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531412A -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与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与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531412A CN119531412A CN202510073325.0A CN202510073325A CN119531412A CN 119531412 A CN119531412 A CN 119531412A CN 202510073325 A CN202510073325 A CN 202510073325A CN 119531412 A CN119531412 A CN 1195314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pipe gallery
- formwork
- template
- troll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0—Tunnels or galle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house conduits, e.g. oil pipe-lines, sewer pipes ; Making conduits in situ, e.g. of concrete ; Casings, i.e. manhole shafts, access or inspection chambers or coverings of boreholes or narrow w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与施工方法,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包括内模台车、外模台车、滑轨部件和模板系统,内模台车和外模台车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模板系统包括内墙模板、外墙模板和顶面模板;内模台车包括门架和液压油缸,在内墙模板之间还设置有顶撑杆,管廊结构左右两侧的外模台车之间设置有水平拉杆,外模台车包括承载架体和若干锚定螺杆,承载架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套管,在管廊底板对应固定套管的位置还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用于供锚定螺杆伸入。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可避免在管廊的侧墙结构上留下螺杆洞,有效降低了管廊后期使用中出现渗漏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与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模板台车是指用于隧道或管廊等狭长形构造的断面相同断面相同钢筋混凝土构造的可移动支模设备。其目的是替代传统的模板支架方式,使用定型的模板构造设备一次性支模到位,以进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在现浇地下综合管廊混凝士结构中,通常采用钢模或铝模作为模板台车结构体系。
例如申请号为CN202210916751.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施工自行式钢模板台车,其包括位于管廊内的内模台车和位于管廊外的管廊外模板;所述内模台车包括门架、支撑在门架地脚处的行走机构、布置在行走机构下方的内模轨道、安装在门架顶部及两侧的内模板组件以及连接在门架与内模板组件之间的内模板丝杠支撑机构;所述门架地脚分别固定连接在门架纵梁的外侧;所述门架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内模轨道相对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内模轨道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管廊外模板采用全钢大模板结构,所述管廊外模板背部固定连接有反力架,两侧相对的两个反力架通过外部丝杠连接;所述管廊外模板下部与管廊侧墙通过外模支撑丝杠连接,所述外模支撑丝杠贯穿管廊侧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丝杠调节来实现管廊内模板的收支;在门架落下时,千斤顶的下端卡槽能够抵在内模轨道上,提高稳定性;采用模板台车整体浇筑、整体转移,实现模板快速周转,可一次性顺序推进,该方案模板就位、浇筑砼、脱模均采用机械化一条线流水作业,与传统组合模板相比节省了模板搬运、组装和支架时间。以30米为一个标准段计算,传统组合钢模的拼装和脚手架搭设共需要4~5天,使用该方案仅需半天,通过钢模板台车的投入使用,大幅缩短了搭设脚手架和支设模板的施工时间。但是,依然存在不足,具体如下所述:
上述结构的模板台车在实际使用中,管廊外模板使用贯穿管廊侧墙的外模支撑丝杆进行固定,以此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涨模的现象。但是,这样的结构设置,管廊混凝土成型后其侧墙上会形成贯穿的螺杆洞,这样一方面,会增加后期封堵螺杆洞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会破坏管廊整体的完整性,进而影响管廊的防水性能,增加了管廊后期使用中出现渗漏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模板台车进行管廊的施工中,如何避免在管廊侧墙结构上留下螺杆洞,是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管廊外模板使用贯穿管廊侧墙的外模支撑丝杆进行固定,以此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涨模的现象。但是,这样的结构设置,管廊混凝土成型后其侧墙上会形成贯穿的螺杆洞,这样一方面,会增加后期封堵螺杆洞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会破坏管廊整体的完整性,进而影响管廊的防水性能,增加管廊后期使用中出现渗漏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与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包括内模台车、外模台车、滑轨部件和模板系统,所述内模台车设置在管廊的腔道内,所述外模台车设置在管廊的左右两侧,
所述滑轨部件设置在管廊结构的底板上,且所述滑轨部件对应管廊延伸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轨部件包括内滑轨和外滑轨,所述内滑轨设置在管廊底板对应内模台车的区域,所述外滑轨设置在管廊底板对应外模台车的区域;所述内模台车和所述外模台车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施加推/拉力在所述内模台车和所述外模台车上,可使所述内模台车和所述外模台车沿所述滑轨部件移动;
