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3047B - 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3047B
CN1963047B CN200610144465XA CN200610144465A CN1963047B CN 1963047 B CN1963047 B CN 1963047B CN 200610144465X A CN200610144465X A CN 200610144465XA CN 200610144465 A CN200610144465 A CN 200610144465A CN 1963047 B CN1963047 B CN 1963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eat exchanger
support body
carriage support
exchang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444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63047A (zh
Inventor
津久井洋
尽田知宪
田中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63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3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63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3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10Supports for movable superstructures mounted on travelling or walking gears or on other super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0Guiding or ducting cooling-air, to, or from,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使热交换器对车体框架的安装作业简单并提高工程机械的装配工作效率。通过预先装配构成框架结构的支撑框架体(12)和由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等构成的热交换器装配体(14),构成单一的热交换器单元(11)。该热交换器单元(11)做成可拆装地安装到旋转框架(4)上的结构。因此,预先装配的热交换器单元(11)只通过简单的拧紧螺栓作业、配管作业就能安装到旋转框架(4)上。还有,由于热交换器单元(11)能够在不同于液压挖掘机(1)的装配流水线的另外的较宽广的作业现场装配,因此,能够提高装配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等建筑机械,尤其涉及具备散热器、油冷却器等热交换器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作为工程机械的液压挖掘机大致由可自行的下部行驶体、可转动地装载在该下部行驶体上的上部旋转体及可俯仰转动地设置于该上部旋转体的前侧上的作业装置构成。
还有,上部旋转体大致由构成支撑构造体的旋转框架、设置于该旋转框架的前侧用于操作人员搭乘的驾驶室、装载在上述旋转框架的后侧驱动液压泵的发动机、通过该发动机转动驱动的冷却风扇、面对该冷却风扇设置的散热器、油冷却器、中间冷却器等热交换器及覆盖上述发动机、冷却风扇、各个热交换器等地设置于上述旋转框架上的机舱盖构成。
还有,做成在旋转框架一侧安装方框状的框架体,并对该框架体可拆装地安装散热器、油冷却器、中间冷却器等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2394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3-13697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各个专利文献的发明中,做成在旋转框架上安装框架体之后在该框架体上安装散热器、油冷却器、中间冷却器等热交换器的结构。因此,装配液压挖掘机时,在该装配流水线上只能一台一台地安装散热器、油冷却器、中间冷却器等,因而存在降低装配工作效率的问题。还有,由于在液压挖掘机上也设置有冷却燃料的燃料冷却器、空调装置的冷凝器等热交换器,因此,须在装配流水线上安装这些冷凝器、燃料冷却器。
还有,根据各个专利文献的工程机械,由于只将多个热交换器安装在框架体内,因此,不能形成用于使冷却风流通的热交换器室。因此,需要准备区别于框架体的另外的隔板并形成热交换器室,如此一来,存在零部件件数、作业工时数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热交换器简单地安装到车体框架上,且能够提高装配工作效率的工程机械。
本发明的工程机械具备:构成支撑构造体的车体框架;设置于该车体框架上的原动机;以该原动机作为动力源转动的冷却风扇;通过来自该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供给进行应当冷却的流体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以及支撑该热交换器的支撑框架体。
而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案采用的结构的特征在于,做成通过预先装配上述热交换器和上述支撑框架体,构成单一的热交换器单元,将该热交换器单元安装到上述车体框架上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单元做成通过连结上述支撑框架体的上侧部位和上述热交换器的上侧部位而成为一体化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单元的支撑框架体做成将该支撑框架体的下侧部位安装在上述车体框架上的结构,上述热交换器做成将该热交换器的下侧部位与上述支撑框架体独立而安装在上述车体框架上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框架体由以下各部构成:由按一定的间距配置于上述车体框架上的两张侧面板;连结该各个侧面板的连结部件;以及设置于上述各个侧面板的原动机一侧并在与上述冷却风扇相面对的部位具有开口的内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其特征在于,做成包围上述冷却风扇的周围设置保护罩并将构成上述支撑框架体的上述内面板的开口连结到上述保护罩上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框架体的内面板由包围上述冷却风扇的上侧部位的上板部和包围上述冷却风扇的下侧部位并可拆装地设置于上述上板部或上述侧面板上的下板部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其特征在于,做成在上述车体框架上设置覆盖上述原动机、冷却风扇及热交换器单元的机舱盖,上述热交换器单元的支撑框架体与上述机舱盖一起划分形成使冷却风朝向热交换器流通的热交换器室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做成由相对冷却风的流动方向并列地配置的散热器和油冷却器的装配体构成,并在该装配体的与冷却风的流动方向重叠的位置上配置其他热交换器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由于通过预先装配热交换器和支撑框架体,形成单一的热交换器单元,因此,能够在与工程机械的装配流水线不同的其他的作业现场高效率地装配该热交换器单元。例如,当需要多台热交换器时,能够提高该各个热交换器的安装工作效率。并且,在较宽广的作业现场能够进行装配的热交换器单元中,由于能够密集装配各个热交换器,因此,能够使工程机械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通过连结支撑框架体的上侧部位和热交换器的上侧部位,能够以简单的作业使支撑框架体和热交换器一体化,从而能够容易地装配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热交换器单元做成将该热交换器的下侧部位与支撑框架体下侧部位分开安装在上述车体框架上的结构。因此,热交换器,通过将其下侧部位从车体框架上拆卸,能够与支撑框架体分开拆装,从而能够提高检修作业等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支撑框架体通过用连结部件连结的两张侧面板能够夹住并覆盖热交换器。还有,内面板通过使其开口面对冷却风扇,在驱动该冷却风扇时使冷却风在被连结部件、各个侧面板覆盖的通道上流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包围冷却风扇的周围的保护罩能够引导冷却风扇所发生的冷却风并调节流动。而且,通过将内面板的开口连结到保护罩上,能够用热交换器使由冷却风扇引起的冷却风高效率地通过,并能提高冷却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支撑框架体的内面板由包围冷却风扇的上侧部位的上板部和包围冷却风扇的下侧部位的下板部构成。由此,拆卸下板部时,能够敞开上板部的下侧。因此,将热交换器单元安装到车体框架上时,拆卸下板部。另外,在以上板部位于冷却风扇的上侧的方式配置热交换器单元的状态下,只将该热交换器单元放下到正下方,就能将热交换器单元安装到车体框架上。而且,通过将热交换器单元安装到车体框架上后,将下板部安装到上板部或侧面板上,能够包围敞开着的冷却风扇的下侧部位,并包围该冷却风扇的整个外围。
