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63389Y - 单次使用式注射器 - Google Patents
单次使用式注射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0963389Y CN200963389Y CN 200620124191 CN200620124191U CN200963389Y CN 200963389 Y CN200963389 Y CN 200963389Y CN 200620124191 CN200620124191 CN 200620124191 CN 200620124191 U CN200620124191 U CN 200620124191U CN 200963389 Y CN200963389 Y CN 20096338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hole
- syringe
- outer cylinder
-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467 acupunctur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12266 Needlestick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0507 AID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06 medical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1409 Cross infe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5176 Hepatitis C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9803 Nosocomial infe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5415 Reinfe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38 fung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672 hepatitis B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180 public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单次使用式注射器,用以提供一种注射后可隐藏针头,防止针刺意外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包含:一内筒体,包含一容置部、一组接部及一手持部;一外筒体,容置内筒体,在邻近第一开口处另设有呈封闭状的第一、第二卡孔及连通且垂直该长导孔的第一、第二限位孔;一杆体,容纳于内筒体,端部设有一活塞;一针组件,包含一套合部及针头;以及一针头套,套接套合部。本实用新型藉由在容置部上设置二凸块,并配合可双向卡合定位的外筒体,使用者完成注射后将外筒体相对内筒体往针组件方向推动并罩盖住针头使其不外露,接着可选择性将外筒体往任一侧旋转,藉由凸块将外筒体卡合定位,不但在推动外筒体过程中不易偏斜,且外筒体卡合良好而不容易脱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将针头隐藏于外筒体内,可防止针刺意外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
背景技术
以注射器进行药物注射能够使药物快速进入人体内,而加速疗效的发挥,因而经常使用于医疗行为上,根据WHO的估计,全球每年至少有120~160亿次以上的药物注射行为,但在快速方便的注射器药物注射的背后,却潜藏着许多的危机与伤害。
以往注射器皆经消毒清洗后再重复使用,然而,由于注射器是与病人的血液直接接触,虽然经过消毒清洗的步骤,但是仍存在有感染性的疑虑,因此市面上出现一种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其在使用后即可将注射器丢弃,具有安全、卫生以及可以降低感染可能性的优点。
上述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虽然降低了再次感染的机会,然而,由于针头是为尖锐的针状,因此往往医护人员或是医疗废弃物处理人员一不小心或是不当的处理,而受到已经使用过的注射器的针头扎伤,而此类型的针刺意外会造成血液感染源的交互感染,造成包含AIDS、B型肝炎以及C型肝炎等疾病;其他如寄生性、细菌性、霉菌性等感染事件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感染对于人类造成极大的威胁,更会造成医疗体系与社会庞大的支出与负担。
为了解决此问题,在现有习知专利揭露了一种具有安全护罩的皮下注射器,其中安全护罩是对应注射器内筒体外壁的突轴而设有一轴向开设的轨槽,且轨槽的两端延伸设有一限位孔,在完成注射的动作后,使突轴顺着轨槽而向前推挤安全护罩,再旋合使突轴位于限位孔中,进而可将针头隐藏于安全护罩中。
然而,上述的安全注射器,由于限位孔与突轴之间并无嵌卡定位的结构及效果,因此安全护罩极可能会在反向转动后回缩至原本位置,针头因而外露,并可能造成针刺意外;又,单一个突轴的设置,可能会造成突轴顺着轨槽而向前推挤安全护罩的过程中容易偏斜;另外,安全护罩仅能朝向单方向旋转而使突轴位于限位孔中,但是此设计对于左、右手使用习惯不同的使用者则有所限制。
