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60171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60171A
CN118160171A CN202280072013.2A CN202280072013A CN118160171A CN 118160171 A CN118160171 A CN 118160171A CN 202280072013 A CN202280072013 A CN 202280072013A CN 118160171 A CN118160171 A CN 118160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male
connector
stopper
housing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720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崎新史
西谷章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60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601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具备端子、在内部收纳端子的壳体、和以能从外部目视确认的方式设置于壳体的型板部(60),型板部(60)具有主体部(61)和凹部(62),该凹部(62)从主体部向与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凹陷而形成,连接器或者对方侧连接器具有比型板部(60)靠壳体的内侧配设的背景部(58),在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已完成的状态下,背景部(58)配设于完成位置,通过型板部(60)与背景部(58)在交叉方向上重叠,从而在凹部(62)的内侧的部分与主体部(61)之间产生颜色的差异而出现能从外部检测的代码(64),在背景部(58)未配设于完成位置的状态,代码(64)不出现。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检测阳壳体与阴壳体是否已正规嵌合的嵌合检测功能的连接器,已知日本特表2018-535524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第1连接器具备壳体、由壳体保持的多个导体、和能转动地连结于壳体的操作杆。操作杆能相对于壳体在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转动。
在壳体的左侧壁的外表面配置有条形码标签,当操作杆处于开位置时,条形码标签被操作杆遮盖,不能通过条形码扫描仪读取条形码标签。另一方面,当操作杆处于闭位置时,条形码标签经由设置于操作杆的凹状部分而露出,能通过条形码扫描仪读取条形码标签。
若通过条形码扫描仪读取条形码标签,则能记录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已嵌合,能进行制造或者组装工序中的进程的追踪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8-5355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电连接器中,由于在操作杆处于开位置时条形码标签被操作杆遮盖,因此无法获知条形码标签的位置。因此,根据条形码标签的位置,在使操作杆从开位置转动到闭位置之后有可能不能立即发现条形码标签。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具备:端子;壳体,在内部收纳所述端子;以及型板部,以能从外部目视确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型板部具有主体部和凹部,该凹部向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凹陷而形成,所述连接器或者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具备背景部,该背景部比所述型板部靠所述壳体的内侧配设,通过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已完成的状态下,所述背景部配设于完成位置,所述型板部与所述背景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重叠,从而在所述凹部的内侧的部分与所述主体部之间产生颜色的差异而出现从能外部检测的代码,在所述背景部未配设于所述完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代码不出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在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已完成的状态下,能立即发现代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接器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连接器结构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阴止动件装配于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的阴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是阴止动件装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的阴连接器的左侧视图。
图6是图4的A-A截面中的、阴止动件装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的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是图4的B-B截面中的、阴止动件装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的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8是阴止动件装配于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的阴连接器的左侧视图。
