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07831A - 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07831A
CN118007831A CN202410292852.6A CN202410292852A CN118007831A CN 118007831 A CN118007831 A CN 118007831A CN 202410292852 A CN202410292852 A CN 202410292852A CN 118007831 A CN118007831 A CN 118007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vibration
vertical
horizontal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928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007831B (zh
Inventor
陈皓淼
王磊
田利
张宇
荣坤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Sichu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Sichu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Sichu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4102928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078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8007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07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007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07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43Floor structures of extraordinary design;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elastic stability; Floor structur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resting on columns only, e.g. mushroom fl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及方法,涉及建筑减隔振技术领域,针对目前浮置板等减振楼板结构的减隔振作用单一导致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传动组件将楼板的水平运动和支架板的竖向移动相互转化的方式解决,楼板处于浮置状态,水平减振器和竖向减振器协同工作,共同实现减隔振,从而提高应对外部激励引起建筑振动的减隔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减隔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及方法。
背景技术
楼板为建筑的主要受力构件之一,为满足结构需求,刚度相对较大,导致传动楼板对振动传导的阻隔效果较差。目前阻隔楼板振动传导的方式包括:在楼板上铺设弹性面层,降低楼板面层刚度的形式,减少因楼面受撞击产生的振动;在楼板下方架设弹性吊顶,阻隔结构振动向下一楼层传导;采用浮筑楼板技术,在面层与结构层之间设置弹性垫层阻隔振动在结构中的传导。但其对振动的阻隔效果均较为有限,对于外部激励如地震等引起的建筑大幅振动的减隔震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专利(CN109339321B)中公开了一种便于施工的减震标准预制井格式楼板结构体系,预制混凝土楼板设置翼板并搭接在H型梁上,并利用隔震耗能层起到隔震、耗能的作用,阻隔振动从一部分结构到另一部分结构的传递,应对外部激励产生的振动,减少楼板位移导致的失稳。其减隔振位置采用隔震消能层和柔性材料填充层来作为减隔振元件,受限于隔震消能层的尺寸和结构形式,其能够承受的振动幅度较小,并且隔震消能层随着时间延长会产生老化变硬的情况导致隔震消能效果逐渐降低,无法满足长时间服役的需求;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的建筑物服役环境,比如地铁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经隧道构造及其周围土体传递至地铁上覆建筑,建筑长时间振动使得楼板等出现移位,现有减隔振组件难以实现对错位楼板的复位,出现错位的楼板给房屋建筑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及方法,采用传动组件将楼板的水平运动和支架板的竖向移动相互转化的方式解决,楼板处于浮置状态,水平减振器和竖向减振器协同工作,共同实现减隔振,从而提高应对外部激励引起建筑振动的减隔振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采用以下方案:包括:
