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919937A - 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及储能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及储能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919937A CN118919937A CN202411413047.0A CN202411413047A CN118919937A CN 118919937 A CN118919937 A CN 118919937A CN 202411413047 A CN202411413047 A CN 202411413047A CN 118919937 A CN118919937 A CN 1189199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energy storage
- mounting
- distributed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RNFJDJUURJAICM-UHFFFAOYSA-N 2,2,4,4,6,6-hexaphenoxy-1,3,5-triaza-2$l^{5},4$l^{5},6$l^{5}-triphosphacyclohexa-1,3,5-triene Chemical compound N=1P(OC=2C=CC=CC=2)(OC=2C=CC=CC=2)=NP(OC=2C=CC=CC=2)(OC=2C=CC=CC=2)=NP=1(OC=1C=CC=CC=1)OC1=CC=CC=C1 RNFJDJUURJAIC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063 flame retard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及储能电池,涉及到电池单元技术领域,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两侧均设置有滤板,所述安装箱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呈间距分布的电池单元,且电池单元的底部设置有根据电池单元内部温度调控进风量对电池单元进行降温的通气机构,若干个所述电池单元的上端共同设置与配合通气机构对电池单元进行散热的温控机构。本发明设置的温控机构可以根据电池单元的温度变化调节空气流通,保证散热效率,当电池单元温度过高时,能够调节空气流通量,迅速降低温度,避免过热导致的性能下降或安全问题,温控机构与通气机构的联动机制可以动态调整散热,确保电池单元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得到有效的冷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单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及储能电池。
背景技术
储能电池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储存电能的设备,通常由多个电池组合形成电池组,它能够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物理能或动力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再将这些能量转换回电能释放出来。
例如公开号为CN218005068U,名称为一种空间可调式储能电池柜,涉及储能电池设备领域,包括设备主体和调节挡板,设备主体,其包括柜身和支撑台,调节挡板的外部安装有柜身,柜身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台,调节挡板,其包括绝缘板架和散热板,柜身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绝缘板架,绝缘板架的侧端还安装有散热板,通过限位滑杆和定位孔结构,可以将多组调节挡板限位连接在储能仓的内部,还可以提升调节挡板在储能仓内部位移调节的灵活性,能够根据电池箱的尺寸对两组调节挡板间距做出相对应的调整,通过定位板和固定组件结构,可以实现对调节挡板进行固定,能够避免调节挡板出现位移等情况,从而可以提升柜身对电池箱安装和布局的稳定性。
例如公开号为CN118231926A,名称为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及储能电池,属于储能电池组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架,还包括:升降架,纵向滑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其中,所述升降架与固定架之间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用于驱动升降架上下升降,所述升降架上固定连接有托板;两个对称设置的防护罩,通过开合部安装在所述托板上,其中,两个相互闭合的所述防护罩与托板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安装腔,当所述升降架向下移动至固定架的底部时,所述开合部驱动两个防护罩相互远离;该发明便于维护人员对电池组的维护工作,并且还能调节电池组的工作高度,以便于电池组的接线工作,进而使电池组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在电池单元工作时,温度变化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上述发明无法根据电池单元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空气流通量和空气流通路径来确保散热效率,而且电池单元在使用时温度过高不能够迅速带走热量,容易导致电池局部过热的情况发生,并且电池单元局部过热会增加电池单元内部热量的滞留时间,增加热积累从而引发安全隐患。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及储能电池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及储能电池,可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两侧均设置有滤板,所述安装箱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呈间距分布的电池单元,且电池单元的底部设置有根据电池单元内部温度调控进风量对电池单元进行降温的通气机构,若干个所述电池单元的上端共同设置与配合通气机构对电池单元进行散热的温控机构;
所述通气机构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口,若干个所述通气口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用于调控进风量的挡板,且挡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安装壳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
其中,所述安装壳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通风口,所述安装壳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导风片,所述安装壳的一端设置有堵风板,若干个所述导风片均呈锥板形状。
其中,所述电池单元包括隔温罩,所述隔温罩的一侧设置有矩形管壳,所述矩形管壳与通风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隔温罩的上端设置有顶边框,所述顶边框的内部设置有阻燃网。
