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地板总成增打搬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车身地板总成增打 搬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企业生产产能和效率的要求也日益提 高,在不影响生产质量的同时,要求企业不断地以滚动模式发展,变更现有的生 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加速提高产能。现有的多车型混合流水作业的柔性生
产线中的车身地板总成的增打岗位,只有一个增打站,由5名员工操作完成一 工作循环要120秒左右(7万台/年),且是通过吊车等其他搬运工具将工件移动 进行增打,这样不仅耗时,而且生产效率低,浪费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移动特性、增打效率高的汽车车身地 板总成二次增打搬送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汽车车身地板总成 增打搬送装置,包括有:传送导轨;
依次设置在传送导轨上的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存放台;
在第一增打站与第二增打站之间做往复运动的第一转运车,在第二增打站 与存放台之间做往复运动的第二转运车;
在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的传送导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承载总成工件的 升降气缸,在第二增打站和存放台之间、存放台另一端分别设有用于冲击第一 转运车、第二转运车的顶回气缸;
在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的传送导轨之间分别设有用于将第一转运车、 第二转运车定位的卡位装置;
还包括有与所述卡位装置电气连接的锁紧气缸;
还包括用于控制顶回气缸且与其电气连接的顶回气路,用于控制升降气缸 且与其电气连接的升降气路,用于控制锁紧气缸且与其电气连接的锁紧气路。通过传送导轨上移动灵活的转运车在二个增打站和存放台之间往复运动并 结合各个气缸的配合,建立了一个增打、吊装、升降、手动推送、转运车往返 的完整工作循环过程,能够精确保证每件总成工件的两次增打时间,特别针对 总成工件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能有效、有序快速进行。
所述第一转运车、第二转运车下底面凸设有停止块;所述卡位装置为由左 夹持臂和右夹持臂组成的具液压弹性的八字形夹持臂,该左右夹持臂用于将停 止块限位;所述锁紧气缸一端分别与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锁紧气路电气连接。通过凸起的停止块和具有液压弹性的夹持臂配合,使得可 以自动上锁,定位方便可靠,结构简单。
所述停止块与所述左夹持臂、右夹持臂的接触面为斜面。停止块与左夹持 臂、右夹持臂为斜面接触,这样使得停止块受到两侧的挤压力均匀,进一步保 证转运车的定位效果。
所述传送导轨为角铁导轨,第一转运车、第二转运车的滑轮与角铁导轨为v 形面接触。V形的滑轮与角铁导轨接触,能保证滑轮的在导轨上滑动速度更快, 更平稳。
所述第一转运车、第二转运车靠近顶回气缸的一端上分别设有接受顶回气 缸冲击力的挡板。顶回气缸通过冲击该挡板,可分别将第二转运车从存放台顶 回第二增打站、第一转运车从第二增打站顶回第一增打站,方便可靠,结构简 单。
第一转运车、第二转运车上设有承接杆。承接杆的设置有助于转运车能方 便承接从升降气缸降到转运车上的总成工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从增打开始到完成件被吊走 的整个过程,流程清晰,易于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12万台的生产需要 (90秒/台),该种装置成本低,且结构简单,方便维护,易于扩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运车与传送导轨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八字形夹持臂工作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增打站等待第一转运车回来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增打站等待第二转运车回来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转运车回到第二增打站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转运车在存放台定位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增打站气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传送导轨,2、第一增打站,3、第二增打站,4、存放
台,5、第一转运车,6、第二转运车,7、升降气缸,71、升降气路,711、手 动开关,8、顶回气缸,81、顶回气路,811、手动开关,9、锁紧气缸,91、锁 紧气路,911、手动幵关,912、上锁气路,913、开锁气路,11、停止块,12、 八字形夹持臂,121、左夹持臂,122、右夹持臂,13、角铁导轨,14、滑轮,l5、 挡板,16、承接杆,17、总成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所示和图2所示,汽车车身地板总成增打搬送装置,包括有: 传送导轨1;依次设置在传送导轨1上的第一增打站2、第二增打站3、存放台4; 在第一增打站2与第二增打站3之间做往复运动的第一转运车5,在第二增打站
