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8277A - 水田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水田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8277A
CN1318277A CN01112229A CN01112229A CN1318277A CN 1318277 A CN1318277 A CN 1318277A CN 01112229 A CN01112229 A CN 01112229A CN 01112229 A CN01112229 A CN 01112229A CN 1318277 A CN1318277 A CN 1318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dy field
elevating lever
action
rising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12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0062C (zh
Inventor
児岛祥之
八木泽俊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148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29902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777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3859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18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8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00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006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51/00Undercarri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on various kinds of agricultural tools or apparatus
    • A01B51/02Undercarri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on various kinds of agricultural tools or apparatus propelled by a mo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3/0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63/02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2Agricultural vehic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Lifting Devices For Agricultural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田作业机,通过液压装置,自动升降控制插秧机的插秧装置等作业装置,为了在作业行走中不易发生过度调节的上升速度设定下稳定地进行自动升降控制,同时在田埂等处可以充分的速度快速地强制上升作业装置,设有上升极限设定机构102,在操作升降阀60的操作杆66至少处于栽植位置时,限制该升降阀60朝上升位置一侧的动作,其中,升降阀60用于根据接地传感器SF的变位维持插秧装置4相对水田表面T的设定高度。

Description

水田作业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秧机或直播机等水田作业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特征为具有升降结构的水田作业机,该升降结构可自由升降插秧装置或播种装置等作业装置。
为水田作业机代表例的水田插秧机中,装有一种机械式自动升降控制机构,通过液压装置可自由升降插秧装置(作业装置一例),该机构将装在插秧装置上的接地传感器与装在变速箱上的升降插秧装置的升降阀机械式连动连接,并根据随着接地压力变动、接地传感器的变位,使升降阀动作,将插秧装置维持在距水田表面的设定高度上。同时,已知一种可将装在运行部的升降杆,在根据接地传感器的变位使升降阀动作的作业位置(插秧位置以及下降位置)与将升降阀强制动作至上升位置的上升位置之间切换的结构。
在上述自动升降控制机构中,由于插秧装置的升降速度由升降阀的开度决定,如将最大开度设定得较大,则在自动升降控制中,接地传感器有较大变位之际,阀开度变大,升降速度也变快,会发生控制的过调节,控制稳定性能下降现象。特另是,在上升动作中,一旦发生过度调节,因过度上升,插秧装置成为浮出倾向,会发生极端的浅栽植或浮苗现象。在此,如将阀的最大开度调整得较小,则抑制了上升速度,不会发生上述的栽植作业中的不良现象。
