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29859Y - 带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 - Google Patents
带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329859Y CN201329859Y CNU2008202197029U CN200820219702U CN201329859Y CN 201329859 Y CN201329859 Y CN 201329859Y CN U2008202197029 U CNU2008202197029 U CN U2008202197029U CN 200820219702 U CN200820219702 U CN 200820219702U CN 201329859 Y CN201329859 Y CN 20132985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ke
- rod
- push
- push rod
- brake sho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2 antagnos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38 tea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它从根本上解决现有鼓式制动器的的制动摩擦力不足的问题,其包括制动底板、制动分泵和制动间隙自调装置、前、后制动蹄,其技术要点是:推杆包括组合上推杆及下推杆,在后制动蹄上端将驻车拉臂的上端与支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支臂的中部利用销轴与后制动蹄铰接,上前推杆叉口张紧在前制动蹄上,上后推杆叉口张紧在驻车拉臂和后制动蹄上;下推杆前端铰接在前制动蹄上,杆后端张紧在支臂下端的弧形凹槽内。其结构设计合理,制动蹄与制动鼓的制动面接触充分,增大了其间的制动摩擦力,使得汽车坡道停车无须辅助驻车制动,停车安全、方便,既提高了驻车机构的制动可靠性,又延长了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液压鼓式制动器,特别是一种带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它适用于各类汽车的驻车制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领域仍广泛应用液压鼓式制动器的驻车机构,其鼓式制动器的主流采用内张式结构,它主要由通过螺栓固定在轿壳上的制动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轮轮辋上的制动鼓、组装在制动底板上的制动分泵、制动间隙自调装置、组装在制动鼓内的通过制动蹄拉簧和推杆与制动底板连接的两个制动蹄等零部件组成。现有驻车机构大多采用单个推杆推动两个对称设置的制动蹄进行驻车制动,只能使制动蹄制动面部分地张紧在制动鼓制动面上,制动蹄制动面利用不充分,并受结构限制,在推杆推动力无法增大的情况下,导致制动蹄与制动鼓间的制动摩擦力不足;尤其当坡道停车时,车容易向下滑行,需司机踩脚刹车或挂挡进行辅助驻车制动,很不方便。也有的液压鼓式制动器增加了驻车制动间隙自动补偿装置,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58775C的“鼓式制动器组件”、具有以伺服制动模式或者驻车制动模式操纵制动器的结构,液压鼓式制动器将制动分泵本体作为驻车制动的推杆;CN1528626A的“驻车时自调的鼓式制动器”,所采用的自调拨板一端钩部钩于驻车拉臂,另一端钩头与自调装置总成的棘轮啮合,驻车时能够实现间隙的自动补偿,以此试图达到既能避免制动间隙随摩擦片磨损而逐渐增大,又能减少自调拨板的重复调整的无效动作的目的。在专利公告号为CN201100344Y的“一种鼓式制动器”中公开了一种设置拨动棘轮的自动拨动装置,同样为实现制动器的制动间隙调整,来提高鼓式制动器的安全性能和制动性能。然而由于鼓式制动器制动性能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制动蹄上制动面与制动鼓间的制动摩擦力,上述专利中采用的驻车制动间隙自动补偿装置只是在制动蹄摩擦片磨损时,以保持驻车制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驻车制动摩擦力不足的老大难问题。故现有的液压鼓式制动器的驻车机构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它从根本上解决现有鼓式制动器的制动蹄制动面利用不充分、制动蹄与制动鼓间的制动摩擦力不足的问题,其结构设计合理,制动蹄制动面与制动鼓制动面接触充分,与同类产品相比,在推杆推力相同的情况下,增大了制动蹄与制动鼓间的制动摩擦力,汽车坡道停车无须辅助驻车制动,停车安全、方便,既提高了驻车机构的制动可靠性,又延长了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带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包括固定在轿壳上的制动底板、组装在制动底板上的制动分泵和制动间隙自调装置、通过拉簧和推杆连接在制动底板上的前、后制动蹄,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推杆包括由调整棘轮连接的上前推杆和上后推杆组合成的上推杆及下推杆,在所述后制动蹄的两侧面分别设置驻车拉臂和支臂,并在后制动蹄上端通过销轴将所述驻车拉臂的上端与所述支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所述支臂的中部利用销轴与后制动蹄铰接,通过上推杆拉簧,将所述上前推杆前端的叉口张紧在前制动蹄上,将所述上后推杆后端叉口张紧在所述驻车拉臂和所述后制动蹄上;所述下推杆前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前制动蹄上,杆后端通过下推杆拉簧张紧在所述支臂下端的弧形凹槽内。
