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60704A - 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及片材双面除尘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及片材双面除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60704A
CN117960704A CN202410152471.8A CN202410152471A CN117960704A CN 117960704 A CN117960704 A CN 117960704A CN 202410152471 A CN202410152471 A CN 202410152471A CN 117960704 A CN117960704 A CN 117960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conveying device
dust
dust removing
dust remo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524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960704B (zh
Inventor
孙俊
王罗发
彭斌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indin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indin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indin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indin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5247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60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960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60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60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60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3/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bility for 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7/00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08B7/02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by distortion, beating, or vibration of the surface to be cleaned
    • B08B7/026Using sound waves
    • B08B7/028Using ultrasou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片材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及片材双面除尘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的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该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均采用吸附式将片材进行移送;且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之间存在重叠设置的转移区,当片材进入转移区时,片材即可从第一输送装置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中,不需要另设机构将片材从第一输送装置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有效地减少划伤片材的问题;同时,该上除尘装置以及下除尘装置,使用超声波对片材表面的灰尘进行振动,并随即将灰尘吸附以完成片材表面灰尘的去除;较于传统技术中,同时保证片材不会被压坏,保证除尘作业得以可靠进行。

Description

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及片材双面除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材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及片材双面除尘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械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加工成产品(包括片材、卷材以及其他异形件等)需要经历很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会因静电或加工环境使得其表面出现杂质、粉尘等,对后序的加工产生干扰。
在现有技术中,片材的除尘作业主要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采用人工的方式,利用吸尘装置靠近片材进行除尘作业;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划伤片材,对于一些表面精度较高的片材而言,容易损坏片材。
第二种采用机械进行自动化除尘,例如中国发明CN116213402A公布的一种极片防尘除尘装置,同样是为了对片材进行除尘作业;该除尘的方式是,利用贴合装置抵接于粘尘纸,用于将粘尘纸压紧粘合于极片两面;收卷装置连接于粘尘纸,用于带动粘尘纸和极片移动以及卷收粘合于极片两面的粘尘纸。使用粘尘纸进行除尘的方式,需要有压合力将粘尘纸抵靠在极片的表面,对于轻薄的片材而言,会存在压坏片材的问题,除尘可靠性欠佳。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片材双面除尘方法,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片材除尘过程中容易划伤以及压坏的问题,从而提升了除尘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包括
