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0350A - 齿轮及齿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齿轮及齿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0350A
CN1940350A CNA2006101421520A CN200610142152A CN1940350A CN 1940350 A CN1940350 A CN 1940350A CN A2006101421520 A CNA2006101421520 A CN A2006101421520A CN 200610142152 A CN200610142152 A CN 200610142152A CN 1940350 A CN1940350 A CN 1940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gear
contact
flank profil
lin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21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0350B (zh
Inventor
近江宪仕
川上泰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pla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npla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plas Corp filed Critical Enpla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40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0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40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0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08Profiling
    • F16H55/0886Profiling with corrections along the width, e.g. flank width crowning for better load distribu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14Construction providing resilience or vibration-damping
    • F16H55/16Construction providing resilience or vibration-damping relating to teeth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006Vibration-damping or noise reduc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ar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949Teeth
    • Y10T74/19963Spu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949Teeth
    • Y10T74/19963Spur
    • Y10T74/19972Spur 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齿轮(Gl)具有多个齿(1),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来传递旋转运动,使各个齿(1)的至少一个齿廓面(7)上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上的齿宽方向的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10)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顶面(3)侧朝向齿底侧移动而逐渐变长。由此,可降低一对齿轮啮合时齿轮所产生的噪声,同时可减小旋转传递误差。

Description

齿轮及齿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一对齿轮组合对置并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而在两轴之间传递旋转运动的齿轮及齿轮装置,尤其是涉及能降低一对齿轮啮合时齿轮产生的噪声且可减小旋转传递误差的齿轮及齿轮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齿轮装置的齿轮一般使用具有对称齿形的称为标准齿轮的齿轮。这样的标准齿轮彼此组合时,各个齿其齿顶的齿宽与齿根的齿宽为相同尺寸,全齿高在齿宽方向上一定,故相对应的齿进行啮合时,例如2个齿啮合和1个齿啮合之间,起到一种弹簧作用的齿的弹簧系数的变化量成为大的状态,导致啮合噪声增大,同时引起振动增大。有时又因振动增大而使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增大。
为了应对该问题,以往提出这样一种齿轮装置,其利用渐开线直齿轮构成一对齿轮,且使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具有刚性减小手段,与标准渐开线直齿轮相比,使齿上的2个齿啮合区域的刚性下降。作为该齿轮的刚性减小手段例如有从齿顶部分的一个端面朝向另一端面形成贯通的通孔形式。此时,相对应的齿在啮合时,齿的挠曲量与标准渐开线直齿轮的齿的挠曲量相比有所增大,可抑制啮合区间的挠曲量变动,改善旋转传递时的安静程度,还可改善振动(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8-312755号公报(图4))。
但是,在现有的齿轮装置的齿轮中,如日本专利特开平8-312755号公报的图4所示,尽管作为刚性减小手段的通孔处于从齿顶部分的一个端面朝向另一端面贯通的状态,但各个齿的齿形仍是渐开线直齿轮的形状,各齿在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时的接触成为线接触状态。此时,相对应的齿在啮合时,从啮合开始至结束持续线接触的状态,不能充分降低一对齿轮啮合时齿轮所产生的噪声。而且,也不能充分改善啮合时的振动,也不能充分减小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一对齿轮啮合时齿轮产生的噪声且可减小旋转传递误差的齿轮及齿轮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发明的齿轮具有多个齿,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来传递旋转运动,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顶侧朝向齿底侧移动而逐渐变长。在整个说明书的描述中应该认为“齿顶面”的“面”不仅包括平面也包括具有曲率的不平坦表面。
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顶侧朝向齿底侧移动而逐渐变长。此时,相对应的齿在啮合时的接触,主要对从动侧齿轮来说不是在齿廓面一下子进行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逐渐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的齿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因此可减小一对齿轮啮合时齿轮所产生的振动,可降低啮合噪声。同时,通过降低振动,可减小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
上述齿廓面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上述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从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朝向齿的一个端面或两个端面侧实施了倒角,形成为斜面。由此,通过在齿廓面的规定区域实施有倒角的形状,在齿廓面上产生不与配对齿轮啮合的部分,接触面积减少。此时,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逐渐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的齿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此外,上述齿廓面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从上述齿廓面的1个部位或多个部位朝向该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形成有切削部,形成为朝齿的两个端面侧延伸的斜面。由此,通过在齿廓面的规定区域形成有切削部的形状,在齿廓面上产生不与配对齿轮啮合的部分,接触面积减少。