所述上推杆调整棘轮的一端与所述上后推杆螺纹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上前推杆的内孔中。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积极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采用上、下双推杆推动前、后制动蹄进行驻车制动,用来替代现有技术采用的单个推杆推动的驻车机构,所以能克服其存在的制动蹄制动面利用不充分、制动蹄与制动鼓间的制动摩擦力不足的缺陷。该液压鼓式制动器的结构设计合理,利用铰接在后制动蹄两侧面的驻车拉臂和支臂的巧妙移动,分别推动组合上推杆和下推杆同时、同步动作,使制动蹄制动面与制动鼓制动面充分接触,与现有液压鼓式制动器相比,在其推杆推动力相同的情况下,极大地增加了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制动摩擦力,无需脚刹车或挂挡进行辅助驻车制动即可实现汽车的坡道停车,且停车安全、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能从根本上解决驻车制动摩擦力不足的老大难问题,从而进一步保证驻车机构的制动可靠性,也延长了液压鼓式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单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H向轴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1中沿E-E线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上推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驻车机构的一种工作原理图。
图中序号说明:
1下推杆拉簧、2驻车拉线托架、3铆钉、4制动蹄下拉簧、5制动蹄支座、6制动蹄压板、7销轴、8下推杆、9制动底板、10驻车拉线、11自调臂拉簧、12销轴、13前制动蹄、14自调臂、15上推杆拉簧、16制动分泵、17销轴、18支臂、19后制动蹄、20销轴、21驻车拉臂、22压盖、23制动蹄压簧、24制动蹄限位杆、25上前推杆、26调整棘轮、27上后推杆、28制动鼓。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10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该带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包括固定在轿壳经(图中未示出)上的制动底板9,组装在制动底板9上的常用的制动分泵16和由自调臂拉簧11、利用销轴12铰接在前制动蹄13上的自调臂14等组成的制动间隙自调装置,通过拉簧和双推杆连接在制动底板9上的前制动蹄13、后制动蹄等件。其中制动分泵16通过螺栓固定在制动底板9上;自调臂14通过销轴12联结在制动底板9上。
双推杆包括由调整棘轮26连接的上前推杆25和上后推杆27组合成的上推杆以及下推杆8。为了使组合上推杆的调整棘轮26的一端与上后推杆27螺纹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在上前推杆25的内孔中,并可在上前推杆25中滑动,以便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整组合上推杆两端的距离。为了确保组合上推杆和下推杆8能同时、同步动作,在后制动蹄19的两侧面分别设置驻车拉臂21和支臂18。其中支臂18的形状如图1所示,在后制动蹄19的上端通过销轴17将支臂18的上端与驻车拉臂21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支臂18的中部利用销轴20与后制动蹄19铰接,并通过上推杆拉簧15,将上前推杆25前端的叉口张紧在前制动蹄13上,将上后推杆27后端叉口张紧在驻车拉臂21和后制动蹄19上。下推杆8前端通过销轴7铰接在前制动蹄13上,下推杆8后端通过下推杆拉簧1张紧在支臂18下端的弧形凹槽内。上述组件形成了具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一种液压鼓式制动器。
下面通过图10叙述本实用新型驻车制动的工作过程:用驻车拉线10拉动驻车拉臂21,驻车拉臂21通过支点K推动上推杆水平向移动,同时绕支点K转动,并通过销轴17带动支臂18绕销轴20转动,从而使支臂18推动下推杆8水平向移动,最终:上前推杆25推动前制动蹄13上部,其水平推力为F1,下推杆8通过销轴7推动前制动蹄13下部,其水平推力为F2,使前制动蹄13比较均匀地压靠在制动鼓制动面上;同时F1和F2的反作用力通过支臂18及销轴20,推动后制动蹄19,其水平推力为F3,将后制动蹄19比较均匀地压靠在制动鼓制动面上,从而实现上下双推杆同时推动将前后制动蹄压靠在制动鼓制动面上,使得制动蹄与制动鼓制动面接触充分。
根据需要,上述液压鼓式制动器中的组件也可以对称布置安装。
Claims (2)
1、一种带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包括固定在轿壳上的制动底板、组装在制动底板上的制动分泵和制动间隙自调装置、通过拉簧和推杆连接在制动底板上的前、后制动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包括由调整棘轮连接的上前推杆和上后推杆组合成的上推杆及下推杆,在所述后制动蹄的两侧分别设置驻车拉臂和支臂,并在后制动蹄上端通过销轴将所述驻车拉臂的上端与所述支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所述支臂的中部利用销轴与后制动蹄铰接,通过上推杆拉簧,将所述上前推杆前端的叉口张紧在前制动蹄上,将所述上后推杆后端叉口张紧在所述驻车拉臂和所述后制动蹄上;所述下推杆前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前制动蹄上,杆后端通过下推杆拉簧张紧在所述支臂下端的弧形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推杆调整棘轮的一端与所述上后推杆螺纹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上前推杆的内孔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2197029U