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80490Y - 用于液态高铅渣还原的底吹熔池还原炉 - Google Patents
用于液态高铅渣还原的底吹熔池还原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80490Y CN201080490Y CNU2007201529944U CN200720152994U CN201080490Y CN 201080490 Y CN201080490 Y CN 201080490Y CN U2007201529944 U CNU2007201529944 U CN U2007201529944U CN 200720152994 U CN200720152994 U CN 200720152994U CN 201080490 Y CN201080490 Y CN 20108049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ten bath
- reduction furnace
- bottom blowing
- blowing molten
- cylindrical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液态高铅渣还原的底吹熔池还原炉,底吹熔池还原炉是由筒体、筒体端头构成的圆筒型转炉,筒体上设有齿圈和滚圈,筒体靠滚圈座在托轮上;齿圈和滚圈固定在筒体圆周上,齿圈与减速机输出端的齿轮相啮合;还原炉底部或底侧部设固定气体喷枪的喷枪法兰;筒体上部设加料口、二次燃烧口和出烟口;还原炉上设进渣口,还原炉端头下半部设有底渣口和底铅口;还原炉上半部设有烧嘴口,还原炉下半部设有出渣口、虹吸出铅口,具有能耗低、工作环境好、投资少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铅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态高铅渣还原的底吹熔池还原炉。
背景技术
目前,代表我国铅冶炼最高水平的“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法”已在我国全面推广,使铅冶炼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由于受到鼓风炉的结构和工艺要求限制,底吹炉所产高铅渣熔体需经铸渣机铸成块才能进入鼓风炉进行还原,这样作业会有以下三点缺陷:一是高温熔渣冷却铸成块,造成了高铅渣熔体潜热的巨大浪费;二是鼓风炉炉体采用的是全水套作业,这样焦炭燃烧产生的热有很多被水套带走,水套冷却带走的热不能有效利用;三是高铅渣铸块在储存运输过程中会出现碎沫飞扬的现象,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生产环境的恶化。
在我国也有用“艾萨炉氧化----鼓风炉还原”的炼铅方法,同样存在上述缺陷。
而代表国际铅冶炼先进水平的QSL炼铅法所采用的装置除建设投资大,还有以下两个缺陷:一是将含铅物料的氧化和高铅渣的还原在同一个炉中进行,中间用隔墙隔开,这样容易造成隔墙损坏的现象;二是粉煤的供应存在着每支枪定量控制困难的缺陷。
针对上述不足,一种解决方法是申请号为200610066648.4、发明名称为“一种炼铅法以及用于实现该炼铅法的装置”,该方法采用的装置是用两个电热区进行焦炭还原,其实质是第一电热区用电加热的焦炭柱过滤还原,第二电热区仍然是用电加热,漂浮在液面上的热焦炭与高铅渣还原,该方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整个系统用电加热显然增加了电耗;二是整个系统中产生大量的CO,采用烧嘴燃烧掉CO,使CO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方法中涉及的第一电热区中存在高铅渣熔体在焦炭柱中不能均匀分布的问题;四是在第二电热区中焦炭只能漂浮在液面上,导致与熔体接触效果差,进而导致还原速度慢。第二种解决方案是申请号为200510200331.0、发明名称为“熔融铅氧化渣冶炼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采用的装置是全水套竖式炉,供气方式是用喷嘴侧吹空气和粉煤,作业方式为间断作业,即第一阶段进行铅的还原,在同一炉中铅还原结束后用来烟化提锌。