图9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10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11是图4的C-C剖视图。
图12是图4的A-A截面中的、嵌合中途状态的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3是图4的B-B截面中的、嵌合中途状态的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4是图4的C-C截面中的、嵌合中途状态的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5是嵌合完成状态下的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的放大左侧视图,是将代码周边放大示出的图。
图16是图4的A-A截面中的、嵌合完成状态下的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7是图4的C-C截面中的、嵌合完成状态下的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5的D-D剖视图。
图19是图15的D-D截面中的、阴止动件装配于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的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0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嵌合完成状态下的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的放大左侧视图,是将代码周边放大示出的图。
图21是图20的E-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以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具备:端子;壳体,在内部收纳所述端子;以及型板部,以能从外部目视确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型板部具有主体部和凹部,该凹部向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凹陷而形成,所述连接器或者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具备背景部,该背景部比所述型板部靠所述壳体的内侧配设,通过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已完成的状态下所述背景部配设于完成位置,所述型板部与所述背景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重叠,从而在所述凹部的内侧的部分与所述主体部之间产生颜色的差异而出现能从外部检测的代码,在所述背景部未配设于所述完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代码不出现。
根据这样的构成,连接器的型板部设置为能从外部目视确认,通过在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已完成的状态下型板部与背景部重叠,而出现能从外部检测的代码,因此安装人员能够在使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之前的阶段通过型板部目视确认代码出现的位置。
(2)优选,本公开的连接器还具备使所述端子在所述壳体内防脱的止动件,所述止动件具备所述背景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通过壳体的型板部和止动件的背景部使代码出现。
(3)优选,所述凹部是将所述主体部贯通的贯通孔。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背景部经由贯通孔而向外部露出,因此容易在背景部与主体部之间产生颜色的差异。
(4)优选,在所述凹部设置有比所述主体部薄的薄壁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容易形成凹部。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不限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期待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含义以及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方式1>
结合图1~图19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结构体1具有阴连接器30(连接器的一个例子)、和阳连接器10(对方侧连接器的一个例子)。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以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30嵌合的嵌合方向为基准,以彼此的嵌合面侧为前侧。关于上下方向,以图5为基准。关于左右方向,在图4的俯视图中,将图示上方作为右方、将图示下方作为左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是嵌合方向的一个例子,左右方向是交叉方向的一个例子。另外,针对多个相同构件,有些情况下仅对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而省略了其他构件的附图标记。
[阳连接器]
如图16所示,阳连接器10具备阳端子11、收纳阳端子11的阳壳体14、和装配于阳壳体14的阳止动件20。
阳端子11通过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规定的形状而形成。阳端子11具有向前方突出并且呈板状的突片12、和与突片12的后方相连并且连接电线W1的电线连接部13。电线连接部13通过压接于电线W1的外周,从而电线W1与电线连接部13电连接。
