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1775C - 城域或接入光通信系统以及用于该系统的光纤和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城域或接入光通信系统以及用于该系统的光纤和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1775C
CN1231775C CNB998157287A CN99815728A CN1231775C CN 1231775 C CN1231775 C CN 1231775C CN B998157287 A CNB998157287 A CN B998157287A CN 99815728 A CN99815728 A CN 99815728A CN 1231775 C CN1231775 C CN 123177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length
optical fiber
glassy layer
inner core
refractive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157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50652A (zh
Inventor
戴维·萨奇
加克莫·S·罗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cp Arsenal (lux) Ii Saar
Price Miln (LUX) II Co.
Pirelli and C SpA
Prysmian Cavi e Sistemi Energia SRL
Original Assignee
Pirelli Cavi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relli Cavi SpA filed Critical Pirelli Cavi SpA
Publication of CN1350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0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177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177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004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re effective area or mode field radius
    • G02B6/02009Large effective area or mode field radius, e.g. to reduce nonlinear effects in single mode fibres
    • G02B6/02014Effective area greater than 60 square microns in the C band, i.e. 1530-1565 n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214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tailored to obtain the desired dispersion, e.g. dispersion shifted, dispersion flattened
    • G02B6/02219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dispersion properties in the silica low loss window around 1550 nm, i.e. S, C, L and U bands from 1460-1675 nm
    • G02B6/02223Dual window fibres, i.e. characterised by dispersion properties around 1550 nm and in at least another wavelength window, e.g. 1310 n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214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tailored to obtain the desired dispersion, e.g. dispersion shifted, dispersion flattened
    • G02B6/02219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dispersion properties in the silica low loss window around 1550 nm, i.e. S, C, L and U bands from 1460-1675 nm
    • G02B6/02228Dispersion flattened fibres, i.e. having a low dispersion variation over an extended wavelength range
    • G02B6/02238Low dispersion slope fib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214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tailored to obtain the desired dispersion, e.g. dispersion shifted, dispersion flattened
    • G02B6/02219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dispersion properties in the silica low loss window around 1550 nm, i.e. S, C, L and U bands from 1460-1675 nm
    • G02B6/02266Positive dispersion fibres at 1550 nm
    • G02B6/02271Non-zero dispersion shifted fibres, i.e. having a small positive dispersion at 1550 nm, e.g. ITU-T G.655 dispersion between 1.0 to 10 ps/nm.km for avoiding nonlinear eff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8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with core or cladding having graded refractive index
    • G02B6/0283Graded index region external to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e.g. sloping layer or triangular or trapezoidal layer
    • G02B6/0285Graded index layer adjacent to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and ending at the outer cladding inde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36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core or cladding comprising multiple layers
    • G02B6/03605Highest refractive index not on central ax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36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core or cladding comprising multiple layers
    • G02B6/03605Highest refractive index not on central axis
    • G02B6/03611Highest index adjacent to central axis region, e.g. annular core, coaxial ring, centreline depression affecting waveguid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36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core or cladding comprising multiple layers
    • G02B6/03616Optical fibr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ex layers around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i.e. around the innermost high index core layer, and their relative refractive index difference
    • G02B6/03622Optical fibr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ex layers around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i.e. around the innermost high index core layer, and their relative refractive index difference having 2 layer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36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core or cladding comprising multiple layers
    • G02B6/03616Optical fibr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ex layers around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i.e. around the innermost high index core layer, and their relative refractive index difference
    • G02B6/03638Optical fibr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ex layers around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i.e. around the innermost high index core layer, and their relative refractive index difference having 3 layers only
    • G02B6/03644Optical fibr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ex layers around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i.e. around the innermost high index core layer, and their relative refractive index difference having 3 layers only arranged - +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28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 G02B6/293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 G02B6/29371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operating principle based on material dispersion
    • G02B6/29374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operating principle based on material dispersion in an optical light guide
    • G02B6/29376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operating principle based on material dispersion in an optical light guide coupling light guides for controlling wavelength dispersion, e.g. by concatenation of two light guides having different dispersion properties
    • G02B6/29377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operating principle based on material dispersion in an optical light guide coupling light guides for controlling wavelength dispersion, e.g. by concatenation of two light guides having different dispersion properties controlling dispersion around 1550 nm, i.e. S, C, L and U bands from 1460-1675 nm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域网或接入网的光传输光纤。光传输线包括一个在1310nm附近的第一工作波长和1550nm的第二工作波长下为单模的光纤。光纤的色散在第一和第二工作波长其中之一处为负,在第一和第二工作波长中的另一个波长下为正,色散绝对值在大约5ps/nm/km到,15ps/nm/km之间。光纤的零色散波长在第一和第二工作波长之间,在1550nm附近的有效面积大于大约60μm2。成缆光纤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300nm。通过减小如四波混频(FWM)的非线性效应,该光纤在两个波段(1310nm和1550nm)均允许波分复用(WDM)操作。

