重平台和位于称重平台下方的承重平台,承重平台包括上平板、下平板和位于上平板于下平板之间的支撑立柱,上平板与称重平台之间均匀设置至少两个称重传感器,作动元件位于下平板中心下方,举起或降下承重平台和称重平台的作动元件的顶端与下平板中心接触。这样悬架系统搁置于称重平台上,下平板下方的作动元件向上推动承重平台和称重平台上升,对悬架系统进行垂直方向加载,同时均匀设置的称重传感器显示垂直载荷测量值,即对悬架系统进行垂直载荷的标定,由于至少两个称重传感器使得载荷测量更加准确,作动元件位于下平板下方使得加载更加方便,调节方便,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实施例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导向立柱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加强筋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水平横向加载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水平纵向加载示意图。
图号说明
1…称重平台 2…承重平台 3…作动元件
4…称重传感器 5…滑板 6…横向加载装置
7…纵向加载装置 8…导向立柱 9…导向槽
10…加强筋 21…上平板 22…下平板
23…导轨 24…支撑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悬架加载试验台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请参考图1至图5中相关各图,包括称重平台1和位于称重平台1下方的承重平台2,称重平台1架设于所述承重平台2上,承重平台2的作用是承担悬架系统以及称重平台1的重量并传递位于其下方的作动元件3的垂直向上的加载力。称重平台1的作用是承载悬架系统,同时对悬架垂直加载的力进行传递。具体的承重平台2包括上平板21、下平板22和位于上平板21于下平板22之间的支撑立柱24,支撑立柱24的作用是支撑上平板21,上平板21与称重平台1之间均匀设置至少两个称重传感器4,称重传感器4的作用是测量垂直加载力的大小,称重传感器4可以是上海聪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测力/称重传感器4,可以是柳州桂仪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精度称重传感器4,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厂家的称重传感器4,只要是能够测量作动元件3对悬架系统垂直方向的加载载荷即可。作动元件3位于下平板22中心下方,作动元件3可以是液压机,也可以是气缸,具体可以是液压千斤顶、气动千斤顶,或者是丝杆千斤顶,其主要是能够举起或降下承重平台2和称重平台1即可,即只要是能够间接对悬架系统施加垂直向上的加载力即可。举起或降下承重平台2和称重平台1的作动元件3的顶端与下平板22中心接触方便对悬架系统进行垂直加载。这样,悬架系统搁置于称重平台1上,下平板22下方的作动元件3向上推动承重平台2和称重平台1上升,作动元件3对悬架系统进行垂直方向加载,同时均匀设置的称重传感器4显示垂直加载载荷测量值,即对悬架系统进行垂直载荷的标定,由于均匀设置至少两个称重传感器4使得载荷测量更加准确,作动元件3位于下平板22下方使得加载更加方便,调节方便,维护方便。
具体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请参考图1至图5中相关各图,还可以是在具体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称重平台1上表面设置可自由滑动的滑板5,滑板5为上下层结构,滑板5的下层固定在称重平台7上,滑板5的下层与上层之间设有滚珠,上层在滚珠上自由滑动,上层与下层边缘可以有弹性带连接。滑板5设置水平面,而悬架系统设置在所述滑板5的水平面上,由于滑板5设置在称重平台1上,所以滑板5的设置使得可以将其他小型机械或是悬架系统的零部件进行称重和加载载荷标定。进一步,在所述滑板5的水平面设有横向和/或纵向加载装置7,加载装置也就是以前面所述的作动元件3,横向加载装置6是对悬架系统进行水平方向侧向加载载荷测量,而纵向装置是对悬架系统进行水平纵向加载载荷测量,所以可以根据试验过程中的需要,在滑板5上单独设置横向加载装置6或单独设置纵向加载装置7,还可以是根据试验需要,同时设置横向加载装置6和纵向加载装置7,即这样结构的悬架加载试验台,即可以同时对悬架系统进行垂直方向、水平侧向(横向)和水平纵向加载载荷的测量与标定。扩大了试验台的使用范围,提高悬架加载试验台的标定效率。
具体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请参考图1至图5中相关各图,在具体实施例一和具体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平板21与所述称重平台1之间均匀设置四个称重传感器4,设置四个称重传感器4的优点在于这样测量更加准确,提高标定的精确度。更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上平板21与所述称重平台1之间在所述上平板21四个角位置处各设置一个称重传感器4,这样既保证了四个称重传感器4是均匀设置,也保证了称重平台1上悬架系统的平稳,进一步提高测量标定的精确度。各进一步,所述称重平台1与所述各称重传感器4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调节各个螺栓进而调节整个称重平台1与地面的平行度,也就是调整使得垂直方向加载力更加平均显示在各称重传感器4上,避免因称重平台1倾斜而造成测量不准确显现发生,提高加载载荷标定准确度。
具体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请参考图1至图5中相关各图,在具体实施例一、具体实施例二和具体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承重平台2两侧设有导轨23,所述导轨23与所述上平板21和所述下平板22侧边连接,所述导轨23沿所述导向立柱8沿垂直方向运动,所述导向立柱8两侧面设有铅垂方向的导向槽9,所述导轨23位于所述导向槽9内滑动。这样,作动元件3推动承重平台2带动称重平台1上升时,由于导轨23在导向立柱8的铅垂设置的导向槽9内滑动,保证承重平台2和称重平台1沿铅垂方向上升或下降。这样的结构能够保证整体承重平台2和称重平台1能够沿铅垂方向升降,确保垂直方向加载载荷准确度高。更进一步,所述导轨23与所述承重平台2通过螺栓外套设螺母连接,所述螺栓与螺栓孔之间留有间隙,留有间隙的作用是通过调节螺栓与螺栓孔之间的间隙保证承重平台2与导轨23之间相互垂直。其同样能够保证整体承重平台2和称重平台1能够沿铅垂方向升降,确保垂直方向加载载荷准确度高。