阳壳体14整体呈长方体形状,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阳壳体14具有在前方开口的罩部15。阳端子11的突片12在罩部15内以向前方突出的状态配设。如图1所示,在阳壳体14沿着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5个)阳腔16,阳腔16收纳阳端子11。如图16所示,在阳腔16的内部形成有阳矛状件17,阳矛状件17向前方突出地延伸并且能弹性变形。阳矛状件17的前端部从后方卡止于阳端子11,从而阳端子11以防脱状态被保持于阳腔16内。如图17所示,在罩部15的下壁以将下壁贯通的方式设置有被锁定部18,被锁定部18供后述的锁定臂35的锁定部36嵌入。如图14所示,在罩部15的上壁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按压突起19,按压突起19从上方按压后述的阴止动件41。
如图2所示,阳止动件20整体呈上下方向扁平的板状,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在阳止动件20的左右两端部设置有锁定部21,该锁定部21弹性地卡止于阳壳体14。虽然未图示,但通过锁定部21卡止于阳壳体14,从而阳止动件20固定于阳壳体14。
如图16所示,阳止动件20具有限制部23,限制部23从前方进入供阳壳体14的阳矛状件17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空间22内而防止阳矛状件17弹性变形。限制部23在阳壳体14的与阳矛状件17对应的位置,从阳止动件20的后端部向后方突出地形成。
如图17所示,在阳止动件20的前端部且上端部形成有抵接部24,抵接部24向前方突出并与后述的阴止动件41抵接。如图2所示,抵接部24呈在上下方向扁平的板状。在抵接部24的前端部形成有从左右两端部向前方突出的臂部25。臂部25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地延伸。如图12所示,在臂部25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卡止部26。卡止部26与后述的阴止动件41的卡止承接部44卡止。卡止部26的后端面形成为从臂部25的下表面截断的形状。另一方面,卡止部26的前端面形成为向前后方向缓缓地倾斜。
[阴连接器]
如图9所示,阴连接器30具备阴端子31(端子的一个例子)、在内部收纳阴端子31的阴壳体34(壳体的一个例子)、和从前方装附于阴壳体34的阴止动件41(止动件的一个例子)。
阴端子31通过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规定的形状而形成。阴端子31具有连接筒部32、和与连接筒部32的后方相连并且连接电线W2的电线连接部33。如图16所示,若突片12插入于连接筒部32内,则配设于连接筒部32内的弹性接触片(未图示)与突片12弹性地接触。由此,阳端子11与阴端子31电连接。另外,电线连接部33压接于电线W2的外周,从而电线W2与电线连接部33电连接。
如图2所示,阴壳体34整体呈长方体形状。阴壳体34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如图17所示,在阴壳体34的下表面形成有从前端部向后方延伸的锁定臂35。锁定臂35能够向上下方向弹性变形。在锁定臂35的前后方向中央位置附近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锁定部36。
如图1所示,阴壳体34具有在前方、以及后方开口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5个)阴腔37。阴腔37在上下方向上的阴壳体34的中央位置附近,沿着左右方向隔开间隔排列地形成。如图6所示,阴端子31从后方收纳于阴腔37内。
如图3所示,在阴壳体34的前端部且是阴腔37的上方的位置,以在前方开口的方式形成有收纳阴止动件41的止动件收纳部38。止动件收纳部38在左右方向上细长地延伸,并且构成在上下方向上扁平的空间。止动件收纳部38与阴腔37在上下方向连通。
如图6所示,在止动件收纳部38的上壁,并且是与各阴腔3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阴矛状件39,阴矛状件39朝向斜前下方呈悬臂状伸出。阴矛状件39能朝向设置于阴矛状件39的上方的弹性变形空间40弹性移位。若阴端子31插入至阴腔37的适当的插入位置,则阴矛状件39与阴端子31在前后方向卡止,从而阴端子31以向后方防脱的状态保持于阴壳体34内。阴矛状件39的弹性变形空间40设定在止动件收纳部38内。
如图3所示,阴止动件41整体呈上下方向上扁平的板状。阴止动件41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
如图9所示,在阴端子31卡止于阴矛状件39的状态下阴止动件41的上壁的靠后端部的部分进入阴矛状件39的弹性变形空间40内,从而成为防止阴矛状件39弹性变形的限制部42。
如图3所示,在阴止动件41的上表面,且是靠左右两端部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卡止凹部43。卡止凹部43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地延伸。2个卡止凹部43形成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另外,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包括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情况,也包括虽然不是相同形状相同大小但是实质上能认为是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情况。
卡止凹部43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以后侧变深的方式分2个阶段凹陷。换言之,在卡止凹部43当中,与前侧的部分相比,后侧的部分从阴止动件41的上表面起算的凹陷深度尺寸形成得大。由此,在卡止凹部43,在前侧的部分与后侧的部分之间形成有台阶状的卡止承接部44。如图12所示,卡止承接部44与阳止动件20的卡止部26卡止。
如图3所示,在阴止动件41的上表面且是卡止凹部43的后方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第1卡止部45。第1卡止部45的前端面形成为从阴止动件41的上表面截断。第1卡止部45的后端面形成为向前后方向缓缓地倾斜。2个第1卡止部45形成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
