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712015B - 高压直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高压直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712015B
CN118712015B CN202411203951.9A CN202411203951A CN118712015B CN 118712015 B CN118712015 B CN 118712015B CN 202411203951 A CN202411203951 A CN 202411203951A CN 118712015 B CN118712015 B CN 118712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teel
auxiliary contact
push rod
armature
fix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2039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712015A (zh
Inventor
常文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NFANG AUTOMOBIL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NFANG AUTOMOBIL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NFANG AUTOMOBIL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NFANG AUTOMOBIL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2039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7120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8712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712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712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712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1Details concerning assembly of relays
    • H01H50/045Details particular to conta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1Auxiliary contact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该高压直流接触器包括:包括磁钢固定架、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端、两个主触点、陶瓷罩、两个磁钢、两个磁钢架、推杆总成、辅助簧片、衔铁总成和轭铁板和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片;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片与磁钢固定架注塑一体成型;磁钢固定架的材质为塑料;每一辅助触点引出片具有一个连接部,每一辅助触点引出片通过连接部与一个辅助触点引出端电连接。此种方式,相较于通过导线与辅助触点引出端焊接的方式,消除了原有导线引出易压伤、难安装的弊端,提高了辅助触点功能对外部的电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实现了高压直流接触器小型化、紧凑化、去线束化的要求。

Description

高压直流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在接触器技术领域中,高压直流接触器是一种用于控制直流高压电路的接触器,广泛应用于能量储充、汽车、工程车辆等领域。
相关技术中,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端固定在陶瓷罩的顶部,并通过导线与辅助触点引出端焊接的方式来实现辅助触点功能对外部的电连接。
然而,导线在直流高压接触器的外壳内难以固定,在装配过程中易产生压伤,使得辅助触点功能对外部的电连接的可靠性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辅助触点功能对外部的电连接的可靠性低的问题。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包括:包括磁钢固定架、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端、两个主触点、陶瓷罩、两个磁钢、两个磁钢架、推杆总成、辅助簧片、衔铁总成和轭铁板和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片;所述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片与所述磁钢固定架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磁钢固定架的材质为塑料;每一辅助触点引出片具有一个连接部,每一辅助触点引出片通过连接部与一个辅助触点引出端电连接。
将辅助触点引出片与磁钢固定架注塑一体,以及辅助触点引出片与辅助触点引出端点连接的方式,相较于通过导线与辅助触点引出端焊接的方式,消除了原有导线引出易压伤、难安装的弊端,提高了辅助触点功能对外部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实现了高压直流接触器小型化、紧凑化、去线束化的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辅助触点引出端电连接的方式为焊接。