Description

城域或接入光通信系统以及用于该系统的光纤和传输方法
发明背景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用于信号传输的光通信系统。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域网(a metropolitan network)或接入网中使用的传输光纤。
光传输网络使用包括一系列光纤段的光通信线,将发送机与接收机连接起来。可以根据网络所覆盖的距离对光学系统中的光网络进行分类。覆盖最大距离的网络称为运输网(a transport network)。通常使用运输网来提供城市之间点到点的连接,一般包括80km的光纤段。通常在光纤段之间连接有信号放大器,补偿传输线中的功率损失。
运输网通常连接到称为城域网的较小的网络。城域网提供一个主干结构,用来分配从运输网所接收的信号。城域网所覆盖的距离一般等于运输网的一段。然而,这个距离通常达到150km来覆盖大城市。城域网用来收集和分配来自于和去向城市的信号。最好将城域网看作远程直接传输和与终端接收机相连的短距离分配网的中间网络。
短程分配网通常指的是分配或接入网络。为了简化,术语“接入网络”包括分配和接入网络,还包括任何其它的完成相同功能的网络。接入网络是所有网络中最短的一个,用来将终端接收器与城域网连接起来。
因为每种网络都被设计为完成不同的目的,从而每种网络中所使用光纤的传输特性有很大的区别。例如,传输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在较长距离上传送信号。因而,传输网络的理想光纤应该具有低功率损耗,或低衰减。较低的衰减将减少沿传输长度发送信号所需放大器的数量,增加网络的总效率。
城域网和接入网的基本功能是分配接收自传输网的信号。由于这两种网络都集中于信号的分配,这两种网络的理想光纤将具有相似的传输特性。更特别地,这两种网络的理想光纤应该能够以高数据传输速率处理大量信号。光纤还应该允许信号被容易地分解。另外,光纤应该具有低衰减(与传输网络光纤相同),避免需要过多的放大,并且具有相当大的有效面积,便于耦合(例如,通过接头和/或连接器)。
所谓的有效芯面积,简单而言,也就是有效面积,由下式给出:
A eff = 2 π [ ∫ 0 ∞ | F ( r ) | 2 rdr ] 2 ∫ 0 ∞ | F ( r ) | 4 rdr - - - ( 1 )
其中r为光纤的径向坐标,F(r)为基模的径向分布。
城域网光纤所需的其它特性,包括处理大光功率和低色散斜率的能力。城域网络光纤上所传输信号的频繁分解,要求信号在耦合到光纤的开头部分时具有较大的功率。从而,城域网络光纤应该具有低衰减,应该具有较低的非线性系数γ,避免高功率信号产生的非线性效应。低色散斜率有助于均衡WDM信道中的色散。
作用于光纤中传输脉冲的非线性效应的强度与非线性系数γ和功率P的乘积有关。在Y.Kodama等人的文章“非线性脉冲在单模介质波导管中的传播”(IEEE量子电子学期刊(Journal QuantumElectronics),vol,QE-23,No.5,1987)中定义了非线性系数,定义如下:
γ = 1 λ n eff · ∫ 0 ∞ n ( r ) n 2 ( r ) | F ( r ) | 4 rdr [ ∫ 0 ∞ | F ( r ) | 2 rdr ] 2 - - - ( 2 )
其中neff为有效模折射率,λ为信号波长,n(r)为折射率径向分布,n2(r)为非线性系数径向分布。
申请人发现,公式(2)考虑了非线性系数n2的径向依赖性,这种径向依赖性是由于使用不同浓度的光纤掺杂物质来增大(或减小)纯二氧化硅的折射率。
如果我们忽略非线性系数n2的径向依赖性,可以得到通用的系数γ的表达式:
γ = 2 π n 2 λ A eff - - - ( 3 )
近似式(3),不同于定义式(2),对具有相同有效芯面积Aeff值,但是γ不同的折射率径向分布不加以区别。通常使用1/Aeff来测量传输线中的非线性系数的强度,公式(2)所定义的γ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对这些效应强度的更好的测量。
另外,城域网和接入网中所使用的光纤必须与传输网和当前所装配的系统兼容。大多数现有系统的工作波长在1310nm附近或1550nm附近的波段内。通常,长距离传输需要低光纤衰减,可以在较大波长下获得低光纤衰减。为了利用低衰减,目前光学放大器领域中的趋势是允许对较大波长的放大。新一代放大器将1550nm附近的放大波段扩展到包括1625nm,作为可允许的工作波长。接入网一般工作于大约1310nm的波段,已经开发出大量的可工作于该波长的元件。另外,CATV系统通常工作于1550nm附近,但是可能包括工作在1310nm附近的服务信道。而且,工作于1310nm波段附近的光放大设备正在被开发中。
考虑到这些因素,理想的城域或接入网光纤应该能工作于1310nm波段附近和1550nm波段附近,并且对正色散和负色散系统都能够支持。通过在这些波段的成功操作,城域网光纤将能够支持现有的1310nm系统的元件,并且还适用于工作波长高达1625nm的未来一代元件。
为了满足高容量的需要,城域网和接入网将可能利用波分复用(WDM)技术,来增加传输信道的数量。WDM技术受到四波混频(FWM)现象的限制,导致传输于不同传输信道上的信号的混合。通过使用工作波长下绝对色散值大于零的单模光纤,可以使这种现象最小化或者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然而,如果光纤的色散值太大,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将发生畸变,除非在传输线中包括色散补偿设备。
目前有多种现有类型光纤使用在WDM系统中,为了以下将要解释的原因,每种光纤都能够满足城域网或接入网的需要。例如,单模、阶跃折射率(SM)光纤在1310nm的工作波长下具有零色散,在1550nm的工作波长下具有较高的正色散(17ps/nm/km)。这类光纤不适用于城域或接入网,因为模拟实验表明,除非对50km SM光纤进行色散补偿,在1550nm处将不能得到10Gbit/s的传输。另外,SM光纤与大于1310nm需要负色散的系统不兼容。另外,因为低色散,SM光纤不支持1310nm附近的WDM传输。
色散位移(DS)光纤在1550nm工作波长下具有零色散,在1310nm波长附近具有较高的负色散。因此,DS光纤对1550nm波长附近的FWM问题比较敏感,在1310nm波长下需要色散校正。另外,DS光纤与1550nm以下要求正色散的系统不兼容。从而,DS光纤不适用于城域或接入网络。
大有效面积(LEA)光纤也能够用在WDM系统中。然而,这些光纤通常具有大于1310nm的截止波长,从而在1310nm波长下是非单模的。这种条件使得LEA光纤只应用在1550nm附近的系统中。因此,LEA光纤也不适用于城域或接入网络。
通常,非零色散(NZD)光纤也用于WDM系统中。然而,这些光纤在1310nm附近色散的绝对值较大。因此,在1310nm附近NZD光纤需要色散补偿来维持可接受的传输位速度。
申请人已经注意到NZD光纤和DS光纤,通常在芯中心位置具有大于0.0100,例如0.0120的峰值折射率差。
另外,已经使用色散斜率减小的非零色散(RDS-NZD)光纤用来满足长距离WDM或DWDM系统的需要。在1550nm附近的波段具有低色散和低色散斜率,在1310nm附近色散绝对值相当小。例如,Lucent Technologies在1998年6月发布了介绍它的具有减小的色散斜率TrueWaveRS光纤的通信稿。根据这个公开,这种新型光纤在大约1530-1620nm的波段上具有较低的色散斜率,色散范围在大约3.5-7.5ps/nm/km之间。TrueWaveRS现在由Lucent Technologies销售。
申请人已经得出,在大约1550nm波长下TrueWaveRS光纤的有效面积大约为55μm2。通常,申请人已经确定,以相当小的有效面积作为代价在RDS-NZD光纤中可以获得减小的色散斜率。从而,RDS-NZD光纤对于耦合和分解特性而言是不太理想的。
有多种出版物都公开了具有不同传输特性的光纤。例如,PeterKlaus Bachmann,“色散展平和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全球状态”,ECOC,1986,PP.17-25,描述了多种单模光纤,包括具有不同折射率分布的色散位移和色散展平光纤。与之相似,B.James Ainslie和Clive R.Day“具有改良色散特性的单模光纤的回顾”,光波技术杂志,Vol,LT-4,No.8,Aug.1986,描述了具有不同折射率分布的色散位移光纤,在1300nm或1510nm波长下具有零色散。并且还公开了在宽波长范围内获得相当平滑色散谱的技术。
Chang的美国专利No.4,402,570,讨论了一种在1.3μm和1.55μm工作波长下具有最小衰减和最小色散的光纤的制造方法。最小衰减和色散产生于材料和波长色散之间的相消,归因于参数的正确选择。
Carnevale等人的美国专利No.4,412,722,讨论了一种光纤,能够支持0.6μm到1.7μm之间波长下的单模传输。芯材料的折射率沿半径方向呈梯度变化,因而使光纤的总色散非常低,从而具有宽的带宽。
Bhagavatula的美国专利No.4,715,679讨论了一种芯周围环绕着包层材料的光纤。芯的特点在于它包括一个折射率降低的区域。通过适当选择芯的降低特性,能够设计出具有所需波导色散特性的光纤。因此,能够在宽波长范围内获得色散的最小化,而不会对系统损耗造成不好的影响。
Eichenbaum等人的美国专利No.4,744,631讨论了一种单模光纤带状电缆。这种缆线包括一种填料和/或具有包层的光纤,包括较低模数的内包层和较高模数的外包层。根据‘631专利的通信缆线能够以小于0.1d B/km的衰减传输信号。
Reed的美国专利No.4,852,968讨论了一种单模光纤。该光纤在芯的区域具有折射率降低或沟槽的区域。这种光纤结构的优点在于,通过调节凹槽的尺寸或位置,易于调节光纤特性。根据Reed的说法,他的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获得改善的功率限制的能力。
Bhagavatula的美国专利No.5,613,027讨论了一种用于高数据速率传输的单模波导光纤。这种波导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间芯区域的最小折射率小于相邻环行区域的最小折射率。这个特点允许在一个目标波长范围内预先选择零色散波长和色散幅度。‘027专利讨论了改变零色散波长使其与工作波长相匹配,减小传输的总色散。
欧洲专利申请862,069(Nippon电报和电话公司)披露了一种能够消除光学非线性效应的光纤。通过沿纵向改变光纤的色散,可以抑制FWM。本申请的图14表明,当改变每个折射率差同时保持芯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包层间给定折射率关系时,零色散波长改变。通过改变相对折射率差的组合,可以实现在1.3到1.6μm波段或更长波段的零色散。
申请人将城域或接入网中光纤的品质因数(FOM)定义为WDM信道数量与信道速率的乘积,再乘以每个信道得以维持所述速率的最大光纤长度。特别地,申请人发现传统光纤不能支持1310nm附近波段的高FOM传输。
申请人发现城域或接入网光纤的另一个相关特性是易于结合和连接。
申请人发现传统光纤和前述公开中所披露的光纤不能满足城域或接入网的需要,特别是它们不能同时提供上述定义的高FOM值和所需的结合与连接能力。
发明概述
从而,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城域或接入网中的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所描述的现有装置中的限制和不利之处。通过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的元件极其组合,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以下的描述提出,从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或者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了解到。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给出了一种高速城域或接入光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光信号发送机,其工作波段至少要在大约1310nm的第一工作波长和大约1550nm的第二工作波长其中之一的附近。该系统还包括一个光传输线,光传输线的一端耦合到光信号发送机,相反的一端耦合到接收机。传输线包括至少一个作成缆线的单模光纤,其最大折射率差在光纤的芯层。光缆的截止波长小于1300nm,在第一和第二工作波长其中之一处,正色散值在大约5ps/nm/km到15ps/nm/km之间,在第一和第二工作波长中的另一个波长下,负色散的绝对值在大约5ps/nm/km到15ps/nm/km之间,零色散波长在第一和第二工作波长之间,在1550nm的波长附近,有效面积大于60μm2
比较有利的是,光传输线的长度等于或小于大约150km,最好是等于或小于大约80km。
一般,在第一工作波长下色散是负的,在第二工作波长下色散是正的,色散从第一工作波长到第二工作波长单调地增加。
根据最佳实施例,第一工作波长附近的波段从大约1300nm到1350nm,第二工作波长附近的波段从大约1450nm到1625nm。
最好是,在大约1550nm波长下光纤的有效面积大于大约65μm2
最好是,在第二波段处光纤的非线性系数小于1.5W-1m-1
最好是,在第二波段处光纤的色散斜率小于大约0.08ps/nm2/km。
最好是,在第二波段处光纤的微弯曲灵敏度小于大约10(dB/km)/(g/mm)。
最好是,光缆的传输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250nm。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沿光传输线耦合的光放大器。
最好是,对于100匝光纤经松散绕制而成的大约30mm直径的光纤,在1550nm处所测得的宏弯衰减系数小于或等于50dB/km。更好的情形是,在上述条件下所测得的宏弯衰减系数小于或等于25dB/km。更加好的情形是,在上述条件下所测得的宏弯衰减系数小于或等于1dB/km。