在阴止动件41的上表面且在左右方向上是卡止凹部43的内侧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第2卡止部46。换言之,在形成于左侧的卡止凹部43的右方的位置、和形成于右侧的卡止凹部43的左方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第2卡止部46。第2卡止部46的前端面形成为从阴止动件41的上表面向上方立起。第2卡止部46的前端面的从阴止动件41的上表面起的倾角形成为比第1卡止部45的前端面的倾角缓和。第2卡止部46的后端面形成为向前后方向缓缓地倾斜。2个第2卡止部46形成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
在阴止动件41的后端部形成有从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附近向后方突出的2个臂部47。2个臂部47形成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在臂部47的后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第3卡止部48。第3卡止部48的前端面形成为向前后方向缓缓地倾斜。第3卡止部48的后端面形成为与阴止动件41的上表面正交。另外,所谓正交包括正交的情况,也包括虽然非正交但是实质上能认为是正交的情况。
如图6所示,在阴壳体34的上壁,且是在阴止动件41收纳于止动件收纳部38内的状态下与第1卡止部45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1卡止承接部49,第1卡止承接部49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将上壁贯通。如图4所示,第1卡止承接部49形成于阴壳体34的上壁的靠左右两端部的位置。第1卡止承接部49从上方看呈长方形状。2个第1卡止承接部49形成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
如图10所示,在阴壳体34的上壁且是在阴止动件41收纳于止动件收纳部38内的状态下与第2卡止部4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2卡止承接部50,该第2卡止承接部5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上下方向将上壁贯通。如图4所示,第2卡止承接部50形成于阴壳体34的上壁当中左右方向上第1卡止承接部49的内侧。换言之,在形成于阴壳体34的上壁的左侧的第1卡止承接部49的右方形成有第2卡止承接部50,并且在形成于阴壳体34的上壁的右侧的第1卡止承接部49的左方形成有第2卡止承接部50。第2卡止承接部50从上方看呈长方形状。2个第2卡止承接部50形成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
如图4所示,在阴壳体34的上壁且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形成有狭缝51,狭缝51从上方看呈角部分明的C字状。狭缝5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并排并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2个部分、和将该2个部分的后端部连结的部分。被该狭缝51包围的区域中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弹性变形部52。如图11所示,弹性变形部52在阴止动件41收纳于止动件收纳部38内的状态下形成于阴止动件41的臂部47的上方。在弹性变形部52的后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53。突起部53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形成为向前后方向缓缓地倾斜。
狭缝51当中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部分且是位于弹性变形部52的后方的部分,成为能与阴止动件41的第3卡止部48卡止的前第3卡止承接部54。另外,如图4所示,在阴壳体34的上壁,在前第3卡止承接部54的后方的位置,以在上下方向上将上壁贯通的方式形成有2个后第3卡止承接部55,2个后第3卡止承接部55沿着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并排。后第3卡止承接部55从上方看呈长方形状。如图17所示,后第3卡止承接部55能与阴止动件41的第3卡止部48卡止。
[阴壳体与阴止动件的组装结构]
阴止动件41以能相对于阴壳体34在退避位置(参见图5~图7)、比退避位置靠后方的卡止位置(参见图8~图11)、和比卡止位置靠后方的完成位置(参见图15~图17)之间移动的方式装配于阴壳体34。
如图6所示,在阴止动件41相对于阴壳体34组装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第1卡止部45的前端面从后方抵接于第1卡止承接部49的前壁。由此,阴止动件41被保持为相对于阴壳体34向前方防脱的状态。如图7所示,第2卡止部46的后端面从前方抵接于阴壳体34的前表面。由此,阴止动件41被保持为限制相对于阴壳体34向后方的移动的状态。如图6所示,限制部42成为向弹性变形空间40的前方退避的状态。由此,阴矛状件39能够在弹性变形空间40内弹性变形。
如图10所示,在阴止动件41相对于阴壳体34组装于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第2卡止部46从后方抵接于第2卡止承接部50的前壁。由此,阴止动件41被保持为相对于阴壳体34向前方防脱的状态。如图11所示,第3卡止部48从前方抵接于前第3卡止承接部54的后壁。由此,阴止动件41被保持为限制相对于阴壳体34向后方的移动的状态。如图9所示,限制部42成为进入弹性变形空间40内的状态。由此,防止阴矛状件39弹性变形。
如图17所示,在阴止动件41相对于阴壳体34组装于完成位置的状态下,阳止动件20的抵接部24从前方抵接于阴止动件41的前端面。由此,限制阴止动件41向前方移动。第3卡止部48从前方抵接于后第3卡止承接部55的后壁。由此,阴止动件41保持为限制相对于阴壳体34向后方的移动的状态。
[背景部]