机架;
第一输送装置,安装于机架并用于吸附片材的下表面;
上除尘装置,安装于机架并位于第一输送装置上方,上除尘装置用于对片材的上表面进行除尘作业;
第二输送装置,安装于机架并用于吸附片材的上表面,第二输送装置与第一输送装置上下间距设置,且第一输送装置的一端与第二输送装置的一端存在重叠设置的转移区域;
下除尘装置,安装于机架并位于第二输送装置的下方,下除尘装置用于对片材的下表面进行除尘作业。
本申请提供的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的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该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均采用吸附式将片材进行移送;且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之间存在重叠设置的转移区,当片材进入转移区时,片材即可从第一输送装置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中,不需要另设机构将片材从第一输送装置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有效地减少划伤片材的问题;
同时,该上除尘装置以及下除尘装置,使用超声波对片材表面的灰尘进行振动,并随即将灰尘吸附以完成片材表面灰尘的去除;较于传统技术中,使用粘尘纸除尘的方式而言,能够提升除尘的作业效率,同时保证片材不会被压坏,保证除尘作业得以可靠进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均包括
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第一滚轮;
若干个第一支撑板,若干个第一支撑板依次一一枢接在一起并安装于第一滚轮,每一第一支撑板均设置有第一吸气腔,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连通第一吸气腔的第一吸气孔;
第一皮带,套设于第一支撑板,第一皮带设置有与第一吸孔连通的第二吸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滚轮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制凸环,第一限制凸环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作用凸部;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限制凸环配合使用的第一限制通槽,第一限制通槽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作用凹槽,第一作用凸部能够插入第一作用凹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各个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抽气口,第一抽气口设置有第一抽气管;
还包括有万向转接头,万向转接头具有相互可转动的第一转动座以及第二转动座,第一转动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气管连接口,每一第一抽气管对应一个第一气管连接口一一连接;第二转动座设置有第二气管连接口,第二气管连接口连接有第二气管,第二气管的另一端与鼓风机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除尘装置以及下除尘装置均包括
第二支架,固定安装于机架;
第二处理箱,可移动安装于第二支架;其中
第二处理箱设置有超声波发生腔以及位于超声波发生腔两侧的真空吸附腔;超声波发生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超声波发生器安装于超声波发生腔内;真空吸附腔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气口,顶部设置有第二出气口。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片材双面除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利用第一输送装置衔接于生产线并输入需要除尘的片材;
步骤2,第一输送装置吸附片材的下表面,并输送片材进入上除尘装置的所在位置;
步骤3,上除尘装置工作,使用超声波发生器朝片材的上表面产生振动,将片材上表面的灰尘脱离片材,并对脱离片材的灰尘进行吸附;
步骤4,第二输送装置与第一输送装置衔接,第二输送装置吸附片材的上表面,并输送片材进入下除尘装置的所在位置;
步骤5,下除尘装置工作使用超声波发生器朝片材的下表面产生振动,将片材下表面的灰尘脱离片材,并对脱离片材的灰尘进行吸附。
本申请提供的片材双面除尘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分别以吸附式固定片材进行输送至上除尘装置以及下除尘装置,进行片材的上表面除尘以及下表面除尘作业,能够防止出现划伤片材的情况,以保证片材除尘作业得以可靠进行,尤其适用于表面精度高的片材使用;
另一方面,该上除尘装置以及下除尘装置,使用超声波对片材表面的灰尘进行振动,并随即将灰尘吸附以完成片材表面灰尘的去除;较于传统技术中,使用粘尘纸除尘的方式而言,能够提升除尘的作业效率,同时保证片材不会被压坏,保证除尘作业得以可靠进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均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吸附片材;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存在重叠设置的转移区域;当片材进入转移区域时,承载于第一输送装置的片材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输送装置靠近第二输送装置的一端定义为第一转移区,第二输送装置靠近第一输送装置的一端定义为第二转移区;第一转移区与第二转移区上下间距设置,第二转移区的吸力大于第一转移区的吸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除尘装置以及下除尘装置均具有超声波发生腔以及真空吸附腔,超声波发生器在超声波发生腔产生振动,并对超声波发生腔提供8-16Kpa气体对片材表面的灰尘以拉升、滚动和/或滑动进行分离,真空吸附腔将分离的灰尘进行吸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2中,上除尘装置进行超声波除尘作业前,对片材的上表面进行除静电;步骤5中,下除尘装置进行超声波除尘作业前,对片材的下表面进行除静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上除尘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上除尘装置的第一横截面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的除尘对板材除尘的工作示意图;