在另一个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光纤包含一种用在城域网或接入网中的单模光传输线。该光纤包括芯和环绕着芯的包层。芯包括一个具有第一折射率差的内芯和环绕着内芯的第一玻璃层,该第一玻璃层具有一个最大的第二折射率差,该第二折射率差大于第一折射率差,并且小于大约0.0140。光缆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300nm,在大约1310nm的第一工作波长和大约1550nm的第二工作波长下,色散绝对值在大约5ps/nm/km到15ps/nm/km之间,在大约1350nm到1450nm之间的波长下色散为零,在1550nm附近有效面积大于60μm2。最好是,在大约1550nm波长下,光纤的有效面积大于65μm2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芯的折射率差基本为零,半径R在大约0.5μm到2.5μm之间。第一玻璃层可具有的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90到0.0140之间,分布曲线的α值在1到3之间,宽度δR在大约0.5μm到2.0μm之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光纤还包括一个第二玻璃层,沿半径方向包含在内芯和第一玻璃层之间,该第二玻璃层具有基本上为零的折射率差,外半径R在大约1.0μm到2.0μm之间。内芯的最大折射率差可以在0.0020到0.0060之间,分布的α值在1到4之间,半径在大约0.5μm到2.0μm之间。第一玻璃层的最大折射率差可以在大约0.0090到0.0140之间,宽度δR在大约1.0μm到2.0μm之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光纤还包括一个环绕着内芯的第二玻璃层,该第二玻璃层具有降低的折射率。内芯的最大折射率差可以在大约0.0060到0.0120之间,分布α在1到10之间,半径w1在大约2.5μm到5.5μm之间。第二玻璃层的宽度w2可以在大约0.5μm到5.5μm之间,最小折射率差在大约-0.0050到-0.0002之间。第一玻璃层的最大折射率差可以在大约0.0060到0.0120之间,宽度W3在大约0.4μm到3.0μm之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给出了一种用于城域或接入网的单模光传输光纤。该光纤包括芯和环绕着芯的包层。芯包括一个具有第一折射率差的内芯;和一个环绕着内芯的第一玻璃层。内芯的折射率差大约第一玻璃层的折射率差,并且第一玻璃层的折射率差大于零。内芯的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60到0.0090之间。光缆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300nm,在大约1310nm的第一波长和大约1550nm的第二波长下色散绝对值在大约5ps/nm/km到15ps/nm/km之间,在大约1350nm到1450nm波长之间色散为零,在1550nm左右的波长下有效面积大于60μm2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芯扩展到大约2.0到4.0μm的外半径,第一玻璃层从内芯的外半径扩展到大约3.0到5.0μm的外半径,第一玻璃层的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20到0.0050之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个第二玻璃层设置于内芯和第一玻璃层之间,第二玻璃层的折射率差基本为零。最好是,内芯扩展到大约2.0到4.5μm之间的外半径,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70到0.0090之间,第二玻璃层从内芯的外半径扩展到大约3.0到5.0μm之间的外半径,第一玻璃层从第二玻璃层沿半径方向扩展大约2.0到4.0μm之,并且其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10到0.0030之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具有降低折射率差的第二玻璃层设置于内芯和第一玻璃层之间。最好是内芯扩展到大约2.5到5.5μm之间的外半径,第二玻璃层从内芯的外半径扩展大约0.5到5.5μm的宽度,并且最小折射率差在大约-0.0050到-0.0002之间,第一玻璃层从第二玻璃层的外半径沿半径方向扩展大约0.5到5.5μm,并且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10到0.0080之间。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给出了一种波分复用光传输方法,包括通过在大约1300nm到1350nm的第一波段和1450nm到1625nm的第二波段内的传输信道范围传输光信号的步骤。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将光信号耦合到至少一个单模光纤的步骤,该单模光纤包括内芯和至少一个玻璃层,其中光缆的截止波长小于1300nm,在1550nm附近正色散的绝对值小于大约15ps/nm/km,在1310nm附近负色散的绝对值小于大约15ps/nm/km,在大约1350nm到1450nm波长范围内色散为零,在1550nm波长附近有效面积大于60μm2。该方法还包括从单模光纤接收信号的步骤。
通过目前的描述可以作出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折射率分布曲线包括多个沿半径方向排列的区域。在描述中使用参考符号来精确说明这些区域的几何形状,如阶越,δ分布,抛物线分布。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光纤制造过程可能会引起所描述的理想折射率分布结构形状的改变,比如在光纤轴附近的中心凹陷和与折射率峰相关的散射尾部的出现。然而,在文献中已经给出,如果它们处于受控状态,这些差别将不会改变光纤特性。
一般,折射率分布截面具有一个与之相关但形状不同的有效折射率截面。可以用有效折射率分布截面代替相应的折射率分布截面,而不改变总的波导特性。例如,参见Luc B.Jeunhomme,Marcel DekkerInc,1990,第32页,第1.3.2节的“单模光纤”或美国专利US4,406,518(Hitachi)。可以理解到,在公开和权利要求中披露和要求保护了一种特定折射率分布形状,包括相关的等价物。
另外,可以理解到,前面的概括描述和后面的详细描述都只是示例性的,本发明并不限于权利要求。
附图简述
附图构成了说明的一部分,给出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附图与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所使用的光通信系统的方框图;
图2给出了本发明光纤实施例的色散与工作波长关系的示意性曲线图;
图3给出了几种传统光纤的色散曲线图,包括Sumitomo的纯石英芯(Pure Silica Core);FOS的SM-R;Lucent的TRUEWAVE(+);Corning的LEAF;FOS的SM-DS;Lucent的TRUEWAVE(-);和Corning的SMF LS(-);
图4a给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传输特性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曲线,其中分布为环形;
图4b为具有图4a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的横截面图;
图5a给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传输特性的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曲线,其中分布为双峰形状;
图5b为具有图5a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的横截面图;
图6a给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传输特性的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曲线,其中分布具有折射率降低的凹槽;
图6b为具有图6a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的横截面图;
图7a给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传输特性的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曲线,其中分布具有圆形凹槽;
图7b为具有图7a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的横截面图;
图8a给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传输特性的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曲线,其中该分布为缺口—阶越形状;
图8b为具有图8a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的横截面图;
图9a给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传输特性的峰—基座折射率分布曲线图;
图9b为具有图9a折射率分布的横截面图;
图10a给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传输特性光纤的峰—环折射率分布的曲线图;
图10b给具有图10a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的横截面图;
图11a给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传输特性光纤的具有凹槽的峰—环折射率分布曲线图;
图11b为具有图11a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的横截面图。
最佳实施例的描述
现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给出了最佳实施例的例子。只要可能,在全部附图中使用相同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域或接入网所使用的光传输线。该网络包括一个光信号发送器,其工作波段至少在第一工作波长1310nm和第二工作波长1550nm其中之一的附近。应该注意到,一般在工作波长1310nm附近的波段称为第二传输窗口,在工作波长1550nm附近的波段称为第三传输窗口。然而,为了便于公开,第二和第三传输窗口(可能扩展到1625nm的波长)将被称为第一和第二波段。
至少有一个沿半径的芯区域具有最大折射率差的单模光纤被耦合到光信号发送机。光缆的截止波长小于1300nm,在第一和第二工作波段其中之一处,正色散小于大约+15ps/nm/km,在第一和第二工作波长其中另一个波长下,负色散的绝对值小于大约+15ps/nm/km,在第一和第二工作波长之间色散为零。网络还包括一个耦合到单模光纤的接收机。
城域网定义为一系列光纤段,包括较长传输网与较短的毛细样的接入网之间的接口。城域网一般将从传输网接收的信号定向为环形连接,比如说可以环绕整个城市。接入网为一系列光纤段,将来自于城域网的信号引导到终端接收机。本发明可以用在城域网,接入网或任何其它需要具有相似传输特性光纤的网络中。
图1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高速光通信系统。通信系统10包括一个发送信号或发送设备12,一个光纤传输线14,光放大器20,接收机16,和一个界面模块18。发送机12将信号加载到传输线14上。本发明试图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任何已知设备或设备的组合,将信号加载到传输线上。发送机12可以包括,例如,通过如马赫—曾德干涉仪直接或外部调制的DFB激光器,或者具有WDM结构的这类设备的组合。并且,发送器12可以包含波长转换装置,对从分离的传输网所接收的信号波长进行转换,将载波转换成城域或接入网10所常用的特性波长。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发送机12所产生的信号的中心波长下于大约1300nm到1350nm之间或1450nm到1625nm之间的波段。自然地,如果系统10作为WDM系统,那么发送机12可以产生一定范围的信道。比如,可以扩展到上述波段或波段的一部分。虽然根据本发明的高速光通信系统最好包括光放大器20,本发明也涉及没有放大的光通信系统,或仅仅对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波段的子波段进行放大的系统。例如,系统可以包括相应于1530-1565nm波段的光放大器,允许一部分或其余全部可能波段的较短距离的WDM传输。
根据本发明,传输线14包括至少一个光纤。不过,本发明还试图在同一传输线中使用多个光纤来增加传输线的信息载运能力。通常由缆线来保护光纤或束在一起的多个光纤。
光纤14可以以单模方式有效地工作在第一和第二波段处。在最佳实施例中,第一波段在大约1300nm到1350nm范围内,第二波段在大约1450nm到1625nm之间。对于第一和第二工作波长,为了作为单模光纤使用,光纤14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300nm。最好是,光缆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250nm,可以在1100nm附近。
这些工作波长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光纤与现有传输网络和工作在1310nm和1550nm两个波段附近的相关技术兼容。目前大量技术都工作在1310nm,不过因为低衰减,还因为掺铒光纤放大器和新一代放大器的特性辐射频带,目前在传输网络中的趋势是工作在更长的1450nm到1625nm之间的波段。从而,根据本发明的光纤与工作在1310nm的现有技术兼容,也可以使用工作在1450nm到1625nm之间的技术。另外,光纤能支持任何类型的通信,包括那些具有不同信号位速度或协议的通信,如NRZ(非归零)或RZ(归零),如孤波类通信。
根据本发明,传输线14在工作波长范围内还包括变化的色散值。在1310nm到1625nm的工作带宽范围内,光纤14最好具有单调增加的色散值。然而与已知的传输和城域网光纤不同,光纤14在第一和第二传输窗口具有符号相反的大小适中的色散值,零色散波长λ0位于第一和第二传输窗口之间。因为根据本发明的光纤包括正的和负的色散值,该光纤与需要正色散或负色散的系统都是兼容的。光纤在每个波段的非零色散特性允许WDM传输,在任一波段或两个波段中包括或不包括光放大器。从而,根据本发明的光纤不需要升级,来满足增加的系统容量的需要。另外,所公开的光纤的传输特性可能适合于在不久的将来所引入的系统的需要。
如图2所示,在大约1310nm的第一波段内(参见参数32),光纤14具有负色散值。在大约1550nm的第二波段内(参见参数34),光纤14具有正色散。光纤14在位于第一和第二波段之间的波长30处色散为零。最好是,零色散波长在大约1350nm到1450n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零色散波长大约为1400nm。
在第一和第二波段中的每一个波段处,与现有传输光纤相比色散绝对值比较适中。最好是,在大约1310nm和1550nm的工作波段处,色散的绝对值在大约5ps/nm/km到15ps/nm/k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1550nm处色散绝对值在大约5ps/nm/km到12ps/nm/km之间。
图3给出了本领域所公知的标准传输光纤40,在1310nm附近色散为零,在1550nm附近具有大小为+17ps/nm/km的正色散值。当长度大于40km的光纤应用于工作在1550nm处、位速度为10Gbit/s的系统中时,需要色散补偿装置。不过本发明的光纤14,具有适中的正色散,在大约1550nm的波长下,色散绝对值大于5ps/nm/km,小于15ps/nm/km。通过使如四波混频所导致的非线性效应得以避免或最小化,这种特性提供了密集WDM系统所需的操作。
如本领域所知,标准传输光纤42在大约1550nm处具有零或较低的色散,在1310nm附近具有小于-16ps/nm/km的负色散。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光纤14具有适中的负色散大小,在1310nm附近的波段,负色散绝对值小于15ps/nm/km。
从图2还可以看出,在第一和第二波段上光纤14的色散斜率相当低。最好是,在1550nm附近色散斜率小于大约0.08ps/nm2/km。这种相当低的色散斜率可以保证WDM系统10信道间良好的均衡,否则在其中可能具有极大发散的色散值。另外,在两个波段上光纤14的色散最好呈线性增加。
