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1564B - 数据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71564B
CN117971564B CN202410372692.6A CN202410372692A CN117971564B CN 117971564 B CN117971564 B CN 117971564B CN 202410372692 A CN202410372692 A CN 202410372692A CN 117971564 B CN117971564 B CN 1179715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y
data
storage
determining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726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971564A (zh
Inventor
阎秀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726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715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971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1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71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1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4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for networked environ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6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恢复方法,应用于超融合系统架构,包括:本发明当检测到数据副本存在异常时,识别数据副本中正常副本;基于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从预置的多个数据恢复策略中确定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根据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控制正常副本按照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创建中间副本,并缓存至中间副本缓存位置中,以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响应数据副本恢复完成,删除中间副本并释放中间缓存位置。能够在数据恢复的过程中保障数据的可用性和连续性。

Description

数据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数据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超融合系统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HCI)是一种集成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的综合性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它将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整合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通过对应的系统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相关技术中,超融合系统架构中数据的恢复时长依赖于导致数据出现异常的故障原因,进而当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的数据出现异常时,会导致恢复数据的时长无法确定。因此,若恢复时长较长,则会对数据的读写性能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在数据恢复的过程中会影响数据读写性能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恢复方法,应用于超融合系统架构,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数据副本存在异常时,识别数据副本中正常副本;
基于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从预置的多个数据恢复策略中确定目标数据恢复策略;
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根据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
控制正常副本按照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创建中间副本,并缓存至中间副本缓存位置中,以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
响应数据副本恢复完成,删除中间副本并释放中间缓存位置。
有益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恢复方法,通过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可以明确对数据副本进行数据恢复的恢复方向,进而在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的情况下,按照目标数据恢复策略,通过正常副本对数据副本进行修复,可以确保超融合系统架构的数据可用性和连续性,并提供良好的数据读写性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从预置的多个数据恢复策略中确定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包括:
根据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与预置的多个数量区间的匹配结果,确定目标数量区间;
基于预置的数量区间与数据恢复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数量区间对应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不同数量区间对应不同的数据恢复策略。
有益效果:采用该种方式确定目标数据恢复策略,能够提高确定效率,便于对数据副本的运行状态及时恢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根据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包括:
通过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数据备份类型;
根据数据备份类型,确定正常副本中的待备份数据;
根据数据副本的属性信息,确定数据副本的存储容量;
基于数据备份类型以及存储容量,确定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
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从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中间缓存位置中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空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超融合系统架构与多个主机对应,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从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包括:
根据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
根据多个主机的负载排序结果,确定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二存储权重;
将第一存储权重与第二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主机作为候选主机;
若候选主机内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空间,则确定候选主机为中间缓存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包括:
若当前主机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一主机权重为第一权重值;
若当前主机不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一主机权重为第二权重值;
若当前主机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二主机权重为第三权重值;
若当前主机不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二主机权重为第四权重值;
将第一主机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与第二主机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之和,作为当前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候选主机为多个,则将第二存储权重对应权重值最大的候选主机作为中间缓存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资源池是由多个磁盘组成的,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从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还包括:
若候选主机内的空闲存储空间小于目标存储空间,则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所在的磁盘以及每一个磁盘对应的负载,从多个磁盘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所在的磁盘以及每一个磁盘对应的负载,从多个磁盘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包括:
分别确定每一个磁盘对应的空闲存储空间,将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空间的磁盘作为候选磁盘;
根据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候选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
根据多个候选磁盘的负载排序结果,确定每一个候选磁盘对应的第四存储权重;
将第三存储权重与第四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候选磁盘作为中间缓存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候选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包括:
若当前候选磁盘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一磁盘权重为第五权重值;
若当前候选磁盘不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一磁盘权重为第六权重值;
若当前候选磁盘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二磁盘权重为第七权重值;
若当前候选磁盘不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二磁盘权重为第八权重值;
将第一磁盘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与第二磁盘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之和,作为当前候选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三存储权重与第四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候选磁盘为多个,则将第四存储权重对应权重值最大的候选磁盘作为中间缓存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数据备份类型以及存储容量,确定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包括:
若数据备份类型为全量备份,则确定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与存储容量相同;
若数据备份类型为增量备份,则确定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的二倍为存储容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的方法,包括:
删除数据副本中的异常副本;
对正常副本和当前中间副本构成的当前数据副本进行数据校验,得到校验结果;
若校验结果合格,则确定数据副本的运行状态恢复完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的方法,还包括:
统计恢复时长;
若恢复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则终止恢复数据副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若校验结果失败,则获取数据副本的恢复日志;
根据恢复日志与预设的关键字进行匹配的结果,确定恢复日志对应的目标关键字;
通过预置的先验知识库,确定与目标关键字对应的目标故障恢复知识;
基于目标故障恢复知识,更新目标数据恢复策略,以通过更新后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重新恢复数据副本。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恢复装置,应用于超融合系统架构,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数据副本存在异常时,识别数据副本中正常副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从预置的多个数据恢复策略中确定目标数据恢复策略;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根据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正常副本按照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创建中间副本,并缓存至中间副本缓存位置中,以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响应数据副本恢复完成,删除中间副本并释放中间缓存位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处理器通过执行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对应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恢复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对应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恢复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数据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数据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恢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数据恢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超融合系统架构中,每个节点都包含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并通过高速互联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分布式的资源池,进而通过共享存储容量和计算能力,实现弹性的资源分配和数据管理。
相关技术中,当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的数据出现异常时,依靠自身的数据恢复机制进行数据恢复时,恢复时长会依赖于导致数据出现异常的故障原因。其中,导致数据出现故障的原因可以包括:硬盘故障、网络故障或者网络攻击等。由于数据恢复时长无法确定,进而会导致在数据维护的过程中,对数据的读写性能造成影响。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超融合系统架构的数据恢复方法,包括:当检测到数据副本存在异常时,识别数据副本中正常副本;基于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从预置的多个数据恢复策略中确定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根据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控制正常副本按照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创建中间副本,并缓存至中间副本缓存位置中,以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响应数据副本恢复完成,删除中间副本并释放中间缓存位置,能够在数据恢复的过程中,保障数据能够持续处于高可用状态,不会对数据的安全性以及读写性能造成影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恢复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恢复方法,可用于上述应用于超融合系统架构,例如:服务器、分布式集群等,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恢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当检测到数据副本存在异常时,识别数据副本中正常副本。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副本在超融合系统架构中是一种用于备份和保护数据的重要机制。它们通常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复制的结果,可以为超融合系统架构提供数据冗余和故障恢复的能力。因此,为保障数据副本的有效性,则检测数据副本的状态,以当数据副本的状态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进行修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便于及时发现数据副本的异常或者潜在情况,则定期检测数据副本的状态,以当数据副本的状态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修复。例如:可以定期运行自动化脚本或工具来检测数据副本的状态,进而有助于及时发现和修复数据副本在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在一些可选的示例中,检测数据副本的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测:数据副本的网络连接状态、访问管理权限、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副本的可用性以及同步状态等。
当检测到数据副本存在异常时,则表征当前数据副本中存在异常副本,因此,为确定数据副本的故障程度,则确定数据副本中的正常副本,以利用正常副本对数据副本的状态进行针对性恢复,降低因数据副本异常而引起的数据损失风险。
步骤S102,基于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从预置的多个数据恢复策略中确定目标数据恢复策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数据读写操作日志进行分析的结果,获取数据副本的属性信息,进而从数据副本的属性信息中确定副本总数量以及异常副本数量。其中,数据副本的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副本总数量、异常副本数量、数据副本的存储容量、异常数据副本的存储位置(磁盘或者主机)以及正常副本的存储位置(磁盘或者主机)等。副本总数量为在超融合系统架构中所需副本的总数量,异常副本数量为数据副本中数据存在异常的副本数量。因此,将副本总数量与异常副本数量相减得到的差值,便可以直接作为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
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的大小,会影响数据恢复的复杂程度,因此,为提高数据恢复效率,则预先配置多个数据恢复策略。不同数据恢复策略针对不同的数据恢复负载程度。例如:数据恢复策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单个正常副本进行数据恢复的策略、基于多个正常副本进行数据恢复的策略或者基于快照技术进行数据恢复的策略。
在确定数据副本中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之后,从预置的多个数据恢复策略中,筛选适用于针对数据副本进行针对性修复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以便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恢复数据副本的异常,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步骤S103,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根据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副本可以理解为是将待备份数据复制后临时存储的数据。中间副本缓存位置是指在数据副本恢复过程中,用于存储临时或中间的副本数据的位置。它可以是超融合系统中的某个节点、存储设备、虚拟存储池或其他可用的存储资源。
由于在不同数据恢复策略下,对应所需的中间副本不同。因此,为保障在数据副本能够顺利恢复,则根据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从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确定能够满足该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的中间缓存位置,以使中间副本在创建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减少对超融合系统架构的性能影响。
步骤S104,控制正常副本按照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创建中间副本,并缓存至中间副本缓存位置中,以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可以明确待备份数据的内容,进而控制正常副本按照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创建中间副本,可以有效减少冗余数据的产生。
将中间副本缓存至中间副本缓存位置中,以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可以实现对数据副本进行针对性恢复,进而有助于增强超融合架构中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步骤S105,响应数据副本恢复完成,删除中间副本并释放中间缓存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及时了解数据副本的恢复情况,则监测通过中间副本以及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的恢复进度,以当数据副本恢复完成之后,及时停止中间副本的创建,确保数据副本能够及时恢复和可用性。并且,在停止中间副本的创建后,将当前已有的中间副本删除,并释放目标存储空间,可以有效避免资源过度占用的情况发生,进而能够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示例中,数据副本的恢复进度可以是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监测方式确定的:通过监测恢复任务的进度指标进行确定、通过监控系统日志进行确定,或者,通过实时监控工具进行确定。
例如:若是通过监测恢复任务的进度指标进行确定,则可以通过超融合系统架构获取该进度指标,进而进行针对性监测。进度指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已恢复的数据量、剩余的数据量、已处理的文件数等。
