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49927A - 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49927A CN118049927A CN202410194907.XA CN202410194907A CN118049927A CN 118049927 A CN118049927 A CN 118049927A CN 202410194907 A CN202410194907 A CN 202410194907A CN 118049927 A CN118049927 A CN 1180499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 plate
- plate
- extension arm
- extension
- buzz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61 M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SNAAJJQQZSMGQD-UHFFFAOYSA-N aluminum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Al] SNAAJJQQZSMG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79 visual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11/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e.g. of sheet material
- G01B11/0608—Height gaug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5/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G01B5/061—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height gau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包括对称设置的底座本体,还包括分别滑动设置于底座本体上的高台以及高台相对两侧的外壁铰接设置的翘杆;翘杆靠近第一端滑动设置的负重块与高台上滑动设置的延伸臂保持同步反向移动。该发明提供的联通仪,通过驱使两个延伸臂相邻一端相互靠近,对比两个延伸臂的高低以判断两个底座本体的顶部是否等高,在两个延伸臂相互靠近的过程中负重块与延伸臂保持同步反向移动,由于负重块活动于翘杆靠近第一端附近,延伸臂通过滑杆活动于翘杆第二端上配合翘杆的铰接轴以形成杠杆,从而利用杠杆以使滑杆产生向上的预应力,进而提升延伸臂整体的水平状态,以提升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
背景技术
对于分体式机床中的分体式龙门移动数控钻床,其由两个独立的导轨底座配合分别滑动于两个导轨底座上的龙门架,以针对于大型的钢结构件进行加工,因其具有较大的加工范围和灵活性,因此适用于加工复杂形状和大尺寸的工件。在工业制造领域,分体式机床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制造等领域。
根据专利号CN207300199U,公开(公告)日:2018-05-01公开了一种专用于机床导轨等高检测的工具,包括桥架,还包括两根第一悬臂和两根第二悬臂;两根第一悬臂都为中空结构,对称设置在桥架的两端;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伸缩插装在桥架内,第一悬臂的另一端伸缩插装有一根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的自由端设置有安装板,该安装板的背面与第二悬臂连接,安装板的正面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机床导轨配合的滑块;所述桥架的顶面设置有主水平仪,两根第一悬臂的顶面都设置有副水平仪。
包括上述专利的现有技术中,一般对于分体式机床中带有双导轨底座的机床,因导轨底座均为单独起吊布置,在布置的过程中需要工人多次进行测量以使两个导轨底座平行,由于布置地点的地面无法保证两个导轨底座接触地面后为同一水平高度,因此后续需要通过利用上述专利中的机床导轨等高检测的工具进行等高检测,而后配合相应的等高块以对两个导轨底座的高度进行校对,以使两个导轨底座位于同一高度。大多的双导轨底座之间的间距较长,若采用上述专利中的等高检测的工具,其通过伸缩的功能以延伸臂长,而后使两个延伸的臂滑动于两个导轨底座顶部,通过其上主水平仪和副水平仪以检测两个导轨底座是否等高,然而对于两个导轨底座之间较长的间距,该工具的中部区域缺乏相应的支撑会产生下沉,进而影响其测量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能够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包括对称设置的底座本体,还包括分别滑动设置于底座本体上的高台以及高台相对两侧的外壁铰接设置的翘杆;
所述翘杆靠近第一端滑动设置的负重块与高台上滑动设置的延伸臂保持同步反向移动;
所述延伸臂底部固定安装的滑杆滑动于翘杆的第二端上,所述延伸臂的顶部设置有用以检测底座本体的水平检测单元,两个所述延伸臂相邻一端相互配合比对。
作为优选的,所述高台内转动设置的第一螺母件与负重块上固定安装的第二丝杆螺纹转动,所述高台内转动设置有与第一螺母件之间保持齿轮传动的第一丝杆,所述延伸臂活动安装于第一丝杆上并与负重块同步反向移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延伸臂相对高台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检测盒,两个所述检测盒内分别转动设置有默认状态下保持水平的第一磁铁板和第二磁铁板,两个所述检测盒内分别设置有位于第一磁铁板和第二磁铁板两端摆动路径上的触发单元,且检测盒默认状态以使第一磁铁板和第二磁铁板和底座本体保持平行。
作为优选的,两个所述延伸臂相互靠近时两个所述检测盒同步转动并分别使第一磁铁板和第二磁铁板与延伸臂保持平行。
作为优选的,所述检测盒上固定安装的主轴杆转动设置于延伸臂内,所述主轴杆外壁分别设置的主齿轮与延伸臂上滑动设置的齿板相互啮合,两个所述延伸臂相互靠近以使两个所述齿板相互顶推。
作为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齿板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锥形块,另一个所述齿板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与锥形块锥形面匹配的V形板,且锥形块和V形板相邻一侧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同磁极板。
作为优选的,所述主轴杆的外壁套设有扭套,且扭套和主轴杆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扭簧,所述主齿轮固定安装于扭套上,且主齿轮转动以使第二扭簧蓄力。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板和第二磁铁板分别与延伸臂平行时,所述第一磁铁板和第二磁铁板相邻一端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二磁铁板高于第一磁铁板时两者磁吸配合以呈倾斜向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板和第二磁铁板分别与延伸臂平行,所述第二磁铁板低于第一磁铁板时两者磁吸配合以呈倾斜向下。