其结果,热交换器单元只铅直下降便能够安装在车体框架的规定位置上。这样,即使在例如像小型的工程机械那样在安装位置周围有障碍物的产场合,也能够简单地安装热交换器单元,从而能够提高装配作业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热交换器单元的支撑框架体能够与机舱盖一起划分形成使冷却风朝向热交换器流通的热交换器室。由此,能够使吸入热交换器室的冷却风朝向热交换器高效率地流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相对冷却风的流动方向并列地配置的散热器和油冷却器的装配体,能够高效率地与冷却风接触,并能够提高冷却效率。还有,由于在装配体的上游一侧的空间上能够配置其他热交换器,因此,能够使工程机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压挖掘机的正视图。
图2是将旋转框架以单体形式放大表示的正视图。
图3是将旋转框架以单体形式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4是从图1中的箭头IV-IV方向观察的上部旋转体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放大表示图4中的热交换器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将热交换器单元的支撑框架体以单体形式从正面一侧观察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将热交换器单元的支撑框架体以单体形式从背面一侧观察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以分离图7所示支撑框架体的内面板的状态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将热交换器装配体以单体形式表示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散热器、中间冷却器的下部对旋转框架、下侧托架的安装状态的重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油冷却器的下部对旋转框架、下侧托架的安装状态的重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热交换器单元对旋转框架的装载状态的重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3是从与图12相同的位置观察为了装载到旋转框架上而起吊热交换器单元时的状态的重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4是从与图4相同的位置观察为了装载到旋转框架上而起吊热交换器单元时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从与图4相同的位置观察使热交换器单元安装到旋转框架上并向水平方向移动的状态时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压挖掘机的正视图。
图17是将旋转框架以单体形式放大表示的正视图。
图18是将旋转框架以单体形式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相对旋转框架和冷却风扇的热交换器单元的安装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相对旋转框架和冷却风扇的热交换器单元的安装状态的重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1是从与图20相同的位置观察为了装载到旋转框架上而起吊热交换器单元时的状态的重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2是从与图20相同的位置观察在旋转框架上装载热交换器单元的状态的重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3是表示为了装载到旋转框架上而将热交换器单元起吊在安装位置正上方时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24是放大表示热交换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5是放大表示内面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放大表示根据变形例的热交换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中:
1、31-液压挖掘机,2、32-下部行驶体,3、33-上部旋转体,4、34-旋转框架(车体框架),6、36-发动机(原动机),7、37-冷却风扇,8、38-保护罩,9、39-液压泵,10、40-机舱盖,10A-左侧面板,10B-右侧面板,10C-上面板,11、41-热交换器单元,12、42-支撑框架体,12A、42A-前侧隔板(前侧面板),12B、42B-后侧隔板(后侧面板),12C、42C-连结部件,12D、43、61-内面板,12D1、44-开口,13-热交换器室,14、45-热交换器装配体,15、46-散热器(热交换器),16、47-油冷却器(热交换器),17、48-中间冷却器(热交换器),18、49-上侧托架,19、50-下侧托架,20-燃料冷却器(其他冷却器),21、51-冷凝器(其他冷却器),43A、61A-上板部,43A1、43B1、61A1、61B1-半圆弧环箍,43A2-连结框架,43A3-风扇通过用切口部,43B、61B-下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例举具备了散热器、油冷却器等热交换器的液压挖掘机并根据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图1至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该第一实施例中,举出应用于配重比下部行驶体更凸出的标准规格的液压挖掘机时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1中,1是作为工程机械的履带式的液压挖掘机,该液压挖掘机1由可自行的下部行驶体2、可旋转地装配在该下部行驶体2上的上部旋转体3及设置于该上部旋转体3上的下述作业装置27构成。
4是作为构成上部旋转体3的车体框架而使用的旋转框架,该旋转框架4作为支撑构造体而形成。而且,旋转框架4如图2、图3所示那样,大致由以下各部构: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厚度较厚的钢板等构成的底板4A;竖立设置于该底板4A上并在左右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中间梁4B;在该各个中间梁4B的左右以规定的间距配置并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边框架4C;右边框架4D;从上述底板4A、中间梁4B向左右方向伸出并在其前端部支撑左右边框架4C和4D的多根伸出梁4E;以及设置于底板4A和边框架4C、4D之间的多个下盖板4F。而且,在各中间梁4B的前侧上可俯仰转动地安装有作业装置27。
