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0907A - 免摘机听筒的头戴耳机 - Google Patents
免摘机听筒的头戴耳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10907A CN1310907A CN00801015A CN00801015A CN1310907A CN 1310907 A CN1310907 A CN 1310907A CN 00801015 A CN00801015 A CN 00801015A CN 00801015 A CN00801015 A CN 00801015A CN 1310907 A CN1310907 A CN 13109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phone
- hook
- hook element
- communication line
- teleph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 H04M1/05—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head, throat or bre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头戴耳机接口单元(42)用于把头戴耳机(440)和电话听筒(78)耦连到电话通信线(82),从而用户可有选择地操作头戴耳机后电话听筒。头戴耳机接口包括摘机元件(64),它可被启动以允许或禁止在头戴耳机和电话通信线之间的通信。把头戴耳机硬线连接到头戴耳机接口。头戴耳机还可以是无线的。头戴耳机接口还可包括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它允许用户通过头戴耳机口头拨打电话号码。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戴电话耳机(telephone headset)。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与标准电话听筒以接口连接的头戴耳机,从而可在不将听筒移离它的叉簧、挂机位置的情况下运用耳机(headset)。
发明背景
电话听筒通常阻碍那些在“免提(hands-free)”环境中工作的人们。例如,秘书、旅游公司和电话推销员经常需要用他们的手来做记录或做其它工作,而同时又在打电话。可容易地理解,拿着听筒大大减小了做上述一种职业的人员的工作效率。针对这一缺陷,已研制了扬声器电话,使用户在打电话时无需拿着电话听筒。虽然扬声器电话使人们的手空下来了,但是用户在用扬声器电话交谈时却没有了隐私。例如,当用户在办公室通过扬声器电话接到一个电话时,在该扬声器电话附近的任何人都能在无意中听到在用户和呼叫着之间的整个谈话内容。针对这个缺陷,已研制了头戴耳机,使用户无需拿着听筒,或者担心被别人无意中听到,同时又能进行“免提的”谈话。
参照图1,示出了传统的电话听筒和头戴耳机结构。通过话机线14和电话插孔(jack)16把电话10(诸如,桌式电话)连接到通信线12中。在电话10的叉簧区20中放着电话听筒18。通过听筒软线(cord)22、接口装置24和接口软线26把听筒18可操作地连接到电话10。通过耳机软线30、接口装置24和接口软线26把耳机28可操作地连接到电话10。通过这种结构,用户可通过听筒18或通过耳机28来打电话。然而,上述结构中的一个明显的缺点是需要将听筒18从叉簧区20(即,挂机位置)中移开,以便用耳机28能够接收呼叫。对于上述结构的另一个显著缺点是需要从叉簧区20中移开听筒18并直接操作电话10的键盘(未图示)以通过耳机28进行出局呼叫。上述结构的另一个显著缺点是在通信线12和耳机28之间延伸的音响通道(audible pathway)中存在电话10。如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可理解,当信号经过多个通信元件时,音响信号会衰减。这些衰减信号导致对用户的音质很低。
结果,需要一种头戴耳机接口单元,它允许将头戴耳机与标准电话听筒连接,从而可以在不操作电话键盘或者将电话听筒从它的叉簧上移开就能运用耳机。然而,本申请人知道目前现有技术还不能克服所有上述缺点。具体地说,下面是本申请人所知的与本申请最相关的现有技术。
授予Vangarde的美国专利号5,504,812是针对与无线电话一起使用的头戴耳机。耳机包括摆动叉架并通过软线连接到无线电话。使用中,当用户将叉架从存储状态(stored position)旋转到活动状态(active position)时,将无线电话设置在摘机状态以应答电话呼叫,从而用户可不用他或她的手就能进行电话通话。在耳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叉架的旋转提供的是拍叉簧特征。
授予Regen等人的美国专利号5,191,602针对蜂窝电话的头戴耳机。头戴耳机装置可模块地(modularly)连接到蜂窝电话。蜂窝电话的正常听筒可保持在它的叉簧上,而同时使用耳机。把从属单元插入接收正规电话信号的收发机和布线(wiring harness)之间的路径中。把头戴耳机控制单元耦合到布线,以代替听筒,听筒与耳机控制单元耦合。最后,还把耳机耦合到耳机控制单元。基本上,耳机控制单元具有接收到的电话信号和分别连接到耳机和听筒的一对分支输出作为它的输入。耳机控制单元包括音量控制拨号和瞬时接触按钮。当按下时,按钮触发开和关耳机装置。
授予Brown等人的美国专利号5,533,105针对用于通过调制解调器和耳机模仿电话的方法和装置。仿真器电路提供连接装置,它允许调制解调器和耳机模仿电话的功能,从而消除提供分立电话机的需要。当设置语音电话呼叫时,仿真器电路把耳机连接到电话线。当接收入局电话呼叫时,仿真器电路把耳机或调制解调器连接到电话线。
授予Papadopoulos的美国专利号5,544,243针对头戴耳机接口电路。头戴耳机接口电路可调节来耦合到听筒、耳机、电话和电话线,从而通过电话线将向耳机供电。
授予Nishihara的美国专利号5,561,712针对免提电话机。该电话机包括扬声器电话单元和手持遥控器用来激活扬声器电话单元。
授予Hu等人的美国专利号5,177,784针对可转换的耳机(head-set)电话装置和方法。把远程或无线听筒转换成耳机,于是可由用户从远离听筒叉簧的位置来操作它。
授予Douglas的美国专利号5,355,513针对复杂的用于病床的语音启动的、依赖扬声器的控制系统,它包括来自耳机的电话控制。通过耳机麦克风将病人给出的语音命令发送出去。如果病人希望在电话上拨出,就给出适当的语音命令,于是启动摘机。于是,病人通过大声说出每个号码以给电话接口芯片发出信号从而开始拨打所需号码,来拨电话号码。语音识别电路通过头戴耳机麦克风来接受语音命令并根据它制定电子命令。
发明优点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能够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的头戴耳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提供具有分开的摘机机制的头戴耳机接口单元,它可直接被连接到通信线,而不是通过电话单元间接连接到通信线的。