作为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延伸臂的端部设置有刻度标,另一个所述延伸臂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匹配于刻度标的激光发射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使高台分别滑动设置于底座本体上,而后通过延伸臂顶部设置的水平检测单元以检测底座本体的顶部是否保持水平,进而以对底座本体的顶部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通过驱使两个延伸臂相邻一端相互靠近,通过对比两个延伸臂的高低以判断两个底座本体的顶部是否等高,并且在两个延伸臂相邻一端相互靠近的过程中,负重块与延伸臂保持同步反向移动,由于负重块活动于翘杆靠近第一端附近,延伸臂通过滑杆活动于翘杆第二端上配合翘杆的铰接轴以形成杠杆,从而利用杠杆以使滑杆产生向上的预应力,进而提升延伸臂整体的水平状态,以提升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座本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座本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延伸臂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延伸臂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延伸块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延伸块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锥形块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盒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个检测盒剖面对比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个检测盒部分剖面对比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盒顶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本体;2、驱动轴杆;3、延伸臂;4、检测盒;5、锥形块;6、安装板;11、滑台;12、高台;13、嵌板;14、翘杆;15、显示板;16、激光测距探头;17、铰接轴;18、电路单元;21、第一楔形齿轮;22、第二楔形齿轮;23、第一丝杆;24、第三楔形齿轮;25、第四楔形齿轮;26、第一螺母件;27、第二丝杆;28、底板;29、负重块;31、第二螺母件;32、滑杆;33、延伸块;34、刻度标;35、激光发射器;36、第一挡位;37、第二挡位;41、方向标;42、容纳腔;43、主轴杆;44、限位杆;45、第一扭簧;46、第二扭簧;47、扭套;48、主齿轮;51、齿板;52、V形板;53、磁极板;61、第一磁铁板;62、电池组;63、第一蜂鸣器;64、第二蜂鸣器;65、第三蜂鸣器;66、第四蜂鸣器;67、弹性铜正极片;68、铜负极片;69、第二磁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15所示,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包括对称设置的底座本体1,还包括分别滑动设置于底座本体1上的高台12以及高台12相对两侧的外壁铰接设置的翘杆14;
翘杆14靠近第一端滑动设置的负重块29与高台12上滑动设置的延伸臂3保持同步反向移动;
延伸臂3底部固定安装的滑杆32滑动于翘杆14的第二端上,延伸臂3的顶部设置有用以检测底座本体1的水平检测单元,两个延伸臂3相邻一端相互配合比对。
具体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高台12底部的滑台11,滑台11底部和底座本体1顶部的导轨匹配,进而通过使滑台11滑动于导轨上以使高台12能够移动于底座本体1顶部,同时高台12一侧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嵌板13,延伸臂3滑动设置于嵌板13上,延伸臂3的顶部和底座本体1的顶部保持平行,翘杆14上固定安装的铰接轴17转动设置于高台12上,通过利用铰接轴17以使翘杆14的两端配合铰接轴17形成杠杆,两个翘杆14上的两个滑杆32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负重块29滑动设置于两个翘杆14之间,连接杆固定安装于延伸臂3的底部,且靠近延伸臂3相对于高台12的一端。
进一步的,通过移动两个滑台11上的两个高台12,并使两个延伸臂3位于底座本体1顶部的同一位置,而后通过利用延伸臂3顶部设置的水平检测单元以检测延伸臂3是否保持水平,由于延伸臂3和底座本体1的顶部保持平行,因此可以分别检测出两个底座本体1的顶部是否保持水平。
对于水平检测单元可以是水平仪;也可以是数字水平仪;再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检测延伸臂3是否保持水平的方式均可。
更进一步的,工人通过利用等高块等方式分别调整两个底座本体1以使两个底座本体1保持水平,此时延伸臂3的顶部也保持水平,而后通过使负重块29与延伸臂3保持同步反向移动,进而使两个底座本体1上的延伸臂3分别滑动于嵌板13上,同时两个延伸臂3相互靠近,此时滑杆32伴随着延伸臂3分别滑动于翘杆14的第二端以沿着翘杆14进行延伸,负重块29滑动以向翘杆14的第一端靠近,进而在以铰接轴17为支点形成的杠杆情况下,利用负重块29远离铰接轴17的支点,以增强翘杆14第二端向上的预应力,由于滑杆32滑动于翘杆14的第二端,且两个滑杆32端部的连接杆固定安装于延伸臂3的底部靠近延伸臂3相对于高台12的一端,进而使位于两个底座本体1之间中部区域的延伸臂3受到滑杆32上顶推支撑,从而增强延伸臂3的稳定性,降低延伸臂3相对于高台12的一端因重力下沉,延伸臂3出现倾斜导致的水平检测单元测量精度降低的问题。并且两个底座本体1上的延伸臂3为独立的,因此便于进行独立的安装和运输。
再者,因两个延伸臂3滑动相互靠近,且在底座本体1顶部保持水平的情况下,通过两个延伸臂3相邻一端进行比对以检测出两个底座本体1是否等高。对两个延伸臂3相邻一端进行检测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肉眼观察,也可以是通过在一个延伸臂3的端部设置激光仪,激光照射的方向和延伸臂3顶部保持平行,通过激光照射于另一个延伸臂3端部的位置以判断两个底座本体1顶部是否等高,再或者是通过在两个延伸臂3之间放置水平仪,通过观测水平仪上的水准泡,以判断两个延伸臂3是否平行。
负重块29与延伸臂3保持同步反向移动的方式可以是,通过两个电动推杆的同时顶推;还可以是通过电机配合齿轮、丝杆以及螺母;再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驱使负重块29与延伸臂3保持同步反向移动的方式均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使高台12分别滑动设置于底座本体1上,而后通过延伸臂3顶部设置的水平检测单元以检测底座本体1的顶部是否保持水平,进而以对底座本体1的顶部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通过驱使两个延伸臂3相邻一端相互靠近,通过对比两个延伸臂3的高低以判断两个底座本体1的顶部是否等高,并且在两个延伸臂3相邻一端相互靠近的过程中,负重块29与延伸臂3保持同步反向移动,由于负重块29活动于翘杆14靠近第一端附近,延伸臂3通过滑杆32活动于翘杆14第二端上配合翘杆14的铰接轴17以形成杠杆,从而利用杠杆以使滑杆32产生向上的预应力,进而提升延伸臂3整体的水平状态,以提升检测精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一个实施例,高台12内转动设置的第一螺母件26与负重块29上固定安装的第二丝杆27螺纹转动,高台12内转动设置有与第一螺母件26之间保持齿轮传动的第一丝杆23,延伸臂3活动安装于第一丝杆23上并与负重块29同步反向移动。