其中,所述隔温罩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通气管,若干个所述通气管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圆孔,若干个所述通气管之间均设置有网格片,且网格片位于每两个圆孔之间,所述通气管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锥环。
其中,所述隔温罩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导气孔,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导孔,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滑槽块,每两个所述滑槽块内部均滑动安装有滑片,每两个所述滑片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双金属板。
其中,所述底座放置在安装壳的上端,若干个所述导气孔与通气口的位置均一一对应,若干个所述导孔的位置与通气管的位置均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温控机构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滑动安装在支撑杆的外表面,所述安装框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分别套设在支撑杆外表面的弹簧,所述安装框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导气管,且导气管位于矩形管壳的内部。
其中,所述安装框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卡槽,且卡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矩形槽,若干个所述矩形槽的内部均设置有两个安装方向相反的第一双金属板。
其中,所述安装板位于阻燃网的正上方。
一种储能电池,所述电池单元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矩形阵列分布在隔温罩的内部,所述通气管位于每四个电池之间。
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设置的温控机构可以根据电池单元的温度变化调节空气流通,保证散热效率,当电池单元温度过高时,能够调节空气流通量,迅速降低温度,避免过热导致的性能下降或安全问题,温控机构与通气机构的联动机制可以动态调整散热,确保电池单元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得到有效的冷却。
2、本发明通过导孔和导气孔进入的不同路径,特别是通过导气孔进入的空气直接吹拂电池表面,可以迅速吸收热量,通气管内的空气流速更高,有助于快速带走热量加速散热过程,锥环的形状设计使得通过通气管的空气流速加快,可以动态调节不同路径中的气流速度,以适应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散热需求;通过导气孔吹拂电池表面的空气部分会被吸引进入通气管内部,这不仅增加了空气的循环,还提高了冷却效果,因为这部分空气已经吸收了一部分热量,通过通气管快速排出,有助于进一步降温可以有效防止电池局部过热的情况发生。
3、本发明中当热空气通过通气管排出吹到第一双金属板上时,第一双金属板会根据温度变化发生形变,从而改变气流路径增强散热效率,能够迅速将电池单元产生的热量排出,确保电池单元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第一双金属板的形变还能够带动安装板和安装框的移动,从而使安装框抬高,能够根据实际温度变化灵活调整,安装框的抬高能够帮助热空气更快速地排出,减少热空气在电池单元内部的滞留时间,从而减少热积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减少因过热引发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及储能电池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及储能电池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池单元和通气机构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通气机构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通气机构的立体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6为安装壳和导风片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挡板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温控机构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安装框和卡槽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安装板和第一双金属板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安装板和第一双金属板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电池单元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隔温罩和矩形管壳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电池单元的立体连接结构爆炸图;
图15为电池单元的局部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网格片和通气管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7为通气管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8为第二双金属板和底座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底座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导孔和滑槽块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箱;2、滤板;3、温控机构;31、安装框;32、弹簧;33、导气管;34、安装板;35、第一双金属板;36、卡槽;37、矩形槽;4、电池单元;41、矩形管壳;42、隔温罩;43、顶边框;44、阻燃网;45、底座;46、电池;47、网格片;48、通气管;49、圆孔;411、锥环;412、滑槽块;413、第二双金属板;414、导气孔;415、导孔;416、滑片;5、通气机构;51、安装壳;52、支撑杆;53、通风口;54、通气口;55、挡板;56、导风片;57、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参考图1至图20所示的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及储能电池,包括安装箱1,安装箱1的两侧均设置有滤板2,安装箱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呈间距分布的电池单元4,且电池单元4的底部设置有根据电池单元4内部温度调控进风量对电池单元4进行降温的通气机构5,若干个电池单元4的上端共同设置与配合通气机构5对电池单元4进行散热的温控机构3;
值得说明的是,使用时将安装箱1摆放在风冷架上,而滤板2则能够过滤进入到通气机构5内部的空气,确保不会有绒棉堆积在通气机构5内,进入到通气机构5内部的空气将排入到电池单元4的内部,空气进入到电池单元4的内部后带走电池单元4使用时所产生的热量后通过温控机构3排出;
