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58085Y - 甲苯吸附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甲苯吸附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58085Y
CN200958085Y CN 200620127053 CN200620127053U CN200958085Y CN 200958085 Y CN200958085 Y CN 200958085Y CN 200620127053 CN200620127053 CN 200620127053 CN 200620127053 U CN200620127053 U CN 200620127053U CN 200958085 Y CN200958085 Y CN 20095808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oluene
air outlet
exhaust passage
inlet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2705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建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12705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5808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5808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5808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甲苯吸附回收装置,包括车间风管、第一进风道、第一风机、多个一级吸附塔、第一出风道,该第一出风道的进风口与多个一级吸附塔的出风口分别并行地相连通、多个二级吸附塔、各二级吸附塔的进风口分别并行地与第一出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由于甲苯吸附回收装置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吸附塔,使整个甲苯吸附装置的吸附效率达到99%以上,从而提高了甲苯的吸附回收效率,使甲苯的排放量符合国家关于甲苯排放的现行标准。

Description

甲苯吸附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尤其指甲苯吸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甲苯吸附回收装置,包括车间风管、与车间风管的出风口相连通的进风道、设置于车间风管与进风道之间的风机、进风口分别并行地与进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的多个吸附塔,需要处理的气体经过吸附塔处理后直接向外界排放,吸附塔中填充蜂窝庄活性碳。吸附塔对甲苯的吸附效率约为95%,但在使用过程中已经难以达到国家关于甲苯排放的现行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甲苯溶剂吸附净化回收装置,确保甲苯排放达到国家关于甲苯排放的现行标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甲苯吸附回收装置,包括:
车间风管;
第一进风道,该第一进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的车间风管的出风口相连通;
第一风机,所述的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的车间风管与所述的第一进风道)之间;
多个一级吸附塔,所述的各一级吸附塔的进风口分别并行地与第一进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
还包括:
第一出风道,该第一出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的多个一级吸附塔的出风口分别并行地相连通;
多个二级吸附塔,各二级吸附塔的进风口分别并行地与第一出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
所述的第一出风道与所述的二级吸附塔之间连通有第二进风道,所述的第二进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的第一出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进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的各二级吸附塔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出风道与第二进风道之间设置有第二风机。
所述的第一出风道设置有用于给第二风机补风的风门。
所述的第一出风道内设置有用于降低待处理气体温度的空气热交换器,在所述的空气热交换器与二级吸附塔之间设置有用于排水的疏水箱。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所述的甲苯吸附回收装置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吸附塔,使整个甲苯吸附装置的吸附效率达到99%以上,从而提高了甲苯的吸附回收效率,使甲苯的排放量符合国家关于甲苯排放的现行标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图;