楼板组件,包括楼板、滚珠丝杠机构和支架板,楼板水平向开孔并配合滚珠丝杠机构,滚珠丝杠机构的丝杠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支架板,以使楼板的水平移动和支架板的竖向移动相互转化;
减隔振组件,包括水平减振器和竖向减振器,水平减振器轴线与楼板平行,一端抵接于外壳,另一端抵接于楼板侧面;竖向减振器轴线垂直于楼板,一端抵接于支架板,另一端抵接于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楼板两侧分别设有外壳,丝杠两端分别连接有导向轮组,导向轮组与外壳上预设的导向槽滑动配合,保持丝杠与传动机构的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齿条沿竖向布置,齿条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架板,齿轮连接于丝杠并与齿条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滚珠丝杠的螺母配合于楼板水平向的开孔,楼板的两端分别配合有滚珠丝杠机构,丝杠两端分别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支架板,位于楼板同侧的传动机构连接于同一支架板。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减振器抵接于滚珠丝杠机构之间的楼板侧面,楼板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水平减振器。
进一步地,所述楼板所在平面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连接传动机构的支架板,每个支架板均抵接有多个竖向减振器。
进一步地,所述楼板两侧均设有支架板,楼板所在平面处于楼板同一侧两个相异支架板所抵接的两组竖向减振器之间。
进一步地,沿竖向上,外壳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有外壳减振器,外壳通过外壳减振器抵接与外部固定机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如第一目的所述的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的工作方法,包括:
楼板受到外部激励产生平行于丝杠轴线方向的运动时,水平减振器减缓楼板运动,丝杠转动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支架板竖向移动,利用竖向减振器减缓支架板竖向运动;
外部激励使外壳产生竖向运动时,竖向减振器减缓支架板的竖向运动,支架板竖向移动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楼板水平向移动,利用水平减振器减缓楼板的水平运动;
在振动结束后,在竖向减振器和水平减振器的作用下,驱动楼板和支架板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楼板的水平移动和支架板的竖向移动相互转化,水平减振器和竖向减振器协同工作,减少外壳与楼板间的振动传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针对目前浮置板等减振楼板结构的减隔振作用单一导致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传动组件将楼板的水平运动和支架板的竖向移动相互转化的方式解决,楼板处于浮置状态,水平减振器和竖向减振器协同工作,共同实现减隔振,从而提高应对外部激励引起建筑振动的减隔振效果。
(2)利用导向轮组和外壳上导向槽的配合,对丝杠相对于支架板的竖向移动进行导向,释放楼板和滚珠丝杠机构在竖向上的自由度,滚珠丝杠机构将楼板的水平移动转化为丝杠的转动,释放楼板的水平自由度,再通过传动机构将丝杠的转动转化为支架板的竖向移动,从而削弱了外部结构通过外壳传递至楼板的振动。
(3)利用水平减振器和竖向减振器的协同工作,在振动发生时实现减振耗能,在振动结束后,利用其弹性恢复作用实现对楼板的复位,保持楼板在受到振动后的位置,减少因楼板错位造成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2中楼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2中楼板组件连接减振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2中减振组件安装于壳体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2中减振组件位于壳体内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2中导向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2中导向组件上安装四个滚轮的示意图。