焊接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辅助触点功能对外部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高压直流接触器还包括:两个过渡环;所述磁钢固定架配置在所述陶瓷罩上;所述陶瓷罩的顶部具有四方对称的四个金属凸台,所述四个金属凸台中长度方向的两个金属凸台一用于连接所述两个主触点,宽度方向的两个金属凸二台用于钎焊两个过渡环;所述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端分别钎焊在所述两个过渡环上。
利用过渡环的两侧分别与辅助触点引出端、陶瓷罩顶部宽度方向的金属凸台钎焊的方式,保证了钎焊的气密可靠性,使得高压直流接触器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钢固定架底部宽度方向的两侧皆具有放置台;每一放置台上设置一个磁钢与一个磁钢架。
通过配置磁钢固定架底部宽度方向的两侧皆具有放置台,且将磁钢架与磁钢在放置在磁钢固定架两侧的放置台上的方式,相较于直接将磁钢架与磁钢配置在轭铁板上,避免了磁钢搭载在轭铁板上导致的磁路连通,从而避免了磁场强度向轭铁板处损失,提升了触点中心的磁场强度。
另外,将磁钢设置在放置台上,还可以保证两个磁钢的中心线更加可靠地对应触点中心位置,进一步保证触点中心的磁场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钢固定架顶部中与每一主触点配合的区域的周围设有第一避空部位;两个第一避空部位皆位于所述磁钢固定架的顶部中与主触点配合的两个区域之间。
通过在磁钢固定架的顶部中与主触点配合的两个区域之间设置两个第一避空部位的方式,有利于向该两个第一避空部位中点入绝缘粘合胶(例如,环氧胶),从而保证两个主触点之间、主触点与辅助触点引出端之间耐压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钢固定架顶部宽度方向的两侧皆具有第二避空部位。
通过在磁钢固定架顶部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第二避空部位的方式,可以使得通过该第二避空部位从上方向磁钢与磁钢架之间点入绝缘粘合胶,从而有利于绝缘粘合胶更好地渗入陶瓷罩、磁钢、磁钢架三者之间,进入更好地将磁钢固定,避免磁钢活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杆总成包括:推杆、弹簧座和塑料件;所述推杆、所述弹簧座和所述塑料件注塑一体成型;所述弹簧座包括推杆通孔;所述推杆顶部穿过所述推杆通孔、且通过所述塑料件与所述弹簧座绝缘隔离;所述塑料件具有容置槽;所述辅助簧片安装在所述容置槽中。
将推杆、所述弹簧座和所述塑料件注塑一体成型,以及在塑料件中设置容置槽,并将辅助簧片安装在所述容置槽中的方式,可以使得推杆总成与辅助簧片的结构更加简单、易制造,且使得整个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安装更加简单、易操作,降低高压直流接触器对组装工人的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衔铁总成包括:固定板、上衔铁塑料架、两个支座、上衔铁、U型支架、动触片、下衔铁、触点弹簧;所述两个支座均连接在所述轭铁板上;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上衔铁塑料架注塑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上衔铁固定连接;所述上衔铁塑料架分别与所述两个支座固定连接;所述触点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下衔铁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推杆总成上;所述动触片位于所述下衔铁与所述U型支架的顶部之间;所述U型支架两侧的底部与所述推杆总成连接。
在有短路电流通过动触片时,电流产生的磁场会将上、下衔铁磁化,下衔铁会受到上衔铁的吸引力,该吸引力与触点弹簧带来的压力合并对抗短路电流所产生的触头斥力,从而避免触头被弹开而导致的剧烈起弧、产品失效、爆炸等风险。而通过配置衔铁总成中,上、下衔铁分离、且上衔铁固定的方式,可以使上衔铁独立于推动总成部分,因此上衔铁虽然受到下衔铁所产生的向下吸力,但不会对推动总成造成影响,从而保证了动铁芯与轭铁板吸合的可靠性。
传统斥力磁回路结构中上衔铁与下衔铁组装在动触片组件中,上、下衔铁间的间隙为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分断超程(也等于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超行程),而随着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发展,对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超行程值要求大(以便提升触点间压力),而对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分断行程要求越小(以便提高上、下衔铁间吸力),传统抗斥力磁回路结构无法满足该互相矛盾要求。
而通过配置衔铁总成中,上、下衔铁分离、且上衔铁固定的方式,可以使上衔铁独立于推动总成部分,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衔铁总成不具有传统斥力磁回路结构中因超行程较大所带来的上、下衔铁吸力不足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衔铁塑料架与支座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过盈配合。
固定板与上衔铁塑料架注塑一体成型、支座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装入上衔铁塑料架的方式,保证了上衔铁与轭铁板之间的绝缘与隔离。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杆总成包括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两侧具有突出部;所述U型支架两侧的底部分别具有一个铆接通孔;两个所述铆接通孔分别与两个所述突出部铆接。
通过在弹簧座的两侧配置突出部以及在U型支架两侧的底部分别配置铆接通孔的方式,使得衔铁总成的组装更加方便、快捷。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高压直流接触器的爆炸图;
图2示出图1中A区域放大后的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高压直流接触器的总装示意图;