通过附图及下面给出的对于附图的详细描述,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对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优点将显而易见。
发明概述
简而言之,提供一种头戴耳机接口单元,用来将头戴耳机和电话听筒耦连到电话通信线,从而用户可有选择地操作头戴耳机或电话听筒。头戴耳机接口包括摘机元件,其中可启动摘机元件以允许或禁止在头戴耳机和电话通信线之间的通信。可将头戴耳机硬线连接到头戴耳机接口。头戴耳机还可是无线的。头戴耳机接口还可包括语音识别模块,它允许语音启动头戴耳机。
本发明的优点包括与电话听筒一起使用的头戴耳机结构,其中上述头戴耳机结构包括头戴耳机和将头戴耳机与电话听筒耦连到电话通信线的头戴耳机接口单元,从而用户可选择地操作头戴耳机和电话听筒之一以通过电话通信线接收和发送多个呼叫。换句话说,用户可在不启动另一个装置(即,电话听筒)的情况下启动一个装置(即,头戴耳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包括与电话听筒一起使用的头戴耳机结构,上述头戴耳机结构包括头戴耳机和用来将头戴耳机和电话听筒耦连到电话通信线从而可将头戴耳机与电话听筒独立地进行操作的接口装置,上述接口装置包括定位在头戴耳机和电话通信线之间延伸的音响通道中的声音识别装置和定位在语音识别装置和电话通信线之间的音响通道中的连接装置,上述声音识别装置用来响应于接收表示用户的声音的一系列音响信号而发送多个信号,而上述连接装置响应于用户人工启动连接装置在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转移,上述连接装置允许在它处于连接状态下时在头戴耳机和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上述连接装置在它处于断开状态时禁止在头戴耳机和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又一个特征包括与电话听筒一起使用的头戴耳机结构,上述头戴耳机结构包括头戴耳机和用来将头戴耳机与电话听筒耦连到电话通信线从而可独立于电话听筒就能操作头戴耳机的接口装置,上述接口装置包括定位在头戴耳机和电话通信线之间延伸的音响通道中的语音识别装置和定位在语音识别装置和电话通信线之间的音响通道中的连接装置,上述语音识别装置用来响应于接收表示用户语音的一系列音响信号来发送多个信号,而上述连接装置响应于接收来自语音识别装置的多个信号在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转移,上述连接装置在它处于连接状态时允许在头戴耳机和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而连接装置在它处于断开状态时禁止在头戴耳机和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
附图简述
结合附图,从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优点以及附加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示出在耳机和听筒之间的现有技术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在有线听筒和有线耳机之间的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在有线听筒和无线耳机之间的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在有线听筒和有线语音识别耳机之间的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在有线听筒和无线语音识别耳机之间的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示出如图2-5所示的本发明的在有线听筒和耳机之间的较佳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2,示出本发明的耳机40和耳机接口单元42。耳机40包括开/关按钮41、麦克风44和扬声器46。通过软线48将耳机40可操作地连接到耳机接口单元42,其中上述连接器与在耳机接口单元42中的立体声插孔50相配合。立体声插孔50与连接到语音网络电路52的三个导体有三个连接。把第一导体54连接到耳机接口单元42的地端。第二导体56把在耳机40中的麦克风44连接到语音网络电路52。第三导体58把在耳机40中的扬声器46连接到语音网络电路52。把音量控制电路60连接到语音网络电路52,从而允许用户调节通过扬声器46听到的音量。还把静音开关(mute switch)62连接到语音网络电路52,从而允许用户临时中断发自麦克风44的信号,从而使对方不能听到在用户和第三方之间的对话。如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已知,语音网络电路52还包含其它呼叫处理元件,诸如微处理器、放大器,等等。可理解,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将静音和音量控制电路设置在头戴耳机40中。可理解,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将开/关按钮41定位在耳机接口单元42。
把语音网络电路52电气连接到摘机单元64。摘机元件64导致耳机接口单元42响应于用户启动位于耳机40上的按钮而处于摘机和挂机状态。在操作状态下,用户启动按钮41使得摘机元件64处于摘机状态,从而允许耳机40发送和接收音响信号,如下面详细描述。通过内部线68把摘机元件64连接到I/O装置66。较佳的是,I/O装置66是传统的电话插孔。第一软线70把I/O装置66连接到三路耦合器72。第二软线74把三路耦合器72连接到具有位于叉簧区79上的听筒78的传统电话76。通过这种结构,三路耦合器72把电话76和耳机接口单元42连接到电话插孔80,依次又将上述电话插孔连接到通信线82。
在正常操作期间,用户通过将听筒78从在电话76上的叉簧区79中移开并通过听筒78进行通信,可接收入局呼叫。在“免提”操作期间,用户将耳机40戴在他的头上并通过启动设置在耳机40上的按钮41使摘机元件64处于摘机状态,这由关闭开关65来表示。这建立了通信线82和耳机40的麦克风44以及扬声器46之间的音响通路。于是,用户可通过耳机40与呼叫者进行通话,同时用他的手做其它工作。当通信结束后,用户启动按钮41来使摘机元件处于挂机状态,这由打开开关65来表示,从而断开在耳机40和通信线82之间的音响通路。虽然图中示出开关65位于耳机接口单元42中,但是应理解,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将开关65定位在耳机40中。可将键盘(未图示)设置在耳机接口单元42上,从而用户可通过耳机40进行出局呼叫。为了进行出局呼叫,用户启动按钮41来使摘机元件64处于摘机状态,从而建立在耳机40和通信线82之间的音响通道。于是,用户通过键盘(未图示)来拨打出局号码,如果不提供键盘,那么用户可启动按钮41并将耳机78从叉簧区79中移开。于是,用户可通过电话键盘78a拨打出局号码。在连接出局呼叫之后,用户可将听筒78返回到叉簧区79,并通过耳机40继续对话。另一方面,用户可启动按钮41和扬声器按钮79a,并通过电话键盘78a拨打出局号码。在连接出局呼叫之后,用户可再次启动扬声器按钮79a并通过耳机40继续通话。
