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自动化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输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自动化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输送是指将从煤矿开采的煤炭运输到其他地方的过程,一般煤矿开采后会通过输送装置将其输送至一旁的煤矿加工装置中进行加工。
申请号为CN202310851194.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煤矿采掘自动化输送装置,支撑桁架上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驱动滚筒和尾轮,尾轮由固定安装在支撑桁架上的电机驱动,驱动滚筒和尾轮之间连接有橡胶带,橡胶带头端上方设置有装载溜槽,橡胶带的尾端安装有卸载溜槽,卸载溜槽包裹在橡胶带的尾端且内部设置有工作面清理器,橡胶带的输送段下方设置有上托辊组,橡胶带返程部分下方设置有返程托辊组;通过电机带动驱动滚筒转动,从而使橡胶带运转对采掘的煤进行输送,简化了操作,结构更加简单,能够自动运行,大大减少了人力的干预;改向滚筒、张紧滚筒及配重装置组成的张紧装置,可以使橡胶带始终保持张紧状态,保证橡胶带与滚筒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避免打滑现象的发生,但此装置通过配重来拉动橡胶带一直处于绷紧状态,在不需要调整张紧度的时候橡胶带也始终被配重块带动绷直,长时间通过配重块拉动橡胶容易导致橡胶出现拉伸老化现象,导致橡胶带被越拉越长直至损坏,严重影响橡胶带的使用寿命,故而提出一种煤矿自动化输送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煤矿自动化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自动化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前方的安装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后部均转动连接有滚筒,左侧所述滚筒的内壁通过弹性件滑动连接有摩擦板,左侧所述滚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两个所述滚筒的后部均转动连接有滑板,两个所述滚筒的表面传动连接有传送带,前方的所述安装板的前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左侧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多个支撑辊;所述滑块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缓冲煤矿落料的缓冲装置,所述安装板的前部设置有用于分离传送带顶部煤矿的分散装置,所述安装板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大小煤矿分类输送的分类装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双向螺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表面与前方的安装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板的表面与后方的安装板的内壁滑动连接;右侧所述滑板的后部固定连接有马达,且马达的输出端与右侧滚筒的后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辊的表面与传送带的表面相互接触,所述摩擦板远离滚筒的一侧与传送带的表面相互接触,所述双向螺杆的表面与滑块的内壁螺纹连接,当传送带长时间使用导致其松弛时,滚筒与传送带之间会发生打滑,此时滚筒表面的摩擦板与传送带的表面之间摩擦力减弱,摩擦板会被弹性件带动复位并与压力传感器接触,此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后会向电机发送电信号,电机接收到电信号后会启动并带动双向螺杆旋转,双向螺杆通过螺纹带动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移动,两个滑块会带动两个滚筒反向移动并将松弛的传送带进行绷直,此时摩擦板与传送带之间摩擦力增加,使得滚筒旋转带动摩擦板移动并远离压力传感器,此时压力传感器表面压力消失并促使电机停止,如此往复可以在传送带松弛时自动位移滚筒将传送带绷直,无需添加配重块将传送带绷直,相对提升了传送带的使用寿命,之后滚筒会旋转并带动传送带将其表面的煤矿进行输送。