图6是图2中A处剖视图;
图7是图2所示的第一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第一支撑板的剖视图;
图9是图2所示的第一输送装置中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一抽气管的结构简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万向转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的控制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101、机架;102、控制系统;103、防护罩;104、缺口;105、空气净化系统;106、温度传感器;107、湿度传感器;108、加湿器;11、第一输送装置;111、第一支撑架;1111、第一抵靠凸部;112、第一滚轮;1121、第一限制凸环;1122、第一作用凸部;113、第一支撑板;1131、第一吸气腔;1132、第一吸孔;1133、第一限制通槽;1134、第一作用凹槽;1135、第一抽气口;1136、第一抽气管;1137、第一枢接轴;1138、第一枢接孔;1139、第一凸柱;1130、第一调节板;114、第一皮带;1141、第二吸孔;1142、第一通孔;115、万向转接头;1151、第一转动座;1152、第二转动座;1153、第一气管连接口;116、转移区;1161、第一转移区;1162、第二转移区;117、鼓风机;12、上除尘装置;121、第二支架;122、第二处理箱;1221、超声波发生腔;1222、真空吸附腔;1223、第一进气口;1224、第一出气口;1225、第二进气口;1226、第二出气口;123、USC机箱;13、第二输送装置;14、下除尘装置;15、第三输送装置;16、静电风棒;
20、片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片材双面除尘方法进行说明。
所述片材双面除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供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10,利用第一输送装置11衔接于生产线并输入需要除尘的片材20;
步骤2,第一输送装置11吸附片材20的下表面,并输送片材20进入上除尘装置12的所在位置;
步骤3,上除尘装置12工作,使用超声波发生器朝片材的上表面产生振动,将片材上表面的灰尘脱离片材,并对脱离片材的灰尘进行吸附;
步骤4,第二输送装置与第一输送装置11衔接,第二输送装置吸附片材的上表面,并输送片材进入下除尘装置的所在位置;
步骤5,下除尘装置工作使用超声波发生器朝片材的下表面产生振动,将片材下表面的灰尘脱离片材,并对脱离片材的灰尘进行吸附。
具体地说,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片材双面除尘方法,一方面,分别以吸附式固定片材进行输送至上除尘装置12以及下除尘装置14,进行片材的上表面除尘以及下表面除尘作业,能够防止出现划伤片材的情况,以保证片材除尘作业得以可靠进行,尤其适用于表面精度高的片材使用;另一方面,该上除尘装置12以及下除尘装置14,使用超声波对片材表面的灰尘进行振动,并随即将灰尘吸附以完成片材表面灰尘的去除;较于传统技术中,使用粘尘纸除尘的方式而言,能够提升除尘的作业效率,同时保证片材不会被压坏,保证除尘作业得以可靠进行。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片材可以是铜板、晶片、膜片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装置11以及第二输送装置均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吸附片材;第一输送装置11与第二输送装置存在重叠设置的转移区域;当片材进入转移区域时,承载于第一输送装置11的片材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上。
优选地,第一输送装置11靠近第二输送装置的一端定义为第一转移区1161,第二输送装置靠近第一输送装置11的一端定义为第二转移区1162;第一转移区1161与第二转移区1162上下间距设置,第二转移区1162的吸力大于第一转移区1161的吸力。如此结构,片材从第一出送装置转移第二输送装置时,利用第一输送装置11与第二输送装置之间的吸力差,以完成片材从第一输送装置11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中,不需要另设机构进行片材的转移,能够保证片材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划伤片材的问题,特别适合表面精度要求高的片材进行除尘作业。
更为具体地说,上除尘装置12以及下除尘装置均具有超声波发生腔1221以及真空吸附腔1222,超声波发生器在超声波发生腔1221产生振动,并对超声波发生腔1221提供8-16Kpa气体对片材表面的灰尘以拉升、滚动和/或滑动进行分离,真空吸附腔1222将分离的灰尘进行吸附。
示例性地,上除尘装置12进行除尘作业时,首先对超声波发生腔1221提供8-16Kpa气体,在超声波发生器对片材表面的灰尘产生振动时,能够借助该气体对片材表片的灰尘进行分析,然后利用真空吸附腔1222提供的-1~-3KPa吸力,以将已经从片材表面分离的灰尘吸走。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上除尘装置12以及下除尘装置与片材的距离为5mm以内,以1.5mm间距距离最佳;进行除尘作业时,环境温度需要处于10-30℃,环境湿度出于45~70%RH不结露的状态下,能够提升灰尘去除的可靠性。在该环境下使用,3um尘粒具有97%的清除率,6um尘粒具有98%的清除率。
优选地,步骤2中,上除尘装置12进行超声波除尘作业前,对片材的上表面进行除静电;步骤5中,下除尘装置进行超声波除尘作业前,对片材的下表面进行除静电。能够防止片材在除尘过程中,因静电的存在而影响除尘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1,本申请还提供了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10,该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10应用于上述片材双面除尘方法。