此时,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逐渐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的齿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此外,上述齿廓面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上述齿廓面的齿宽方向上朝着齿的一个端面或两个端面侧形成使齿厚渐减的曲面。由此,通过在齿廓面的规定区域形成有使齿厚渐减的曲面形状,在齿廓面上产生不与配对齿轮呛合的部分,接触面积减少。此时,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逐渐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的齿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另外,上述齿廓面的规定区域是在各个齿的齿廓面上的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时的(n+1)个齿啮合和n个齿啮合(n是1以上的整数)的分界点附近至齿顶侧的区域。由此,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逐渐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该转移区域成为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时的(n+1)个齿啮合和n个齿啮合(n是1以上的整数)的分界点附近至齿顶侧的区域。因此,与相对应的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时,成为主动力传递面的部分从齿宽方向的一个端部至另一端部形成齿廓面的状态,因而能充分传递旋转运动。
将一对齿轮组合对置的第2发明的齿轮装置,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在两根轴之间传递旋转运动,对于所述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顶侧朝向齿底侧移动而逐渐变长。
通过这样的构成,对于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可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顶侧朝向齿底侧移动而逐渐变长。此时,相对应的齿在啮合时的接触,主要对从动侧齿轮来说不是在齿廓面一下子以全齿宽进行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逐渐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的齿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由此可减小一对齿轮啮合时齿轮所产生的振动,可降低啮合噪声。同时,通过降低振动,可减小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
第3发明的齿轮具有多个齿,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来传递旋转运动,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底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底侧朝向齿顶侧移动而逐渐变长。在整个说明书的描述中应该认为“齿底面”的“面”不仅包括平面也包括具有曲率的不平坦表面。
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底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底侧朝向齿顶侧移动而逐渐变长。此时,相对应的齿在啮合时的接触,主要对驱动侧齿轮来说不是在齿廓面一下子进行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逐渐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的齿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将一对齿轮组合对置的第4发明的齿轮装置,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在两根轴之间传递旋转运动,对于所述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底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底侧朝向齿顶侧移动而逐渐变长。
通过这样的构成,对于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可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底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底侧朝向齿顶侧移动而逐渐变长。此时,相对应的齿在啮合时的接触,主要对驱动侧齿轮来说不是在齿廓面一下子进行全齿宽的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逐渐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的齿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第5发明的齿轮具有多个齿,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来传递旋转运动,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顶侧朝向齿底侧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变长。
通过这样的构成,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顶侧朝向齿底侧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变长。此时,相对应的齿在啮合时的接触,主要在从动侧的齿轮中,不是在齿廓面一下子成为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一下子或阶梯式地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一下子或阶梯式地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的齿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将一对齿轮组合对置的第6发明的齿轮装置,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在两根轴之间传递旋转运动,对于所述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顶侧朝向齿底侧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变长。
通过这样的构成,对于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顶侧朝向齿底侧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变长。此时,相对应的齿在啮合时的接触,主要在从动侧的齿轮中,不是在齿廓面一下子成为全齿宽的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一下子或阶梯式地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一下子或阶梯式地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的齿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第7发明的齿轮具有多个齿,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来传递旋转运动,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底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底侧朝向齿顶侧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变长。
通过这样的构成,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底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底侧朝向齿顶侧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变长。此时,相对应的齿在啮合时的接触,主要在驱动侧的齿轮中,不是在齿廓面一下子成为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一下子或阶梯式地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一下子或阶梯式地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的齿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将一对齿轮组合对置的第8发明的齿轮装置,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在两根轴之间传递旋转运动,对于所述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底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底侧朝向齿顶侧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变长。