若是通过监控系统日志进行确定,则可以通过查看超融合系统架构的系统日志,了解通过中间副本以及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时的相关日志信息,进而通过对该系统日志进行针对性分析,确定当前恢复进度。其中,相关信息可以包括:恢复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错误或警告信息等。
若是通过实时监控工具进行确定,则直接利用该实时监控工具的监控功能进行进度监控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恢复方法,通过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可以明确对数据副本进行数据恢复的恢复方向,进而在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的情况下,按照目标数据恢复策略,通过正常副本对数据副本进行修复,可以确保超融合系统架构的数据可用性和连续性,并提供良好的数据读写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的过程可以如下:
步骤a1,根据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与预置的多个数量区间的匹配结果,确定目标数量区间;
步骤a2,基于预置的数量区间与数据恢复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数量区间对应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
具体地,不同数量区间对应不同的数据恢复策略。各数量区间不存在重叠数量,且各数量区间包含的数值均为整数。多个数量区间的最大值为数据副本中预设的副本总数量、最小值为零。各数量区间的划分可自行定义,在此不进行限定。
为提高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的筛选效率,则预先建立数量区间与预置的数据恢复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在确定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之后,将副本数量与预置的多个数量区间进行匹配,以确定包含该副本数量的数量区间。将包含该副本数量的数量区间确定为目标数量区间,进而将与该目标数量区间对应的目标数据策略作为所需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从而采用该种方式确定目标数据恢复策略,能够提高确定效率,便于对数据副本的运行状态及时恢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场景中,若数据副本的副本总数量为3,则预置的多个数量区间可以分别为:[0,1)、[1,2)以及[2,3]。若当前确定的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为0,则确定[0,1)为目标数量区间,并将[0,1)对应的数据恢复策略确定为目标数据恢复策略。若当前确定的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为1,则确定[1,2)为目标数量区间,并将[1,2)对应的数据恢复策略确定为目标数据恢复策略。若当前确定的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为2,则确定[2,3]为目标数量区间,并将[2,3]对应的数据恢复策略确定为目标数据恢复策略。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副本的副本总数量较小,因此,可以预设多个整数数值,进而针对不同的整数数值配置不同的数据恢复策略。多个整数数值的最大值取决于副本总数量。通过数值匹配的方式,将与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相匹配的整数数值对应的数据恢复策略确定为目标数据恢复策略,从而有助于提高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的确定效率,便于快速恢复数据副本。例如:若数据副本的副本总数量为3,则预设多个整数数值分别为:0、1和2。若当前确定的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为0,则将0对应的数据恢复策略确定为目标数据恢复策略。若当前确定的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为1,则将1对应的数据恢复策略确定为目标数据恢复策略。若当前确定的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为2,则将2对应的数据恢复策略确定为目标数据恢复策略。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恢复方法,可用于上述应用于超融合系统架构,例如:服务器、分布式集群等,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恢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当检测到数据副本存在异常时,识别数据副本中正常副本。
步骤S202,基于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从预置的多个数据恢复策略中确定目标数据恢复策略。
步骤S203,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根据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
具体地,上述步骤S203包括:
步骤S2031,通过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数据备份类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提高数据恢复效率,则通过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适用于针对数据副本进行数据恢复的数据备份类型,进而在进行数据恢复时,能够确保数据备份的效率和恢复的可靠性。其中,数据备份类型可以包括:全量备份或者增量备份。其中,全量备份是指将所有数据从源副本复制到中间副本,确保中间副本与源副本的数据完全一致。该种备份类型的恢复过程简单且恢复速度快。增量备份是指只备份源副本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部分数据。该种备份类型可以节省存储空间。
步骤S2032,根据数据备份类型,确定正常副本中的待备份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待备份数据可以理解为是用于对数据副本进行针对性修复的数据。为保障修复的有效性,则根据数据备份类型,从正常副本中确定待备份数据,以提高数据恢复效率。例如:若数据备份类型为全量备份,则待备份数据即为正常副本。若数据备份类型为增量备份,则将正常副本与历史副本进行比较,将正常副本与历史副本之间存在差异的数据作为待备份数据。存在差异的数据可以是新增或者修改后的数据。
步骤S2033,根据数据副本的属性信息,确定数据副本的存储容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保障数据副本在恢复的过程中具有充足的存储资源可以调用,则根据数据副本的属性信息,对数据副本在恢复的过程中所需的存储资源进行评估,确定数据副本的存储容量,以便后续进行数据恢复时,能够有效管理和规划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的数据存储资源,进而保障数据副本的运行状态能够顺利恢复,从而有助于提高计算机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步骤S2034,基于数据备份类型以及存储容量,确定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保障中间副本具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则基于数据备份类型以及数据副本的存储容量,确定缓存中间副本时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以便可以合理规划存储资源,保障中间副本的创建能够顺利进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数据备份类型为全量备份,则确定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与存储容量相同。若数据备份类型为增量备份,则确定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的二倍为存储容量。即,为合理使用超融合系统架构中存储资源,则当数据备份类型为增量备份时,为避免浪费大量的存储空间,且保障中间副本具有充足的存储资源可以使用,则设置目标存储容量为存储容量的一半,以在节省存储成本的同时提高备份效率和简化备份管理。并且,设置目标存储容量为存储容量的一半,还有助于提高中间缓存位置的可选择性,可以减少对整个超融合系统框架空闲存储空间占用的影响。
步骤S2035,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从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缓存位置中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空间。在超融合系统架构中,多个主机及多个磁盘对应多使用的资源是通过资源池共享的。资源池是一个集中管理的环境,它将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整合在一起,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这些资源进行针对性分配,以供不同的应用和工作负载使用。
根据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可以明确每一个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每一个异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根据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可以明确每一个主机或者每一个磁盘的负载情况。因此,为保障中间缓存位置的可用性,则基于各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从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确定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空间的缓存位置,并将其作为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以便后续在恢复数据副本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对超融合系统架构的性能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超融合系统架构与多个主机对应,上述步骤S2035包括:
步骤a1,根据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
在该方式中,为提高数据备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则确定中间缓存位置之前,先确定数据副本中异常副本所在的问题主机,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备份的异常情况。例如:产生异常副本的原因可能是问题主机发生以下任意一种或者多种问题导致的:存储设备故障、硬盘误操作拔出、服务器节点意外重启、存储网络闪断或者备份软件错误等。由于上述异常情况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再次引发异常,因此,通过确定问题主机,可以明确超融合系统架构中哪些存储资源属于该问题主机,进而后续缓存中间副本时,可以尽量避免再次使用该问题主机对应的存储资源,从而达到提高数据备份的可靠性的目的。
故,根据各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以通过第一存储权重的大小,判断对应的主机是否可靠。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a1包括:
步骤a11,若当前主机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一主机权重为第一权重值;
步骤a12,若当前主机不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一主机权重为第二权重值;
步骤a13,若当前主机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二主机权重为第三权重值;