还有,在旋转框架4上,设有位于其左后部上并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托架4G,安装托架4G如图4所示那样用于安装构成下述的热交换器单元11的热交换器装配体14的下侧托架19等。而且,安装托架4G例如由截面形状为コ字形的钢材构成,且其端部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于位于后面的伸出梁4E上。
5是装载于旋转框架4的左前侧的驾驶室(参见图1)。该驾驶室5用于操作人员搭乘。还有,在驾驶室5的内部,配置有用于操作人员乘坐的驾驶席、各种操作杆、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等(均未图示)。
6表示设置于旋转框架4的后侧的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参见图4)。该发动机6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卧状态装载,且具有例如增大吸气的流量的增压器(未图示)。还有,该发动机6具有用于循环发动机冷却水的水冷套(未图示),该水冷套连接于下述的用于对冷却水进行散热的散热器15上。再有,增压器连接于用来散发所压缩吸气的热的中间冷却器17上并通过中间冷却器17连接于发动机6的吸气一侧上。
7是设置于发动机6的左侧上的冷却风扇,该冷却风扇7通过发动机6转动驱动。而且,冷却风扇7通过由发动机6转动驱动,使外气作为冷却风从后述的机舱盖10的流入口10F流入,并通过热交换器室13、发动机室26从流出口10G向外部流出。
8是包围冷却风扇7的周围设置的圆框状的保护罩。该保护罩8使用多个例如三个托架8A安装于发动机6上。还有,在保护罩8上通过橡胶筒体(未图示)连结构成后述的支撑框架体12的内面板12D的开口12D1。而且,保护罩8通过引导冷却风扇7所发生的冷却风并调节流动,用散热器15等能够使来自冷却风扇7的冷却风高效率地通过。
9是安装于发动机6的右侧上的液压泵。该液压泵9通过由发动机6驱动而将工作油作为液压油朝向工作装置27排出。还有,从作业装置27等返回的工作油,通过流过下述的油冷却器16,能够进行冷却。
10表示位于驾驶室5和后述的配重24之间并配置于旋转框架4上的机舱盖。该机舱盖10,如图1、图4所示那样,大致通过由位于旋转框架4的左右两侧并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侧面板10A、10B与在该各个侧面板10A、10B之间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上面板10C构成,且在上面板10C上形成有检修用的开口部10D。还有,在上面板10C上覆盖开口部10D地设有发动机盖10E。再有,在机舱盖10的左侧面板10A上形成有使向散热器15等供给的冷却风流入的流入口10F,且在右侧面板10B上形成有使通过了发动机6等的冷却风流出的流出口10G。
这里,构成机舱盖10的左侧面板10A,直接覆盖后述的热交换器11的支撑框架体12的左侧(上游侧),上面板10C直接覆盖支撑框架体12的上侧。由此,机舱盖10的左侧面板10A和上面板10C,与支撑框架体12一起在支撑框架体12内部划分形成用于冷却风朝向散热器15流通的热交换器室13。
下面对根据用冷却风冷却发动机6的冷却水、工作油、发动机6吸入的吸气、燃料、空调装置的冷媒等的各种流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单元,参照图4~图15进行说明。
11表示位于发动机6的左侧并设置于机舱盖10内的单一的热交换器单元。该热交换器单元11,通过包揽装载于液压挖掘机1的上部旋转体3上的几乎全部热交换器,作为相对旋转框架4一次就能安装多个热交换器的单一的单元而构成。因此,热交换器单元11的装配作业能够高效率地在与液压挖掘机1的装配流水线不同的较宽广的作业现场进行。而且,热交换器单元11,如图4、图5所示,大致由后述的支撑框架体12、热交换器装配体14、燃料冷却器20、冷凝器21等构成。
12是构成热交换器单元11的框架构造的支撑框架体,该支撑框架体12用于将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燃料冷却器20、冷凝器21等配置在旋转框架4的左后部。而且,如图6、图7、图8所示那样,支撑框架体12大致包括:作为在上部旋转体3的前后方向按规定的间距平行地相对的侧面板的前后隔板12A、12B;以连结该各个隔板12A、12B的上部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延伸并覆盖热交换器装配体14的上部的长箱状的连结部件12C;以及在上述各个隔板12A、12B、连结部件12C的下游一侧(发动机6一侧)安装成一体的内面板12D等。
还有,在支撑框架体12的上游一侧,横跨各个隔板12A、12B安装有用于容许冷却风流通的同时提高强度的加强部件12E。还有,在隔板12A、12B的下部设有用于安装后述的下侧托架19的安装板12F(只图示前侧隔板12A一侧)。再有,在连结部件12C的上侧,如图4所示那样,安装有用于封堵机舱盖10与发动机盖10E之间的间隙从而阻止冷却风循环的循环防止部件12G。
另一方面,在前侧隔板12A的相对面一侧上,向后侧延伸设有支撑后述的燃料冷却器20的整体和冷凝器21的前侧部位的前侧支撑板12H,且在后侧隔板12B的相对面上向前侧延伸设有与后侧支撑板12H对应地支撑冷凝器21的后侧部位的后侧支撑板12J。
这里,如图12、图13所示那样,隔板12A配置成以沿安装有旋转框架4的安装托架4G的前端部的伸出梁4E的方式向左右方向延伸,从而用螺栓能够将其下侧部位固定在该伸出梁4E上。还有,隔板12B配置成以沿安装有安装托架4G的后端部的伸出梁4E的方式向左右方向延伸,从而用螺栓12K能够将其下侧部位固定在该伸出梁4E上(参见图12)。
而且,如图4所示那样,各个隔板12A、12B通过靠近机舱盖10的左侧面板10A、上面板10C而分隔空间,能够与左侧面板10A、上面板10C等一起在支撑框架体12内划分形成热交换器室13。该热交换器室13用来使来自机舱盖10的流入口10F的冷却风朝向构成热交换器装配体14的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等流通。
再有,前侧隔板12A在构成划分形成热交换器室13的隔板的同时,能够兼作划分形成邻接热交换器室13的前侧的其他室例如控制阀室、工具收放室(未图示)等的隔板。由此,前侧隔板12A能够同时起着分隔与热交换器室13邻接的其他室之间的作用,从而能够减少零部件的件数。
14是设置于支撑框架体12内的作为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装配体。该热交换器装配体14通过用托架18、19连结相对冷却风的流动方向并列设置的下述的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而构成。
15是设置于支撑框架体12内的作为热交换器的散热器,该散热器15用来冷却因冷却发动机6而升温的冷却水。还有,散热器15如图9、图10所示那样,大致由上部箱15A、下部箱15B及散热部15C构成,且各个箱15A、15B连接于发动机6的水冷套上。另一方面,散热器15其上部箱15A的正面(上游一侧)以防振状态安装于后述的上侧托架18上,且下部箱15B的正面通过防振部件15D以防振状态安装于下侧托架19上。
16是与散热器15并列设置的作为热交换器的油冷却器,该油冷却器16用来冷却工作油。还有,油冷却器16如图9、图10所示那样,大致由上部箱16A、下部箱16B及散热部16C构成,且在各个箱16A、16B上分别连接有工作油配管(未图示)。另一方面,油冷却器16与散热器15大致同样地,其上部箱16A安装于上侧托架18上,且下部箱16B安装于下侧托架19上。还有,在实施方式中,油冷却器16相对散热器15设置于前后方向的前侧(驾驶室5一侧)上。
17是与散热器15并列设置的作为热交换器的中间冷却器,该中间冷却器17用来冷却从发动机6的增压器供给的吸气。还有,中间冷却器17如图9、图10所示那样,大致由上部箱17A、下部箱17B及散热部17C构成,且上部箱17A连接于增压器上,下部箱17B连接于发动机6的吸气一侧上。另一方面,该中间冷却器17与散热器15大致同样地,其上部箱17A以防振状态安装于上侧托架18上,且下部箱17B通过防振部件17D以防振状态安装于下侧托架19上。还有,在实施方式中,该中间冷却器17相对散热器15设置于前后方向的后侧(配重24一侧)上。
这里,构成热交换器装配体14的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例如并列配置于上部旋转体3的前后方向上,以便提高冷却效率并容易地进行清扫作业,以便相对由冷却风扇7引起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并列。