除了上述的针刺意外以外更令人担忧的是,注射器在蓄意或是无心的情况之下被重复使用;在非洲、印度等贫穷国家长期有人回收医疗废弃物再生使用,致使注射器重复滥用的现象极为普遍,因而造成这些地区爱滋病感染率持续攀升;且许多不肖厂商将上述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回收再制造或是使用,使许多“黑心注射器”流入市面而对大众的健康安全造成莫大的威胁。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注射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注射器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注射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注射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功能在于可将针头隐藏于外筒体内,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包含有:一内筒体,其包含有一容置部、一组接部及一手持部,其中,该组接部及该手持部分别设于该内筒体的相对两端,且在该内筒体外壁邻近该组接部的同一轴线上设有一第一凸块及一第二凸块;一外筒体,其容置该内筒体,并在该外筒体的相对两端设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且该外筒体壁面的轴向设有一长导孔,该长导孔在邻近该第二开口处设有与该长导孔连通且垂直的一第一容置孔及一第二容置孔;该外筒体在邻近该第一开口处另设有呈现封闭状的一第一卡孔、一第二卡孔以及连通且垂直该长导孔的一第一限位孔、一第二限位孔,该第一卡孔与该第一限位孔提供该第一凸块的容置空间,该第二卡孔与该第二限位孔提供该第二凸块的容置空间,其中,以该长导孔为轴线,该第一卡孔与该第二限位孔设于轴线的一侧,该第二卡孔与该第一限位孔设于轴线的另一侧;一杆体,其容纳于该内筒体,并在该杆体的端部设有一活塞;一针组件,其套接该组接部,包含一套合部及一针头;以及一针头套,其套接该套合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中所述的第一凸块包含一第一套入端及一第一卡止端,且该第一套入端具有一倾斜向下延伸的斜导面。
前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中所述的第二凸块包含一第二套入端及一第二卡止端,且该第二套入端具有一倾斜向下延伸的斜导面。
前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中所述的活塞的端部设有一箭头栓,该箭头栓具有一栓顶面及一栓底面,该栓底面具有一宽度,且介于该组接部与该容置部的内壁凸设有一限制部,该限制部定义出一孔径,该孔径小于该宽度。
前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中所述针头套包含一套筒及一折针件,该套筒呈现中空锥状,该套筒内壁的锥顶部容置该折针件。
前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中所述的折针件包含有一凹陷部,其设置于该折针件的表面。
前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中所述的凹陷部包含位于该套筒内壁的锥顶轴心处。
前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中所述的凹陷部呈现圆弧状。
前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中所述的凹陷部包含位于该套筒内壁的锥顶偏心处。
前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中所述的凹陷部呈现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实现上述目的,这种单次使用式注射器的较佳实施方案,包括一内筒体、一外筒体、一杆体、一活塞、一针组件以及一针头套。其中,内筒体是为一中空的柱状体,而前端具有一组接部以供针组件组接;外筒体在一般状态下套合于容置部外侧;杆体前端是固接有一活塞,用以作为密封垫,而使药剂不会渗漏或是回流;针组件包括一套合部以及一针头,套合部则套设于内筒体的组接部外侧;另外,针头套则套设于针组件的外侧用以防止针头暴露于外而造成危险。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单次使用式注射器至少具有下列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是在容置部上设置一第一凸块以及一第二凸块,并以该长导孔为轴线,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配合外筒体上设轴线的一侧所设的一第一卡孔与一第二限位孔,以及在轴线的另一侧所设的一第二卡孔与一第一限位孔,在使用者完成注射后,将外筒体相对内筒体而往针组件的方向往前推而罩盖住针头,使用者可选择性将外筒体往任一侧旋转,而使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选择性位于第一卡孔与第二限位孔,或是第一限位孔与第二卡孔,进而将外筒体卡合定位,不但在推动外筒体的过程中不易偏斜,并且卡合情形良好不易脱落,亦可防止针刺意外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更可配合在针头套前端卡接一折针件,在使用者完成注射后,施力将折针件沿着套筒的轴向往内推挤,使针