步骤a14,若当前主机不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二主机权重为第四权重值;
步骤a15,将第一主机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与第二主机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之和,作为当前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
具体的,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均是由第一主机权重和第二主机权重构成的。为合理的筛选各个主机,则针对第一主机权重分配两种不同的权重值,针对第二主机权重分配两种不同的权重值,进而后续可以降低系统出现故障的概率,并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优选的,第一权重值的数值与第二权重值的数值相同,但第一权重值为正数,第二权重值为负数;第三权重值的数值与第四权重值的数值相同,第三权重值为负数,第四权重值为正数,且第四权重值大于第一权重值,进而后续确定候选主机时,能够有效避开存储有异常副本的主机。
例如:若当前主机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一主机权重为0.5,若当前主机不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一主机权重为-0.5。若当前主机是异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二主机权重为-1,若当前主机不是异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二主机权重为1。因此,当当前主机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但不是异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当前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为0.5+1=1.5。当当前主机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也是异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当前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为0.5-1=-0.5。当当前主机不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但是异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当前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为-0.5-1=-1.5。当当前主机不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也不是异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当前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为-0.5+1=0.5。
步骤a2,根据多个主机的负载排序结果,确定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二存储权重。
在该方式中,根据每一个主机的负载,将多个主机按照对应的负载大小,按照指定顺序进行排序,进而得到负载排序结果。指定顺序可以是按照从高到低的方式进行排序,也可以是按照从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按照指定权重步长为各主机的第二存储权重进行赋值。即,相邻两个主机对应的第二存储权重之间的差值为指定权重步长。负载低的主机对应的第二存储权重大于负载高的主机,进而后续在筛选候选主机时,可以优选选择负载低的主机。其中,指定权重步长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设定,例如:0.1~0.8中任意一个数值。
优选的,为便于快速为各个主机对应的第二存储权重赋值,则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各个主机的负载进行排序,进而后续确定各主机对应的第二存储权重时,可以快速确定最大负载对应主机的第二存储权重,即,确定排序次序为1的主机对应的第二存储权重。在确定排序次序为1的主机对应的第二存储权重的情况下,根据确定指定权重步长,逐位为其他次序上的主机进行赋值,从而得到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二存储权重。例如:以指定权重步长为0.5为例,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各主机的负载进行排序,则可以给排序次序在第一位的主机赋值为0,给排序次序在第二位的主机赋值为0.5,排序次序在第三位的主机赋值为1,以此类推,直至赋值完所有主机的第二存储权重。
步骤a3,将第一存储权重与第二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主机作为候选主机。
在该方式中,第一存储权重越高,则表征其对应的主机出现故障的概率越低。第二存储权重值越高,则表征其对应主机的负载越小。因此,将第一存储权重与第二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主机作为候选主机,可以确保在副本恢复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进而有助于减少主机故障带来的影响范围,并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从而有助于提高数据恢复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候选主机为多个,则将第二存储权重对应权重值最大的候选主机作为中间缓存位置,进而有助于平衡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避免资源不平衡的情况发生。
步骤a4,若候选主机内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空间,则确定候选主机为中间缓存位置。
在该方式中,若候选主机内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空间,则表征该候选主机内的空闲存储空间相对充足,因此,可以利用该候选主机缓存中间副本。故,将该候选主机确定为中间缓存位置。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保障数据备份的完整性,则根据数据备份类型以及存储容量,确定中间副本待占用的目标存储容量,以便合理规划和管理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的存储资源,避免存储空间不足或过度使用的情况发生。若存在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容量的其他主机时,则表征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的存在相对安全、且可以完整缓存该中间副本的空闲存储空间,因此,为降低在数据备份的过程中再次发生数据异常的风险,则将其他主机对应的空闲存储空间确定为缓存中间副本的目标存储空间,进而有助于保障数据备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且在缓存中间副本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有助于提高存储的利用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资源池是由多个磁盘组成的,上述步骤S2035还包括:
步骤a5,若候选主机内的空闲存储空间小于目标存储空间,则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所在的磁盘以及每一个磁盘对应的负载,从多个磁盘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
在该方式中,若候选主机内的空闲存储空间小于目标存储空间,则表征当前无法直接通过主机缓存中间副本。因此,为保障数据副本的恢复进度,则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所在的磁盘以及每一个磁盘对应的负载,从多个磁盘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以通过磁盘存储减少对超融合系统架构的性能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a5包括:
步骤a51,分别确定每一个磁盘对应的空闲存储空间,将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空间的磁盘作为候选磁盘。
在该方式中,为提高中间缓存位置的确定效率,则分别确定每一个磁盘对应的空闲存储空间,以识别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空间的磁盘,进而得到多个候选磁盘。
步骤a52,根据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候选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
在该方式中,为提高数据备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则确定中间缓存位置之前,先确定数据副本中异常副本所在的问题磁盘,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备份的异常情况。例如:产生异常副本的原因可能是问题磁盘发生以下任意一种或者多种问题导致的:存储设备故障、硬盘误操作拔出、服务器节点意外重启、存储网络闪断或者备份软件错误等。由于上述异常情况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再次引发异常,因此,通过确定问题磁盘,可以明确超融合系统架构中哪些存储资源属于该问题磁盘,进而后续缓存中间副本时,可以尽量避免再次使用该问题磁盘对应的存储资源,从而达到提高数据备份的可靠性的目的。
故,根据各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以通过第三存储权重的大小,判断对应的磁盘是否可靠。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a52包括:
步骤a521,若当前候选磁盘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一磁盘权重为第五权重值;
步骤a522,若当前候选磁盘不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一磁盘权重为第六权重值;
步骤a523,若当前候选磁盘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二磁盘权重为第七权重值;
步骤a524,若当前候选磁盘不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二磁盘权重为第八权重值;
步骤a525,将第一磁盘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与第二磁盘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之和,作为当前候选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
具体的,每一个候选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均是由第一候选磁盘权重和第二候选磁盘权重构成的。为合理的筛选各个候选磁盘,则针对第一候选磁盘权重分配两种不同的权重值,针对第二候选磁盘权重分配两种不同的权重值,进而后续可以降低系统出现故障的概率,并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优选的,第五权重值的数值与第六权重值的数值相同,但第五权重值为正数,第六权重值为负数;第七权重值的数值与第八权重值的数值相同,第七权重值为负数,第八权重值为正数,且第八权重值大于第五权重值,进而后续确定候选磁盘时,能够有效避开存储有异常副本的候选磁盘。