这些传输特性使得光纤14特别适用于WDM系统中。因为在工作波长下色散的绝对值基本上大于零,根据本发明的光纤不会遇到四波混频问题。另外,色散斜率相当低。从而,根据本发明的光纤可以使用WDM技术来增加可传输信号的信道数量和/或信道位速率和/或最大传输长度,而不需要色散补偿,即增加光纤的品质因数(FOM)。
根据本发明,光纤具有相当大的有效面积,在大约1550nm波长下一般大于60μm2。光纤的有效面积对光纤的其它传输特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具有较小有效面积的光纤与具有较大有效面积的光纤相比,通常具有较低的色散斜率,宏弯灵敏度和微弯曲灵敏度。然而,具有较大有效面积的光纤具有较低的非线性系数,与具有较小有效面积的光纤相比,更便于多个接头或连接器的使用。从而,本发明试图使光纤具有尽可能大的有效面积,来便于多个接头和连接器的使用,而不干扰上面所讨论的其它光学参数。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在1550nm波长附近光纤的有效面积大于大约65μm2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光纤具有小于或等于大约0.0140的峰值折射率差。所得到的相当低的掺杂浓度有助于获得相当低的光纤衰减。
另外,光纤14具有尽可能低的非线性系数和微弯曲灵敏度,造成对有效面积的另外一些限制。最好是,在第二波段,光纤的非线性系数小于大约1.5W-1m-1,微弯曲灵敏度小于大约10(dB/km)/(g/mm),如扩展的robbin方法在1550nm处所确定的,例如G.Grasso和F.Meli的“单模光缆的微弯曲衰减”,ECOC’88,page 526-ff,或G.Grasso等人的“单模光缆的微弯曲效应”,国际电线电缆会议,1988,page 722-ff。中所描述的。
光纤较低的非线性系数,允许信号以能够处理多分支的足够大的功率发送,一般在城城网中会遇到多分支。
并且,光纤14最好具有低的宏弯衰减系数。对于100匝光纤松散地束成30mm直径的传统光纤,一般被期望对于在任何传输波长下的测量,都具有小于50dB/km的宏弯衰减系数。申请人注意到,根据本发明的光纤具有相当低的宏弯衰减系数,下面的例子给出了证明。最好是,在两个波段处宏弯衰减系数均小于大约25dB/km。更好的情形是,当测量于小于大约1550nm的波长时,宏弯衰减系数小于大约1dB/km。
根据本发明,系统10可以包括位于传输线14各段之间的多种光放大器20。放大器20可以包括用来放大第二波段信号的掺铒光纤放大器,或能够对1625nm或1310nm附近信号进行放大的新一代放大器。并且,系统10可以包括一个接口设备18,将信号从系统10卸载或将信号加载到系统10上,特别是在WDM结构中。设备18和放大器20可以具有本领域所公知的任何类型。最后,系统10可以包括一个直接连接到光纤14或通过其它中间元件耦合到光纤14的接收机16。如本领域所公知,接收机16可以包括路由器,去复用器和其它类似的装置,帮助解密光信号所携带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光纤包括一个具有第一折射率的内芯和环绕着内芯的第一玻璃层。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第一玻璃层的折射率差大于内芯的折射率差,并且小于0.0140。折射率分布可以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并能产生与本公开相一致的特性的任何形状。例如,折射率分布可以为环形,双峰分布,凹槽分布,圆形凹槽分布或缺口—阶越分布。
环形分布
如图4a所示,光纤14的折射率分布50可以具有环形形状。这种形状的特点在于具有一个恒定折射率52的区域,被峰54所环绕。从下面所描述的模拟实验可以看出,具有环形分布的光纤支持10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而不需要色散补偿。
如图4b所示,光纤14的横截面在光纤的轴心处具有一个内芯57。内芯57具有相应于图4a中的区域52的第一折射率差Δn1和半径R。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折射率差指给定玻璃层与纯二氧化硅(SiO2)折射率间的相对差别。也就是,内芯52的折射率差Δn1等于(n1-nsilica)。在这个例子中,内芯57由折射率差大体上为零的玻璃制成。半径R最好在大约0.5μm到2.5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大约为1.3μm。
第一玻璃层58沿光纤14长度方向环绕着内芯57。第一玻璃层58在其宽度范围内具有最大折射率差Δn2(在图4a中用54表示),Δn2大于内芯57中玻璃的最大折射率差Δn1。通过向玻璃层宽度内掺入GeO2或任何其它众所周知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能够增加第一玻璃层57的折射率差。在这个例子中,第一玻璃层具有沿半径基本上呈抛物线的分布,形成峰54或最大折射率差Δn2。应该注意到,折射率分布中峰的形状一般定义为α参数,α参数定义了峰的斜率。例如,α=1相应于三角形分布,α=2相应于抛物线分布,α=无穷大相应于阶越折射率分布。为了简化,所披露的第一玻璃层58的外峰54的α=2,虽然峰的α值可以在1到3之间。最好是,第一玻璃层58在峰54处的折射率Δn2在大约0.0090到0.014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Δn2大约为0.0140。第一玻璃层58的宽度δR最好在大约0.5μm到2.0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δR大约为1.5μm,使得第一玻璃层的外半径大约为2.8μm。
光导层59以一种传统方式环绕着第一玻璃层58,有助于引导光沿光纤14的轴传播。包层59的折射率Δn3最好等于0(参见图4a中的56)。如本领域所知,光导层59被一个非光导玻璃层所环绕,延伸到所需的光纤直径,一般为125μm。
表1概括了具有图4a和4b所示折射率的光纤的上述较佳参数。
表1
  Δn1   α   R(μm)   δR(μm)   Δn2
  0.0000   2   1.3   1.5   0.0140
对所公开的光纤实施例进行标准的计算机模拟实验,确定由此产生的传输参数。模拟实验包括确定光纤色散所导致的传输速率限制。这种限定的确定方法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一种示例性方法在G.P.Agrawal,光纤通信系统,第5.2.2节,第199-208页中已经被披露,在此引作参考。色散限制将光纤段长度(L)和传输位速率(B)联系起来,用下式表示:
B2*L=C
其中C为常数(取决于波长)。因此,在较低传输位速率(B),可以使用较长的光纤。与之相似,使用较短光纤段可以获得较高传输速率。
在计算机模拟实验中还考虑了如下因素:
●由于光纤色散所产生的单脉冲扩展。
●由于光纤色散斜率所产生的单脉冲扩展。
●由于光纤PMD(0.1ps/km)所产生的单脉冲扩展。
●扩展的调谐范围。
●无色散补偿。
如下面的表2所示,图4a和图4b中的光纤在第一和第二波段均表现出所需的色散特性。特别是,光缆的模拟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250nm,保证在两个传输窗口的单模操作。并且,折射率分布在1310nm附近产生-11.3ps/nm/km的色散,在1550nm附近产生大约+7.5ps/nm/km的色散。零色散波长λ0大约为1440nm。基于模拟实验的结果,申请人得出图4a和4b中的光纤14,当考虑50km光纤长度和没有色散补偿与外部调谐时,在第一波段到跨越第二波段的大于1600nm的波长下支持10Gbit/s的最大位速率。表2对这些结果进行了概括。
表2
  工作波长   1310nm   1550nm   1600nm   1625nm
  色散(ps/nm/km)   -11.3   +7.5   +10.7   +12.2
  色散斜率(ps/nm2/km)   0.10   0.06   0.06   0.06
  宏弯曲衰减系数(dB/km)   <10-3   10-1   2   5
  微弯曲灵敏度(dB/km)/(g/mm)   1   2   3   3
  MFD(μm)   7.2   8.8   9.1   9.3
  有效面积(μm2)   48   64   69   71
  非线性系数(W-1m-1)   2.5   1.4   1.2   1.1
  成缆截止波长(nm)                       ≤1250
  零色散波长(nm)                       1440
双峰分布
如图5a所示,光纤14的折射率分布60可以为双峰分布。双峰分布的特点在于具有第一个峰62和第二个峰64。具有第一折射率差Δn1的第一个峰62和具有第二折射率差Δn3的第二峰64被具有恒定折射率66的区域分隔开。第二峰64的折射率差大于第一峰62的折射率差。如下面所描述的模拟实验所示,具有双峰分布的光纤支持10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而没有色散补偿。
如图5b所示,光纤14包括一个内芯70,一个第一玻璃层72,一个第二玻璃层74和一个包层76。内芯70的半径“a”(参见图5a)最好在大约0.5μm到2.0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a”大约为0.6μm。在光纤中心和0.6μm的半径位置之间,内芯70包括一种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如GeO2或其它类似的物质,在光纤14的轴中心或其附近产生峰值折射率,在它的外半径处产生内芯的最小折射率。在峰值处,内芯70的折射率Δn1最好在大约0.0020到0.006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Δn1大约为0.0034。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质的浓度,从内芯70到大约0.6μm的外半径以一种可产生弯曲斜率分布的方式逐渐减少,弯曲斜率分布大体上为抛物线形状。最好是,根据阶越折射率α分布,弯曲斜率的α在大约1到4之间。更好的情形是,α大约为1.7。
第一玻璃层72环绕着内芯70,其特点在于在其宽度内折射率小于沿内芯70半径的折射率。最好是,第一玻璃层72由折射率差基本为0的玻璃制成,即折射率绝对值小于大约0.0010。第一玻璃层72具有外半径R,R最好在大约1.0μm到2.0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R大约为1.3μm。
第二玻璃层74沿光纤14的长度方向环绕着第一玻璃层72。第二玻璃层74的宽度δR最好在大约1.0μm到2.0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δR大约为1.5μm,从而第二玻璃层74的外半径大约为2.8μm。如图5a所示,第二玻璃层74在其宽度内具有最大折射率Δn3,Δn3大于内芯70内玻璃的最大折射率Δn1。如同内芯70,通过向玻璃层的宽度内掺入如GeO2或其它众所周知的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第二玻璃层74的折射率差被增加。最好是,第二玻璃层74具有α分布,α在1到4之间,最大折射率差Δn3在大约0.0090到0.014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第二玻璃层74的α为2,最大折射率差Δn3大约为0.0138。
最后,光导包层76以一种传统方式环绕着第二玻璃层74,有助于引导光沿光纤14的轴进行传播。包层76的折射率差最好等于0(参见图5a中的68)。
表3概括了具有图5a和5b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的较佳参数。
表3
  a(μm)   Δn1   α   R(μm)   δR(μm)   Δn3
  0.6   0.0034   1.7   1.3   1.5   0.0138
如同在环形分布中所描述的那样,使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确定该光纤实施例的传输参数。如下面的表4所示,图5a和5b中的光纤14在第一和第二波段都表现出所需的色散特性。特别是,光缆模拟实验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250nm,可保证在两个传输窗口的单模操作。并且,折射率分布在1310nm附近产生-10.7ps/nm/km的色散,在1550nm附近产生+7.9的色散。零色散波长λ0大约为1435nm。基于模拟实验的结果,申请人得出图5a和5b中的光纤,当考虑50km光纤长度和没有色散补偿与外部调谐时,在第一波段到跨越第二波段的大于1600nm的波长下支持10Gbit/s的最大位速率。表4对这些结果进行了概括。
表4
  工作波长   1310nm   1550nm   1600nm   1625nm
  色散(ps/nm/km)   -10.7   +7.9   +10.8   +12.3
  色散斜率(ps/nm2/km)   0.10   0.06   0.06   0.06
  宏弯曲衰减系数(dB/km)   <10-3   10-1   5   12
  微弯曲灵敏度(dB/km)/(g/mm)   1   2   3.0   4
  MFD(μm)   7.3   8.9   9.2   9.4
  有效面积(μm2)   49   65   70   72
  非线性系数(W-1m-1)   2.5   1.3   1.2   1.1
  成缆截止波长(nm)                         ≤1250
  零色散波长(nm)                         1435
凹槽分布
如图6a所示,光纤14的折射率分布80具有一个凹槽。这种分布的特点在于具有一个负折射率Δn2的区域86。在所给出的实施例中,负折射率86的区域由恒定折射率82和峰84的区域所环绕着。恒定折射率82的区域具有第一折射率Δn1,Δn1小于峰84的折射率Δn3。通常,恒定折射率区域82和/或负折射率区域86的分布相应于圆形分布形状。可以将阶越分布用做基准,来评价等效的圆形分布。如下面所述的模拟实验所示,具有凹槽分布的光纤支持10Gbits/s的数据传输速率,而没有色散补偿。
如图6b所示,光纤14具有一个内芯90,一个第一玻璃层92,一个第二玻璃层94和包层96。内芯90的半径r1最好大约为3.0μm。最好是,可以通过向内芯宽度范围内掺入如GeO2或其它众所周知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质,使内芯具有增加的折射率差。最好是,内芯具有大约为0.0066的恒定折射率差Δn1
第一玻璃层92环绕着内芯90,其特点在于具有一下降的折射率差Δn2,Δn2小于内芯90的折射率差Δn1。通过向玻璃层宽度范围内掺入可使折射率减小的掺杂物如氟,可以减小第一玻璃层的折射率。最好是,第一玻璃层92的半径大约为1.5μm,第一玻璃层的折射率差Δn2大约为-0.0036。
第二玻璃层94沿光纤14长度方向环绕着第一玻璃层92。第二玻璃层94的宽度δR最好大约为1.1μm,使得第二玻璃层94的外半径大约为5.6μm。如图6a所示,第二玻璃层94在其宽度范围内具有最大折射率Δn3,Δn3大于内芯90内玻璃的最大折射率Δn1。如同内芯90,通过向玻璃层宽度内掺入如GeO2或其它任何众所周知的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第二玻璃层94的折射率差被增加。最好是,第二玻璃层94沿其半径具有基本上为抛物线的分布(α=2),最大折射率差Δn3最好大约为0.0102。