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10包括机架101、第一输送装置11、上除尘装置12、第二输送装置以及下除尘装置;第一输送装置11安装于机架101并用于吸附片材20的下表面;上除尘装置12安装于机架101并位于第一输送装置11上方,上除尘装置12用于对片材的上表面进行除尘作业;第二输送装置13安装于机架101并用于吸附片材的上表面,第二输送装置13与第一输送装置11上下间距设置,且第一输送装置11的一端与第二输送装置13的一端存在重叠设置的转移区域;下除尘装置14安装于机架101并位于第二输送装置13的下方,下除尘装置14用于对片材的下表面进行除尘作业。
具体地说,通过设置的第一输送装置11以及第二输送装置,该第一输送装置11以及第二输送装置均采用吸附式将片材进行移送;且第一输送装置11与第二输送装置之间存在重叠设置的转移区,当片材进入转移区时,片材即可从第一输送装置11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中,不需要另设机构将片材从第一输送装置11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有效地减少划伤片材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装置11以及第二输送装置13均包括第一支撑架111、若干第一支撑板113以及第一皮带114;第一支撑架111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第一滚轮112;若干个第一支撑板113依次一一枢接在一起并安装于第一滚轮112,任一一端的第一滚轮112连接电机,通过电机驱动第一滚轮112进行旋转,进而驱动多个第一支撑板113循环移动于第一支撑架111;每一第一支撑板113均设置有第一吸气腔1131,第一支撑板113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连通第一吸气腔1131的第一吸孔1132;第一皮带114,套设于第一支撑板113,第一皮带114设置有与第一吸孔1132连通的第二吸孔1141。
具体地说,通过将第一皮带114套设于若干个第一支撑板113上,利用第一支撑板113循环移动于第一支撑架111,能够保证片材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皮带114的表面为平整,不会出现凹陷,有利于提升片材在移送过程中的吸附可靠性。
示例性地,该第一支撑架111具有两个前后间距设置的框架,于两个框架相对的一侧安装第一滚轮112;然后相邻的第一支撑板113枢接在一起并套设于第一滚轮112上;当第一滚轮112进行旋转时,即可传动多个第一支撑板113进行循环移动于第一支撑架111。
优选地,第一滚轮11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制凸环1121,第一限制凸环1121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作用凸部1122;第一支撑板113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限制凸环1121配合使用的第一限制通槽1133,第一限制通槽1133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作用凹槽1134,第一作用凸部1122能够插入第一作用凹槽1134中。
示例性地,第一支撑板113安装于第一滚轮112时;首先将让第一限制凸环1121插入第一限制通槽1133中,利用第一限制凸环1121与第一限制通槽1133的适配安装,限制各个第一支撑板113的前后方向的位置;然后第一滚轮112旋转时,第一作用凸部1122会插入第一作用凹槽1134中,以拨动第一支撑板113位移,实现若干个第一支撑板113的循环移动,进行输送片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第一支撑板113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抽气口1135,第一抽气口1135与第一吸气腔1131连通,第一抽气口1135设置有第一抽气管1136;各个第一支撑板113的各个第一抽气管1136,通过万向转接头115进行连接在一起,然后利用第二气管连接将万向转接头115连接鼓风机117,即可通过鼓风机117为各个第一支撑板113的第一吸气腔1131抽气,从而实现吸附片材。
具体地说,万向转接头115具有相互可转动的第一转动座1151以及第二转动座1152,第一转动座1151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气管连接口1153,每一第一抽气管1136对应一个第一气管连接口1153一一连接;第二转动座1152设置有第二气管连接口(图中未显示),第二气管连接口连接有第二气管,第二气管的另一端与鼓风机117连接。由于使用了能够相互转动的万向转接头115,因此各个第一支撑板113位移时,第一抽气管1136随即移动而作用第一转动座1151相对于第二转动座1152旋转,这样能够实现第一抽气管1136连第一抽气口1135而不会发生脱离。
请一并参阅图2以及图6至图10,第一输送装置11以及第二输送装置从右往左依次设置,第一输送装置11高于第二输送装置,使得第一输送装置11与第二输送装置上下间距设置;第一输送装置11的左端与第二输送装置的右端具有重合区域,构成重叠设置的转移区域116。在本申请中,第一输送装置11面向第二输送装置的一面为第一转移区1161,第二输送装置面向第一输送装置11的一面为第二转移区1162,第一输送装置11的第一支撑架111在第一转移区1161的所在位置设置有第一抵靠凸部1111;第一支撑板113可移动安装有第一调节板1130,作用第一调节板1130移动能够遮盖第一抽气口1135,以调节第一抽气口1135的大小,从而改变各个第一支撑板113所提供的吸力;当第一支撑板113进入第一转移区1161时,第一抵靠凸部1111能够作用第一调节板1130前后移动而遮盖第一抽气口1135;在第一支撑板113上设置能够为其提供弹性恢复力的弹簧,当第一支撑板113退出第一转移区1161时,能够自动恢复第一抽气口1135的大小,以持续进行吸附片材。
示例性地,设置第一输送装置11的各个第一支撑板113的吸力为-4~-6Kpa,设置第二输送装置的各个第一支撑板113的吸力为-4~-6Kpa,此为吸附板材时默认的吸力。