例如:若当前候选磁盘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一候选磁盘权重为0.5,若当前候选磁盘不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一候选磁盘权重为-0.5。若当前候选磁盘是异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二候选磁盘权重为-1,若当前候选磁盘不是异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二候选磁盘权重为1。因此,当当前候选磁盘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但不是异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当前候选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为0.5+1=1.5。当当前候选磁盘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也是异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当前候选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为0.5-1=-0.5。当当前候选磁盘不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但是异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当前候选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为-0.5-1=-1.5。当当前候选磁盘不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也不是异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当前候选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为-0.5+1=0.5。
步骤a53,根据多个候选磁盘的负载排序结果,确定每一个候选磁盘对应的第四存储权重。
在该方式中,根据每一个候选磁盘的负载,将多个候选磁盘按照对应的负载大小,按照指定顺序进行排序,进而得到负载排序结果。指定顺序可以是按照从高到低的方式进行排序,也可以是按照从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按照指定权重步长为各候选磁盘的第四存储权重进行赋值。即,相邻两个候选磁盘对应的第四存储权重之间的差值为指定权重步长。负载低的候选磁盘对应的第四存储权重大于负载高的候选磁盘,进而后续在筛选候选磁盘时,可以优选选择负载低的候选磁盘。其中,指定权重步长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设定,例如:0.1~0.8中任意一个数值。
优选的,为便于快速为各个候选磁盘对应的第四存储权重赋值,则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各个候选磁盘的负载进行排序,进而后续确定各候选磁盘对应的第四存储权重时,可以快速确定最大负载对应候选磁盘的第四存储权重,即,确定排序次序为1的候选磁盘对应的第四存储权重。在确定排序次序为1的候选磁盘对应的第四存储权重的情况下,根据确定指定权重步长,逐位为其他次序上的候选磁盘进行赋值,从而得到每一个候选磁盘对应的第四存储权重。例如:以指定权重步长为0.8为例,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各候选磁盘的负载进行排序,则可以给排序次序在第一位的候选磁盘赋值为0,给排序次序在第二位的候选磁盘赋值为0.8,排序次序在第三位的候选磁盘赋值为1.6,以此类推,直至赋值完所有候选磁盘的第四存储权重。
步骤a54,将第三存储权重与第四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候选磁盘作为中间缓存位置。
在该方式中,第三存储权重越高,则表征其对应的磁盘出现故障的概率越低。第四存储权重值越高,则表征其对应候选磁盘的负载越小。因此,将第一存储权重与第二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候选磁盘作为中间缓存位置,可以确保在副本恢复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进而有助于减少磁盘故障带来的影响范围,并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从而有助于提高数据恢复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三存储权重与第四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候选磁盘为多个,则将第四存储权重对应权重值最大的候选磁盘作为中间缓存位置。即,将第三存储权重与第四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且第四存储权重也相对最大的候选磁盘作为中间缓存位置,进而有助于平衡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避免资源不平衡的情况发生。
步骤S204,控制正常副本按照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创建中间副本,并缓存至中间副本缓存位置中,以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
步骤S205,响应数据副本恢复完成,删除中间副本并释放中间缓存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恢复方法,在按照目标数据恢复策略恢复数据副本的过程中,基于所需的数据备份类型,通过正常副本生成所需的中间副本,并对数据副本进行针对性修复,能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而有助于减少数据错误和不一致的风险,从而有助于提高数据副本的质量和可信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当前存在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容量的其他主机的数量为多个,则表征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的空闲存储资源相对充足,因此,为合理利用存储资源,避免干扰其他主机的正常运行,则分别确定每一个其他主机的性能指标以及空闲存储空间,以确定各个其他主机的负载情况以及存储资源的占用情况,从而从中将性能相对最优且空闲存储空间相对最大的其他主机作为目标其他主机,并将目标其他主机对应的空闲存储空间确定为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以便后续恢复数据副本时,能够提高超融合系统架构的性能、可用性以及可靠性。
若不存在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容量的其他主机,则表征当前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资源相对紧缺,因此,为保障数据的可用性,则确定问题主机中磁盘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缓存容量的目标磁盘,并将目标磁盘确定为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以保障中间副本可以顺利创建,促进数据副本可以尽快恢复。
通过上述方法确定目标存储空间,可以提高数据备份的效率和可用性,并优化存储资源的利用,从而降低成本和提升超融合系统架构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删除数据副本中的异常副本。
在该方式中,为保障数据副本能够顺利恢复,且避免异常副本的干扰,则识别数据副本中的异常副本,并将该异常副本从数据副本中删除,以保障数据副本中剩余的副本数据均为正常数据。
步骤b2,对正常副本和当前中间副本构成的当前数据副本进行数据校验,得到校验结果。
在该方式中,中间副本和正常副本均为用于恢复数据副本的源数据。在恢复数据副本的运行状态中,可以将中间副本中的数据与正常副本进行对比,检查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进而将中间副本中的数据与正常副本进行合并,恢复数据副本的运行状态,从而使恢复后的数据副本可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
为确定数据副本的恢复情况,则对正常副本和当前中间副本构成的当前数据副本进行校验,以检测当前数据副本中的数据是否完整、是否正确。
步骤b3,若校验结果合格,则确定数据副本的运行状态恢复完成。
在该方式中,当得到的校验结果为合格时,则表征数据副本中的数据与源数据一致,从而可以确定数据副本的运行状态已恢复完成。其中,在进行数据校验的过程中,可以是对当前数据副本进行数据安全级别的校验(例如:对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Independent Disks,RAID)级别及副本数量等进行校验),以通过校验结果确定数据副本中的数据是否被完全修复。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4,统计恢复时长。
步骤b5,若恢复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则终止恢复数据副本。
具体地,预设时长为允许进行数据恢复的最大时长。为及时确定在数据恢复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则通过预设时长进行限制,进而在监测数据副本的恢复进度的同时,统计恢复进度的持续时长,以当恢复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及时终止对数据副本进行数据恢复的进程,从而避免进一步的延迟和资源浪费。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6,若校验结果失败,则获取数据副本的恢复日志;
步骤b7,根据恢复日志与预设的关键字进行匹配的结果,确定恢复日志对应的目标关键字;
步骤b8,通过预置的先验知识库,确定与目标关键字对应的目标故障恢复知识;
步骤b9,基于目标故障恢复知识,更新目标数据恢复策略,以通过更新后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重新恢复数据副本。
具体地,若校验结果不合格,则表征数据副本中可能还存在数据损坏或错误的情况。因此,为提高超融合系统架构的数据恢复能力,则获取数据副本的恢复日志,进而通过关键字匹配的方式,从预设的关键字中,确定恢复日志对应的目标关键字,进而通过预置的先验知识库,确定与目标关键字对应的目标故障恢复知识,以根据该目标故障恢复知识确定合适的数据恢复策略,并对已确定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进行更新,促使通过更新后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重新恢复数据副本,能够提高数据副本的恢复成功率。其中,恢复日志可以包括:恢复进度,已恢复数据量,恢复过程日志关键词等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恢复方法,能够在按照目标数据恢复策略恢复数据副本的过程中,基于所需的数据备份类型,通过正常副本生成所需的中间副本,并对数据副本进行针对性修复,能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减少数据错误和不一致的风险,从而有助于提高数据副本的质量和可信度。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应用实施例,针对数据副本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可以如图3所示,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检测数据副本的运行状态,得到检测结果。
步骤S302,若检测结果为状态异常,则确定数据副本中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
步骤S3031,若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为1,则采用对正常副本进行全量备份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恢复数据副本。
步骤S3032,若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大于1,则采用对正常副本进行增量备份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恢复数据副本。
步骤S3033,若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为0,则采用人工修复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恢复数据副本。
步骤S304,监测恢复数据副本的恢复进度。
步骤S305,若数据副本恢复完成,则停止中间副本的创建、删除已有中间副本并释放中间缓存位置。
步骤S306,若数据副本未恢复完成,则获取数据副本的恢复日志。
步骤S307,根据恢复日志与预设的关键字进行匹配的结果,确定恢复日志对应的目标关键字。