具体的,高台12内分别转动设置有驱动轴杆2,第一丝杆23转动设置于嵌板13内,驱动轴杆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楔形齿轮21,且第一丝杆23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一楔形齿轮21相互啮合的第二楔形齿轮22,延伸臂3上固定安装的第二螺母件31滑动于嵌板13内,且第二螺母件31螺纹转动设置于第一丝杆23上,驱动轴杆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楔形齿轮24,且第一螺母件26外壁固定安装的第四楔形齿轮25与第三楔形齿轮24之间相互啮合。第二丝杆27的第一端固定安装于负重块29底部固定安装的底板28上。
进一步的,通过同时转动两个底座本体1上的驱动轴杆2,此时驱动轴杆2上的第一楔形齿轮21和第二楔形齿轮22相互啮合,同时驱动轴杆2上的第三楔形齿轮24和第四楔形齿轮25相互啮合,进而使第一丝杆23和第一螺母件26同时转动,因第一丝杆23的转动,此时第二螺母件31螺纹转动于第一丝杆23上以使延伸臂3滑动于嵌板13上并延伸远离高台12,同时第一螺母件26转动以使第一螺母件26和第二丝杆27螺纹转动,同时第二丝杆27移动以顶推底板28,进而使负重块29移动以远离高台12,从而实现延伸臂3与负重块29同步反向移动。由于滑杆32固定安装于延伸臂3上,伴随着延伸臂3的移动滑杆32滑动于翘杆14第二端上配合翘杆14的铰接轴17,从而利用负重块29的下压力以使滑杆32产生向上的预应力,进而提升延伸臂3整体的水平状态,以提升检测精度。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延伸臂3相对高台12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检测盒4,两个检测盒4内分别转动设置有默认状态下保持水平的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两个检测盒4内分别设置有位于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两端摆动路径上的触发单元,且检测盒4默认状态以使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和底座本体1保持平行。
具体的,两个检测盒4内分别设置有容纳腔42,触发单元包括固定安装于容纳腔42一侧的内壁且位于第一磁铁板61两端的第一蜂鸣器63和第二蜂鸣器64,触发单元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容纳腔42一侧的内壁且位于第二磁铁板69两端的第三蜂鸣器65和第四蜂鸣器66,两个检测盒4内容纳腔42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对称固定安装有铜负极片68和分别对称固定安装的弹性铜正极片67,弹性铜正极片67和铜负极片68分别电性连通于第一蜂鸣器63、第二蜂鸣器64、第三蜂鸣器65和第四蜂鸣器66的正负极两端。容纳腔42内分别转动设置有安装板6,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固定安装于安装板6上,且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位于安装板6转轴两侧的臂长以及重量相等,且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在默认状态下保持水平,其原理可参考天平。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当两个滑台11分别滑动于底座本体1顶部时,此时两个检测盒4内的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和底座本体1保持平行。由于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在默认状态下保持水平,如图1所示,此时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和水平面上的Y轴保持平行,若底座本体1顶部没有和水平面上的Y轴保持相互平行时,因延伸臂3顶部和底座本体1顶部平行,因此延伸臂3会相对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产生偏移倾斜,同时因偏移倾斜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的两端会顶触弹性铜正极片67,并使弹性铜正极片67接触于铜负极片68上,此时第一蜂鸣器63、第二蜂鸣器64、第三蜂鸣器65和第四蜂鸣器66会因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和延伸臂3之间相对倾斜出现鸣响,进而可通过判断哪一个蜂鸣器的鸣响以快速的判断出底座本体1倾斜的方向。每个蜂鸣器鸣响的声音不同,以便于对底座本体1倾斜的方向进行区分。
如图16所示,检测盒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方向标41,且方向标41分别和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方向一致,以便于观察检测盒4是否在默认状态。如图3所示,带有第二磁铁板69的检测盒4内,当底座本体1向右上方倾斜时,此时第二磁铁板69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三蜂鸣器65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三蜂鸣器65电路闭合鸣响,若底座本体1向右下方倾斜时,此时第二磁铁板69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四蜂鸣器66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四蜂鸣器66电路闭合鸣响,进而通过判断第三蜂鸣器65或第四蜂鸣器66鸣响以快速的检测出底座本体1倾斜的方向。
同理如图4所示,带有第一磁铁板61的检测盒4内,当底座本体1向右上方倾斜时,此时第一磁铁板61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二蜂鸣器64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二蜂鸣器64电路闭合鸣响,若底座本体1向右下方倾斜时,此时第一磁铁板61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一蜂鸣器63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一蜂鸣器63电路闭合鸣响,进而通过判断第一蜂鸣器63或第二蜂鸣器64鸣响以快速的检测出另一个底座本体1倾斜的方向。通过利用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和水平面上的Y轴保持平行,以对底座本体1水平面上的Y轴方向进行调整,对于底座本体1向右上方或向右下方倾斜以参照如图3和图4图的方向。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两个延伸臂3相互靠近时两个检测盒4同步转动并分别使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与延伸臂3保持平行。