如图3所示,在阴止动件41的后端部形成有从左侧部分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57。突出部57呈在前后方向上长的长方体形状。突出部57的左侧面形成为与阴止动件41的上表面正交。突出部57的左侧面的后侧部分成为背景部58。通过背景部58与下面所述的型板部60重叠,从而使代码64出现(参见图15)。
[型板部]
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阴壳体34具有接收阴止动件41的突出部57的收纳空间59。收纳空间59设置于阴壳体34的内部的左上且里侧。在阴壳体34的位于收纳空间59的左方的左侧壁设置有型板部60。型板部60从阴壳体34的左侧壁的外表面向右方凹陷。如图18所示,在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30的嵌合完成、阴止动件41保持于完成位置的状态下,型板部60配设于背景部58的左方。如图1、图5、图8、以及图15所示,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型板部60。
[主体部、凹部、贯通孔]
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型板部60具有:主体部61,呈左右方向上扁平的板状;和凹部62,从主体部61向右方凹陷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62为在左右方向上将主体部61贯通的贯通孔63。
[代码]
如图18所示,在具有背景部58的阴止动件41保持于完成位置的状态下,型板部60与背景部58在左右方向上重叠。此时,背景部58通过贯通孔63而向阴壳体34的左方露出。另一方面,主体部61形成为不能透过主体部61看清背景部58的颜色的厚度。因此,当阴止动件41处于完成位置时,若从左方观察阴壳体34,则如图15所示能够认识主体部61、和配设于贯通孔63(凹部62)的内部的背景部58。型板部60和背景部58带有相互不同的颜色(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由此,当阴止动件41处于完成位置时,型板部60和背景部58生成能够通过照相机等检测装置从左方检测的代码64。作为代码64,可以使用一维码、二维码、三维码的任一个,但是在实施方式1中试用的是二维码。
上述的型板部60与背景部58之间的颜色的差异,具体地讲,是能通过照相机等检测装置检测的颜色的差异。例如,作为型板部60以及背景部58的颜色的组合,能采用亮度、色相、或者彩度的差形成的、具有对比度的颜色的组合。另外,颜色还包括荧光色,例如,可以在型板部60以及背景部58中的任一方涂布照射紫外线时发射荧光的塗料,在紫外线照射下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代码64。另外,在图1~图5、以及图15中,为了容易看到,用阴影表示包括背景部58的阴止动件41。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阴壳体34整体与型板部60颜色相同,并且使阴止动件41整体与背景部58颜色相同。
在代码64中,“嵌合完成”、“批号”等信息记录为二维代码。能通过检测装置读取该代码64,将读取的信息记录到记录装置。例如,在完成阴连接器30与阳连接器10的嵌合后,检测装置检测代码64读取信息,从而能够将阴连接器30与阳连接器10的嵌合已完成的情况记录到记录装置。
在阴止动件41未配设于完成位置的状态下,型板部60整体与背景部58在左右方向上不重叠。例如,在图19所示的阴止动件41保持于卡止位置的状态下,背景部58比型板部60位于前方。由此,若从左方观察阴壳体34,则如图8所示,经由型板部60能目视确认阴壳体34的内部。该阴壳体34的内部的颜色与型板部60的颜色是相同的。因此,当阴止动件41处于卡止位置时,能由检测装置检测的代码64不出现。
如图5所示,在阴止动件41保持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阴止动件41比卡止位置位于前方,因此,与上述同样,代码64不出现。另外,虽然未予图示,在阴连接器30与阳连接器10嵌合的中途、配设于阴止动件41处于卡止位置(参见图8)与完成位置(参见图15)之间的状态下,型板部60的一部分与背景部58重叠,从而代码64的一部分出现,但是检测装置不能检测信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与背景部58共同构成代码64的型板部60知道代码64在阴壳体34中出现的位置。型板部60以能从外部目视确认的方式设置于阴壳体34,因此,在检测代码64时,容易发现代码64的位置。
另一方面,代码64本身在阴连接器30与阳连接器10的嵌合已完成的状态下出现,在阴止动件41未配设于完成位置的状态下不出现,因此,能抑制代码64的误检测。
[连接器结构体1的组装工序]
接下来,对连接器结构体1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另外,连接器结构体1的组装工序不限于下面的记载。
阳端子11从后方插入于阳壳体14的阳腔16内。通过阳端子11与阳矛状件17抵接,从而阳矛状件17在弹性变形空间22内弹性变形。此外,若阳端子11被向前方按压,则阳矛状件17恢复变形,从而阳矛状件17的前端部从后方抵接于阳端子11。由此,阳端子11以向后方防脱的状态收纳在阳壳体14内。
阳止动件20从前方插入于阳腔16内。阳止动件20的限制部23进入到阳矛状件17的弹性变形空间22内,从而限制阳矛状件17弹性变形。阳止动件20的锁定部21与阳壳体14弹性地卡合,从而阳止动件20以向前方防脱的状态组装于阳壳体14。
阴止动件41从前方插入于阴壳体34的止动件收纳部38内。通过阴止动件41的第1卡止部45与阴壳体34的上壁抵接,从而阴壳体34的上壁以越到第1卡止部45之上的方式变形,第1卡止部45向下方变形。此外,若阴止动件41被向后方按压,则阴壳体34的上壁以及第1卡止部45恢复变形,第1卡止部45进入到阴壳体34的第1卡止承接部49内。通过第1卡止部45的前端部从后方抵接于第1卡止承接部49的前壁,从而阴止动件41以在前止动状态保持于阴壳体34(参见图6)。另外,通过第2卡止部46的后端部从前方抵接于阴壳体34的上壁的前端缘,从而限制阴止动件41向后方移动(参见图7)。这样,阴止动件41相对于阴壳体34组装于退避位置。
在阴止动件41相对于阴壳体34组装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阴止动件41的限制部42位于阴壳体34的弹性变形空间40的前方。由此,阴壳体34的阴矛状件39能够弹性变形。