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有传动板、支撑板、防护盒、弹性片、防护板、挡板、旋转块、顶杆和导向杆,所述传动板固定连接在滑块的顶部,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传动板的顶部,所述防护盒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弹性片固定连接在防护盒的左侧,所述防护板滑动连接在防护盒远离弹性片的一侧,所述挡板固定连接在防护盒远离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旋转块通过连杆固定连接在左侧滚筒的后端,所述顶杆固定连接在防护板的后部,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在挡板的表面;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有导向槽、推杆和限位杆,所述导向槽开设在防护板远离防护盒的一侧,所述推杆滑动连接在支撑板的顶部,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在推杆的左侧;所述推杆的左侧与防护板远离防护盒的一侧相互接触,所述限位杆的表面与导向槽的内壁相互接触,所述导向杆的表面与防护板顶部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表面套接有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挡板和防护板接触,所述顶杆的表面与旋转块的表面相互接触,当煤矿进料时会落在支撑板上,煤矿会在支撑板上滑落并与弹性片接触,煤矿推动弹性片形变并越过弹性片进入防护盒中,形变的弹性片可以对进料的煤矿进行缓冲,防止煤矿直接砸落在传送带的表面,由于煤矿表面不规则,砸落在传送带的表面容易对其表面造成损伤,同时滚筒旋转时会带动旋转块旋转,旋转块通过表面弧形面推动顶杆上移,顶杆带动防护板上移,防护板上移会压缩弹簧并将防护盒打开,此时防护盒中的煤矿会落至传送带的表面进行输送,当旋转块继续旋转并越过顶杆时,弹簧会带动防护板下移复位,并将防护盒关闭,使得煤矿间歇性下料输送,防止煤矿一次落料过多进而发生堆积,进而从输送装置的两侧掉落,当防护板上移时会通过导向槽带动限位杆移动,限位杆会在导向槽作用下带动推杆在支撑板的顶部滑动,此时两个推杆会在防护板上移时向两侧移动,在防护板下移关闭时,两个推杆会向中间聚拢,此时两个推杆会将还未完全离开防护盒的煤矿向防护盒的内部或者外部推动,防止煤矿阻挡在防护板的下方,进而影响防护板的正常关闭,若是滑块移动时,滑块会通过传动板带动支撑板一起移动。
优选的,所述分散装置包括有传动杆、旋转杆、移动杆和凸块,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在防护板的前部,所述旋转杆设置在前方的安装板的前部,所述移动杆通过弹性件滑动连接在安装板的内壁,所述凸块固定连接在移动杆的顶部,所述传动杆的表面与旋转杆的顶部相互接触,所述移动杆的底部与旋转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当防护板上移时会带动传动杆上移,传动杆带动旋转杆向上移动,旋转杆推动移动杆上移,移动杆带动凸块上移,凸块会顶起传送带,从而可以将传送带顶部的煤矿推动分散,方便后续的输送。