具体的,通过使两个延伸臂3相互靠近,同时两个延伸臂3上的检测盒4分别转动以使检测盒4内的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与延伸臂3保持平行。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8所示,当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与延伸臂3保持平行时,此时若底座本体1顶部没有和水平面上的X轴保持相互平行时,因延伸臂3顶部和底座本体1顶部平行,因此延伸臂3继续会相对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之间产生偏移倾斜,以参照如图8所示,若带有第一磁铁板61的底座本体1沿着水平面上的X轴向图中右上方倾斜时,此时第一磁铁板61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一蜂鸣器63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一蜂鸣器63电路闭合鸣响,若底座本体1向右下方倾斜时,此时第一磁铁板61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二蜂鸣器64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二蜂鸣器64电路闭合鸣响,进而通过判断第一蜂鸣器63或第二蜂鸣器64鸣响以快速的检测出底座本体1沿着水平面上的X轴倾斜的方向。
同理,以参照如图8所示,若带有第二磁铁板69的底座本体1沿着水平面上的X轴向图中右上方倾斜时,此时第二磁铁板69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三蜂鸣器65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三蜂鸣器65电路闭合鸣响,若底座本体1向右下方倾斜时,此时第二磁铁板69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四蜂鸣器66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四蜂鸣器66电路闭合鸣响,进而通过判断第四蜂鸣器66或第三蜂鸣器65鸣响以快速的检测出另一个底座本体1沿着水平面上的X轴倾斜的方向以便于进行调整。
再者,当两个底座本体1利用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在Y轴以及X轴方向上调整完毕后,此时两个底座本体1的顶部分别保持水平,由于延伸臂3的顶部分别底座本体1的顶部保持平行,此时通过比对靠近的两个延伸臂3的端部,以判断两个底座本体1的顶部是否等高。
进一步的,两个延伸臂3相互靠近时两个检测盒4同步转动,两个检测盒4同步转动的方式可以是两个电机分别控制两个检测盒4,配合电路控制器等以实现同步控制;也可以是通过分别位于两个延伸臂3上的电动推杆、齿轮和齿条以及相应的电路控制器等以实现同步控制;再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驱使两个检测盒4同步转动的方式均可。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检测盒4上固定安装的主轴杆43转动设置于延伸臂3内,主轴杆43外壁分别设置的主齿轮48与延伸臂3上滑动设置的齿板51相互啮合,两个延伸臂3相互靠近以使两个齿板51相互顶推。
具体的,为了使两个延伸臂3相互靠近时,两个检测盒4能够同步转动并分别使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与延伸臂3保持平行。主齿轮48可固定安装于主轴杆43的外壁上。
当两个延伸臂3相互靠近,同时两个齿板51相互顶推挤压分别滑动于延伸臂3上,此时两个齿板51分别和主齿轮48啮合,进而使主轴杆43转动以带动检测盒4转动并分别使检测盒4内的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与延伸臂3保持平行。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最优实施例,其中一个齿板51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锥形块5,另一个齿板51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与锥形块5锥形面匹配的V形板52,且锥形块5和V形板52相邻一侧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同磁极板53。
具体的,通过使其中一个延伸臂3靠近另一个延伸臂3,此时锥形块5逐渐靠近V形板52,且锥形块5的锥形面逐渐插入V形板52上的V形槽内,在V形槽的引导下以使锥形块5和V形板52之间能够进行对位矫正,以使两个延伸臂3能够对齐,且由于锥形块5和V形板52相邻一侧的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同磁极板53,同磁极板53相邻一侧的外壁分别为相同的N磁极,因此会出现磁极相斥的现象,进而在锥形块5的锥形面逐渐插入V形板52上的V形槽内时,锥形块5和V形板52之间保持一定的阻力,且锥形块5和V形板52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同时因锥形块5和V形板52上的两个磁极板53之间磁极相斥,在两个延伸臂3相互靠近时,以使锥形块5和V形板52分别在磁极板53之间排斥力的阻挡下分别驱使齿板51滑动于延伸臂3上,当两个齿板51分别滑动时,此时两个齿板51分别和主齿轮48啮合,进而使主轴杆43转动以带动检测盒4转动并分别使检测盒4内的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与延伸臂3保持平行。
进一步的,当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与延伸臂3保持平行后,通过分别调整两个底座本体1,以使两个底座本体1顶部分别和水平面上的X轴保持平行,进而便于后续比对两个延伸臂3的顶部是否等高。
再者,由于磁极板53之间排斥力以使两个延伸臂3相互靠近时,避免锥形块5和V形板52之间直接贴合产生的摩擦,以造成后续对两个延伸臂3调整时产生影响。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主轴杆43的外壁套设有扭套47,且扭套47和主轴杆43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扭簧46,主齿轮48固定安装于扭套47上,且主齿轮48转动以使第二扭簧46蓄力。
具体的,为了在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与延伸臂3保持平行后,两个延伸臂3依然能够靠近以便于更好的观察两个延伸臂3顶部是否等高。
如图5、图11和图15,两个延伸臂3相邻一侧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延伸块33,主轴杆43分别转动设置于延伸块33上,且锥形块5和V形板52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延伸块33上,主轴杆43的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杆44,主轴杆43的外壁套设有第一扭簧45,且第一扭簧45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主轴杆43和延伸块33上,扭套47转动设置于延伸块33上,主轴杆43的外壁和扭套47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套设于主轴杆43外壁上的第二扭簧46,且第二扭簧46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扭套47和主轴杆43上,两个主齿轮48分别固定安装于扭套47的外壁上,两个延伸块33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挡位36和第二挡位37,两个限位杆44杆体的方向分别和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的方向一致,在默认状态下,第一扭簧45驱使限位杆44贴合于第一挡位36上,此时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和两个底座本体1保持平行。此时可以通过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以及第一蜂鸣器63、第二蜂鸣器64、第三蜂鸣器65和第四蜂鸣器66检测出两个底座本体1是否和水平面上的Y轴保持平行。