这种方法及装置存在以下三点缺陷:一是间断式作业,温度变化大,技术条件稳定性差,操作不方便;二是用全水套的还原装置,水套带走热量多,增加了能耗;三是这种固定式还原装置在遇到突然停电时会导致喷嘴上渣,从而使系统无法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炼铅工艺中存在的能耗高、热利用率低、环境差的不足,而为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提供的一种能耗低、工作环境好、投资少的底吹熔池还原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底吹熔池还原炉是一种能够沿轴线转动的圆筒型转炉,转炉由筒体、筒体端头构成,在筒体上设有齿圈和滚圈,筒体靠滚圈座在支撑筒体的托轮上;齿圈和滚圈固定在筒体圆周上,齿圈与减速机输出端的齿轮相啮合;在底吹熔池还原炉底部或底侧部设有固定气体喷枪的喷枪法兰;在筒体上部设有加料口、二次燃烧口和出烟口;在底吹熔池还原炉上设有进渣口,在底吹熔池还原炉端头的下半部设有底渣口和底铅口;在底吹熔池还原炉上半部设有烧嘴口,在底吹熔池还原炉下半部设有出渣口;在底吹熔池还原炉的下部设有虹吸出铅口。
托轮座在托轮底座上,减速机及电机座在传动底座上。
在底吹熔池还原炉底部或底侧部设有固定气体喷枪的喷枪法兰,喷枪与竖直线的夹角α范围为0°≤α≤90°。
所述的进渣口设在底吹熔池还原炉的端头上半部或筒体上部。所述的虹吸出铅口设在筒体的侧下部或端头下部。
设在底吹熔池还原炉下半部的出渣口位于底吹熔池还原炉的端头或筒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底吹熔池还原炉是一种密闭炉型,减少了热量损失,避免了气体外逸,改善了作业环境;
2.底吹熔池还原炉采用内衬耐火砖结构,减少了热量损失,避免了熔体与炉壳的直接接触,使其免受腐蚀。
3.底吹熔池还原炉能使高铅渣熔体在炉中直接进行液态还原,省去了目前工艺中的铸渣机,充分利用了高铅渣熔体的潜热,提高了还原效果;
4.底吹熔池还原炉配有传动结构,能使炉子在换枪、检修和处理问题时方便转炉;
5.系统投资少。
附图说明
图1为底吹熔池还原炉结构图。
图2为底吹熔池还原炉气体喷枪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底吹熔池还原炉是一种能够沿轴线转动的圆筒型转炉,转炉由筒体1、筒体端头构成,在筒体上设有齿圈7和滚圈6,筒体靠滚圈6座在支撑筒体的托轮13上;齿圈7和滚圈6固定在筒体圆周上,齿圈7与减速机18输出端的齿轮17相啮合;在底吹熔池还原炉底部或底侧部设有固定气体喷枪的喷枪法兰16;在筒体上部设有加料口9、二次燃烧口8和出烟口10;
在底吹熔池还原炉上设有进渣口3,在底吹熔池还原炉端头的下半部设有底渣口2和底铅口4;在底吹熔池还原炉上半部设有烧嘴口11,在底吹熔池还原炉下半部设有出渣口12;在底吹熔池还原炉的下部设有虹吸出铅口15。
托轮13座在托轮底座20上,减速机18及电机19座在传动底座14上。
在底吹熔池还原炉底部或底侧部设有固定气体喷枪的喷枪法兰,喷枪与竖直线的夹角α范围为0°≤α≤90°。
所述的进渣口设在底吹熔池还原炉的端头上半部或筒体上部。
所述的虹吸出铅口设在筒体的侧下部或端头下部。
设在底吹熔池还原炉下半部的出渣口位于底吹熔池还原炉的端头或筒体上,在筒体上设有二次燃烧口(8)。
将高铅渣熔体从进渣口3直接流入底吹熔池还原炉中,从底吹熔池还原炉的加料口9加入炭粒及石子或铁矿石辅料熔剂,在炉子底部或底侧部设有喷枪法兰16用来固定气体喷枪,通过气体喷枪供入氧气和天然气或氧气和煤气。天然气部分燃烧成CO或裂解出C、H2,同加入的炭粒一起实现高铅渣的还原。若通入煤气,由于煤气本身就含CO和H2,也容易使液态高铅渣还原,还原后的终渣由出渣口12排出后送去烟化提锌;所得铅液沉于底部由虹吸出铅口15排出,然后经铸铅机铸成铅锭;伴随产出的烟气由出烟口10排出,烟气经降温除尘后排空;除尘后的烟灰返回配料系统。
在换枪、检修和处理问题时,可通过开启电机19带动减速机18的齿轮17运转,齿轮17与齿圈7啮合,从而使齿圈7连炉体一块转动。
由于在端头上开有底渣口2和底铅口4,从而能够在系统不正常时通过底渣口2排放熔渣,在停炉时通过底铅口4排出底铅。
在筒体上有滚圈6,滚圈6座在托轮13上,也连同炉体转动,保证了炉体运转过程的平稳,并能支撑炉体。托轮13座在托轮底座20上,电机19及减速机18均固定在传动底座14上。
在筒体上部设有测温测压口5和二次燃烧口8,通过测温测压口5能够随时检测气体温度和压力,通过二次燃烧口8补入空气或氧气,使炉中多余的CO二次燃烧。在炉子一端设有烧嘴口11,也能起到二次燃烧口8的作用,通过烧嘴口11还能够在开炉前安装烧嘴用来烘烤炉子。
Claims (6)
1.一种用于液态高铅渣还原的底吹熔池还原炉,其特征在于:
a.底吹熔池还原炉是一种能够沿轴线转动的圆筒型转炉,转炉由筒体(1)、端头、底座及传动装置构成,在筒体上设有齿圈(7)和滚圈(6),筒体靠滚圈(6)座在支撑筒体的托轮(13)上;传动装置包括电机(19)、减速机(18)及其输出端的齿轮(17);
b.齿圈(7)和滚圈(6)固定在筒体圆周上,齿圈(7)与减速机(18)输出端的齿轮(17)相啮合;
c.在底吹熔池还原炉底部或底侧部设有固定气体喷枪的喷枪法兰(16);
d.在筒体上部设有加料口(9)、二次燃烧口(8)和出烟口(10);