但是,为重视控制稳定性以将阀的最大开度限定得较小时,在田埂处进行机体方向转向时,靠人工动作升降杆使插秧装置上升幅度较大时,上升速度很慢并且会降低作业性。实际上,考虑到这些情况,预先调节设定阀的最大开度。也就是,对于升降控制,要成为快速的升降速度,而对于人工升降要成为慢速的升降速度的方式来设定最大的阀开度,因此在升降控制和人工升降各自场合,不能实现可满足的速度设定。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田作业机,在作业行走中,在不易发生过度调节的上升速度下进行稳定的自动升降控制的同时,在田埂等处可以适当的速度快速地强制上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水田作业机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结构作为其特征。
采用上述结构,如将升降阀自身的最大开度设定得较大,由于将升降杆操作至上升位置时,解除了上升极限设定机构的接触功能,在充分的阀开度下,上升动作可快速地进行。此外,由于在将升降杆操作至作业位置的作业时,上升极限设定机构发挥功能,此时,升降阀的最大开度被限制成比升降阀自身所持有的绝对的最大开度要小。因此,即使根据接地传感器的变位将升降阀操作至上升侧,也能缓慢地抑制上升速度,成为可实现不发生过度调节的稳定的控制。
因此,在作业行走中,在难以发生过度调节的上升速度设定下,可实现稳定的自动升降控制,同时,在田埂等处可以适当的速度快速地强制上升,可提高作业性。
前述的上升极限设定机构最好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只用机械式接触构造,就可构成接触限制控制阀动作和限制解除控制阀动作的机构。更具体为,可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结构。
此外,在技术方案1的构成中具有技术方案4所述的结构时,与前述上升极限设定机构的如何设定无关,同时,即使升降杆处于上升位置以外的任一位置,也可将该升降杆操作至上升位置。因此,可获得适应于苗圃条件的升降速度,同时,可使升降杆朝所希望的上升位置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水田作业机的特征也具有技术方案5所述的倒档构造的构成。采用这种结构,强制上升操作件与升降杆的位置保持机构连动连接,操作者仅通过简单地操作该操作件,就可解除位置保持,使升降杆强制切换到上升位置。由此,升降杆强制地转换到上升状态,插秧装置(作业装置)就自动且迅速地上升。因此,可避免例如后退时整地浮体的后部伸入水田表面或撞上田埂的不良现象。
除了上述结构外,还具有技术方案6所述的、由主变速杆构成前述强制上升操作件的结构,如采用将该主变速操作杆操作至后退区域以使插秧装置自动上升的结构,则处于操作者眼前的可迅速动作的变速动作机构(主变速杆)可兼作强制上升操作件。此外,由于根据这种兼用,后退切换动作时必然强制上升作业装置(插秧装置),可确实避免上述不良现象。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作用效果将在下面的参照附图加以描述中更加易于理解。
图1是乘用型插秧机整体的侧视图,
图2为乘用型插秧机整体的俯视图,
图3为插秧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插秧装置的中央整地浮体附近的一部分切去的侧视图,
图5为中央整地浮体附近的主视图,
图6(a)为插秧装置下降状态下划线器操作部的侧视图,(b)为插秧装置上升状态下划线器操作部的侧视图,
图7为划线器操作部的俯视图,
图8为示出升降杆和与之关联机构的侧视图,
图9为升降杆与各机构的连动关系视图,
图10为升降杆附近的侧视图,
图11为升降杆处于“中立”位置状态下的升降杆基部的侧视图,
图12为升降杆处于“栽植”位置状态下的升降杆基部的侧视图,
图13为升降杆基部附近的横剖俯视图,
图14为升降杆基部附近的横剖俯视图,
图15为杆引导部的俯视图,
图16为第2实施例的升降操作系统图,
图17为升降操作部的侧视图,
图18为升降操作部的横剖俯视图,
图19为示出栽植状态的升降杆与升降阀关系的侧视图,
图20为下降状态的升降杆与升降阀关系的侧视图,
图21为上升状态的升降杆与升降阀关系的侧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以作为水田作业机代表例的插秧机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水田作业机的较佳实施例。
第1实施例
图1和图2示出构成5条栽植规格的乘用型插秧机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在该乘用型插秧机中,具有可自由转向的左右一对前轮1和不能转向的左右一对后轮2的四轮驱动型行走机体3的后部,通过由液压缸5驱动的四连杆机构6可自由升降地连接着5条栽植规格的插秧装置4,同时还装有5条规格的施肥装置7。
构成行走机体3的机架8的前部连接固定着轴支前轮1的变速箱9。在机架8的后部可左右自由摆动地支承着轴支后轮2的后部传动箱10。此外,从变速箱9向前延伸出的前支架11上横向装载着发动机12,并由机罩13盖住。尽管对其构造的详细说明加以省略了,但发动机12的输出是通过由可前进后退无级变速的静压式无级变速装置(HST)构成的主变速装置14进行变速,所输出的变速动力输入变速箱9,并分支成行走系统动力和作业系统动力。行走系统动力进而通过齿轮式副变速装置(图中未示出)变速成高低2级,之后,传递到前轮1和后轮2。分支的作业系统动力中仅仅正转动力通过栽植离合器(作业离合器)15和株间变速装置(图中未示出)轴传递到插秧装置4。
机架8的上部装有遍布机体全长的踏板16,同时,踏板16的后部向后上方弯曲,形成遍布左右后轮2上方的防护部16a。在防护部16a的中央突出设置着中心罩17,驾驶座18设置于该中心罩17上。机罩13的后部设有前轮转向用方向盘19,操作主变速装置14的主变速杆(变速操作机构和强制上升操作件一例)20,各种开关、各种显示灯、仪表等。在防护部17的左侧下方装有副变速杆21。此外,踏板16延伸到机罩13的左右横侧下方,形成从机体前部起的乘降通路16b。在这些乘降通路16b的外侧设有收纳放置多段预备苗的栽苗台22。
插秧装置4由载置5条苗以左右设定的行程往复横向移动的栽苗台25,从栽苗台25的下端由栽植爪26一株一株地运出苗以在苗圃栽植的5组回转式栽植机构27,和在栽植场所整地的3个整地浮体28等构成。