18是向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于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的上部的上侧托架。该上侧托架18例如由弯曲成L字形的钢材形成。而且在上侧托架18上分别螺栓固定有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的上侧部位。上侧托架18,通过用螺栓18B将设置于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上的安装部18A、18A固定在支撑框架体12的隔板12A、12B的上部,以使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的上侧部位安装成与支撑框架体12构成一体(参见图5)。
19是向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于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的下部的下侧托架。该下侧托架19例如由弯曲成L字形的钢材形成并安装于旋转框架4上。还有,如图10、图11所示那样,在下侧托架19上分别安装有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的下侧部位。
而且,下侧托架19,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螺栓固定于支撑框架体12的各个安装板12F上。再有,在将热交换器单元11装载在旋转框架4上时,与支撑框架体12分开并单独地用多个螺栓14A安装于旋转框架4的安装托架4G上(参照图10、图11、图14)。
如此构成的热交换器装配体14,使得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的上侧部位通过上侧托架18安装于支撑框架体12的各个隔板12A、12B的上侧部位;其下侧部位在与支撑框架体12分开的状态下通过下侧托架19安装于旋转框架4的安装托架4G上。由此,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其下侧部位相对旋转框架4能够单独地拆装,并能够提高检修作业等的工作效率。
20表示安装于支撑框架体12的前侧支撑板12H上的作为其他热交换器使用的燃料冷却器。该燃料冷却器20用来冷却向发动机6供给的燃料。而且,燃料冷却器20配置于相对油冷却器16与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一侧重叠的位置上。
21表示安装于支撑框架体12的前侧支撑板12H和后侧支撑板12H之间的作为热交换器使用的冷凝器。该冷凝器21用来构成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一部分并发散冷媒的热。而且,冷凝器21配置于相对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等与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一侧重叠的位置上。
这里,由于燃料冷却器20、冷凝器21,与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等一起配置于与冷却风的流动方向重叠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利用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等的上游一侧的空间高效率地配置,能够使热交换器单元11小型化并提高检修作业等的工作效率。
22是位于燃料冷却器20的上游一侧并安装于隔板12A上的储水箱,该储水箱22用来收放用于向散热器15补给的发动机冷却水。还有,23是覆盖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的上游一侧的防尘网,该防尘网23可拆装地安装于上侧托架18、下侧托架19上。
装配如此构成的热交换器单元11时,通过装配前侧隔板12A、后侧隔板12B、连结部件12C、内面板12D形成支撑框架体12。还有,通过并列配置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并将它们用上侧托架18、下侧托架19连结形成热交换器装配体14。在将热交换器装配体14的上部装配在支撑框架体12上的同时,在各个支撑板12H、12J上安装燃料冷却器20和冷凝器21。再有,通过安装储水箱22等,能够装配单一的热交换器单元11。
另外,24是安装于旋转框架4的后端部上的配重(参见图1)。该配重24用来保持与下述的作业装置27之间的重量平衡,作为沉重物形成。还有,配重24比下部行驶体2还向后侧突出而配置,以便能够容易地确保用于保持与下述的作业装置27之间的重量平衡的较大的重量。
还有,25表示位于发动机6的前侧并在机舱盖10内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其他的隔板。该隔板25用于划分形成在机舱盖10的后侧收放发动机6、液压泵9等的发动机室26。再有,27表示可俯仰转动地设置于上部旋转体3的前侧的作业装置。该作业装置27用于进行挖掘砂土作业等。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下面对将装载于上部旋转体3上的几乎全部的热交换器即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燃料冷却器20、冷凝器21,按安装到旋转框架4一侧时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不同于液压挖掘机1的装配流水线的另外较宽广的作业现场,对由前侧隔板12A、后侧隔板12B、连结部件12C、内面板12D等构成的支撑框架体12,安装由用上侧托架18、下侧托架19连结的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构成的热交换器装配体14。还有,通过在各个支撑板12H、12J上以重叠到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的上游一侧上的方式安装构成其他热交换器的燃料冷却器20、冷凝器21,并将储水箱22等安装在规定的部位,如图5所示那样地装配单一的热交换器单元11。
如此地装配热交换器单元11后,起吊该热交换器单元11并搬运到液压挖掘机1的装配流水线上,如图13、图14、图15所示那样,放置在旋转框架4的左后部。在该放置作业中,若使热交换器单元11垂直地下降到旋转框架4的给定位置上,则支撑框架体12的内面板12D将干扰冷却风扇7。于是,如图14所示那样,使该热交换器单元11降落在错开到作为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的左侧位置上(箭头A方向),以阻止冷却风扇7干扰。使之下降到规定的高度上后,如图15所示那样,使热交换器单元11朝向冷却风扇7向右侧(箭头B方向)水平移动,并通过橡胶筒体(未图示)将内面板12D的开口12D1与保护罩8连结。
在该状态下,支撑框架体12,其各个隔板12A、12B的下部用各个螺栓12K等固定在旋转框架4的伸出梁4E上。还有,热交换器装配体14,其下侧托架19与支撑框架体12的隔板12A、12B分开地用各个螺栓14A固定在旋转框架4的安装托架4G上。
另一方面,热交换器装配体14,拔出螺栓14A后能够从上侧托架18、下侧托架19上拆卸。这种热交换器装配体14在支撑框架体12依旧安装在旋转框架4上的状态下,能够单独地拆装。
下面对液压挖掘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操作人员搭乘到驾驶室5上并坐在驾驶席上。通过在该状态下操纵行走用操作杆,能够驱动下部行驶体2并使液压挖掘机1前进或倒退。还有,通过坐在驾驶席上的操作人员操作作业用操作杆,能够使作业装置27可俯仰转动并进行砂土的挖掘作业等。
而且,液压挖掘机1运转时,通过发动机6的冷却风扇7从机舱盖10的流入口10F吸入空气,并通过将该空气作为冷却风供给热交换器装配体14的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燃料冷却器20、冷凝器21,能够冷却各自的应当冷却的流体。还有,通过了这些热交换器的冷却风通过发动机6、液压泵9等后从流出口10G向外部流出。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预先装配支撑框架体12和热交换器装配体14构成单一的热交换器单元11,并做成将该装配后的热交换器单元11安装到旋转框架4上的结构。因此,热交换器单元11能够在与液压挖掘机1的装配流水线不同的作业现场装配。