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内墙模板、外墙模板和顶面模板,所述外墙模板设置在所述外模台车上,所述外墙模板对应管廊侧墙的外表面;所述内墙模板和所述顶面模板设置在所述内模台车上,所述内墙模板和所述顶面模板为一体结构,所述内墙模板对应管廊侧墙的内表面,所述顶面模板对应管廊结构的顶面,所述内墙模板、所述外墙模板以及所述顶面模板相互配合形成管廊结构的浇筑腔;
所述内模台车包括门架和液压油缸,所述行走轮设置在所述门架的底部,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在所述门架的顶部,所述顶面模板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所述液压用于调节所述顶面模板与所述门架顶部的间隔宽度,在所述内墙模板之间还设置有顶撑杆,所述顶撑杆用于维持所述内墙模板之间的间隔宽度;
管廊结构左右两侧的所述外模台车之间设置有水平拉杆,所述水平拉杆连接在所述外模台车的顶部,所述水平拉杆用于维持管廊左右两侧的所述外模台车的间隔距离;所述外模台车包括承载架体和若干锚定螺杆,所述外墙模板连接在所述承载架体上,所述承载架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垂直于管廊底板设置,所述固定套管的内径与所述锚定螺杆的外径匹配,所述锚定螺杆穿入所述固定套管内,且所述锚定螺杆可在所述固定套管内滑动,在管廊底板对应所述固定套管的位置还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直径与所述锚定螺杆的直径匹配,所述限位孔用于供所述锚定螺杆伸入,且所述锚定螺杆伸入所述限位孔内后,所述锚定螺杆的背离管廊底板的端部超出所述固定套管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锚定螺杆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锚定螺杆之间为螺纹连接配合,所述调节螺栓对应所述固定套管的两端设置,拧动所述调节螺栓使其抵接在所述固定套管的两端,可将所述锚定螺杆固定。
优选地,所述顶面模板与所述内墙模板之间设置有腋角模板,所述腋角模板与所述顶面模板以及所述内墙模板之间形成钝角配合。
优选地,所述内墙模板与所述腋角模板之间为可转动的连接配合,所述内墙模板的转动方向朝向所述门架的一侧;所述内墙模板与所述顶面模板之间还设置有液压斜撑,所述液压斜撑可随所述内墙模板的转动伸长或者缩短。
优选地,在一侧的所述内墙模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另一侧所述内墙模板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顶撑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另一端伸入所述卡接槽内,所述顶撑杆对应所述卡接槽的端部还设置有橡胶摩擦头,所述顶撑杆与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为可转动的连接配合,且所述卡接槽限制所述顶撑杆仅能在其槽口宽度范围内转动,所述卡接槽沿所述内墙模板的竖直方向划分为第一槽区和第二槽区,当所述顶撑杆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区时,所述橡胶摩擦头与所述第一槽区的槽底相抵接;当所述顶撑杆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二槽区时,所述橡胶摩擦头与所述第二槽区的槽底形成间隔。
优选地,所述第二槽区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区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顶撑杆设置为两道,其中一道的所述顶撑杆靠所述顶面模板的一侧设置,另一道的所述顶撑杆靠管廊的底板一侧设置,且用于固定两道所述顶撑杆的所述第一固定座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所述内墙模板上。
优选地,所述内滑轨包括承载板和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的内轨道,所述承载板固定在管廊的底板上,所述内墙模板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长度可调节,所述承载板上还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容纳所述斜撑杆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内墙模板由多块内模板单元组成,相邻的所述内模板单元采用销钉销片连接为整体,所述内模板单元包括第一内墙板体和第二内墙板体,所述第一内墙板体与所述腋角模板连接,所述第二内墙板体与所述第一内墙板体连接,所述第一内墙板体和第二内墙板体的连接部位位于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的顶部区域,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墙板体上,
所述第一内墙板体的端部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二内墙板体的端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中轴线垂直于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顶面的中轴线设置,且滑槽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内墙板体截面的边线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滑块卡接在所述滑槽内,
敲击所述第一内墙板体,使所述第一内墙板体的底部边缘施加压力在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顶部区域的边缘,在压力作用下可使该区域的混凝土破碎,进而所述第一内墙板体的端部向管廊的侧墙范围内滑动一段距离。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管廊底板及导墙施工:浇筑施工管廊的底板及导墙,形成模板台车的工作平面;
B、安装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在所述步骤A中成型的管廊底板及导墙基础上安装内模台车和外模台车,形成管廊侧墙及顶板的浇筑腔;
C、调整内墙模板的固定位置: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安装完成后,调整内墙模板的固定位置,使内墙模板的混凝土接触面与待浇筑的管廊侧墙边线重合;
D、浇筑管廊侧墙及顶板:浇筑管廊侧墙及顶板的混凝土,使得管廊结构封闭成型;
