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30104Y - 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230104Y CN201230104Y CNU2008200418173U CN200820041817U CN201230104Y CN 201230104 Y CN201230104 Y CN 201230104Y CN U2008200418173 U CNU2008200418173 U CN U2008200418173U CN 200820041817 U CN200820041817 U CN 200820041817U CN 201230104 Y CN201230104 Y CN 20123010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onnector assembly
- weld part
- holding parts
- camera mod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置于电子产品内的连接器组件,是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该连接器组件包括相机模块、承载该相机模块并与电路板连接的垫板及收容于垫板中的若干端子,所述端子与相机模块及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组件利用垫板及端子将相机模块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简化了连接器组件的结构,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相机模块用之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小型相机模块是内置于如移动电话或便携式终端机等电子产品内,使这些电子产品具有相机的拍照功能,通常,所述相机模块是通过连接器组件连接于电路板上。
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第101080854A号所揭示的一种相机模块用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是用于将相机模块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并包括绝缘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若干端子及由金属板形成的侧壁组件,侧壁组件是安装于底座并围成有收容相机模块的收容空间。所述端子具有延伸入收容空间并与相机模块达成电性接触的上接触部,以及延伸出连接器组件并可连接于电路板上的下接触部。该连接器组件可收容并固持相机模块,并通过端子达成相机模块及电路板的电性连接。但是,前述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底座、端子及侧壁组件等多个组件,所耗费材料较多,且制程较花费时间,在电子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且成本竞争激烈的今天,该连接器组件因其复杂的结构难以对电子产品整体成本的下降做出贡献。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连接器组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件,是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该连接器组件包括:相机模块、承载相机模块的塑料垫板及若干端子;所述垫板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及贯穿上、下表面的若干端子槽,所述相机模块是设置于该垫板的上表面上,而下表面与电路板相对设置;所述端子是固持于垫板的端子槽内,每一端子具有两焊接部,其中一焊接部临近上表面并与相机模块相互连接,而另一焊接部临近下表面并与电路板相对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塑料垫板及收容于塑料垫板中的若干端子实现相机模块与电路板的电性连接,相对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简单,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对接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对接前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图2中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方式中垫板及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方式中垫板及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三实施方式中垫板及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三实施方式中垫板及端子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四实施方式中垫板及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四实施方式中垫板及端子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1的第一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所述连接器组件1与电路板5电性连接,该连接器组件1包括相机模块2、承载该相机模块2的垫板3及收容于所述垫板3中的若干端子4,该垫板3为塑料形成的绝缘垫板。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相机模块2具有摄像组件21及收容所述摄像组件21的底座22,所述底座22具有底面23及焊接于该底面23上的若干锡球24。所述垫板3具有上表面31、下表面32及贯穿上、下表面的若干端子槽33,其中,上表面31用以安置相机模块2,下表面32面对并承载于电路板5上。所述下表面32设有与端子槽33对应的若干锡球34,该锡球34是一侧受热熔化且该受热侧焊接于所述下表面32,以方便后续组装作业。
端子4是收容于垫板3的端子槽33内,并包括以若干列排列的信号端子41及围绕排布于信号端子41外围的接地端子4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端子41及接地端子42的结构相同。请参阅图4所示,每一端子4为圆柱状并于两端设有两焊接部44,该焊接部44具有若干三角状突起45,该突起45围成容置空间以收容所述锡球24、34。该三角状突起45可对锡球24、34起导引作用以使锡球24、34可准确与对应的端子4配合。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组装时,将所述端子4收容于垫板3的端子槽33内,垫板3通过下表面32上的锡球34焊接于电路板5上,且通过锡球34与端子4形成电性接触;再将相机模块2焊接于垫板3的上表面31上,所述锡球24与端子4焊接并使相机模块2及垫板3形成电性接触。该连接器组件1通过垫板3及端子4将相机模块2与电路板5实现电性连接,其中,垫板3用于承载相机模块2并收容端子4,相对于先前技术中使用包括绝缘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若干端子及由金属板形成的侧壁组件的连接器组件实现相机模块与电路板的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由于结构简单,在不影响使用的同时可降低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1的垫板3的水平面积与相机模块2的水平面积大小大致相同,即所述垫板3未设有位于相机模块2外围的侧壁,从而,可减少相机模块2四周的壁厚,以适应连接器组件1的小型化发展趋势。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1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其中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未图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针对垫板3’及端子4’进行描述,所述端子4’包括以若干列排布的若干信号端子41’及围绕所述信号端子41’排布的若干接地端子42’。所述信号端子41’为板状,并具有基体411’及自基体411’上下两端弯折的焊接部412’,锡球可焊接于焊接部412’上,并分别连接相机模块及电路板,以达成电性连接。所述接地端子42’同样为板状,并具有基部421’及自基部421’两端弯折形成的焊接部422’,锡球可焊接于焊接部422’上,并分别连接相机模块及电路板,以形成接地路径。所述垫板3’为塑料制成,并设有收容信号端子41’及接地端子42’的若干端子槽33’。组装时,所述端子4’插入端子槽33’中。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1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其中本实施方式相机模块(未图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针对垫板3”及端子4”进行描述,所述端子4”包括以若干列排布的若干信号端子41”及围绕所述信号端子41”排布的若干接地端子42”。所述信号端子41”为金属板一体冲压成型,其包括基体411”、自基体411”两端弯折形成的焊接部412”及自基体411”侧缘向外弯折设置的固持部413”,该固持部413”的设置可使信号端子41”固持于垫板3”中,且固持部413”与基体411”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一角度,从而当信号端子4”排布时,所述固持部413”不会占用排布的空间。接地端子42”包括固持于垫板3”内的固持部421”、自固持部421”一端弯折的焊接部422”及自固持部421”另一端弯折的一对焊接脚423”。所述焊接脚423”通过锡球34”焊接于电路板(未图标)上,而两焊接脚423”相对独立设置可使锡球34”的焊接定位更加准确。所述垫板3”为塑料制成,并设有收容信号端子41”及接地端子42”的若干端子槽33”。组装时,所述端子4”插入端子槽33”中。