阴端子31从后方插入阴壳体34的阴腔37内。通过阴端子31与阴矛状件39抵接,从而阴矛状件39在弹性变形空间40内弹性变形。此外,若阴端子31被向前方按压,则阴矛状件39恢复变形,从而阴矛状件39的前端部从后方抵接于阴端子31。由此,阴端子31以向后方防脱的状态收纳于阴壳体34内。
通过阴止动件41被向后方按压,从而第2卡止部46的后端部从前方抵接于阴壳体34的上壁的前端缘。由此,阴壳体34的上壁以越在第2卡止部46之上的方式变形。
此外,若阴止动件41被向后方按压,则阴壳体34的上壁恢复变形,第2卡止部46进入到阴壳体34的第2卡止承接部50内。通过第2卡止部46的前端部从后方抵接于第2卡止承接部50的前壁,阴止动件41以前止动状态保持于阴壳体34(参见图10)。另外,通过第3卡止部48的后端部从前方抵接于前第3卡止承接部54的后壁,从而阴止动件41以被限制向后方移动的状态保持于阴壳体34(参见图11)。这样,阴止动件41相对于阴壳体34组装于卡止位置。
阴止动件41在相对于阴壳体34组装于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阴止动件41的限制部42进入到阴壳体34的弹性变形空间40内。由此,防止阴壳体34的阴矛状件39弹性变形。其结果是,阴端子31通过阴矛状件39和阴止动件41进行双重卡止。
接下来,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30(参见图1),以相互接近的方式使它们嵌合。
向阳连接器10的罩部15内嵌入阴连接器30的前端部。于是,罩部15的下壁的前端缘从前方抵接于阴壳体34的锁定臂35的锁定部36。由此,如图14所示,锁定臂35向上方弹性变形。此外,若阳连接器10被向前方按压,则如图17所示,锁定臂35恢复变形,锁定部36进入到阳连接器10的罩部15的被锁定部18内。由此,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30被保持为防脱状态。
若向阳连接器10的罩部15内嵌入阴连接器30,则罩部15的按压突起19从前方抵接于阴壳体34的弹性变形部52的突起部53。于是,如图14所示,弹性变形部52向下方弹性变形。若弹性变形部52向下方弹性变形,则位于弹性变形部52的下方的阴止动件41的臂部47向下方弹性变形。于是,臂部47的第3卡止部48向下方移动,第3卡止部48与前第3卡止承接部54的后壁的卡合被解除。
此外,若阳连接器10被向前方按压,阳止动件20的抵接部24的前端部从前方抵接于阴止动件41的前端部。由此,阴止动件41向后方移动。
此外,若阳连接器10被向前方按压,如图17所示,阴壳体34的弹性变形部52恢复变形,弹性变形部52的突起部53位于罩部15的按压突起19的前方。于是,位于弹性变形部52的下方的阴止动件41的臂部47也恢复变形,臂部47的第3卡止部48进入后第3卡止承接部55内。由此,第3卡止部48的后端部从前方抵接于后第3卡止承接部55的后壁,限制阴止动件41向后方移动。这样,阴止动件41相对于阴壳体34组装于完成位置。
另一方面,若阴连接器30嵌入于阳连接器10的罩部15内,则阳止动件20的臂部25的前端部从前方抵接于阴止动件41的前端缘。于是,臂部25以越上阴止动件41的上壁的方式弹性变形。此外,阳连接器10被向前方按压,则臂部25恢复变形,臂部25的卡止部26进入阴止动件41的卡止凹部43内(参见图12)。
[连接器结构体的离脱工序]
接下来,对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30的离脱工序进行说明。通过锁定臂35向上方弹性变形,从而阴连接器30的锁定部36与阳连接器10的被锁定部18的卡合被解除。然后,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30被施加拉力,使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30相互分离。
于是,如图12所示,阳止动件20的臂部25的卡止部26从后方抵接于阴止动件41的卡止凹部43的卡止承接部44。由此,对阴止动件41施加朝前的力。
若阴止动件41经由卡止部26被阳止动件20向前方拉动,则阴止动件41的臂部47以潜入阴壳体34的上壁之下的方式弹性变形。由此,阴止动件41的第3卡止部48与阴壳体34的后第3卡止承接部55的卡合被解除(参见图14)。
此外,若阴止动件41被向前方拉动,则阴止动件41的第2卡止部46的前端部从后方抵接于第2卡止承接部50的前壁(参见图13)。于是,阴止动件41的第2卡止部46与阴壳体34的第2卡止承接部50之间的保持力设定得比阳止动件20的卡止部26与阴止动件41的卡止承接部44之间的保持力大,因此,阳止动件20的卡止部26与阴止动件41的卡止承接部44的卡合被解除。另外,通过阴止动件41的臂部47恢复变形,从而第3卡止部48进入到前第3卡止承接部54内(参见图11)。由此,阴止动件41相对于阴壳体34移动至卡止位置并被保持在卡止位置。
此外,通过对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30施加拉力而使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30相互分离,从而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30的嵌合被解除(参见图1)。
[代码的目视确认以及检测]
在上述的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30的嵌合工序以及离脱工序中,能始终从阴连接器30的左方目视确认型板部60。由此,容易发现代码64出现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的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30的嵌合工序以及离脱工序中,仅在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30的嵌合已完成的状态下,阴止动件41配设于完成位置。由此,通过在阴止动件41处于完成位置时出现的代码64,能检测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30的嵌合完成。