施肥装置7装载在驾驶座18与插秧装置4之间的行走机体3上,具有贮存粉粒状肥料的肥料仓31,逐次以设定量输送出该肥料仓31内肥料的送出机构32,通过供给软管33将送出的肥料靠空气输送到开沟器34的电动风扇35等,其中,开沟器34位于插秧装置4的各整地浮体28上。送出机构32通过动力输出箱37输出的动力驱动,动力输出箱37设置在传动轴36的中途,传动轴36将来自变速箱9的后轮驱动用动力传递到后部传动箱10中。
还参照图3,插秧装置4上横架着方管状的横长的栽植支架41。在该栽植支架41的中央附近支承着供给箱43,变速箱9输出的作业用动力通过传动轴42传递到供给箱43。此外,3个栽植箱44以向后悬臂状连接到栽植支架41上,而前述栽植机构27分别装在各栽植箱44的后端。
供给箱43具有以一定行程往复移动栽苗台25的横向送进驱动机构,将放置在栽苗台25上的秧苗向下方取出部纵向送进的秧苗送进皮带45在栽苗台25每个的横向移动行程端动作的纵向送进驱动机构等。供给箱43输出的动力通过横向传动轴传递到各栽植箱44的基端,由栽植箱44内的图中未示出的链条传动机构驱动各栽植机构27。
插秧装置4围绕着四连杆机构6后端下部的前后轴心a可左右自由摆动地支承着。用电动马达左右摆动操作插秧装置4的自由摆动驱动部47位于连杆机构6的后端上部。检测出插秧装置4左右方向的倾斜角的左右摆动传感器48位于前后轴心a的上方附近,装在插秧装置4上。由此,即使行走机体3左右倾斜,根据左右摆动传感器48的检测信息,使左右摆动驱动部47动作,将插秧装置4朝着与机体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操作,以进行维持左右水平的自动的左右摆动控制。
如图1所示,在插秧装置4的左右装有划线器51。该划线器51在栽植行程的行走中,在水田表面T刮划出下一个栽植行程中成为机体行走基准的指示线。该划线器51在前端伸入水田表面T的下摆的划线作用姿势和立起的收纳姿势之间可自由起伏摆动地支承着,同时,被施力倒伏向划线作用姿势。该起伏动作正如下述,与插秧装置4的升降连动。
如图6,图7所示,呈倒伏状态的左右划线器51在由释放钢丝构成的操作钢丝52的拉伸操作下,立起成收纳姿势,各操作钢丝52的内前端分别与装在行走机体3后部的左右一对操作臂53的一端连接。该操作臂53通过支架50,可围绕着横向支点b摆动的方式支承在纵壁支架部8a上,纵壁支架部8a垂直设置在支撑四连杆机构6基部的机架8后部。操作臂53上方伸出部位于与四连杆机构的上部连杆6a成一体摆动的弹出臂54的摆动轨迹内。如图6(a)所示,四连杆机构6下降时,弹出臂54外的操作臂53处于自由状态,划线器51倒伏呈划线作用姿势。如图6(b)所示,四连杆机构6作上升动作时,弹出臂54将操作臂53在图中顺时针方向弹出摆动,拉伸操作钢丝52,从而划线器51就从拉伸作用姿势强制立起至收纳姿势。
在各操作臂53的前侧附近设有锁紧臂55,以卡止固定着强制立起呈收纳姿势的划线器51。该锁紧臂55能够以纵向支点c为中心左右摆动,同时,在弹簧56作用下可朝锁紧方向摆动依附。操作臂53一旦摆动至划线器收纳位置,则位于锁紧臂55前端的滚子55a进入操作臂53的背部与之卡合,阻止操作臂53的复原摆动。在由锁紧臂55卡止保持着操作臂53的状态下,即使四连杆机构6下降,弹出臂54回到图6(a)所示位置,左右操作臂53也继续保持在划线器收纳位置上。
因此,划线器51处于划线作用姿势时,有必要解除处于指示器收纳位置的操作臂53的锁紧,为此的操作结构如下所述。
由此也可结合着参照图7,断面形状为倒L字形的锁紧解除操作杆57以可左右自由滑动、遍布左右一对纵壁支架部8a的方式安装着,纵壁支架部8a垂直设置在机架8的后部。该锁紧解除操作杆57通过外嵌装在其左右的弹簧58保持在左右滑动的中立位置上。该锁紧解除操作杆57的左右固定着可从机体内侧接触左右各锁紧臂55的操作片57a。在锁紧解除操作杆57向左或向右滑动时,在一方的操作片57a的作用下,从机体内侧推压接触一方的锁紧臂55,克服弹簧58的弹力,并围绕着纵向支点c摆动,从而可解除与操作臂53的卡合。于是,通过装在锁紧解除操作杆57右端的动作部件57b,人工滑动动作锁紧解除操作杆57,选择左右任一划线器51,就可转换成划线作用姿势,对于这种选择动作将在下面叙述。
接着,参照图8~图15,说明升降阀60的操作结构。
升降阀60装在变速箱9上,通过四连杆机构6,该升降阀60与升降插秧装置4的液压缸5连接。根据驾驶者人工发出的信息使升降阀60动作,就可任意地升降插秧装置4。此外,根据相对插秧装置4的水田表面T的高度检测结果,控制升降阀60动作,就可使插秧装置4追随水田表面T自动升降。
下面,对进行这样的升降动作的构成加以详述。
在机架8的后部垂直设置的左右纵壁支架部8a内、于机体右侧的纵壁支架部8a的外表面固定着金属薄板制成的托架61,支轴63围绕着横向轴心d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轮毂部62上,轮毂部62遍布托架61和纵壁支架部8a,同时,操作臂(可动部件一例)64和操作板65固定到该支轴63上。从操作板65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切出片65a上,通过从其中间场所突出设置的支点轴部66a装有升降杆66,该升降杆66可围绕着垂直于前述横向轴心d的前后向轴心e自由回转地方式安装着,因此,升降杆66可与操作臂64和操作板65一同围绕着横向轴心d前后摆动,并且,围绕着前后轴心e可横向摆动地支承在操作板65上。
气簧67遍布操作臂64的前方伸出端和纵壁支架部8a的方式架设着,在该气簧67的伸长力作用下,升降杆66被施加朝向机体后方(图10中逆时针方向)摆动的力,同时,在操作板65的下侧外周形成3个凹部65b和1个台阶部65c。于是,在操作板65的下方场所设有围绕着支点f可上下摆动地装在托架61上的定位臂68,同时,该定位臂68通过支点部上的扭簧69朝向操作板65侧摆动依附,随着升降杆66的前后摆动,装在定位臂68上的止动辊70与3个凹部65b和1个台阶部65c中任一个卡合或接触,升降杆66就可稳定地保持在“栽植”、“下降”、“中立”和“上升”这4个操作位置上。