其结果,预先装配好的热交换器单元11,在旋转框架4上只实施简单的螺栓固定作业及配管作业就能容易地进行安装,从而能提高装配工作效率。并且,由于热交换器单元11能够在较宽广的作业现场另行装配,因此,能够将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燃料冷却器20、冷凝器21集中在一起进行装配,能够小型地紧凑热交换器单元1并将液压挖掘机1小型化。
还有,支撑框架体12的前侧隔板12A,不仅作为划分形成热交换器室13的隔板,也兼作划分形成邻接热交换器室13的控制阀室、工具收放室(均未图示)的隔板。由此,能够削减用于分隔机舱盖10内部的零部件件数,从而能实现生产性的提高、轻量化及成本降低。
还有,由于支撑框架体12通过连结各个隔板12A、12B的上侧部位和热交换器装配体14的上侧托架18,以简单的作业就能使之一体化,因此,能够容易地装配热交换器单元11。
还有,构成热交换器装配体14的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做成通过下侧托架19与支撑框架体12分开安装到旋转框架4上的结构。因此,热交换器装配体14,其下侧部位相对旋转框架4能够单独地拆装,从而能够提高维护作业、检修作业等的作业效率。
另一方面,由于冷却风扇7的周围被保护罩8围住,因此,能够引导冷却风扇7所引起的冷却风,并调节流动。并且,由于保护罩8通过橡胶筒体(未图示)连结于内面板12D的开口12D1上,因此,使由冷却风扇7引起的冷却风能够高效率地通过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由此,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还有,热交换器单元11能够利用支撑框架体12的各个隔板12A、12B并在机舱盖10的左侧面板10A和上面板10C之间划分形成热交换器室13。由此,能够使冷却风朝向热交换器装配体14等高效率地通过,从而提高这些装置的冷却效率。
再有,由于热交换器装配体14相对由冷却风扇7引起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并列配置,因此,能够向这些热交换器高效率地供给冷却风,并提高冷却效率。还有,由于与散热器15等在冷却风的流动方向上重叠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配置有燃料冷却器20、冷凝器21,因此,能够利用限定的空间配置燃料冷却器20、冷凝器21,也能够将液压挖掘机1小型化。
其次,图16至图25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支撑框架体的内面板由围拢冷却风扇的上侧部位的上板部和可拆装地设置于围拢冷却风扇的下侧部位的上板部或侧面板上的下板部构成。
在图16中,31表示作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的液压挖掘机。该液压挖掘机31大致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液压挖掘机1相同,大致由下部行驶体32、上部旋转体3及作业装置55构成。
这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液压挖掘机31,作为在下部行驶体32上进行上部旋转体33的旋转动作时该上部旋转体33大致收纳在下部行驶体32的机身宽度内的超小旋转机而构成。即液压挖掘机31,其后述的旋转框架34的前后方向尺寸较短,且配置于前侧附近的后述的配重54的左右两侧包围到发动机36的侧方。该超小旋转式的液压挖掘机31,由于相当于配重54配置在前侧的部分将减少旋转框架34上的设置空间,因此,在后述的热交换器单元41的周围,存在旋转框架34的左后端板34H等障碍物,不能确保用于将热交换器单元41向水平方向移动的空间。
34是作为构成上部旋转体33的车体框架的旋转框架。如图17、图18所示,该旋转框架34构成支撑构造体,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框架4同样地大致由底板34A、左右的中间梁34B、左边框架34C、右边框架34D、多根伸出梁34E及多枚下盖板34F构成。还有,在旋转框架34的左后部,设有用于安装后述的热交换器装配体45的下侧托架50等的安装托架34G。
但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框架34沿前后方向较短地形成,以便将上部旋转体33旋转动作时,使之大致收纳在下部行驶体32的机身宽度之内,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框架4不同。
这里,在将旋转框架34沿前后方向较短地形成时,从旋转中心到配重54的距离变短。但在该条件下,为了保持与作业装置57之间的重量平衡,有必要加大(加重)配重54。
于是,如图18所示,旋转框架34将安装于其左后部、右后部上的后端板34H、34J的左右方向的外侧部分朝向前侧倾斜而形成。由此,配重54通过使其左后两侧顺延各个后端板34H、34J,能够延伸到从左右方向覆盖发动机36、热交换器单元41的位置上,并能够确保较大的重量。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将热交换器单元41安装到旋转框架34上时,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那样,若要将热交换器单元41向图14、图15所示箭头A方向放下后向箭头B方向移动,则左侧的端板34H构成障碍,且支撑框架体42的后侧隔板42B干扰,因此,不能进行通过水平移动的安装作业。
35是装载在旋转框架34的左前侧上的驾驶室(参见图16),在该驾驶室35内,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驾驶室5大致相同地配置有驾驶席、各种操作杆、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等(均未图示)。
36表示设置于旋转框架34的后侧上的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参见图19)。该发动机36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6大致相同地构成。
37是设置于发动机36的左侧上的冷却风扇。该冷却风扇37与第一实施例的冷却风扇7大致相同地通过发动机36转动驱动。
38是包围冷却风扇37的周围设置的圆框状的保护罩。该保护罩38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罩8大致相同地形成为包围冷却风扇37的周围的圆框状,例如用三个托架38A安装于发动机36上。还有,39表示安装于发动机36的右侧上的液压泵。
40表示位于驾驶室35和后述的配重54之间并设置于旋转框架34上的机舱盖(参见图16)。该机舱盖40与第一实施例的机舱盖10大致相同地收放发动机36、液压泵39等,与此同时,在后述的支撑框架体42内划分形成用于冷却风朝向散热器46等流通的热交换器室(未图示)。
下面参照图19至图25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单元进行说明。
41是表示根据位于发动机36的左侧并设置于机舱盖40内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单一的热交换器单元。该热交换器单元41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单元11大致相同地大致由下述的支撑框架体42、热交换器装配体45、冷凝器51等构成。
42是构成热交换器单元41的框架结构的支撑框架体。该支撑框架体42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框架体12大致相同地形成。即支撑框架体42如图23、图24等所示那样,大致由以下各部构成:作为在上部旋转体33的前后方向按给定的间距相对的侧面板的前后隔板42A、42B;以连结该各个隔板42A、42B的上部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延伸并覆盖散热器46、油冷却器47、中间冷却器48的上部的连结部件42C;以及安装于上述各个隔板42A、42B、连结部件42C的下游一侧(发动机36一侧)的后述的内面板43等。
还有,在支撑框架体42的上游一侧,横跨各个隔板42A、42B安装有用于容许冷却风流通的同时提高强度的加强部件42D。还有,在前侧隔板42A的相对面一侧,沿前后方向延伸设有支撑后述的冷凝器51等的支撑板42E(图23所示)。