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1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其中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未图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针对垫板3”’及端子4”’包进行描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4”’包括以若干列排布的若干信号端子41”’及围绕所述信号端子41”’排布的若干接地端子42”’。其中,所述接地端子42”’与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接地端子42”结构相同。所述信号端子41”’为金属板一体冲压成型,其包括固持于垫板3”’内的固持部43”’、自固持部43”’一端弯折的第一焊接部431”’及自固持部43”’另一端延伸弯折的第二焊接部432”’。所述第二焊接部432”’包括自固持部43”’一侧缘水平延伸出的延伸部433”’及自延伸部433”’下端水平延伸出与第一焊接部431”’相对设置的焊接脚434”’,所述焊接脚434”’通过锡球34”’焊接于电路板上,且该焊接脚434”’与固持部43”’之间存在间隔使锡球34”’的焊接定位更加准确。所述垫板3”’为塑料制成,并设有收容信号端子41”’及接地端子42”’的若干端子槽33”’。组装时,所述端子4”’插入端子槽33”’中。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组件,是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组件包括:相机模块、承载相机模块的塑料垫板及若干端子;所述垫板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及贯穿上、下表面的若干端子槽,所述相机模块是设置于该垫板的上表面上,而下表面与电路板相对设置;所述端子是固持于垫板的端子槽内,每一端子具有两焊接部,其中一焊接部临近上表面并与相机模块相互连接,而另一焊接部临近下表面并与电路板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垫板不具有位于相机模块外围的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且接地端子设置于信号端子的四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模块具有底面,所述底面上设置有若干锡球,所述锡球与邻近垫板上表面的端子焊接部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垫板设有若干与邻近塑料垫板下表面的端子焊接部相连接的锡球,锡球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为圆柱状且端子的焊接部具有若干突起,该突起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锡球可容置于端子的容置空间内并与端子对应焊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为金属板状,且具有板状基体,所述焊接部是自基体两端弯折而形成。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基体、自基体两端弯折形成的焊接部及自基体侧缘向外弯折设置的固持部,固持部与基体于水平方向上形成一度。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固持于垫板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一端弯折的焊接部及自固持部另一端弯折的一对焊接脚。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固持于塑料垫板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一端弯折的第一焊接部及自固持部另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包括自固持部一侧缘水平延伸出的延伸部及自延伸部下端水平延伸出与第一焊接部相对设置的焊接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418173U CN201230104Y (zh) | 2008-07-17 | 2008-07-17 | 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418173U CN201230104Y (zh) | 2008-07-17 | 2008-07-17 | 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230104Y true CN201230104Y (zh) | 2009-04-29 |
Family
ID=40635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4181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30104Y (zh) | 2008-07-17 | 2008-07-17 | 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230104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70680A (zh) * | 2016-03-31 | 2016-08-17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和连接器中的端子分布方法 |
-
2008
- 2008-07-17 CN CNU2008200418173U patent/CN20123010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70680A (zh) * | 2016-03-31 | 2016-08-17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和连接器中的端子分布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703341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355215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60164Y (zh) | 电连接器 | |
KR101967069B1 (ko) | 굴곡부에 의해 접지 피스와 접촉하는 단자를 갖는 신호 커넥터 | |
CN103378492B (zh) | 电连接器 | |
CN2924831Y (zh) | 电性连接器结构 | |
CN101771210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20914U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213845577U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101136524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1142504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30104Y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20348147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855964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901978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2332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7852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579826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740910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42338Y (zh) | 电池座 | |
CN201266711Y (zh) | 电连接器端子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端子的电连接器 | |
CN201749972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1178175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48154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695786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1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