进一步的,第二扭簧46的扭力大于第一扭簧45,因此通过调整两个底座本体1上的两个延伸臂3,以使两个延伸臂3对齐,而后通过同时转动两个底座本体1上的驱动轴杆2,此时驱动轴杆2上的第一楔形齿轮21和第二楔形齿轮22相互啮合,同时驱动轴杆2上的第三楔形齿轮24和第四楔形齿轮25相互啮合,进而使第一丝杆23和第一螺母件26同时转动,因第一丝杆23的转动,此时第二螺母件31螺纹转动于第一丝杆23上以使延伸臂3滑动于嵌板13上并延伸远离高台12,同时第一螺母件26转动以使第一螺母件26和第二丝杆27螺纹转动,同时第二丝杆27移动以顶推底板28,进而使负重块29移动以远离高台12,从而实现延伸臂3与负重块29同步反向移动。由于滑杆32固定安装于延伸臂3上,伴随着延伸臂3的移动滑杆32滑动于翘杆14第二端上配合翘杆14的铰接轴17,从而利用负重块29的下压力以使滑杆32产生向上的预应力,同时两个延伸臂3持续相互靠近。
更进一步的,当两个延伸臂3相互靠近时,此时锥形块5的锥形面逐渐插入V形板52上的V形槽内,在V形槽的引导下以使锥形块5和V形板52之间能够进行对位矫正,以使两个延伸臂3能够对齐,且由于两个磁极板53之间磁极相斥,在两个延伸臂3相互靠近时,以使锥形块5和V形板52分别在磁极板53之间排斥力的阻挡下分别驱使齿板51滑动于延伸块33上,当两个齿板51分别滑动时,此时两个齿板51分别和主齿轮48啮合,进而使扭套47转动并通过第二扭簧46带动主轴杆43转动,此时第一扭簧45进行蓄力,当主轴杆43转动以使两个限位杆44分别贴合于第二挡位37上时,此时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和两个延伸臂3平行,可以通过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以及第一蜂鸣器63、第二蜂鸣器64、第三蜂鸣器65和第四蜂鸣器66检测出两个底座本体1是否和水平面上的X轴保持平行。
当两个底座本体1的顶部分别与水平面上的X轴、Y轴方向平行时,通过再次驱使两个延伸臂3靠近,此时锥形块5和V形板52继续滑动于延伸块33上,同时第二扭簧46进行蓄力,以使两个延伸臂3依然能够靠近以便于更好的观察两个延伸臂3顶部是否等高,进而判定出两个底座本体1的顶部是否等高。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与延伸臂3平行时,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相邻一端的磁极相反,第二磁铁板69高于第一磁铁板61时两者磁吸配合以呈倾斜向上。
具体的,为了在不目视两个延伸臂3端部的情况下判断出带有第二磁铁板69的延伸臂3顶部高于带有第一磁铁板61的延伸臂3顶部。
当两个底座本体1的顶部分别与水平面上的X轴、Y轴方向平行时,通过再次驱使两个延伸臂3靠近,此时锥形块5位于V形板52V形槽内,且锥形块5和V形板52继续滑动于延伸块33上,同时第二扭簧46进行蓄力,以使两个延伸臂3继续靠近。
当两个延伸臂3的端部继续靠近时,此时如图9所示,第一磁铁板61相邻第二磁铁板69的一端为S磁极,第二磁铁板69相邻第一磁铁板61的一端为N磁极,因此在两个延伸臂3端部继续靠近的状态下,以使第二磁铁板69的N磁极和第一磁铁板61的S磁极之间吸引力逐渐增大,而后在N磁极和S磁极之间的磁吸下,以使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产生倾斜,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保持如图9为参照的右上方倾斜,当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向右上方倾斜时,此时第一磁铁板61靠近第二磁铁板69的一端上顶推电性连通于第二蜂鸣器64的弹性铜正极片67,弹性铜正极片67贴合于铜负极片68上以使第二蜂鸣器64电路连通鸣响。
同时第二磁铁板69相对第一磁铁板61的一端上顶推电性连通于第四蜂鸣器66的弹性铜正极片67,弹性铜正极片67贴合于铜负极片68上以使第四蜂鸣器66电路连通鸣响,进而通过第四蜂鸣器66和第二蜂鸣器64同时鸣响以判断出带有第二磁铁板69的延伸臂3顶部高于带有第一磁铁板61的延伸臂3顶部。进而在不目视对比两个延伸臂3顶部的情况下判断出带有第二磁铁板69的延伸臂3顶部高于带有第一磁铁板61的延伸臂3顶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与延伸臂3平行,第二磁铁板69低于第一磁铁板61时两者磁吸配合以呈倾斜向下。
具体的,两个检测盒4内分别固定安装有电池组62,电池组62分别为第一蜂鸣器63、第二蜂鸣器64、第三蜂鸣器65和第四蜂鸣器66进行供电,同时为了避免对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造成较大的影响,检测盒4为硬质塑料盒或采用铝镁合金制作成的检测盒4。
为了在不目视两个延伸臂3端部的情况下判断出带有第二磁铁板69的延伸臂3顶部低于带有第一磁铁板61的延伸臂3顶部。
当两个底座本体1的顶部分别与水平面上的X轴、Y轴方向平行时,通过再次驱使两个延伸臂3靠近,此时锥形块5位于V形板52V形槽内,且锥形块5和V形板52继续滑动于延伸块33上,同时第二扭簧46进行蓄力,以使两个延伸臂3继续靠近。
当两个延伸臂3的端部继续靠近时,此时如图10所示,第一磁铁板61相邻第二磁铁板69的一端为S磁极,第二磁铁板69相邻第一磁铁板61的一端为N磁极,因此在两个延伸臂3端部继续靠近的状态下,以使第二磁铁板69的N磁极和第一磁铁板61的S磁极之间吸引力逐渐增大,而后在N磁极和S磁极之间的磁吸下,以使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产生倾斜,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保持如图10为参照的右下方倾斜,当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向右下方倾斜时,此时第一磁铁板61相对第二磁铁板69的一端上顶推电性连通于第一蜂鸣器63的弹性铜正极片67,弹性铜正极片67贴合于铜负极片68上以使第一蜂鸣器63电路连通鸣响。
同时第二磁铁板69相邻第一磁铁板61的一端上顶推电性连通于第三蜂鸣器65的弹性铜正极片67,弹性铜正极片67贴合于铜负极片68上以使第三蜂鸣器65电路连通鸣响,进而通过第三蜂鸣器65和第一蜂鸣器63同时鸣响以判断出带有第二磁铁板69的延伸臂3顶部低于带有第一磁铁板61的延伸臂3顶部。进而在不目视对比两个延伸臂3顶部的情况下,判断出带有第二磁铁板69的延伸臂3顶部低于带有第一磁铁板61的延伸臂3顶部。进而便于工人对底座本体1的高度进行调整,且由于两个延伸臂3的端部无接触以及两个磁极板53之间排斥力锥形块5和V形板52之间无接触的原因,在调整底座本体1的高度时,两个延伸臂3之间的影响降低,提升了检测以及调整时监测的准确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最优实施例,其中一个延伸臂3的端部设置有刻度标34,另一个延伸臂3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匹配于刻度标34的激光发射器35。
具体的,如图12和图13所示,其中一个高台12内设置有电路单元18,且该高台12一侧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电性连接于电路单元18的激光测距探头16,同时该高台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性连接于电路单元18的显示板15,电路单元18内设置有蓄电池板以及用以运算的电路板和接收激光测距探头16采集数据的光学传感器等,对于电路控制以及信息的采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赘述。通过激光测距探头16沿着水平面的X轴照射至另一个高台12一侧的外壁上,进而检测出两个高台12之间的间距,并在显示板15上进行显示,以判断出两个底座本体1之间的间距。