e.在底吹熔池还原炉上半部设有进渣口(3),在底吹熔池还原炉端头的下半部设有底渣口(2)和底铅口(4);
f.在底吹熔池还原炉上半部设有烧嘴口(11),在底吹熔池还原炉下半部设有出渣口(12);
g.在底吹熔池还原炉的下部设有虹吸出铅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态高铅渣还原的底吹熔池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托轮(13)座在托轮底座(20)上,减速机(18)及电机(19)座在传动底座(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态高铅渣还原的底吹熔池还原炉,其特征在于:在底吹熔池还原炉底部或底侧部设有固定气体喷枪的喷枪法兰,喷枪与竖直线的夹角α范围为0°≤α≤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态高铅渣还原的底吹熔池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渣口设在底吹熔池还原炉的端头上半部或筒体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态高铅渣还原的底吹熔池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虹吸出铅口设在筒体的侧下部或端头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态高铅渣还原的底吹熔池还原炉,其特征在于:设在底吹熔池还原炉下半部的出渣口位于底吹熔池还原炉的端头或筒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529944U CN201080490Y (zh) | 2007-01-04 | 2007-06-21 | 用于液态高铅渣还原的底吹熔池还原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20001962 | 2007-01-04 | ||
CN200720001962.4 | 2007-01-04 | ||
CNU2007201529944U CN201080490Y (zh) | 2007-01-04 | 2007-06-21 | 用于液态高铅渣还原的底吹熔池还原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80490Y true CN201080490Y (zh) | 2008-07-02 |
Family
ID=39614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52994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80490Y (zh) | 2007-01-04 | 2007-06-21 | 用于液态高铅渣还原的底吹熔池还原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80490Y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1725A (zh) * | 2010-07-07 | 2010-10-27 | 中南大学 | 卧式底吹熔池脱硫炉及用于含铅物料的氧化脱硫方法 |
WO2011017855A1 (zh) * | 2009-08-14 | 2011-02-17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铅渣还原炉及铅渣还原工艺 |
CN101839631B (zh) * | 2009-07-21 | 2012-12-26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铜熔炼渣电热贫化炉 |
CN101839625B (zh) * | 2009-08-14 | 2013-11-13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铅渣还原炉 |
CN107227409A (zh) * | 2017-07-31 | 2017-10-03 |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液态高铅渣的底侧吹熔池还原炉 |
CN107687024A (zh) * | 2017-08-24 | 2018-02-13 | 武陟吉铨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单晶铜还原炉 |
CN113186367A (zh) * | 2021-04-28 | 2021-07-30 | 东北大学 | 一种处理高铁赤泥的底顶复合喷吹熔融还原炉 |
-
2007