具体地说,设置第一输送装置11的各个第一支撑板113的吸力为-6Kpa,同样地,设置第二输送装置的各个第一支撑板113的吸力为-6Kpa;当第一输送装置11的第一支撑板113进入第一转移区1161时,第一抵靠凸部1111作用第一调节板1130位移遮盖第一抽气口1135,能够将位于第一转移区1161的第一支撑板113的吸力降比默认值降低1-2Kpa,即进入第一转移区1161的第一支撑板113的吸力为-4Kpa,由于该第一支撑板113的吸力小于第二输送装置的第一支撑板113的吸力,因此能够直接将吸附于第一输送装置11之第一支撑板113的片材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的第一支撑板113上;从而完成正反面吸附切换,对片材的不同表面进行除尘作业。如此结构,通过调整吸力大小而切换片材承载于第一输送装置11或第二输送装置,不需要额外设置机构来转移片材,不仅能够简化设备的整体结构,还能保证片材在转移的过程中不被划伤,提升片材除尘的作业效率以及作业可靠性。
更为详细地说,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板113之间,其一设置有第一枢接轴1137,另一设置有供第一枢接轴1137插入的第一枢接孔1138,两个第一支撑板113,通过第一枢接轴1137与第一枢接孔1138的配合完成连接。每一第一支撑板113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凸柱1139,第一皮带114设置有供第一凸柱1139插入的第一通孔1142;通过设置的第一凸柱1139能够限制第一皮带114的位置,以确保第二吸孔1141能够与第一吸孔1132一一对应连通,而实现吸附片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三输送装置15,第二输送装置与第三输送装置15上下间距设置,用于将承载于第二输送装置的片材进行转移下料;由于第三输送装置15的具体结构与第一输送装置11的具体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在一一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上除尘装置12以及下除尘装置13均包括第二支架121以及第二处理箱122,第二支架121固定安装于机架101上;第二处理箱122可移动安装于第二支架121,用于调整第二处理箱122与片材之间的距离。第二处理箱122设置有超声波发生腔1221以及位于超声波发生腔1221两侧的真空吸附腔1222;超声波发生腔12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223,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1224,超声波发生器123安装于超声波发生腔1221内;真空吸附腔1222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气口1225,顶部设置有第二出气口1226。
具体地说,上除尘装置12以及下除尘装置通过管道与USC机箱123内部的鼓风机117连接,通过鼓风机117对真空吸附腔1222进行抽气,实现负压吸附灰尘;鼓风机117吸取的风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后,输入超声波发生腔1221中,从第一出气口1224吹出,以对片材的灰尘进行吹扫。
上除尘装置12以及下除尘装置的右侧还安装有静电风棒16,上除尘装置12对片材上表面进行除尘作业前,首先利用静电风棒对片材进行静电去除;下除尘装置对片材下表面进行除尘作业前,首先利用静电风棒对片材进行静电去除;能够提升后续超声波除尘作业的效率以及除尘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通过控制系统控制102第一输送装置11、上除尘装置12、第二输送装置13、除尘装置14、第三输送装置15以及静电风棒16的工作状态;机架101顶部安装有防护罩103,防护罩103的左右两侧底部设置有缺口104,以供第一输送装11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13从缺口104延伸至防护罩103内;上除尘装置12以及下除尘装置14均位于该防护罩103的区域内;防护罩103的顶部安装有空气净化系统105,控制系统102与空气净化系统105信号连接,以控制空气净化系统105工作。该空气净化系统105能够将空气中的大颗粒的尘埃微粒子过滤掉,最后把新风以0.45m/s±10%的风速均匀送到防护罩103内部,位于防护罩103内部的风会从两侧的缺口104吹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带走一部分灰尘,以减轻上除尘装置12以及下除尘装置14的除尘压力。
同时,第一输送装置11与第二输送装置13沿一字型从右往左排布,且第一输送装置11的上表面用于吸附片材,而第二输送装置13的下表面用于吸附片材;如此结构,能够防止片材在完成上表面的除尘作业后,因新风吹扫而影响到片材的下表面除尘作业,即灰尘不会二次附着在片材的上表面,以保证片材的上表面除尘作业完成后,进行片材的下表面除尘作业时,该片材的上表面不会有二次污染的问题。
以及,该防护罩103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6、湿度传感器107以及加湿器108,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加湿器均与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利用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控防护罩内的环境温度以及环境湿度,让防护罩内部的环境温度处于10-30℃,环境湿度处于45~70%,实现自动控制,智能化程度高。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10)包括
机架(101);
第一输送装置(11),安装于机架(101)并用于吸附片材(20)的下表面;
上除尘装置(12),安装于机架(101)并位于第一输送装置(11)上方,上除尘装置(12)用于对片材的上表面进行除尘作业;
第二输送装置(13),安装于机架(101)并用于吸附片材的上表面,第二输送装置(13)与第一输送装置(11)上下间距设置,且第一输送装置(11)的一端与第二输送装置(13)的一端存在重叠设置的转移区域;
下除尘装置(14),安装于机架(101)并位于第二输送装置(13)的下方,下除尘装置(14)用于对片材的下表面进行除尘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1)以及第二输送装置(13)均包括
第一支撑架(111),第一支撑架(111)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第一滚轮(112);
若干个第一支撑板(113),若干个第一支撑板(113)依次一一枢接在一起并安装于第一滚轮(112),每一第一支撑板(113)均设置有第一吸气腔(1131),第一支撑板(113)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连通第一吸气腔(1131)的第一吸气孔(1132);