图4示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磁钢固定架的示意图;
图5示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辅助触点引出片的示意图;
图6示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高压直流接触器中陶瓷罩顶部示意图;
图7示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高压直流接触器内部总装的示意图;
图8示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推杆总成与辅助簧片组装的示意图;
图9示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推杆总成与辅助簧片分离的示意图;
图10示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高压直流接触器触点闭合状态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申请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可以包括:磁钢固定架1、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端2、两个主触点3、陶瓷罩4、两个磁钢5、两个磁钢架6、推杆总成7、辅助簧片8、衔铁总成9、轭铁板10和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片11。
其中,如图4所示,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片11与磁钢固定架1注塑一体成型,磁钢固定架1的材质为塑料。
每一辅助触点引出片11具有一个连接部1101,每一辅助触点引出片11通过连接部1101与一个辅助触点引出端2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片11与磁钢固定架1注塑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是将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片11放入铸造磁钢固定架1模具中,然后注入磁钢固定架1对应的塑料,从而将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片11注塑在磁钢固定架1中,实现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片11与磁钢固定架1注塑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片11之间相互绝缘。
关于磁钢固定架1所应用的塑料具体为何种塑料,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做限制。例如,该塑料可以是聚碳酸酯、聚丙烯、尼龙等等。
将辅助触点引出片与磁钢固定架注塑一体,以及辅助触点引出片与辅助触点引出端点连接的方式,相较于通过导线与辅助触点引出端焊接的方式,消除了原有导线引出易压伤、难安装的弊端,提高了辅助触点功能对外部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实现了高压直流接触器小型化、紧凑化、去线束化的要求。
关于连接部1101具体为何种结构,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做限制。例如,连接部1101为通孔。再例如,连接部1101为金属环连接器。
如何实现连接部1101与辅助触点引出端2的电连接,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1101与辅助触点引出端2电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或过盈配合。关于焊接具体为何种焊接方式,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做限制,例如,该焊接方式可以为锡焊。
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助触点引出片11的连接部1101为通孔,且该通孔与辅助触点引出端2之间间隙配合,并通过锡焊固定,从而保证了辅助触点功能对外部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焊接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辅助触点功能对外部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图4和图5中辅助触点引出片11的形状及引出位置仅仅是示例性地,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调整辅助触点引出片11的形状及引出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10所示,高压直流接触器还包括:线圈总成13。线圈总成13可以包括复位弹簧1301、动铁芯1302、铁芯外壳1303和U型轭铁1304。
其中,动铁芯1302具有用于推杆701穿透的通孔,以及放置复位弹簧1301的空槽。复位弹簧1301放置在动铁芯1302的空槽中,远离动铁芯1302的一端连接轭铁板10。推杆穿透动铁芯1302、且穿透部分与动铁芯1302的底部固定连接(例如,连接方式为焊接)。
动铁芯1302设置在铁芯外壳1303中,铁芯外壳1303固定连接在轭铁板10上,以使动铁芯1302在铁芯外壳1303的沉槽中活动。
U型轭铁1304的U型支架底部与轭铁板10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6和图7所示,高压直流接触器还包括:两个过渡环12。
磁钢固定架1配置在陶瓷罩4上。
陶瓷罩4的顶部具有四方对称的四个金属凸台,四个金属凸台中长度方向的两个金属凸台一401用于连接两个主触点3,宽度方向的两个金属凸台二402用于钎焊两个过渡环12;
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端2分别钎焊在两个过渡环12上。
利用过渡环的两侧分别与辅助触点引出端、陶瓷罩顶部宽度方向的金属凸台钎焊的方式,保证了钎焊的气密可靠性,使得高压直流接触器更加稳定可靠。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磁钢固定架1底部宽度方向的两侧皆具有放置台101。