需要对两个底座本体1的顶部分别进行检测调整以及两个底座本体1顶部是否等高进行检测时。
如图3和图4所示,当两个滑台11分别滑动于底座本体1顶部时,此时两个检测盒4内的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在默认状态下分别和底座本体1保持平行。此时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和水平面上的Y轴保持平行,若底座本体1顶部没有和水平面上的Y轴保持相互平行时,因延伸臂3顶部和底座本体1顶部平行,因此延伸臂3会相对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产生偏移倾斜,同时因偏移倾斜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的两端会顶触弹性铜正极片67,并使弹性铜正极片67接触于铜负极片68上,此时第一蜂鸣器63、第二蜂鸣器64、第三蜂鸣器65和第四蜂鸣器66会因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和延伸臂3之间相对倾斜出现鸣响,进而可通过判断哪一个蜂鸣器的鸣响以快速的判断出底座本体1倾斜的方向。每个蜂鸣器鸣响的声音不同,以便于对底座本体1倾斜的方向进行区分。
以图3为参照所示,带有第二磁铁板69的检测盒4内,当底座本体1向图3右上方倾斜时,此时第二磁铁板69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三蜂鸣器65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三蜂鸣器65电路闭合鸣响,若底座本体1向右下方倾斜时,此时第二磁铁板69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四蜂鸣器66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四蜂鸣器66电路闭合鸣响,进而通过判断第三蜂鸣器65或第四蜂鸣器66鸣响以快速的检测出底座本体1顶部Y轴倾斜的方向。
同理如图4所示,带有第一磁铁板61的检测盒4内,当底座本体1向右上方倾斜时,此时第一磁铁板61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二蜂鸣器64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二蜂鸣器64电路闭合鸣响,若底座本体1向右下方倾斜时,此时第一磁铁板61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一蜂鸣器63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一蜂鸣器63电路闭合鸣响,进而通过判断第一蜂鸣器63或第二蜂鸣器64鸣响以快速的检测出另一个底座本体1顶部Y轴倾斜的方向。
进一步的,当两个底座本体1顶部Y轴校准完毕后,通过调整两个底座本体1上的两个延伸臂3,以使两个延伸臂3对齐,而后通过同时转动两个底座本体1上的驱动轴杆2,此时驱动轴杆2上的第一楔形齿轮21和第二楔形齿轮22相互啮合,同时驱动轴杆2上的第三楔形齿轮24和第四楔形齿轮25相互啮合,进而使第一丝杆23和第一螺母件26同时转动,因第一丝杆23的转动,此时第二螺母件31螺纹转动于第一丝杆23上以使延伸臂3滑动于嵌板13上并延伸远离高台12,同时第一螺母件26转动以使第一螺母件26和第二丝杆27螺纹转动,同时第二丝杆27移动以顶推底板28,进而使负重块29移动以远离高台12,从而实现延伸臂3与负重块29同步反向移动。由于滑杆32固定安装于延伸臂3上,伴随着延伸臂3的移动滑杆32滑动于翘杆14第二端上配合翘杆14的铰接轴17,从而利用负重块29的下压力以使滑杆32产生向上的预应力,同时两个延伸臂3持续相互靠近。
更进一步的,当两个延伸臂3相互靠近时,此时锥形块5的锥形面逐渐插入V形板52上的V形槽内,在V形槽的引导下以使锥形块5和V形板52之间能够进行对位矫正,以使两个延伸臂3能够对齐,且由于两个磁极板53之间磁极相斥,在两个延伸臂3相互靠近时,以使锥形块5和V形板52分别在磁极板53之间排斥力的阻挡下分别驱使齿板51滑动于延伸块33上,当两个齿板51分别滑动时,此时两个齿板51分别和主齿轮48啮合,进而使扭套47转动并通过第二扭簧46带动主轴杆43转动,此时第一扭簧45进行蓄力,当主轴杆43转动以使两个限位杆44分别贴合于第二挡位37上时,此时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和两个延伸臂3平行。
进而,如图1和图8所示,当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与延伸臂3保持平行时,此时若底座本体1顶部没有和水平面上的X轴保持相互平行时,因延伸臂3顶部和底座本体1顶部平行,因此延伸臂3继续会相对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之间产生偏移倾斜,以参照如图8所示,若带有第一磁铁板61的底座本体1沿着水平面上的X轴向图中右上方倾斜时,此时第一磁铁板61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一蜂鸣器63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一蜂鸣器63电路闭合鸣响,若底座本体1向右下方倾斜时,此时第一磁铁板61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二蜂鸣器64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二蜂鸣器64电路闭合鸣响,进而通过判断第一蜂鸣器63或第二蜂鸣器64鸣响以快速的检测出底座本体1沿着水平面上的X轴倾斜的方向。
同理,以参照如图8所示,若带有第二磁铁板69的底座本体1沿着水平面上的X轴向图中右上方倾斜时,此时第二磁铁板69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三蜂鸣器65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三蜂鸣器65电路闭合鸣响,若底座本体1向右下方倾斜时,此时第二磁铁板69的端部会顶推电性连接于第四蜂鸣器66的弹性铜正极片67,进而使第四蜂鸣器66电路闭合鸣响,进而通过判断第四蜂鸣器66或第三蜂鸣器65鸣响以快速的检测出另一个底座本体1沿着水平面上的X轴倾斜的方向以便于进行调整。
再者,当两个底座本体1利用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在Y轴以及X轴方向上调整完毕后,如图1为了对两个底座本体1在高度方向的Z轴进行对比检测时,通过再次驱使两个延伸臂3靠近,此时如图7所示,锥形块5和V形板52继续滑动于延伸块33上,同时第二扭簧46进行蓄力,以使两个延伸臂3继续靠近。
当两个延伸臂3的端部继续靠近时,此时如图9所示,第一磁铁板61相邻第二磁铁板69的一端为S磁极,第二磁铁板69相邻第一磁铁板61的一端为N磁极,因此在两个延伸臂3端部继续靠近的状态下,以使第二磁铁板69的N磁极和第一磁铁板61的S磁极之间吸引力逐渐增大,而后在N磁极和S磁极之间的磁吸下,以使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产生倾斜,当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保持如图9为参照的右上方倾斜,此时第一磁铁板61靠近第二磁铁板69的一端上顶推电性连通于第二蜂鸣器64的弹性铜正极片67,弹性铜正极片67贴合于铜负极片68上以使第二蜂鸣器64电路连通鸣响。