当电池单元4内部温度过高时,温度过高的电池单元4则会推动正下方通气机构5来改变通气机构5的空气流通通道,使得大量的空气灌入到高温的电池单元4内部,电池单元4产生的高温使得温控机构3舒展开来配合通气机构5来加速空气的流通。
其中,温控机构3根据电池单元4的温度变化调节空气流通,保证散热效率,当电池单元4温度过高时,能够调节空气流通量,迅速降低温度,避免过热导致的性能下降或安全问题,温控机构3与通气机构5的联动机制可以动态调整散热,确保电池单元4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得到有效的冷却。
其中,在电池单元4工作时,温度变化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本发明通过温控机构3和通气机构5能够根据电池单元4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空气流通量,确保散热效率,当电池单元温度过高时能够自动调节空气流通路径,迅速降低温度,避免过热导致的性能下降或安全问题。
实施例二、根据实施例一所提出的电池单元4和通气机构5,本实施例提供了电池单元4和通气机构5的进一步技术方案。
电池单元4包括隔温罩42,隔温罩42的一侧设置有矩形管壳41,矩形管壳41与通风口53的位置相对应,隔温罩42的上端设置有顶边框43,顶边框43的内部设置有阻燃网44。
通气机构5包括安装壳51,安装壳51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口54,若干个通气口54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用于调控进风量的挡板55,且挡板55的两侧均设置有扭力弹簧57,安装壳51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52。
隔温罩4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45,底座45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导气孔414,底座45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导孔415,底座45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滑槽块412,每两个滑槽块412内部均滑动安装有滑片416,每两个滑片416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双金属板413。
值得说明的是,电池46在充电或者放电使用时,当电池46的温度过高时,电池46产生的高温传递到第二双金属板413上,而第二双金属板413则是属于现有技术根据金属材料及其热膨胀系数,双金属片是由两种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金属粘结在一起制成的,当温度变化时,这两种金属会以不同的速率膨胀或收缩,导致双金属片弯曲,第二双金属板413弯曲则带动两端的滑片416在滑槽块412的内部滑动,而弯曲的第二双金属板413则推动挡板55转动,而挡板55转动则带动扭力弹簧57形变。
安装壳51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通风口53,安装壳5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导风片56,若干个导风片56均呈锥板形状。
其中,安装壳51的一端设置有堵风板,进入到安装壳51内部的空气都将通过电池单元4的内部排出,空气进入到安装壳51的内部后,空气经过导风片56后然后通过通风口53排出,通过通风口53排出的空气将进入到矩形管壳41的内部,而电池46所散发的热量传递到隔温罩42上,然后通过隔温罩42传递到矩形管壳41上,所以当空气通过矩形管壳41排出后能够对电池46进行降温;
而当上述的挡板55转动时则转动进入到安装壳51的内部,而挡板55则转动位于每两个导风片56之间的间隙处,而且第二双金属板413形变推动挡板55转动的角度最大为二十五度,当挡板55转动后进入到安装壳51内部的空气则受到挡板55的引导通过通气口54进入到导气孔414和导孔415内,因设置的滑槽块412是放置在安装壳51的上端,滑槽块412本身具有厚度与安装壳51之间设有空气的流通空间,所以空气能够进入到导孔415和导气孔414内,而设置的导风片56则是防止进入到安装壳51内部的空气受到安装壳51一端密封的阻力后回流,能够让空气快速通过通气口54和通风口53。
其中,第二双金属板413能够根据电池46的温度变化自动弯曲,当电池温度升高时,第二双金属板413弯曲时会推动挡板55转动,改变气流路径,使得更多的空气流经电池46,从而带走多余的热量。
挡板55的最大转动角度为25度,可以根据电池46温度的变化动态调整进入电池单元4的气流量提高散热效率,导风片56的设计可以防止空气在安装壳51内部回流,保证空气能够顺畅地通过通风口53排出,避免气流滞留。
通过隔温罩42和矩形管壳41的双重隔热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环境对电池单元4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电池单元4内部热量向外部环境的传导。
隔温罩4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通气管48,若干个通气管48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圆孔49,若干个通气管48之间均设置有网格片47,且网格片47位于每两个圆孔49之间,通气管48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锥环411。
底座45放置在安装壳51的上端,若干个导气孔414与通气口54的位置均一一对应,若干个导孔415的位置与通气管48的位置均一一对应。
其中,空气通过导孔415后将进入到通气管48的内部,而进入到导气孔414内部的空气则会吹入到隔温罩42的内部直接与电池46的表面接触,而进入到通气管48的内部的空气将通过锥环411,因通气管48设置呈圆管形状当空气通过锥环411时则会因锥环411的锥环形状加速空气的流通,所以进入到通气管48内部的空气流速与通过导气孔414吹在电池46表面的空气流速有所不同,使得部分通过导气孔414后吹在电池46表面的空气将通过圆孔49进入到通气管48的内部,而吸附电池46表面热量后的空气通过通气管48快速排出也能够快速对电池46进行降温,最后通过通气管48排出空气通过阻燃网44则会吹在温控机构3上。
其中,通过导孔415和导气孔414进入的不同路径,特别是通过导气孔414进入的空气直接吹拂电池46表面,可以迅速吸收热量,通气管48内的空气流速更高,有助于快速带走热量加速散热过程。
锥环411的形状设计使得通过通气管48的空气流速加快,可以动态调节不同路径中的气流速度,以适应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散热需求。
通过导气孔414吹拂电池表面的空气部分会被吸引进入通气管48内部,这不仅增加了空气的循环,还提高了冷却效果,因为这部分空气已经吸收了一部分热量,通过通气管48快速排出,有助于进一步降温可以有效防止电池46局部过热的情况发生。
而且为了适应不同的温度条件,本发明通过设计导孔415和导气孔414的不同路径,使得空气能够以不同的速度流经电池46表面,特别是通过导气孔414进入的空气直接吹拂电池46表面,能够迅速吸收热量。此外,通气管48内的空气流速更高,通过锥环411的形状设计进一步加快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动态调节气流速度,适应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散热需求。
本发明通过优化空气流动路径,部分通过导气孔吹拂电池46表面的空气会被吸引进入通气管48内部,增加了空气的循环,提高了冷却效果,这种设计不仅能够迅速带走热量,还能够有效防止电池46局部过热的情况发生,确保电池单元4的均匀冷却。
实施例三、根据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温控机构3,本实施例提供了温控机构3的进一步技术方案。