现在参照图3,示出本发明的无线耳机100和无线耳机接口单元102。无线耳机100包括开/关按钮104、麦克风106、扬声器108和收发机110。无线耳机100通过无线波信号与无线耳机接口单元102进行远程通信。具体地说,由无线耳机接口单元102的发送和接收天线114接收由收发机110发送的无线波信号112,并由无线耳机100的收发机110接收由发送和接收天线112发送的无线波信号116。或者,可将开/光按钮104定位在无线耳机接口单元102上。
把电源122(诸如,电池)设置在无线耳机接口单元102以向无线耳机接口单元102供电。把发送和接收天线114电气连接到发射机电路118和接收机电路120。通过音频输出线126把发射机电路118电气连接到语音网络电路124。通过音频输入线128把接收机电路120电气连接到语音网络电路124。还通过数据线132把接收机电路120电气连接到数据检测器130。通过控制线136把摘机元件134连接到数据检测器130。还通过内部线138把摘机元件134连接到语音网络电路124。通过内部线142把I/O装置140(诸如,传统电话插孔)连接到摘机元件134。如同图1所示的有线耳机和耳机接口单元,第一软线70把I/O装置140连接到三路耦合器72,第二软线74把三路耦合器72连接到传统电话76,其中上述电话76的听筒78位于叉簧区79上。通过这种结构,三路耦合器72把电话76和无线耳机接口单元102连接到电话插孔80,并依次将电话插孔80连接到通信线82。
在正常操作期间,用户通过将听筒78从电话76上的叉簧区79中移开并通过听筒78进行通话。在“免提”操作期间,用户通过将无线耳机100戴在他的头上并启动开/关按钮104来接收入局呼叫。响应于被打开,无线耳机100通过收发机110发送“使能(enable)”信号。由电路120通过天线114接收该“使能”信号。响应于接收“使能”信号,接收机电路120在数据线132上产生数据信号。当数据检测器130检测在数据线132上的数据信号时,数据检测器130通过控制线136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使摘机元件134处于摘机状态,从而提供在通信线82和语音网络电路124之间的音频信号路径。
在已建立音频信号通道之后,用户可通过无线耳机100接收入局音频信号并发送出局音频信号。当通过无线耳机100接收入局音频信号时,入局音频信号从通信线82通过摘机元件134到语音网络电路124内。如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可知,需要的话,语音网络电路124可通过放大元件、滤波元件等调制入局音频信号。经调制入局音频信号通过音频输出线126到发射机电路118。发射机电路118把音频信号转换成无线波信号并通过天线114发送无线波信号。发射机110接收无线波信号并把无线波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然后发送到扬声器108。当通过无线耳机100发送出局音频信号时,麦克风106产生音频信号,并由收发机110把该音频信号转换成无线波信号。由接收机电路120通过天线114接收来自收发机110的无线波信号。接收机电路120把无线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并通过音频输入线128把这些音频信号发送到语音网络电路124。如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已知,需要的话,语音网络电路124可通过放大元件、滤波元件等等调制入局音频信号。于是,通过摘机元件134、I/O装置140、三路耦合器72和电话插孔80把经调制音频信号发送到通信线82。
当完成通话后,用户可通过启动开/关按钮104关闭无线耳机100、响应于关闭,无线耳机100通过收发机110发送“禁止”信号。由接收机电路120通过天线114接收“禁止”信号。响应于接收“禁止”信号,接收机电路120在数据线132上产生数据信号。当数据检测器130检测到在数据线132上的数据信号时,数据检测器130通过控制线136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使得摘机元件134处于挂机状态,从而断开在通信线82和语音网络电路124之间的音频信号路径。可将键盘(未图示)设置在耳机接口单元102上,从而用户可通过无线耳机100进行出局呼叫。为了进行出局呼叫,用户启动开/关按钮104来使得摘机元件134处于摘机状态,从而建立在无线耳机100和通信线82之间的音响通道。于是,用户通过键盘(未图示)拨打出局号码。如果不设置键盘,那么用户可启动开/关按钮104,并将听筒78从叉簧区79中移开。于是,用户可通过电话键盘78a拨打出局号码。在连通出局呼叫之后,用户将听筒78返回到叉簧区79并通过无线耳机100继续通话。或者,用户可启动开/关按钮104和扬声器按钮79a,然后通过电话键盘78a拨打出局号码。在连通出局呼叫之后,用户可再次启动扬声器按钮79a并通过无线耳机100继续通话。
现在,参照图4,示出本发明的语音识别耳机150和语音识别耳机接口单元152。语音识别耳机150包括麦克风154、开/关按钮155和扬声器156。或者,可将开/关按钮156定位在语音识别接口单元152上。通过软线158可将语音识别耳机150操作连接到语音识别耳机接口电路152,其中上述软线158具有与在语音识别耳机接口单元152中的立体声插孔160相配合的连接器。立体声插孔160具有到三个导体的三个连接,而三个导体与语音网络电路162连接。第一导体164被接到语音识别耳机接口单元152的地端。第二导体166把语音识别耳机150中的麦克风154连接到语音网络电路162。第三导体168把在语音识别耳机150中的扬声器156连接到语音网络电路162。通过音频输入线172和双音多频(“DTMF”)线174将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接到语音网络电路162。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允许语音识别耳机接口单元152检测来自用户的简单的口头命令组。简单的命令组尤其包括数字“0”至“9”和命令“拨号”和“结束”。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还可识别命令“使能”和“禁止”。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还可允许用户存储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姓名相对应的号码。通过这种结构,用户可促使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通过说出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姓名来拨打经常呼叫的电话号码。该语音识别能力允许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接收说出的电话号码并发送表示说出的电话号码的DTMF信号。通过控制线178把摘机元件176电气连接到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还通过内部线180把摘机元件176电气连接到语音网络电路162。把I/O装置182(诸如,传统插孔)通过内部线184连接到摘机元件176。如同图1所示的有线耳机和耳机接口单元一样,第一软线70把I/O装置182连接到三路耦合器72。第二软线74把三路耦合器72连接到传统电话76,它的听筒78位于叉簧区79。通过这种结构,三路耦合器72把电话76和语音识别耳机接口单元152连接到电话插孔80,并依次将电话插孔连接到通信线82。
