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32071A - 连接器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32071A
CN118232071A CN202211595535.9A CN202211595535A CN118232071A CN 118232071 A CN118232071 A CN 118232071A CN 202211595535 A CN202211595535 A CN 202211595535A CN 118232071 A CN118232071 A CN 118232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ignal
connector
cavity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955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代涛
丁左洁
谈松林
陈少华
刘明非
张林林
张元华
寿祖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15955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23207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4868 priority patent/WO202412487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8232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320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及通信设备,属于通信领域,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连杆组件及外壳组件。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信号装置连接且形成第一腔室,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二信号装置连接且形成第二腔室,连杆组件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并形成第三腔室,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连通形成信号传导腔,第一信号装置与第二信号装置至少一者通过信号传导腔输出通信信号至另一者,外壳组件配合连杆组件形成围设于信号传导腔的第一绝缘腔室。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在通过连杆组件连接时部分收容于外壳组件并相互形成通信连接,因此第一绝缘腔室为信号传导腔提供隔离与保护,并提高了连接器的传输性能、效率与耐用程度。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通信设备包含大量的通信装置,这些通信装置的结构主要是以集成电路板的形式出现,通信设备通常使用连接器实现至少两个集成电路板之间的连接与信号传输,比如射频芯片与天线之间可通过连接器连接,但现有的连接器在装配时连杆外导体易损伤及传输信号时所使用的介质会造成较大的传输损耗等问题,而且现有的连接器传输信号时无法充分使用空气介质传输射频信号,导致会存在整个传输链路的损耗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及通信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连接器产品存在的信号传输损耗较高且产品结构容易损坏的问题,以提高装置之间传输链路的传输性能与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用于连接第一信号装置与第二信号装置,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信号装置连接,且形成有第一腔室;
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二信号装置连接,且形成有第二腔室;
连杆组件,形成有第三腔室,连杆组件设置于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之间,以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通过连杆组件连接时,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连通形成信号传导腔;
外壳组件,套设于连杆组件,并配合连杆组件形成围设于信号传导腔周侧的第一绝缘腔室;
其中,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通过连杆组件连接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均部分收容于外壳组件,且第一信号装置与第二信号装置中至少一者输出的通信信号通过信号传导腔传递至另一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一信号装置安装连接的第一外导件与第一内导件,第一外导件环设于第一内导件,且第一内导件与第一外导件间隔形成第一腔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一绝缘件套设于第一内导件,且第一绝缘件抵接于第一内导件的外壁与第一外导件的内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组件还配合第一外导件形成围设于信号传导腔的第二绝缘腔室,第二绝缘腔室与第一绝缘腔室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导件外壁环设有连接件,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通过连杆组件连接时,连接件抵接于外壳组件的内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安装插座,安装插座包括插座底板与插座侧板,插座底板安装连接于第二信号装置,插座侧板连接于插座底板远离第二信号装置的一侧;
第二内导件,第二内导件与插座底板连接,且第二内导件与插座侧板间隔设置,第二内导件、插座底板与插座侧板配合形成第二腔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组件包括靠近第一连接组件一侧的第一壳体部以及靠近第二连接组件一侧的第二壳体部;
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通过连杆组件连接时,插座侧板与第二壳体部间隔设置,插座侧板与第一壳体部抵接,插座侧板、第一壳体部及第二壳体部配合形成围设于信号传导腔的第三绝缘腔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绝缘件,第二绝缘件套设于第二外导件,且所述第二绝缘件抵接于插座侧板的外壁与外壳组件的内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绝缘件,第二绝缘件容置于第二腔室,且第二绝缘件套设于第二内导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杆组件包括:
连杆内导件;
绝缘外壳,绝缘外壳套设于连杆内导件,且绝缘外壳与连杆内导件配合形成第三腔室。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连接器,连接器为如本申请说明书提供的任一项的连接器;
第一信号装置,用于输出通信信号;
第二信号装置,连接器用于连接第一信号装置与第二信号装置,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通过所连杆组件连接时,通信信号输出的通信信号通过信号传导腔传递至第二信号装置。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及通信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包括一种连接器,用于连接第一信号装置与第二信号装置,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信号装置连接,且形成有第一腔室;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二信号装置连接,且形成有第二腔室;连杆组件,形成有第三腔室,连杆组件设置于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之间,以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通过连杆组件连接时,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连通形成信号传导腔;外壳组件,套设于连杆组件,并配合连杆组件形成围设于信号传导腔周侧的第一绝缘腔室,其中,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通过连杆组件连接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均部分收容于外壳组件,且第一信号装置与第二信号装置中至少一者输出的通信信号通过信号传导腔传递至另一者。通过设置围设于信号传导腔的第一绝缘腔室,为信号传导腔提供保护,并在信号传导腔与外界之间形成隔离,从而减轻信号传导腔的信号传输损耗,改善装置间传输链路的传输性能与效率,并提高连接器的耐用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爆炸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与爆炸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性框图。
附图标记:
10、通信设备;100、连接器;200、第一信号装置;300、第二信号装置;110、第一连接组件;111、第一外导件;112、第一内导件;113、第一绝缘件;114、连接件;120、第二连接组件;121、安装插座;1211、插座底板;1212、插座侧板;122、第二内导件;123、第二绝缘件;130、连杆组件;131、连杆内导件;1311、插接口;132、绝缘外壳;140、外壳组件;141、第一壳体部;142、第二壳体部;150、信号传导腔;151、第一腔室;152、第二腔室;153、第三腔室;160、第一绝缘腔室;170、第二绝缘腔室;180、第三绝缘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及通信设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照图1与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爆炸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100,连接器100用于连接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以为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之间的信号传输提供传输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中的至少一者用于向另一者输出通信信号。例如,在第一信号装置200输出通信信号时,第一信号装置200输出的通信信号通过连接器100传输至第二信号装置300;同理,在第一信号装置200输出通信信号时,第一信号装置200输出的通信信号通过连接器100传输至第二信号装置300。还需说明,在第一信号装置200通过连接器100向第二信号装置300输出通信信号时,第二信号装置300可以通过同一个连接器100向第一信号装置200输出通信信号,也可以通过另一连接器向第一信号装置200输出通信信号。
举例而言,第一信号装置200可以是一个通信装置或是由多个通信装置构成的通信装置组,而第二信号装置300可以是另一个通信装置或多个通信装置构成的另一个通信装置组,其中,上述第一信号装置200中的通信装置例如是射频芯片,上述第一信号装置200中的通信装置例如是射频芯片或天线模组,示例性地,射频芯片可以设置为PCB(Printed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应理解的是,射频芯片可以通过连接器100向天线模组传输通信信号,以使天线模组将接收到的通信信号向外界发送。
具体的,第一信号装置200设置有至少一用于收发通信信号的信号收发端口,第二信号装置300同样也设置有至少一用于收发通信信号的信号收发端口。而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100至少用于将第一信号装置200的信号收发端口与第二信号装置300的信号收发端口相连接,并且在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两者的信号收发端口通过连杆组件相连接时,第一信号装置与第二信号装置中至少一者输出的通信信号通过信号传导腔150传递至另一者。
具体的,该连接器100具体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10、第二连接组件120、连杆组件130及外壳组件140。第一连接组件110与第一信号装置200的信号收发端口连接,且第一连接组件110内形成有第一腔室151,第二连接组件12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的信号收发端口连接,且第二连接组件120内形成有第二腔室152。连杆组件130设置于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之间,且连杆组件130用于将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的机械连接以使实现通信交互,连杆组件130内还形成有第三腔室153,在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通过所连杆组件130连接时,第一腔室151、第二腔室152及第三腔室153连通形成信号传导腔150,其中,在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通过所连杆组件130连接时,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中至少一者输出的通信信号通过信号传导腔150传递至另一者。