3与存放台4之间做往复运动的第二转运车6;在第一增打站3、第二增打站4 的传送导轨1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承载总成工件17的升降气缸7,在第二增打站3 和存放台4之间、存放台5另一端分别设有用于冲击第一转运车5、第二转运车 6的顶回气缸8;
在第一增打站2、第二增打站3的传送导轨1之间分别设有用于将第一转运 车5、第二转运车6定位的卡位装置;还包括有与卡位装置电气连接的锁紧气缸 9;还包括用于控制顶回气缸8且与其电气连接的顶回气路81,用于控制升降气 缸7且与其电气连接的升降气路71,用于控制锁紧气缸9且与其电气连接的锁 紧气路91。
第一转运车5、第二转运车6下底面凸设有停止块11;卡位装置10包括由 左夹持臂121和右夹持臂122组成的具液压弹性的八字形夹持臂12,该左右夹 持臂用于将停止块11限位;锁紧气缸9 一端分别与左夹持臂121和右夹持臂122连接,另一端与锁紧气路91电气连接。
第一转运车5、第二转运车6靠近顶回气缸8的一端上分别设有接受顶回气 缸8冲击力的挡板15。第一转运车5、第二转运车6上设有承接杆16。
请参阅图3所示,传送导轨1为角铁导轨13,第一转运车5、第二转运车6 的滑轮14与角铁导轨13为V形面接触。
请参阅图4所示,以第一转运车5从第二增打站3回到第一增打站2为例 来说明八字形夹持臂12的工作过程;第一转运车5受到外力向第一增打站2运 行,当靠近右夹持臂122时,由于右夹持臂122与锁紧气缸9连接,且具有液 压的弹性,因此受到停止块ll的挤压后,右夹持臂122会向下弯曲释放气,从 而使得停止块11通过右夹持臂122的阻碍,靠近左夹持臂121,而左夹持臂121 是与右夹持臂122相对的,因此停止块11无法从右边挤压左夹持臂121,并受 到左夹持臂121的阻挡无法再向左移动,此时由于停止块11撤销了对右夹持臂 122的挤压力,右夹持臂122得以恢复到原有状态,从而使得停止块11被卡在 左右夹持臂之间,因此得到限位,在该位置等待总成工件。为保证较好的定位 及稳定效果,本实施例停止块11与左夹持臂121、右夹持臂122的接触面为斜 面,这样停止块ll受到两侧的挤压力均匀,进一步保证转运车的定位效果。
请参阅图5所示,地板总成工件17从总成夹具工位吊运后,首先放置在第 一增打站2,此时第一增打站2的升降气缸7处于顶起状态承接总成工件,气缸 定位销插入定位孔,吊机移开,可针对该工件进行补焊作业,完成操作后,即 等待第一转运车2回来,第一转运车5受到人力推动或者在第二增打站3受到 顶回气缸8的冲击力向第一增打站2运动,此时如图1所示,被第一增打站2 的夹持臂12卡位,第一转运车5被锁定之后,通过触动升降气路71上的手动 开关711,升降气缸7落下,总成工件17降置于第一转运车5的承接杆16上。 第二增打站3等待第二转运车6从存放台4回来与上述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详 述。
当总成工件17降落到第一转运车5后,通过触动锁紧气路91的手动开关 911,将右夹持臂122开锁下压,并通过外力推动第一转运车5向第二增打站3 运行(此时第二转运车6已经离开第二增打站3或被定位于存放台4上),当进入到第二增打站3时,与图4的方式相同,该第一转运车5被定位于第二增打
站3上,然后通过触动第二增打站3上的升降气路71的手动开关711,升降气 缸7上升,将总成工件17举起,此时第二次增打作用也开始;再触动第二增打 站3上锁紧气路91的手动开关911,将左夹持臂121开锁下压,此时可通过设 置在第二增打站3上顶回气缸8的顶回气路81,触动其手动开关811,将第一 转运车5顶回到第一增打站2。
以上是第一转运车5在第一增打站2和第二增打站3之间往复运动的一个 循环过程。
请参阅图6所示,当第一转运车5将总成工件17送到第二增打站3后,开 始第二次对总成工件17的增打作业,该第二增打站3等待第二转运车6从存放 台4回来,该过程与上述第一增打站2等待第一转运车5回来承载总成工件17 类似,在此不再详述。所不同的是,第二转运车6回到第二增打站3之前,第 一转运车5必须已经离开第二增打站3,否则会出现撞车的事故。
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当第二转运车6回到第二增打站3时,通过触动 升降气路71上的手动开关711,升降气缸7落下,总成工件17降落在第二转运 车6上后被承接杆16托住,通过触动锁紧气路91的手动开关911,将右夹持臂 122开锁下压,并通过外力推动第二转运车6向存放台4运行,停止块11通过 挤压存放台4上的左夹持臂121被定位,此时可通过吊车将完成两次增打作用 的总成工件17吊到G/W完成车总成工位,然后通过触动存放台4上顶回气路81 的手动开关811,将第二转运车6顶回到第二增打站3。
以上是第二转运车6在第二增打站3和存放台4之间往复运动的一个循环 过程。
当第二转运车6被定位于存放台4时,其回到第二增打站3的条件是:在 第二增打站3上的总成工件17被吊走,同时第一转运车5被顶回到第一增打站 2,此时的第二增打站3的升降气缸7和顶回气缸8的气体释放完成,而存放台 4上的锁紧气缸9和顶回气缸8气体充满,此时,才能将第二转运车6开锁并顶 回到第二增打站3。请参阅图9所示,在第二增打站3中包括有三条气路,与顶回气缸8电气 连接的顶回气路81,并由手动开关811控制,与升降气缸7电气连接的升降气 路71,并由手动开关711控制,该手动开关711分为分别控制升降的两个按钮 开关,与锁紧气缸9电气连接的锁紧气路91,并由手动开关911控制,其中锁 紧气路91分为两条支气路上锁气路912和开锁气路913分别与锁紧气缸91连 接,上锁气路912无气锁时的左右夹持臂处最低位此时小车可不受夹持臂夹持 而移动,升降气路71有气时工件处于最高位小车可以移动,在满足这两项条件 时顶回气缸8就可以将小车推到另一站接送工件了.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 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 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