附图2为一级吸附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二级吸附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一级吸附塔;2、二级吸附塔;3、第一进风道;4、车间风管;5、第一出风道;10、第二进风道;11、第一风机;12、第二风机;13、排液口;14、排污口;15、进气口;16、出气口;17、进气阀;18、出气阀;19、活性碳层;20、工作腔;21、壳体;22、上工作腔;23、下工作腔;24、蒸汽管;25、不锈钢丝网;26、鹅卵石层;27、冷却水塔;28、过滤网箱;29、疏水箱;30、空气热交换器;31、风门;32、排液口;33、排污口;34、进气口;35、出气口;36、进气阀;37、出气阀;38、活性碳层;39、工作腔;40、壳体;41、上工作腔;42、下工作腔;43、蒸汽管;44、不锈钢丝网;45、鹅卵石层;46、冷却水塔;47、空气热交换器;48、疏水箱。
                                具体实施方案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甲苯吸附回收装置,包括
车间风管4;
第一进风道3,该第一进风道3的进风口与所述的车间风管4的出风口相连通;
第一风机11,所述的第一风机11设置于所述的车间风管4与所述的第一进风道3之间;
多个一级吸附塔1,所述的各一级吸附塔1的进风口分别并行地与第一进风道3的出风口相连通;
第一出风道5,该第一出风道5的进风口与所述的多个一级吸附塔1的出风口分别并行地相连通;
多个二级吸附塔2,各二级吸附塔2的进风口分别并行地与第一出风道5的出风口相连通。
所述的第一出风道5与所述的二级吸附塔2之间连通有第二进风道10,所述的第二进风道10的进风口与所述的第一出风道5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进风道10的出风口与所述的各二级吸附塔2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出风道5与第二进风道10之间设置有第二风机12。
所述的第一出风道5设置有用于给第二风机12补风的风门31。
所述的第一出风道5内设置有用于降低待处理气体温度的空气热交换器30,在所述的空气热交换器30与二级吸附塔2之间设置有用于排水的疏水箱29。
所述的车间风管4上设置有用于对车间混合气体进行过滤的过滤网箱28,所述的过滤网箱28与第一风机11之间的车间风管4内设置有用于排水的疏水箱48和用于降低待处理气体温度的空气热交换器47。
如附图2所示的一级吸附塔1包括:
壳体21,所述的壳体21围成工作腔20;
设置于所述的壳体21底部的用于回收甲苯的排液口13;
设置于所述的壳体21上的进风口15、出风口16;
分别设置于所述的壳体21上的进风口15、出风口16处分别用于控制所述的进风口15和出风口16开关的进气阀17和出气阀18;
设置在工作腔20中的用于吸附甲苯的活性碳层19,所述的工作腔20被所述的活性碳层19分隔成上工作腔22和下工作腔23,所述的进风口15与所述的下工作腔23相连通,所述的出风口16与所述的上工作腔22相连通;
设置于所述的上工作腔22中的用于提供高温水蒸汽的蒸汽管24;
设置于工作腔20中的用于承载活性碳的不锈钢丝网25;
设置于所述的活性碳19和所述的不锈钢丝网25之间的用于平衡气流的鹅卵石层26;
设置于壳体21侧壁上的用于冷却高温水蒸汽与甲苯的混合气体的冷却水塔27;
如附图3所示的二级吸附塔2包括:
壳体40,所述的壳体40围成工作腔39;
设置于所述的壳体40底部的用于回收甲苯的排液口32;
设置于所述的壳体40上的进风口34、出风口35,
分别设置于所述的壳体40上的进风口34、出风口35处分别用于进风口34、出风口35开关的进气阀36和出气阀37;所述的进气阀36和出气阀37同时开启和关闭。
设置在工作腔39中的用于吸附甲苯的活性碳层38,所述的工作腔39被所述的活性碳层38分隔成上工作腔41和下工作腔42,所述的进风口34与所述的下工作腔42相连通,所述的出风口35与所述的上工作腔41相连通;
设置于所述的上工作腔39中的用于提供高温水蒸汽的蒸汽管43;
设置于工作腔39中的用于承载活性碳的不锈钢丝网44;
设置于所述的活性碳层38和所述的不锈钢丝网44之间的用于平衡气流的鹅卵石层45;
设置于壳体40侧壁上的用于冷却高温水蒸汽与甲苯的混合气体的冷却水塔46。
由于所述的一级吸附塔1处理时具有两个状态,分别为进气阀17和出气阀18同时关闭和进气阀17和出气阀18同时开启两种状态,为了保证连续处理,所以需要采用多个吸附塔并行连接,交替开启和关闭状态。当处于进气阀17和出气阀18同时开启状态是,待处理气体从一级吸附塔1的进风口15进入到下工作腔23,待处理气体经过活性碳层19的后,其中的甲苯大部分吸附到活性碳层19上,剩余的混合气体夹带少量的甲苯从出气口排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吸附后,所述的进气阀17和出气阀18同时关闭,所述的高温蒸汽管24中不断地通入高温水蒸汽,将吸附在所述的活性碳层19上的甲苯洗落,并在冷却水塔27的冷却作用下,甲苯与水混合成甲苯水溶液后从所述的排液管13排出回收,回收完成后进气阀17和出气阀1再次同时开启,完成一个处理循环。
所述的二级吸附塔2处理过程与所述的一级吸附塔1相同,所以省略二级吸附塔1处理过程。
整个甲苯吸附回收装置运作时:
车间中的混合气体进入车间风管4;
车间风管4中的过滤网箱28对待处理的混合气体进行预处理,过滤混合气体中的灰尘等杂质;
车间风管4中的空气热交换器47对经过过滤的混合气体进行降温;
车间风管4中的疏水箱48排出混合气体中因降温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的水;
经过上述一系列预处理的混合气体依次经过第一风机11、第一进风道3后进入各一级吸附塔1,混合气体经过一级吸附塔1处理后进入第一出风道5,混合气体经过处理后温度升高、湿度增大,第一出风道上设置的空气热交换器30对一级处理后的混合气体进行降温,降温后产生的液态水经过疏水箱29排出。
经过上述一级处理和二级预处理的混合气体依次经过第二风机12、第二进风道后进入各二级吸附塔2,混合气体经过各二级吸附塔2处理后通入大气或通入其他处理管道。
由于混合气体在一级吸附塔1、二级吸附塔2的处理效果都大约为95%,所以车间的混合气体经过一级吸附塔1、二级吸附塔2的处理后效果大约为99.75%,从而确保甲苯排放达到40毫克每立方米的国家标准。