通过这样的构成,对于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底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底侧朝向齿顶侧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变长。此时,相对应的齿在啮合时的接触,主要在驱动侧的齿轮中,不是在齿廓面一下子成为全齿宽的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一下子或阶梯式地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一下子或阶梯式地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的齿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齿轮装置的实施形态的示图,是一对齿轮啮合状态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2是表示标准齿轮的齿形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齿轮的齿形的立体图。
图4是说明图3所示齿形的详细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一个齿轮整体形状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一个齿轮的齿形的实施形态2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7A、图7B是表示一个齿轮的齿形的实施形态2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8A~图8D是表示一个齿轮的齿形的实施形态2的另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一个齿轮的齿形的实施形态3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0A、图10B是表示一个齿轮的齿形的实施形态3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1A~图11D是表示一个齿轮的齿形的实施形态3的另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2A~图12C是表示一个齿轮的齿形的实施形态3的又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一个齿轮的齿形的实施形态4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4是表示从图13所示的齿的齿顶面上方看该齿时得到的一个齿廓面上的曲面的俯视形状的说明图。
图15A、图15B是表示图13所示的齿形的实施形态4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一个齿轮的齿形的实施形态5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7是表示从图16所示的齿的齿顶面上方看该齿时得到的一个齿廓面上的曲面的俯视形状的说明图。
图18A、图18B是表示图16所示的齿形的实施形态5的变形例的说明图。19A~图19C是表示一个齿轮的齿形的实施形态6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0A~图20D是表示一个齿轮的齿形的实施形态7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1A~图21D是表示一个齿轮的齿形的实施形态8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2A~图22D是表示一个齿轮的齿形的实施形态9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3A、图23B是表示一个齿轮的齿形的实施形态10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4A~图24C是表示以上构成的齿轮装置的一个齿轮与另一个齿轮组合状态的截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齿轮装置的实施形态的示图,是一对齿轮啮合状态的主要部分说明图。该齿轮装置将一对齿轮组合,通过与相对应的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在两轴间传递旋转运动,齿轮装置由一个齿轮G1和另一个齿轮G2组合而成。一个齿轮G1例如是齿数少的齿轮,称为小齿轮。而另一个齿轮G2例如是齿数多的齿轮,称为大齿轮。
在图1中,符号P1表示一个齿轮G1的节圆,符号P2表示另一个齿轮G2的节圆,符号B表示使一对齿轮G1、G2啮合时相对应的齿1和齿2的齿廓面之间的间隙即齿隙。
首先对一个齿轮G1的形状进行说明。该齿轮G1具有多个齿1、1…,通过其齿1与配对齿轮G2的齿2啮合来传递旋转运动,一般如图2所示,以渐开线曲线形成左右对称的标准齿轮的齿形。即,各个齿1其齿顶面3的齿宽W3与齿槽底4的齿宽W4为相同尺寸,全齿高H在齿宽方向为一定。
在此,本发明中,如图3所示,齿1的形状如下形成,即,使各个齿1的至少一个齿廓面7上的规定区域A,在其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的齿宽方向的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顶侧3朝向齿底侧4移动而逐渐变长。图3的例子中,齿廓面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是:在一个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从齿宽方向的1个部位朝向齿1的一个端面实施倒角以形成斜面。即,在一个齿廓面7,从齿顶面3在齿宽方向的一个端部5侧的角部朝向另一个端部6侧的渐开线曲线部切成三角形的斜面状,形成倒角部9。
图4是说明图3那样形成的齿1的形状的详细部分的侧视图。在此,齿廓面的规定区域A是在各个齿1的齿廓面上的、与配对齿轮G2的齿2啮合时的(n+1)个齿啮合和n个齿啮合(n是1以上的整数)的分界点附近至齿顶侧的区域。图4的例子表示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重合度例如为1以上、2以下的情况,2个齿啮合和1个齿啮合的分界点附近至齿顶侧的区域作为齿廓面的规定区域A。即,在图4中,假设1个齿啮合区域作为中间部E1,2个齿啮合区域作为齿顶侧E2及齿底侧E2’,则齿顶侧的2个齿啮合区域E2就是齿廓面的规定区域A。
通过这样的形状,可使各个齿1的至少一个齿廓面7上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形成为: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啮合在齿顶面3的齿宽方向的一方端部5侧的角部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10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顶侧3朝向齿底侧4移动而逐渐变长。此时,相对应的齿1、2在啮合时的接触,主要对从动侧齿轮来说不是齿顶部分一下子以全齿宽进行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逐渐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再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因此可减小一对齿轮啮合时齿轮所产生的振动,可降低啮合噪声。同时,通过降低振动,可减小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
齿轮的齿1、2的啮合时,在齿廓面上齿的滑移速度大,由于如上所述在各个齿1的齿廓面上形成有倒角部9,齿的滑移速度大的部分的接触线10变短,接触面积小,因而也可降低齿的滑移产生的滑移噪声。
在图1中相对应的齿1、2的啮合中,成为主动力传递面的部分是图4所示的1个齿啮合区域E1及齿底侧的2个齿啮合区域E2’,成为从齿宽W3方向的一个端缘至另一个端缘形成齿廓面的状态,能充分传递旋转运动。
另外,在图3中,在一个齿廓面7上切成三角形斜面状的倒角部9在齿廓面7侧的边界线14及在另一方端部6侧的端面上的边界线15为直线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是曲线状。另外,倒角部9不限定于斜面状,既可是凸曲面状或凹曲面状,也可是一定深度的挖空形状。在与图4不同、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重合度例如在2以上、3以下时,只要将齿顶侧的3个齿啮合与2个齿啮合的分界点附近至齿顶侧的区域作为齿廓面的规定区域A即可。
图5是表示上述构成的一个齿轮G1整体形状的主视图。在图5中,齿轮G1在大致圆板状的轮辐11的外周侧形成多个齿1、1…,在轮辐11的中心部形成有轮毂13,在轮毂13上穿设有固定旋转轴的轴孔12,能在平行的两根轴之间传递旋转运动。其中符号P1表示一个齿轮G1的节圆。