步骤S308,通过预置的先验知识库,确定与目标关键字对应的目标故障恢复知识。
步骤S309,基于目标故障恢复知识,更新目标数据恢复策略,以通过更新后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重新恢复数据副本。
通过上述过程恢复数据副本,能够确保数据持续处于高可用状态,且在数据恢复的过程中,能够降低对数据的安全性及读写性能造成影响,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超融合系统架构的性能和稳定性。
基于相同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恢复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数据副本监控模块401、数据副本处理初始化模块402、数据副本全量处理模块403、数据副本增量处理装置404、人工干预处理装置405、数据副本恢复监控装置406、数据副本清理装置407以及故障自愈装置408。
数据副本监控模块401,用于监测超融合系统架构中数据副本的运行状态、确定数据副本的属性信息、以及确定数据副本运行状态的检测结果。其中,属性信息收集完成后,启动数据副本处理初始化模块402。若检测到所有数据副本都不正常,则启动人工干预处理装置405,持续监测数据副本的运行状态并查找原因,直到问题解决。
数据副本处理初始化模块402,用于当检测结果为状态异常时,通过数据副本的属性信息,确定数据副本的存储容量、确定副本总数量、确定异常副本数量以及确定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用于基于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从预置的多个数据恢复策略中确定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用于基于通过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数据备份类型,以及基于数据备份类型以及存储容量,确定缓存中间副本的目标存储空间。还用于按照目标数据恢复策略,通过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的运行状态,直至检测结果为状态正常。
数据副本全量处理模块403,用于在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为1时,对正常副本进行全量备份处理,从而避免在异常副本未恢复完成时再次出现副本异常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数据损失的风险。
数据副本增量处理装置404,用于在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大于1时,对正常副本进行增量备份处理,从而减轻对正常读写性能的影响。
人工干预处理装置405,用于当数据副本出现极端状况时,需启动人工干预机制,对数据进行恢复,从而避免数据损失。
数据副本恢复监控装置406,用于监测通过中间副本以及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的恢复进度,统计恢复进度的持续时长,并根据持续时长控制恢复进度。其中,在数据恢复的过程中,数据副本恢复监控装置406会将当前恢复进度实时传递给数据副本全量处理模块403、数据副本增量处理装置404或者人工干预处理装置405,以控制中间副本的创建。
数据副本清理装置407,用于在数据副本恢复完成之后,停止中间副本的创建、删除已有中间副本并释放目标存储空间。
故障自愈装置408,用于提供先验知识库,并通过先验知识库更新目标数据恢复策略,以增强超融合系统架构的数据恢复能力。在一些示例中,首次使用此装置时需要人工根据失败的关键信息制定调整策略加入到先验知识库中;后续通过先验知识库不断积累、完善,可以根据失败信息中关键字自动搜索知识库,从而找到合理的调整策略恢复数据副本,以使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自愈能力不断增强,有助于提高数据副本的恢复成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恢复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恢复装置,应用于超融合系统架构,如图5所示,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501,用于当检测到数据副本存在异常时,识别数据副本中正常副本;
第二处理模块502,用于基于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从预置的多个数据恢复策略中确定目标数据恢复策略;
第三处理模块503,用于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根据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
第四处理模块504,用于控制正常副本按照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创建中间副本,并缓存至中间副本缓存位置中,以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
第五处理模块505,用于响应数据副本恢复完成,删除中间副本并释放中间缓存位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处理模块502包括:
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与预置的多个数量区间的匹配结果,确定目标数量区间;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置的数量区间与数据恢复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数量区间对应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不同数量区间对应不同的数据恢复策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处理模块503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通过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数据备份类型;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备份类型,确定正常副本中的待备份数据;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副本的属性信息,确定数据副本的存储容量;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数据备份类型以及存储容量,确定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从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中间缓存位置中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空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超融合系统架构与多个主机对应,第六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根据多个主机的负载排序结果,确定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二存储权重;
第一筛选单元,用于将第一存储权重与第二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主机作为候选主机;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若候选主机内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空间,则确定候选主机为中间缓存位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执行单元包括:
第一赋值单元,用于若当前主机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一主机权重为第一权重值;
第二赋值单元,用于若当前主机不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一主机权重为第二权重值;
第三赋值单元,用于若当前主机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二主机权重为第三权重值;
第四赋值单元,用于若当前主机不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主机的第二主机权重为第四权重值;
第二筛选单元,用于将第一主机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与第二主机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之和,作为当前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候选主机为多个,则将第二存储权重对应权重值最大的候选主机作为中间缓存位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六确定单元还包括:
第三执行单元,用于若候选主机内的空闲存储空间小于目标存储空间,则基于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所在的磁盘以及每一个磁盘对应的负载,从多个磁盘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执行单元包括:
第三筛选单元,用于分别确定每一个磁盘对应的空闲存储空间,将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存储空间的磁盘作为候选磁盘;
第三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候选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
第四执行单元,用于根据多个候选磁盘的负载排序结果,确定每一个候选磁盘对应的第四存储权重;
第四筛选单元,用于将第三存储权重与第四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候选磁盘作为中间缓存位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执行单元包括:
第五赋值单元,用于若当前候选磁盘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一磁盘权重为第五权重值;
第六赋值单元,用于若当前候选磁盘不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一磁盘权重为第六权重值;
第七赋值单元,用于若当前候选磁盘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二磁盘权重为第七权重值;
第八赋值单元,用于若当前候选磁盘不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二磁盘权重为第八权重值;
第五筛选单元,用于将第一磁盘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与第二磁盘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之和,作为当前候选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三存储权重与第四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候选磁盘为多个,则将第四存储权重对应权重值最大的候选磁盘作为中间缓存位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五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数据备份类型为全量备份,则确定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与存储容量相同;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数据备份类型为增量备份,则确定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的二倍为存储容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的装置,包括:
第六处理模块,用于删除数据副本中的异常副本;
检验模块,用于对正常副本和当前中间副本构成的当前数据副本进行数据校验,得到校验结果;
第七处理模块,用于若校验结果合格,则确定数据副本的运行状态恢复完成。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结合正常副本恢复数据副本的装置,还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恢复时长;