此外,在操作板65的前部向下延伸出通过部分圆弧状长孔71连接的操作杆72,该操作杆72通过长孔74连接到中继连杆73上,中继连杆73围绕着支点g可自由回转地枢轴安装到机架8上,同时,从该中继连杆73向机体前方延伸出的杆件75与装入变速箱9的作业传动系统的、前述栽植离合器15的操作杆76连动连接。
如图9和图14所示,支轴81围绕着横向轴心h以可自由回转地贯通安装在托架61和纵壁支架部8a上,同时,固定在该支轴81机体内侧的端部上的第1阀操作杆82和与前述升降阀60接触动作的接触操作杆83通过杆件84连动连接。在此,图9示出升降阀60的阀柱60a处于“中立”状态。将阀柱60a从该位置突出变位到后方(图9中左方)设定为“下降”动作,将退入变位至前方(图9中右方)设定为“上升”动作,同时,在内装弹簧60b作用下,始终朝向突出一侧(也就是“下降”侧)依附。
第2阀操作杆(控制用动作部件的一例)85与第1阀操作杆82可成一体回转地安装到支轴81的机体外侧端部上。在该第2阀操作杆85的上端部后表面以对置方式设置着与升降杆66成一体摆动的操作臂64的下端部64a。在此,图9和图10示出升降杆66处于“中立”位置的状态,此时,操作臂64的下端部64a从后方接触并支撑第2阀操作杆85的上端部,将升降阀60维持在“中立”状态。于是,从该“中立”位置将升降杆66操作至机体后方的“上升”位置时,通过随之产生的操作臂64朝逆时针方向的摆动,借助于第2阀操作杆85,第1阀操作杆82向顺时针方向摆动,由此,杆件84被后拉,升降阀60的阀柱60a克服弹簧60b的弹力强制地压入操作至“上升”侧。
此外,将升降杆66操作至“上升”位置,使插秧装置4强制上升时,插秧装置4一旦上升至接近上限的规定高度,遍布四连杆机构6的下部连杆6b和前述操作板65地安装的反馈用杆件77就朝前方突出,将“上升”位置的升降杆66推回“中立”位置,使升降阀60返回“中立”状态,自动地停止上升驱动。
在此,升降杆66处于“中立”位置和“上升”位置时,为了由操作臂64接触并限制第2阀操作杆85的摆动,将升降阀60的阀柱60a限制在“中立”和“上升”状态。另外,在升降杆66处于“栽植”位置和“下降”位置时,由于操作臂64脱离第2阀操作杆85,第2阀操作杆85的摆动限制得以解除,升降阀60的阀柱60a可在“上升”至“下降”的全范围内自由地变位。
因而,升降杆66处于“栽植”位置和“下降”位置时,与升降阀60连动连接的第2阀操作杆85发挥根据插秧装置4相对水田表面T的高度检测结果而进行自动升降控制的控制用动作部件的功能。以下,详述其构造。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检测插秧装置4相对水田表面T的高度时,是将并列设置的3个整地浮体23内的中央一个作为接地传感器SF加以利用的。该接地传感器SF的后部围绕着支点i可上下摆动地支承在支撑臂92的前端,而接地传感器SF的前部通过弯折连杆93可上下动作地支承在栽植支架41上,其中,支撑臂92从浮体支点轴91向后悬臂状延伸出。在接地传感器SF的前部直立有可围绕着支点j回转的传感器连杆94,而传感器连杆94的中部通过上下长孔96和销97可上下动作地支承于固定托架41a上,而该托架41a安装固定到栽植支架41上。于是,传感器连杆94的上端与由释放钢丝构成的传感器钢丝98的外丝98b后端连接,同时,传感器钢丝98的内丝98a后端与前述销97连接。此外,传感器弹簧99遍布传感器连杆94的上端和前述销97地安装,在该传感器弹簧99的张力作用下,对传感器连杆94施加向下拉的力,从而接地传感器SF的前部推压向水田表面T一侧。
传感器钢丝98在行走机体3一侧延伸出,该外丝98b的前端由后述的灵敏度调节部的钢丝支承部件100连接支撑,同时,该内丝98a的前端与前述第2阀操作杆85的下端连接。
如采用这样的结构,可进行下述的自动升降控制。
“中立控制状态”
插秧装置4相对水田表面T处于规定范围内的高度时,作用于接地传感器SF上的接地压力处于基准值范围内,并平衡使接地传感器SF的前部动作以朝向上下方向的力,从而使接地传感器SF保持在规定的基准姿势上,此时,升降阀60处于“中立”。
“上升控制”
插秧装置4相对水田表面T下沉时,作用于接地传感器SF上的接地压力大于基准值范围,接地传感器SF围绕着后部支点i向上摆动,传感器连杆94克服传感器弹簧99的张力相对位置固定销97向上变位,从而相对地拉出传感器钢丝98的内丝98a。由此,第2阀操作杆85的下端朝后方摆动变位,升降阀60转换成上升一侧,实现插秧装置4的上升控制,直到接地压力恢复到基准值范围内,回到上述的中立控制状态。
“下降控制”
插秧装置4相对水田表面T上浮时,作用于接地传感器SF上的接地压力小于基准值范围,接地传感器SF围绕着后部支点i向下摆动,传感器连杆94相对位置固定销97向下变位,从而相对地松弛传感器钢丝98的内丝98a。由此,升降阀60的阀柱60a通过内装弹簧60b转换成“下降”一侧,实现插秧装置4的下降控制,直到接地压力恢复到基准值范围内,回到上述的中立控制状态。
在上述的上升控制中,通过以下构成,使得插秧装置4的上升速度可调节变更。在操作臂64的前部横向突出设置着支轴101,同时,在该支轴101上,通过锁紧螺母102a,可自由进出调节地安装着接触螺栓102(上升极限设定机构一例)。该接触螺栓102在升降杆66处于“上升”位置、“中立”位置和“下降”位置时,处于脱离第2阀操作杆85的上端向前的位置上,不会限制第2阀操作杆85朝顺时针方向的回转。另外,如图12所示,升降杆66一旦操作至“栽植”位置,接触螺栓102的前端就成为与第2阀操作杆85的上端前表面接近的状态,在传感器钢丝98的拉伸动作下,可在第2阀操作杆85朝着将升降阀60操作至“上升”一侧的方向(图12中顺时针方向)回转之际,接触并限制其最大的动作位置。也就是,处于升降杆“栽植”位置时,由于第2阀操作杆85与接触螺栓102的接触,将升降阀60朝上升侧的变位极限(最大操作位置)限制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
在此,如由锁紧螺母102a进退调节接触螺栓102,则可调节升降阀60朝“上升”一侧的最大操作位置(也就是,升降阀60朝“上升”一侧切换时的最大开度)。由此,可变更上升控制中的插秧装置4的上升控制速度。