图6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2的主要部分立体图。该实施形态中,齿廓面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是:在一个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从齿宽方向的1个部位朝向齿1的双方的端面实施倒角以形成斜面。即,在一个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从齿宽方向的规定部位此时是从中央部16朝向两侧端部5、6的渐开线曲线部分别切成三角形的斜面状,形成倒角部9a、9b。
通过这样的形状,可使各个齿1的至少一个齿廓面7上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形成为: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啮合在齿顶面3的齿宽方向的中央部16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10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顶侧3朝向齿底侧4移动而逐渐变长。此时,相对应的齿1、2在啮合时的接触,不是齿顶部分一下子以全齿宽进行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逐渐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再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另外,在图6中,在一个齿廓面7上切成三角形斜面状的倒角部9a、9b在齿廓面7侧的边界线及在两侧端部5、6侧的端面上的边界线为直线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是曲线状。另外,倒角部9a、9b不限定于斜面状,既可是凸曲面状或凹曲面状,也可是一定深度的挖空形状。
图7A、图7B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2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该变形例是在图6所示的实施形态中,在一个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从齿宽方向的1个部位朝向齿1的双方的端面实施倒角以形成斜面时,齿宽方向上的1个部位的位置16不限定于齿宽方向的中央部,对每个齿1在齿宽范围内设定在齿宽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图7A表示1个部位的位置16在齿宽范围内不规则地移动设定的状态,图7B表示1个部位的位置16在齿宽范围内从一侧端部朝向另一侧端部依次移动设定的状态。
图8A~图8D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2的另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该变形例在图6所示的实施形态中,在一个齿廓面7上切成三角形的斜面状而形成的倒角部9a、9b之间穿设一定深度的三角形、四角形或梯形等的孔9e。此时,可使各个齿1的齿顶侧的成为线接触的长度更短。
图9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3的主要部分立体图。该实施形态中,齿廓面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是:从一个齿廓面7的1个部位朝向该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形成切削部17a、17b,以形成朝齿1的两个端面侧延伸的斜面。即,从一个齿廓面7的1个部位18朝向该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切削成朝两个端面侧延伸的三角形的斜面,形成切削部17a、17b。
通过这样的形状,可使各个齿1的至少一个齿廓面7上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形成为: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啮合在齿顶面3的齿宽方向的一个端部5侧或另一个端部6侧的角部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10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顶侧3朝向齿底侧4移动而逐渐变长。此时,相对应的齿1、2在啮合时的接触,不是齿顶部分一下子以全齿宽进行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逐渐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另外,在图9中,在一个齿廓面7上切成三角形斜面状的切削部17a、17b在齿廓面7侧的边界线为直线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是曲线状。
图10A、图10B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3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该变形例是在图9所示的实施形态中,在一个齿廓面7上朝向其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形成一定深度的三角形或梯形等挖空部30以取代在一个齿廓面7上形成的三角形的斜面状的切削部17a、17b。
图11A~图11D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3的另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该变形例将图9所示的切削部17a、17b在一个齿廓面7上形成多处。在图11A中,从一个齿廓面7的2个部位18a、18b朝向该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切削成朝两个端面侧延伸的三角形的斜面,形成多个切削部17a、17b。在图11B中,从一个齿廓面7的3个部位18a、18b、18c朝向该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切削成朝两个端面侧延伸的三角形的斜面,形成多个切削部17a、17b。同样,在图11C中,从一个齿廓面7的4个部位18a、18b、18c、18d朝向该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切削成朝两个端面侧延伸的三角形的斜面,形成多个切削部17a、17b。另外,在图11D中,从一个齿廓面7的5个部位18a、18b、18c、18d、18e朝向该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切削成朝两个端面侧延伸的三角形的斜面,形成多个切削部17a、17b。
图12A~图12C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3的又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该变形例如图12A所示,在图9所示的实施形态中,使齿廓面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形成为:从一个齿廓面7的1个部位18朝向该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切削成朝两个端面侧延伸的扇形凹曲面,形成切削部17。在图12B中,从一个齿廓面7的2个部位18a、18b朝向该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切削成朝两个端面侧延伸的扇形凹曲面,形成多个切削部17。在图12C中,从一个齿廓面7的3个部位18a、18b、18c朝向该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切削成朝两个端面侧延伸的扇形凹曲面,形成多个切削部17。
图13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4的主要部分立体图。该实施形态中,使齿廓面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形成为:从一个齿廓面7的齿宽方向的一个端面朝向另一端面侧形成齿厚渐减的曲面19。即,在一个齿廓面7的齿宽方向的一个端部5侧的渐开线曲线20与在另一个端部6侧以修整量p对齿顶面3的齿厚进行修整使其变薄的曲线21之间,利用平行的曲线22光滑连接而形成凸曲面状。此时,在图13中从齿1的齿顶面3的上方看到的曲面19的俯视形状如图14所示,该曲面19在齿宽方向的曲率半径r随着从齿顶朝向齿底4侧逐渐增大。
通过这样的形状,可使各个齿1的至少一个齿廓面7上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形成为: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啮合在齿顶面3的齿宽方向的一个端部5侧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顶侧3朝向齿底侧4移动而逐渐变长。此时,相对应的齿1、2在啮合时的接触,不是齿顶部分一下子以全齿宽进行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逐渐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在图13中,在一个齿廓面7的齿宽方向的另一端部6侧以修整量p对齿顶面3的齿厚进行修整以使其变薄的曲线21是直线状,但不限于此,也可是曲线状。