最后,光导包层96以一种传统方式环绕着第二玻璃层94,有助于引导光沿光纤14的轴进行传播。包层96的折射率差Δn最好等于0(参见图6a中的88)。
表5概括了具有图6a和6b的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的参数。
表5
  r1(μm)   Δn1   Δn2   R(μm)   δR(μm)   Δn3
  3.0   0.0066   -0.0036   4.5   1.1   0.0102
如前面所述,使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确定本实施例光纤的传输参数。如下面的表6所示,图6a和6b的光纤14在第一和第二波段处均具有所需的色散特性。特别地,模拟实验中光缆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250nm,保证在两个传输窗口的单模操作。并且,折射率分布在1310nm附近产生-11.7ps/nm/km的色散,在1550nm附近产生+8.4ps/nm/km的色散。零色散波长λ0大约为1443nm。基于模拟实验结果,当考虑到50km长的光纤,没有色散补偿和外部调谐时,申请人得出图6a和6b中的光纤14在第一波段和包括在第二波段的大于1565的波长下,支持10Gbit/s的最大位速率。表6概括了这些结果。
表6
  工作波长   1310nm   1550nm   1600nm   1625nm
  色散(ps/nm/km)   -11.7   +8.4   +12.1   +13.9
  色散斜率(ps/nm2/km)   0.09   0.07   0.07   0.07
  宏弯曲衰减系数(dB/km)   <10-3   10-1   5.0   11
  微弯曲灵敏度(dB/km)/(g/mm)   1   5   7   8
  MFD(μm)   7.9   9.8   10.3   10.6
  有效面积(μm2)   50   76   85   88
  非线性系数(W-1m-1)   2.5   1.1   1.0   0.9
  成缆截止波长(nm)                        ≤1250
  零色散波长(nm)                        1445
圆形凹槽分布
如图7a所示,光纤14的折射率分布100具有圆形凹槽形状。这种分布的特点在于具有α分布形状的负折射率Δn2106环绕着第一峰102,并被第二峰104所环绕。第一峰102具有第一折射率Δn1,Δn1小于第二峰104的最大折射率Δn3。如下面描述的模拟实验所示,具有圆形凹槽分布的光纤支持高达10Gbits/sec的数据传输速率。
如图7b所示,光纤14有一个内芯110,一个第一玻璃层112,一个第二玻璃层114和一个包层116。内芯110的半径w1最好在大约2.5μm到5.5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大约2.5μm到4.5μm之间。更加好的是,半径w1大约为3.5μm。在光纤中心和3.5μm的半径位置之间,内芯110包括一种如GeO2或其它类似的可是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在光纤14的轴心或其附近产生峰值折射率,在内芯的外半径产生内芯的最小折射率。在峰处,内芯110的折射率Δn1最好在大约0.0060到0.012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大约0.0060到0.0080之间。更加好是Δn1大约为0.0070。从内芯110的中心到外半径,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的浓度以一种可产生相应于α分布的弯曲斜率分布的方式逐渐减少。最好是α1在1到1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4到6之间,更加好是α1=5。
第一玻璃层112沿光纤14的宽度环绕着内芯110,其特点在于具有一个圆形凹陷的折射率差Δn2,Δn2小于内芯110的折射率差Δn1。通过向玻璃层的宽度范围内掺入如氟的可使折射率减小的掺杂物,第一玻璃层的折射率被减小。最好是,第一玻璃层的最小折射率差Δn2在大约-0.0050到-0.0002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大约-0.0040到-0.0020之间。更加好的情形是Δn2为大约-0.0026。最好是,第一玻璃层112沿其半径具有α分布,α2在1到1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1到3之间。更加好的情形是α2=2。最好是,第一玻璃层112的宽度w2在大约0.5μm到5.5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大约1.0μm到3.0μm之间。更加好的情形是宽度w2大约为1.9μm,第一玻璃层112扩展到大约5.4μm。
第二玻璃层114沿光纤14的长度环绕着第一玻璃层112。第二玻璃层114的宽度w3大约在0.4μm到3.0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大约0.5μm到1.5μm之间。更加好的情形是w3大约为1.0μm,使得第二玻璃层114的外半径大约为6.4μm。如图7a所示,第二玻璃层114在其宽度范围内具有最大折射率Δn3,Δn3大于内芯110内玻璃的最大折射率Δn1。如同内芯110,通过向玻璃层宽度内掺入如GeO2或其它众所周知的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第二玻璃层114的折射率被增加。最好是,第二玻璃层114具有沿其半径的α分布,α3在1到1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1到3之间,峰值折射率差Δn3最好在大约0.0060到0.012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大约0.0070到0.0100之间。更加好是α3=2且最大折射率差Δn3为大约0.0080。
最后,光导包层116以一种传统方式环绕着第二玻璃层,有助于引导光沿光纤14的轴进行传播。包层116的折射率差Δn最好等于0(参见图7a中的108)。
表7概括了具有图7a和7b所示折射率分布的光纤参数。
表7
α1 w1(μm) Δn1 α2 w2(μm) Δn2 α3 w3(μm) Δn3
  5   3.5   0.0070   2  1.9   -0.0026   2   1.0   0.0080
如前面所述,使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确定本实施例光纤的传输特性。如下面的表8所示,图7a和7b的光纤14在第一和第二波段处具有所需的色散特性。特别是,光缆的模拟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250nm,保证在两个传输窗口的单模操作。并且,在1310nm附近折射率分布产生-10.1ps/nm/km的色散,在1550nm附近产生+7.1ps/nm/km的色散。零色散波长λ0大约为1445nm。基于模拟实验的结果,申请人得出,当考虑50km长度的光纤而没有色散补偿和外部调谐时,图7a和7b的光纤在第一波段和包括在第二波段的大于1600nm波长下支持10Gbit/s的最大位速率。表8概括了这些结果。
表8
  工作波长   1310nm   1550nm   1600nm   1625nm
  色散(ps/nm/km)   -10.1   7.1   10.5   12.1
  色散斜率(ps/nm2/km)   0.08   0.07   0.06   0.06
  宏弯曲衰减系数(dB/km)   <10-3   0.1   1.0   3
  微弯曲灵敏度(dB/km)/(g/mm)   1   3   4.0   5
  MFD(μm)   7.6   9.3   9.7   9.9
  有效面积(μm2)   44   66   72   75
  非线性系数(W-1m-1)   2.8   1.3   1.1   1.0
  成缆截止波长(nm)                        ≤1250
  零色散波长(nm)                        1445
缺口—阶越分布
如图8a所示,光纤14的折射率分布120可以是缺口—阶越分布。可以注意到,示意性的缺口—阶越分布可以概括为圆形分布形状。缺口—阶越分布的特点在于存在相继的折射率基本上恒定的区域。在示例中,折射率分布120包括一个具有第一折射率差Δn1的第一区域122,一个具有第二折射率差Δn2的第二区域124,和一个具有第三折射率差Δn3的第三区域126。第二区域124的折射率差Δn2分别大于第一和第三区域122和126的折射率差Δn1和Δn3。从下面的模拟实验可以看出,具有缺口—阶越分布的光纤支持10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而没有色散补偿。
如图8b所示,光纤14包括一个内芯130,一个第一玻璃层132和一个第二玻璃层134。内芯130的半径r1(参见图8a)最好在大约0.5μm到1.0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半径r1大约为0.6μm。内芯130包括如GeO2或类似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在内芯宽度上产生基本上恒定的折射率。最好是,内芯130的折射率Δn1在大约0到0.003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Δn1大约为0.0026。
第一玻璃层132环绕着内芯130,其特点在于在它的宽度上的折射率大于沿内芯132半径的折射率。最好是,如同内芯130那样,第一玻璃层132包括如GeO2或类似的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在内芯宽度上可产生大体上恒定的折射率。最好是第一玻璃层132的折射率Δn2在大约0.0060到0.009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折射率Δn2大约为0.0079。第一玻璃层132扩展一个半径w1,w1最好大约为1.5μm到2.5μm。更好的情形是w1大约为1.8μm,从而扩展到大约2.4μm的外半径。
第二玻璃层134沿光纤14长度方向环绕着第一玻璃层132。第二玻璃层134的宽度w2最好在大约1.0μm到8.0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w2大约为4.0μm,使得第二玻璃层134的外半径大约为6.4μm。如同内芯130那样,通过向玻璃层宽度内掺入如GeO2或其它众所周知的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质,第二玻璃层134的折射率被增加。在这个例子中,第二玻璃层134具有大体上恒定的折射率差Δn3,Δn3最好在大约0到0.004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折射率差Δn3大约为0.0012。
最后,光导包层136以一种传统方式环绕着第二玻璃层,有助于引导光沿光纤14的轴进行传播。包层136的折射率差Δn最好等于0(图8a中没有给出)。
表9概括了具有图8a和8b所给出的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的较佳参数。
表9
  R1(μm)   w1(μm)   w2(μm)   Δn1   Δn2   Δn3
  0.6   1.8   4.0   0.0026   0.0079   0.0012
如前面所述,使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确定本实施例光纤的传输特性。如下面的表10所示,图8a和8b的光纤14在第一和第二波段均表现出所需的传输特性。特别是,光缆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250nm,确保在两个传输窗口内的单模操作。并且,折射率分布在1310nm附近产生-9.2ps/nm/km的色散,在1550nm附近产生+9.5ps/nm/km的色散。零色散波长λ0大约为1420nm。基于模拟实验结果,申请人得出,当考虑50km长度的光纤在没有色散补偿和外部调谐时,图8a和8b的光纤在第一波段和包含于第二波段的大于1565nm的波长下支持10Gbit/s的最大位速率。表10概括了这些结果。
表10
  工作波长   1310nm   1550nm   1600nm   1625nm
  色散(ps/nm/km)   -9.2   +9.5   +12.8   +14.5
  色散斜率(ps/nm2/km)   0.10   0.07   0.06   0.06
  宏弯曲衰减系数(dB/km)   <10-3   0.1   1   2
  微弯曲灵敏度(dB/km)/(g/mm)   1   2   3   4
  MFD(μm)   7.8   9.4   9.8   10.0
  有效面积(μm2)   46   66   72   74
  非线性系数(W-1m-1)   2.6   1.3   1.1   1.1
  成缆截止波长(nm)                           ≤1250
  零色散波长(nm)                           1420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个最佳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光纤表现出上述传输特性。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光纤内芯的折射率差大于第一玻璃层的折射率差。另外,第一玻璃层的折射率差大于零。申请人发现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光纤可以得到上述城域网光纤的有益的传输特性。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内芯的折射率差在大约0.0060到0.0090之间。
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可能的折射率分布形状包括,但是不限于峰—基座分布,峰—环分布和具有凹陷的峰—环分布。
峰—基座分布
如图9a所示,光纤14的折射率分布160可以为峰—基座分布。峰—基座分布的特点在于具有第一个峰162和一个恒定折射率164区域。第一个峰162的折射率差Δn1大于恒定折射率164区域的折射率差。如下面的模拟实验所示,具有峰一基座分布的光纤支持10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而没有色散补偿。
如图9b所示,光纤14包括一个内芯170,一个第一玻璃层172和一个包层174。内芯170的半径“a”(参见图9a)最好在大约2.0μm到4.0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半径“a”大约为3.2μm。在光纤的中心与3.2μm的半径位置之间,内芯170包括一种如GeO2或类似的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在光纤14的轴中心或附近产生峰值折射率,在外半径处产生内芯的最小折射率。在峰值处,内芯170的折射率Δn1最好在0.0060到0.009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Δn1大约为0.0071。从内芯170中心到大约3.2μm的外半径处,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质的浓度以一种可产生基本上为抛物线形状的弯曲斜率的方式逐渐减小。最好是,根据阶越折射率α分布,弯曲斜率的α在大约2到3之间。更好的情形是,α大约为2.6。