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从浮体支点轴91延伸出栽植深度调节杆103,一旦上下摆动调节该栽植深度调节杆103,通过浮体支点轴91,就可上下摆动调节所有的浮体支撑臂92,使各整地浮体29的后部支点i的上下位置变更,以调节栽植深度。此时,带有传感器钢丝连接用的前述销97的支承部件95可围绕着支点m自由摆动,同时,支承部件95和栽植深度调节杆103通过连杆104连动连接。例如,向上操作栽植深度调节杆103,使整地浮体29的后部支点i向下,将栽植深度调节成浅侧时,支承部件95与之相连动地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前述销97只下降与整地浮体29的后部支点i的下降量相同的量,从而在控制中立时,接地传感器SF的基准姿势与栽植深度调节无关,成一定。
在前述升降杆操作部位,除了用于上述升降操作用的各构造外,还具有与升降关联的各种构造,下面对这些其他构造加以说明。
“升降控制的灵敏度调节构造”
连接并支承着前述传感器钢丝98的外丝98b的钢丝支承部件100在常态下可与以支点k为中心可前后摆动地设置的灵敏度调节杆105成一体地摆动。将灵敏度调节杆105朝前方摆动调节时,传感器钢丝98的外丝98b前端向后变位,在控制中立时,内丝98a在机体一侧拉出的长度相对较长。于是,在接地传感器SF一侧,内丝98a相对固定销97拉出的长度相对较短,传感器连杆94相对销97下降,在控制中立时,接地传感器SF处于比调节前还朝前下的姿势。此外,传感器弹簧99的张力也变小,即使较小的接地压力变动,接地传感器SF也易上下动作,检测灵敏度非常敏感。因此,水田表面T柔软时,最好将灵敏度调节杆105从中央的标准位置朝前方调节,以进行灵敏的检测。
相反,将灵敏度调节杆105向后摆动调节时,传感器钢丝98的外丝98b前端向前变位,在控制中立时,内丝98a在机体一侧拉出的长度相对较短。于是,在接地传感器SF侧,内丝98a相对固定销97拉出的长度相对较长,传感器连杆94相对销97向上,在控制中立时,接地传感器SF处于比调节前还朝前上的姿势。此外,传感器弹簧99的张力也变大,即使较大的接地压力变动,接地传感器SF也难上下动作,检测灵敏度变得迟钝。因此,水田表面T较硬时,最好将灵敏度调节杆105从中央的标准位置朝后方调节,以进行不灵敏的检测。
如图8所示,灵敏度调节杆105与升降杆66一同,从设置在前述中心罩17的右横向上的杆导引板106处突出。如图15所示,灵敏度调节杆105通过与形成于导向孔107一侧的槽口108卡止,可分7级进行灵敏度调节。
此外,如图11~13所示,与灵敏度调节杆105成一体摆动的钢丝支承部件100,通过初期变形的扭簧109被以一定姿势保持在灵敏度调节杆105上,以便若以大于设定的力向前动作时,相对灵敏度调节杆105只朝前方围绕着支点k腰折摆动。传感器钢丝98向后拉以实现上升控制时,第2阀操作杆85到达动作极限后,如传感器钢丝98进一步向后拉时,钢丝支承部件100则克服扭簧99的弹力,朝前方腰折移动,以阻止升降阀操作系统过分动作。
“作业用离合器动作构造”
参照图9,由于栽植离合器15正如前所述是连杆连接在与升降杆66成一体摆动的操作板65上,所以升降杆66处于“上升”位置、“中立”位置和“下降”位置时,栽植离合器15断开,仅仅在升降杆66处于“栽植”位置时,栽植离合器15才接合。此外,栽植离合器15由于具有只在一定的回转相位才可断开操作的静止位置停止功能,所以在升降杆66操作至“栽植”位置时,并不限于离合器断开的相位,在以离合器断开的相位外的相位操作至“栽植”位置时,一旦通过中继连杆73的长孔通用件74吸收操作行程,则处于离合器断开相位的时刻,中继连杆73由弹簧111拉引动作,栽植离合器15进行实际的断开操作。
此外,从操作板65向下延伸出的操作杆72的下端不互换通用地连接着可与前述中继连杆73同支点g回转的第2中继连杆112,同时,该第2中继连杆112与装在前述动力输出箱37上的施肥离合器38通过杆件39连动连接。于是,与前述栽植离合器15同样,升降杆66处于“上升”位置、“中立”位置和“下降”位置时,施肥离合器38断开,只在升降杆66处于“栽植”位置时,施肥离合器38才接合。
“升降杆导引构造”
杆导引板106上形成的升降杆66的导向孔121具有从“上升”位置遍布到“下降”位置的直线路径部121a和处于“栽植”位置的宽幅孔部121b连续形成,同时从“下降”位置至与宽幅孔部121b之间的横向一侧形成有突部122的形状。于是,升降杆66位于前述直线路径部121a内时,通过装在杆导引板106下方的板簧123,升降杆66被推压并引导至前述突部122存在一侧。也就是,从“上升”位置或“中立”位置操作至“栽植”位置之际,升降杆66由于与突部122接触,一旦阻止在“下降”位置,就下意识地横向移动升降杆66,越过突部122后,转而操作至“栽植”位置。由此,处于空中的插秧装置4降至水田表面T进行栽植作业时,升降杆66一旦从“上升”位置或“中立”位置一气操作至“栽植”位置,则在插秧装置4还没有接地情况下,栽植离合器15接合,开始撒苗,但正如上述,一旦操作至栽植离合器15没有接合的“下降”位置,则确认插秧装置4下降到水田表面T情况下,通过操作至“栽植”位置,也能够避免空中取苗播撒的上述不良现象。
“划线器选择构造”
升降杆66由支点e延伸到下方,并且升降杆66被操作至“栽植”位置时,杆延伸部66b从前方与装在锁紧解除操作杆57右端上的动作部件57b卡合,在宽幅孔部121b将升降杆66移动操作至左方或右方情况下,与杆延伸部66b卡合连接的锁紧解除操作杆57向左右相反方向滑动操作,由此,与横向操作升降杆66一侧的划线器51相对的收纳锁紧被解除。
“左右摆动控制牵制构造”
升降杆66处于“中立”位置或“上升”位置时,通过操作臂64的圆弧状下端部推压操作的第1开关SW1,和升降杆66处于“栽植”位置时,通过操作臂64的下端部推压操作的第2开关SW2装在前述托架61的外侧面,操作第1开关SW1时,牵制阻止了管理插秧装置4的左右摆动控制的左右摆动驱动部47的动作,对处于空中的插秧装置4的不必要的左右摆动控制加以阻止。此外,在未操作第2开关SW2的期间,装在方向盘19底部的板状栽植离合器接合忘记显示灯点亮,在升降杆66被操作至“栽植”位置,推压第2开关SW2时,显示灯熄灭。采用上述结构时,与升降杆一同动作的可动部件作为转换上升极限设定机构的功能的部件,同时,也作为升降杆位置检测用的部件。因此,部件的兼用性有效地简化了构造。