具体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请参考图1至图5中相关各图,在具体实施例一至四任意一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平板21与所述下平板22之间设置加强筋10。加强筋10的设置可以提高承重平台2的强度,避免因悬架系统比较重而压坏承重平台2,或者是向一方向倾斜,造成加载载荷测量不准确情况发生。更进一步,加强筋10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加强筋10为呈十字交叉形状的两块板构成。这样,加强筋10提高强度更高,由于作动元件3是在下平板22中央下方设置,十字交叉的加强筋10保证在作动元件3作用的区域强度最高。另外,还可以在称重平台1上设置夹具来夹住悬架或者是其他的零部件。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称重平台和位于所述称重平台下方的承重平台,所述承重平台包括上平板、下平板和位于所述上平板于所述下平板之间的支撑立柱,所述上平板与所述称重平台之间均匀设置至少两个称重传感器,作动元件位于所述下平板中心下方,所述举起或降下所述承重平台和所述称重平台的作动元件的顶端与所述下平板中心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平台上设置可自由滑动的滑板,所述滑板设有水平面,悬架系统设置于所述滑板的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的水平面设有横向和/或纵向加载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板与所述称重平台之间均匀设置四个称重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板与所述称重平台之间在所述上平板四个角位置处各设置一个称重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平台与所述各称重传感器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平台两侧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上平板和所述下平板侧边连接,所述导轨沿一导向立柱沿垂直方向运动,所述导向立柱两侧面铅垂设有导向槽,所述导轨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与所述承重平台通过螺栓外套设螺母连接,所述螺栓与螺栓孔之间留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板与所述下平板之间设置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平台上设有夹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700725U CN201476970U (zh) | 2009-08-17 | 2009-08-17 | 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700725U CN201476970U (zh) | 2009-08-17 | 2009-08-17 | 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76970U true CN201476970U (zh) | 2010-05-19 |
Family
ID=42413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70072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76970U (zh) | 2009-08-17 | 2009-08-17 | 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7697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20032B (zh) * | 2009-08-17 | 2011-04-06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 |
CN102032986A (zh) * | 2010-11-09 | 2011-04-27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横向试验加载机构 |
-
2009
- 2009-08-17 CN CN2009201700725U patent/CN20147697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20032B (zh) * | 2009-08-17 | 2011-04-06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 |
CN102032986A (zh) * | 2010-11-09 | 2011-04-27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横向试验加载机构 |
CN102032986B (zh) * | 2010-11-09 | 2013-10-30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横向试验加载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81629B (zh) | 车用绳轮式玻璃升降器自锁试验装置 | |
CN103645009A (zh) | 一种扭矩扳手检定仪 | |
CN103630380B (zh) | 车体强度试验转向架加载装置及加载方法 | |
CN105158064A (zh) | 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式连续梁试验反力加载架 | |
CN201476970U (zh) | 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 | |
CN204758209U (zh) | 电动缸加载叠加式力标准机 | |
CN101620032B (zh) | 一种悬架加载试验台 | |
CN103293067B (zh) | 一种悬浮双向可调式瞬时力测量装置 | |
CN104807592A (zh) | 电动缸加载叠加式力标准机 | |
CN203657714U (zh) | 一种用于叶片立式框架测具的叶片定位装夹装置 | |
CN115112484B (zh) | 一种桥梁吊杆受拉强度测试装置 | |
CN103424697B (zh) | 电机疲劳测试机 | |
KR100950253B1 (ko) | 웨이트 밸런싱 장치 및 방법 | |
CN205655791U (zh) | 一种通讯壳体综合检测设备 | |
CN208621732U (zh) | 一种电机对拖测试设备 | |
CN203587278U (zh) | 一种扭矩扳手检定仪 | |
CN102788661B (zh) | 轿厢重力中心测试仪 | |
CN203455177U (zh) | 车体强度试验转向架加载装置 | |
CN211826241U (zh) | 一种四探针测试仪的定位支架 | |
CN203414578U (zh) | 电机疲劳测试机 | |
CN203770968U (zh) | 一种自动调平装置 | |
CN203241306U (zh) | 一种悬浮双向可调式瞬时力测量装置 | |
CN217542701U (zh) | 一种光伏玻璃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 | |
CN205991801U (zh) | 一种电梯围裙板的平面度检测装置 | |
CN209877934U (zh) | 平面度自动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