同时第二磁铁板69相对第一磁铁板61的一端上顶推电性连通于第四蜂鸣器66的弹性铜正极片67,弹性铜正极片67贴合于铜负极片68上以使第四蜂鸣器66电路连通鸣响,进而通过第四蜂鸣器66和第二蜂鸣器64同时鸣响以判断出带有第二磁铁板69的延伸臂3顶部高于带有第一磁铁板61的延伸臂3顶部。进而在不目视对比两个延伸臂3顶部的情况下判断出带有第二磁铁板69的延伸臂3顶部高于带有第一磁铁板61的延伸臂3顶部。
当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保持如图10为参照的右下方倾斜时,此时第一磁铁板61相对第二磁铁板69的一端上顶推电性连通于第一蜂鸣器63的弹性铜正极片67,弹性铜正极片67贴合于铜负极片68上以使第一蜂鸣器63电路连通鸣响。
同时第二磁铁板69相邻第一磁铁板61的一端上顶推电性连通于第三蜂鸣器65的弹性铜正极片67,弹性铜正极片67贴合于铜负极片68上以使第三蜂鸣器65电路连通鸣响,进而通过第三蜂鸣器65和第一蜂鸣器63同时鸣响以判断出带有第二磁铁板69的延伸臂3顶部低于带有第一磁铁板61的延伸臂3顶部。进而在不目视对比两个延伸臂3顶部的情况下,判断出带有第二磁铁板69的延伸臂3顶部低于带有第一磁铁板61的延伸臂3顶部。进而便于工人对底座本体1的高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当两个延伸臂3顶部的高度一致时,进而可以判断出两个底座本体1的顶部等高,且第一蜂鸣器63、第二蜂鸣器64、第三蜂鸣器65和第四蜂鸣器66不再鸣响。此时通过观察激光发射器35照射于刻度标34上的位置以更加精细的判断出两个底座本体1顶部的高度是否一致。从而便于后续对两个底座本体1的顶部进行更加精细调整。
再者,当两个底座本体1的顶部在Y轴、X轴和高度方向上分别调整校准完毕后。通过同时移动两个高台12于两个底座本体1的顶部,利用激光测距探头16沿着水平面的X轴照射至另一个高台12一侧的外壁上,进而检测出两个高台12之间的间距,并在显示板15上进行显示,通过移动两个高台12并持续的观察显示板15显示采集的数据以判断两个底座本体1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后续对两个底座本体1之间的间距进行更加精确的调整。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包括对称设置的底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滑动设置于底座本体(1)上的高台(12)以及高台(12)相对两侧的外壁铰接设置的翘杆(14);
所述翘杆(14)靠近第一端滑动设置的负重块(29)与高台(12)上滑动设置的延伸臂(3)保持同步反向移动;
所述延伸臂(3)底部固定安装的滑杆(32)滑动于翘杆(14)的第二端上,所述延伸臂(3)的顶部设置有用以检测底座本体(1)的水平检测单元,两个所述延伸臂(3)相邻一端相互配合比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台(12)内转动设置的第一螺母件(26)与负重块(29)上固定安装的第二丝杆(27)螺纹转动,所述高台(12)内转动设置有与第一螺母件(26)之间保持齿轮传动的第一丝杆(23),所述延伸臂(3)活动安装于第一丝杆(23)上并与负重块(29)同步反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3)相对高台(12)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检测盒(4),两个所述检测盒(4)内分别转动设置有默认状态下保持水平的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两个所述检测盒(4)内分别设置有位于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两端摆动路径上的触发单元,且检测盒(4)默认状态以使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和底座本体(1)保持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延伸臂(3)相互靠近时两个所述检测盒(4)同步转动并分别使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与延伸臂(3)保持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盒(4)上固定安装的主轴杆(43)转动设置于延伸臂(3)内,所述主轴杆(43)外壁分别设置的主齿轮(48)与延伸臂(3)上滑动设置的齿板(51)相互啮合,两个所述延伸臂(3)相互靠近以使两个所述齿板(51)相互顶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齿板(51)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锥形块(5),另一个所述齿板(51)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与锥形块(5)锥形面匹配的V形板(52),且锥形块(5)和V形板(52)相邻一侧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同磁极板(5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杆(43)的外壁套设有扭套(47),且扭套(47)和主轴杆(43)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扭簧(46),所述主齿轮(48)固定安装于扭套(47)上,且主齿轮(48)转动以使第二扭簧(46)蓄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与延伸臂(3)平行时,所述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相邻一端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二磁铁板(69)高于第一磁铁板(61)时两者磁吸配合以呈倾斜向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板(61)和第二磁铁板(69)分别与延伸臂(3)平行,所述第二磁铁板(69)低于第一磁铁板(61)时两者磁吸配合以呈倾斜向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延伸臂(3)的端部设置有刻度标(34),另一个所述延伸臂(3)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匹配于刻度标(34)的激光发射器(3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94907.XA CN118049927B (zh) | 2024-02-22 | 2024-02-22 | 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94907.XA CN118049927B (zh) | 2024-02-22 | 2024-02-22 | 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49927A true CN118049927A (zh) | 2024-05-17 |
CN118049927B CN118049927B (zh) | 2024-07-23 |
Family
ID=91050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194907.XA Active CN118049927B (zh) | 2024-02-22 | 2024-02-22 | 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049927B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23161A (zh) * | 2016-08-23 | 2017-01-11 | 江门市弘程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导轨检测台 |