图15A、图15B是表示图13所示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4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该变形例与图14相同,是表示从齿1的齿顶面3的上方看到的曲面19的俯视形状。在图15A中,在图13所示的一个齿廓面7的齿宽方向的一个端部5侧的渐开线曲线20与在另一个端部6侧的曲线21之间,利用平行的直线连接。此时,从齿1的齿顶面3的上方看到的曲面19成为平面状,齿宽方向的一个端部5与曲面19相交的角度α随着从齿顶朝向齿底4侧逐渐增大。此时,对齿1的齿廓面7的加工、精加工变得容易。
另外,图15B中,在图13所示的一个齿廓面7的齿宽方向的一个端部5侧的渐开线曲线20与在另一个端部6侧的曲线21之间,利用中途曲率方向逆转的平行的曲线22光滑连接而形成曲面状。此时,从齿1的齿顶面3的上方看到的曲面19的俯视形状成为将中途曲率方向扭转的两个曲面连接起来的形状,假设其中一个曲面在齿宽方向的曲率半径为r1,另一个曲面在齿宽方向的曲率半径为r2,则各个曲率半径r1及r2随着从齿顶朝向齿底4侧逐渐增大。
图16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5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在本实施形态中,使齿廓面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形成为:从一个齿廓面7的齿宽方向的规定部位此时从中央部朝向两个端面侧形成齿厚渐减的曲面19a、19b。即,在一个齿廓面7的齿宽方向的中央部的渐开线曲线20与在一个端部5及另一个端部6侧以修整量q对齿顶面3的齿厚进行修整使其变薄的曲线21a、21b之间,利用平行的曲线22光滑连接而形成凸曲面状。此时,在图16中从齿1的齿顶面3的上方看到的曲面19a、19b的俯视形状如图17所示,将两个曲面19a、19b连接起来的齿宽方向的曲率半径r3随着从齿顶朝向齿底4侧逐渐增大。
通过这样的形状,可使各个齿1的至少一个齿廓面7上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形成为: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啮合在齿顶面3的齿宽方向的中央部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顶侧3朝向齿底侧4移动而逐渐变长。此时,相对应的齿1、2在啮合时的接触,不是齿顶部分一下子以全齿宽进行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逐渐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在图16中,在一个齿廓面7的齿宽方向的一个端部5及另一端部6侧以修整量q对齿顶面3的齿厚进行修整以使其变薄的曲线21a、21b是直线状,但不限于此,也可是曲线状。
图18A、图18B是表示图16所示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5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该变形例与图17相同,是表示从齿1的齿顶面3的上方看到的曲面19a、19b的俯视形状。图18A中,在图16所示的一个齿廓面7的齿宽方向的中央部的渐开线曲线20与在一个端部5及另一端部6侧的曲线21a、21b之间,利用平行的直线连接。此时,从齿1的齿顶面3的上方看到的曲面19a、19b成为平面状,这些曲面19a及19b相交的角度β随着从齿顶朝向齿底4侧逐渐增大。此时,对齿1的齿廓面7的加工、精加工变得容易。
另外,图18B中,在图16所示的一个齿廓面7的齿宽方向的中央部的渐开线曲线20与在一个端部5及另一端部6侧的曲线21a、21b之间,利用中途曲率方向逆转的平行的曲线22光滑连接而形成曲面状。此时,从齿1的齿顶面3的上方看到的曲面19a、19b的俯视形状成为将中途曲率方向扭转的两个曲面连接起来的形状,假设中央部的曲面在齿宽方向的曲率半径为r4,两侧的曲面在齿宽方向的曲率半径为r5,则各个曲率半径r4及r5随着从齿顶朝向齿底4侧逐渐增大。
图19A~图19C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6的主要部分立体图。该实施形态如图19A所示,齿廓面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形成为:切削成从一个齿廓面7的1个部位18朝向齿顶面3的两个端部5、6侧延伸且贯通至相反侧的齿廓面的三角状,形成三角形的切口凹部23。另外,在图19B中,切削成从一个齿廓面7的2个部位18a、18b朝向齿顶面3的两个端部5、6侧延伸且贯通至相反侧的齿廓面的三角状,形成多个三角形的切口凹部23。另外,在图19C中,切削成从一个齿廓面7的3个部位18a、18b、18c朝向齿顶面3的两个端部5、6侧延伸且贯通至相反侧的齿廓面的三角状,形成多个三角形的切口凹部23。
图20A~图20D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7的主要部分立体图。本实施形态如图20A所示,各个齿1的至少一个齿廓面7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形成为:在齿廓面7与齿底面的相交部24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底侧24朝向齿顶侧3移动而逐渐变长。即,从一个齿廓面7与齿底面的相交部24上的齿宽方向的规定部位此时为中央部25朝向两侧的端面的渐开线曲线部分别切成三角形的斜面状,形成倒角部9c、9d。
通过这样的形状,相对应的齿1、2啮合时的接触,主要在驱动侧的齿轮中,不是齿底部分一下子以全齿宽进行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逐渐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逐渐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图20B~图20D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7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该变形例在图20B中,从一个齿廓面7的一个部位26朝向该齿廓面7与齿底面的相交部24切削成朝两个端面侧延伸的三角形的斜面状,形成切削部17c、17d。另外,在图20C中,从一个齿廓面7的2个部位26a、26b朝向该齿廓面7与齿底面的相交部24切削成朝两个端面侧延伸的三角形的斜面状,形成多个切削部17c、17d。另外,在图20D中,从一个齿廓面7的3个部位26a、26b、26c朝向该齿廓面7与齿底面的相交部24切削成朝两个端面侧延伸的三角形的斜面状,形成多个切削部17c、17d。
图21A~图21D是表示一个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8的主要部分立体图。该实施形态基本上是将图6所示的齿顶侧的齿形的修整与图20A所示的齿底侧的齿形的修整组合而成的。具体而言,图21A是将图6所示的实施形态与图20A所示的实施形态组合而成的,图21B是将图9所示的实施形态与图20B所示的实施形态组合而成的。图21C是将图11A所示的实施形态与图20C所示的实施形态结合而成的,图21D是将图11B所示的实施形态与图20D所示的实施形态结合而成的。
图22A~图22D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9的主要部分立体图。本实施形态如图22A所示,各个齿1的至少一个齿廓面7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形成为:在该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顶侧朝向齿底侧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10的长度变长。即,从一个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上的齿宽方向的规定部位此时为中央部朝向两侧的端面侧的渐开线曲线部分别切成矩形的凹形台阶部,形成矩形的切削部27a、27b。