[实施方式1的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具有以下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阴连接器30(连接器)是与阳连接器10(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阴连接器30,具备阴端子31(端子)在内部收纳阴端子31的阴壳体34(壳体)、和以能从外部目视确认的方式设置于阴壳体34的型板部60,型板部60具有主体部61和凹部62,凹部62形成为从主体部61向与阴连接器30和阳连接器10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凹陷,阴连接器30具备比型板部60靠阴壳体34的内侧配设的背景部58,在阴连接器30与阳连接器10的嵌合已完成的状态下,背景部58配设于完成位置,通过型板部60与背景部58在交叉方向上重叠,从而在凹部62的内侧的部分与主体部61之间产生颜色的差异,出现能从外部检测的代码64,在背景部58未配设于完成位置的状态下,代码64不出现。
根据这样的构成,阴连接器30的型板部60设置为能从外部目视确认,在阴连接器30与阳连接器10的嵌合已完成的状态下型板部60与背景部58重叠,从而出现能从外部检测的代码64,因此,安装人员能在使阴连接器30与阳连接器10嵌合之前的阶段通过型板部60确认代码64出现的位置。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阴连接器30还具备使阴端子31在阴壳体34内防脱的阴止动件41(止动件),阴止动件41具备背景部58。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通过阴壳体34的型板部60和阴止动件41的背景部58使代码64出现。
在实施方式1中,凹部62是将主体部61贯通的贯通孔63。
根据这样的构成,背景部58经由贯通孔63向外部露出,容易在背景部58与主体部61之间产生颜色的差异。
<实施方式2>
结合图20以及图21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如图20所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连接器结构体101具有阴连接器130、和阳连接器10。在实施方式2中,如图21所示,在型板部160的凹部162设置有薄壁部16的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关于其他构成,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标记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也省略说明。
[薄壁部]
如图21所示,阴连接器130的阴壳体134具备型板部160。型板部160在阴壳体134中的配置与实施方式1的型板部60相同。型板部160具有主体部161和从主体部161向右方凹陷的凹部162。实施方式1的凹部62相对于主体部61贯通形成,而本实施方式的凹部162未相对于主体部161贯通形成。即,在凹部162设置有比主体部161在左右方向上薄壁的薄壁部165。这样,未使凹部162形成为贯通孔,从而容易形成凹部162。
薄壁部165形成为从左右方向看隔着薄壁部165能透过配设于里侧的构件的颜色的厚度。由此,如图20所示,阴止动件41保持于完成位置,在型板部160与背景部58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经由薄壁部165透过背景部58的颜色,从而在从左方观察型板部160时,在凹部162的内侧的部分(薄壁部165)与主体部161之间产生颜色的差异。透过该颜色的差异,出现检测装置能检测的代码164。
另外,透过在凹部162设置薄壁部165,从而经由薄壁部165将阴壳体134的左侧壁与主体部161连接,因此,可以不使主体部161与阴壳体134的左侧壁直接连接。因此,能够使主体部161不与阴壳体134的左侧壁连接而相对于阴壳体134的左侧壁形成为岛状。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15所示,凹部62是贯通孔63,因此,需要使主体部61直接连接于阴壳体34的左侧壁。这样,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使凹部162形成为薄壁部165,与施方式1相比,能提高代码164的设计自由度。
[实施方式2的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2,具有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实施方式2中,在凹部162设置有比主体部161薄壁的薄壁部165。
根据这样的构成,容易形成凹部162。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阴连接器30、130的阴止动件41具备背景部58,但是不限于此。例如,阴连接器可以具备活动板,该活动板具备背景部。另外,阳连接器的阳止动件、罩部可以具备背景部。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阴壳体34、134整体与型板部60、160为相同颜色,并且,使阴止动件41整体与背景部58为相同颜色,但是不限于此,可以仅使阴壳体的一部分与型板部为相同颜色,另外仅使阴止动件的一部分与背景部为相同颜色。
(3)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可以是以下构成:通过使背景部为光源,从而在背景部与主体部重叠的状态下在凹部的内侧的部分与主体部之间产生颜色的差异,使代码出现。
(4)在实施方式1,凹部62是贯通孔63,在实施方式2中,在凹部162设置有薄壁部165,但是不限于此,型板部可以具有形成为贯通孔的凹部、以及设置有薄壁部的凹部双方。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阳连接器10形成为具有设置有抵接部24的阳止动件20的构成,但是不限于此,可以形成为在阳壳体设置抵接部而省略阳止动件的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101:连接器结构体
10:阳连接器
11:阳端子
12:突片
13:电线连接部
14:阳壳体
15:罩部
16:阳腔
17:阳矛状件
18:被锁定部
19:按压突起
20:阳止动件
21:锁定部
22:弹性变形空间
23:限制部
24:抵接部
25:臂部
26:卡止部
30、130:阴连接器
31:阴端子
32:连接筒部
33:电线连接部
34、134:阴壳体
35:锁定臂
36:锁定部
37:阴腔
38:止动件收纳部
39:阴矛状件
40:弹性变形空间
41:阴止动件
42:限制部
43:卡止凹部
44:卡止承接部
45:第1卡止部
46:第2卡止部
47:臂部
48:第3卡止部
49:第1卡止承接部