第一玻璃层172环绕着内芯170,其特点在于在其宽度上的折射率小于沿内芯170半径方向的折射率。第一玻璃层172沿光纤14长度方向环绕着内芯170。第一玻璃层172的外半径R最好在大约3.0μm到5.0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R大约为3.8μm。如图9a所示,第一玻璃层172在其半径上具有大体上恒定的折射率Δn2。如同内芯170那样,通过向玻璃层宽度内掺入如GeO2或其它众所周知的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第一玻璃层172的折射率差被增加了。最好是,第一玻璃层172的折射率差Δn2在大约0.0020到0.005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折射率差Δn2大约为0.0025。
最后,光导包层174以一种传统方式环绕着第一玻璃层172,有助于引导光沿光纤14的轴进行传播。包层174的折射率差Δn最好为零(图9a中没有给出)。
表11概括了具有图9a和9b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的参数。
表11
  a(μm)   Δn1   α   R(μm)   Δn2
  3.2   0.0071   2.6   3.8   0.0025
如前面所述,使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确定本实施例光纤的传输特性。如下面的表12所示,图9a和9b的光纤14在第一和第二波段上均表现出所需色散特性。特别是,光缆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250nm,确保在两个传输窗口上的单模操作。并且,折射率分布在1310nm附近产生-6.0ps/nm/km的色散,在1550nm附近产生+10.9ps/nm/km的色散。零色散波长λ0大约为1385nm。基于模拟实验结果,申请人得出,当考虑50km长度的光纤在没有色散补偿和外部调谐时,图9a和9b的光纤在第一波段和包含于第二波段的大于1565nm的波长下上支持10Gbit/s的最大位速率。表12概括了这些结果。
表12
  工作波长   1310nm   1550nm   1600nm   1625nm
  色散(ps/nm/km)   -6.0   +10.9   +13.9   +15.3
  色散斜率(ps/nm2/km)   0.10   0.06   0.057   0.056
  宏弯曲衰减系数(dB/km)   <10-3   1   4   10
  微弯曲灵敏度(dB/km)/(g/mm)   1   2   3   4
  MFD(μm)   7.9   9.4   9.7   9.9
  有效面积(μm2)   46   64   69   72
  非线性系数(W-1m-1)   2.6   1.3   1.2   1.1
  成缆截止波长(nm)                          ≤1250
  零色散波长(nm)                          1385
峰—环分布
如图10a所示,光纤14的折射率分布140可以是峰—环分布。峰—环分布的特点在于具有第一个峰142和第二个环形峰146。具有第一折射率差Δn1的第一个峰142与具有第二折射率差Δn3的第二个峰146被具有恒定折射率144的区域分隔开。第一个峰142的折射率差大于第二个峰146的折射率差。如下面的模拟实验所示,具有峰一环分布的光纤支持10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而没有色散补偿。
如图10b所示,光纤14包括一个内芯150,一个第一玻璃层152,一个第二玻璃层154和一个包层156。内芯150的半径“a”(参见图10a)最好在大约2.0μm到4.5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a大约为3.4μm。在光纤中心和3.4μm的半径位置之间,内芯150包括一种如GeO2或类似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在光纤14的轴中心或其附近产生峰值折射率,在外半径处产生内芯的最小折射率。在峰值处,内芯150的折射率Δn1最好在大约0.0070到0.009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Δn1大约为0.0085。从内芯150的中心到大约3.4μm的外半径,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质的浓度以一种具有类似于抛物线形状的弯曲斜率的方式逐渐减小。最好是,根据阶越折射率α分布,弯曲斜率的α值在大约2到3之间。更好的情形是,α大约为2.3。
第一玻璃层152环绕着内芯150,其特点在于在它的宽度上的折射率小于沿内芯150半径方向的折射率。最好是,第一层152由Δn=0的玻璃制成。第一玻璃层152的外半径R最好在大约3.0μm到5.0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R大约为4.2μm。
第二玻璃层154沿光纤14长度方向环绕着第一玻璃层152。第二玻璃层154的半径δR最好在大约2.0μm到4.0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δR大约为2.2μm,使得第二玻璃层154的外半径大约为6.4μm。如图10a所示,第二玻璃层154在其宽度内具有折射率Δn3,Δn3小于内芯150内玻璃的折射率Δn1。如同内芯150那样,通过向玻璃层宽度内掺入如GeO2或其它众所周知的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第二玻璃层154的折射率差被增加了。最好是,第二玻璃层154具有α分布,α在1到4之间,最大折射率差Δn3在大约0.0010到0.003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第二玻璃层的α=2,最大折射率差Δn3大约为0.0022。
最后,光导包层156以一种传统方式环绕着第二玻璃层154,有助于引导光沿光纤14的轴进行传播。包层156的折射率差Δn最好等于0(参见图10a中的148)。
表13概括了具有图10a和10b所示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的参数。
表13
a(μm) Δn1 α R(μm) δR(μm) Δn3
  3.4   0.0085   2.3   4.2   2.2   0.0022
如前面所述,使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确定本实施例光纤的传输特性。如下面的表14所述,图10a和10b的光纤14在第一和第二波段均表现出所需色散特性。特别是,光缆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250nm,确保在第一和第二传输窗口的单模操作。并且,折射率分布在1310nm附近产生-11.3ps/nm/km的色散,在1550nm附近产生+8.0ps/nm/km的色散。零色散波长λ0大约为1440nm。基于模拟实验结果,申请人得出,当考虑50km长度的光纤在没有色散补偿和外部调谐时,图10a和10b的光纤在第一波段和包含于第二波段的大于1600nm的波长下支持10Gbit/s的最大位速率。表14概括了这些结果。
表14
  工作波长   1310nm   1550nm   1600nm   1625nm
  色散(ps/nm/km)   -11.3   +8.0   +11.6   +13.2
  色散斜率(ps/nm2/km)   0.09   0.07   0.07   0.07
  宏弯曲衰减系数(dB/km)   <10-3   0.1   1   2
  微弯曲灵敏度(dB/km)/(g/mm)   1   2   3   4
  MFD(μm)   7.6   9.3   9.7   9.9
  有效面积(μm2)   42   63   69   72
  非线性系数(W-1m-1)   2.9   1.4   1.2   1.1
  成缆截止波长(nm)                        ≤1250
  零色散波长(nm)                        1445
具有凹槽的峰—环分布
如图11a所示,光纤14的折射率分布180可以为具有凹槽的峰—环分布。这种分布的特点在于具有负折射率Δn2的区域186,负折射率Δn2的区域186具有α分布形状,环绕着第一个峰182,并被第二个峰184所环绕。第一个峰182的第一折射率Δn1大于第二个峰184的最大折射率Δn3。如下面的模拟实验所示,具有凹槽的峰—环分布的光纤支持高达10Gbits/sec。的数据传输速率。
如图11b所示,光纤14具有一个内芯190,一个第一玻璃层192,一个第二玻璃层194和一个包层196。内芯190的半径w1最好在大约2.5μm到5.5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大约3.4μm到4.0μm之间。更加好的情形是w1大约为3.5μm。在光纤中心与3.5μm半径位置之间,内芯190包括一种如GeO2或类似的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在光纤14的中心或其附近产生峰值折射率,在它的外半径处产生内芯的最小折射率。在峰值处,内芯190的折射率Δn1最好在大约0.0060到0.009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大约0.0065到0.0075之间。更加好的情形是,Δn1大约为0.0070。从内芯190的中心到外半径处,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的浓度,以一种可产生相应于α分布的具有弯曲斜率的分布的方式逐渐减小。最好是α1在1到1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4到6之间。更加好的情形是,α1=5。
第一玻璃层192沿光纤14的宽度环绕着内芯190,其特点在于圆形凹陷折射率差Δn2小于内芯190的折射率差Δn1。通过向玻璃层宽度内掺入如氟的可使折射率减小的掺杂物,第一玻璃层192的折射率被减小了。最好是,第一玻璃层的最小折射率差Δn2在大约-0.0050到-0.0002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大约-0.0030到-0.0015之间。更加好的情形是,Δn2大约为-0.0017。最好是,第一玻璃层192在其半径上具有α分布,α2在1到1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1到3之间。最好的情形是α2=2。最好是,第一玻璃层192的宽度w2在大约0.5μm到5.5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宽度w2在大约1.5μm到2.5μm之间。最好的情形是,宽度w2大约为1.8μm,从而第一玻璃层192扩展到大约5.3μm。
第二玻璃层194沿光纤14的长度方向环绕着第一玻璃层192。第二玻璃层194的宽度w3最好在大约0.5μm到5.5μm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大约1.5μm到3.5μm之间。最好的情形是w3大约为2.2μm,使得第二玻璃层194的外半径大约为7.5μm。如图11a所示,第二玻璃层194在其宽度内具有最大折射率Δn3,Δn3小于内芯190内玻璃的最大折射率Δn1。如同内芯190那样,通过向玻璃层宽度内掺入如GeO2或其它众所周知的可使折射率增加的掺杂物,第二玻璃层194的折射率被增加了。最好是,第二玻璃层194在其半径上具有α分布,α3在1到10之间,最好在1到3之间,峰值折射率Δn3最好在大约0.0010到0.0080之间,更好的情形是在大约0.0020到0.0060之间。最好的情形是α3=2,最大折射率差Δn3大约为0.0035。
最后,光导包层196以一种传统方式环绕着第二玻璃层,有助于引导光沿光纤14的轴进行传播。包层196的折射率差Δn最好等于0(参见图11a中的188)。
表15概括了具有图11a和11b折射率分布光纤的参数。
表15
  α1   w1(μm)   Δn1   α2  w2(μm)   Δn2   α3   w3(μm)   Δn3
  5   3.5   0.0070   2  1.8   -0.0017   2   2.2   0.0035
如前面所述,使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确定本实施例光纤的传输特性。如下面的表16所示,图11a和11b的光纤14在第一和第二波段均表现出所需色散特性。特别是,光缆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250nm,确保在两个传输窗口处的单模操作。并且,折射率分布在1310nm附近产生-10.0ps/nm/km的色散,在1550nm附近产生+7.2ps/nm/km的色散。零色散波长λ0大约为1445nm。基于模拟实验结果,申请人得出,当考虑50km长度的光纤在没有色散补偿和外部调谐时,图11a和11b的光纤在第一波段和包含于第二波段的大于1600nm的波长下支持10Gbit/s的最大位速率。表16概括了这些结果。
表16
  工作波长   1310nm   1550nm   1600nm   1625nm
  色散(ps/nm/km)   -10.0   7.2   10.6   12.3
  色散斜率(ps/nm2/km)   0.08   0.07   0.07   0.07
  宏弯曲衰减系数(dB/km)   <10-3   0.1   1   2
  微弯曲灵敏度(dB/km)/(g/mm)   1   3   4   5
  MFD(μm)   7.7   9.4   9.8   10.0
  有效面积(μm2)   45   67   73   76
  非线性系数(W-1m-1)   2.7   1.3   1.1   1.0
  成缆截止波长(nm)                           ≤1250
  零色散波长(nm)                           1445
此处所描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进的通用性单模光纤,可用在大约1300nm到1350nm的第一波段和大约1450nm到1625nm的第二波段。该光纤在两个传输窗口都具有中等大小的色散值,最好在第一波段内具有一个小的负色散值,在第二波段内具有一个小的正色散值。光纤带宽上色散的较佳的单调色散特性产生1400nm附近的零色散波长,以及在1550nm处相当小的色散斜率。因此,本发明的光纤适用于当前的1310nm系统和正在发展具有中等色散的1550nm和1625nm系统。
考虑到说明和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说明和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以下权利要求给出了本发明的实际范围和发明精神。