温控机构3包括安装框31,安装框31滑动安装在支撑杆52的外表面,安装框3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分别套设在支撑杆52外表面的弹簧32,安装框31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导气管33,且导气管33位于矩形管壳41的内部。
安装框31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卡槽36,且卡槽36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板34,安装板34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矩形槽37,若干个矩形槽37的内部均设置有两个安装方向相反的第一双金属板35,安装板34位于阻燃网44的正上方。
值得说明的是,热空气通过上述通气管48排出后,热空气将吹在第一双金属板35上,而设置的两个第一双金属板35之间设置有空隙使得部分空气能够通过,而热空气吹在第一双金属板35的表面使得第一双金属板35产生形变,而第一双金属板35产生形变后呈图11所示的形状,当第一双金属板35展开后通过通气管48排出的热空气则能够快速通过矩形槽37排出;
而当第一双金属板35产生形变后则能够推动安装板34带动安装框31产生移动,使得安装框31的位置抬高,而安装框31在支撑杆52表面滑动时将挤压弹簧32收缩,而设置的导气管33插入到矩形管壳41的内部引导矩形管壳41的排风,而导气管33不与矩形管壳41的内壁贴合不会阻碍安装框31的抬升移动。
其中,当热空气通过通气管48排出吹到第一双金属板35上时,第一双金属板35会根据温度变化发生形变,从而改变气流路径增强散热效率,能够迅速将电池单元4产生的热量排出,确保电池单元4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第一双金属板35的形变还能够带动安装板34和安装框31的移动,从而使安装框31抬高,能够根据实际温度变化灵活调整,安装框31的抬高能够帮助热空气更快速地排出,减少热空气在电池单元4内部的滞留时间,从而减少热积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减少因过热引发的安全隐患。
当热空气通过通气管48排出后吹到第一双金属板35上,第一双金属板35根据温度变化发生形变,改变气流路径,增强散热效率,第一双金属板35的形变还能带动安装板34和安装框31的移动,使安装框31抬高,进一步帮助热空气快速排出,减少热空气在电池单元4内部的滞留时间,减少热积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并减少过热引发的安全隐患。
一种储能电池,电池单元4还包括电池46,电池46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矩形阵列分布在隔温罩42的内部,通气管48位于每四个电池46之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包括安装箱(1),所述安装箱(1)的两侧均设置有滤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呈间距分布的电池单元(4),且电池单元(4)的底部设置有根据电池单元(4)内部温度调控进风量对电池单元(4)进行降温的通气机构(5),若干个所述电池单元(4)的上端共同设置与配合通气机构(5)对电池单元(4)进行散热的温控机构(3);
所述通气机构(5)包括安装壳(51),所述安装壳(51)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口(54),若干个所述通气口(54)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用于调控进风量的挡板(55),且挡板(55)的两侧均设置有扭力弹簧(57),所述安装壳(51)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51)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通风口(53),所述安装壳(5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导风片(56),所述安装壳(51)的一端设置有堵风板,若干个所述导风片(56)均呈锥板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4)包括隔温罩(42),所述隔温罩(42)的一侧设置有矩形管壳(41),所述矩形管壳(41)与通风口(5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隔温罩(42)的上端设置有顶边框(43),所述顶边框(43)的内部设置有阻燃网(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罩(4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通气管(48),若干个所述通气管(48)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圆孔(49),若干个所述通气管(48)之间均设置有网格片(47),且网格片(47)位于每两个圆孔(49)之间,所述通气管(48)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锥环(4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罩(4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45),所述底座(45)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导气孔(414),所述底座(45)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导孔(415),所述底座(45)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滑槽块(412),每两个所述滑槽块(412)内部均滑动安装有滑片(416),每两个所述滑片(416)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双金属板(4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5)放置在安装壳(51)的上端,若干个所述导气孔(414)与通气口(54)的位置均一一对应,若干个所述导孔(415)的位置与通气管(48)的位置均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机构(3)包括安装框(31),所述安装框(31)滑动安装在支撑杆(52)的外表面,所述安装框(3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分别套设在支撑杆(52)外表面的弹簧(32),所述安装框(31)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导气管(33),且导气管(33)位于矩形管壳(41)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31)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卡槽(36),且卡槽(36)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板(34),所述安装板(34)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矩形槽(37),若干个所述矩形槽(37)的内部均设置有两个安装方向相反的第一双金属板(3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4)位于阻燃网(44)的正上方。