再有,前侧隔板42A,在将热交换器单元41装载在旋转框架34上的状态下,能够将其下部螺栓固定在伸出梁34E上。还有,后侧隔板42B能够将其下部用多个螺栓42F固定在左后端板34H上(参见图20、图22)。
这里,如图20所示那样,支撑框架体42的后侧隔板42B收纳于旋转框架34的左后端板34H的前侧。因此,后侧隔板42B形成为其外侧部分与左后端板34H大致相同地从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朝向前侧倾斜。由此,由于后侧隔板42B以嵌入旋转框架34的左后端板34H的方式被定位,因而该左后端板34H构成障碍,使得热交换器单元41不能沿水平方向移动,因此,如图21、图23所示那样,有必要从上侧沿着箭头C所示方向大致垂直地放下并安装。
这里,43是设置于支撑框架体42的发动机36一侧上的内面板,该内面板43是只沿着垂直方向放下热交换器单元41并可以安装到旋转框架34上的部件。即内面板43,如图25所示那样,由安装于各个隔板42A、42B上并覆盖热交换器室(未图示)的发动机36一侧的上板部43A,和可拆装地安装于该上板部43A的下侧的下板部43B拼合构成。还有,上板部43A构成在靠后部的上侧具有包围冷却风扇37的上侧部位的半圆弧环箍43A1的门形状。再有,在上板部43A上设有连结半圆弧环箍43A1的下方的连结框架43A2,在连结框架43A2上形成有风扇通过用切口部43A3。
该风扇通过用切口部43A3,通过在位于上板部43A的下方部位的连结框架43A2上使冷却风扇37一侧的端部边缘向散热器46一侧倒退地切口,以开放半圆弧环箍43A1的下方。由此,风扇通过用切口部43A3,如图23所示那样,即使将上板部43A朝向冷却风扇37垂直地放下也能使冷却风扇37通过,而且无需向水平方向移动就能将半圆弧环箍43A1配置在包围冷却风扇37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如图20等所示那样,下板部43B以封闭风扇通过用切口部43A3的方式用多个螺栓43C可拆装地安装于上板部43A上。还有,下板部43B如图20、图24等所示那样,具有包围冷却风扇37的下侧部位的半圆弧环箍43B1。该半圆弧环箍43B1与上板部43A的半圆弧环箍43A1一起形成包围冷却风扇37的保护罩38的开口44(图19、图20中所示)。
45是设置于支撑框架体42内的作为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装配体。该热交换器装配体4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装配体14大致相同地由相对冷却风的流动方向并列地配置的散热器46、油冷却器47、中间冷却器48和连结该散热器46、油冷却器47、中间冷却器48的上部一侧的上侧托架49及连结下部一侧的下侧托架50构成。
而且,热交换器装配体45,其上侧托架49螺栓固定于支撑框架体42的前后各个隔板42A、42B的上部。还有,下侧托架50,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螺栓固定于支撑框架体42的前后各个隔板42A、42B的下部。再有,热交换器单元41装载在旋转框架34上时,用多个螺栓42F等将支撑框架体42的各个隔板42A、42B的下部安装在旋转框架34的伸出梁34E、左后端板34H上。还有,连结了散热器46、油冷却器47、中间冷却器48的下部一侧的下侧托架50与支撑框架体42分开单独地用多个螺栓45A固定于旋转框架34的安装托架34G上(参照图23)。
51是安装于支撑框架体42的支撑板42E上的作为其他热交换器使用的冷凝器。该冷凝器51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凝器21大致相同地构成,并在其并列位置上配置有燃料冷却器(未图示)。还有,52表示安装于支撑框架体42的前侧隔板42A上的储水箱,53表示覆盖散热器46、油冷却器47、中间冷却器48的冷却风的上游一侧的防尘网。
装配如此构成的热交换器单元41时,连接前侧隔板42A、后侧隔板42B、连结部件42C、内面板43的上板部43A等后,装配支撑框架体42。还有,并列地配置散热器46、油冷却器47、中间冷却器48,并通过用上侧托架49、下侧托架50连结这些装置来装配热交换器装配体45。
再有,在将装配好的热交换器装配体45的上侧托架49用螺栓固定在支撑框架体42的各个隔板42A、42B上部的同时,在支撑板42E上安装冷凝器51等,并安装储水箱52等。由此,截止到安装在旋转框架34上的阶段之前为止,能够装配热交换器单元41。而且,热交换器单元41,在使用多个螺栓42F将支撑框架体42的各个隔板42A、42B的下部固定在旋转框架34的伸出梁34E上之后,使用多个螺栓43C将下板部43B安装在内面板43的上板部43A上。
54是安装于旋转框架34的后端部上的配重(参见图16),该配重54用于保持与作业装置27之间的重量平衡。这里,第二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31,由于上部旋转体33作为大致收纳于下部行驶体32的机身宽度内的超小旋转机构成,因此,配重54有必要配置在前侧附近。因此,配重54沿着旋转框架34的各个后端板34H、34J延伸到前侧,以确保较大的重量。
55表示可俯仰转动地设置于上部旋转体33的前侧上的作业装置。该作业装置5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业装置27大致相同地用于进行砂土挖掘作业等。
第二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3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下面对由支撑框架体42、热交换器装配体45、冷凝器51等构成的热交换器单元41安装到旋转框架34一侧时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若说明热交换器单元41装配作业,则连接前侧隔板42A、后侧隔板42B、连结部件42C、内面板43的上板部43A等之后装配支撑框架体42。还有,用上侧托架49、下侧托架50连结并列地配置的散热器46、油冷却器47、中间冷却器48之后装配热交换器装配体45,并用螺栓(未图示)将热交换器装配体45的上侧托架49装配在支撑框架体42上。进一步在支撑框架体42上安装冷凝器51、储水箱52等。由此,截止到安装在旋转框架34上的阶段,即在内面板43的上板部43A上用螺栓固定下板部43B之前的阶段为止,能够装配热交换器单元41。
若如此地大致装配完热交换器单元41,则起吊热交换器单元41并搬运到液压挖掘机31的装配流水线上,并装载在旋转框架34的左后部上。这里,在内面板43的上板部43A上,设有位于下侧的连结框架43A2上并敞开半圆弧环箍43A1的下侧的风扇通过用切口部43A3。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单元41的装载作业中,如图20、图23所示那样,不会发生旋转框架34的左后端板34H和支撑框架体42的后侧隔板42B之间的干扰以及保护罩38和内面板43之间的干扰等,并能够将热交换器单元41沿箭头C所示方向铅直地放下并搭载在旋转框架34的规定位置上。
在该状态下,用各个螺栓42F将支撑框架体42的各个隔板42A、42B的下部固定在旋转框架34的伸出梁34E上。还有,用各个螺栓45A将热交换器装配体45的下侧托架50固定在旋转框架34的安装托架34G上。由此,热交换器装配体45和支撑框架体42,能够彼此独立并单独地安装在旋转框架34的安装托架34G上。
另一方面,热交换器装配体45,拔出螺栓45A后能够从各个上侧托架49、下侧托架50上拆卸。如此地、热交换器装配体45在支撑框架体42依旧安装于旋转框架34上的状态下,能够单独地拆装。
再有,通过用各个螺栓43C将下板部43B安装在内面板43的上板部43A上,能够将内面板43的开口44连结到保护罩38的外围一侧上。由此,能够将热交换器单元41安装在旋转框架34一侧上。
这样,即使在如此地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框架体42的内面板43构成为能够分割成包围冷却风扇37(保护罩38)的上部的上板部43A和包围下部的下板部43B两块。由此,拆卸下板部43B时,通过风扇通过用切口部43A3能够敞开上板部43A的下侧。
因此,通过在将下板部43B安装到内面板43的上板部43A上之前进行将热交换器单元41安装到旋转框架34上的作业,只将热交换器单元41朝正下方放下就能安装到旋转框架34上。而且,通过在将热交换器单元41安装到旋转框架34上后,在上板部43A上安装下板部43B,能够用开口44包围包括冷却风扇37的下侧部位在内的其周围。