其中,1.楼板,2.滚珠丝杠机构,3.齿轮,4.齿条,5.支架板,6.导向轮组,7.水平减振器,8.竖向减振器,9.外壳,10.外壳减振器,11.螺母,12.丝杠,13.肋板,14.轴承,15.滚轮支架,16.滚轮,17.水平弹簧,18.竖向弹簧,19.导向槽,20.空气弹簧,21.栓孔,22.橡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给出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
多种建筑形式均会因振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传统楼板1的多层钢结构厂房,位于二层及以上的楼板1往往会因地震等振动而产生错位偏移;地下轨道交通与地面建筑群重叠时,地铁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经隧道构造及其周围土体传递至地铁上覆建筑,进而引起建筑振动,传统楼板1与屋面板因为刚度较大,对于振动传导的阻隔效果较差,振动会对楼板1构造产生破坏影响。对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释放楼板1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自由度,利用竖向减振器8和水平减振器7协同工作,削弱传递至楼板1的振动。
本实施例中指出的楼板1水平方向移动是指采用如图1所示矩形楼板1时短边方向的移动,也是所配合的滚珠丝杠机构2的丝杠12轴线的方向,竖直方向是指垂直于楼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
图2示出了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包括楼板1组件和减隔振组件,楼板1组件包括楼板1、滚珠丝杠机构2和支架板5,楼板1水平向开孔并配合滚珠丝杠机构2,如图1所示,楼板1上开孔的轴线方向与矩形楼板1的短边所在方向平行,在楼板1产生水平向移动时,驱动滚珠丝杠机构2的丝杠12输出转动,滚珠丝杠机构2的丝杠12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支架板5,传动机构能够将丝杠12的转动转化为竖向的驱动,从而驱动传动机构所连接的支架板5形成竖向移动,以使楼板1的水平移动和支架板5的竖向移动相互转化。
在实现楼板1水平移动和支架板5的竖向移动相互转化后,采用减隔振组件对楼板1的水平移动过程和支架板5的竖向移动过程分别减振,并利用减隔振组件本身的弹性性能实现隔振作用。减隔振组件包括水平减振器7和竖向减振器8,设置外壳9作为减隔振组件的支撑部分,水平减振器7轴线与楼板1平行,一端抵接于外壳9,另一端抵接于楼板1侧面,在楼板1相对于外壳9产生水平移动时,会挤压或拉伸水平减振器7,达到减振耗能效果;竖向减振器8轴线垂直于楼板1,一端抵接于支架板5,另一端抵接于外壳9,在支架板5相对于外壳9产生竖向移动时,会挤压或拉伸竖向减振器8,达到减振耗能效果。
图1示出了楼板1组件的结构,为了提升减隔振作用效果,本实施例中采用竖向减振器8和水平减振器7协同工作的方案,楼板1两侧分别设有外壳9,丝杠12两端分别连接有导向轮组6,导向轮组6与外壳9上预设的导向槽19滑动配合,保持丝杠12与传动机构的配合,利用导向轮组6和外壳9上导向槽19的配合,对丝杠12相对于支架板5的竖向移动进行导向,释放楼板1和滚珠丝杠机构2在竖向上的自由度,滚珠丝杠机构2将楼板1的水平移动转化为丝杠12的转动,释放楼板1的水平自由度。
在楼板1相对于外壳9产生水平移动时,丝杠12水平向位置保持不变,并绕轴线自转,丝杠12接入传动机构并通过传动机构将转动转化竖向平动,在惯性作用下楼板1竖向位置变化较慢,而此过程中水平振动转化为的竖向冲击力会通过传动组件作用于支架板5,使得支架板5产生竖向移动。在支架板5竖向移动过程中,会作用于竖向减振器8,利用竖向减振器8和水平减振器7共同作用实现耗能减振。相反的,在外部结构发生竖向振动时,由于竖向减振器8的隔振效果和楼板1本身的惯性作用,竖向振动传递路径是从外壳9经传动件到楼板1的,此时,竖向减振器8和水平减振器7仍能够共同作用,削弱了外部结构通过外壳9传递至楼板1的振动。
如图3所示,滚珠丝杠机构2通过传动机构与支架板5相连,当楼板1受到水平方向的力而发生移动时,滚珠丝杠机构2的丝杠12会输出转动,并通过传动机构将这一转动转化为支架板5的竖向移动,实现楼板1的水平移动和支架板5的竖向移动之间的相互转化。当支架板5在竖向方向上移动时,竖向减振器8同样起到减振作用。减隔振组件的引入,不仅减少了楼板1和支架板5移动过程中的振动,还利用其弹性性能实现了隔振效果。
图3示出了外壳9与楼板1相对位置,楼板1两侧分别设有外壳9,为减隔振组件提供了支撑,增强了楼板1的整体稳定性。外壳9还设有导向槽19,导向轮组6与导向槽19的配合使用。丝杠12两端分别连接有导向轮组6,导向轮组6与外壳9上预设的导向槽19滑动配合。使得丝杠12转动转化为平动时能够保持稳定的轨迹,避免了丝杠12的晃动或偏移,从而保证了传动机构与丝杠12之间的配合精度。