优选的,所述分类装置包括有螺旋叶片、皮带轮组和滑道,所述螺旋叶片转动连接在安装板的内壁,所述皮带轮组固定连接在螺旋叶片的前部,所述滑道固定连接在后方的安装板的后部,所述皮带轮组远离螺旋叶片的皮带轮通过连杆与支撑辊的前部固定连接,传送带顶部的煤矿会移动至螺旋叶片处,此时较大的煤矿会被螺旋叶片阻挡,而较小的煤矿会从螺旋叶片下方穿过继续输送,在传送带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支撑辊一起旋转,支撑辊带动皮带轮组旋转,皮带轮组带动螺旋叶片旋转,螺旋叶片旋转会将表面阻挡的煤矿向后方推动,使得较大的煤矿从滑道中滑出,从而实现大小煤矿的分类输送,方便后续的加工生产。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该煤矿自动化输送装置,通过安装板、滑块、滚筒、摩擦板、压力传感器、滑板、传送带、固定板、电机、双向螺杆、支撑辊之间的配合运作,在传送带松弛时,两个滑块会带动两个滚筒反向移动并将松弛的传送带进行绷直,无需添加配重块将传送带绷直,同时只有在传送带松弛时才会进行绷直操作,相对提升了传送带的使用寿命,之后滚筒会旋转并带动传送带将其表面的煤矿进行输送。
2、该煤矿自动化输送装置,通过传动板、支撑板、防护盒、弹性片、防护板、挡板、旋转块、顶杆、导向杆、导向槽、推杆、限位杆之间的配合运作,可以对进料的煤矿进行缓冲,防止煤矿直接砸落在传送带的表面,由于煤矿表面不规则,砸落在传送带的表面容易对其表面造成损伤,同时防止煤矿一次落料过多进而发生堆积,进而从输送装置的两侧掉落,而两个推杆会将还未完全离开防护盒的煤矿向防护盒的内部或者外部推动,防止煤矿阻挡在防护板的下方,进而影响防护板的正常关闭,若是滑块移动时,滑块会通过传动板带动支撑板一起移动。
3、该煤矿自动化输送装置,通过传动杆、旋转杆、移动杆、凸块之间的配合运作,当防护板上移时会带动传动杆上移,传动杆带动旋转杆向上移动,旋转杆推动移动杆上移,移动杆带动凸块上移,凸块会顶起传送带,从而可以将传送带顶部的煤矿推动分散,方便后续的输送。
4、该煤矿自动化输送装置,通过螺旋叶片、皮带轮组、滑道之间的配合运作,传送带顶部的煤矿会移动至螺旋叶片处,此时较大的煤矿会被螺旋叶片阻挡,而较小的煤矿会从螺旋叶片下方穿过继续输送,在传送带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支撑辊一起旋转,支撑辊带动皮带轮组旋转,皮带轮组带动螺旋叶片旋转,螺旋叶片旋转会将表面阻挡的煤矿向后方推动,使得较大的煤矿从滑道中滑出,从而实现大小煤矿的分类输送,方便后续的加工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向螺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滑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传送带结构半剖图;
图6为本发明旋转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防护板结构半剖图;
图8为本发明旋转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2、缓冲装置;21、传动板;22、支撑板;23、防护盒;24、弹性片;25、防护板;26、挡板;27、旋转块;28、顶杆;29、导向杆;210、导向槽;211、推杆;212、限位杆;3、分散装置;31、传动杆;32、旋转杆;33、移动杆;34、凸块;4、分类装置;41、螺旋叶片;42、皮带轮组;43、滑道;5、滑块;6、滚筒;61、摩擦板;62、压力传感器;7、滑板;8、传送带;9、固定板;10、电机;11、双向螺杆;12、支撑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一种煤矿自动化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前方的安装板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5,两个滑块5的后部均转动连接有滚筒6,左侧滚筒6的内壁通过弹性件滑动连接有摩擦板61,左侧滚筒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62,两个滚筒6的后部均转动连接有滑板7,两个滚筒6的表面传动连接有传送带8,前方的安装板1的前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9,左侧固定板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0,两个固定板9