- 2007-06-21 CN CNU2007201529944U patent/CN20108049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9631B (zh) * | 2009-07-21 | 2012-12-26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铜熔炼渣电热贫化炉 |
WO2011017855A1 (zh) * | 2009-08-14 | 2011-02-17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铅渣还原炉及铅渣还原工艺 |
AU2009351077B2 (en) * | 2009-08-14 | 2013-07-18 |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 Furnace for lead-slag reduction and process for lead-slag reduction |
CN101839625B (zh) * | 2009-08-14 | 2013-11-13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铅渣还原炉 |
CN101871725A (zh) * | 2010-07-07 | 2010-10-27 | 中南大学 | 卧式底吹熔池脱硫炉及用于含铅物料的氧化脱硫方法 |
CN107227409A (zh) * | 2017-07-31 | 2017-10-03 |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液态高铅渣的底侧吹熔池还原炉 |
CN107687024A (zh) * | 2017-08-24 | 2018-02-13 | 武陟吉铨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单晶铜还原炉 |
CN113186367A (zh) * | 2021-04-28 | 2021-07-30 | 东北大学 | 一种处理高铁赤泥的底顶复合喷吹熔融还原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86038B (zh) | 熔池熔炼直接炼铅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201080490Y (zh) | 用于液态高铅渣还原的底吹熔池还原炉 | |
CN201587968U (zh) | 采用底吹熔池熔炼处理除铜渣产出粗铅与铅冰铜的装置 | |
CN204438744U (zh) | 一种用于液态铜锍吹炼炼铜的顶底吹炼铜炉 | |
CN101348842B (zh) | 一种氧气顶吹熔融还原炼铁方法 | |
CN201628476U (zh) | 直接炼铅炉 | |
CN204085215U (zh) | 一种电弧炼钢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 |
CN101838741A (zh) | 铅渣还原工艺 | |
WO2021088710A1 (zh) | 一种粗铜精炼设备及精炼方法 | |
CN211367630U (zh) | 炼钢设备 | |
CN208748139U (zh) | 一种电炉冶炼装置 | |
CN101922861A (zh) | 冶炼熔炉 | |
CN201581119U (zh) | 铅渣还原炉 | |
CN101644535A (zh) | 冶炼熔炉 | |
CN104232929B (zh) | 一种高品位杂铜精炼炉系统 | |
CN202643808U (zh) | 一种炼铜炉 | |
CN216107053U (zh) | 一种一次燃烧辅助加热电弧炉炼钢设备 | |
CN108866270A (zh) | 一种炼钢设备 | |
AU2009351077A1 (en) | Furnace for lead-slag reduction and process for lead-slag reduction | |
CN201778088U (zh) | 氧气底吹分银炉 | |
CN102127609B (zh) | 一种短流程铁合金熔炼装置 | |
CN205170895U (zh) | 一种回转窑co2和氩气用于转炉冶炼的控制装置 | |
CN103834817B (zh) | 一种组装式再生铅富氧三吹节能冶炼炉 | |
CN105274278A (zh) | 一种回转窑co2和氩气用于转炉冶炼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 |
CN202047080U (zh) | 一种熔融还原炼铁的终还原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