E、模板台车脱模及周转:在所述步骤D中管廊侧墙及顶板到达设计强度后,内模台车和外模台车脱模并滑移至下一施工段。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在所述内墙模板之间设置所述顶撑杆能够维持所述内墙模板之间的间隔宽度;在管廊结构左右两侧的所述外模台车之间设置所述水平拉杆,以及在所述承载架体的底部设置所述锚定螺杆与所述限位孔配合,能够维持管廊左右两侧的所述外模台车的间隔距离,如此在管廊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可有效防止所述内墙模板和所述外墙模板出现涨模、位移,从而确保了管廊混凝土的成型质量;进一步,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还能避免在管廊的侧墙结构上留下螺杆洞,确保了管廊结构的一体性,有效降低了管廊后期使用中出现渗漏的风险;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在一侧的所述内墙模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另一侧所述内墙模板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顶撑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另一端伸入所述卡接槽内,所述顶撑杆对应所述卡接槽的端部还设置有橡胶摩擦头,所述顶撑杆与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为可转动的连接配合,且所述卡接槽限制所述顶撑杆仅能在其槽口宽度范围内转动,所述卡接槽沿所述内墙模板的竖直方向划分为第一槽区和第二槽区,当所述顶撑杆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区时,所述橡胶摩擦头与所述第一槽区的槽底相抵接;当所述顶撑杆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二槽区时,所述橡胶摩擦头与所述第二槽区的槽底形成间隔;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能够使所述顶撑杆的安装、拆卸更加便捷,从而提高了本发明在实际使用中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在进行所述内墙模板的脱模操作中,可将所述顶撑杆的端部调整至所述第二槽区内,之后转动所述顶撑杆使其端部撞击所述第二槽区的侧壁,如此所述内墙模板在二者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作用下,能够更加彻底地与混凝土面分离,从而再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在实际施工使用中的实用性;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所述内墙模板由多块内模板单元组成,相邻的所述内模板单元采用销钉销片连接为整体,所述内模板单元包括第一内墙板体和第二内墙板体,所述第一内墙板体与所述腋角模板连接,所述第二内墙板体与所述第一内墙板体连接,所述第一内墙板体和第二内墙板体的连接部位位于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的顶部区域,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墙板体上,所述第一内墙板体的端部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二内墙板体的端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中轴线垂直于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顶面的中轴线设置,且滑槽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内墙板体截面的边线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滑块卡接在所述滑槽内,敲击所述第一内墙板体,使所述第一内墙板体的底部边缘施加压力在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顶部区域的边缘,在压力作用下可使该区域的凝土破碎,进而所述第一内墙板体的端部向管廊的侧墙范围内滑动一段距离。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能够确保模板支设完成后所述第一内墙板体的混凝土接触面始终与待浇筑的管廊侧墙的边线重合,从而进一步确保了管廊的成型质量;进一步,本实施例在调整所述第一内墙板体的固定位置,使其向管廊的侧墙范围内滑动一段距离的操作中,可使得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顶部区域边缘的混凝土破碎,如此管廊侧墙新旧混凝土面能够结合更加密实,从而降低了该部位出现渗漏的风险;再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墙板体向管廊的侧墙范围内滑动一段距离后,所述第一内墙板体端部的一部分能够抵接在已成型的管廊侧墙混凝土内,提高所述第一内墙板体的端部与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之间的贴合紧密度,进而在进行浇筑施工中,能够有效减少向所述第二内墙板体区域渗漏的混凝土浆液的总量,如此效抑制了混凝土浆液渗漏至所述滑槽内,确保了第一内墙板体和所述第二内墙板体可滑动配合的顺畅性,从而再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在实际施工使用中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调整第一内墙板体的混凝土接触面使其与管廊侧墙边线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内墙板体与第二内墙板体结合部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记:1-内模台车,2-外模台车,3-滑轨部件,4-模板系统,5-内墙模板,6-外墙模板,7-顶面模板,8-门架,9-液压油缸,10-顶撑杆,11-水平拉杆,12-锚定螺杆,13-固定套管,14-限位孔,15-调节螺栓,16-腋角模板,17-液压斜撑,18-第一固定座,19-卡接槽,20-橡胶摩擦头,21-第一槽区,22-第二槽区,23-内滑轨,24-外滑轨,25-行走轮,26-承载板,27-内轨道,28-第二固定座,29-斜撑杆,30-限位槽,31-第一内墙板体,32-第二内墙板体,33-滑块,34-滑槽,35-承载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包括内模台车1、外模台车2、滑轨部件3和模板系统4,所述内模台车1设置在管廊的腔道内,所述外模台车2设置在管廊的左右两侧,
所述滑轨部件3设置在管廊结构的底板上,且所述滑轨部件3对应管廊延伸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轨部件3包括内滑轨23和外滑轨24,所述内滑轨23设置在管廊底板对应内模台车1的区域,所述外滑轨24设置在管廊底板对应外模台车2的区域;所述内模台车1和所述外模台车2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25,施加推/拉力在所述内模台车1和所述外模台车2上,可使所述内模台车1和所述外模台车2沿所述滑轨部件3移动;