对于丝杠12转动到支架板5竖向移动的运动传递,利用传动机构来实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3和齿条4,齿条4沿竖向布置,两端分别与支架板5连接,连接位置通过肋板13加固。齿轮3连接于丝杠12并与齿条4啮合,实现了丝杠12的转动到支架板5竖向移动的转化。当丝杠12转动时,齿轮3会驱动齿条4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支架板5进行相对竖向移动。
滚珠丝杠机构2的螺母11配合于楼板1水平向的开孔,确保了滚珠丝杠机构2与楼板1的紧密连接。楼板1长边方向的两端分别配合有滚珠丝杠机构2,楼板1沿丝杠12轴向上实现水平移动。丝杠12两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支架板5,而位于楼板1同侧的传动机构则连接于同一支架板5,楼板1在移动时两侧支架板5的移动是同步的,进一步增强了楼板1的稳定性。
如图5和图1所示,导向轮组6包括轴承14、滚轮支架15和滚轮16,滚轮支架15两端分别配合有滚轮16,滚轮支架15中心位置通过轴承14配合丝杠12端部,滚轮16与导向槽19配合,导向槽19与滚轮16配合的移动路径竖向分布,能够使得丝杠12与齿条4之间形成竖向的相对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如图5所示的导向轮组6可能存在容易偏离导向槽19的问题,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还可以在滚轮支架15的一侧设置两个轴线间隔分布的滚轮16,滚轮支架15的另一侧也设置两个轴线间隔分布的滚轮16,位于同侧的滚轮16与一侧的导向槽19形成配合,滚轮16分布于矩形的四个角位置,从而避免其偏离导向槽19,维持良好的导向效果。
如图2所示,楼板1所在平面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连接传动机构的支架板5,满足在竖向上方和竖向下方均能够形成对外运动,每个支架板5均抵接有多个竖向减振器8,从竖向上实现良好的减振和隔振效果。楼板1两侧均设有支架板5,使楼板1两侧分别形成竖向的减振结构,楼板1两侧的减振结构协同工作,楼板1所在平面处于楼板1同一侧两个相异支架板5所抵接的两组竖向减振器8之间,使得楼板1竖向向上运动时能够受到支架板5下方竖向减振器8的牵拉减振作用、受到支架板5上方竖向减振器8的压缩减振作用。
为了实现在竖向方向上的全方位减振,楼板1上方和下方均设有连接传动机构的支架板5,每个支架板5都配备了多个竖向减振器8,竖向减振器8在楼板1发生竖向移动时,会起到吸收和消耗振动能量的作用,从而实现良好的减振和隔振效果。楼板1两侧均设有支架板5,双侧减振结构是为了让楼板1在受到竖直方向的外力时,两侧减振结构能够协同工作,共同抵抗振动。楼板1所在平面位于两个相异支架板5所抵接的两组竖向减振器8之间,当楼板1向上移动时,它会受到下方竖向减振器8的牵拉减振作用,同时受到上方竖向减振器8的压缩减振作用;当楼板1向下移动时,它会受到下方竖向减振器8的压缩减振作用,同时受到上方竖向减振器8的牵拉减振作用,从而实现了双向的减振效果。
楼板1的上方还是下方分别设置相应的减振结构,确保楼板1在竖向方向上的移动得到有效的减振。水平减振器7抵接于滚珠丝杠机构2之间的楼板1侧面,楼板1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水平减振器7,楼板1两侧的减振结构协同工作,当楼板1水平向左移动时,它会受到右侧水平减振器7的牵拉减振作用,同时受到左侧水平减振器7的压缩减振作用;当楼板1向右移动时,它会受到左侧水平减振器7的压缩减振作用,同时受到右侧水平减振器7的牵拉减振作用,从而实现了双向的减振效果;提高了整体的减振能力,使楼板1更加稳定。
如图4所示,沿竖向上,外壳9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有外壳减振器10,外壳9通过外壳减振器10抵接与外部固定机构。如图3所示,外壳9由钢板焊接而成,侧面有矩形开口,容纳支架板5,使楼板1可以沿平行于楼板1短边方向移动一定行程,竖向减振器8被容纳在外壳9的空间内。同时,外壳9上开设有与导向轮组6相匹配的圆角六边形孔洞,孔洞的内壁开设有与导向轮组6的滚轮16匹配的导向槽19,使滚轮16可以沿竖直方向滚动且不会脱离。外壳减振器10由多个沿楼板1长边方向排列的空气弹簧20组合而成,空气弹簧20的一端与外壳9的端面法兰连接,另一端与梁柱顶面或墙体底面连接,外壳减振器10可以通过一块尺寸与外壳9端面相同的钢板固定连接于外部固定结构,从而将外壳9安装于外部结构上。
本实施例中,水平减振器7为水平弹簧17,竖向减振器8为竖向弹簧18,其中,水平弹簧17和竖向弹簧18均采用螺旋弹簧结构,能够承受外力而压缩或拉伸,并具有回复原状态的趋势。螺旋弹簧采用形变记忆合金螺旋弹簧,该类型弹簧超弹性的特性使整个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具备了一定的耗能能力,同时也确保了振动结束后叠合楼板1可以复位,并提升了叠合楼板1的自动复位速度。
水平减振器7、竖向减振器8和外壳减振器10可以通过开设在外壳9上的栓孔21来进行安装固定,固定时可以采用螺栓、螺钉等紧固件,也可以根据需求选用其他形式的连接元件。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另一典型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6所示,给出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的工作方法。