在正常操作期间,用户通过将听筒78从电话76上的叉簧区79中移开并通过听筒78进行通话来接收入局呼叫。用户通过将听筒78从电话76上的叉簧区79中移开并拨打在键盘78a上的出局号码来发送出局呼叫。一旦进行出局连接,用户就通过听筒78进行通话。
在“免提”操作期间,用户通过将语音识别耳机150戴在他的头上并如前面参照图2所述启动开/关按钮155可接收入局呼叫。
或者,如果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识别“使能”命令,用户可通过说出字“使能”来激发语音识别耳机150。由麦克风154产生表示字“使能”的音频信号并通过软线158将它发送到语音网络电路162。如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已知,按照需要,语音网络电路162可通过放大元件、滤波元件等调制入局音频信号。将表示字“使能”的经调制音频信号从语音网络电路162通过音频输入线172发送到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响应于接收到经调制话音信号,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在控制线178上发送控制信号以将摘机元件176设在摘机位置上。当摘机元件176处于摘机位置时,完成在通信线82和语音识别耳机150之间的音频信号通道。将音频信号通道从通信线82通过电话插孔80、三路耦合器72、I/O装置182、摘机元件176和语音网络电路162延伸到语音识别耳机150。通过这种结构,可由语音识别耳机150通过语音识别耳机接口单元152接收入局呼叫。
在“免提”操作期间,用户可通过将语音识别耳机150戴在他的头上、启动开/关按钮155并说出字“拨号”随后说出一串数字以表示出局呼叫的目的地号码,来设置出局呼叫。在说完数字串之后,用户说出“结束”。或者,如果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识别了“使能”命令,用户可通过将语音识别耳机150放在他的头上并说出字“使能”和“拨号”之后说出表示出局呼叫的目的地号码的一串数字,来设置出局呼叫。如前所述,字“使能”建立了语音启动耳机150和通信线82之间的音频信号通道。
由麦克风154产生表示字“拨号”的音频信号并通过软线158将它发送到语音网络电路162。如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已知的那样,按照需要,语音网络电路162可通过放大元件、滤波元件等调制入局音频信号。将经调制“拨号”信号从语音网络电路162通过音频输入线172发送到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响应于接收到经调制的“拨号”信号,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使能DTMF线174。如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已知的那样,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还可响应于接收的“拨号”信号,检测和/或设置内部总线、寄存器等等的状态。
由麦克风154产生表示说出的数字串的音频信号,并通过软线158将它们发送到语音网络电路162。语音网络电路162调制入局音频信号并通过音频输入线172把经调制的音频信号发送到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响应于接收经调制“数字”信号,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在DTMF线174上把表示说出的数字串的DTMF信号串发送到语音网络电路162。于是,语音网络电路162通过摘机元件176、I/O装置182、三路耦合器72和电话插孔80把DTMF信号发送到通信线82。
由麦克风154产生表示字“结束”的音频信号并通过软线158将它发送到语音网络电路162。语音网络电路162调制“结束”信号并通过音频输入线172把经调制的“结束”信号发送到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响应于接收经调制的“结束”信号,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禁止DTMF线174直至接收到下一个“拨号”信号。
当完成入局或出局通话后,用户可通过启动开/关按钮155将语音识别耳机150与通信线82断开。或者,如果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识别“禁止”命令,用户可通过说出字“禁止”来断开语音识别耳机150。通过麦克风154产生表示字“禁止”的音频信号,并通过软线158把它发送到语音网络电路162。语音网络电路162调制入局“禁止”信号并通过音频输入线172把经调制“禁止”信号发送到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响应于接收到经调制的“禁止”信号,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170在控制线178上发送控制信号以将摘机元件176设在挂机位置。当摘机元件176处于挂机位置时,在通信线82和语音识别耳机150之间的音频信号通道被断开。
现在参照图5,示出本发明的语音识别无线耳机200和语音识别无线耳机接口单元202。耳机200包括开/关按钮204、麦克风206、扬声器208和收发机210。或者,可将开/关按钮204定位在无线耳机接口单元202上。耳机200与无线耳机接口单元202通过无线波信号进行远程通信。特别是,通过无线耳机接口单元202的发送和接收天线214接收由收发机210发送的无线波信号212,而且由无线耳机200的收发机210接收由发送和接收天线214发送的无线波信号216。