其中,每一放置台101上设置一个磁钢5与一个磁钢架6。
通过配置磁钢固定架底部宽度方向的两侧皆具有放置台,且将磁钢架与磁钢在放置在磁钢固定架两侧的放置台上的方式,相较于直接将磁钢架与磁钢配置在轭铁板上,避免了磁钢搭载在轭铁板上导致的磁路连通,从而避免了磁场强度向轭铁板处损失,提升了触点中心的磁场强度。
另外,将磁钢设置在放置台上,还可以保证两个磁钢的中心线更加可靠地对应触点中心位置,进一步保证触点中心的磁场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磁钢固定架1顶部中与每一主触点3配合的区域的周围设有第一避空部位102。
两个第一避空部位102位于磁钢固定架1的顶部中与主触点3配合的两个区域之间。
关于第一避空部位102具体位于磁钢固定架1的顶部中的哪个位置,以及第一避空部位102的具体为何种形状,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避空部位102位于磁钢固定架1的顶部中与主触点3配合的区域周围,且形状为半圆环形状。
通过在磁钢固定架的顶部中与主触点配合的两个区域之间设置两个第一避空部位的方式,有利于向该两个第一避空部位中点入绝缘粘合胶(例如,环氧胶),从而保证两个主触点之间、主触点与辅助触点引出端之间耐压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磁钢固定架1顶部宽度方向的两侧皆具有第二避空部位103。
关于第二避空部位103具体位于顶部宽度方向的两侧上的哪个位置,以及第二避空部位103的具体为何种形状,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避空部位103具体位于顶部宽度方向的两侧上的中间位置,且形状为矩形。
通过在磁钢固定架顶部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第二避空部位的方式,可以使得通过该第二避空部位从上方向磁钢与磁钢架之间点入绝缘粘合胶,从而有利于绝缘粘合胶更好地渗入陶瓷罩、磁钢、磁钢架三者之间,进入更好地将磁钢固定,避免磁钢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8、图9和图10推杆总成7包括:推杆701、弹簧座702和塑料件703。
推杆701、弹簧座702和塑料件703注塑一体成型。
弹簧座702包括推杆通孔;推杆701顶部穿过推杆通孔、且通过塑料件703与弹簧座702绝缘隔离。
塑料件703具有容置槽7031;辅助簧片8安装在容置槽7031中。
需要说明的是,弹簧槽7032用于设置触点弹簧908,且弹簧槽7032的底部为弹簧座70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辅助簧片8安装在塑料件703的容置槽内,并通过塑料件703的四个圆柱形凸台定位,并通过热铆方式初步固定,随后在容置槽7031内灌封环氧胶水并经过高温烘烤、固化,实现零件间相互绝缘隔离(推杆701、弹簧座702、辅助簧片8三者之间相互绝缘隔离)。
将推杆、所述弹簧座和所述塑料件注塑一体成型,以及在塑料件中设置容置槽,并将辅助簧片安装在所述容置槽中的方式,可以使得推杆总成与辅助簧片的结构更加简单、易制造,且使得整个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安装更加简单、易操作,降低高压直流接触器对组装工人的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7和图10所示,衔铁总成9可以包括:固定板901、上衔铁塑料架902、两个支座903、上衔铁904、U型支架905、动触片906、下衔铁907、触点弹簧908。
两个支座903均连接在轭铁板10上。
固定板901与上衔铁塑料架902注塑一体成型,固定板901与上衔铁904固定连接。
上衔铁塑料架902分别与两个支座903固定连接。
触点弹簧908的一端与下衔铁907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推杆总成7上。
动触片906位于下衔铁907与U型支架905的顶部之间。
U型支架905两侧的底部与推杆总成7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901与上衔铁904通过激光焊接方式固定。
在有短路电流通过动触片时,电流产生的磁场会将上、下衔铁磁化,下衔铁会受到上衔铁的吸引力,该吸引力与触点弹簧带来的压力合并对抗短路电流所产生的触头斥力,从而避免触头被弹开而导致的剧烈起弧、产品失效、爆炸等风险。而通过配置衔铁总成中,上、下衔铁分离、且上衔铁固定的方式,可以使上衔铁独立于推动总成部分,因此上衔铁虽然受到下衔铁所产生的向下吸力,但不会对推动总成造成影响,从而保证了动铁芯与轭铁板吸合的可靠性。
传统斥力磁回路结构中上衔铁与下衔铁组装在动触片组件中,上、下衔铁间的间隙为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分断超程(也等于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超行程),而随着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发展,对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超行程值要求大(以便提升触点间压力),而对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分断行程要求越小(以便提高上、下衔铁间吸力),传统抗斥力磁回路结构无法满足该互相矛盾要求。
而通过配置衔铁总成中,上、下衔铁分离、且上衔铁固定的方式,可以使上衔铁独立于推动总成部分,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衔铁总成不具有传统斥力磁回路结构中因超行程较大所带来的上、下衔铁吸力不足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上衔铁904的厚度来调整上、下衔铁的间隙,从而提高高压直流接触器的抗短路能力。例如,上衔铁904的厚度为预设值,该预设值基于高压直流接触器应用的具体场景确定,在上衔铁904的厚度为预设值可以使得高压直流接触器的抗短路能力较高,且上、下衔铁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得上、下衔铁之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8和图9所示,推杆总成7包括弹簧座702,弹簧座702的两侧具有突出部7021。