第一皮带(114),套设于第一支撑板(113),第一皮带(114)设置有与第一吸孔(1132)连通的第二吸孔(11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11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制凸环(1121),第一限制凸环(1121)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作用凸部(1122);
所述第一支撑板(113)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限制凸环(1121)配合使用的第一限制通槽(1133),第一限制通槽(1133)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作用凹槽(1134),第一作用凸部(1122)能够插入第一作用凹槽(1134)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个第一支撑板(113)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抽气口(1135),第一抽气口(1135)设置有第一抽气管(1136);
还包括有万向转接头(115),万向转接头(115)具有相互可转动的第一转动座(1151)以及第二转动座(1152),第一转动座(1151)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气管连接口(1153),每一第一抽气管(1136)对应一个第一气管连接口(1153)一一连接;第二转动座(1152)设置有第二气管连接口,第二气管连接口连接有第二气管,第二气管的另一端与鼓风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除尘装置(12)以及下除尘装置(13)均包括
第二支架(121),固定安装于机架(101);
第二处理箱(122),可移动安装于第二支架(121);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箱(122)设置有超声波发生腔(1221)以及位于超声波发生腔(1221)两侧的真空吸附腔(1222);所述超声波发生腔(12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223),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1224),超声波发生器(123)安装于超声波发生腔(1221)内;所述真空吸附腔(1222)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气口(1225),顶部设置有第二出气口(1226)。
6.一种片材双面除尘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10),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利用第一输送装置衔接于生产线并输入需要除尘的片材;
步骤2,第一输送装置吸附片材的下表面,并输送片材进入上除尘装置的所在位置;
步骤3,上除尘装置工作,使用超声波发生器朝片材的上表面产生振动,将片材上表面的灰尘脱离片材,并对脱离片材的灰尘进行吸附;
步骤4,第二输送装置与第一输送装置衔接,第二输送装置吸附片材的上表面,并输送片材进入下除尘装置的所在位置;
步骤5,下除尘装置工作使用超声波发生器朝片材的下表面产生振动,将片材下表面的灰尘脱离片材,并对脱离片材的灰尘进行吸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双面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均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吸附片材;
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存在重叠设置的转移区域;当片材进入转移区域时,承载于第一输送装置的片材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双面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靠近第二输送装置的一端定义为第一转移区,第二输送装置靠近第一输送装置的一端定义为第二转移区;
所述第一转移区与第二转移区上下间距设置,第二转移区的吸力大于第一转移区的吸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双面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除尘装置以及下除尘装置均具有超声波发生腔以及真空吸附腔,超声波发生器在超声波发生腔产生振动,并对超声波发生腔提供8-16Kpa气体对片材表面的灰尘以拉升、滚动和/或滑动进行分离,真空吸附腔将分离的灰尘进行吸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片材双面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上除尘装置进行超声波除尘作业前,对片材的上表面进行除静电;
所述步骤5中,下除尘装置进行超声波除尘作业前,对片材的下表面进行除静电。
CN202410152471.8A 2024-02-03 2024-02-03 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及片材双面除尘方法 Active CN117960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2471.8A CN117960704B (zh) 2024-02-03 2024-02-03 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及片材双面除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2471.8A CN117960704B (zh) 2024-02-03 2024-02-03 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及片材双面除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60704A true CN117960704A (zh) 2024-05-03
CN117960704B CN117960704B (zh) 2024-08-16

Family