通过这样的形状,相对应的齿1、2啮合时的接触,主要在从动侧的齿轮中,不是在齿廓面7一下子成为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一下子或阶梯式地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一下子或阶梯式地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图22B~图22D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9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该变形例在图22B中,将一个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的齿宽方向的中央部切削成矩状的凹形台阶部,形成矩形切削部27。另外,在图22C中,从一个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上的齿宽方向的规定部位此时为中央部朝向两侧的端面侧的渐开线曲线部分别切成阶梯状的凹形台阶部,形成阶梯状的切削部28a、28b。此时,在一个齿廓面7与齿顶面3的相交部8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顶侧朝向齿底侧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10的长度变长。而图22D中,各个齿1的至少一个齿廓面7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形成为:以与该齿廓面7和齿顶面3的相交部8平行的状态朝向两侧的端面侧的渐开线曲线部间断地形成多个小孔(例如矩形孔)29,且将该多个孔29的列以小的间隔形成多列。此时,在一个齿廓面7上的规定区域A的范围内,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随后一下子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变长。
图23A、图23B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10的主要部分立体图。本实施形态如图23A所示,各个齿1的至少一个齿廓面7的规定区域A’的形状形成为:在该齿廓面7与齿底面的相交部24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底侧24朝向齿顶侧3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变长。即,从一个齿廓面7与齿底面的相交部24上的齿宽方向的规定部位此时为中央部朝向两侧的端面侧的渐开线曲线部分别切成矩状的凹形台阶部,形成矩形的切削部27c、27d。
通过这样的形状,相对应的齿1、2啮合时的接触,主要在驱动侧的齿轮中,不是在齿底部分一下子成为全齿宽的线接触,而是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对点接触来说此后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随后再一下子或阶梯式地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而对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来说,随后一下子或阶梯式地在全齿宽以内的范围转为更长的线接触。因此,与配对齿轮G2的齿2的接触变得柔和,可吸收冲击。
图23B是表示齿轮G1的齿1的形状的实施形态10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在该变形例中,将一个齿廓面7与齿底面的相交部24的齿宽方向的规定部位此时为中央部切削成矩状的凹形台阶部,形成矩形切削部27。另外,在图23中省略了图示,也可使图22C所示的阶梯状切削部28a、28b和图22D所示的多个小孔29从齿廓面7的齿底侧24朝向齿顶侧3形成。
以上说明中,在各个齿1的齿廓面的规定区域,仅在一个齿廓面7形成了倒角部9(参照图3)、切削部17a、17b(参照图9)、曲面19(参照图13)、矩形切削部27a、27b、阶梯状切削部28a、28b(参照图22A~图22D)等,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在各个齿1的双方齿廓面上分别形成倒角部9、切削部17a、17b、曲面19、矩形切削部27a、27b、阶梯状切削部28a、28b等。此时,上述倒角部不限定于斜面状,也可是凸曲面状或凹曲面状。
接着对构成图1所示的齿轮装置的另一个齿轮G2的形状进行说明。该齿轮G2具有多个齿2、2…,该齿2与配对齿轮G1的齿1啮合来传递旋转运动,齿2的形状与图3~图23A、图23B所示的一个齿轮G1的齿1的形状完全相同地形成。其齿廓面的规定区域是在各个齿2的齿廓面上的、与配对齿轮G1的齿1啮合时的(n+1)个齿啮合和n个齿啮合(n是1以上的整数)的分界点附近至齿顶侧的区域或齿底侧区域。对于另一个齿轮G2的形状也可与上述相同,在各个齿2的双方齿廓面上分别形成倒角部9、切削部17a、17b、曲面19、矩形切削部27a、27b、阶梯状切削部28a、28b等。
图24A~图24C是表示上述构成的齿轮装置的一个齿轮G1与另一个齿轮G2组合的状态的截面说明图。在图24A中,对于一对齿轮G1、G2中的一个齿轮G1,在图3所示的各个齿1的齿廓面中的一个齿廓面7上,从齿顶面3的齿宽方向的一个端部5侧的角部朝向另一端部6侧的渐开线曲线部切成三角形的斜面状,形成倒角部9。此时,另一个齿轮G2形成为标准齿轮的齿形。
在图24B中,对于一对齿轮G1、G2中双方的齿轮,在各个齿1、2的图3所示的一个齿廓面7上,从齿顶面3的齿宽方向的一个端部5侧的角部朝向另一端部6侧的渐开线曲线部切成三角形的斜面状,形成倒角部9、9。此时,一个齿轮G1和另一个齿轮G2的倒角部9、9的斜面的相对状态形成为相对边界线构成线对称。
在图24C中,同样对于一对齿轮G1、G2中双方的齿轮,在各个齿1、2的图3所示的一个齿廓面7上,从齿顶面3的齿宽方向的一个端部5侧的角部朝向另一端部6侧的渐开线曲线部切成三角形的斜面状,形成倒角部9、9。此时,一个齿轮G1和另一个齿轮G2的倒角部9、9的斜面的相对状态形成为相对边界线构成中心对称。
在图24A~图24C中对使用图3所示的齿轮的齿1构成齿轮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使用上述所有的齿轮的齿1构成齿轮装置。另外,本发明中,一对齿轮G1、G2各自的材质既可是金属也可是树脂。树脂制的齿轮G1、G2可利用注塑成形制造。

Claims (12)

1.一种齿轮,具有多个齿,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来传递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
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顶侧朝向齿底侧移动而逐渐变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廓面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从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朝向齿的一个端面或两个端面侧实施了倒角,形成为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廓面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从上述齿廓面的1个部位或多个部位朝向该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形成有切削部,形成为朝齿的两个端面侧延伸的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廓面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的齿宽方向上朝着齿的一个端面或两个端面侧形成使齿厚渐减的曲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廓面的规定区域是在各个齿的齿廓面上的、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时的(n+1)个齿啮合和n个齿啮合(n是1以上的整数)的分界点附近至齿顶侧的区域。
6.将一对齿轮组合对置的一种齿轮装置,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而在两根轴之间传递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顶侧朝向齿底侧移动而逐渐变长。
7.一种齿轮,具有多个齿,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来传递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
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底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底侧朝向齿顶侧移动而逐渐变长。
8.将一对齿轮组合对置的一种齿轮装置,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而在两根轴之间传递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底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逐渐转为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随线接触从齿底侧朝向齿顶侧移动而逐渐变长。
9.一种齿轮,具有多个齿,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来传递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
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顶侧朝向齿底侧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变长。
10.将一对齿轮组合对置的一种齿轮装置,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而在两根轴之间传递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顶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顶侧朝向齿底侧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变长。