Claims (29)

1.一种高速城域或接入光通信系统,包括:
一工作波段围绕在1310nm处的第一工作波长和1550nm处的第二工作波长至少其中之一处的光信号发送机;
一以其一端耦合到该光信号发送机上的光传输线;
一个耦合到光传输线相反一端的接收机;
其中该传输线包括至少一个制成缆线的单模光纤,其在光纤的芯层内具有最大折射率差,其中该成缆光纤的截止波长小于1300nm,在第一和第二工作波长其中之一下正色散的绝对值在大约5ps/nm/km到15ps/nm/km之间;在第一和第二工作波长中的另一个波长下负色散的绝对值在大约5ps/nm/km到15ps/nm/km之间;零色散波长在第一和第二工作波长之间,且在1550nm波长附近的有效面积大于大约60μ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光传输线的长度等于或小于大约150k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光传输线的长度等于或小于大约80k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在第一工作波长下色散为负,在第二工作波长下色散为正,且从第一工作波长到第二工作波长色散单调地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围绕第一工作波长的波段范围从大约1300nm到1350nm,围绕第二工作波长的波段范围从大约1450nm到1625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在大约1550nm波长下光纤的有效面积大于约65μ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在围绕第二工作波长的波段光纤的非线性系数小于1.5W-1m-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在围绕第二工作波长的波段光纤的色散斜率小于大约0.08ps/nm2/k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在围绕第二工作波长的波段光纤的微弯曲灵敏度小于大约10(dB/km)/(g/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成缆光纤的传输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250n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沿着光传输线耦合的光放大器。
12.一种用在城域或接入网中的单模光传输光纤,具有一芯和一包层,该芯包括:
一具有第一折射率差的内芯;和
一环绕该内芯的第一玻璃层,第一玻璃层的最大第二折射率差大于第一折射率差,并且小于大约0.0140,其中成缆光纤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300nm,且在大约1310nm的第一波长和大约1550nm的第二波长下色散绝对值在大约5ps/nm/km到15ps/nm/km之间;零色散波长在大约1350nm到1450nm之间,而且在1550nm波长附近的有效面积大于约60μm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纤,其中内芯的折射率差基本为零,半径R在大约0.5μm到2.5μm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纤,其中第一玻璃层的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90到0.0140之间,分布α在1到3之间,宽度δR在大约0.5μm到2.0μm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纤,还包括一个沿半径方向包含在内芯与第一玻璃层之间的第二玻璃层,第二玻璃层的折射率差基本上为零,外半径R在大约1.0μm到2.0μm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纤,其中内芯的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20到0.0060之间,分布α在1到4之间,半径在大约0.5μm到2.0μm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纤,其中第一玻璃层的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90到0.0140之间,宽度δR在大约1.0μm到2.0μm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纤,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内芯与第一玻璃层之间并具有一下凹折射率的第二玻璃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纤,其中内芯的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60到0.0120之间,分布α在大约1到10之间,半径w1在大约2.5μm到5.5μm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纤,其中第二玻璃层的宽度w2在大约0.5μm到5.5μm之间,最小折射率差在大约-0.0050到-0.0002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纤,其中第一玻璃层的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60到0.0120之间,宽度w3在大约0.4μm到3.0μm之间。
22.一种用在城域网或接入网中的具有芯和包层的单模光传输光纤,其中的芯包括:
一具有第一折射率差的内芯;以及
一环绕该内芯的第一玻璃层,内芯的折射率差大于第一玻璃层的折射率差,且第一玻璃层的折射率差大于零,其中内芯的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60到0.0090之间,其中该成缆光纤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300nm,而且在1310nm附近的第一波长和1550nm附近的第二波长下色散绝对值在大约5ps/nm/km到15ps/nm/km之间,零色散值波长在大约1350nm到1450nm之间,而在1550nm波长附近的有效面积大于约65μm2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纤,其中内芯扩展到大约2.0μm到4.0μm之间的外半径,而且第一玻璃层从内芯的外半径扩展到大约3.0μm到5.0μm之间的外半径,并且第一玻璃层的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20到0.0050之间。
24.一种在城域或接入光通信系统中的波分复用光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大约1300nm到1350nm之间的第一波段和1450nm到1625nm之间的第二波段内一定范围的传输信道上传送光信号;
将该光信号耦合到至少一个具有内芯和至少一第一玻璃层的单模光纤上,其中该成缆光纤的截止波长小于1300nm,在1550nm附近的波长下正色散的绝对值小于约15ps/nm/km,在1310nm附近的波长下负色散的绝对值小于约15ps/nm/km,零色散波长在大约1350nm到1450nm之间,且在1550nm波长附近的有效面积大于大约60μm2;以及
从该单模光纤接收信号。
25.一种用在城域网或接入网中的具有芯和包层的单模光传输光纤,其中的芯包括:
一具有第一折射率差的内芯;
一环绕该内芯的第一玻璃层,内芯的折射率差大于第一玻璃层的折射率差,且第一玻璃层的折射率差大于零,其中内芯的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60到0.0090之间;
一设置在该内芯和第一玻璃层之间的第二玻璃层,且此第二玻璃层的折射率差基本上为零,
其中该成缆光纤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300nm,而且在1310nm附近的第一波长和1550nm附近的第二波长下色散绝对值在大约5ps/nm/km到15ps/nm/km之间,零色散值波长在大约1350nm到1450nm之间,而在1550nm波长附近的有效面积大于约60μm2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纤,其中该内芯扩展到大约2.0μm到4.5μm之间的外半径,并且具有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70到0.0090之间;该第二玻璃层从内芯外半径扩展到大约3.0μm到5.0μm之间的外半径,而且第一玻璃层从第二玻璃层的外半径沿半径方向扩展大约2.0μm到4.0μm,并且具有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10到0.0030之间。
27.一种用在城域网或接入网中的具有内芯和包层的单模光传输光纤,其中的芯包括:
一具有第一折射率差的内芯;
一环绕该内芯的第一玻璃层,内芯的折射率差大于第一玻璃层的折射率差,且第一玻璃层的折射率差大于零,其中内芯的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60到0.0090之间;
一设置在该内芯和第一玻璃层之间的第二玻璃层,且此第二玻璃层具有下凹的折射率,
其中该成缆光纤的截止波长小于大约1300nm,而且在1310nm附近的第一波长和1550nm附近的第二波长下色散绝对值在大约5ps/nm/km到15ps/nm/km之间,零色散值波长在大约1350nm到1450nm之间,而在1550nm波长附近的有效面积大于约60μm2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纤,其中该内芯扩展到大约2.5μm到5.5μm之间的外半径,该第二玻璃层从内芯外半径扩展约为0.5到5.5μm之间的宽度,并且具有最小折射率差在大约-0.0050到-0.0002之间,而且该第一玻璃层从第二玻璃层的外半径沿半径方向扩展大约0.5到5.5μm,并且具有最大折射率差在大约0.0010到0.0080之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其中所述在1550nm波长附近的有效面积大于约65μm2
CNB998157287A 1998-12-18 1999-12-15 城域或接入光通信系统以及用于该系统的光纤和传输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3177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8124064 1998-12-18
EP98124064.1 1998-12-18
US12076199P 1999-02-19 1999-02-19
US60/120,761 1999-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0652A CN1350652A (zh) 2002-05-22
CN1231775C true CN1231775C (zh) 2005-12-14