ID=90845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52471.8A Active CN117960704B (zh) 2024-02-03 2024-02-03 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及片材双面除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6070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6124A (ja) * 1994-01-18 1995-08-08 Oobari Tekunika:Kk コンベヤ装置
CN103523453A (zh) * 2013-11-05 2014-01-22 晏石英 一种真空吸附输送带
CN108724974A (zh) * 2017-04-20 2018-11-02 惠普赛天使公司 介质支撑件
CN211453402U (zh) * 2019-11-15 2020-09-08 盛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除尘检测系统及除尘模块
CN212100572U (zh) * 2020-04-30 2020-12-08 湖北怡和亚太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瓶在线输送装置
CN213111068U (zh) * 2020-07-20 2021-05-04 肇庆市高新区南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均匀进料功能的车身贴涂布机
CN113562489A (zh) * 2021-09-27 2021-10-29 埃菲尔印刷机械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印刷装置
CN215089463U (zh) * 2021-06-01 2021-12-10 深圳迈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除尘装置
CN116768463A (zh) * 2022-03-15 2023-09-19 康宁公司 制造条带的方法和装置
CN219723959U (zh) * 2023-04-26 2023-09-22 东莞市晟鼎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手机组装前半膜及后盖超声波除尘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6124A (ja) * 1994-01-18 1995-08-08 Oobari Tekunika:Kk コンベヤ装置
CN103523453A (zh) * 2013-11-05 2014-01-22 晏石英 一种真空吸附输送带
CN108724974A (zh) * 2017-04-20 2018-11-02 惠普赛天使公司 介质支撑件
CN211453402U (zh) * 2019-11-15 2020-09-08 盛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除尘检测系统及除尘模块
CN212100572U (zh) * 2020-04-30 2020-12-08 湖北怡和亚太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瓶在线输送装置
CN213111068U (zh) * 2020-07-20 2021-05-04 肇庆市高新区南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均匀进料功能的车身贴涂布机
CN215089463U (zh) * 2021-06-01 2021-12-10 深圳迈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除尘装置
CN113562489A (zh) * 2021-09-27 2021-10-29 埃菲尔印刷机械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印刷装置
CN116768463A (zh) * 2022-03-15 2023-09-19 康宁公司 制造条带的方法和装置
CN219723959U (zh) * 2023-04-26 2023-09-22 东莞市晟鼎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手机组装前半膜及后盖超声波除尘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60704B (zh) 2024-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6748B (zh) 消除tft‑lcd玻璃基板切割裂片粉尘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45889A (zh) 干式90度转向分片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CN211284147U (zh) 自动拆装除尘装置
CN117960704B (zh) 智能超声波除尘设备及片材双面除尘方法
CN110355150B (zh) 自动清边机
CN208495335U (zh) 横切机砧板除尘装置以及包含其的玻璃横切机
CN219723959U (zh) 一种适用手机组装前半膜及后盖超声波除尘系统
CN115302362B (zh) 电视机外壳制造用具有智能化自动清洁功能的打磨装置
KR101289629B1 (ko) 집진 장치를 구비한 카세트 반송 장비 및 그 집진 방법
CN102527678A (zh) 铅锭造粒机的铅锭清灰装置
CN216657455U (zh) 一种双工位立式单带磨边机
CN215239732U (zh) 一种柱类产品磨削加工机构
CN215466353U (zh) 一种适用于锂电池极片的清灰工装
CN211027196U (zh) 一种用于加工导光板的除尘装置
CN211569325U (zh) 一种气动自动推料吸尘装置
CN205342839U (zh) 抛丸机
CN211757302U (zh) 一种自动吹气阀板清洁机
CN220596317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加工用吸附式转运设备
CN213258652U (zh) 自动磨床排尘装置
CN215696425U (zh) 一种回收电表浮尘超声波负压去除装置
CN220576608U (zh) 一种链夹驱动装置以及薄膜横拉装置
CN112170390A (zh) 一种手机后盖板背面清洗机
CN219829398U (zh) 一种环保砖生产用烘干设备
CN222111285U (zh) 一种脱硫用活性炭高效清灰器
CN217894135U (zh) 贴装转盘缓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