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11,两个安装板1之间转动连接有多个支撑辊12,当传送带8长时间使用导致其松弛时,滚筒6与传送带8之间会发生打滑,此时滚筒6表面的摩擦板61与传送带8的表面之间摩擦力减弱,摩擦板61会被弹性件带动复位并与压力传感器62接触,此时压力传感器62检测到压力后会向电机10发送电信号,电机10接收到电信号后会启动并带动双向螺杆11旋转,双向螺杆11通过螺纹带动两个滑块5向相反方向移动,两个滑块5会带动两个滚筒6反向移动并将松弛的传送带8进行绷直;滑块5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缓冲煤矿落料的缓冲装置2,安装板1的前部设置有用于分离传送带8顶部煤矿的分散装置3,安装板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大小煤矿分类输送的分类装置4;电机10的输出端与双向螺杆11的左端固定连接,滑块5的表面与前方的安装板1的内壁滑动连接,滑板7的表面与后方的安装板1的内壁滑动连接;右侧滑板7的后部固定连接有马达,且马达的输出端与右侧滚筒6的后部固定连接,支撑辊12的表面与传送带8的表面相互接触,摩擦板61远离滚筒6的一侧与传送带8的表面相互接触,双向螺杆11的表面与滑块5的内壁螺纹连接,两个滑块5会带动两个滚筒6反向移动并将松弛的传送带8进行绷直时,摩擦板61与传送带8之间摩擦力增加,使得滚筒6旋转带动摩擦板61移动并远离压力传感器62,此时压力传感器62表面压力消失并促使电机10停止,如此往复可以在传送带8松弛时自动位移滚筒6将传送带8绷直,无需添加配重块将传送带8绷直,相对提升了传送带8的使用寿命,之后滚筒6会旋转并带动传送带8将其表面的煤矿进行输送。
缓冲装置2包括有传动板21、支撑板22、防护盒23、弹性片24、防护板25、挡板26、旋转块27、顶杆28和导向杆29,传动板21固定连接在滑块5的顶部,支撑板22固定连接在传动板21的顶部,防护盒23固定连接在支撑板22的顶部,弹性片24固定连接在防护盒23的左侧,防护板25滑动连接在防护盒23远离弹性片24的一侧,挡板26固定连接在防护盒23远离支撑板22的一侧,旋转块27通过连杆固定连接在左侧滚筒6的后端,顶杆28固定连接在防护板25的后部,导向杆29固定连接在挡板26的表面,当煤矿进料时会落在支撑板22上,煤矿会在支撑板22上滑落并与弹性片24接触,煤矿推动弹性片24形变并越过弹性片24进入防护盒23中,形变的弹性片24可以对进料的煤矿进行缓冲,防止煤矿直接砸落在传送带8的表面,由于煤矿表面不规则,砸落在传送带8的表面容易对其表面造成损伤;缓冲装置2还包括有导向槽210、推杆211和限位杆212,导向槽210开设在防护板25远离防护盒23的一侧,推杆211滑动连接在支撑板22的顶部,限位杆212固定连接在推杆211的左侧,滚筒6旋转时会带动旋转块27旋转,旋转块27通过表面弧形面推动顶杆28上移,顶杆28带动防护板25上移,防护板25上移会压缩弹簧并将防护盒23打开,此时防护盒23中的煤矿会落至传送带8的表面进行输送,当旋转块27继续旋转并越过顶杆28时,弹簧会带动防护板25下移复位,并将防护盒23关闭,使得煤矿间歇性下料输送,防止煤矿一次落料过多进而发生堆积,进而从输送装置的两侧掉落;推杆211的左侧与防护板25远离防护盒23的一侧相互接触,限位杆212的表面与导向槽210的内壁相互接触,导向杆29的表面与防护板25顶部的内壁滑动连接,导向杆29的表面套接有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挡板26和防护板25接触,顶杆28的表面与旋转块27的表面相互接触,当防护板25上移时会通过导向槽210带动限位杆212移动,限位杆212会在导向槽210作用下带动推杆211在支撑板22的顶部滑动,此时两个推杆211会在防护板25上移时向两侧移动,在防护板25下移关闭时,两个推杆211会向中间聚拢,此时两个推杆211会将还未完全离开防护盒23的煤矿向防护盒23的内部或者外部推动,防止煤矿阻挡在防护板25的下方,进而影响防护板25的正常关闭,若是滑块5移动时,滑块5会通过传动板21带动支撑板22一起移动。