所述模板系统4包括内墙模板5、外墙模板6和顶面模板7,所述外墙模板6设置在所述外模台车2上,所述外墙模板6对应管廊侧墙的外表面;所述内墙模板5和所述顶面模板7设置在所述内模台车1上,所述内墙模板5和所述顶面模板7为一体结构,所述内墙模板5对应管廊侧墙的内表面,所述顶面模板7对应管廊结构的顶面,所述内墙模板5、所述外墙模板6以及所述顶面模板7相互配合形成管廊结构的浇筑腔;
所述内模台车1包括门架8和液压油缸9,所述行走轮25设置在所述门架8的底部,所述液压油缸9设置在所述门架8的顶部,所述顶面模板7与所述液压油缸9连接,所述液压用于调节所述顶面模板7与所述门架8顶部的间隔宽度,在所述内墙模板5之间还设置有顶撑杆10,所述顶撑杆10用于维持所述内墙模板5之间的间隔宽度;
管廊结构左右两侧的所述外模台车2之间设置有水平拉杆11,所述水平拉杆11连接在所述外模台车2的顶部,所述水平拉杆11用于维持管廊左右两侧的所述外模台车2的间隔距离;所述外模台车2包括承载架体35和若干锚定螺杆12,所述外墙模板6连接在所述承载架体35上,所述承载架体35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套管13,所述固定套管13垂直于管廊底板设置,所述固定套管13的内径与所述锚定螺杆12的外径匹配,所述锚定螺杆12穿入所述固定套管13内,且所述锚定螺杆12可在所述固定套管13内滑动,在管廊底板对应所述固定套管13的位置还设有限位孔14,所述限位孔14的直径与所述锚定螺杆12的直径匹配,所述限位孔14用于供所述锚定螺杆12伸入,且所述锚定螺杆12伸入所述限位孔14内后,所述锚定螺杆12的背离管廊底板的端部超出所述固定套管13的顶端。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在所述内墙模板5之间设置所述顶撑杆10能够维持所述内墙模板5之间的间隔宽度;在管廊结构左右两侧的所述外模台车2之间设置所述水平拉杆11,以及在所述承载架体35的底部设置所述锚定螺杆12与所述限位孔14配合,能够维持管廊左右两侧的所述外模台车2的间隔距离,如此在管廊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可有效防止所述内墙模板5和所述外墙模板6出现涨模、位移,从而确保了管廊混凝土的成型质量;进一步,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还能避免在管廊的侧墙结构上留下螺杆洞,确保了管廊结构的一体性,有效降低了管廊后期使用中出现渗漏的风险。
具体地,本新型在实际施工使用中,向所述内模台车1和所述外模台车2上施加拉/推力,使所述内模台车1和所述外模台车2沿所述滑轨部件3移动至待浇筑节段的管廊节段后,先利用所述液压油缸9将所述顶面模板7顶升至管廊的顶面标高,之后将所述顶撑杆10架设在两侧的所述内墙模板5之间,即完成对所述顶面模板7和所述内墙模板5的固定;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内墙模板5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顶撑杆10的端部卡接在所述安装座内即可完成安装;
在对所述外模台车2进行固定时,将冲击钻的钻头从所述限位孔14内穿过,利用冲击钻在管廊的底板上开设所述限位孔14,所述限位孔14开设完成后,将所述锚定螺杆12从所述固定套管13穿入所述限位孔14内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拉杆11与所述外模台车2为一体结构,如此可保持管廊左右两侧的所述外模台车2移动的一致性,且提高了所述外模台车2移动的便利性;
管廊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对所述腔道内的所述内墙模板5和所述顶面模板7进行脱模操作时,先将所述顶撑杆10拆除,之后控制所述液压油缸9收缩,在所述液压油缸9施加下拉力的作用下,所述顶面模板7和所述内墙模板5与管廊混凝土面分离,之后推/拉动所述内模台车1使其移动至下一浇筑节段即可;进行所述外墙模板6脱模操作时,将所述锚定螺杆12拔出后,利用千斤顶竖直顶升所述承载架体35,即可使所述外墙模板6与管廊混凝土面分离,之后推/拉动所述内模台车1使其移动至下一浇筑节段即可。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管廊整体结构分两次浇筑成型。第一浇筑管廊的底板结构以及一部分的管廊侧墙,第二次浇筑管廊顶板以及剩余部分的管廊侧墙。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锚定螺杆12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栓15,所述调节螺栓15与所述锚定螺杆12之间为螺纹连接配合,所述调节螺栓15对应所述固定套管13的两端设置,拧动所述调节螺栓15使其抵接在所述固定套管13的两端,可将所述锚定螺杆12固定。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可提高所述锚定螺杆12连接在所述承载架体35上的稳定性,降低所述锚定螺杆12在施工中从所述限位孔14和所述固定套管13中意外脱出的风险。
实施例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顶面模板7与所述内墙模板5之间设置有腋角模板16,所述腋角模板16与所述顶面模板7以及所述内墙模板5之间形成钝角配合。
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腋角模板16可分散混凝土固化膨胀时,作用在所述顶面模板7与所述内墙模板5夹角区域的挤压力,进而在进行脱模操作时,可使位于管廊阴角区域的所述顶面模板7和所述内墙模板5能够更轻易的与混凝土分离,提高了本发明在施工使用中的实用性;进一步,设置所述腋角模板16还能够加强管廊阴角部位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内墙模板5与所述腋角模板16之间为可转动的连接配合,所述内墙模板5的转动方向朝向所述门架8的一侧;所述内墙模板5与所述顶面模板7之间还设置有液压斜撑17,所述液压斜撑17可随所述内墙模板5的转动伸长或者缩短。