把电源222(诸如,电池)设置在无线耳机接口单元202以向无线耳机接口单元202供电。将发送和接收天线214电气连接到发射机电路218和接收机电路220。通过音频输出线226把发射机电路218电气连接到语音网络电路224。通过音频输入线230把接收机电路220电器连接到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允许无线耳机接口单元202检测来自用户的简单的说出命令组。简单的命令组尤其包括数字“0”至“9”,和命令“拨号”和“结束”。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还可识别命令“使能”和“禁止”。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还可允许用户存储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姓名相对应的数字。通过这种结构,用户可促使语音识别模块228通过特定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姓名来拨出经常呼叫的电话号码。该语音识别能力允许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接收说出的电话号码,并发送表示说出的电话号码的DTMF信号。通过DTMF线238和旁路240把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耦连到语音网络电路224。通过控制线234把摘机元件232电气连接到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还通过内部线236把摘机元件232电气连接到语音网络电路224。通过内部线244把I/O装置242(诸如,传统插孔)连接到摘机元件232。如同图1所示的有线耳机和耳机接口单元,第一软线70把I/O装置242连接到三路耦合器72。第二软线74把三路耦合器72连接到传统电话76,它的听筒78位于叉簧区79中。通过这种结构,三路耦合器72把电话76和无线耳机接口单元202连接到电话插孔80,并依次将电话插孔连接到通信线82。
在正常操作期间,用户通过将听筒78从电话76上的叉簧区79中移开并通过听筒78进行通信,用户接收入局呼叫。用户通过将听筒78从电话76上的叉簧区79中移开并拨打在键盘(未图示)上的出局号码来发送出局呼叫。一旦建立出局连接,用户就通过听筒78进行通信。
在“免提”操作期间,用户可通过将耳机200戴在他的头上并如参照图3所述的启动开/关按钮204来接收入局呼叫。
或者,如果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识别“使能”命令,那么用户可通过将耳机200戴在他的头上并说出字“使能”来启动语音识别无线耳机200。由麦克风206产生表示字“使能”的音频信号。在收发机210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无线波信号之后,收发机210把无线波“使能”信号从耳机200发送到耳机接口单元202的天线214。由接收机电路220接收来自天线214的无线波“使能”信号。接收机电路200把无线波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并通过音频输入线230把音频“使能”信号发送到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响应于接收的音频“使能”信号,语音识别模块228通过控制线234把控制信号发送到摘机元件232。摘机元件234响应于控制信号处于摘机状态。当摘机元件处于摘机状态时,在通信线82和耳机200之间建立两个音响通道。第一音响通道从通信线82经过电话插孔80、三路耦合器72、I/O装置242、摘机元件232、语音网络电路224、发射机电路218、天线214和收发机210延伸到耳机200的扬声器208。第二音响通道从耳机200的麦克风206经过收发机210、天线214、接收机电路220、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语音网络电路224、摘机元件232、I/O装置242、三路耦合器72和电话插孔80延伸到通信线82。通过这种结构,用户可通过耳机200和耳机接口单元202接收入局呼叫并与呼叫者通信。
在“免提”操作期间,用户可通过将耳机200戴在他的头上、启动开/关按钮204并说出命令“拨号”之后说出表示出局呼叫的目的地电话号码的一串数字。在说完一串数字之后,用户说出命令“结束”。或者如果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识别“使能”命令,用户可通过将耳机200戴在他的头上并说出命令“使能”和“拨号”之后说出一串数字来设置出局呼叫,并命令“结束”。如前所述,字“使能”建立在耳机200和通信线82之间的一对音频信号通道。
由麦克风206产生表示字“拨号”的音频信号。在收发机210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无线波信号之后,收发机210把“拨号”无线波信号从耳机200发送到耳机接口单元202的天线214。由接收机电路220从天线214接收“拨号”无线波信号。接收机电路220把无线波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并把音频“拨号”信号通过音频输入线230发送到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响应于接收“拨号”音频信号,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使能DTMF线238。如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已知,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还可在接收“拨号”信号后检测和/或设置内部总线、寄存器等的状态。
由麦克风206接收表示说出的一串数字的音频信号。在收发机210把该音频信号转换成无线波信号之后,收发机210把“电话号码”无线波信号从耳机200发送到耳机接口单元202的天线214。由接收机电路220从天线214接收“电话号码”无线波信号。接收机电路220把无线波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并通过音频输入线230把“电话号码”音频信号发送到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响应于接收的“电话号码”音频信号,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把表示一串说出的数字的一串DTMF信号通过使能的DTMF线238发送到语音网络电路224。于是,语音网络电路224通过摘机元件232、I/O装置242、三路耦合器72和电话插孔80把DTMF信号发送到通信线82。
由麦克风206产生表示字“结束”的音频信号。在收发机210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无线波信号之后,收发机210把“结束”无线波信号从耳机200发送到耳机接口单元202的天线214。由接收机电路220从天线214接收“结束”无线波信号。接收机电路220把无线波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并通过音频输入线230把“结束”音频信号发送到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响应于接收的“结束”音频信号,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禁止DTMF线238直至接收到下一个“拨号”信号。表示用户正在进行通话部分的所有其它信号都通过音频输入线230进入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并通过旁路240退出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旁路240允许对于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不象使能、禁止和电话号码信号)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信号旁路到在语音识别模块228中的旁路DTMF线238和DTMF电路。