进一步地,第一信号装置200通过连接器1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连接时,信号传导腔150中充盈着空气,通信信号可以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信号传导腔150从第一信号装置200的信号收发端口向第二信号装置300的信号收发端口传输。
具体的,连杆组件130采用绝缘材质,比如是使用塑料或树脂等绝缘材料制造形成,采用绝缘材质的连杆组件130提供了较好的信号屏蔽与隔离效果,从而使得在信号传导腔150内传输的通信信号损耗大幅度降低。
具体的,外壳组件140套设于连杆组件130,并配合连杆组件130形成围设于信号传导腔150周侧的第一绝缘腔室160,且在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通过连杆组件130连接时,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均部分收容于外壳组件140。其中,第一绝缘腔室160至少围设于信号传导腔150的第三腔室153,进一步地还可以围设于信号传导腔150的第一腔室151与第二腔室152,从而为信号传导腔150与外界提供隔离。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组件110具体是远离第一信号装置200一侧的部分收容于外壳组件140,而第二连接组件120具体是远离第二信号装置200一侧的部分收容于外壳组件140。
具体的,外壳组件140采用导电材质,比如是使用导电金属等导电材料制造形成,而通信信号在信号传导腔150内传输时,连接器100使用第一绝缘腔室160区域中的空气作为绝缘介质,使得连接器100传输通信信号的传输损耗大幅度降低。
应理解的是,基于外壳组件140套设于连杆组件130、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的外部,第一绝缘腔室160除了围设于信号传导腔150的第三腔室153设置,还可以围设于信号传导腔150的第一腔室151与第二腔室152中的至少一者,且外壳组件140套设于连杆组件130的部分、套设于第一连接组件110的部分以及套设于第二连接组件120的部分一体成型,从而增大对第一绝缘腔室160的围设范围,进一步降低连接器100在传输信号过程中的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通过连接器100连接时,信号传导腔150设置于连杆组件130的内侧,而第一绝缘腔室160设置于连杆组件130的外侧,因此第一绝缘腔室160对信号传导腔150形成了围闭,从而降低了信号传导腔150内通信信号传输的损耗。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100通过设置套设于连杆组件130、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的外部的外壳组件140,降低了信号在连接器100中传输时向外界分散的传输损耗,改善了装置间传输链路的传输性能与效率。同时,围设于信号传导腔150的外壳组件140与第一绝缘腔室160还为信号传导腔150提供保护,以提高连接器100的耐用程度。
应理解的是,第一信号装置200可以通过连接器100的信号传导腔150将通信信号输出至第二信号装置300,但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之间的通信并不仅限于此,易知第二信号装置300同样可以向第一信号装置200输出通信信号,并通过连接器100的信号传导腔150到达第一信号装置200。进一步地,在通信交互的场景中,当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通过连接器100连接时,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还可以是两者分别通过连接器100的信号传导腔150向另一者进行通信信号的输出,从而实现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之间的双向通信交互。
为了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方便与简练,本说明书以第一信号装置200通过连接器100向第二信号装置300输出通信信号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100及通信设备10进行具体的结构说明与工作流程解释。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100的第一连接组件110的爆炸结构图。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组件110至少包括第一外导件111与第一内导件112,且第一外导件111与第一内导件112分别与第一信号装置200安装连接,其中,第一外导件111环设于第一内导件112,且第一内导件112与第一外导件111之间配合形成第一腔室151。
具体的,以第一外导件111与第一内导件112均是环形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外导件111的内径大于第一内导件112的外径,从而避免第一外导件111与第二内导件122之间直接抵接,并使得第一内导件112与第一外导件111之间间隔形成可用于传输通信信号的第一腔室15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组件110还包括第一绝缘件113,第一绝缘件113套设于第一内导件112,且第一绝缘件113抵接于第一内导件112的外壁与第一外导件111的内壁。具体的,第一绝缘件113为绝缘材质,第一内导件112与第一外导件111不通过第一绝缘件113形成电信号的传导。本实施方式提供过的第一连接组件110通过设置抵接于第一内导件112与第一外导件111之间的第一绝缘件113,增加第一连接组件110乃至连接器100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升连接器100的传输稳定性。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组件140还配合第一外导件111形成围设于信号传导腔150的第二绝缘腔室170,其中,第二绝缘腔室170与第一绝缘腔室160连通。应理解的是,外壳组件140包设于第一连接组件110、第二连接组件120及连杆组件130的外部,外壳组件140除了配合连杆组件130形成第一绝缘腔室160,还配合第一连接组件110的第一外导件111形成第二绝缘腔室170。
具体的,在第一连接组件110通过连杆组件130与第二连接组件120连接时,连接器100中由第一内导体到连接器100外部的结构依次是:第一内导体、连杆组件130、第一外导体、外壳组件140,其中,第二绝缘腔室170形成于第一外导体与外壳组件140之间,即第二绝缘腔室170围设于第一外导件111,且第二绝缘腔室170与第一绝缘腔室160连通。通过设置外壳组件140还配合第一外导件111形成围设于信号传导腔150的第二绝缘腔室170,确保了对信号传导腔150的第一腔室151内信号的有效隔离,通信信号在信号传导腔150内的第一腔室151传输时,使用第一腔室151区域中的空气作为绝缘介质,使得因为通信信号在第一腔室151中传输时向外界分散而导致的传输损耗大幅度降低。