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移动所述内模台车1时,可将所述内墙模板5向所述门架8一侧转动,可增大所述内墙模板5混凝土接触面与管廊侧墙之间的间隔宽度,如此,一方面可确保所述内模台车1移动时的顺畅度;另一方面,避免了所述内模台车1移动过程中,所述内墙模板5的混凝土接触面与管廊侧墙之间产生摩擦,导致所述内墙模板5的混凝土接触面磨损,影响管廊的成型质量;进一步,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液压斜撑17,可增强所述腋角模板16与所述内墙模板5和所述顶面模板7交接区域的结构强度,降低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该区域产生变形的风险,从而进一步确保了管廊的成型质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在一侧的所述内墙模板5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18,另一侧所述内墙模板5上设置有卡接槽19,所述顶撑杆1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18上,另一端伸入所述卡接槽19内,所述顶撑杆10对应所述卡接槽19的端部还设置有橡胶摩擦头20,所述顶撑杆10与所述第一固定座18之间为可转动的连接配合,且所述卡接槽19限制所述顶撑杆10仅能在其槽口宽度范围内转动,所述卡接槽19沿所述内墙模板5的竖直方向划分为第一槽区21和第二槽区22,当所述顶撑杆10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区21时,所述橡胶摩擦头20与所述第一槽区21的槽底相抵接;当所述顶撑杆10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二槽区22时,所述橡胶摩擦头20与所述第二槽区22的槽底形成间隔。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利用所述顶撑杆10维持所述内墙模板5之间的间隔宽度时,需要将所述顶撑杆10的端部调整至所述第一槽区21内;当移动所述内模台车1时,需要将所述顶撑杆10的端部调整至所述第二槽区22内;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能够使所述顶撑杆10的安装、拆卸更加便捷,从而提高了本发明在实际使用中的便利性;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在进行所述内墙模板5的脱模操作中,可将所述顶撑杆10的端部调整至所述第二槽区22内,之后转动所述顶撑杆10使其端部撞击所述第二槽区22的侧壁,如此所述内墙模板5在二者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作用下,能够更加彻底地与混凝土面分离,从而再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在实际施工使用中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槽区22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区21的下方。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在利用所述顶撑杆10撞击所述第二槽区22的侧壁时,能够有效叠加所述顶撑杆10自身的重量,如此可提高所述顶撑杆10撞击所述第二槽区22侧壁时产生的冲击力。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顶撑杆10设置为两道,其中一道的所述顶撑杆10靠所述顶面模板7的一侧设置,另一道的所述顶撑杆10靠管廊的底板一侧设置,且用于固定两道所述顶撑杆10的所述第一固定座18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所述内墙模板5上。采用这种结构设置,所述顶撑杆10撞击所述第二槽区22产生的冲击力能够更加均匀的分布在管廊两侧的所述内墙模板5上,且两道所述顶撑杆10能够分别对管廊两侧的所述内墙模板5进行撞击,如此可使所述内墙模板5能够与混凝土面更好的分离,再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在实际施工使用中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内滑轨23包括承载板26和设置在所述承载板26上的内轨道27,所述承载板26固定在管廊的底板上,所述内墙模板5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固定座28,所述第二固定座28上转动连接有斜撑杆29,所述斜撑杆29的长度可调节,所述承载板26上还设置有限位槽30,所述限位槽30用于容纳所述斜撑杆29的端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利用所述斜撑杆29,能够施加压力在所述内墙模板5的底部区域,如此可使所述内墙模板5的底部区域与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的导墙墙体更加贴合,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了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水泥浆液的渗出,再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在实际施工使用中的实用性;再一方面,所述斜撑杆29还能加强对所述内墙模板5的加固效果,降低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所述内墙模板5出现变形、移位的风险,从而再进一步确保了管廊的成型质量。
实施例3: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内墙模板5由多块内模板单元组成,相邻的所述内模板单元采用销钉销片连接为整体,所述内模板单元包括第一内墙板体31和第二内墙板体32,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与所述腋角模板16连接,所述第二内墙板体32与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连接,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和第二内墙板体32的连接部位位于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的顶部区域,所述第二固定座28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墙板体32上,
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的端部设置有滑块33,所述第二内墙板体32的端部设置有滑槽34,所述滑槽34的中轴线垂直于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顶面的中轴线设置,且滑槽34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内墙板体32截面的边线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滑块33卡接在所述滑槽34内,