第八处理模块,用于若恢复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则终止恢复数据副本。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若校验结果失败,则获取数据副本的恢复日志;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恢复日志与预设的关键字进行匹配的结果,确定恢复日志对应的目标关键字;
第九处理模块,用于通过预置的先验知识库,确定与目标关键字对应的目标故障恢复知识;
更新模块,用于基于目标故障恢复知识,更新目标数据恢复策略,以通过更新后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重新恢复数据副本。
上述各个模块和单元的更进一步的功能描述与上述对应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恢复装置是以功能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是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定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具有上述图5所示的数据恢复装置。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存储器20,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通信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计算机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计算机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系统)。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10为例。
处理器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或其组合。其中,处理器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或其组合。上述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通用阵列逻辑或其任意组合。
其中,存储器20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10执行的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10执行实现上述实施例示出的方法。
存储器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存储器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计算机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存储器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存储器2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该计算机设备还包括输入装置30和输出装置40。处理器10、存储器20、输入装置30和输出装置4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30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该计算机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例如触摸屏、小键盘、鼠标、轨迹板、触摸板、指示杆、一个或者多个鼠标按钮、轨迹球、操纵杆等。输出装置40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上述显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在硬件、固件中实现,或者被实现为可记录在存储介质,或者被实现通过网络下载的原始存储在远程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并将被存储在本地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代码,从而在此描述的方法可被存储在使用通用计算机、专用处理器或者可编程或专用硬件的存储介质上的这样的软件处理。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随机存储记忆体、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等;进一步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可以理解,计算机、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器或可编程硬件包括可存储或接收软件或计算机代码的存储组件,当软件或计算机代码被计算机、处理器或硬件访问且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示出的方法。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超融合系统架构,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数据副本存在异常时,识别所述数据副本中正常副本;
基于所述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从预置的多个数据恢复策略中确定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包括:根据所述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与预置的多个数量区间的匹配结果,确定目标数量区间;基于预置的数量区间与数据恢复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数量区间对应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不同数量区间对应不同的数据恢复策略;
基于所述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所述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包括:通过所述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数据备份类型;根据所述数据备份类型,确定所述正常副本中的待备份数据;根据所述数据副本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副本的存储容量;基于所述数据备份类型以及所述存储容量,确定所述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基于所述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所述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从所述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包括:根据所述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根据多个主机的负载排序结果,确定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二存储权重;将所述第一存储权重与所述第二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主机作为候选主机;若所述候选主机内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标存储空间,则确定所述候选主机为所述中间缓存位置,所述中间缓存位置中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标存储空间,所述超融合系统架构与所述多个主机对应;
控制所述正常副本按照所述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创建中间副本,并缓存至所述中间副本缓存位置中,以结合所述正常副本恢复所述数据副本;
响应所述数据副本恢复完成,删除所述中间副本并释放所述中间缓存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包括:
若当前主机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所述当前主机的第一主机权重为第一权重值;
若所述当前主机不是所述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所述当前主机的第一主机权重为第二权重值;
若所述当前主机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所述当前主机的第二主机权重为第三权重值;
若所述当前主机不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所述当前主机的第二主机权重为第四权重值;
将所述第一主机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与所述第二主机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之和,作为所述当前主机对应的所述第一存储权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候选主机为多个,则将第二存储权重对应权重值最大的候选主机作为所述中间缓存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资源池是由多个磁盘组成的,所述基于所述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所述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从所述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还包括:
若所述候选主机内的空闲存储空间小于所述目标存储空间,则基于所述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所在的磁盘以及每一个磁盘对应的负载,从所述多个磁盘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所在的磁盘以及每一个磁盘对应的负载,从所述多个磁盘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包括:
分别确定每一个磁盘对应的空闲存储空间,将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标存储空间的磁盘作为候选磁盘;
根据所述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候选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
根据多个所述候选磁盘的负载排序结果,确定每一个候选磁盘对应的第四存储权重;
将所述第三存储权重与所述第四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候选磁盘作为所述中间缓存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候选磁盘对应的第三存储权重,包括:
若当前候选磁盘是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所述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一磁盘权重为第五权重值;
若所述当前候选磁盘不是所述正常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所述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一磁盘权重为第六权重值;
若所述当前候选磁盘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所述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二磁盘权重为第七权重值;
若所述当前候选磁盘不是异常副本的对应的存储位置,则确定所述当前候选磁盘的第二磁盘权重为第八权重值;