具体的,外壳组件140的内壁半径大于第一外导件111的外壁,以使得外壳组件140与第一外导件111之间形成前述的第二绝缘腔室170,第二绝缘腔室170为第一腔室151提供隔离与屏蔽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导件111的外壁环设有连接件114,在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通过连杆组件130连接时,连接件114抵接于第一外导件111的外壁与外壳组件140的内壁。示例性地,连接件114为绝缘材质,第一内导件112与第一外导件111不通过第一绝缘件113形成电信号的传导。本实施方式提供过的第一连接组件110通过设置抵接于第一外导件111与外壳组件140之间的第一绝缘件113,增加第一连接组件110乃至连接器100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升连接器100的传输稳定性。
示例性的,连接件114包括若干个与第一外导件111连接的弹性簧片,上述的若干个弹性簧片环状排布于第一外导件111周侧上,并且在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通过连杆组件130连接时,连接件114中的簧片一端抵接于第一外导件111的外壁,另一端抵接于抵接于外壳组件140的内壁,并为第一外导件111与外壳组件140之间提供弹性支撑,增加连接器100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升连接器100的传输稳定性,而且能在连接器100产生形变后使连接器100的结构弹性恢复。
具体的,弹性簧片为绝缘材质,第一外导件111与壳体组件不通过弹性簧片形成电信号的传导,以使第一外导件111与壳体组件之间相互绝缘,充分使用第一腔室151区域中的空气作为绝缘介质。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100的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结构示意图与爆炸结构图。
如图4(a)的第二连接组件120的整体结构图以及如图4(b)的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爆炸结构图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组件120至少包括安装插座121与第二内导件122,其中,安装插座121包括插座底板1211与插座侧板1212,插座底板1211安装连接于第二信号装置300的信号收发端口,插座侧板1212连接于插座底板1211远离第二信号装置300的一侧,而第二内导件122与插座底板1211连接,
具体的,插座侧板1212呈环状设置并且环绕于第二内导件122的周侧,且第二内导件122与插座侧板1212间隔设置,第二内导件122、插座底板1211与插座侧板1212之间配合形成上述的第二腔室152。需知,第二腔室152的形状与连杆组件130相匹配,以使第一连接组件110与第二连接组件120通过连杆组件130连接时,连杆组件130可通过第二腔室152与第二连接组件120插接配合。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安装插座121可以是集成于第二信号装置300,即此时安装插座121不包括于第二连接组件120,而是包括于第二信号装置300,示例性地,安装插座121可以是与第二信号装置300的信号收发端口一体成型。同理,第二内导件122同样可以是集成于第二信号装置300,即此时第二内导件122不包括于第二连接组件120,而是包括于第二信号装置300,示例性地,安装插座121可以是与第二信号装置300的信号收发端口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组件120还包括第二绝缘件123,第二绝缘件123套设于第二外导件,并且第二绝缘件123抵接于插座侧板1212的外壁与外壳组件140的内壁。应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提供过的第二连接组件120通过设置抵接于第二外导件与壳体组件之间的第二绝缘件123,增加第二连接组件120乃至连接器100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升连接器100的传输稳定性。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100的外壳组件14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组件140包括靠近第一连接组件110一侧的第一壳体部141以及靠近第二连接组件110一侧的第二壳体部142。
在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通过连杆组件130连接时,插座侧板1212与第二壳体部142间隔设置,插座侧板1212与第一壳体部141抵接,插座侧板1212、第一壳体部141及第二壳体部142配合形成围设于信号传导腔150的第三绝缘腔室180。
应理解的是,第三绝缘腔室180至少围设于信号传导腔150的第二腔室152,以为信号传导腔150与外界提供隔离,而通信信号在信号传导腔150的第二腔室152内传输时,第三绝缘腔室180区域中的空气作为绝缘介质,使得连接器100中传输通信信号的传输损耗大幅度降低。而在第一连接组件110与第二连接组件120通过连杆组件130连接时,第三绝缘腔室180可以与第一绝缘腔室160、第二绝缘腔室170连通,也可以不与第一绝缘腔室160、第二绝缘腔室170连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100的连杆组件13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与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杆组件130至少包括连杆内导件131、绝缘外壳132,其中,绝缘外壳132套设于连杆内导件131,且绝缘外壳132与连杆内导件131相互之间配合形成第三腔室153。
具体的,连杆内导件131形成有与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二内导件122插接适配的插接口1311,当连杆组件130与第二连接组件120连接时,绝缘外壳132进入第二连接组件120形成的第二腔室152中并抵接于第二外导件的内壁,而第二内导件122插接进入连杆内导件131的插接口1311,从而实现连杆组件130与第二连接组件120的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连杆组件130还包括连杆阻抗件,而连杆阻抗件设置于第三腔室153,且连杆阻抗件与连杆内导件131和绝缘外壳132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可拆卸连接,基于此,通过更换对应的阻抗值不相同的连杆阻抗件,可以灵活地调整连杆组件130的阻抗以及连接器100在传输通信信号时的实际阻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10,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10的结构示意性框图。
如图7所示,通信设备10至少包括连接器100、第一信号装置200及第二信号装置300,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通过连接器100相互连接,其中,连接器100为如本申请说明书提供的任一项的连接器100,在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通过连杆组件130连接时,第一信号装置200用于输出通信信号,而连接器100用于将信号输出的通信信号传输至第二信号装置300,以使第二信号装置300接收该通信信号。