敲击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使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的底部边缘施加压力在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顶部区域的边缘,在压力作用下可使该区域的凝土破碎,进而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的端部向管廊的侧墙范围内滑动一段距离。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在管廊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的导墙墙体可能存在不平整的问题,进而模板支设过程中会出现所述内墙模板5的混凝土接触面无法与待浇筑的管廊侧墙边线重合的问题,造成管廊腔道成型的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形成误差,进而影响管廊内设备的安装。基于此,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与所述第二内墙板体32之间为可滑动的连接配合,在模板的支设过程中,若出现所述内墙模板5的混凝土接触面位于管廊侧墙边线以外的情况时,先利用所述斜撑杆29将所述第二内墙板体32固定,之后分离需要调整的所述内模板单元,完成后使用锤子敲击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在锤子敲击产生的冲击力的作用下,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顶部区域边缘的混凝土破碎,进而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的端部向管廊的侧墙范围内滑动一段距离,使得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的混凝土接触面能够与待浇筑的管廊侧墙边线重合。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能够确保模板支设完成后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的混凝土接触面始终与待浇筑的管廊侧墙的边线重合,从而进一步确保了管廊的成型质量;进一步,本实施例在调整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的固定位置,使其向管廊的侧墙范围内滑动一段距离的操作中,可使得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顶部区域边缘的混凝土破碎,如此管廊侧墙新旧混凝土面能够结合更加密实,从而降低了该部位出现渗漏的风险;再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向管廊的侧墙范围内滑动一段距离后,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端部的一部分能够抵接在已成型的管廊侧墙混凝土内,提高所述第一内墙板体31的端部与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之间的贴合紧密度,进而在进行浇筑施工中,能够有效减少向所述第二内墙板体32区域渗漏的混凝土浆液的总量,如此效抑制了混凝土浆液渗漏至所述滑槽34内,确保了第一内墙板体31和所述第二内墙板体32可滑动配合的顺畅性,从而再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在实际施工使用中的实用性。
实施例4: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管廊底板及导墙施工:浇筑施工管廊的底板及导墙,形成模板台车的工作平面;
B、安装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在所述步骤A中成型的管廊底板及导墙基础上安装内模台车1和外模台车2,形成管廊侧墙及顶板的浇筑腔;
C、调整内墙模板5的固定位置: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安装完成后,调整内墙模板5的固定位置,使内墙模板5的混凝土接触面与待浇筑的管廊侧墙边线重合;
D、浇筑管廊侧墙及顶板:浇筑管廊侧墙及顶板的混凝土,使得管廊结构封闭成型;
E、模板台车脱模及周转:在所述步骤D中管廊侧墙及顶板到达设计强度后,内模台车1和外模台车2脱模并滑移至下一施工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台车、外模台车、滑轨部件和模板系统,所述内模台车设置在管廊的腔道内,所述外模台车设置在管廊的左右两侧,
所述滑轨部件设置在管廊结构的底板上,且所述滑轨部件对应管廊延伸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轨部件包括内滑轨和外滑轨,所述内滑轨设置在管廊底板对应内模台车的区域,所述外滑轨设置在管廊底板对应外模台车的区域;所述内模台车和所述外模台车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施加推/拉力在所述内模台车和所述外模台车上,可使所述内模台车和所述外模台车沿所述滑轨部件移动;
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内墙模板、外墙模板和顶面模板,所述外墙模板设置在所述外模台车上,所述外墙模板对应管廊侧墙的外表面;所述内墙模板和所述顶面模板设置在所述内模台车上,所述内墙模板和所述顶面模板为一体结构,所述内墙模板对应管廊侧墙的内表面,所述顶面模板对应管廊结构的顶面,所述内墙模板、所述外墙模板以及所述顶面模板相互配合形成管廊结构的浇筑腔;
所述内模台车包括门架和液压油缸,所述行走轮设置在所述门架的底部,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在所述门架的顶部,所述顶面模板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所述液压用于调节所述顶面模板与所述门架顶部的间隔宽度,在所述内墙模板之间还设置有顶撑杆,所述顶撑杆用于维持所述内墙模板之间的间隔宽度;
管廊结构左右两侧的所述外模台车之间设置有水平拉杆,所述水平拉杆连接在所述外模台车的顶部,所述水平拉杆用于维持管廊左右两侧的所述外模台车的间隔距离;所述外模台车包括承载架体和若干锚定螺杆,所述外墙模板连接在所述承载架体上,所述承载架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垂直于管廊底板设置,所述固定套管的内径与所述锚定螺杆的外径匹配,所述锚定螺杆穿入所述固定套管内,且所述锚定螺杆可在所述固定套管内滑动,在管廊底板对应所述固定套管的位置还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直径与所述锚定螺杆的直径匹配,所述限位孔用于供所述锚定螺杆伸入,且所述锚定螺杆伸入所述限位孔内后,所述锚定螺杆的背离管廊底板的端部超出所述固定套管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螺杆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锚定螺杆之间为螺纹连接配合,所述调节螺栓对应所述固定套管的两端设置,拧动所述调节螺栓使其抵接在所述固定套管的两端,可将所述锚定螺杆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模板与所述内墙模板之间设置有腋角模板,所述腋角模板与所述顶面模板以及所述内墙模板之间形成钝角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模板与所述腋角模板之间为可转动的连接配合,所述内墙模板的