“倒档构造”
将升降杆66保持在各动作位置上的定位臂68和装在方向盘19左下部的主变速杆20通过操作钢丝124连接,主变速杆20操作至后退区域时,拉出操作钢丝124,定位臂68克服弹簧69的弹力下拉。由此,在升降杆66处于“栽植”位置、“下降”位置或者“中立”位置的状态下,主变速杆20操作至后退区域时,下拉定位臂68,解除止动辊70产生的卡合,而解除了定位功能的升降杆66通过气簧67施力摆动至“上升”位置,使插秧装置4自动地上升。由此,可防止后退时整地浮体28的后部伸入水田表面T,或撞上田埂。
“第2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6~21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件标以相同的序号,在此对其详述加以省略。
两个实施例主要不同在于,第1,控制用动作部件在第1实施例中由单一部件(第2阀操作杆85)构成,而在第2实施例中,该控制用动作部件是作为2个部件的摆动连杆120构成的。具体为,该摆动连杆120分成与升降杆66的动作连动的杆连接固定部120a和与根据接地传感器SF的接地压力变位引起的内丝19a的推拉作用连动的调整部120b,以构成后述的通用机构。第2,在第2实施例中,接触螺栓(上升极限设定机构一例)132与该调整部120b接触。
如图16~图18所示,即使在第2实施例中,自动升降控制机构也具有利用释放钢丝的传感器钢丝19而构成。在接地传感器(图1)SF从中立姿势摆动至上升指令姿势时,该传感器钢丝19的内丝19a被拉伸,而在接地传感器SF从中立姿势摆动至下降指令姿势时被松弛。前述控制用动作部件120通过内丝19a拉伸,并围绕着第1左右向轴心p1单方向摆动。该控制用动作部件120通过杆件75与升降阀60的操作臂83连动连接。操作臂83因控制用动作部件120朝单方向的摆动,而围绕着第2左右向轴心p2摆动,由此,升降阀60的阀柱60a克服所施加力,推压并移动至上升位置。
即,插秧装置4相对水田表面T处于设定范围的高度时,作用于接地传感器SF上的接地压力处于基准值范围,接地传感器SF维持在中立姿势,从而升降阀60维持在中立状态。在这样的中立状态下,如插秧装置4相对水田表面T低于设定范围时,作用于接地传感器SF上的接地压力大于基准值范围,从而接地传感器SF摆动至上升指令姿势,传感器钢丝19的内丝19a被拉伸。由此,升降阀60的阀柱60a推压移动至上升位置,执行插秧装置4的上升控制,直到接地压力恢复到基准值范围内,回到前述的中立状态。此外,在前述中立状态下,插秧装置4相对水田表面T高于设定范围时,作用于接地传感器SF上的接地压力小于基准值范围,从而接地传感器SF摆动至下降指令姿势,使传感器钢丝19的内丝19a松弛。由此,升降阀60的阀柱60a在所施加力作用下移动至下降位置,执行插秧装置4的下降控制,直到接地压力恢复到基准值范围内,回到前述的中立状态。
还如图17所示,升降杆66的构成为可在“作业位置”、“中立位置”、“下降位置”之间转换。在“作业位置”,容许升降阀60根据接地传感器SF的变位动作。该“作业位置”包含栽植离合器15处于断开状态下、升降插秧装置4的“下降位置”和栽植离合器2a接合时升降插秧装置4的“栽植位置”。
前述升降杆66的基端部装有操作臂64,在“中立位置”,通过附设在该操作臂64上的突起64b推压摆动连杆120,以使升降阀60强制动作至中立状态。在“上升位置”,用突起64b推压前述摆动连杆120,以使升降阀60强制动作至上升状态。
操作板65的构成为可与升降杆66成一体摆动,在其周部,以周向间隔开的方式形成多个凹部65b。止动机构为通过定位臂68的止动辊70与这些凹部65b中的任一个弹性卡合而将升降杆66保持在前述的各位置上。
前述上升极限设定机构由与摆动连杆120接触以限制该摆动连杆120朝上升侧摆动的接触螺栓122构成。由此,调整升降阀60朝上升侧的变位极限,调整上升时供给液压缸15压力油的供给量,就可调整插秧装置4的上升速度。通过调整该接触螺栓122距离锁紧螺母123的突出量(与固定部的旋合量),可在摆动连杆120的摆动方向变更调整接触位置。
前述通用机构的摆动连杆120的构成为分成杆连接固定部120a和与前述接触螺栓132接触并与前述内丝19a连动的调整部120b,其中,杆连接固定部120a承受与前述升降杆66连动的可动部件64的突起64a引起的推压作用。杆连接固定部120a和调整部120b上均分地形成配合部130a,130b。这些配合部容许由与杆连接固定部120a的调整部120b相对的设定姿势朝上升方向的摆动,但通过接触阻止从设定姿势朝下降方向的摆动。杆连接固定部120a由弹簧126施力向前述设定姿势摆动依附。
升降阀60位于由前述上升极限设定机构设定的变位极限上时,限制升降杆66朝上升位置一侧操作。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有通用机构,升降杆66即使处于在“栽植位置”(图19)或“下降位置”(图20)的限制状态,也可使杆连接固定部120a克服弹簧126的弹力朝“上升位置”(图21)一侧摆动。由此,可使升降阀60朝上升状态转换。这是因摆动连杆120是由2个部件的腰折连杆构成的缘故。也就是,与升降杆66的操作连动的杆连接固定部120a一方可由调整部120b处单方向(离开螺栓的方向,图中逆时针方向)相对摆动。
因此,采用上述构成,即使由上升极限设定机构设定升降阀60的上述极限,也可将升降杆66操作至上升位置,同时,升降阀60处于上升状态时,插秧装置4的上升速度可最大。
其他实施例
下面列出并说明其他实施例。
(1)第1、第2实施例均涉及倒档构造,将升降杆66强制转换至上升位置的机构是由主变速杆20构成的,但可以采用按钮、开关等其他结构代替杆。此外,这样的强制转换机构没有必要设置若是驾驶者可迅速操作的机构,则不必一定设置在变速系统中,可以设置在与升降杆的位置保持机构连动连接的其他系统中,或者,可以设置在插秧装置(作业装置)的强制上升操作专用的独立系统中。