11.一种齿轮,具有多个齿,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来传递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
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底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底侧朝向齿顶侧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变长。
12.将一对齿轮组合对置的一种齿轮装置,通过与配对齿轮的齿进行啮合而在两根轴之间传递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使各个齿的至少一个齿廓面上的规定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齿廓面与齿底面的相交部上的齿宽方向的至少1个部位,与配对齿轮的齿的啮合以点接触或比全齿宽短的线接触开始,此后,从齿底侧朝向齿顶侧一下子或阶梯式地转为全齿宽的线接触,其接触线的长度变长。
CN2006101421520A 2005-09-28 2006-09-27 齿轮及齿轮装置 Active CN19403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81339 2005-09-28
JP2005-281339 2005-09-28
JP2005281339 2005-09-28
JP2006057621A JP4868893B2 (ja) 2005-09-28 2006-03-03 歯車及び歯車装置
JP2006057621 2006-03-03
JP2006-057621 2006-03-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0350A true CN1940350A (zh) 2007-04-04
CN1940350B CN1940350B (zh) 2012-01-11

Family

ID=37649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21520A Active CN1940350B (zh) 2005-09-28 2006-09-27 齿轮及齿轮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070137355A1 (zh)
EP (1) EP1770308A2 (zh)
JP (1) JP4868893B2 (zh)
CN (1) CN194035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9527A (zh) * 2009-06-23 2010-12-29 谐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波动齿轮装置
CN103671820A (zh) * 2012-09-21 2014-03-26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齿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02852A (zh) * 2014-12-05 2017-08-01 恩普乐斯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制斜齿轮
CN109690130A (zh) * 2016-11-22 2019-04-26 宝马股份公司 包括具有表面结构的齿轮的齿轮对、具有齿轮对的传动装置以及用于制造齿轮的方法
CN109854704A (zh) * 2019-01-21 2019-06-07 沈阳宏延冶金矿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滑动轴承支撑的重载传动末级齿轮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9946B2 (ja) * 2007-02-19 2009-12-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4919497B2 (ja) * 2007-03-26 2012-04-18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樹脂製歯車
JP5489828B2 (ja) * 2010-04-07 2014-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10021768A1 (de) * 2010-05-27 2011-12-01 Schottel Gmbh Kegelzahnrad eines Kegelgetriebes
DE102010038443A1 (de) * 2010-07-27 2012-02-02 Robert Bosch Gmbh Asymmetrische Verzahnung
AT510575B1 (de) 2010-09-24 2012-05-15 Miba Sinter Austria Gmbh Zahnrad
CN103195871A (zh) * 2012-01-10 2013-07-10 陆联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工具机的传动系统
US8857286B2 (en) * 2012-03-06 2014-10-14 Luren Precision Co., Ltd. Machine tool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14199137A (ja) * 2013-03-15 2014-10-2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ドライブプレ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79935A (zh) * 2013-05-27 2014-12-03 内蒙古欧意德发动机有限公司 齿轮及齿轮传动装置
EP2875892A1 (de) * 2013-11-22 2015-05-27 MDC Max Daetwyler AG St. Gallen Abrichtrad/Werkstück mit zwei Ballen
DE102014217150A1 (de) * 2014-08-28 2016-03-03 Robert Bosch Gmbh Starterritzel für eine Startvorrichtung
FR3029471B1 (fr) * 2014-12-03 2018-04-13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Engrenage, mecanisme de reglage comportant un tel engrenage et siege comportant un tel mecanisme
WO2016088577A1 (ja) * 2014-12-05 2016-06-09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樹脂製はすば歯車
JP6560578B2 (ja) * 2015-09-29 2019-08-1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樹脂製はすば歯車
JP6682228B2 (ja) * 2015-10-05 2020-04-15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樹脂製はすば歯車
DE102015223119B3 (de) * 2015-11-23 2017-01-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chrägverzahnung mit verändertem Zahneingriff
US11125227B2 (en) 2016-02-18 2021-09-21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Pressure compensated external gear machine
JP6179047B1 (ja) * 2016-03-23 2017-08-1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歯車駆動装置
CN109153088B (zh) * 2016-05-19 2021-06-29 格里森工场 齿轮的齿顶面倒角
RU2669107C1 (ru) * 2017-02-06 2018-10-08 Малколм МАКДАФФ Жидкостный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ый коллектор
DE102017221736B4 (de) * 2017-12-03 2021-11-25 Audi Ag Verfahren zur Akustikbeeinflussung von Zahnrädern
MX2021015482A (es) * 2019-06-14 2022-01-24 Gkn Driveline Deutschland Gmbh Metodo para producir un sistema de dentado de engranaje y componente de una conexion de vastago/cubo.