转动方向朝向所述门架的一侧;所述内墙模板与所述顶面模板之间还设置有液压斜撑,所述液压斜撑可随所述内墙模板的转动伸长或者缩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一侧的所述内墙模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另一侧所述内墙模板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顶撑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另一端伸入所述卡接槽内,所述顶撑杆对应所述卡接槽的端部还设置有橡胶摩擦头,所述顶撑杆与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为可转动的连接配合,且所述卡接槽限制所述顶撑杆仅能在其槽口宽度范围内转动,所述卡接槽沿所述内墙模板的竖直方向划分为第一槽区和第二槽区,当所述顶撑杆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区时,所述橡胶摩擦头与所述第一槽区的槽底相抵接;当所述顶撑杆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二槽区时,所述橡胶摩擦头与所述第二槽区的槽底形成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区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区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杆设置为两道,其中一道的所述顶撑杆靠所述顶面模板的一侧设置,另一道的所述顶撑杆靠管廊的底板一侧设置,且用于固定两道所述顶撑杆的所述第一固定座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所述内墙模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轨包括承载板和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的内轨道,所述承载板固定在管廊的底板上,所述内墙模板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长度可调节,所述承载板上还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容纳所述斜撑杆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模板由多块内模板单元组成,相邻的所述内模板单元采用销钉销片连接为整体,所述内模板单元包括第一内墙板体和第二内墙板体,所述第一内墙板体与所述腋角模板连接,所述第二内墙板体与所述第一内墙板体连接,所述第一内墙板体和第二内墙板体的连接部位位于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的顶部区域,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墙板体上,
所述第一内墙板体的端部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二内墙板体的端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中轴线垂直于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顶面的中轴线设置,且滑槽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内墙板体截面的边线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滑块卡接在所述滑槽内,
敲击所述第一内墙板体,使所述第一内墙板体的底部边缘施加压力在随管廊底板一体成型导墙墙体顶部区域的边缘,在压力作用下可使该区域的混凝土破碎,进而所述第一内墙板体的端部向管廊的侧墙范围内滑动一段距离。
10.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A、管廊底板及导墙施工:浇筑施工管廊的底板及导墙,形成模板台车的工作平面;
B、安装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在所述步骤A中成型的管廊底板及导墙基础上安装内模台车和外模台车,形成管廊侧墙及顶板的浇筑腔;
C、调整内墙模板的固定位置: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安装完成后,调整内墙模板的固定位置,使内墙模板的混凝土接触面与待浇筑的管廊侧墙边线重合;
D、浇筑管廊侧墙及顶板:浇筑管廊侧墙及顶板的混凝土,使得管廊结构封闭成型;
E、模板台车脱模及周转:在所述步骤D中管廊侧墙及顶板到达设计强度后,内模台车和外模台车脱模并滑移至下一施工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510073325.0A CN119531412B (zh) | 2025-01-17 | 2025-01-17 |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与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510073325.0A CN119531412B (zh) | 2025-01-17 | 2025-01-17 |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与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531412A true CN119531412A (zh) | 2025-02-28 |
CN119531412B CN119531412B (zh) | 2025-04-18 |
Family
ID=94703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510073325.0A Active CN119531412B (zh) | 2025-01-17 | 2025-01-17 |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与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9531412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40122103A (ko) * | 2013-04-09 | 2014-10-17 | 장영미 | 부분 프리캐스팅 구조의 현장 타설 암거 구조물을 성형하기 위한 현장 조립 성형 장치 |
KR101814726B1 (ko) * | 2017-08-03 | 2018-01-30 | 최해순 | 전력구 구조물용 사이즈 변화타입 이동형 강재 거푸집 |
CN110512535A (zh) * | 2019-08-12 | 2019-11-29 |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无拉杆式涵洞台车施工装置 |