当完成入局或出局通话后,用户可通过启动开/关按钮204将耳机200与通信线82断开。或者,如果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识别“禁止”命令,那么用户可通过说出字“禁止”来断开语音识别耳机。由麦克风206产生表示字“禁止”的音频信号。在收发机210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无线波信号之后,收发机210把无线波“禁止”信号从耳机200发送到耳机接口单元202的天线214。由接收机电路220从天线214接收无线波“禁止”信号。接收机电路220把无线波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并通过音频输入线230把音频“禁止”信号发送到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响应于接收到音频“禁止”信号,语音识别和综合模块228通过控制线234把控制信号发送到摘机元件232。摘机元件234响应于控制信号处于挂机状态。当摘机元件232处于挂机状态时,断开在通信线82和耳机200之间的音频信号通道。
现在,参照图6,示出耳机接口单元的较佳实施例。在较佳实施例中,通过耳机接口单元250把电话76连接到通信线82。具体地说,把内部耦合器252通过第二软线74连接到电话76,并通过第一软线70和电话插孔80连接到通信线82。还把内部耦合器252电气连接到设在耳机接口单元250中的任一内部通信电路(例如,语音网络电路)。通过这种结构,可把电话耳机接口250和电话76连接到通信线82,而不必用如图2-5所示的三路耦合器72。
上述给出了对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的总体描述以及其较佳实施例的描述。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应理解,可对上述装置和方法的多个方面进行变化,这些都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Claims (22)
1.一种与电话听筒一起使用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头戴耳机结构包括:
头戴耳机;和
将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听筒耦连到电话通信线的头戴耳机接口单元,从而用户可有选择地操作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听筒之一来通过所述电话通信线接收和发送多个呼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耳机是有线头戴耳机,它通过由电话线携带的音频信号与所述头戴耳机接口单元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电话线将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头戴耳机单元互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耳机是无线头戴耳机,它通过无线波信号与所述头戴接口单元进行通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耳机是语音启动的,从而所述用户可通过只用所述用户的声音来操作所述头戴耳机,就能通过所述头戴耳机接收和发送所述多个呼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接口单元包括:
位于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延伸的音响通道中的摘机元件,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头戴耳机的多个信号来在摘机状态和挂机状态之间转换,当所述摘机元件处于所述摘机状态时,所述摘机元件允许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当所述摘机元件处于所述挂机状态时,所述摘机元件禁止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号包括使能信号和禁止信号之一;
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使能信号来进入所述摘机状态;
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禁止信号进入所述挂机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接口单元包括:
位于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延伸的音响通道中的语音识别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响应于接收到表示所述用户语音的一系列音频信号来发送多个信号;和
位于在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延伸的音响通道中的摘机元件,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的所述多个信号在摘机状态和挂机状态之间转换,当所述摘机元件处于所述摘机状态时,所述摘机元件允许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的通信,而当所述摘机元件处于所述挂机状态时,所述摘机元件禁止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号包括使能信号和禁止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的所述使能信号而进入所述摘机状态;和
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的所述禁止信号进入所述挂机状态。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耳机是语音启动的,从而所述用户可通过只用所述用户的声音来操作所述头戴耳机,就能通过所述头戴耳机接收和发送所述多个呼叫。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耳机是语音启动的,从而所述用户通过只用所述用户的声音来操作所述头戴耳机,就能通过所述头戴耳机来接收和发送所述多个呼叫。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接口单元包括:
位于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延伸的音响通道中的摘机元件,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来自所述头戴耳机的多个信号在摘机状态和挂机状态之间转换,当所述摘机元件处于所述摘机状态时,所述摘机元件允许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当所述摘机元件处于所述挂机状态时,所述摘机元件禁止所述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号包括使能信号和禁止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的所述使能信号进入所述摘机状态;和
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的所述禁止信号进入所述挂机状态。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接口单元包括:
位于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延伸的音响通道中的摘机元件,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头戴耳机的多个信号在摘机状态和挂机状态之间转换,当所述摘机元件处于摘机状态时,所述摘机元件允许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当所述摘机元件处于所述挂机状态时,所述摘机元件禁止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号包括使能信号和禁止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使能信号进入所述摘机状态;和
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禁止信号进入所述挂机状态。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接口单元包括;
位于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延伸的音响通道中的语音识别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响应于接收到表示所述用户语音的一系列音响信号来发送多个信号;和
位于在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延伸的音响通道中的摘机元件,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的所述多个信号在摘机状态和挂机状态之间转换,当所述摘机元件处于所述摘机状态时,所述摘机元件允许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的通信,而当所述摘机元件处于所述挂机状态时,所述摘机元件禁止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号包括使能信号和禁止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的所述使能信号而进入所述摘机状态;和
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的所述禁止信号进入所述挂机状态。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接口单元包括;
位于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延伸的音响通道中的语音识别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响应于接收到表示所述用户语音的一系列音响信号来发送多个信号;和
位于在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延伸的音响通道中的摘机元件,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的所述多个信号在摘机状态和挂机状态之间转开,当所述摘机元件处于所述摘机状态时,所述摘机元件允许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的通信,而当所述摘机元件处于所述挂机状态时,所述摘机元件禁止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号包括使能信号和禁止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的所述使能信号而进入所述摘机状态;和
所述摘机元件响应于接收的所述禁止信号进入所述挂机状态。
19.一种与电话听筒一起使用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耳机结构包括:
头戴耳机;和
接口装置,用于将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听筒耦连到电话通信线,从而可独立于所述电话听筒操作所述头戴耳机,所述接口装置包括:
位于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延伸的音响通道中的语音识别装置,所述语音识别装置用来响应于接收到表示用户的语音的一系列音响信号而发送多个信号;和
位于在所述语音识别装置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的音响通道中的连接装置,当所述连接装置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连接装置允许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而当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连接装置禁止在所述头戴耳机和所述电话通信线之间进行通信。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语音识别装置的所述多个信号而在所述连接状态和所述断开状态之间转换,这是以上权利要求19的一个限定条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号包括连接信号和断开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连接装置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连接信号而进入所述连接状态;和
所述连接装置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断开信号而进入所述断开状态。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头戴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响应于所述用户人工启动头戴耳机启动开关,在所述连接状态和所述断开状态之间转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31615399A | 1999-05-21 | 1999-05-21 | |
US09/316,153 | 1999-05-2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10907A true CN1310907A (zh) | 2001-08-29 |