CN107631711A (zh) * | 2017-10-26 | 2018-01-26 | 湖北海岚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一种专用于机床导轨等高检测的工具及检测方法 |
CN208109062U (zh) * | 2018-05-09 | 2018-11-16 | 人本集团有限公司 | 轴承装配高度检测设备的加载装置 |
KR102053667B1 (ko) * | 2019-06-07 | 2019-12-09 | 진광복 | 공작기계용 스핀들 헤드 가공용 지그장치 |
CN217552193U (zh) * | 2022-05-11 | 2022-10-11 | 嘉兴恒瑞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拉刀两侧对称度检测装置用支撑调节机构 |
CN115490158A (zh) * | 2022-10-18 | 2022-12-20 | 意特利(滁州)智能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模块化双横梁整体发货吊具 |
CN116878352A (zh) * | 2023-09-08 | 2023-10-13 | 青州天时齿轮有限公司 | 一种齿轮跳动检查仪 |
CN220224864U (zh) * | 2023-06-28 | 2023-12-22 | 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路基路面水平检测装置 |
CN117330250A (zh) * | 2023-09-08 | 2024-01-02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刚性悬挂的悬臂偏移测量装置及方法 |
CN220389168U (zh) * | 2023-06-13 | 2024-01-26 |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光学瞄准镜检测用夹具 |
CN220490056U (zh) * | 2023-08-07 | 2024-02-13 | 江苏牧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机床用水平测量装置 |
-
2024
- 2024-02-22 CN CN202410194907.XA patent/CN1180499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23161A (zh) * | 2016-08-23 | 2017-01-11 | 江门市弘程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导轨检测台 |
CN107631711A (zh) * | 2017-10-26 | 2018-01-26 | 湖北海岚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一种专用于机床导轨等高检测的工具及检测方法 |
CN208109062U (zh) * | 2018-05-09 | 2018-11-16 | 人本集团有限公司 | 轴承装配高度检测设备的加载装置 |
KR102053667B1 (ko) * | 2019-06-07 | 2019-12-09 | 진광복 | 공작기계용 스핀들 헤드 가공용 지그장치 |
CN217552193U (zh) * | 2022-05-11 | 2022-10-11 | 嘉兴恒瑞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拉刀两侧对称度检测装置用支撑调节机构 |
CN115490158A (zh) * | 2022-10-18 | 2022-12-20 | 意特利(滁州)智能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模块化双横梁整体发货吊具 |
CN220389168U (zh) * | 2023-06-13 | 2024-01-26 |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光学瞄准镜检测用夹具 |
CN220224864U (zh) * | 2023-06-28 | 2023-12-22 | 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路基路面水平检测装置 |
CN220490056U (zh) * | 2023-08-07 | 2024-02-13 | 江苏牧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机床用水平测量装置 |
CN116878352A (zh) * | 2023-09-08 | 2023-10-13 | 青州天时齿轮有限公司 | 一种齿轮跳动检查仪 |
CN117330250A (zh) * | 2023-09-08 | 2024-01-02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刚性悬挂的悬臂偏移测量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49927B (zh) | 2024-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80570A (zh) | 一种智能钢筋称重测长机构及其重量偏差打标一体机 | |
CN118049927B (zh) | 一种用于检测分体式机床底座等高的联通仪 | |
CN109827899B (zh) | 材料表面性能试验仪 | |
CN214276813U (zh) | 一种智能钢筋称重测长机构及其重量偏差打标一体机 | |
CN115162311A (zh) | 一种桥梁隧道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 |
CN209945303U (zh) | 一种车轮螺栓孔位置度自动检测装置 | |
CN219319437U (zh) | 一种建筑墙面垂直度检测架 | |
CN205879134U (zh) | 一种直线度综合检测装置 | |
CN210036676U (zh) | 一种用于超大面积楼面平整度控制的精密工具 | |
CN216361228U (zh) | 一种底座升降可调的机械制造用三坐标测量机 | |
CN116810163A (zh) | 一种全自动钢筋称重测长激光刻线仪 | |
CN218524116U (zh) | 一种路基高边坡变形度检测装置 | |
CN210128783U (zh) | 验电器的握着力和挠度测量装置 | |
CN110057677B (zh) | 拉力检测机 | |
CN217637160U (zh) | 一种模具钢成品垂直度校验装置 | |
CN214308469U (zh) | 一种电气检测自动化设备 | |
CN211717754U (zh) | 一种光学镜片检测支撑架 | |
CN219328411U (zh) | 一种用于长轴同心度和直线度检测的装置 | |
KR200326589Y1 (ko) | 공작기계용 공구의 측정장치 | |
CN216668591U (zh) | 芯轴测量仪 | |
CN213180709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桥梁无损检测设备 | |
CN220136353U (zh) | 一种建设工程管理用检测尺 | |
CN215177555U (zh) | 一种用于雕刻机使用的光栅尺固座 | |
CN213179739U (zh) | 一种多功能测量机 | |
CN218297148U (zh) |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垂直度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