CN201329859Y (zh) | 2008-11-25 | 2008-11-25 | 带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2197029U CN201329859Y (zh) | 2008-11-25 | 2008-11-25 | 带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329859Y true CN201329859Y (zh) | 2009-10-21 |
Family
ID=41223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219702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29859Y (zh) | 2008-11-25 | 2008-11-25 | 带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329859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99691A (zh) * | 2014-04-22 | 2014-07-02 | 重庆市璧山宏向汽配有限公司 | 拉臂式制动器的间隙调节装置 |
CN104533989A (zh) * | 2014-12-01 | 2015-04-2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行车领从蹄驻车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 |
CN114633615A (zh) * | 2022-03-30 | 2022-06-17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制动驱动高度集成的智能轮毂电机 |
-
2008
- 2008-11-25 CN CNU2008202197029U patent/CN20132985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99691A (zh) * | 2014-04-22 | 2014-07-02 | 重庆市璧山宏向汽配有限公司 | 拉臂式制动器的间隙调节装置 |
CN104533989A (zh) * | 2014-12-01 | 2015-04-2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行车领从蹄驻车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 |
CN104533989B (zh) * | 2014-12-01 | 2017-01-04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行车领从蹄驻车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 |
CN114633615A (zh) * | 2022-03-30 | 2022-06-17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制动驱动高度集成的智能轮毂电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12398B (zh) | 带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 | |
CN102996684B (zh) | 高增力盘式制动器 | |
CN203836031U (zh) | 带智能补偿装置的气压浮钳盘式制动器 | |
CN114233776B (zh) | 一种新型汽车电子机械制动器 | |
CN210455200U (zh) | 一种轻型飞机脚蹬装置 | |
CN108757778A (zh) | 一种电控液压集成式多缸制动钳 | |
CN201329859Y (zh) | 带有上下双推杆驻车机构的液压鼓式制动器 | |
CN201963773U (zh) | 滑动钳盘式制动器 | |
CN202193067U (zh) | 一种拖拉机前轮行车制动装置 | |
CN2729418Y (zh) | 汽车气压浮钳型双推盘盘式制动器总成 | |
CN112065888A (zh) | 采用制动材料的载重汽车盘式制动器 | |
CN208417334U (zh) | 自增力式盘式制动器 | |
CN210423494U (zh) | 一种电磁综合鼓式制动器 | |
CN2921436Y (zh) | 一种汽车后轮液压行车制动兼机械驻车制动浮盘式制动器 | |
CN218320322U (zh) | 单轨吊车用制动装置 | |
CN116834704A (zh) | 一种新能源拖拉机的制动系统 | |
CN201310581Y (zh) | 一种液压自增力盘式制动器 | |
CN211343800U (zh) | 一种带驻车功能的可自调的自增力式行车鼓式制动器 | |
CN205632441U (zh) | 一种电动客车用应急辅助刹车 | |
CN205479017U (zh) | 一种基于摩擦移位的双刹片刹车单元 | |
CN2898430Y (zh) | 瓦块式重力制动器 | |
CN208719203U (zh) | 一种电控液压集成式多缸制动钳 | |
CN114165537A (zh) | 一种带有驻车功能的电子机械制动器 | |
CN103332221B (zh) | 可靠转向与制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 | |
CN203098639U (zh) | 一种叉车刹车制动器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