头与折针件相互抵触,藉此将针头弯折或反折,使注射器不易刺伤他人;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可再配合在活塞前端设置一箭头栓,在使用者完成注射后,箭头栓会卡止定位于限制部的前端,则使用者不易将杆体拉回甚至将箭头栓扯断,使注射器不具有可回收性,因而可以降低重复使用注射器而导致的感染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功能在于可将针头隐藏于外筒体内,可以提供一种注射后可隐藏针头,以防止针刺意外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是在容置部上设置二凸块,并配合一可双向卡合定位的外筒体,在使用者完成注射后,将外筒体相对内筒体而往针组件的方向推动并罩盖住针头使其不外露,接着使用者可选择性将外筒体往任一侧旋转,并藉由凸块将外筒体卡合定位,不但在推动外筒体的过程中不易偏斜,且外筒体卡合良好而不易脱落。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注射器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单次使用式注射器的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立体图。
图2是绘示单次使用式注射器的实施例的构造组合结构立体图。
图3是绘示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的侧剖面图。
图4-1~4-4是绘示单次使用式注射器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绘示单次使用式注射器的另一实施例的针头套构造示意图。
图6是绘示针头套的折针件的侧剖面与上视图。
图7-1~图7-3是绘示折针件的动作示意图。
图8是绘示针头套的折针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侧剖面与上视图。
图9-1~图9-3是绘示折针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10-1~图10-4是绘示单次使用式注射器的另一实施例在活塞前端连接一箭头栓的动作示意图。
图11-1~图11-3是绘示第10-1~10-4图的箭头栓的另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揭露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有一内筒体10、一外筒体20、一杆体30、一活塞40、一针组件50以及一针头套60;其中:
该内筒体10,包括一容置部11、一组接部12以及一手持部13;容置部11是为中空的柱状体,而组接部12连接于容置部11的前端用以供针组件50组接,手持部13则连接于容置部11的另一端而方便使用者持拿;
该外筒体20,在一般状态下套合于容置部11外侧;
该杆体30,其前端固接有一活塞40,而活塞40的材质一般为橡胶,是用作为密封垫,当杆体30带动活塞40往容置部11内按压时,由于活塞40与容置部11内侧完全密合,因而迫使容置部11内的药剂往前端的针组件50移动,而不会出现药剂渗漏或是回流的现象。
该针组件50,包括一套合部51以及一针头52,而套合部51与组接部12呈紧配结合状态,因而针组件50可套设于组接部12的外侧且呈密接状态而不会轻易晃动或脱落。
该针头套60,是套设于针组件50的外侧,用以防止针头52暴露于外而造成危险。
请再参阅图1及图3所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容置部11接近组接部12的一端的外壁凸设有一第一凸块14以及一第二凸块15,且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之间是相隔一距离而设置于容置部11外壁的同一轴线上;第一凸块14是为一柱状体,并具有一第一套入端140以及一第一卡止端141,而第一套入端140具有一倾斜往下延伸的导斜面;第二凸块15的形状和结构与第一凸块14相同,因而具有一第二套入端150以及一第二卡止端151。另外,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在容置部11外壁的设置位置相反,而使第一套入端140与第二套入端150的导斜面分别朝向容置部11的相对侧,用以配合左、右手使用习惯不同的使用者,而其动作原理容后再述。
请再参阅图1及图4-1所示,外筒体20是在一般状态下套设于内筒体10的容置部11外侧的一中空圆筒,并可在注射完成后相对容置部11而往前滑动,用以将针头52隐藏;外筒体2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邻近手持部13的第一开口21以及一第二开口22;第一开口21的内径略大于容置部11的外径,而使外筒体20可由第一开口21处套设于容置部11的外侧;又,由于外筒体20是在注射完成后往前推动而罩盖住针头52或是针组件50,因此第二开口22的内径则需配合略大于针组件50的套合部51或是针头套60的外径。
外筒体20的壁面沿轴向开设有一长导孔23,而长导孔23在邻近第二开口22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一容置孔24a以及一第二容置孔24b,而第一容置孔24a以及第二容置孔24b皆与长导孔23相垂直,并且两者皆与长导孔23相互连通而呈现一端封闭状;另外,第一容置孔24a与第二容置孔24b两者之间的距离与上述的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之间的距离相同,而使外筒体20套设于容置部11外侧时,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分别容设于第一容置孔24a与第二容置孔24b封闭的一端,且第一凸块14与第一容置孔24a以及第二凸块15与第二容置孔24b之间呈紧迫卡合,因此使用者需稍加施力才可将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由第一容置孔24a与第二容置孔24b封闭的一端而顺着槽体旋转至长导孔23。