具体的,第一信号装置200可以是一个通信装置或是由多个通信装置构成的通信装置组,而第二信号装置300可以是另一个通信装置或多个通信装置构成的另一个通信装置组,其中,上述第一信号装置200中的通信装置例如是射频芯片,上述第一信号装置200中的通信装置例如是射频芯片或天线模组,示例性地,射频芯片可以设置为PCB(Printed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应理解的是,射频芯片可以通过连接器100向天线模组传输通信信号,以使天线模组将接收到的通信信号向外界发送。
应理解的是,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之间的通信并不仅限于此,易知第二信号装置300同样可以向第一信号装置200输出通信信号,并通过连接器100的信号传导腔150到达第一信号装置200。进一步地,在通信交互的场景中,当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通过连接器100连接时,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还可以是两者分别通过连接器100的信号传导腔150向另一者进行通信信号的输出,从而实现第一信号装置200与第二信号装置300之间的双向通信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举例而言,当第二信号装置300为天线模组,天线模组可以是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线单元)或RRU(Remote Radio Unit,射频拉远单元),天线模组既可以通过连接器100接收第一信号装置200输出的通信信号,并将通信信号向大气传播,也可以从大气中接收通信信号并通过连接器100将通信信号向第一信号装置200进行传递。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连接器及通信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连接器及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及通信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包括一种连接器,用于连接第一信号装置与第二信号装置,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信号装置连接,且形成有第一腔室;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二信号装置连接,且形成有第二腔室;连杆组件,形成有第三腔室,连杆组件设置于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之间,以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通过连杆组件连接时,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连通形成信号传导腔;外壳组件,套设于连杆组件,并配合连杆组件形成围设于信号传导腔周侧的第一绝缘腔室,其中,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通过连杆组件连接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均部分收容于外壳组件,且第一信号装置与第二信号装置中至少一者输出的通信信号通过信号传导腔传递至另一者。通过设置围设于信号传导腔的第一绝缘腔室,为信号传导腔提供保护,并在信号传导腔与外界之间形成隔离,从而减轻信号传导腔的信号传输损耗,提高装置间传输链路的传输性能与效率,并提高连接器的耐用程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例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用于连接第一信号装置与第二信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信号装置连接,且形成有第一腔室;
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信号装置连接,且形成有第二腔室;
连杆组件,形成有第三腔室,所述连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之间,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通过所述连杆组件连接时,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连通形成信号传导腔;
外壳组件,套设于所述连杆组件,并配合所述连杆组件形成围设于所述信号传导腔周侧的第一绝缘腔室;
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通过所述连杆组件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均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组件,且所述第一信号装置与所述第二信号装置中至少一者输出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号传导腔传递至另一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装置安装连接的第一外导件与第一内导件,所述第一外导件环设于所述第一内导件,且所述第一内导件与所述第一外导件间隔形成所述第一腔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内导件,且所述第一绝缘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内导件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外导件的内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配合所述第一外导件形成围设于所述信号传导腔的第二绝缘腔室,所述第二绝缘腔室与所述第一绝缘腔室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导件外壁环设有连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通过所述连杆组件连接时,所述连接件抵接于所述外壳组件的内壁。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安装插座,所述安装插座包括插座底板与插座侧板,所述插座底板安装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装置,所述插座侧板连接于所述插座底板远离所述第二信号装置的一侧;
第二内导件,所述第二内导件与所述插座底板连接,且所述第二内导件与所述插座侧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内导件、所述插座底板与所述插座侧板配合形成所述第二腔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一侧的第一壳体部以及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一侧的第二壳体部;