利用如实施例1中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包括以下步骤:
楼板1受到外部激励产生平行于丝杠12轴线方向的运动时,水平减振器7减缓楼板1运动,丝杠12转动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支架板5竖向移动,利用竖向减振器8减缓支架板5竖向运动;
外部激励使外壳9产生竖向运动时,竖向减振器8减缓支架板5的竖向运动,支架板5竖向移动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楼板1水平向移动,利用水平减振器7减缓楼板1的水平运动;
在振动结束后,在竖向减振器8和水平减振器7的作用下,驱动楼板1和支架板5复位。
楼板1的水平移动和支架板5的竖向移动相互转化,水平减振器7和竖向减振器8协同工作,减少外壳9与楼板1间的振动传递。
具体的,结合图1-图5及实施例1对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的工作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将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搭设在梁柱顶面,与梁柱顶面通过一块尺寸与外壳9端面相同的钢板固定连接,楼板1在受到外部激励引起的平行于楼板1短边方向的振动而沿平行于楼板1短边方向移动时,会带动滚珠丝杠机构2中与楼板1固定连接的螺母11顺着丝杠12上的螺纹沿平行于楼板1短边方向移动,此时螺母11作为滚珠丝杠机构2中的主动件,从而带动丝杠12发生转动,进而带动与丝杠12固定连接的齿轮3发生转动,由于齿轮3与齿条4啮合,齿轮3的转动会推动齿条4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在齿条4上下两端的支架板5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压缩或拉伸一端与支架板5螺栓连接的竖向弹簧18。
同时,楼板1沿平行于楼板1短边方向移动时,会压缩或拉伸一端与楼板1长边侧面螺栓连接的水平弹簧17。振动结束后,在弹簧减振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竖向弹簧18会推动或牵拉支架板5,从而带动竖向弹簧18所连接的支架板5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齿条4沿竖直方向移动,由于齿轮3与齿条4啮合,齿条4的移动会推动齿轮3转动,从而带动丝杠12发生转动,此时丝杠12作为滚珠丝杠机构2中的主动件,进而带动螺母11顺着丝杠12上的螺纹沿平行于楼板1短边方向移动,实现楼板1的自动复位;水平弹簧17则会直接推动或牵拉楼板1,加快自动复位。
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在受到外部激励引起的竖直方向的振动时,由于弹簧减振器的存在,外壳9会较楼板1更早出现位移反应,此时外壳9沿竖直方向移动,一端与外壳9端面法兰连接的空气弹簧20会受到压缩或拉伸,同时,容纳在外壳9内的竖向弹簧18也会受到拉伸或压缩,由于导向轮组6和导向槽19的作用,楼板1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并未受到约束,当竖向弹簧18受到拉伸或压缩带动楼板1沿竖直方向移动时,一端与楼板1长边侧面螺栓连接的水平弹簧17也会受到侧向拉伸。振动结束后,在弹簧减振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空气弹簧20恢复为初始压缩状态;竖向弹簧18直接牵拉或推动支架板5,从而带动楼板1沿竖直方向移动,实现楼板1的自动复位;水平弹簧17直接牵拉楼板1,加快自动复位。
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利用滚珠丝杠机构2的技术原理,将楼板1受到平行于楼板1短边方向振动沿平行于楼板1短边方向的移动转换为丝杠12的转动,从而带动齿轮3转动,进而带动与齿轮3啮合的齿条4以及与齿条4固定连接的支架板5沿竖直方向移动,将竖向弹簧18压缩或拉伸,达到减振目的;利用空气弹簧20与螺旋弹簧耦合减隔振系统,大大提高了装置对于外部激励引起的建筑振动的减隔振效果,扩大了减隔振适用范围。
利用导向轮组6和外壳9上导向槽19的配合,对丝杠12相对于支架板5的竖向移动进行导向,释放楼板1和滚珠丝杠机构2在竖向上的自由度,滚珠丝杠机构2将楼板1的水平移动转化为丝杠12的转动,释放楼板1的水平自由度,有效地阻隔了外部结构传导至楼板1的小幅振动,减弱了大幅振动。有效地减弱了楼板1受到的平行于楼板1短边方向的振动,使楼板1可以在振动结束后自动复位。