另外,由于本较佳实施例中,使用者在注射完成后将外筒体20往前推动并罩盖住针头52,接着,藉由往任一例旋转皆可使外筒体20卡合定位的设计而可以改善习知产品仅能往单向旋转卡合的缺失;此外,并以长导孔23为轴线,外筒体20上设轴线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卡孔26a与一第二限位孔25b,以及在轴线的另一侧所设的一第二卡孔26b与一第一限位孔25a,且第一限位孔25a以及第二限位孔25b是与长导孔23相连通且另一端封闭,而第一卡孔26a以及第二卡孔26b是为封闭的开槽,用以将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卡合于内;另外,第一卡孔26a与第二限位孔25b以及第一限位孔25a与第二卡孔26b之间的距离与上述的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当使用者在注射完成后将外筒体20往前推动并罩盖住针头52,接着,可将外筒体20往一侧旋转则使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分别位于第一卡孔26a与第二限位孔25b内;另外,若使用者将外筒体20往另一侧旋转,则使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分别位于第一限位孔25a与第二卡孔26b内,而其详细的动作情形容后再述。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外筒体20在其外壁更是凸设有至少一凸螺纹组27,而藉由这些凸螺纹组27不但可以强化外筒体20的结构,更可以方便使用者旋动以及推动外筒体20。
另外,外筒体20在第一开口21端的内壁设置一导引面28,且导引面28的设置位置位于长导孔23的后端,而导引面28由外侧朝向内侧而往轴心渐斜具有一倾斜度;藉此,当此注射器在组装之时,外筒体20的第一开口21由内筒体10的组接部12前端套入,首先,导引面28对准容置部11上的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使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藉由导引面28的倾斜度而滑入长导孔23中,接着使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顺着长导孔23而滑至底端,并将外筒体20相对内筒体10旋转而使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顺着第一容置孔24a与第二容置孔24b滑动并容设于第一容置孔24a与第二容置孔24b封闭的一端。
本实施例在使用之时,先将套设于针组件50外侧的针头套60拔除,将针头52插入药剂瓶(图中未示)并将药剂瓶与注射器倒置后,拉动杆体30而抽出欲注射的药物剂量,再将注射器抽出药剂瓶,并以手指轻弹容置部11而使气泡释出,最后再推动杆体30而施打至欲施打部位,当杆体30推到底则完成注射。
请再配合参阅图4-1~图4-4所示,待注射完成后,杆体30已经推到底,且外筒体20是套设于容置部11的外侧,而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是紧迫容设于第一容置孔24a与第二容置孔24b封闭的一端,此时可视安全需求而先将针头套60套于针组件50外侧(如图4-1所示);手握持于凸螺纹组27上方以方便旋动以及推动外筒体20,接着,旋动外筒体20使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顺着第一容置孔24a与第二容置孔24b而滑动至长导孔23(如图4-2所示);将外筒体20相对内筒体10而往针组件50的方向往前推,使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顺着长导孔23而滑动至长导孔23底端(如图4-3所示),由于本较佳实施例包括两个凸块,因此相对于习知产品一个凸块的设计,而使得在推动外筒体20的过程更加稳固而外筒体20不易偏斜;最后,将外筒体20往一侧旋转,则第一凸块14由于第一套入端140具有一倾斜往下延伸的导斜面,因此第一凸块14可由第一套入端140而顺着此导斜面而顺利由长导孔23而跨至与长导孔23不连通的第一卡孔26a中,并由于第一卡止端141并不具有导斜面,因此第一凸块14可卡止于封闭的第一卡孔26a,同时,第二凸块15则顺着与长导孔23相连通的第二限位孔25b而滑动并容设于内(如图4-4所示);另外,使用者可选择性的将外筒体20往另一侧旋转,此时则第二凸块15由于具有一导斜面,因此第二凸块15可由第二套入端150顺着此导斜面而顺利由长导孔23跨至与长导孔23不连通的第二卡孔26b中,并由于第二卡止端151并不具有导斜面,因此第二凸块15可卡止于封闭的第二卡孔26b,同时,第一凸块14则顺着与长导孔23相连通的第一限位孔25a而滑动并容设于内。