其结果,热交换器单元41,只沿着箭头所示C方向铅直地放下就能安装到旋转框架34的规定的位置上。由此,如构成超小旋转机的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31,即使在上部旋转体33较小且在安装热交换器单元41的位置周围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也能简单地安装热交换器单元41,从而能提高装配工作效率。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在热交换器单元11上相对冷却风的流动方向并列地配置了散热器15、油冷却器16、中间冷却器17的例子作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不具有增压器的发动机6的情况下也可以做成废除中间冷却器并将散热器和油冷却器两台热交换器设置在热交换器单元上的结构。还有,也可以做成将散热器和油冷却器等以相对冷却风的流动方向重叠的方式串联配置的结构。该结构也同样适用于第二实施方式中。
还有,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做成用螺栓43C将内面板43的下板部43B固定在上板部43A上的结构时的例子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像图26所示的变型例那样,也可以做成将内面板61的上板部61A截止到半圆弧环箍61A1,并用多个螺栓61C固定位于该上板部61A的下侧并在支撑框架体42的各个隔板42A、42B上具有半圆弧环箍61B1的下板部61B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各个实施方式中,举出了作为原动机使用发动机6、36的例子作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电动式工程机械的场合,也可以做成使用电动机等的其他原动机的结构。
还有,在各个实施方式中,举出在发动机6、发动机36上设置了冷却风扇7、37的例子作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做成与发动机独立地另行设置冷却风扇并使用电动机、液压马达等进行转动驱动的结构。
再有,在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工程机械例举液压挖掘机1、31作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在具备轮式的下部行驶体的液压挖掘机上。再有,例如也能够广泛应用于液压起重机、轮式装载机、拖拉机等其他工程机械上。

Claims (7)

1.一种工程机械,具备:构成支撑构造体的车体框架;设置于该车体框架上的原动机;以该原动机作为动力源转动的冷却风扇;通过供给来自该冷却风扇的冷却风进行应当冷却的流体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以及支撑该热交换器的支撑框架体,其特征在于,
做成通过预先装配上述热交换器和上述支撑框架体,构成单一的热交换器单元,并将该热交换器单元安装到上述车体框架上的结构,并且,
在将热交换器单元安装在上述车体框架上时,将上述支撑框架体的下侧部位安装在上述车体框架上,将上述热交换器的下侧部位与上述支撑框架体独立而安装在上述车体框架上,
做成所述热交换器能够与所述支撑框架体分开拆装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做成上述热交换器单元通过连结上述支撑框架体的上侧部位和上述热交换器的上侧部位而成为一体化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框架体由以下各部构成:按一定的间距配置于上述车体框架上的两张侧面板;连结该各个侧面板的连结部件;以及设置于上述各个侧面板的原动机一侧并在与上述冷却风扇相面对的部位具有开口的内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做成包围上述冷却风扇的周围设置保护罩并将构成上述支撑框架体的上述内面板的开口连结到上述保护罩上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框架体的内面板由包围上述冷却风扇的上侧部位的上板部和包围上述冷却风扇的下侧部位并可拆装地设置于上述上板部或上述侧面板上的下板部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做成在上述车体框架上设置覆盖上述原动机、冷却风扇及热交换器单元的机舱盖,
上述热交换器单元的支撑框架体与上述机舱盖一起划分形成使冷却风朝向热交换器流通的热交换器室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做成上述热交换器由相对冷却风的流动方向并列地配置的散热器和油冷却器的装配体构成,并在该装配体的与冷却风的流动方向重叠的位置上配置其他热交换器的结构。
CN200610144465XA 2005-11-10 2006-11-08 工程机械 Active CN19630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26455 2005-11-10
JP2005326455 2005-11-10
JP2005-326455 2005-11-10
JP2006252958A JP4763561B2 (ja) 2005-11-10 2006-09-19 建設機械
JP2006252958 2006-09-19
JP2006-252958 2006-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3047A CN1963047A (zh) 2007-05-16
CN1963047B true CN1963047B (zh) 2011-10-26

Family

ID=38238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4465XA Active CN1963047B (zh) 2005-11-10 2006-11-08 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763561B2 (zh)
KR (1) KR101059337B1 (zh)
CN (1) CN19630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96412B2 (ja) * 2007-10-05 2012-08-08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2010168739A (ja) * 2009-01-20 2010-08-05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
JP5461085B2 (ja) * 2009-07-03 2014-04-02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5234693B2 (ja) * 2009-10-16 2013-07-10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WO2012081496A1 (ja) * 2010-12-15 2012-06-21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外装カバー
JP5562901B2 (ja) * 2011-05-16 2014-07-30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5699066B2 (ja) * 2011-10-24 2015-04-08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5722196B2 (ja) * 2011-11-16 2015-05-20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フィルタ装置
JP5882144B2 (ja) * 2012-06-21 2016-03-09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熱交換装置
CN103130152B (zh) * 2013-02-05 2015-09-02 石家庄中煤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铲运车
JP6058448B2 (ja) * 2013-03-28 2017-01-11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CN103967072A (zh) * 2014-04-17 2014-08-06 安徽智伟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液压油散热装置