通过将竖向减振器8被容纳在外壳9与支架板5形成的空间内,以及将外壳减振器10的一端与梁柱顶面或墙体底面连接,可以借由钢板等中间件,使外壳9可以作为墙体的一部分参与到后续墙体的施工中,减少了对楼层净高的影响;通过在外壳9开设有孔洞的大面外侧粘接橡胶板22,进一步提高了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的减隔振效果;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适用于多种厚度的预制楼板1,使用时只需确保楼板1长边方向侧面预留有与滚珠丝杠机构2相匹配的通孔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楼板组件,包括楼板、滚珠丝杠机构和支架板,楼板水平向开孔并配合滚珠丝杠机构,滚珠丝杠机构的丝杠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支架板,以使楼板的水平移动和支架板的竖向移动相互转化;减隔振组件,包括水平减振器和竖向减振器,水平减振器轴线与楼板平行,一端抵接于外壳,另一端抵接于楼板侧面;竖向减振器轴线垂直于楼板,一端抵接于支架板,另一端抵接于外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两侧分别设有外壳,丝杠两端分别连接有导向轮组,导向轮组与外壳上预设的导向槽滑动配合,保持丝杠与传动机构的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齿条沿竖向布置,齿条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架板,齿轮连接于丝杠并与齿条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丝杠的螺母配合于楼板水平向的开孔,楼板的两端分别配合有滚珠丝杠机构,丝杠两端分别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支架板,位于楼板同侧的传动机构连接于同一支架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减振器抵接于滚珠丝杠机构之间的楼板侧面,楼板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水平减振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所在平面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连接传动机构的支架板,每个支架板均抵接有多个竖向减振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两侧均设有支架板,楼板所在平面处于楼板同一侧两个相异支架板所抵接的两组竖向减振器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沿竖向上,外壳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有外壳减振器,外壳通过外壳减振器抵接与外部固定机构。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楼板受到外部激励产生平行于丝杠轴线方向的运动时,水平减振器减缓楼板运动,丝杠转动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支架板竖向移动,利用竖向减振器减缓支架板竖向运动;
外部激励使外壳产生竖向运动时,竖向减振器减缓支架板的竖向运动,支架板竖向移动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楼板水平向移动,利用水平减振器减缓楼板的水平运动;
在振动结束后,在竖向减振器和水平减振器的作用下,驱动楼板和支架板复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的水平移动和支架板的竖向移动相互转化,水平减振器和竖向减振器协同工作,减少外壳与楼板间的振动传递。
CN202410292852.6A 2024-03-14 2024-03-14 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及方法 Active CN1180078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92852.6A CN118007831B (zh) 2024-03-14 2024-03-14 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92852.6A CN118007831B (zh) 2024-03-14 2024-03-14 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07831A true CN118007831A (zh) 2024-05-10
CN118007831B CN118007831B (zh) 2024-11-19

Family

ID=90943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92852.6A Active CN118007831B (zh) 2024-03-14 2024-03-14 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078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90576A (zh) * 2024-06-27 2024-07-26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44725A (ja) * 2014-08-21 2016-04-04 株式会社フジタ 床振動制御装置