(2)在第1实施例中,上升极限设定机构的构成为,与升降杆66一同动作的操作臂(可动部件一例)64具有与第2阀操作杆(控制用动作部件一例)85对置的接触螺栓102。相反,即使采用第2阀操作杆85具有接触螺栓102,并对置于与升降杆66一同动作的可动部件的构成,也能发挥同样的功能。
(3)在第1实施例中,是将与传感器钢丝98连接的第2阀操作杆85作为控制用动作部件的,但也可将与升降阀60连杆连接的第1阀操作杆82作为控制用动作部件使用。此外,也可将与第1阀操作杆82连动连接的杆件84或动作升降阀60的接触操作杆83作为控制用动作部件。
(4)在第2实施例中,是将接触螺栓132作用于摆动连杆(控制用动作部件一例)120上以调整升降阀60的上升极限的,但也可实施为直接作用于升降阀60上以调整上升极限。

Claims (6)

1、一种水田作业机,具有水田用作业装置(4);可升降驱动所述作业装置(4)的液压装置(5);装在所述作业装置(4)上,根据与水田表面(T)的接地压力变动而变位的接地传感器(SF);与所述接地传感器(SF)机械式连动连接,根据该接地传感器(SF)的所述变位而动作,并通过所述液压装置(5)可进行将所述作业装置(4)相对所述水田表面(T)维持在设定高度上的自动升降控制的升降阀(60);以及可在根据所述接地传感器(SF)的变位容许所述升降阀(60)动作的栽植位置和将该升降阀(60)强制动作至上升状态的上升位置之间切换的升降杆(66);其特征在于:
设有上升极限设定机构(102,132),以在至少所述升降杆(66)处于所述栽植位置时,设定所述升降阀(60)朝上升侧的变位极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接地传感器(SF)连动连接而变位的控制用动作部件(85)和与所述升降杆(66)一同动作的可动部件(64)之间设置所述上升极限设定机构(102),通过这些控制用动作部件(85)与可动部件(64)接近,所述上升极限设定机构(102)接触并限制所述控制阀(60)的动作,以设定该控制阀(60)的所述变位极限,并且,通过这些控制用动作部件(85)离开可动部件(64),解除所述上升极限设定机构(102)的接触限制。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控制用动作部件(85)与所述上升极限设定机构(102)接触,设定所述升降阀(60)的所述变位极限,限制所述升降杆(66)的朝所述上升位置的动作,同时,通过该控制用动作部件(85)离开所述上升极限设定机构(102),所述变位极限的设定解除,容许所述升降杆(66)朝所述上升位置的动作。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通用机构(102a,102b),以在所述升降阀(60)位于由所述上升极限设定机构(132)所设定的所述变位极限时,容许所述升降杆(66)的朝所述上升位置的动作。
5、一种水田作业机,具有水田用作业装置(4);可升降驱动所述作业装置(4)的液压装置(5);装在所述作业装置(4)上、根据与水田表面(T)的接地压力变动而变位的接地传感器(SF);与所述接地传感器(SF)机械式连动连接,根据该接地传感器(SF)的所述变位而动作,并通过所述液压装置(5)可进行将所述作业装置(4)相对所述水田表面(T)维持在设定高度上的自动升降控制的升降阀(60);可在根据所述接地传感器(SF)的变位容许所述升降阀(60)动作的栽植位置和将该升降阀(60)强制动作至上升状态的上升位置之间切换的升降杆(66);以及控制水田作业机行走速度的变速动作机构(20);其特征在于:
设有强制上升操作件,通过该强制上升操作件,解除所述升降杆(66)的位置保持,将其强制地转换至所述上升位置。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制上升操作件为作为上升变速动作机构的主变速杆(20),将该主变速杆(20)向后退区域操作时,所述升降杆(66)强制转换至所述上升位置。
CNB011122293A 2000-04-17 2001-03-30 水田作业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23006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4898/2000 2000-04-17
JP2000114898A JP2001299024A (ja) 2000-04-17 2000-04-17 水田作業機
JP114898/00 2000-04-17
JP277706/2000 2000-09-13
JP2000277706A JP3538591B2 (ja) 2000-09-13 2000-09-13 水田作業機
JP277706/00 2000-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8277A true CN1318277A (zh) 2001-10-24
CN1230062C CN1230062C (zh) 2005-12-07

Family

ID=26590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22293A Expired - Lifetime CN1230062C (zh) 2000-04-17 2001-03-30 水田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375582B1 (zh)
CN (1) CN1230062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3576C (zh) * 2002-09-13 2007-07-04 株式会社久保田 乘用型水田作业机
CN102037804A (zh) * 2010-10-11 2011-05-04 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耕整地机具土壤耕整深度自动测定同步显示装置