KR102275197B1 (ko) * 2015-01-19 2021-07-08 주식회사 대동 농업용 작업차 및 농업용 작업차의 흡기/냉각 모듈 조립 방법
JP6704371B2 (ja) * 2017-03-31 2020-06-03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転圧機械
US11413955B2 (en) 2018-06-29 2022-08-16 Kubota Corporation Working machine
EP3815949B1 (en) * 2018-06-29 2023-12-06 Kubota Corporation Work machine
JP7520489B2 (ja) * 2018-06-29 2024-07-23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WO2021193300A1 (ja) * 2020-03-26 2021-09-30 株式会社日立建機ティエラ 電動式建設機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4164A (en) * 1997-02-07 2000-02-15 Caterpillar Inc.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CN1327503A (zh) * 1999-10-26 2001-12-19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施工机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
JP2005023825A (ja) * 2003-07-01 2005-01-27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熱交換装置
CN1690318A (zh) * 2004-04-20 2005-11-02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24523A (ja) * 1986-11-14 1988-05-28 Seiko Epson Corp イオン線投影露光装置
JP3676580B2 (ja) * 1997-08-08 2005-07-27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EP0947706B1 (en) * 1997-09-19 2006-11-22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Cooling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JP3894692B2 (ja) * 1999-11-04 2007-03-22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2002067707A (ja) * 2000-08-30 2002-03-08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ラジエータユニット
JP3903136B2 (ja) * 2001-11-05 2007-04-11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2004058796A (ja) * 2002-07-26 2004-02-26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
JP4364496B2 (ja) * 2002-10-24 2009-11-18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4155873B2 (ja) * 2003-05-28 2008-09-24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
JP4183584B2 (ja) * 2003-09-11 2008-11-19 キャタピラ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4383905B2 (ja) * 2004-01-27 2009-12-16 キャタピラ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旋回型作業機械のクーリングパッケージ
JP4276151B2 (ja) 2004-09-15 2009-06-10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4164A (en) * 1997-02-07 2000-02-15 Caterpillar Inc.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CN1327503A (zh) * 1999-10-26 2001-12-19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施工机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
JP2005023825A (ja) * 2003-07-01 2005-01-27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熱交換装置
CN1690318A (zh) * 2004-04-20 2005-11-02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63561B2 (ja) 2011-08-31
CN1963047A (zh) 2007-05-16
JP2007153310A (ja) 2007-06-21
KR101059337B1 (ko) 2011-08-24
KR20070050369A (ko) 2007-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3047B (zh) 工程机械
CN101808841A (zh) 工程机械
JP5234693B2 (ja) 建設機械
CN101952519B (zh) 工程机械
CN101668901B (zh) 建筑机械
JP5830110B2 (ja) 建設機械
US20140262147A1 (en) V-Shaped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CN102947512A (zh) 电动式工程机械
EA025849B1 (ru) Трактор виндроуэра с параллельными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ми для охлажд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я и связанных с ним текучих сред
CN101780762A (zh) 工程机械
KR101896579B1 (ko) 건설 기계
JP2006242077A (ja) 建設機械の熱交換装置
CN101722833A (zh) 冷却组件、机器和用于清洗该冷却组件的方法
CA2809418A1 (en) V-shaped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JP2006224812A (ja) 建設機械
US11448115B2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JP5461085B2 (ja) 建設機械
KR20160056153A (ko) 건설기계
JP3361054B2 (ja)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2002021116A (ja) 建設機械
JP5484967B2 (ja) 建設機械
JP4061063B2 (ja) 建設機械
JP2022169037A (ja) 建設機械
JPH11303135A (ja)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2009155906A (ja) 建設機械の燃料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