U型支架905两侧的底部分别具有一个铆接通孔9051。
两个铆接通孔9051分别与两个突出部7021铆接。
关于铆接通孔9051具体为何种形状,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做限制。例如,铆接通孔9051为矩形。
通过在弹簧座的两侧配置突出部以及在U型支架两侧的底部分别配置铆接通孔的方式,使得衔铁总成的组装更加方便、快捷。
塑料件703的弹簧槽7032中暴露出的弹簧座702上方分别放有触点弹簧908、下衔铁907和动触片906,随后U型支架905从上方装入,U型支架905底部的铆接通孔9051与弹簧座702两侧的突出部7021铆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衔铁塑料架902与支座903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过盈配合。
固定板与上衔铁塑料架注塑一体成型、支座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装入上衔铁塑料架的方式,保证了上衔铁与轭铁板之间的绝缘与隔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陶瓷罩4固定于轭铁板10上方。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陶瓷罩4与轭铁板10的方式为:通过激光焊接方式密封陶瓷罩4上的框片与轭铁板10。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7)

1.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包括磁钢固定架(1)、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端(2)、两个主触点(3)、陶瓷罩(4)、两个磁钢(5)、两个磁钢架(6)、推杆总成(7)、辅助簧片(8)、衔铁总成(9)和轭铁板(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片(11);
所述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片(11)与所述磁钢固定架(1)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磁钢固定架(1)的材质为塑料;
每一辅助触点引出片(11)具有一个连接部(1101),每一辅助触点引出片(11)通过连接部(1101)与一个辅助触点引出端(2)电连接;
所述衔铁总成(9)包括:固定板(901)、上衔铁塑料架(902)、两个支座(903)、上衔铁(904)、U型支架(905)、动触片(906)、下衔铁(907)、触点弹簧(908);所述两个支座(903)均连接在所述轭铁板(10)上;所述固定板(901)与所述上衔铁塑料架(902)注塑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板(901)与所述上衔铁(904)固定连接;所述上衔铁塑料架(902)分别与所述两个支座(903)固定连接;所述触点弹簧(908)的一端与所述下衔铁(907)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推杆总成(7)上;所述动触片(906)位于所述下衔铁(907)与所述U型支架(905)的顶部之间;所述U型支架(905)两侧的底部与所述推杆总成(7)连接;
所述磁钢固定架(1)顶部中与每一主触点(3)配合的区域的周围设有第一避空部位(102);两个第一避空部位(102)皆位于所述磁钢固定架(1)的顶部中与主触点(3)配合的两个区域之间;
所述磁钢固定架(1)顶部宽度方向的两侧皆具有第二避空部位(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01)与所述辅助触点引出端(2)电连接的方式为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过渡环(12);
所述磁钢固定架(1)配置在所述陶瓷罩(4)上;
所述陶瓷罩(4)的顶部具有四方对称的四个金属凸台,所述四个金属凸台中长度方向的两个金属凸台(401)用于连接所述两个主触点(3),宽度方向的两个金属凸台(402)用于钎焊两个过渡环(12);
所述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端(2)分别钎焊在所述两个过渡环(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固定架(1)底部宽度方向的两侧皆具有放置台(101);
每一放置台(101)上设置一个磁钢(5)与一个磁钢架(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总成(7)包括:推杆(701)、弹簧座(702)和塑料件(703);
所述推杆(701)、所述弹簧座(702)和所述塑料件(703)注塑一体成型;
所述弹簧座(702)包括推杆通孔;所述推杆(701)顶部穿过所述推杆通孔、且通过所述塑料件(703)与所述弹簧座(702)绝缘隔离;
所述塑料件(703)具有容置槽(7031);所述辅助簧片(8)安装在所述容置槽(7031)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衔铁塑料架(902)与支座(903)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总成(7)包括弹簧座(702),所述弹簧座(702)的两侧具有突出部(7021);
所述U型支架(905)两侧的底部分别具有一个铆接通孔(9051);
两个所述铆接通孔(9051)分别与两个所述突出部(7021)铆接。
CN202411203951.9A 2024-08-30 2024-08-30 高压直流接触器 Active CN1187120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03951.9A CN118712015B (zh) 2024-08-30 2024-08-30 高压直流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03951.9A CN118712015B (zh) 2024-08-30 2024-08-30 高压直流接触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712015A CN118712015A (zh) 2024-09-27