Claims (4)

1、一种甲苯吸附回收装置,包括
车间风管(4);
第一进风道(3),该第一进风道(3)的进风口与所述的车间风管(4)的出风口相连通;
第一风机(11),所述的第一风机(11)设置于所述的车间风管(4)与所述的第一进风道(3)之间;
多个一级吸附塔(1),所述的各一级吸附塔(1)的进风口分别并行地与第一进风道(3)的出风口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第一出风道(5),该第一出风道(5)的进风口与所述的多个一级吸附塔(1)的出风口分别并行地相连通;
多个二级吸附塔(2),各二级吸附塔(2)的进风口分别并行地与第一出风道(5)的出风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苯吸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风道(5)与所述的二级吸附塔(2)之间连通有第二进风道(10),所述的第二进风道(10)的进风口与所述的第一出风道(5)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进风道(10)的出风口与所述的各二级吸附塔(2)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出风道(5)与第二进风道(10)之间设置有第二风机(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苯吸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风道(5)设置有用于给第二风机(12)补风的风门(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苯吸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风道(5)内设置有用于降低待处理气体温度的空气热交换器(30),在所述的空气热交换(30)器与二级吸附塔(2)之间设置有用于排水的疏水箱(29)。
CN 200620127053 2006-10-23 2006-10-23 甲苯吸附回收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5808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7053 CN200958085Y (zh) 2006-10-23 2006-10-23 甲苯吸附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7053 CN200958085Y (zh) 2006-10-23 2006-10-23 甲苯吸附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58085Y true CN200958085Y (zh) 2007-10-10

Family

ID=3878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27053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58085Y (zh) 2006-10-23 2006-10-23 甲苯吸附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58085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7686B (zh) * 2009-09-07 2011-10-12 孙宗长 一种采用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7686B (zh) * 2009-09-07 2011-10-12 孙宗长 一种采用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9148B (zh) 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的干法脱附装置
CN1297336C (zh) 一种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和方法
CN101759246B (zh) 处理含有有机溶剂废水的装置
CN104190205A (zh) 一种废气回收循环工作方法和装置
CN2796806Y (zh) 一种有机废气吸附回收装置
CN200958085Y (zh) 甲苯吸附回收装置
CN202087199U (zh) 一种沥青烟净化装置
CN201855642U (zh) 一种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两步法回收装置
CN108905576B (zh)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工艺
CN204073780U (zh) 一种废气回收循环工作装置
CN215463231U (zh) 阴树脂车间尾气催化燃烧系统
CN205876440U (zh) 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用净化装置
CN210544195U (zh) 采用树脂吸附VOCs的回收系统
CN101862547A (zh) 一种旋转式溶剂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01648098A (zh) 烟气中油、水、粉尘净化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
CN201316588Y (zh) 有机废气吸附回收装置
CN1209574C (zh) 废弃热气处理设备
CN209917582U (zh) 一种转筒吸附浓缩装置
CN204853524U (zh) 一种脱硫除尘设备
CN203916451U (zh) 废气过滤机
CN203307196U (zh) 能防止二次污染的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污泥烘干机
CN114432832A (zh) 一种钢铁厂余热驱动空气捕集co2的系统及co2的使用方法
CN1186575C (zh) 一种烟气的热能深度利用与其中水蒸气资源化的方法
CN207288341U (zh) 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的废气处理装置
CN104084022A (zh) 废气过滤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