将所述第一磁盘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与所述第二磁盘权重对应的权重值之和,作为所述当前候选磁盘对应的所述第三存储权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三存储权重与所述第四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候选磁盘为多个,则将第四存储权重对应权重值最大的候选磁盘作为所述中间缓存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数据备份类型以及所述存储容量,确定所述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包括:
若所述数据备份类型为全量备份,则确定所述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与所述存储容量相同;
若所述数据备份类型为增量备份,则确定所述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的二倍为所述存储容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所述正常副本恢复所述数据副本的方法,包括:
删除所述数据副本中的异常副本;
对所述正常副本和当前中间副本构成的当前数据副本进行数据校验,得到校验结果;
若所述校验结果合格,则确定所述数据副本的运行状态恢复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正常副本恢复所述数据副本的方法,还包括:
统计恢复时长;
若所述恢复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则终止恢复所述数据副本。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正常副本恢复所述数据副本的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校验结果失败,则获取所述数据副本的恢复日志;
根据所述恢复日志与预设的关键字进行匹配的结果,确定所述恢复日志对应的目标关键字;
通过预置的先验知识库,确定与所述目标关键字对应的目标故障恢复知识;
基于所述目标故障恢复知识,更新所述目标数据恢复策略,以通过更新后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重新恢复所述数据副本。
12.一种数据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超融合系统架构,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数据副本存在异常时,识别所述数据副本中正常副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从预置的多个数据恢复策略中确定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包括:根据所述正常副本的副本数量与预置的多个数量区间的匹配结果,确定目标数量区间;基于预置的数量区间与数据恢复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数量区间对应的目标数据恢复策略,不同数量区间对应不同的数据恢复策略;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所述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包括:通过所述目标数据恢复策略,确定数据备份类型;根据所述数据备份类型,确定所述正常副本中的待备份数据;根据所述数据副本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副本的存储容量;基于所述数据备份类型以及所述存储容量,确定所述中间副本所需的目标存储空间;基于所述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以及所述超融合系统架构的负载,从所述超融合系统架构中确定用于缓存中间副本的中间缓存位置,包括:根据所述数据副本中每一个副本对应的存储位置,分别确定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一存储权重;根据多个主机的负载排序结果,确定每一个主机对应的第二存储权重;将所述第一存储权重与所述第二存储权重之间和值最大的主机作为候选主机;若所述候选主机内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标存储空间,则确定所述候选主机为所述中间缓存位置,所述中间缓存位置中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标存储空间,所述超融合系统架构与所述多个主机对应;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正常副本按照所述目标数据恢复策略创建中间副本,并缓存至所述中间副本缓存位置中,以结合所述正常副本恢复所述数据副本;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响应所述数据副本恢复完成,删除所述中间副本并释放所述中间缓存位置。
13.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恢复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恢复方法。
CN202410372692.6A 2024-03-29 2024-03-29 数据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971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72692.6A CN117971564B (zh) 2024-03-29 2024-03-29 数据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72692.6A CN117971564B (zh) 2024-03-29 2024-03-29 数据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1564A CN117971564A (zh) 2024-05-03
CN117971564B true CN117971564B (zh) 2024-06-07

Family

ID=90854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72692.6A Active CN117971564B (zh) 2024-03-29 2024-03-29 数据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7156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64356B1 (en) * 2013-05-30 2020-05-26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separation of database administrator and backup administrator roles
US10860540B1 (en) * 2013-05-30 2020-12-08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backup and cloning schedules
CN115756955A (zh) * 2022-11-09 2023-03-07 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6088763A (zh) * 2023-02-09 2023-05-09 北京志凌海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最优化恢复速率的副本分配策略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64356B1 (en) * 2013-05-30 2020-05-26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separation of database administrator and backup administrator roles
US10860540B1 (en) * 2013-05-30 2020-12-08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backup and cloning schedules
CN115756955A (zh) * 2022-11-09 2023-03-07 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6088763A (zh) * 2023-02-09 2023-05-09 北京志凌海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最优化恢复速率的副本分配策略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1564A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8682B2 (en) Backup storage of vital debug information
CN109614276B (zh) 故障处理方法、装置、分布式存储系统和存储介质
US20080172679A1 (en) Managing Client-Server Requests/Responses for Failover Memory Managment in High-Availability Systems
US11157373B2 (en) Prioritized transfer of failure event log data
US8799595B1 (en) Eliminating duplicate data in storage systems with boot consolidation
JP2017201470A (ja) 設定支援プログラム、設定支援方法及び設定支援装置
US9342420B2 (en) Communication of conditions at a primary storage controller to a host
US2024028922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ower failure resistance for a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CN109725827B (zh) 管理存储系统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5562911B (zh) 虚拟机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805925A (zh) 分布式集群管理软件的在线升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291505A (zh) 减少应用的恢复时间
CN114020509A (zh) 工作负载集群的修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971564B (zh) 数据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471409B2 (en) Processing of PDSE extended sharing violations among sysplexes with a shared DASD
CN116643906A (zh) 云平台故障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088318A1 (en) Remotely healing crashed processes
CN115904822A (zh) 一种集群修复方法及装置
US11556361B2 (en)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of complex multi-role applications
CN114996955A (zh) 一种云原生混沌工程实验的靶场环境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0287066B (zh) 一种服务器分区迁移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090491B (zh) 虚拟机任务状态的恢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415979B (zh) 存储装置的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装置
US20240303061A1 (en) Online Update Compatibility Verification Prior to Update Implementation
CN117389781B (zh) 服务器设备的异常侦测与恢复方法、系统、服务器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