工作原理:当传送带8长时间使用导致其松弛时,滚筒6与传送带8之间会发生打滑,此时滚筒6表面的摩擦板61与传送带8的表面之间摩擦力减弱,摩擦板61会被弹性件带动复位并与压力传感器62接触,此时压力传感器62检测到压力后会向电机10发送电信号,电机10接收到电信号后会启动并带动双向螺杆11旋转,双向螺杆11通过螺纹带动两个滑块5向相反方向移动,两个滑块5会带动两个滚筒6反向移动并将松弛的传送带8进行绷直,此时摩擦板61与传送带8之间摩擦力增加,使得滚筒6旋转带动摩擦板61移动并远离压力传感器62,此时压力传感器62表面压力消失并促使电机10停止,如此往复可以在传送带8松弛时自动位移滚筒6将传送带8绷直,无需添加配重块将传送带8绷直,相对提升了传送带8的使用寿命,之后滚筒6会旋转并带动传送带8将其表面的煤矿进行输送。
当煤矿进料时会落在支撑板22上,煤矿会在支撑板22上滑落并与弹性片24接触,煤矿推动弹性片24形变并越过弹性片24进入防护盒23中,形变的弹性片24可以对进料的煤矿进行缓冲,防止煤矿直接砸落在传送带8的表面,由于煤矿表面不规则,砸落在传送带8的表面容易对其表面造成损伤,同时滚筒6旋转时会带动旋转块27旋转,旋转块27通过表面弧形面推动顶杆28上移,顶杆28带动防护板25上移,防护板25上移会压缩弹簧并将防护盒23打开,此时防护盒23中的煤矿会落至传送带8的表面进行输送,当旋转块27继续旋转并越过顶杆28时,弹簧会带动防护板25下移复位,并将防护盒23关闭,使得煤矿间歇性下料输送,防止煤矿一次落料过多进而发生堆积,进而从输送装置的两侧掉落,当防护板25上移时会通过导向槽210带动限位杆212移动,限位杆212会在导向槽210作用下带动推杆211在支撑板22的顶部滑动,此时两个推杆211会在防护板25上移时向两侧移动,在防护板25下移关闭时,两个推杆211会向中间聚拢,此时两个推杆211会将还未完全离开防护盒23的煤矿向防护盒23的内部或者外部推动,防止煤矿阻挡在防护板25的下方,进而影响防护板25的正常关闭,若是滑块5移动时,滑块5会通过传动板21带动支撑板22一起移动。
请参阅图1-图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分散装置3包括有传动杆31、旋转杆32、移动杆33和凸块34,传动杆31固定连接在防护板25的前部,旋转杆32设置在前方的安装板1的前部,移动杆33通过弹性件滑动连接在安装板1的内壁,当防护板25上移时会带动传动杆31上移,传动杆31带动旋转杆32向上移动,旋转杆32推动移动杆33上移,移动杆33带动凸块34上移,凸块34会顶起传送带8,从而可以将传送带8顶部的煤矿推动分散,方便后续的输送,凸块34固定连接在移动杆33的顶部,传动杆31的表面与旋转杆32的顶部相互接触,移动杆33的底部与旋转杆32的顶部固定连接。
分类装置4包括有螺旋叶片41、皮带轮组42和滑道43,螺旋叶片41转动连接在安装板1的内壁,皮带轮组42固定连接在螺旋叶片41的前部,传送带8顶部的煤矿会移动至螺旋叶片41处,此时较大的煤矿会被螺旋叶片41阻挡,而较小的煤矿会从螺旋叶片41下方穿过继续输送,在传送带8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支撑辊12一起旋转,支撑辊12带动皮带轮组42旋转,皮带轮组42带动螺旋叶片41旋转,螺旋叶片41旋转会将表面阻挡的煤矿向后方推动,使得较大的煤矿从滑道43中滑出,从而实现大小煤矿的分类输送,方便后续的加工生产,滑道43固定连接在后方的安装板1的后部,皮带轮组42远离螺旋叶片41的皮带轮通过连杆与支撑辊12的前部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当防护板25上移时会带动传动杆31上移,传动杆31带动旋转杆32向上移动,旋转杆32推动移动杆33上移,移动杆33带动凸块34上移,凸块34会顶起传送带8,从而可以将传送带8顶部的煤矿推动分散,方便后续的输送。
传送带8顶部的煤矿会移动至螺旋叶片41处,此时较大的煤矿会被螺旋叶片41阻挡,而较小的煤矿会从螺旋叶片41下方穿过继续输送,在传送带8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支撑辊12一起旋转,支撑辊12带动皮带轮组42旋转,皮带轮组42带动螺旋叶片41旋转,螺旋叶片41旋转会将表面阻挡的煤矿向后方推动,使得较大的煤矿从滑道43中滑出,从而实现大小煤矿的分类输送,方便后续的加工生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矿自动化输送装置,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