Family

ID=26149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157287A Expired - Lifetime CN1231775C (zh) 1998-12-18 1999-12-15 城域或接入光通信系统以及用于该系统的光纤和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6577800B2 (zh)
EP (1) EP1141754B1 (zh)
JP (1) JP2002533744A (zh)
KR (1) KR20010082360A (zh)
CN (1) CN1231775C (zh)
AT (1) ATE407374T1 (zh)
AU (1) AU780177B2 (zh)
BR (1) BR9916364B1 (zh)
CA (1) CA2355124C (zh)
DE (1) DE69939490D1 (zh)
ES (1) ES2313804T3 (zh)
NZ (1) NZ512469A (zh)
WO (1) WO20000379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43972A (ko) * 1999-04-01 2001-05-25 오카야마 노리오 Wdm 광통신 시스템
BR0007020A (pt) * 1999-08-20 2001-07-03 Furukawa Eletric Co Ltd Fibra ótica e linha de transmissão ótica
US6628873B1 (en) * 1999-11-25 2003-09-30 Alcatel Dispersion shifted fiber for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 fiber optic transmission systems
EP1111414A3 (en) * 1999-12-13 2007-08-08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fiber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7027698B2 (en) * 2000-03-03 2006-04-11 Pirelli Cavi E Sistemi S.P.A. Optical fiber for WDM transmission
JP2001255563A (ja) * 2000-03-08 2001-09-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伝送システム
US6941054B2 (en) 2000-08-31 2005-09-06 Pirelli S.P.A. Optical transmission link with low slope, raman amplified fiber
DE60143664D1 (de) * 2000-08-31 2011-01-27 Prysmian Spa Optische übertragungsverbindung mit einem faser mit geringer disperionssteilheit und raman-verstärkung
US7224906B2 (en) * 2000-09-26 2007-05-29 Celight,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tigating nonlinear transmission impairments in fiber-optic communications systems
KR20030051707A (ko) * 2000-10-11 2003-06-25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저감된 분산을 갖는 단일모드 광 도파관 섬유
US6611647B2 (en) * 2000-12-12 2003-08-26 Corning Incorporated Large effective area optical fiber
WO2003005083A2 (en) 2001-07-06 2003-01-16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of connecting optical fibers, an optical fiber therefor, and an optical fiber span therefrom
JP2003279780A (ja) * 2002-01-15 2003-10-0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光ケーブル及び光ファイバ付き光コネクタ
JP2003287642A (ja) * 2002-01-22 2003-10-10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及び光伝送路
WO2003071325A1 (en) 2002-02-15 2003-08-28 Corning Incorporated Low slope dispersion shifted optical fiber
US6798962B2 (en) * 2002-02-26 2004-09-28 Corning Incorporated Broadband access optimized fiber and method of making
NL1020780C2 (nl) * 2002-06-06 2004-01-06 Draka Fibre Technology Bv Single mode optische vezel, alsmede optisch communicatiesysteem.
US6947652B2 (en) * 2002-06-14 2005-09-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ual-band bend tolerant optical waveguide
JP2004037503A (ja) * 2002-06-28 2004-02-0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
EP1530735A1 (en) * 2002-07-31 2005-05-18 Corning Incorporated Non-zero dispersion shifted optical fiber having large effective area, low slope and low zero dispersion
WO2004030254A1 (en) * 2002-09-25 2004-04-08 Accessphotonic Networks Inc. Enhanced optical fast frequency hopping-cdma by means of over spreading and interleaving
FR2849213B1 (fr) * 2002-12-24 2005-03-04 Cit Alcatel Fibre optique
KR100506311B1 (ko) * 2003-01-20 2005-08-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분산 제어 광섬유
US6904217B2 (en) * 2003-01-29 2005-06-07 Furukawa Electric North America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fibers, improved optical fibers, and improved Raman fiber amplif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533600B1 (ko) * 2003-03-12 2005-12-06 한국과학기술원 파장분할다중방식 메트로 광통신 장치
US6904218B2 (en) 2003-05-12 2005-06-07 Fitel U.S.A. Corporation Super-large-effective-area (SLA) optical fiber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6952515B2 (en) * 2003-05-30 2005-10-04 Corning Incorporated Non-linear positive dispersion optical fiber
NL1024015C2 (nl) * 2003-07-28 2005-02-01 Draka Fibre Technology Bv Multimode optische vezel voorzien van een brekingsindexprofiel, optisch communicatiesysteem onder toepassing daarvan en werkwijze ter vervaardiging van een dergelijke vezel.
US6985662B2 (en) * 2003-10-30 2006-01-10 Corning Incorporated Dispersion compensating fiber for moderate dispersion NZDSF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utilizing same
US7024083B2 (en) * 2004-02-20 2006-04-04 Corning Incorporated Non-zero dispersion shifted optical fiber
KR100602755B1 (ko) * 2004-07-08 2006-07-20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영분산 파장이 단파장대로 이동된 광섬유, 이를 이용한광전송선 및 광통신 시스템
JP4444177B2 (ja) * 2004-08-11 2010-03-3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および光インターコネ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00424530C (zh) * 2004-08-11 2008-10-08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光纤带以及光互连系统
EP1788411B1 (en) * 2004-08-30 2014-01-01 Fujikura Ltd. Single-mode optical fiber
US7130516B2 (en) * 2004-08-31 2006-10-3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riple-band bend tolerant optical waveguide
US7130515B2 (en) * 2004-08-31 2006-10-3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riple-band bend tolerant optical waveguide
WO2006090938A1 (en) * 2005-02-23 2006-08-31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xed metro optical network using negative dispersion fiber
JP4477555B2 (ja) * 2005-03-01 2010-06-0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および光インターコネ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US7106934B1 (en) 2005-06-30 2006-09-12 Corning Incorporated Non-zero dispersion shifted optical fiber
KR101442261B1 (ko) 2005-07-15 2014-09-22 어번 유니버시티 암시야 및 명시야 조명을 위한 현미경 조명장치 및 어댑터
US20080013901A1 (en) * 2006-06-29 2008-0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acro-bending insensitive optical fiber
US7492999B2 (en) * 2007-03-12 2009-02-17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fiber and optical-fiber transmission line
JP5000363B2 (ja) * 2007-04-10 2012-08-1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空孔付き分散制御ファイバ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FR2922657B1 (fr) * 2007-10-23 2010-02-12 Draka Comteq France Fibre multimode.
ES2480190T3 (es) 2007-11-09 2014-07-25 Draka Comteq B.V. Fibra óptica resistente a microcurvatura
US8600206B2 (en) 2008-11-07 2013-12-03 Draka Comteq, B.V. Reduced-diameter optical fiber
FR2932932B1 (fr) * 2008-06-23 2010-08-13 Draka Comteq France Sa Systeme optique multiplexe en longueur d'ondes avec fibres optiques multimodes
FR2933779B1 (fr) * 2008-07-08 2010-08-27 Draka Comteq France Fibres optiques multimodes
FR2940839B1 (fr) * 2009-01-08 2012-09-14 Draka Comteq France Fibre optique multimodale a gradient d'indice, procedes de caracterisation et de fabrication d'une telle fibre
FR2946436B1 (fr) 2009-06-05 2011-12-09 Draka Comteq France Fibre optique multimode a tres large bande passante avec une interface coeur-gaine optimisee
FR2953605B1 (fr) * 2009-12-03 2011-12-16 Draka Comteq France Fibre optique multimode a large bande passante et a faibles pertes par courbure
FR2953030B1 (fr) * 2009-11-25 2011-11-18 Draka Comteq France Fibre optique multimode a tres large bande passante avec une interface coeur-gaine optimisee
FR2949870B1 (fr) * 2009-09-09 2011-12-16 Draka Compteq France Fibre optique multimode presentant des pertes en courbure ameliorees
FR2953029B1 (fr) * 2009-11-25 2011-11-18 Draka Comteq France Fibre optique multimode a tres large bande passante avec une interface coeur-gaine optimisee
US9014525B2 (en) 2009-09-09 2015-04-21 Draka Comteq, B.V. Trench-assisted multimode optical fiber
FR2957153B1 (fr) * 2010-03-02 2012-08-10 Draka Comteq France Fibre optique multimode a large bande passante et a faibles pertes par courbure
FR2953606B1 (fr) * 2009-12-03 2012-04-27 Draka Comteq France Fibre optique multimode a large bande passante et a faibles pertes par courbure
FR2950156B1 (fr) * 2009-09-17 2011-11-18 Draka Comteq France Fibre optique multimode
FR2966256B1 (fr) 2010-10-18 2012-11-16 Draka Comteq France Fibre optique multimode insensible aux pertes par
FR2971061B1 (fr) 2011-01-31 2013-02-08 Draka Comteq France Fibre optique a large bande passante et a faibles pertes par courbure
EP2482106B1 (en) 2011-01-31 2014-06-04 Draka Comteq B.V. Multimode fiber
EP2503368A1 (en) 2011-03-24 2012-09-26 Draka Comteq B.V. Multimode optical fiber with improved bend resistance
EP2506044A1 (en) 2011-03-29 2012-10-03 Draka Comteq B.V. Multimode optical fiber
EP2518546B1 (en) 2011-04-27 2018-06-20 Draka Comteq B.V. High-bandwidth, radiation-resistant multimode optical fiber
DK2541292T3 (en) 2011-07-01 2014-12-01 Draka Comteq Bv A multimode optical fiber
US10819433B2 (en) * 2016-08-22 2020-10-2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O-b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CN113099726B (zh) * 2019-11-08 2023-08-04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
US11803007B2 (en) * 2019-11-08 2023-10-31 Fujikura Ltd. Optical fi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1003A (en) 1980-02-29 1981-09-22 Hitachi Ltd Single-mode transmitting optical fiber and its manufacture
US4402570A (en) 1981-04-13 1983-09-0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Triple minimum dispersion wavelengths for a high NA single-mode step-index fiber
US4412722A (en) 1981-10-26 1983-11-01 Western Electric Single mode fiber with graded index of refraction
US4715679A (en) 1981-12-07 1987-12-29 Corning Glass Works Low dispersion, low-loss single-mode optical waveguide
US4744631A (en) 1985-01-31 1988-05-17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Single mode optical fiber ribbon cable
US4852968A (en) * 1986-08-08 1989-08-01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Optical fiber comprising a refractive index trench
US5504829A (en) * 1993-12-27 1996-04-02 Corning Incorporated Optical fiber for soliton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CA2139957C (en) * 1994-02-18 1999-02-09 Andrew R. Chraplyvy Multi-channel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613027A (en) 1994-10-17 1997-03-18 Corning Incorporated Dispersion shifted optical waveguide fiber
US5553185A (en) * 1994-12-27 1996-09-03 Corning Incorporated Controlled dispersion optical waveguide
US5715346A (en) * 1995-12-15 1998-02-03 Corning Incorporated Large effective area single mode optical waveguide
US5684909A (en) * 1996-02-23 1997-11-04 Corning Inc Large effective area single mode optical waveguide
CA2229280A1 (en) * 1997-02-12 1998-08-12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Dispersion-shifted fiber
DE69837506T2 (de) 1997-02-26 2007-12-27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ptische Faser
US5905838A (en) 1998-02-18 1999-05-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ual window WDM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JP4499288B2 (ja) 1998-09-17 2010-07-07 アルカテル−ルーセント Wdm光ファイバ伝送システム用の有効面積と分散勾配との最適化された比を有する光ファイバ
FR2790107B1 (fr) * 1999-02-18 2001-05-04 Cit Alcatel Fibre de ligne pour systemes de transmission a fibre optique a multiplexage en longueurs d'onde
EP0984305B1 (en) 1998-10-30 2006-11-15 Corning Incorporated Long haul single mode waveguide fiber
WO2000031573A1 (fr) 1998-11-26 2000-06-02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bre optique et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optique renfermant celle-ci
CN1391657A (zh) * 1999-11-22 2003-01-15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有效面积大的色散位移波导光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41754B1 (en) 2008-09-03
ATE407374T1 (de) 2008-09-15
NZ512469A (en) 2003-03-28
DE69939490D1 (de) 2008-10-16
CN1350652A (zh) 2002-05-22
AU2432000A (en) 2000-07-12
KR20010082360A (ko) 2001-08-29
AU780177B2 (en) 2005-03-03
US6577800B2 (en) 2003-06-10
US20020102082A1 (en) 2002-08-01
CA2355124A1 (en) 2000-06-29
BR9916364A (pt) 2001-12-11
CA2355124C (en) 2011-07-19
BR9916364B1 (pt) 2014-07-01
JP2002533744A (ja) 2002-10-08
EP1141754A1 (en) 2001-10-10
WO2000037977A1 (en) 2000-06-29
ES2313804T3 (es) 200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1775C (zh) 城域或接入光通信系统以及用于该系统的光纤和传输方法
CN1105928C (zh) 色散位移光纤
CN1173199C (zh) 光学传输线、用于所述光学传输线的负色散光纤以及使用所述光学传输线的光学传输系统
CN1168236C (zh) 在光传输线上发送信号的方法以及光通信系统
CN1215344C (zh) 用来把信号分配给多个用户设备的网络
CN1166967C (zh) 色散补偿光纤
CN1126965C (zh) 色散补偿光纤
CN100338488C (zh) 光纤和包含光纤的光传输路径
CN1806200A (zh) 喇曼放大用光纤、光纤线圈、喇曼放大器和光通信系统
CN1561586A (zh) 采用喇曼辅助进行传输的色散受控光缆
CN1375714A (zh) 光纤和波分复用传输线路
CN1213313C (zh) 用于采用密集间隔光学频道的波分复用光学传输系统的光学纤维
CN100343705C (zh) 色散位移光纤
CN1217209C (zh) 光纤及光学传输路径
CN1209643C (zh) 用于补偿具有正色散的nz-dsf纤维的色散的补偿纤维
JP5433126B2 (ja) 波長分散補償光ファイバ
CN1132970A (zh) 带有色散位移光导纤维的波分多路复用电信系统
CN1375958A (zh) 波分复用传输路径和其中所使用的色散补偿光纤
CN1133885C (zh) 单模传输光纤及其制造方法
CN1205492C (zh) 用于对一根单模光纤在s频带作色散补偿的光纤
CN1205493C (zh) 具有正色散的光纤中用于线内补偿色散的光纤
CN1361950A (zh) 以散补偿系统
CN1321256A (zh) 色散位移光纤
CN1270451C (zh) 光纤传输系统中色散的补偿及补偿光纤
CN1300610C (zh) 色散补偿光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RASSMAN CABLE AND SYSTEM ENER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PRISSMINE (LUX)II CO.,LTD.

Effective date: 20071123

Owner name: GSCP ARSENAL (LUX) II SAAR COMPAN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PIRELLI + 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711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PIRELLI & 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PIRELLI CAVI E SISTEMI S.P.A.

Owner name: PRISSMINE (LUX)II CO.,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GSCP ARSENAL (LUX) II SAAR COMPAN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Luxemburg Luxemburg

Patentee after: Price Miln (LUX) II Co.

Address before: Luxemburg Luxemburg

Patentee before: GSCP Arsenal (LUX) II Saar

Address after: Milan Italy

Patentee after: PIRELLI & C. S.P.A.

Address before: Milan Italy

Patentee before: PIRELLI CAVI E SISTEMI S.P.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1123

Address after: Milan Italy

Patentee after: PRYSMIAN CAVI E SISTEMI ENERGIA S.R.L.

Address before: Luxemburg Luxemburg

Patentee before: Price Miln (LUX) II Co.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1123

Address after: Luxemburg Luxemburg

Patentee after: GSCP Arsenal (LUX) II Saar

Address before: Milan Italy

Patentee before: PIRELLI & C. S.P.A.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