由于上述的外筒体20可在注射完成后套设于针头52的外侧,因此,针头52不会外露而可以减少针刺意外的发生。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更可配合在针头套60的套筒61前端卡接一折针件62,而可将针头52弯折而更可以减少针刺意外的发生;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针头套60是套设于针组件50的外侧,用以防止针头52暴露于外而造成危险,而在本较佳实施例中,针头套60包括一呈中空且用以容设针头52的套筒61,以及卡接于套筒61的前端的折针件62;而套筒61是套合于针组件50的套合部51的外侧,另外,本较佳实施例的折针件62一端是卡接于套筒61内,另一端则突出于套筒61外侧,而使用者可将折针件62由外侧而沿着套筒61的轴向往内按压。请再参阅图6所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折针件62卡接于套筒61的一端表面具有一凹陷部620,且此凹陷部620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位于轴心处,而使凹陷部620的设置位置与针头52相对应而用以毁坏针头52。
接着再请参阅图7-1~图7-3所示,待注射完成后,将针头套60套回针组件50的套合部51外侧(如图7-1所示),而使针头52位于套筒61内,接着,使用者稍加施力而将折针件62沿着套筒61的轴向往内推挤,此时由于折针件62的凹陷部620的设置位置与针头52相对应,因此针头52抵触到凹陷部620(如图7-2所示)并卡合于内,接着,再继续施力将折针件62往内推,则针头52被弯折(如图7-3所示),而使注射器无法再被回收利用。然而,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凹陷部620的内径略大于针头52的外径,因而针头52可恰巧卡合于凹陷部620以利于将针头52弯折,但是凹陷部620的大小并不以图中所示的大小为限。
接着请参阅图8所示,折针件62的凹陷部620亦可位于偏心处且呈圆弧状;本实施例在使用时请参阅图9-1~图9-3所示,待注射完成后,将针头套60套回针组件50的套合部51外侧(如图9-1所示),而使针头52位于套筒61内,接着,使用者稍加施力而将折针件62沿着套筒61的轴向往内推挤,此时,由于折针件62的凹陷部620的设置位置位于偏心处,因此针头52抵触到凹陷部620的侧缘(如图9-2所示),接着,再继续施力将折针件62往内推,则针头52顺着凹陷部620的弧度而被反折(如图9-3所示),不但使注射器无法再被回收利用,并且尖锐的针头52被反折而不易刺伤使用者或他人。
上述的折针件62,其是在卡接于套筒61的一端表面设置有一凹陷部620,使针头52与凹陷部620相抵触而较易被弯折,然而,亦可不设置此凹陷部620,而直接以折针件62推抵针头52亦可达到毁坏针头52的目的。
本较佳实施例是在以折针件62将针头52弯折后,再旋动并推动外筒体20而使其包覆于针组件50外侧,而可进一步确保针头52不会刺伤使用者,然而,亦可先将外筒体20包覆于针头52之后,再将针头套60由外筒体20的第二开口22套回针组件50的套合部51外侧,再接续以折针件62将针头52弯折,而不以上述的使用顺序为限。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更可在活塞40的前端连接一箭头栓41,而使杆体30不易拉回或是使箭头栓41断落并卡止于组接部12内,藉此,除了有外筒体20可确保针头52不会刺伤使用者,并且注射器亦因为被破坏而无法再被重复使用。
请配合参阅图10-1所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活塞40的前端连接有一箭头栓41,而箭头栓41是与活塞40为一体而不可分离的构造,因而不影响活塞40的密合度,而箭头栓41的材质亦如同活塞40为橡胶等具有可挠性的材质。另外,本较佳实施例的箭头栓41是为一圆柱体,而具有一远离活塞40的栓顶面410以及一邻近活塞40的栓底面411,而栓顶面410具有一第一宽度D1,栓底面411具有一第二宽度D2,且第一宽度D1小于第二宽度D2;又,内筒体10的容置部11以及组接部12内侧的连接处凸设有一限制部16,而此限制部16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更包括一往轴心方向而具有一倾斜度的斜面160,并且定义出一孔径D3。藉由上述的箭头栓41以及限制部16的设计而使注射动作完成后,箭头栓41可卡止定位于限制部16的前端,进而使杆体30不易拉出容置部11,因而注射器无法再重复使用。
本较佳实施例更在容置部11靠近手持部13的一侧的内壁凸设有一卡制部17,配合杆体30上第一凸螺纹31的设置而具有提醒使用者箭头栓41即将通过限制部16的功用,可以防止使用者在吸取药剂的过程中施力过大而将箭头栓41卡止于限制部16的前端,因而造成注射器的浪费,其详细的动作方式以及原理容后再述。
接着请参阅图10-1~图10-4所示,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将套设于针组件50外侧的针头套60拔除,而由于箭头栓41的第二宽度D2大于限制部16的孔径D3,因此在一般状态下,箭头栓41无法通过限制部16而位于限制部16的后端(如图10-1所示),且此时由于第一凸螺纹31会卡止于卡制部17的后端,因此在推动杆体30往前时会有一阻力,藉此可提醒使用者箭头栓41即将通过限制部16,而不要继续将杆体30往前推动(如图10-2所示);接着,当注射完成后,使用者再稍加施力将杆体30往组接部12的方向推挤,由于箭头栓41的第一宽度D1小于第二宽度D2,因此配合限制部16往轴心方向具有一倾斜度的斜面160,使箭头栓41较容易推挤通过限制部16,而箭头栓41具有可挠性因而被挤压变形,藉此通过限制部16,并由于箭头栓41的第二宽度D2大于限制部16的孔径D3,因此箭头栓41是可卡止定位于限制部16的前端(如图10-3所示),使用者则不易将杆体30拉出,因而注射器无法再被重复使用;而在使用者施力推动杆体30往前时,第一凸螺纹31则会通过卡制部17,则使用者可得知箭头栓41已经通过限制部16(如图10-4所示)。