CN209800614U (zh) * 2019-04-26 2019-12-17 故宫博物院 双向缓冲减震的文物隔震系统
CN112161018A (zh) * 2020-09-22 2021-01-01 东南大学 基础设施大承载多方向隔减振装置及其防灾方法
CN112240062A (zh) * 2020-09-15 2021-01-1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隔震结构体系
CN112727985A (zh) * 2021-01-13 2021-04-30 长安大学 一种混合式双向减振支座
CN113983302A (zh) * 2021-11-22 2022-01-28 山东利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卫星通信设备减震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44725A (ja) * 2014-08-21 2016-04-04 株式会社フジタ 床振動制御装置
CN209800614U (zh) * 2019-04-26 2019-12-17 故宫博物院 双向缓冲减震的文物隔震系统
CN112240062A (zh) * 2020-09-15 2021-01-1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隔震结构体系
CN112161018A (zh) * 2020-09-22 2021-01-01 东南大学 基础设施大承载多方向隔减振装置及其防灾方法
CN112727985A (zh) * 2021-01-13 2021-04-30 长安大学 一种混合式双向减振支座
CN113983302A (zh) * 2021-11-22 2022-01-28 山东利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卫星通信设备减震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90576A (zh) * 2024-06-27 2024-07-26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07831B (zh) 2024-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6022B (zh) 一种粘弹性-软钢剪切型组合耗能器
CN109826338B (zh) 一种内藏摩擦和负刚度复合减振装置的冷弯薄壁钢板墙体系
CN118007831A (zh) 一种复合弹簧减隔振楼板构造及方法
KR101372087B1 (ko) 단위 모듈러 지진하중 흡수장치를 이용한 철골구조물 보강방법
CN108867913A (zh) 具有拟线性滞回阻尼特征的u型变截面软钢阻尼器及组合装置
JP2010261297A (ja) 連層壁を用いた制振構造
CN203238805U (zh) 一种粘弹性-软钢剪切型组合耗能器
JPH09296625A (ja) 耐震構造を有する建築構造物
CN205259405U (zh) 带有减震节点的钢框架建筑墙体
CN217734412U (zh) 柱间连接型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
CN214461384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的耗能减震上节点
JP4621332B2 (ja) 高層建物又はアスペクト比が大きい低層建物の免震方法及び免震構造
JP2919303B2 (ja) 衝突緩和制振構造と、該構造を用いた建築物及び制振方法
CN218714107U (zh) 一种基于抗拉压摩擦阻尼器的抗弯减震剪力墙
JP2019049171A (ja) 免震構造
CN219732382U (zh) 一种钢结构厂房防震机构
CN222349978U (zh) 一种抗震功能的建筑钢结构
CN111140065B (zh) 一种限位摩擦阻尼器
Moeinadini et al. Facade isolation in seismic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CN107386482A (zh) 一种铰接箱体式阻尼器
CN115787927B (zh) 装配式防屈曲多阶耗能自复位柱脚结构
CN218323295U (zh)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CN113818738B (zh) 一种具有屈曲阈值受拉可大位移的c形壳装置
CN222513300U (zh) 一种钢混组合结构梁的减震装置
US20240026678A1 (en) Shock Absorbing Equipment Having Shear-Wall-Like Mechanism with Enhanced Damping Force for a Building and Shock Absorbing System with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