CN118712015B true CN118712015B (zh) 2025-02-11

Family

ID=92806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203951.9A Active CN118712015B (zh) 2024-08-30 2024-08-30 高压直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7120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83202A (zh) * 2024-10-22 2024-11-19 浙江环方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常闭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接触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4737A (zh) * 2019-04-01 2019-08-23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触点结构及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13675040A (zh) * 2021-09-22 2021-11-19 浙江和诚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带簧片式辅助触点的高压密封直流接触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47072B1 (fr) * 2002-11-08 2007-01-12 Abb Entrelec Sas Bloc de contact auxiliaire
JP7024350B2 (ja) * 2017-11-24 2022-02-24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磁接触器、並びに接点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2435895A (zh) * 2020-12-07 2021-03-02 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辅助触点的高容量继电器
CN216120105U (zh) * 2021-09-23 2022-03-22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8788358U (zh) * 2022-09-02 2023-04-04 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继电器
CN220627704U (zh) * 2023-03-13 2024-03-19 东莞三友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继电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4737A (zh) * 2019-04-01 2019-08-23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触点结构及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13675040A (zh) * 2021-09-22 2021-11-19 浙江和诚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带簧片式辅助触点的高压密封直流接触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712015A (zh) 2024-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20036557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8207803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3985628B2 (ja) 開閉装置
CN118712015B (zh) 高压直流接触器
KR970000087Y1 (ko) 유극 릴레이
CN218385019U (zh) 继电器
CN111613485B (zh) 高压直流接触器
CA1292263C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9842937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8385043U (zh) 继电器
CN119028768A (zh) 一种紧凑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US7135946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t least one relay actuator and a receptacle for relay actuators
CN221596301U (zh) 引出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CN220963156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
KR20250073179A (ko) 릴레이
CN220963168U (zh) 继电器
CN218730704U (zh) 继电器
CN212209366U (zh) 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18866993U (zh) 继电器
CN222813491U (zh) 继电器
CN118983202A (zh) 常闭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22813495U (zh) 引出件及继电器
CN221861531U (zh) 继电器
CN222896656U (zh) 继电器
CN219873337U (zh) 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