Family
ID=23227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801015A Pending CN1310907A (zh) | 1999-05-21 | 2000-05-19 | 免摘机听筒的头戴耳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20010072043A (zh) |
CN (1) | CN1310907A (zh) |
BR (1) | BR0006139A (zh) |
WO (1) | WO2000072555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0773B (zh) * | 2003-09-29 | 2011-05-11 | Gn奈康有限公司 | 耳机 |
CN104519189A (zh) * | 2013-10-04 | 2015-04-15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语音通信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45283B2 (en) * | 2020-10-13 | 2022-09-13 | Plantronic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configuration of telephone headset interfa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62905A (en) * | 1980-01-29 | 1982-12-07 | Nassar Ismail | Universal adapters for modular plug telephones |
US4754484A (en) * | 1986-08-21 | 1988-06-28 | Acs Communications, Inc. | Convertible handset/headset for telephone |
US5694467A (en) * | 1996-05-10 | 1997-12-02 | Hewlett Packard Company | Integrated sound/telephone headset system |
-
2000
- 2000-05-19 WO PCT/US2000/013788 patent/WO2000072555A1/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0-05-19 KR KR1020017000990A patent/KR20010072043A/ko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0-05-19 CN CN00801015A patent/CN1310907A/zh active Pending
- 2000-05-19 BR BR0006139-5A patent/BR0006139A/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0773B (zh) * | 2003-09-29 | 2011-05-11 | Gn奈康有限公司 | 耳机 |
CN104519189A (zh) * | 2013-10-04 | 2015-04-15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语音通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10072043A (ko) | 2001-07-31 |
BR0006139A (pt) | 2001-04-03 |
WO2000072555A1 (en) | 2000-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29566B2 (en) | Speakerphone with a cellular phone connection | |
US5838665A (en) | Data network telephone adaptor device | |
US8660605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terface device and method | |
JPH06216978A (ja) | 送受信機 | |
WO2008138222A1 (fr) |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intégré | |
CN201188610Y (zh) | 车载蓝牙电话 | |
CN101119399A (zh) | 蓝牙喇叭 | |
US5991398A (en) | Telephon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310907A (zh) | 免摘机听筒的头戴耳机 | |
EP2018029A1 (en) | Wireless earphone for 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nected to the PSTN | |
TWM244668U (en) | Pocket speakerphone | |
US20120034936A1 (en) | Associat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JP3251183B2 (ja) | 携帯電話機 | |
JP3654186B2 (ja) | ワイヤレス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
US7564963B2 (en) | Multi-handset telephone system | |
US20090036053A1 (en) | Associat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KR200168870Y1 (ko) | 오디오 청취 및 전화기능을 갖는 다기능 키보드 | |
JP5010779B2 (ja) | コードレス電話機及び入電通話処理方法 | |
KR200193487Y1 (ko) | 인터넷 다이얼패드 연결장치 | |
KR100474669B1 (ko) | 마우스 패드 폰 | |
KR200368356Y1 (ko) | 유선전화기를 이용한 무선통화제공장치 | |
KR200210676Y1 (ko) | 자동 음성 절체 박스를 갖는 인터넷 마우스 폰 | |
KR20010001018A (ko) | 이동 전화기의 원격 송수화 장치 | |
RU53469U1 (ru) | Аудиоустройство ввода-вывода для персонального компьютера | |
JPH0329550A (ja) | 電話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