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通过所述连杆组件连接时,所述插座侧板与所述第二壳体部间隔设置,所述插座侧板与所述第一壳体部抵接,所述插座侧板、所述第一壳体部及所述第二壳体部配合形成围设于所述信号传导腔的第三绝缘腔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外导件,且所述第二绝缘件抵接于所述插座侧板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组件的内壁。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连杆内导件;
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套设于所述连杆内导件,且所述绝缘外壳与所述连杆内导件配合形成所述第三腔室。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第一信号装置,用于输出通信信号;
第二信号装置,所述连接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装置与所述第二信号装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通过连杆组件连接时,所述通信信号输出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号传导腔传递至所述第二信号装置。
CN202211595535.9A 2022-12-13 2022-12-13 连接器及通信设备 Pending CN1182320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5535.9A CN118232071A (zh) 2022-12-13 2022-12-13 连接器及通信设备
PCT/CN2023/104868 WO2024124874A1 (zh) 2022-12-13 2023-06-30 连接器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5535.9A CN118232071A (zh) 2022-12-13 2022-12-13 连接器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32071A true CN118232071A (zh) 2024-06-21

Family

ID=91484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95535.9A Pending CN118232071A (zh) 2022-12-13 2022-12-13 连接器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32071A (zh)
WO (1) WO20241248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1945A1 (en) * 2020-09-09 2022-03-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radio frequency connector and a communication module having the same
CN213753347U (zh) * 2021-01-15 2021-07-20 刘蓓林 一种免焊接的射频连接器
CN213753166U (zh) * 2021-01-15 2021-07-20 刘蓓林 一种射频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24874A1 (zh) 2024-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95870B2 (en) Cavity filter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 included therein
US12046813B2 (en) Antenna filter unit, and radio unit
KR102241462B1 (ko) 캐비티 필터
CN112714980B (zh) 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
CN112020793B (zh) 空腔滤波器
US12027740B2 (en) Cavity filter comprising a terminal portion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conductive terminals with an elastic member disposed there between
US11817643B2 (en) Cavity filter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 included therein
US11749921B2 (en) Unitary RF connector with ground contact tabs arranged in crown, for a board-to-board connection and a ganged connector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such unitary connector, for a multiple board-to-board connection
WO2020099374A1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for hf signal transmission
JP7459197B2 (ja) キャビティフィルタ
CN118232071A (zh) 连接器及通信设备
KR20200042436A (ko) 캐비티 필터
WO2020034686A1 (zh)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JP2021527981A (ja) キャビティ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れに含まれるコネクティング構造体
JP2022508748A (ja) キャビティフィルタ
US744416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dios using common equipment packaging
KR20210004461A (ko) 커넥팅 장치
JP4273995B2 (ja) 家庭内電気機器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情報端末機器の無線回路
CN217134677U (zh) 一种天线组件及定位设备
US8923776B1 (en) Short loop connection method
KR20210052415A (ko) 캐비티 필터 및 이에 포함되는 커넥팅 구조체
CN115810958A (zh) 连接器装置及有源天线单元
CN113764859A (zh) 天线组件
CN115296064A (zh) 一种双通道天线连接结构
CN116014436A (zh) 天线弹片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