US11054013B1 (en) * 2021-01-08 2021-07-06 Enplas Corporation Profile modification for planetary gear device gear teet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82760A (en) * 1950-04-18 1954-07-06 American Flexible Coupling Com Gear coupling
JPS51144637U (zh) * 1975-05-15 1976-11-20
JPS51144637A (en) 1975-06-06 1976-12-11 Canon Inc Photo-divider
JPS61157748A (ja) 1984-12-28 1986-07-17 Fuji Heavy Ind Ltd 駆動輪の空転防止装置
JPS61157748U (zh) * 1985-03-25 1986-09-30
JPH0328565A (ja) 1989-06-24 1991-02-06 Nissan Motor Co Ltd 騒音低減歯車
JPH0369844A (ja) 1989-08-07 1991-03-26 Hitachi Powdered Metals Co Ltd 歯車
CN1047137A (zh) * 1990-04-13 1990-11-21 王国础 弧齿圆柱齿轮及加工方法
RU2074986C1 (ru) * 1994-07-26 1997-03-10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закрытого типа "Инженерный центр "Феникс" Шестеренная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JPH08312755A (ja) 1995-05-16 1996-1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平行軸歯車対
GB2304169B (en) * 1995-08-10 1997-07-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Gear mechanisms
DE19859143A1 (de) 1998-12-21 2000-06-29 Buhler Motor Gmbh Zahnräderpaar
US6230578B1 (en) * 1999-04-30 2001-05-15 Axicon Technologies, Inc. Variable face width gearing
JP2005214408A (ja) * 2004-01-28 2005-08-11 Hidehiro Yoshino 歯車騒音低減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9527A (zh) * 2009-06-23 2010-12-29 谐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波动齿轮装置
CN101929527B (zh) * 2009-06-23 2014-07-16 谐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波动齿轮装置
CN103671820A (zh) * 2012-09-21 2014-03-26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齿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71820B (zh) * 2012-09-21 2017-12-12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齿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02852A (zh) * 2014-12-05 2017-08-01 恩普乐斯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制斜齿轮
CN107002852B (zh) * 2014-12-05 2019-11-01 恩普乐斯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制斜齿轮
CN109690130A (zh) * 2016-11-22 2019-04-26 宝马股份公司 包括具有表面结构的齿轮的齿轮对、具有齿轮对的传动装置以及用于制造齿轮的方法
CN109690130B (zh) * 2016-11-22 2022-01-14 宝马股份公司 包括具有表面结构的齿轮的齿轮对、具有齿轮对的传动装置以及用于制造齿轮的方法
CN109854704A (zh) * 2019-01-21 2019-06-07 沈阳宏延冶金矿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滑动轴承支撑的重载传动末级齿轮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20743A (ja) 2007-05-17
US20100011895A1 (en) 2010-01-21
CN1940350B (zh) 2012-01-11
EP1770308A2 (en) 2007-04-04
US20070137355A1 (en) 2007-06-21
US8201471B2 (en) 2012-06-19
JP4868893B2 (ja)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0350A (zh) 齿轮及齿轮装置
CN101078428A (zh) 滚子链传动装置
US9371888B2 (en) Toothed wheels and transmission
CN101033788A (zh) 蜗轮减速器及电力转向装置
CN1815059A (zh) 树脂制齿轮装置
JP2002514288A (ja) 改良された騒音特性を有するランダム係合ローラチェーンスプロケット
CN1916444A (zh) 具有摆线齿形的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外齿轮及其加工方法
CN1532403A (zh) 内齿轮泵
KR101456136B1 (ko) 개선된 기어를 갖는 항공기 및 기어의 제조방법
US1813875A (en) Gear
JP2019108958A (ja) スパイラル歯形歯車の構造
CN1047910A (zh) 动力传动齿带、带轮及其传动装置
CN1833812A (zh) 动力传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33791A (zh) 高速传动修正齿轮
CN1108364A (zh) 心形齿轮以及其传动装置和自行车无级内变速轴
CN1191280A (zh) 挠性联轴器
CN102979855A (zh) 渐开线变齿厚非圆齿轮传动
CN104265858B (zh) 基于不同齿形角球面齿形的圆弧伞齿轮齿面设计方法
JP2019513084A (ja) Rov推進器の歯形修整歯車の加工に用いられる切削工具
JP7256972B2 (ja) 歯車機構
JP6760858B2 (ja) 歯車
CN114110128A (zh) 齿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制造方法
CN1224787C (zh) 鱼形齿轮与自行车无级变速箱
CN1875206A (zh) 动力传动链条的动力传动装置
KR101413458B1 (ko) 기어 커플링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