CN111622264A (zh) * | 2020-06-09 | 2020-09-04 | 江西志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管廊自动控制爬模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CN214062358U (zh) * | 2020-11-27 | 2021-08-27 | 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第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建筑模板拆除的拆卸装置 |
CN115305952A (zh) * | 2022-08-01 | 2022-11-08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综合管廊施工自行式钢模板台车 |
CN119162936A (zh) * | 2024-11-02 | 2024-12-20 |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整体式箱涵电动移模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
-
2025
- 2025-01-17 CN CN202510073325.0A patent/CN1195314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40122103A (ko) * | 2013-04-09 | 2014-10-17 | 장영미 | 부분 프리캐스팅 구조의 현장 타설 암거 구조물을 성형하기 위한 현장 조립 성형 장치 |
KR101814726B1 (ko) * | 2017-08-03 | 2018-01-30 | 최해순 | 전력구 구조물용 사이즈 변화타입 이동형 강재 거푸집 |
CN110512535A (zh) * | 2019-08-12 | 2019-11-29 |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无拉杆式涵洞台车施工装置 |
CN111622264A (zh) * | 2020-06-09 | 2020-09-04 | 江西志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管廊自动控制爬模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CN214062358U (zh) * | 2020-11-27 | 2021-08-27 | 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第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建筑模板拆除的拆卸装置 |
CN115305952A (zh) * | 2022-08-01 | 2022-11-08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综合管廊施工自行式钢模板台车 |
CN119162936A (zh) * | 2024-11-02 | 2024-12-20 |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整体式箱涵电动移模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531412B (zh) | 2025-04-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67050B (zh) | 一种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 |
CN104564104B (zh) | 一种用于隧道衬砌的台车系统 | |
CN105908777A (zh) | 一种综合管廊滑动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7419746B (zh) | 一种移动模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273695B (zh) |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模板台车及其阶段式合模浇注方法 | |
WO2020244268A1 (zh) | 适用于快速施工的变截面管廊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468748B (zh) | 一种涵洞台车 | |
CN111809660A (zh) | 综合管廊矩形台车及施工方法 | |
CN112681162A (zh) | 可移动拼装式轻型模架现浇箱涵施工方法 | |
WO2024139250A1 (zh) | 一种混凝土结构暗涵内外模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9531412B (zh) |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支架滑移组件与施工方法 | |
CN110761198B (zh) | 一种装配式节段箱梁的定位及安装装置 | |
CN108951699B (zh) | 一种综合管廊的节段式移动内模及支架 | |
JP3238253U (ja) | 軌道交通工事柱式検査ピット鉄筋コンクリート軌道柱施工型枠 | |
CN208363650U (zh) | 预制构件的安装支架、含该支架的预制墙体 | |
CN116357081A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铝合金模板施工工艺 | |
CN116290085A (zh) | 挡土墙钢模板拼装加固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391074B (zh) | 沉管隧道中腔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 |
WO2010032117A2 (en) | Method to produce and install a reinforcement for constructions, in particula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 tunnels or such like, and reinforcement thus obtainable | |
CN116460957A (zh) | 一种箱梁预制构件生产施工模具 | |
CN115749293A (zh) | 一种大截面超高转换梁钢筋绑扎定位施工方法 | |
CN205422720U (zh) | 立井井壁现浇混凝土接茬及其支模装置 | |
CN204402500U (zh) | 一种用于隧道衬砌的台车系统 | |
CN219638842U (zh) | 一种用于超大断面明挖隧道主体结构的内外模台车组合 | |
CN209539371U (zh) | 隧道拱圈与电缆沟侧墙一体化二衬钢模台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