CN101209710B (zh) * 2006-12-26 2011-06-01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行驶车辆
CN102356709A (zh) * 2011-09-28 2012-02-22 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农田作业机
CN101243740B (zh) * 2007-02-14 2013-05-22 株式会社久保田 拖拉机
CN103358902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机
CN103416138A (zh) * 2012-05-24 2013-12-04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苗移植机
CN109937658A (zh) * 2019-03-15 2019-06-28 西安鸣士机电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可智能作业的插秧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3280B2 (ja) * 2006-12-26 2012-01-1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農作業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406A (ja) * 1996-07-12 1998-02-03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水田作業車における油圧制御用リンク機構
JPH1052122A (ja) * 1996-08-08 1998-02-24 Kubota Corp 乗用型田植機
JP3318226B2 (ja) * 1997-04-18 2002-08-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3576C (zh) * 2002-09-13 2007-07-04 株式会社久保田 乘用型水田作业机
CN101209710B (zh) * 2006-12-26 2011-06-01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行驶车辆
CN101243740B (zh) * 2007-02-14 2013-05-22 株式会社久保田 拖拉机
CN102037804A (zh) * 2010-10-11 2011-05-04 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耕整地机具土壤耕整深度自动测定同步显示装置
CN102356709A (zh) * 2011-09-28 2012-02-22 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农田作业机
CN102356709B (zh) * 2011-09-28 2013-07-03 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农田作业机
CN103358902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机
CN103416138A (zh) * 2012-05-24 2013-12-04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苗移植机
CN109937658A (zh) * 2019-03-15 2019-06-28 西安鸣士机电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可智能作业的插秧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375582B1 (ko) 2003-03-15
KR20010096578A (ko) 2001-11-07
CN1230062C (zh) 2005-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0062C (zh) 水田作业机
KR101196463B1 (ko) 작업기
JP4705464B2 (ja) 移植機
JP4238262B2 (ja) 移植機
JP2009118846A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2014100127A (ja) 苗移植機
JP2011045280A (ja) 苗移植機
JP2008253231A (ja) 走行車体
JP2013121318A (ja) 移植機
JP2006211995A (ja) 苗移植機
JP2010148377A (ja) 苗移植機
JP2010148377A5 (zh)
JP2007053939A (ja) 苗移植機
JP2013014172A (ja) 作業車両
JP4899397B2 (ja) 苗植付装置
JP2009118830A (ja) 歩行型の苗移植機
JP3632351B2 (ja) 田植機の旋回装置
JP2005143410A (ja) 水田作業機
JP5779995B2 (ja) 苗移植機
CN1973593A (zh) 苗株移植装置
JP2007261579A (ja) 水田作業機
JP2009201483A (ja) 苗植機
JP2006304648A (ja) 田植機の代掻き用回転体
JP2007300873A (ja) 苗移植機
JP2007306847A (ja) 田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