另外,杆体30的后端更设置有一第二凸螺纹32,而第二凸螺纹32是与容置部11呈现紧配状态,因此杆体30在推动时不易摆动,而可以增加使用时的稳定性。
接着请参阅图11-1~图11-3所示,活塞40与箭头栓41更可通过一细管径的连接段42而相互连接,藉此可使箭头栓41容易被扯断,而在一般状态下,箭头栓41无法通过限制部16而位于限制部16的后端(如图11-1所示),箭头栓41与限制部16之间的动作关请参阅上述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当注射完成之后,使用者稍加施力将杆体30往组接部12的方向推挤,箭头栓41因具有可挠性而被挤压变形,藉此通过限制部16,并卡止定位于限制部16的前端(如图11-2所示),接着,使用者将杆体30拉出,而由于连接段42为一管径较细的设计故容易因拉扯而断裂,故当往后拉动杆体30带动活塞40而拉扯箭头栓41,连接段42因而断裂,则箭头栓41断落且卡止于组接部12内(如图11-3所示),因而注射器亦无法再被重复使用。
上述二实施例的箭头栓41的第一宽度D1小于第二宽度D2,并配合限制部16往轴心方向具有一倾斜度的斜面160的设计,因此使箭头栓41较容易推挤通过限制部16;然而,箭头栓41亦可为第一宽度D1等于第二宽度D2的柱状体,但是第一宽度D1以及第二宽度D2仍须略大于孔径D3,另外,限制部16亦可不具有上述的斜面160,而仍可达到箭头栓41卡止定位于限制部16的前端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上述二实施例所述为限。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主要是利用容置部11上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5以及外筒体20的组合,在使用者完成注射后,将外筒体20相对内筒体10而往针组件50的方向往前推而罩盖住针头52,并可视使用者的需求而选择性将外筒体20往任一侧旋转皆可卡合定位,不但在推动外筒体20的过程中不容易偏斜,亦可达到防止针刺意外发生的目的及功效;另外,更可在针头套60前端卡接一折针件62,而藉此将针头52弯折或反折,使注射器不易刺伤他人;亦可再配合在活塞40前端设置一箭头栓41,在使用者完成注射后,箭头栓41会卡止定位于限制部16的前端,则使用者不易将杆体30拉回甚至将箭头栓41扯断,使注射器不具有可回收性,因而可以降低重复使用注射器而导致的感染事件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该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包含有:
一内筒体(10),其包含有一容置部(11)、一组接部(12)及一手持部(13),其中,该组接部(12)及该手持部(13)分别设于该内筒体(10)的相对两端,且在该内筒体(10)外壁邻近该组接部(12)的同一轴线上设有一第一凸块(14)及一第二凸块(15);
一外筒体(20),其容置该内筒体(10),并在该外筒体(20)的相对两端设有一第一开口(21)及一第二开口(22),且该外筒体(20)壁面的轴向设有一长导孔(23),该长导孔(23)在邻近该第二开口(22)处设有与该长导孔(23)连通且垂直的一第一容置孔(24a)及一第二容置孔(24b);该外筒体(20)在邻近该第一开口(21)处另设有呈现封闭状的一第一卡孔(26a)、一第二卡孔(26b)以及连通且垂直该长导孔(23)的一第一限位孔(25a)、一第二限位孔(25b),该第一卡孔(26a)与该第一限位孔(25a)是提供该第一凸块(14)的容置空间,该第二卡孔(26b)与该第二限位孔(25b)提供该第二凸块(15)的容置空间,其中,以该长导孔(23)为轴线,该第一卡孔(26a)与该第二限位孔(25b)设于轴线的一侧,该第二卡孔(26b)与该第一限位孔(25a)设于轴线的另一侧;
一杆体(30),其容纳于该内筒体(10),并在该杆体(30)的端部设有一活塞(40);
一针组件(50),其套接该组接部(12),包含一套合部(51)及一针头(52);以及
一针头套(60),其套接该套合部(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凸块(14)包含一第一套入端(140)及一第一卡止端(141),且该第一套入端(140)具有一倾斜向下延伸的斜导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凸块(15)包含一第二套入端(150)及一第二卡止端(151),且该第二套入端(150)具有一倾斜向下延伸的斜导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活塞(40)的端部设有一箭头栓(41),该箭头栓(41)具有一栓顶面(410)及一栓底面(411),该栓底面(411)具有一宽度(D2),且介于该组接部(12)与该容置部(11)的内壁凸设有一限制部(16),该限制部(16)定义出一孔径(D3),该孔径(D3)小于该宽度(D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针头套(60)包含一套筒(61)及一折针件(62),该套筒(61)呈现中空锥状,该套筒(61)内壁的锥顶部容置该折针件(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折针件(62)包含有一凹陷部(620),其设置于该折针件(62)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凹陷部(620)包含位于该套筒(61)内壁的锥顶轴心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凹陷部(620)呈现圆弧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凹陷部(620)包含位于该套筒(61)内壁的锥顶偏心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次使用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凹陷部(620)呈现圆弧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124191 