10.一种储能电池,包括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4)还包括电池(46),所述电池(46)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矩形阵列分布在隔温罩(42)的内部,所述通气管(48)位于每四个电池(46)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413047.0A CN118919937B (zh) | 2024-10-11 | 2024-10-11 | 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及储能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413047.0A CN118919937B (zh) | 2024-10-11 | 2024-10-11 | 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及储能电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919937A true CN118919937A (zh) | 2024-11-08 |
CN118919937B CN118919937B (zh) | 2025-01-17 |
Family
ID=93298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413047.0A Active CN118919937B (zh) | 2024-10-11 | 2024-10-11 | 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及储能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919937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883059U (zh) * | 2014-04-25 | 2014-10-15 |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 一种适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箱 |
CN216671816U (zh) * | 2021-12-31 | 2022-06-03 | 安徽汉星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电芯防护的储能集成箱 |
CN116526001A (zh) * | 2023-04-12 | 2023-08-01 | 深圳市广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储能柜 |
CN116706391A (zh) * | 2023-07-17 | 2023-09-05 | 深圳昆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字化能量块储能装置 |
CN117059954A (zh) * | 2023-09-04 | 2023-11-14 | 中海巢(河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贯穿式集装箱储能电池包 |
-
2024
- 2024-10-11 CN CN202411413047.0A patent/CN1189199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883059U (zh) * | 2014-04-25 | 2014-10-15 |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 一种适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箱 |
CN216671816U (zh) * | 2021-12-31 | 2022-06-03 | 安徽汉星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电芯防护的储能集成箱 |
CN116526001A (zh) * | 2023-04-12 | 2023-08-01 | 深圳市广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储能柜 |
CN116706391A (zh) * | 2023-07-17 | 2023-09-05 | 深圳昆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字化能量块储能装置 |
CN117059954A (zh) * | 2023-09-04 | 2023-11-14 | 中海巢(河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贯穿式集装箱储能电池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919937B (zh) | 2025-0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38124B2 (en) | Evaporative cooling system for a data-communications cabinet | |
CN211480140U (zh) | 集装箱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 |
US5688169A (en) | Electrical equipment cabinet cooling | |
CN114614140A (zh) | 储能集装箱 | |
CN118919937A (zh) | 一种储能电池可调安装架及储能电池 | |
CN209071447U (zh) | 用于电池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 | |
CN118539045A (zh) | 一种自主控温的光伏储能设备 | |
CN113540613A (zh) | 基于极耳散热的软包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 |
CN118232183A (zh) | 一种储能设备 | |
CN115664165B (zh) |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 |
CN216750144U (zh) | 一种模块化储能柜 | |
CN116315340A (zh) | 一种具有双循环散热系统的电化学储能集成箱 | |
JP5668347B2 (ja) | 屋外装置の吸熱構造 | |
CN114865496A (zh) | 一种兆瓦级户外pcs柜 | |
CN218920819U (zh) | 一种散热机构及物联网终端外壳 | |
CN209071448U (zh) | 用于电池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 | |
CN221365858U (zh) | 电晕机 | |
CN119403100B (zh) | 充电模块 | |
CN221042674U (zh) | 逆变器和储能一体机 | |
CN220366541U (zh) | 一种空调机组散热装置及带温度控制的空调机组 | |
CN117254566B (zh) | 一种具有对电池散热功能的电池充电装置 | |
CN220323715U (zh) | 一种设备箱体 | |
CN219536709U (zh) | 电能转换器前箱体结构、电能转换器箱体以及电能转换器 | |
CN216650321U (zh) | 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 | |
CN221747320U (zh) | 一种风冷散热的电池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