50:第2卡止承接部
51:狭缝
52:弹性变形部
53:突起部
54:前第3卡止承接部
55:后第3卡止承接部
57:突出部
58:背景部
59:收纳空间
60、160:型板部
61、161:主体部
62、162:凹部
63:贯通孔
64、164:代码
165:薄壁部
W1:电线
W2:电线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具备:
端子;
壳体,在内部收纳所述端子;以及
型板部,以能从外部目视确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
所述型板部具有主体部和凹部,该凹部向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凹陷而形成,
所述连接器或者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具备背景部,该背景部比所述型板部靠所述壳体的内侧配设,
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已完成的状态下,所述背景部配设于完成位置,通过所述型板部与所述背景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重叠,从而在所述凹部的内侧的部分与所述主体部之间产生颜色的差异而出现能从外部检测的代码,
在所述背景部未配设于所述完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代码不出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还具备将所述端子在所述壳体内防脱的止动件,
所述止动件具备所述背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凹部是将所述主体部贯通的贯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凹部设置有比所述主体部薄的薄壁部。
CN202280072013.2A 2021-11-08 2022-10-19 连接器 Pending CN1181601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81776A JP2023069706A (ja) 2021-11-08 2021-11-08 コネクタ
JP2021-181776 2021-11-08
PCT/JP2022/038935 WO2023079958A1 (ja) 2021-11-08 2022-10-19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60171A true CN118160171A (zh) 2024-06-07

Family

ID=86240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72013.2A Pending CN118160171A (zh) 2021-11-08 2022-10-19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69706A (zh)
CN (1) CN118160171A (zh)
WO (1) WO202307995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2941Y2 (ja) * 1986-06-09 1994-06-15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H01294384A (ja) * 1988-05-20 1989-11-28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US9748695B2 (en) * 2014-04-30 2017-08-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igh voltage connector assembly
JP7042402B2 (ja) * 2018-12-27 2022-03-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69706A (ja) 2023-05-18
WO2023079958A1 (ja)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3113B2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80261425A1 (en) Shorting terminal,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N114079202B (zh) 连接器
EP1986288B1 (en) A shorting terminal,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9428203B (zh) 连接器装置以及阳型连接器
US7267569B2 (en) Connector with a shorting terminal
JP5510346B2 (ja) コネクタ
CN114175405A (zh) 连接器
CN111224261B (zh) 连接器
US20050002734A1 (en) Connector
CN111092318B (zh) 端子以及连接电线与端子的方法
CN118160171A (zh) 连接器
CN114080732B (zh) 连接器
CN111987502B (zh) 连接器和线束
JP4987624B2 (ja) 分割式コネクタ
JP4826513B2 (ja) コネクタ
CN107785730B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WO2023136177A1 (ja) コネクタ構成体
JP7303985B2 (ja) コネクタ
CN112952410B (zh) 连接器
JP7372067B2 (ja) コネクタ
JPH09289059A (ja) コネクタ
JP512979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8104084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构成体
CN114824899B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