CN200963389Y (zh) | 2006-08-14 | 2006-08-14 | 单次使用式注射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124191 CN200963389Y (zh) | 2006-08-14 | 2006-08-14 | 单次使用式注射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0963389Y true CN200963389Y (zh) | 2007-10-24 |
Family
ID=38867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2012419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63389Y (zh) | 2006-08-14 | 2006-08-14 | 单次使用式注射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0963389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1492A (zh) * | 2013-04-08 | 2013-07-10 | 徐雪花 | 一种安全式胰岛素注射器 |
CN106955392A (zh) * | 2009-12-16 | 2017-07-18 |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 药物传送装置 |
-
2006
- 2006-08-14 CN CN 200620124191 patent/CN20096338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5392A (zh) * | 2009-12-16 | 2017-07-18 |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 药物传送装置 |
CN106955392B (zh) * | 2009-12-16 | 2020-03-27 |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 药物传送装置 |
CN103191492A (zh) * | 2013-04-08 | 2013-07-10 | 徐雪花 | 一种安全式胰岛素注射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40610B2 (en) | Single-use syringe | |
JP4795338B2 (ja) | 注入装置 | |
CN1183976C (zh) | 一次用安全性注射器 | |
US20060079848A1 (en) | Non-skin penetrating reconstituting syringe | |
GB2469671A (en) | Syringe sheath remover | |
CN2655924Y (zh) | 一次用安全针头护盖 | |
CN200963389Y (zh) | 单次使用式注射器 | |
CN2748099Y (zh) | 针头能自动回缩的安全注射器 | |
CN2620549Y (zh) | 具有安全装置的注射器 | |
CN2766864Y (zh) | 一次性安全注射器 | |
CN205007385U (zh) | 一次性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 | |
CN2706180Y (zh) | 套控式安全型注射器 | |
KR200234981Y1 (ko) | 일회용 주사기 | |
CN2686631Y (zh) | 回拉式安全注射器的换针辅助转接头结构 | |
CN200954297Y (zh) | 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 | |
CN1245077A (zh) | 多用途安全自动输液静脉留置针 | |
CN2917670Y (zh) | 一次性安全注射器 | |
CN200957234Y (zh) | 安全注射装置 | |
WO2004004808A1 (fr) | Injecteur muni d'une structure a autodestruction | |
CN103007398A (zh) | 具有闭锁针头安全盖的一次性注射器 | |
CN1676172A (zh) | 安全注射针筒 | |
TWI233816B (en) | Safety needle sheath set structure | |
CN2719324Y (zh) | 一种必抛式针筒结构 | |
CN2654142Y (zh) | 针头可回缩式安全注射器 | |
CN2155823Y (zh) | 可用后即弃牙、口腔医疗辅助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24 Termination date: 2012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